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讲解

一、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41

n n a a n +=+-,求n a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求n a 。

[练习]

已知{}数列满足,,求a S S a a a n n n n n +==++1115

3

4

[练习]

已知{}()数列,,,求a a a a n a n n n n n 111132==+≥--

[练习]

已知{}数列满足,,求a a a a a n n n n 11934=+=+

[练习]

例如:,,求a a a a a n n

n n 11122

==++

2.数列求和方法

(1)、公式法

【例8】求数列1,(3+5),(7+9+10),(13+15+17+19),…前n项的和。

(2)、裂项法

把通项公式整理成两项(式多项)差的形式,然后前后相消。

常见裂项方法:

例12、求和

1111 153759(21)(23)

n n +++

???-+

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1.换元思想

运用数列中的通项公式的特点把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

【例15】已知a,b,c是不为1的正数,x,y,z∈R+,且

求证:a,b,c顺次成等比数列。

2.方程思想

【例14】设等比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若S 3+S 6=2S 9,求数列的公比q 。 分析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及推理能力。

解 ∵依题意可知q ≠1。

∵如果q=1,则S 3=3a 1,S 6=6a 1,S 9=9a 1。由此应推出a 1=0与等比数列不符。 ∵q ≠1

整理得 q 3

(2q 6

-q 3

-1)=0 ∵q ≠0

此题还可以作如下思考:

S 6=S 3+q 3S 3=(1+q 3)S 3。S 9=S 3+q 3S 6=S 3(1+q 3+q 6

),

∴由S 3+S 6=2S 9可得2+q 3=2(1+q 3+q 6),2q 6+q 3

=0

3.换元思想

【例15】 已知a ,b ,c 是不为1的正数,x ,y ,z ∈R+,且

求证:a ,b ,c 顺次成等比数列。

证明 依题意令a x =b y =c z

=k ∴x=1og a k ,y=log b k ,z=log c k

∴b 2

=ac ∴a ,b ,c 成等比数列(a ,b ,c 均不为0)

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

一、选择题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1

1++=n n a n ,则该数列的前( )项之和等于9。

A .98

B .99

C .96

D .97

2.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184==S S ,则20191817a a a a +++的值为( )

A .9

B .12

C .16

D .17

3.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62=a ,且0122345=+--a a a ,则n a 为( ) A .6 B .2)1(6--?n C .2

26-?n D .6或2)1(6--?n 或2

2

6-?n

二、填空题

1.已知数列{}n a 中,11a =-,11n n n n a a a a ++?=-,则数列通项n a =___________。 2.已知数列的12++=n n S n ,则12111098a a a a a ++++=_____________。 3.三个不同的实数c b a ,,成等差数列,且b c a ,,成等比数列,则::a b c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n S 23+=,求n a

2. 数列),60cos 1000lg(),...60cos 1000lg(),60cos 1000lg(,1000lg 01

2

-???n …的前多

少项和为最大?

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n =2a n -2n(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2)若数列{b n }满足b n =log 2(a n +2),T n 为数列{

2

+n n

a b }的前n 项和,求证T n ≥21;

高一必修五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高一数学数列知识总结 知识网络

二、知识梳理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 ?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

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2()111n S S n S a n n n (;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1n f a a n n +=+;②).(1n f a a n n =+ (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 ① q pa a n n +=+1;②n n n q pa a +=+1;③)(1n f pa a n n +=+;④n n n a q a p a ?+?=++12. 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 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 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2.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⑴ 1322-+=n n S n ; ⑵12+=n n S . 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 2() 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 合n a ,则把它们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 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2(12,211≥-+==-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a ,n n a n S ?=2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1n f a a n n ?=+“;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 ① 112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② 11 223322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 例3已知数列{}n a 中,32,111+==+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q pa a n n +=+1”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一、数列的概念: 1.归纳通项公式:注重经验的积累 例1.归纳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3,8,-15,24,....... (2)21,211,2111,21111,...... (3), (17) 9 ,107,1,23 2.n a 与n S 的关系:???≥-==-) 2(,) 1(,11n S S n a a n n n 注意:强调2,1≥=n n 分开,注意下标;n a 与n S 之间的互化(求通 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 ,32n n n S n ,求n a . 3.数列的函数性质: (1)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定义法;函数单调性法 (2)最大(小)项问题: 单调性法;图像法 (3)数列的周期性:(注意与函数周期性的联系)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 <<-≤≤=+121,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531 =a ,求2017a .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基本性质对比(类比的思想,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例题: 例4(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 }中,a 1=35,a n =2-1 a n -1 (n ≥2,n ∈N *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1 (n ∈N *).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1)证明 ∵a n =2-1 a n -1 (n ≥2,n ∈N * ),b n =1 a n -1 . ∴n ≥2时,b n -b n -1=1a n -1-1 a n -1-1 = 1? ?? ??2-1a n -1-1 -1 a n -1-1 =a n -1 a n -1-1-1a n -1-1 =1. ∴数列{b n }是以-5 2 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一、数列的概念: 1.归纳通项公式:注重经验的积累 例1.归纳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3,8,-15,24,....... (2)21,211,2111,21111,...... (3), (17) 9 ,107,1,23 2.n a 与n S 的关系:???≥-==-)2(,) 1(,11n S S n a a n n n 注意:①强调2,1≥=n n 分开,注意下标;②n a 与n S 之间的互化(求通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11 ,32n n n S n ,求n a . 3.数列的函数性质: (1)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①定义法;②函数单调性法 (2)最大(小)项问题:①单调性法;②图像法 (3)数列的周期性:(注意与函数周期性的联系)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 ??? <<-≤≤=+121,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531 =a ,求2017a .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基本性质对比(类比的思想,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n a a d +-=(d 是常数1,2,3n =,…) 1 n n a q a +=(q 是常数,且0≠q ,1,2,3n =,…) 通项 公式 ()11n a a n d =+- ()n m a a n m d =+- 11n n a a q -= 推广:n m n m a a q -= 求和 公式 () 112 n n n S na d -=+=()12n n a a + ()111 (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 q =?? =-?-=≠? --? 中项 公式 2 n k n k a a A -++=(*,,0n k N n k ∈>>) k n k n a a G +-±=(*,,0n k N n k ∈>>)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

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 1.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 1112 2 n n a a n n n S na d +-= =+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 项, 即:当100a d ><,,解不等式组10 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当100a d <>,,由10 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6)项数为偶数n 2的等差数列{} n a ,有 ),)(()()(11122212为中间两项++-+==+=+=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n a a n S nd S S =-奇偶, 1 += n n a a S S 偶 奇. (7)项数为奇数12-n 的等差数列{} n a ,有

数列全章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题型方法总复习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 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 (1)已知* 2 () 156 n n a n N n =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 +=bn an a n ,其中 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n a <1+n a );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 列}{n a 满足)(* 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A ) A B C D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如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 n a a a n +++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 210n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8 3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 ,1(1) 2n n n S na d -=+。如(1)数列 {}n a 中,*11(2,)2 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 2n S =-,则13a =-,10n =;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 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答:2* 2* 12(6,) 1272(6,)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 a b 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 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 列。

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等差数列 一 定义式: 1n n a a d --= 二 通项公式:n a 1()(1)m a n m d a n d =+-??=+-? 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等价条件:b an a n +=(a ,b 为常数),即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因为n Z ∈,所以n a 关于n 的图像是一次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三 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na =中间项 1(1)2 n n na d -=+ 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另一个充要条件:bn an S n +=2(a ,b 为常数,a ≠0),即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因为n Z ∈,所以n S 关于n 的图像是二次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四 性质结论 1.3或4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数值时应按对称性原则设置, 如:3个数a-d,a,a+d ; 4个数a-3d,a-d,a+d,a+3d 2.a 与b 的等差中项2 a b A +=;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3.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 +∈N n n ,则,奇偶nd S S =- 1 +=n n a a S S 偶奇 ; 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N n n 12,则()n n a n S 1212-=-,且n a S S =-偶奇,1 -=n n S S 偶奇 4.凡按一定规律和次序选出的一组一组的和仍然成等差数列。设12,n A a a a =++?+,122n n n B a a a ++=++?+, 21223n n n C a a a ++=++?+,则有C A B +=2; 5.10a >,m n S S =,则前2m n S +(m+n 为偶数)或12 m n S +±(m+n 为奇 数)最大 第二部分 等比数列 一 定义:1 (2,0,0){}n n n n a q n a q a a -=≥≠≠?成等比数列。 二 通项公式:11-=n n q a a ,n m n m a a q -= 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的一个等价条件是: (1),(0,01n n S a b a b =-≠≠,) 当0q >且0q ≠时,n a 关于n 的图像是指数函数图像的分点表示形式。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基础知识点 《考纲》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列的概念 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在函数意义下,数列是定义域为正整数N *或 其子集{1,2,3,……n}的函数f(n).数列的一般形式为a 1,a 2,…,a n …,简记为{a n },其中a n 是数列{a n }的第项. 2.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a n }的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用一个公式a n =f(n)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为: =n a ?????≥==21n n a n 4.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其它方法 ⑴公式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采用首项与公差(公比)确定的方法. ⑵观察归纳法:先观察哪些因素随项数n 的变化而变化,哪些因素不变;初步归纳出公式,再取n 的特珠值进行检验,最后用数学归纳法对归纳出的结果加以证明. ⑶递推关系法:先观察数列相邻项间的递推关系,将它们一般化,得到的数列普遍的递推关系,再通过代数方法由递推关系求出通项公式. 例1.根据下面各数列的前n 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3 12?,534?,-758?,9716?…; ⑵ 1,2,6,13,23,36,…; ⑶ 1,1,2,2,3,3, 解:⑴ a n =(-1) n )12)(12(12+--n n n ⑵ a n =)673(21 2+-n n (提示:a 2-a 1=1,a 3-a 2=4,a 4-a 3=7,a 5-a 4=10,…,a n -a n -1=1+3(n -2)=3n -5.各式相加得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等差数列 1.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d a a n n =--1(d 为常数)(2≥n );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 (2)d m n a a m n )(-+=. 从而m n a a d m n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 2 ) 等差中项:数列 {} n a 是等差数列 )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 2 n n n a a s += 1(1) 2 n n na d -=+ 211 ()22 d n a d n = +-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 (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5.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 ( 2 ) 等差中项:数列 {} n a 是等差数列 )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 . (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 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注:(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

高中数学必修5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 1.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等差中项:如果2 a b A += ,那么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 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k l m n +=+,则k l m n a a a a +=+ ? 等差数列的通项求法应该围绕条件结合1,a d ,或是利用特殊项。 ?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求使0(0)n n a a ≥≤成立的最大n 值即可得n S 的最值。 例1.{}n a 是等差数列,538,6a S ==,则9a =_________ 解析:513113248,33362 a a d S a d a d ?=+==+ =+=,解得10,2a d ==,916a = 例2.{}n a 是等差数列,13110,a S S >=,则当n 为多少时,n S 最大? 解析:由311S S =得1213 d a =- ,从而 21111(1)249()(7)2131313n a n n S na a n a -=+?-=--+,又10a >所以1013 a -< 故7n = 2. 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0)n n a a q q -=≠ 等比中项:2G ab = 前n 项和:111(1)(1)(1)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例.{}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2431,7a a S ==,则5S =__________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一、数列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 ⑶项a n 与项数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 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4.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 ①n n 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 .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 6. 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有界数列,无界数列. 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 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 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 1、已知*2()156 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答: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 +=bn an 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答:n a <1+n a );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 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 (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答:A )

高考文科数列知识点总结全整理版.doc

数列知识点 内容4 要求层次 A B C 数列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 √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 √ 等比数列的概念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 二.知识点 (一)数列的该概念和表示法、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 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 数列的通项公式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 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 立的点 (4)数列分类: 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5)递推公式定义: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 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二)等差数列

高一单招数学数列全章知识点(完整版)

数列知识梳理 一、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三、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 (1)当1a >0,d<0时,满足??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 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 (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 ? ? ? ≥ - = = - )2 ( )1 1 1 n S S n S a n n n (;②{} n a等差、等比数列{}n a公式. 1、已知{a n}满足a n+1=a n+2,而且a1=1。求a n。 例1已知 n S为数列{}n a的前n项和,求下列数列{}n a的通项公式: ⑴1 3 22- + =n n S n ;⑵1 2+ =n n S. (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 ①) ( 1 n f a a n n + = + ;②). ( 1 n f a a n n = +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2 )1 ( 2 ) ( 1 1 - + = + =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 ? ? ≠ - - = - - = = )1 ( 1 1 ) 1( )1 ( 1 1 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二.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 ? ? ? ? ? +1 n n a a c 其中{ n a}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例2 求数列 )1 (n 1 + n 的前n项和 ***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 (1) 1 1 1 )1 ( 1 + - = + = n n n n a n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人教版高中数列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例题) Lesson6 数列 知识点1: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 d . 3.等差中项 a +b 如果 A =2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m )d ,(n ,m ∈N *)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 ,则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 (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n (a 1+a n )n (n -1)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其前n 项和S n 或S n =na 1+22.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d d 2? S n 2+ a 1-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 ?? 7.等差数列的最值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等差数列的判定 (1)定义法:a n -a n -1=d (n ≥2) ;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总结

高三总复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 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记作n a ,在数 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 (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 ②:5 1 4131211,,,,… 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 (n N + ∈)。 说明: 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 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n a = (1)n -=1,21 ()1,2n k k Z n k -=-?∈?+=? ;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例如,1,1.4,

1.41,1.414,…… (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 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 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 (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 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例:下列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 数列、摆动数列? (1)1,2,3,4,5,6,… (2)10, 9, 8, 7, 6, 5, … (3) 1, 0, 1, 0, 1, 0, … (4)a, a, a, a, a,… (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 1 1(1)(2)n n n S n a S S n -=?=?-?≥ 例: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 22+=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

高考数列必考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讲解 一、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例2、已知{}n a 满足11 2 n n a a +=,而12a =,求n a =?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 例3、已知{}n a 中112a = ,12141 n n a a n +=+-,求n a . (3)递推式为a n+1=pa n +q (p ,q 为常数) 例4、{}n a 中,11a =,对于n >1(n ∈N )有132n n a a -=+,求n a .

(4)递推式为a n+1=p a n +q n (p ,q 为常数) (5)递推式为21n n n a pa qa ++=+ 求n a 。 [练习] 已知{}数列满足,,求a S S a a a n n n n n +==++1115 3 4 [练习] 已知{}()数列,,,求a a a a n a n n n n n 111132==+≥--

[练习] 已知{}数列满足,,求a a a a a n n n n 11934=+=+ [练习] 例如:,,求a a a a a n n n n 11122 ==++

2.数列求和方法 (1)、公式法 【例8】求数列1,(3+5),(7+9+10),(13+15+17+19),…前n项的和。 (2)、裂项法 把通项公式整理成两项(式多项)差的形式,然后前后相消。 常见裂项方法: 例12、求和 1111 153759(21)(23) n n +++ ???-+ 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1.换元思想 运用数列中的通项公式的特点把数列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解决。 【例15】已知a,b,c是不为1的正数,x,y,z∈R+,且 求证:a,b,c顺次成等比数列。

数列全章知识点总结

数列知识点题型法总复习 一.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 (1)已知* 2 () 156 n n a n N n =∈ + ,则在数列{}n a的最大项为__( 1 25 ); (2)数列} { n a的通项为 1 + = bn an a n ,其中b a,均为正数,则 n a与 1+ n a的大小关系为___( n a< 1+ n a); (3)已知数列{} n a中,2 n a n n λ =+,且{} n a是递增数列,数λ的取值围(3 λ>-);(4)一给定函数) (x f y=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 1 ∈ a,由关系式) ( 1n n a f a= + 得到的数列} { n a满足) (* 1 N n a a n n ∈ > +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A) A B C D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法:定义法 1 ( n n a a d d + -=为常数)或 11 (2) n n n n a a a a n +- -=-≥。如设{} n a是等差 数列,求证:以b n= n a a a n + + +Λ 2 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 n b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 1 (1) n a a n d =+-或() n m a a n m d =+-。如(1)等差数列{} n a中, 10 30 a=, 20 50 a=, 则通项 n a=210 n+;(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 值围是______ 8 3 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和:1 () 2 n n n a a S + =, 1 (1) 2 n n n S na d - =+。如(1)数列{} n a中, * 1 1 (2,) 2 n n a a n n N - =+≥∈, 3 2 n a=,前n项和 15 2 n S=-,则 1 3 a=-,10 n=; (2)已知数列{} n a的前n项和2 12 n S n n =-,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T (答: 2* 2* 12(6,) 1272(6,)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 =? -+>∈ ?? ). 4.等差中项:若,, a A 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 2 a b A +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d、n、n a及n S,其中1a、d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 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 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 d≠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11 (1) 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且斜率 为公差d;前n和2 11 (1) () 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 =+=+-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 d>,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 d<,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 d=,则为常数

重点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重点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1n a a n d =+- 等差中项:x A y ,,成等差数列2A x y ?=+ 前n 项和()()11122 n n a a n n n S na d +-==+ 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21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n S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2n S an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n a 中的正、负分界项, 即:当100a d ><,,解不等式组100 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大值时的n 值. 当100a d <>,,由1 00n n a a +≤??≥?可得n S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 (6)项数为偶数n 2的等差数列{}n a ,有 ),)(()()(11122212为中间两项++-+==+=+=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n a a n S Λ nd S S =-奇偶,1 +=n n a a S S 偶奇. (7)项数为奇数12-n 的等差数列{} n a ,有 )()12(12为中间项n n n a a n S -=-, n a S S =-偶奇, 1-=n n S S 偶奇.

高三复习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专题解析方法 解题策略一:有比较有鉴别才有收获,弄清每种方法好的地方,掌握这一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解题策略二:具体做题时有三个步骤: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 解题策略三:拿到题就动手做题的习惯不好,很盲目,时间浪费了,还做不出来;想好了再动手,不管能不能做完,能不能做对,都要做.回头看一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书上怎么讲的,老师怎么做的,回想联想再猜想,这样一比较,就能领悟到很多东西.数学题靠做,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总结分析,并建立错题集,时常翻阅,这样我们的解题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类型一:观察法 例1: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9,17,33, ; (2);,5 44,4 33,3 22,2 11 (3)7,77.777.7777. ; (4);,11 26,917,710,1,32 -- (5);,16 65,825,49,23 类型二:公式法 (1)1(1)()n m a a n d a n m d =+-=+- 例2: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3,131-==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2)11n n m n m a a q a q --== 例3: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306,6312=+=a 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三:利用“n S ”求解 (1)???≥-==-)2() 1(,11n S S n S a n n n 例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4*2N n n n S n ∈+-=,求{}n a 的通项公

式 例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有,464,3111--+-==n n n n S a a S a 求 {}n a 的通项公式 例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有),1(12,111≥+==+n S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例7:已知正数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 满 足,12 +=n n a S 求{}n a 的通项公式 (2)1--n n S S 的推广 例8:设数列{}n a 满足*13221,3 333N n n a a a a n n ∈=++++- 求{}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四:累加法 形如)(1n f a a n n =-+或)(1n f a a n n =--型的递推数列(其中)(n f 是关于n 的函数) (1)若()f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例9:,2,1211=++=+a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若()f n 是关于n 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例10:,2,211=+=+a a a n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3)若()f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例11:,1,1121=+++=+a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4)若()f n 是关于n 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 例12:,1,21 121=++ =+a n n a a n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类型五:累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