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

课程大作业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班级: 021061

学号: 02106020

姓名:赖贤军

电子邮件: 92065436@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783102.html,

日期: 2013 年 06 月

成绩:

指导教师:姜文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1.隐身技术及其历史背景

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战争中的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传统的作战武器所受到的威胁愈来愈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以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隐身技术(又称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当前电磁波隐身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

2.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

隐身技术的主要就是反雷达探测。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他位置的装置。雷达的问世使人类的探测技术和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向反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为了提高目标反雷达探测能力不懈地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探索到一条新的隐身途径。与早期的隐身术——伪装术相比,今天的隐身技术已起了根本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下面从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热 探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隐身技术的一些工作原理与隐身性能。

1)反雷达探测开始隐身技术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提高反雷达探测的能力:也

就是提高目标在雷达探测下的隐身性能。通常用目标的雷达散射界面RCS表示。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是指目标被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散射中时其反射电磁波能量的程度。雷达散射截面的大小反映了目标反射电磁波能量的强弱,其越小 雷达就越不易探测到目标。

2)反红外(热)探测开始隐身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反红外(热}探测的能力:也就是减小目标的红外(热)信号特征。发动机的尾喷管是红外探测器的主要红外(热)源。因此减小红外(热)信号特征主要是要减小发动机尾喷管或排气口的红外(热)辐射。

3.隐身材料概述

用于隐身目的的材料称为隐身材料。由于隐身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现代军事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目前雷达在各种探测器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雷达波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中最主要和发展最快的隐身材料。雷达波隐身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吸收雷达波,所以这种材科又称雷达吸波材料。我们所指的吸波材料也就是雷达波吸收材料,简称为RAM。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在德国,发展在美国并扩展到英、法、俄罗斯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绩斐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曾用活性碳粉末充填天然橡胶片来包覆潜艇以降低被对方雷达发现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最早的RAM,美国早期研制了一种称为防辐射涂料(HARP)布,是用像胶或塑料填充导电的鳞片状铝粉、铜粉或铁磁材料制成。这些早期的材料主要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吸波性能,一般较重,用于舰船和陆地武装设备。从50年代起。美国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飞机隐身技术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70年化开始研制隐身飞机,80年代隐身飞机装备部队并投入使用。现已装备的F-117A隐形攻击机、B-2战略轰炸机以及F-22先进战术隐身战斗机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隐身材料。其它大国也都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吸波材料,己发展出不少新型的雷达吸波材料和吸波结构。

高度的军事敏感性和技术保密性使当前高性能的RAM研究和应用情况笼罩在迷雾之中,但各科技机构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全新的吸收机理和吸收剂、计算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总之,应运而生的RAM必将在这场世界性攻关研究中不断取得发展,并对今后的隐身反隐身技术的竟争产生深刻的影响。

4.吸波材料的综合要求和分类

4.1隐身技术对吸波材料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应有较宽的温度范围。

二、足够宽的工作频带中要求材料与空气有良好的匹配,使空气与材料界面间的总反射很小。这就要求材料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再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三、要求吸波涂层材料的面密度小、质量轻,其中对隐身飞行器尤为关键。

四、有高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理化性能 就是要求材料具有结强度高 耐一定温度和不同坏境变化的要求。

4.2隐身材料的分类

由于吸波材料种类繁多,吸波机理也不尽相同,目前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涂敷型和结构型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可分为涂敷型和结构型。涂敷型吸波材料是将吸收剂与粘结剂混合后涂敷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 而结构型吸波材料 则通常是将吸收剂分散在由特种纤维〔如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结构材料中所形成的结构复合材料,它具有承载和吸收雷达波双重功能。 2) 吸波型和干涉型按吸波原理分有吸波型和干涉型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材料本身对雷达波损耗吸收,后者则利用吸波层表面反射波和底层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其中对于吸收型吸波材料按材料损耗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型和磁介质型。碳化硅纤维、导电高聚物、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电磁能主要衰减在材料电阻上,钛酸钡之类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其机理为介电极化弛豫损耗,磁介质吸波材料的机理主要归结为磁滞损耗和铁磁共振损耗。这类材料有铁氧体、多晶铁纤维等。 3) 传统型和新型按不同研究时期,吸波材料又可分为传统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铁氧化、金属微粉、钛酸钡、碳化硅、石墨、导电纤维等均为传统吸波材料,而新型吸波材料则包括纳米材料、多晶铁纤维、“手征”材料、导电高聚物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它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的新吸波机理。在传统吸波材料中,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微粉吸波材料是两种研究得最多、性能最好、并已得到较广泛应用的吸波材料。而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则是目前众多新型吸波材料中性能最好的两种。

传统吸波材料以强吸收为主要目标。新型吸波材料则要求满足“薄、轻、宽、强”,而未来吸波材科则应满足多频谱隐身、环境自适应、耐高温、耐海洋气候、抗核辐射等更高要求。以适应日趋恶劣的未来战场。其中多频谱隐身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将成为雷达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1)多频谱隐身材料迄今为止的吸波材料都是针对厘米波雷达,如俄罗斯高王雷达)、毫米波雷达(如荷兰翁鸟雷达、瑞典鹰雷达)等先进探侧设备而相继问世,要求吸波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能够兼容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红外、激光等多波段电磁波隐身的多频谱隐身材料。单波段吸波材料在未来将不再具有实战意义。在同一目标上使用的材料不应再是单功能多层结构,而希望成为多功能材料,实现四个或五个波段以上的多功能隐身材料一体化设计。

2)智能型隐身材料就象上述所讲的那样,智能型隐身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美国制定的隐身材料研究目标中提出,2005年研制出可单独控制的辐射率/反射率涂层,2010年研制能自动对背景和威胁作出反应的自适应涂层体系。对此,世界其它军事强国也在积极运作中。

隐身无人机所使用的隐身技术是很全面的。因此,隐身无人机的发展代表了隐身技术的最前沿。 20世纪60年代,无人机开始用于军事领城。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和1982年的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中,无人机崭露头角,令人刮目相看。无人机大量、成规模地用于战争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了几百架无人机,飞行了几千小时,执行了大量的军事任务。目前,研究无人机对空中战争的影响和新一代多用途、隐身无人机的研制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空军新的研究和发展之重点。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隐身技术用于无人机的国家。早在1960年初,美国就在Q-2无人机上部分地采用了隐身技术,其隐身特征是 用金属丝网罩住发动机进气道,在机身两侧贴数雷达吸波材料覆盖层,机头涂不导电的油漆。自此以后便有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采用隐身技术。除美国之外,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研制生产这类无人机。根据隐身要求、方法和程度的不同,无人机隐身可以分为部分隐身和全面隐身两种。

新的隐身机理(1)仿生技术试验证明,海鸥虽与燕八哥的形体大小相近,但海鸥的雷达反射截面比燕八哥的大200倍。蜜蜂的体积小于麻雀,但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反而比麻雀大16倍。有关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现象,试图采用仿生技

术,寻求新的隐身技术。(2)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实验证明,用等离子气体层包围诸如飞机、舰船、卫星等的表面,当雷达波碰到这层特殊气体时,由于等离子体层对雷达波有特殊的吸收和折射特性,使反射回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 1999年初,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宣称,他们已研制成功完全不同于美国“常规”隐身技术的新机理飞行器隐身系统。其隐身方法是利用专门的机载等离子体发生器生成等离子体,然后通过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使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减小。此外,受一系列物理作用的影响,电磁波急于绕过等离子体,也会使反射信号大大减弱。第一代系统可能已装到现有飞行器上,装上这种装置后,飞机的RCS 减小近两个数量级第二代系统不仅可衰减反射信号,而且可生成许多假信号,这将大大增大跟踪飞行器的难度。第二代机载装置质量不超过100kg,能耗不超过几十千瓦。目前该中心正在根据新的物理原理,研制更有效的第三代隐身系统。美国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休斯研究实验室投资65万美元进行了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计划。在执行计划的第一阶段,休斯研究等离子体隐身的方法是测量电磁波在充满等离子体的矩形波导管中传播的透射和反射,以及它们随等离子体密度剖面和动量交换碰撞频率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进行了比较,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执行计划的第二阶段,休斯研制和验证了等离子体隐身模型组件,在实验室双锥辐射体微波散射实验中,所测的充满等离子体外壳对反射微波信号的衰减为37dB,采用小雷达波段测量了充满等离子体外壳的RCS减小量,其中频率在(4~14)GHz范围内的RCS减小量为(20~25)dB。美国的分子研究实验室也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等离子体微波干扰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美国还在《国防部1997年基础研究计划》中提山了“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国防部的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

等离子体隐身机理:等离子体隐身主要是采取相关的技术途径在飞行器表面(周围)形成等离子体,并通过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对雷达波实施碰撞吸收、反射和耗散衰减。当存在磁场时,在等离子休中沿磁场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会产生所谓法拉第旋转,从而使雷达接收的回波极化方向与发射时的不一致,造成极化失真。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隐身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1)改变了常规隐身技术的被动实现手段,采取了主动控制

方法实现隐身,使隐身系统便于维护。(2)不需改变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 不会影响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故术技术性能( 3)使用简便,等离子体可做成能快速开、关的隐身系统。在通信或雷达系统尚未发送或接收时,通过快速打开等离子体,将能覆盖电磁波传输系统(4)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隐身因素多且效果好(5)使用周期长,造价相对低廉,维护费用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作为新概念的飞行武器防御系统,目前在理论和试验上已经获得成功,如果在工程上一旦研制成功,将对未来空战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有的一些大雷达截面飞行器,欲减小RCS 可以采用等离子体作为隐蔽部件来实现,而无需做重大的结构改变。这样可暂时免去昂贵的重新设计,在电子战中使一些老装备的服役寿命得以延长。同时还可以研制不同的等离子体隐身系统用于船舶、机载平台和卫星,以抵御不同雷达的威胁。因此,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将成为隐身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方向及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

反隐身技术的机理:隐身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战略和战术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人们考虑如何摧毁隐身兵器并研究反隐身技术。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综合运用,系统综合(集成),开发新的反隐身技术理论。目前,国外对飞机隐身技术的研究主要把力量放在雷达波隐身和红外线隐身上。在雷达波隐身上,飞机主要是靠调整外形来缩减雷达散射截面(占RCS缩减总量的70%~80%)。其次,则是应用RAM探索或研究反隐身技术,要从当前隐身技术的局限性或明显弱点入手(1)现役或在研隐身飞机以单站雷达为对抗目标,雷达是通过接收被照射目标的散射电磁波来判断有无目标存在并测出目标所在的空间角度及空间距离。当前正在使用的雷达绝大多数是单站雷达 它的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靠得很近或接收功能及发射功能共用一个天线完成。对于单站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目标散射电磁波是沿入射电磁波路线返回的回波。调整飞机外形只能优选雷达照射角度范围,使回波集中到极少致方向上并偏离发射源。若设法从别的方向上接收回波,或同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测,可以作为探测隐身飞机的措施及手段。 2)难以在整个电磁和红外频谱达到相同的低可探测性,飞机调整外形以及采用RAM,只能有效对抗工作频率在(0.2~29GHz)的厘米波雷达,当雷达波长与被照射目标特征尺寸相近时,在目标反射波与爬行波之间产

生谐振现象。尽管没有直接的镜面反射也会造成强烈的信号特征。例如,某些陆基雷达的长波(米级波)辐射能在飞机较大的部件(平尾或机翼前缘)上引起谐振。在波长很短(毫米波)的雷达照射下,则飞机的不平滑部位相对波长来说显然增多。而任何不平滑部位都会产生角反射并导致RCS增大。大多数RAM都含有“活性成分” 经雷达波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内部产生电子重新排列,分子振荡的惯性会吸收一部分入射能量。但是,照射波的波长越长,分子振荡越慢而吸波效果越不明显。雷达跳出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将使飞机的隐身性能大大降低或失效。另外,目前的隐身技术主要是针对微波雷达的飞机的红外辐射可以减弱并限制在一定的方位角内但却不能完全消除发展可见光或接近可见光波段的探侧器以及提高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性能,也可作为探测隐身飞机的措施及手段。反隐身技术与隐身技术一样,也是综合性技术,单独采用某一种反隐身技术都不可能获得好的反隐身效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反隐身技术才能提高探测隐身飞机的效能。

本文首先分析隐身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国外隐身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隐身材料的发展,最后预测隐身技术和隐身武器装备将朝着宽频带、全方位、全天候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和发展隐身技术,研制隐身或部分隐身武器装备,对现役的非隐身装备进行隐身改装等。隐身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世界各国现有的攻防平衡,显著地提高了作战平台,进攻平台和防护平台的效能,增强了电子作战能力提高了目标的生存和突防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国防高科技。隐身技术正在向着综合运用、权衡隐身性能和其他性能、扩展频率范围和应用范围、降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我国在隐身技术的预研工作上已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方面已达到实用水平。从现在周边环境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军用飞行器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发展高性能的隐身技术装备。对隐身材料来说,对某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好,往往对另一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性能就不好。例如,对激光探测的隐身性能好,一般对红外探测就不能隐身,这就是隐身材料的相容性问题。传统的隐身材料以强吸收为主要目标,新型的隐身材料要求满足“薄、轻、宽、强”,而未来的隐身材料则应满足多频谱隐身、环境自适应、耐高温、耐海洋气候、抗核辐射等更高要求,以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为解决这

一问题,未来隐身材料的研制方向将是兼容型隐身材料,如雷达波、红外兼容隐身材料 红外、激光兼容隐身材料,雷达波、红外、激光等多种兼容的隐身材料等

四、总结

本学期选修了《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这门课程,在课程中学习了许多关于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的知识,对于所学专业有了一个感观上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自己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最后,对这门课程各位老师在学习上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肖占中编著.信息化作战指挥[M].北京:海潮出版

社,2006.

[2] 乔清晨.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国防空的战略问

题[M].北京:解放军报,2006.

[3] 钟明范,刘兵初编著.防空作战[M].北京:蓝天出

版社,2008.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装……………………………订………………………………线……………………………………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能源利用》测试卷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B 、在真空中传播时,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高 C 、我们生活中的空间充满了电磁波,所有的电磁波时刻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D 、电磁波是一种信息运载工具,具有传递速度快、运载容量大的优点 2、电视机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 ) A 、电视台的发射频率 B 、电视机的接收频率 C 、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D 、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听收音机时,偶尔会听到里面有杂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 、旁边台灯打开的瞬间 B 、附近的电焊机在工作 C 、雷雨天闪电发生时 D 、有人在用电烙铁焊接电器元件 4、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北京发射信号通过通信卫星会转到上海被接收,实现这种信号的传递是 ( )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声波 D 电磁波 5、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 A 、微波传送 B 、超声波传送 C 、空气传送 D 、光纤传送 6、判断下列选项中有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 A 、敲击铜钟形成的波 B 、无线电波 C 、光波 D 、x 射线 7、所有的电磁波在真空或空气中具有相同的 ( ) A 、频率 B 、波长 C 、波速 D 、能量 8、波长为3×104m 的电磁波的频率为 ( ) A 、10khz B 、100 khz C 、30khz D 、300khz 9、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 、化石燃料、水能、风能 B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 C 、化石燃料、潮汐能、地热能 D 、太阳能、化石燃料、核能 10、关于核能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弹是利用氢核聚变制成的 B 、核电站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 C 、氢弹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制成的 D 、核能只能用来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目前尚不能和平利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1、电磁波在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它的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12、许多人习惯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13、利用光纤传输信息的优点是信息传输量大和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强。 14、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km/s ,一波长为3×103m 的电磁波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Hz 。 15、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等都已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们都是靠接收________________工作的。 16、有一种“隐形飞机”,可以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秘密之一在于它的表面有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能够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对电磁波吸收作用,秘密之二在于它的表面制成特殊形状,这种形状能够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波反射回雷达设备。 17、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和____________相继出现,在全球范围内使信息得到高速共享。 18、人类互相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你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比较好的是第____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目前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如____________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一个间接利用太阳能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____________获得核能;还有一种获得核能 的途径是原子核的____________,如氢弹。 21、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中:水能、煤、太阳能、石油、核能,可再生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28分) 22、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使从一端射入的光传播到光纤的另一端。请在图中作出光路图,表示光纤传输光信号的原理。(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隐身技术带来了军事装备的变革,并探讨有源和无源隐身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无源隐身中利用理想对消特性、频率差将破坏相干性、相位差的影响、幅度差的影响,以规避雷达对目标的检测。 接着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现状及其原理,分别从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及红外辐射隐身技术方面介绍了当前所采用隐身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采用可见光、红外及激光隐身兼容技术,更好的达到隐身的效果,即可得隐身兼容技术才是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技术迅猛发展,新的隐身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仿生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及智能隐身技术丰富和扩展了隐身技术的领域。在新的隐身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这一典型事例,通过介绍其原理、方法,以及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以便我们把握这一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飞机等隐身兵器实现隐身的基石,接下来介绍了正在研制开发的新型隐身材料:宽频带吸波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结构吸波材料及智能隐身材料。新的隐形材料的研制,必将推动隐身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最后,我们探讨了当今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探讨反隐身技术的方法:采用长波低频雷达探测技术、采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采用光电探测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希望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这对矛和盾,能够加快我国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有效散射截面积(RCS)无源及无源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技术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趋势研究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趋势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处理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现阶段的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反渗透膜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趋势进行探析。 标签: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用用趋势工艺 0前言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备的资源,水资源一直关系着人们的生存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水资源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人们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将是解决此困境的必然手段。 1反渗透工作的基本原理 反渗透主要指通过比较精密的膜制液体将实施对象进行分隔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在于利用精密膜液压力差值带来的动力,通过渗透膜使溶液中的溶剂能够分解出来。其中产生的压力差值又可称为渗透压,一般受溶液自身特性及其浓度、温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渗透压的高低情况。而提到的反渗透膜是一种精密且比较复杂的装置,很容易出现堵塞或污染的情况,而且即便是微小的损伤也影响该装置的整体效能。所以要求使用反渗透膜时,必须保证进水的水质,通过分析水质特点、水质性质对原水进行处理,使反渗透膜装置应用过程中能够以水质符合标准为前提,实现高效能[1]。 2反渗透膜的应用 2.1反渗透膜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工业废水往往包含很多废油物质、重金属等,排放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现阶段国内对电镀、重金属等废水处理的反渗透装置大约为120套左右,其采用的组件主要以卷状式以及内管式为主,操作压强为218Mpa,镍离子分离率也实现97.17%,当水通量能够保持在0.15m3/(㎡·d)时,几乎可以完全回收镍元素。 2.2反渗透膜在城市污水中的应用 当前,城市污水的处理包括对污水的净化以及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其中对污水净化一般指污水处理厂能够从净化后的水中提取出优质的淡水。因为很多国家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所以对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以新加坡为例,其基本国情便是严重缺水,但新加坡很多的反渗透污水处理厂通过对反

水处理技术综述

水处理综述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近几年来,各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层出不穷,水处理技术在工业、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水处理工艺、水处理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阐述了水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对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水处理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处理水处理技术国内外水处理发展现状 1.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地球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污染问题,使人类面临地球环境恶化和可用淡水资源缺乏的难题。地球水资源虽丰富,但其中海水约占97%,冰川水约占2%,地面和地下淡水的总量仅占总水量的0.63%[1-2]。世界许多地方淡水资源贫乏,而水污染进一步减少了可用淡水资源,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对水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而正确掌握和合理利用现有水处理技术并研究新的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水环境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水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水中一些生产、生活不需要的有害物质的过程,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质进行的调理过程。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与水密切相关。因此,水处理领域涉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应用产业。按照水体的来源,水处理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一类是对自然水体进行处理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即给水处理)。另一类是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使其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自然界能承受的范围,再将其排放回大自然中(即污水处理)。 目前,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物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吸附法等;化学法包括酸碱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絮凝法等;生物方法则包括需氧法,厌氧法等。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从中选择多种组合成能够达到处理要求的工艺流程。 2.水处理技术应用领域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简析讲解

反渗透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简析 反渗透工艺在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了产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防止环境污染,有力地推进了电子工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纯水、超纯水制造技术的发展. 反渗透在电子行业的应用 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需要大量高品质的纯水、超纯水,电子级超纯水是目前世界上纯净品质要求最高的水.电子工业用的超纯水,例如广泛用于生产计算机硬盘,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显像 管,液晶显示器,线路板等用的纯水,对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对 出水电阻率的要求达到上(MΩ.cm级。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高纯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 如,制作16K位DRAM允许水中TOC(总有机碳为500ppb、金属离 子为1ppb、≥0.2μm的颗粒为100个/毫升;而制作16M位DRAM 时,则要求TOC<5ppb、金属离子<0.2ppb、水中≥0.1μm颗粒数 为0.6个/升。 可以说在电子级超纯水设备中汇集了当前水处理技术最先进 的工艺和设备,如超滤、微滤、反渗透、膜脱气、电去离子(EDI等,其中反渗透装置是整个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一关键的设备.它能有效地去除原水中97%以上的溶解性无机物质、99%以上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有机物、99%以上的包括细菌在内的各种微粒和95%以上的二氯化硅. 反渗透工艺在纯水、超纯水制备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提高了产水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防止环境污染,有力地推进了电子工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纯水、超纯水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RO应用于电子工业水处理的报道,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RO技术就己成功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超纯水制备。此后,不断出现RO制取超纯水工艺流程研究和更大规模超纯水制备的报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2019-2019学年度教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同步练习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班级姓名 1.下列过程中不能产生电磁波的是(B) A.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 B.电炉在关闭状态时 C.电冰箱的电路接通或断开时 D.电饭锅从加热状态自动跳到保温状态时 2.无线电广播中波段的频率范围是535kHz~1605kHz,试计算中波段电磁波波长的范围。(结果保留整数) 3.2019年1月18日,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与地面控制系统交流靠的是(D) A.次声波B.X射线 C.红外线D.电磁波 4.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说法正确的是(C) A.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用三颗同步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 D.光纤通信只能传播图像信息,不能传播声音信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电磁波

B.在快速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C.由c=λ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得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6.地面与航天器之间传输信息的载体是(C) A.超声波B.次声波 C.电磁波D.光导纤维 7.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月球上没有空气,电磁波不能传播 B.手机不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利用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只能传递图像信号 8.某广播电台发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为990千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是15.58兆赫,它们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分别等于__303__m和__19__m。(保留整数部分) 9.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的接触,会听到收音机发出“咔咔”声,这一现象说明周围的空间存在(B) A.超声波B.电磁波 C.X光线D.紫外线 10现在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较多,例如:①吸尘器;②手机;③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 课程大作业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班级: 021061 学号: 02106020 姓名:赖贤军 电子邮件: 92065436@https://www.360docs.net/doc/1511783102.html, 日期: 2013 年 06 月 成绩: 指导教师:姜文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1.隐身技术及其历史背景 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战争中的搜索、跟踪目标的能力,传统的作战武器所受到的威胁愈来愈严重。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以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隐身技术(又称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在兵器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的专门技术。简言之隐身就是使敌方的各种探测系统(如雷达等)发现不了我方的飞机,无法实施拦截和攻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便开始使用隐身技术以减少飞机被敌方雷达发现的概率。当前电磁波隐身的研究重点是雷达隐身技术和红外隐身技术。由于在未来战争中雷达仍将是探测目标的最可靠手段,因此隐身技术研究以目标的雷达特征信号控制为重点,同时展开红外、声、视频等其它特征信号控制的研究工作,最后向多功能、高性能的隐身方向发展。 2.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 隐身技术的主要就是反雷达探测。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他位置的装置。雷达的问世使人类的探测技术和能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向反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为了提高目标反雷达探测能力不懈地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探索到一条新的隐身途径。与早期的隐身术——伪装术相比,今天的隐身技术已起了根本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下面从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热 探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隐身技术的一些工作原理与隐身性能。 1)反雷达探测开始隐身技术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提高反雷达探测的能力:也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方案

郑州手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工程及服务方案 For 2X50m3/h+30 m3/h反渗透水处理系统 To 河南省XX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方案号:QBP20120418 时间: 2012.04

目录 1、公司介绍 (1) 2、标准与规范 (2) 3、技术要求 (4) 4、工艺说明 (5) 5、控制系统说明 (10) 6、设备技术规范 (12) 7、供应商清单 (20) 8、设备报价 (24) 9、运行费用分析 (25) 10、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26) 11、工作范围 (27) 12、设备性能考核和质量保证(1年质保期) (29) 13、人员派遣 (32) 14、施工组织管理架构表 (33) 15、流程图 (35) 16、平面图 (35)

1、公司介绍 手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水处理技术,设备的开发、生产、销售。公司凭借着集团的优势,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设备,集合一批专业从事各类水处理项目的设计与相关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 1.1、项目管理 项目经理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采用单点联系管理方法,保证高效、按时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经理职责 —和客户全面的交流 —确定项目供货范围 —控制项目进度 —工厂检验验收 —系统提交 1.2、总交钥匙管理 手创公司有效地管理您的交钥匙项目,我们灵活地调动一切必要的资源成功地按时完成交钥匙项目。在我们的交钥匙系统中,我们将和客户建立起战略的伙伴关系,共同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制定出的最符合客户需要的系统和安装计划,保证提供给我们客户最好的水处理系统。 1.3、服务 手创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证你的水处理系统高效、安全、经济地运行。 服务合同 —系统工作分析 —水质分析综合评定 —系统改进及升级建议 —技术操作培训 —维修综合评定 —设备故障排除 系统改造及升级服务 紧急事故服务,备品备件服务

10.1~10.3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一、知识梳理 (一)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中有______、______变化很快的电流通过时,在其周围的空间会产生变化的______场和______场,这种变化的______场和______场在空间向四周传播,从而产生了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金属容器对电磁波具有屏蔽作用. 3.描述电磁波 (1)频率(f):在1s内完成的__________________.频率是由波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单位是______. (2)波长(λ):波源振动一次(即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传播的______(波峰和波峰之间,或波谷和波谷之间的最小间隔),单位是______. (3)波速(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4)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波速c是一定的,所以波长λ与频率f成______,即电磁波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二)电磁波谱 1.电磁波是个大家族,无线电波、______、可见光、______、______、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家族中的成员. 2.光是一种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都以______传播. (三)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 1.电磁波具有能量.在电磁波的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的频率范围.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用途.γ射线、X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利用γ射线可以____________,利用X射线可以透视______或消灭肿瘤;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______;利用红外线可以成像;利用无线电波可以传递______等. 2.电磁波的应用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但越来越多的电磁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电磁波的隐身技术的研究

电磁波隐身技术的研究 摘要 隐形技术(stealth technology)俗称隐身技术,精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low-observable technology)。即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法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使己方目标以及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发现和探测到。本文从电磁波的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电磁波隐身材料以及反隐身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对未来隐身技术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隐身技术武器装备雷达吸波材料隐身材料

Abstract Stealth technology (stealth technology) commonly known as stealth technology, precise terminology should be "low-observable technology" (low-observable technology). That is ,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using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change one's own target detectability information features ,is the other side to min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systems that make one's own goals and not be one's enemy weapons detection system to detect and detected .This wave of stealth technology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inciples, electromagnetic and anti-stealth technology, stealth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described, and stealth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and make a summary and outlook.

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

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第一次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 2017-3-11 院系: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14211201 组号:7组 组员:梁嘉琪(报告)李婉婷 学号:2014210819 2014210820

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426型分光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 3、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折射定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S426型分光仪 三、实验原理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验证均匀平面波在无耗媒质中的传播特性;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理想电解质表面的传播特性。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分光仪的结构和调整方法。 2、连接仪器,调整系统。 仪器连接时,两喇叭口面应互相正对,他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的位置

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90刻度处,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与支座上刻线对齐)拉起平台上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3、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反射金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线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线一致。而把带支座的金属反射板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圆盘上的这对与金属板平面一致的刻线与小平台上相应90刻度的一对刻线一致。这时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角度处,这角度的读数就是入射角,然后转动活动臂在电流表上找到最大指示处,此时活动臂的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反射角。如果此时表头指示太呆或太小,应调整衰减器、固态振荡器或晶体检波器,使表头指示接近满量程。 4、注意: 做此项实验,入射角最好取30至65度之间。因为入射角太大接受喇叭有可能直接接受入射波。注意系统的调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 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2018届中考物理总复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 1. 汽车中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航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导航 B. 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小的比热容 【答案】B 2.对于波长为300m的电磁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它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108m/s B. 它的频率是106Hz C. 该电磁波在水中传播的频率不等于106Hz D. 该电磁波在水中的波长仍为300m 【答案】B 3.关于磁场、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m/s B. 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弯曲导线周围不存在磁场 C.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经多次反射进行传输光信号的 D. 发电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答案】C 4.下列方式中,不属于现代通信方式的是() A. 卫星通信 B. 光线通 信 C. 网络通 信 D. 书信通信 【答案】D 5.关于电子邮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输入对方的信箱地址 B. 电子信箱是某用户计算机上的空间 C. 对方的计算机没开机,邮件就没法发送 D. 发送电子邮件必须输入自己的信箱地址

6.广播电台或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天线的作用是() A. 发射音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B. 发射视频电流激发的电磁波 C. 把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加载到更高频率的射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 D. 三种电流不经调制通过天线发射三种不同的电磁波 【答案】C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 B. 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给对方的 C. 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 D. 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 【答案】B 8. 小明家的计算机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光纤的作用是() A. 输电 B. 通 信 C. 导 热 D. 照明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B. 电磁波频率越低,传播速度越快 C. 电磁波的速度只与它的波长有关 D. 电磁波的速度与它的频率无关 【答案】D 10.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属于电磁 波 B. 可见光不属于电磁波 C. 电磁波传播速度是 340m/s D. 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应用

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应用物理 学号2012437019 姓名郭天凯 指导教师闫正 2015年11月18日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电子通信产品的随处可见,手机通信,微波通讯以及无线电视等;电磁波极化在雷达信号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和目标鉴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电磁场在金属材料加工、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在电磁治疗方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磁成与电磁波。本文将进一步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科技开发、工业生产、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极化;电子通信技术;电磁波的应用

目录 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况 (1)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方面的应用 (2) 2.1 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 (2) 2.2 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 (2) 2.3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2.4 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2) 3 电磁波极化的应用 (3) 3.1 利用极化实现最佳发射和接收 (3) 3.2 利用极化技术提高通信容量 (3) 3.3 极化在雷达目标识别、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 (3) 3.4 极化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4) 4 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5) 4.1 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传输深度 (5) 4.2 采用广播芯片技术,提高信息传输能力 (5) 5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 5.1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发展 (6) 5.2 电磁场作用的机理 (6) 6 电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7)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对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详细大胆的预测,并就隐身技术做出一些总结。 一、隐身技术的概述 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F2117隐身战斗机后,隐身技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隐身兵器的精彩表演,尤其是F2117又一次的不凡战绩,令世界各强国对隐身技术刮目相看。海湾战争后,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对隐身技术的研究,隐身技术因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飞行器、舰船等作战装备的探测技术日益完善。现在,各个军事强国在本土都有强大的雷达网,空中有预警机,在太空还有战略预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链路构成一张强大的预警网络,对飞机,舰船甚至是导弹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已经成为考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隐身性的装备,既拥有了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法宝,又使得自己在进攻中处于主动的一方,加大了攻击的突然性。在讲究快速反应的现代战场,隐身技术已经成

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隐身技术按照战斗平台分,可以分为飞行器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 按照隐身的方式手段主要为雷达隐身,并辅之以红外、光学和声波隐身,其中雷达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中之重。红外隐身在导弹突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声波隐身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 若用一句话概括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减小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一下简称RCS)。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就是定量表征目标散射强弱的物理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雷达接收能量越小,因而使敌方侦察雷达难于对己方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RCS不是目标的几何截面积,而是一个与目标产生同等回波的金属圆球的等效截面积,几何截面积、材质和形状对雷达的反射率和反射的方向性都对雷达截面积有影响,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大,也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小,就好像在黑夜里手电照射下,一块小镜子可以远比一个蒙面黑衣大汉显眼。作为参照,美国的F-15 的RCS为405 平方米,B-1B 为1.02 平方米,SR-71 为0.014 平方米,F-22 为0.0065 平方米,F-117 为

习题答案 第6章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第6章 平面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6.1/ 6.1-1 电场强度振幅为0i E =0.1V/m 的平面波由空气垂直入射于理想导体平面。试求: (a)入射波的电、磁能密度最大值; (b)空气中的电、磁场强度最大值; (c)空气中的电、磁能密度最大值。 [解] (a) 314/10427.4m J w eM -?= 31410427.4m J w m M -?= (b) m V E /2.01= m A H /103.541-?= (c) 313/107708.1m J w eM -?= 313/107708.1m J w m M -?= 6.2/ 6.1-2 均匀平面从空气垂直入射于一介质墙上。在此墙前方测得的电场振幅分布 如题图6-1所示,求: (a)介质墙的)1(=r r με; (b)电磁波频率f 。 [解] (a) 9=r ε (b) M H z Hz f 75105.77 =?= 6.3/ 6.1-3 平面波从空气向理想介质( r μ=1,σ=0)垂直入射,在分界面上0E =16V/m , 0H =0.1061A/m 。试求: (a)理想介质(媒质2)的r ε; (b)i E ,i H ,r E ,r H ,t E ,t H ; (c) 空气中的驻波比S 。 [解] (a) 25.6=r ε (b) ()0010,/2811εμω===--k m V e e E E z jk z jk i i ()m A e e E H z jk z jk i i /0743.0377 28110 --== = η

()()() m A e e H H k k k m V e e E E m A e e E H m V e e RE E z jk z jk t t r z jk z jk t t z jk z jk r r z jk z jk i r /1061.05.2,/16/0318.0377 12) /(122222111101122200 0----+========= = -==εεμωη (c) 5.2429 .01429 .0111=-+= -+= R R S 6.4/ 6.1-4 当均匀平面波由空气向理想介质(1=r μ,σ=0)垂直入射时,有96%的入射功率输入此 介质,试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 ε。 [解] 25.2=r ε 6.5/ 6.1-5频率为30MHz 的平面波从空气向海水(r ε=81,1=r μ,σ=4/S/m )垂直入射。在该频率上 海水可视为良导体。已知入射波电场强度为10mV/m ,试求以下各点的电场强度: (a)空气与海水分界面处; (b)空气中离海面2.5m 处; (c)海水中离海面2.5m 处。 [解] (a) ()m V TE E E i t /1003.4102.440403.02.4442000 ∠--?=?∠=== (b) ( )() ()m mV j E j z k E j e e E e E E i i z jk z jk i z jk z jk i /202sin 2Re 010*******==-=-≈+=∴-- (c ) 2.445.28.215.28.21402100 3.422j j z j z t e e e e e E E ?-?----?==βα () ()m V /)4.198(1064.82.446.312210143.21003.428244 -∠?=+-∠???=--- 6.6/ 6.1-6 10GHz 平面波透过一层玻璃(r ε=9,1=r μ)自室外垂直射入室内,玻璃的厚度为4mm , 室外入射波场强为2V/m ,求室内的场强。 [解] ()951 .0309.0465.0816212144288 144 3j e e e E j j j i +-=?-?= --- ()()m V /6.12957.14.148.31446 -∠=∠-∠= ()()m A E H i i /6.1291016.4377 6.1295 7.130 3 3-∠?=-∠= = -η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主要工艺及基本指标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主要工艺及基本指标 一、反渗透设备基本原理 RO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水处理技术,它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的特性工作。“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逆渗透就是在含有盐及各种细微杂质的水中(即原水)施加比自然渗透更大的压力,使水从浓度高的一方逆渗透到浓度低的一方,而原水中绝大多数的细微杂质、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及其它有害物质等都经污水出口排放掉。 二、反渗透设备标准工艺流程图 三、反渗透纯水设备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1.原水罐(可选) 储存原水,用于沉淀水中的大泥沙颗粒及其它可沉淀物质。同时缓冲原水管中水压不稳定对水处理系统造成的冲击。(如水压过低或过高引起的压力传感的反应)。 2.原水泵 恒定系统供水压力,稳定供水量。 3.多介质过滤器

采用多次过滤层的过滤器,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水中含有的泥沙、铁锈、胶体物质、悬浮物等颗粒在20um以上的物质,可选 用手动阀门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活性炭过滤器 系统采用果壳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不但可吸附电解质离子,还可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经活性炭吸附还可使高锰酸钾耗氧量(COD)由15mg/L(O2)降至2~7mg/L(O2),此外,由于吸附作用使表面被吸附复制的浓度增加,因而还起到催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色素、异味、大量生化有机物、降低水的余氯值及农药污染物和除去水中的三卤化物(THM)以及其它的污染物。可选用手动阀门 控制或者全自动控制器进行反冲洗、正冲洗等一系列操作。保证设备的产水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设备具有自我维护系统,运行费用很低。 5.离子软化系统/加药系统 R/O装置为了溶解固体形物的浓缩排放和淡水的利用,为防止浓水端特别是RO装置最后一根膜组件浓水侧出现 CaCO3,MgCO3,MgSO4,CaSO4,BaSO4, SrSO4, SiSO4的浓度积大于其平衡溶解度常数而结晶析出,损坏膜原件的应有特性,在进入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和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教科版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第十一章物理学与能源技术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种波中,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C) A.微波B.短波 C.声波D.长波 2.关于电磁波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 B.移动电话只能接收电磁波,不能发射电磁波 C.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D.无线电波中,长波的频率小于短波的频率 3.互联网有很多用途,下列用途中不属于互联网络的是( A) A.可远距离运输货物 B.可实现远程登录 C.可进行电子会议 D.用户间互发电子邮件或简报 4.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实现的。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无线路由器是通过电磁波向四周有效范围内的终端传送信息的 B.无线路由器是通过红外线向四周有效范围内的终端传送信息的 C.无线路由器向四周传送信息的速度大于光速 D.无线路由器向四周传送信息的速度小于光速 5.科学家高锟由于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xx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在光纤中光波是经过多次折射向前传播的 B.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 C.光纤的能量损耗比一般通信电缆小得多 D.采用光纤通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6.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着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条水平线,或者从旁边的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C) A.电流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的影响 B.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收音机或电视机的影响 C.电流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而产生的 D.以上原因都不对 7.目前卫星通信是利用与地球同步运行的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信号的中转),实现全球的通信,也就是让卫星收发的电磁波覆盖整个地球,则至少需要的卫星数量是( B) A.2颗B.3颗 C.4颗D.5颗 8.某同学有一台收音机,经过观察他发现收音机上标有“FM-88~108MHz”的字样,经过询问老师,他知道了“FM”表示调频立体声,下面是他关于该波段波长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A.3.41m~2.9mB.3.41m~2.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