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

两次世界大战教案

九年级复习课 两次世界大战 白泉学校吕智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依据考标,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考点,训练学生将中外历史同一主题历史事件关联起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横向查找相关联的知识点,训练学生联系知识点,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教学重点:对两次世界大战考点的复习和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联系知识的兴趣。 教学设计理念:学生从学校带走的不能只有知识和成绩,一定要是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少讲,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方法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反战雕塑图片,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反对战争,停止杀戮) 2、请大家回忆一下,1914年的6月28日,在欧洲,一位赛尔维亚青年怀着民族屈辱与仇恨,开枪射杀了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这个重大事件是什么?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而1914还只是这个世纪噩梦的开始。 二、梳理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亲爱的孩子,我们今天回顾它们,不是

3、把自己会填的空帮老师填上。 4、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校正答案。 三、关联不同书上的知识点 1、过渡:刚才大家完成这个表格用到了哪几本书?(九上,九下) 是的,这是世界史的内容,可是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整体,一战和二战这两件历史事件绝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必定还与许多国家、许多历史事件相关联。由此,我们在历史书中找一找: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发生后,中国、其他国家发生了哪些与这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的事件? (学生尝试自己找2分钟)在查找历史事件上,有没有人能给同学一些方法或建议。 2、方法归纳 ①确定查找范围: 四、认识提升 1、观察表格,认识到战争的另一面:战争对科技的促进作用,科技有时又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 木孔中学刘小丽 考标要求 一战 1、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基本史实及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战: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二战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原因、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基本能力。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谈古论今的能力和感悟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分析、比较、感悟,学生掌握了历史事件的基本线索,并形成了正确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复习,学生体会出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课前学生学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 1.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导火线): 2.时间: 3.交战双方: 4.主要战场:主要战线: 5.主要战役: 6.结束: 7.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8.性质:(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是民族解放和自卫战争) 9.影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绥靖政策) 2.性质: 3.二战的开始与扩大 开始: 扩大: 进一步扩大: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标志: 作用: 5.转折性战役 ①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②太平洋战场转折性战役: ③北非战场转折性战役: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相呼应): 7.雅尔塔会议及其影响(1945.2 苏、美、英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8.法西斯国家投降 ①,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 ②,欧洲战事结束 ③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9.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④二战结束: 9.影响: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习题----两次世界大战习题

中考历史专题习题----两次世界大战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请将选项写在上面的表格中) 1、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奥匈帝国B德国C俄国D意大利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德国突袭波兰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同盟形成D三国协约形成、 3、三个法西斯国家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德、意、日B意、德、日C日、德、意D意、日、德 4、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5、“9。11”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是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你认为第一次应该是指 A列克星顿枪声B珍珠港事件C中途岛战役D约克镇战役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东西两面受敌,顾此失彼困境的事件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D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7、你认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A美国的参战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浴血奋战 8、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①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共同的敌人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合作③世界各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实行过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 A战时政策B临时政策C非常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0、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产业复兴法D发展对外贸易 11、最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 A德国B日本C西班牙D意大利 12、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 A苏联自由民主体制B斯大林模式C苏维埃政权制D苏联社会主义体制 13、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脏”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德国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14、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的寄信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A沙皇俄国B苏联C苏维埃俄国D俄罗斯联邦 15、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与中国有关的文件是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九国公约》④《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的建立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分析 15思政专接本梁忠秋151500000519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绝,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危机层出不穷,“太平”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和影响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20世纪,世界上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我们从战争原因、战争性质、战争规模及转折点、战争结果、战争影响等几个方面简单梳理一下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争原因 工业革命进入新时期后,资本主义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加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占有广阔的世界市场,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使经济发展缓慢而且落后了;新兴的美、德、日等国经过统一和改革,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崛起,但海外市场狭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及军事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明显.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是第一次时间大战的直接原因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英法的绥靖政策等。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

因和具体原因。 二、战争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以及由 英法俄国组成的协约国。所以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却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第二阶段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苏联参战根本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性质;1940年5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西欧,英法被迫抗击,战争性质改变。 三、战争规模及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分为东线、南线和西线,其中西线起决定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分为三个,分别是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远远超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出现的新型的战术要多于一战,无论是死伤人数还是参战人数、国家、损失、战火波及的地区,二战都要比一战大很多。众所周知,一战最大规模的战役为1916年2月21日凡尔登战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战最大规模战役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次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 四、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目的是重新瓜分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2017)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 湖北口中学张益洪 【复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2、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主要内容,知道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3、列举二战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4、知道《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和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史实,简述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5、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用。 【复习过程】 一、牢记历史,自主复习。(根据导学案提示,自由复习,小组内相互 【查缺补漏】 1 / 2

紧扣考点结合书本设置抢答题师生互动处理 【探究拓展】 1、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一战后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对中国产生怎样影响?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直击中考】 1、(十堰市2009)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二十世纪初,下列哪一事件点燃了这一“火药桶” A.德国突袭波兰B.萨拉热窝事件 C.珍珠港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十堰市2011)任何战争在客观上都会对自然和人类造成重大破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很多战役,其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 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D.凡尔登战役3、(2008·扬州市)2008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3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世界各国都应和平共处,互不侵犯④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8年成都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D《大西洋宪章》5、(2009·广东汕头)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错误的是 A.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B.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战争,也是人类史上空前劫难 C.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对人口优化却产生了积极作用 D.战争是野蛮的,但它却孕育了战后的一些文明成果 6、(2005 徐州市)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A、美国的参 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阅读下材料,完成问题。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一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爆发75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年 月日)和标志。 材料二:右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历史事件及影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3、请举出中国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个将领。 2 /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 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 (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 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 (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 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 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 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两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川)07界升学总复习(一)----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法投入重兵作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五、战争的结束 1917――①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 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③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8――①奥匈帝国瓦解

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 六、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七、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 (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 二、慕尼墨阴谋 1、背景: (1)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2)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4、影响:(1)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2)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3)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四、战争开始阶段的主要进程 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1)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资料

两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并疯狂扩军备战,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分别是、。 ②两大集团在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劣势比较: 三国同盟:优势:。劣势:。 三国协约:优势:。劣势:。 (3)导火线:。 2、时间:1914-1918年。 3、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4、战争情况: 战场涉及、、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个国家卷入战争。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5、结束:以的失败而告终,标志是1918年德国投降。 6、影响: (1)性质:。 (2)消极影响: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积极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 2、时间、地点:1919年,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操纵国:英、法、美(法国总理,英国首相,美国总统) 4、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1)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是和会的中心问题,最重要的部分。 ①目的:惩罚和削弱德国 ②内容:第一、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法国等) ;第二,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第三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第四,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 (2)协约国还同奥地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3)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5、九下(训练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2014·南宁)《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2.(2015·北海)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 A.联合国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2015·贺州、北海)贺州市某中学九年级(8)班同学开展了一场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班级辩论会。下列同学们的辩论观点不符合 ...史实的一项是() A.莫斯科保卫战终止了德军进攻苏联的计划 B.美、英等联军发起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绥靖政策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D.二战改变了世界面貌并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4.(2015·重庆)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的是() 油画《五四运动》报道西安事变的报纸从慕尼黑返回的张伯伦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A B C D 5.(2015·菏泽)2015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6.(2015·崇左)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7.(2012·崇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信息化和全球化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高速度、低失业率D.高速度、低通胀 8.(2015·贺州)“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利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材料所强调的“日本发展的原动力”是指() A.重视发展教育B.加强国家合作 C.拥有丰富的资源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9.(2015·南宁)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会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哪一组织的成立表明雨果的说法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A.东盟B.欧盟C.世贸组织D.国联 10.(2014·来宾)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处于() A.持续发展时期B.危机时期 C.调整时期D.新经济时代 11.(2015·南京)为推进西欧的联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组建“欧洲共同体”B.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12.(2015·玉林一模)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其外因都是() A.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B.得到美国的援助 C.重视科技和发展教育D.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13.(2015·厦门)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和“二战欧洲战场胜利70周年”。“70年前这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

两次世界大战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归纳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二、归纳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三、“一战”与“二战”的比较。 一 战 与 二 战 的 比 较四、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法西期势力掌握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2、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A、法德矛盾 B、俄奥矛盾 C、英法矛盾 D、英德矛盾 3、加速“一战”结束的关键因素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美国参战 C、凡尔登战役法军的胜利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役 D、柏林战役 5、世界反法西期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B、美苏两大国起决定性作用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法西斯势力物质力量的缺乏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直接军费开支及物质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材料三: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强调,我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就是要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使战争悲剧不再重演,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请回答: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原因,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二战结束至今的60年间,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的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5)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材料一:1940年,针对德军的轰炸,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国会发表如下演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都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去赢得绝对的胜利。” 材料三: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工作服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针对德军的军事行动表明了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什么性质?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4)结果:以发动国失败告终(一战是同盟国,二战是轴心国集团) (5)危害:时间长、范围广、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的两次战争。 (6)进步性:

①战争引起革命,诞生社会主义国家 ②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③战争推动科技发展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4、一战后到二战中,有大国强权色彩的四次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慕尼黑会议;(4)雅尔塔会议。5、有损中国主权的会议: (1)巴黎和会;(2)华盛顿会议;(3)雅尔塔会议。 6、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世界近、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表格)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

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三: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表格

2、慕尼黑阴谋:时间:1938年9月国家:德、意、英、法 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绥靖政策含义) 3、绥靖政策原因:(1)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2)祸水东引,引向苏联 4、二战扩大的时间及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5、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时间及标志:1941年12月,日军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6、二战期间,英国领导人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 7、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败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德军第一次失败。二战的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诺曼底战役。迫使德国投降的战役是 柏林战役。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建立时间及标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作用: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改变了二战的性质,扭转了二战的局势,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 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9、雅尔塔会议:①时间:1945年2月 ②国家及人物: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③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④内容:A.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同 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10、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1、二战取胜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或世界人民团结作战)(根本原因) 1、二战期间合作的事例 政治上:(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2)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军事上:(1)诺曼底登陆(2)苏联出兵打击中国东北的日军 13、如何防止战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 端。提高综合国力。 1、二战前,英法等西方大国对德国实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顶峰是:慕尼黑阴谋。

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及意义

兩次世界大戰的關係及意義 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從和帄到戰爭──什麼是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 1.塞拉耶佛的暗殺事件 i.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 ●奧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身亡 ●行刺者為塞爾維亞的普林西普 ii.刺殺事件的後果 ●奧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 ●德國向奧國作出空泛的支持 ●俄國與法國達成軍事共識以支持塞爾維亞 2.由最後通牒到戰爭(1914年) ●奧國向塞爾維亞發最後通牒 ●奧國不接受塞爾維亞的回覆並動員軍動 ●雙方盟國均向對方宣戰並動員軍隊 ●德軍入侵比利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3.極端民族主義 i.各種民族主義的興起 ●歐洲盛行泛德意志、泛斯拉夫、法國復仇、大塞爾維亞等民族運動 ii.民族主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係 ●各民族運動互相對抗 ●列強關係日趨惡化 4.帝國主義的復興 i.在非洲和亞洲的殖民地爭奪 ●十九世界末,大部分亞非地區都被歐洲列強所瓜分 ii.帝國主義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調解殖民地爭奪的過程,使歐洲分裂為兩個敵對陣營 5.結盟體系 i.「盟約體系」的形成 ●俾斯麥以結盟制度達到共同防衛的目標 ●結盟制度變成含有侵略性及挑釁性的秘密軍事結盟 ii.結盟體系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國與國之的衝突會引致兩大敵對陣營的全面戰爭

6.軍國主義的興起與軍備競賽 i.軍備競賽的展開 ●軍國主義:以軍事力量管理國內外事務 ●認為戰爭是清除「不合適的」國家的手段 ●各國不斷擴展軍力 ii.軍備競賽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強大的軍備後盾,令列強欲以武力解決多年彼此的仇怨 二、戰前的危機(1905-1913年) 1.摩洛哥的危機(1905-1911年) i.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年) ●法德均欲取得摩洛哥 ●德國欲透過國際會議解決摩洛哥問題 ●會議令摩洛哥成為法國勢力範圍 ii.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年) ●摩洛哥爆發衝突 ●英國阻止德國派遣軍艦前往摩洛哥 ●德國讓步,並承認法國是摩洛哥的保護國 2.巴爾幹半島的危機 i.波斯尼亞危機(1908年) ●奧匈藉土耳其內亂吞併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 ●塞爾維亞欲得波黑以建大斯拉夫國家 ●俄國欲伸展勢力至巴爾幹半島 ●各國關係日趨緊張 ii.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 ●巴爾幹諸國擊敗土耳其,並瓜分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土地 ●列強建立阿爾巴尼亞以阻止塞爾維亞的擴張 iii.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 ●保加利亞不滿土地分配結果,遂攻打塞爾維亞 ●巴爾幹諸國聯合土耳其和羅馬尼亞,擊敗保加利亞 ●塞爾維亞於巴爾幹戰爭中興起 ●奧匈與塞爾維亞互相敵視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