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从生理角度看,萌发是无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贮藏物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生长的过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萌发的本质是水分、温度等因子使种子的某些基因表达和酶活化,引发一系列与胚生长有关的反应。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以下六个生理生化变化:

(一)种子吸水

种子的吸水分为三个阶段:“快—慢—快”(急剧吸水阶段—吸胀性吸水;吸水迟缓阶段;胚根出现;生长吸水阶段—渗透性吸水)。

(二)呼吸作用的变化

在吸水的第一和第二阶段,CO2的产生大大超过O2的消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吸水的第三阶段,O2的消耗大于CO2的释放—有氧呼吸。

(三)酶的变化

1、酶原的活化:种子吸胀后立即出现,如:β-淀粉酶、蛋白酶等。

2、重新合成:如α-淀粉酶、蛋白酶等。

两种途径:

(1)活化长寿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2)新合成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四)贮藏物质的动员

淀粉经水解或磷酸解为葡萄糖,使有机物的种类增加。

(五)植物激素的变化

ABA(脱落酸)等抑制剂下降,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GA(赤霉素)含量上升,使胚乳中贮藏物的降解,促进胚根胚芽的生长,控制幼苗的向地性生长。

种子储藏种子的呼吸作用在种皮未破裂时,先以无氧呼吸供能,后逐渐有氧呼吸。在种皮破裂后,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

种子萌发的常见图像

(1)可溶性糖;(2)淀粉;(3)千粒重(4)含N物质;(5)粗脂肪

种子的休眠

1)休眠的主要原因

①种皮限制;

②种子未完全成熟;

③胚未完全发育;

④抑制物的存在。

2)休眠意义:

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条件或季节里萌发,

免于幼苗受到伤害和死亡。

1.下列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子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有合成有分解

B .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C .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

D .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矿质元素始终从环境中获得

(05卷)(3分)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图3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2005·全国卷Ⅰ·4)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10 ℃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 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 ℃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2012卷)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 .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 .进入夜间,叶肉细胞ATP 合成停止

D .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2012新课标卷)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卷)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

段。第I 阶段是吸胀期,种子迅速吸水。第Ⅱ

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Ⅲ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

期,主要通过________吸收水分。第Ⅲ阶段由

于胚的迅速生长,胚根突破种皮________ 呼

吸加强。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只

停留在第_________ 阶段。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通过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mg 。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_____mg ·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

输方式为。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

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吸收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

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叶绿体中C5

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

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2013新课标卷Ⅰ)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

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

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

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

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

“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

提供的条件是和。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

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4.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

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

发时的需氧量

A.多B.少C.相等D.无规律

9.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依据的原理与其余各项不同的是

A.水稻育苗过程中,应适时排水,暴露稻田进行晒床

B.栽培甘薯、马铃薯时,应多施钾肥,促进地下部分积累糖类物质

CO2释放 含水O2吸收 萌发时间 物质的量 C .果农将广柑储藏于密闭的地窖中,保存时间可达4~5个月

D .早春寒冷季节,水稻浸种催芽时,常用温水淋种并经常翻动种子

11.分析下面种子萌发时几种物质的变化曲线,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

赤霉素水溶液

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

24h A .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 .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 .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 .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6.将休眠状态的糖槭种子与湿砂分层堆积在低温(0~5℃)的地方1~2个月, 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从而开始萌发,这种催芽技术称为层积处理。图19示在层积处理过程中,糖槭种子的各种激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 ______,起促进作用的激素是 _______和 _____。由此可知,脱落酸与赤霉素这两种激素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表现为 ____作用。

(2)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的 ________的结果。

(3)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 ______的结果。

A .种子萌发的吸水过程,包括迅速吸水、缓慢吸水和重新急剧吸水三个阶段

B .依靠渗透作用进行的急剧吸水阶段,种子一直以有氧呼吸为主

C .随着种子吸水,代谢活动逐渐增强,原因之一是有新的酶合成

D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某些贮存物质要发生水解、转运和转化过程

2.种子在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有积累,干重在增加,种子成熟时,水分减少,代减弱,

有机物种类减少。

3,在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增加,DNA增加(细胞数目增加),有机物含量减少但种类增加,代加快。

在种子萌发到幼苗出现时,其同化作用方式的变化是由异养→自养。

4.植物的种子或其他贮藏器官(块根、块茎)在寒冷冬季来临时,自由水含量降低,可

溶性糖含量增加以适皮于低温环境。

5.当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时,营养生长减慢甚至停止。

6.在植物的果实中,果皮、种皮、胚、胚乳等结构分别来源于子房壁、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其基因型也相对应,因此植物果皮、种皮的性状表现(如口味、颜色等)均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也就是说,某一杂交子代中,果皮、种皮的性状表现与分离比,要向下延伸一代才能表现出来。胚、胚乳等有关的性状表现及分离比则由受精卵和受精极核的基因型决定

7.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D 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种子萌发的过程

导学案八年级生物第一章授课总节数第1节 课题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备课时间 8月25日 课型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 2、说出种子的各结构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 3、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种子的结构,种子各部分结构在萌发中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情景导入 二、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完成右边的练习题) 三、 合作交流 四、 巩固拓展 由身边事引出: 豆芽是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是大豆或绿豆种子萌发后长成的。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部分到底是长成茎和叶呢,还是发育成根呢?种子又是怎样长成幼苗呢? 1、菜豆种子最外面是,对种子有作用。 2、剥开种皮可以看到()、()、( )、()四部分构成的整体,这是种子的()。 3、生活中常见的()、()等植物的种子与菜豆种子的结构相同。它们属于()植物。 4、种子的胚根发育成幼苗的(), 5、胚芽发育成幼苗的()和(); 6、胚轴发育成() 1、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胚乳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小组同学讨论分析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2、常言说,“好种出好苗,好苗产量高”,。所以,种子的质量寄托着农民丰产的希望。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请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为农民伯伯选种提一些合理的建议。 (答:选粒大饱满,结构完整的种子,发育不全或有缺损的种子要剔除。)3、思考:小麦、玉米、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我们食用的面粉、大米主要来自种子的什么部位? 1、对于菜豆种子来说,种子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 2、举例说出种子的结构,区分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五、检测小结1在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 A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2.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 ( B )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子叶 3、在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种子的时候,会发现将胚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的 结构是(C)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子叶 4、种子结构中起保护作用的是( A ) A、种皮B、种脐C、胚乳D、子叶 5、一粒完整的菜豆种子应包括( B ) A、种皮和胚根B、种皮和胚 C、胚芽和胚轴D、子叶和胚根 6、种子胚的组成是( C )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 B、胚芽、胚轴、胚乳、子叶 C、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D、种皮、胚轴、胚根、子叶 7、能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是( C ) A、子叶B、胚根和胚轴C、胚D、胚芽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难点: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 教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 《【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资源、《【教学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视频资源、《【教学实验】发豆芽》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先从整体上概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每个阶段是怎样进行的?有着哪些特点?引入本章的学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视频截图)

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讲解:这是一句农谚,是指种瓜种豆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后。清明节前后,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适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被子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作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种子在春天播下去容易长出幼苗?如果你生活在农村,请你问问长辈,当地有哪些农作物,一般播种哪些种子,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新知讲解】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 假设一般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有时还需要查阅资料。下面的资料会给你一些启示。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怎样通过实验来检验上述假设呢?根据下面提供的探究方案及视频,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 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芥菜子等)40粒,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卫生纸,四张标签纸和胶水(或直接用黏性标签)。

生物第6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第1课时) (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1)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结构程序。 实验原理: 淀粉是一种营养物质,用碘液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实验器材:碘液、镊子、解剖盘、刀片、放大镜、培养皿、浸泡好的菜豆、玉米种子。 实验步骤: 1、观察菜豆种子 由外向内观察,从种脐的对侧划一条小口,剥掉外面的种皮,露出里面的结构是胚,用手轻轻掰开两片肥大的部分,观察种子内部结构边观察边对照课本的图示,认识各结构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2、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由外向内观察,外面有一层厚皮是果皮和种皮,将玉米种子纵切,在剖面上滴碘液,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对照课本图示认识各结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3、观察完种子结构后,填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4、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探究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1、阅读课本说出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种皮: 胚: 种子名称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相同点 不 同 点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项目

子叶:胚乳: 自测题: 1.剥去大豆种子的外皮后,可看到合着的两个豆瓣,这是种子的( ) A.胚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2.把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开,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将会看到( ) A.胚乳部分变成蓝色 B.种子内所有部分都变成蓝色 C.胚芽部分变成蓝色 D.种子内没有变成蓝色的部分 3.植物种子内的胚包括( ) A.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B.种皮、胚芽、胚根和胚乳 C.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D.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4.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内的( ) A.胚 B.胚乳 C.胚芽 D.胚芽和胚根 5,下图是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能保护种子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种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4)菜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同的是菜豆种子的_______有___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_____片;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而菜豆中没有。 (5)玉米种子的________和_______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通常所说的玉米种子实际为_________。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种子的萌发过程

第三节种子的萌发过程、休眠和寿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2、种子的休眠、寿命和发芽率的计算 能力目标 识图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过程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课型新授课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二、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种子萌发的过程》习题-精选学习文档

《种子萌发的过程》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红帐子指的是() A. 果皮 B. 种皮 C. 种子 D. 胚 2. 从种子的结构看,我们食用的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加工而成() A. 胚 B. 子叶 C. 果皮和种皮 D. 胚乳 3. 下列不属于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A. 子叶 B. 胚芽 C. 胚根 D. 胚乳 4.人们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来自花生种子的() A. 子叶 B. 胚芽 C. 胚轴 D. 胚根 5.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奥秘在于种子中存在() A. 胚乳 B. 胚 C. 胚芽 D. 种皮 6. 如图是菜豆幼苗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菜豆幼苗是由种子的胚发育而来的 B. [1]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 C. 菜豆种子萌发初期所需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D. [3]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 7. 将大米种到地里没有萌发.这是因为() A. 种子的胚不完整 B. 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C. 种子正处于休眠期 D. 缺乏阳光照射 8. 种子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 A. 胚芽 B. 胚乳 C. 胚 D. 子叶 9. 如图是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对该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将发育成植株的茎,②将发育成植株的叶 B. 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的结构相比,大豆种子中没有胚乳 C. ⑥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份,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 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10. 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四个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总是都变得一样蓝 ④菜豆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连线题: 将种子的结构与其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 种皮可发育为新的植物体 胚具有保护作用 子叶可发育成新的根 胚芽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 胚根可发育成新的茎和叶 三.填空题: 1.识图作答: (1)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种皮(果皮)胚乳。 (2)菜豆种子的胚由图中组成.玉米种子的胚由图中组成,将来发育成菜豆和玉米的茎和叶的分别是. (3)贮藏有丰富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2.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甲图中①是,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2)甲图中④是,能发育成乙图中的.(填标号) (3)⑤的名称是,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 3.如图是菜豆的种子和幼苗,据图回答问题. (1)菜豆种子(甲图)的胚由图中标号[ ]组成. (2)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一颗种子属于一个. 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比,最明显的区别是图中的的数目不同. (4)丙图中结构A由甲图中[ ] 所示的结构发育而来. 参考答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种子萌发的条件》文字素材

种子萌发的条件 主题的提出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在平时的课外知识教学中了解过有关的知识。学生都知道种子萌发大致需要水分,养料,阳光。但在教学中如何来补充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能力,知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学生从实际中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本学期三年级学生正好有一个栽培牵牛花的长周期观察、实验活动。结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了“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怎样让种子萌发得更好呢?于是,我们针对“种子萌发”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说可以把种子种在花盆里;有的说可以把种子进行无土栽培;有的还说可以进行温室栽培。 种子萌发需要养料,养料的配制也很重要,学生对此开展了讨论。有的认为用牛奶,酸奶,淘米水配制;有的认为用动物内脏来配制;有的认为干脆从花鸟市场上去买配好的营养液和营养土。 还有,种子萌发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温暖的还是阴暗的?潮湿的还是干燥的?有营养的还是没有营养的?有的同学决定做分组的对比实验,着重研究其中的一环对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 于是,我根据每一小组的设计方案,安排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 (二)实践阶段 以一周时间,每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的课题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并作好记录,教师加以指导。有一组同学用的是温室栽培方法: 种子萌发过程情况记录表 种子名称:牵牛花实验日期:5/12~5/17

(三)问题与探讨 案例:一组学生制定了温室栽培的实验步骤,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问题:这一小组的温室栽培放在了第四天才真正进行,如放在第一天便开始实施结果会怎样? 分析:这一小组在实验前确立的计划就是温室栽培。它对温度,水分以及空气的潮湿度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也对种子的萌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温室栽培的优点-----促进种子萌发。在第四天再采用温室栽培,严格上和自己确立的课题不符,而且延长了实验的周期。也使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温室栽培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的想法: 对于出现的这个问题。首先,学生要在确立自己的课题后,制定实验计划时要制定详细。其次,教师要对实验计划进行指导,制定得详细些。我认为应该从实验的第一天便对种子实施温室栽培。这样可能使种子可提早萌发,实验周期也短了。这样,在一周的时间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真正体会温室栽培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问题:温室栽培实验中学生没有具体标明采用何种温室方法。温室栽培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萌发效果是不是一样呢?

种子的萌发教学方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中“种子繁殖”中的内容。 本实验属于生物领域的重点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温度、阳光等条件。 三、实验原理 干燥的种子,生命力非常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一旦获得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后,种子的胚就会从休眠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恢复生长。 通过分别控制水分、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研究蚕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广口瓶5个、蚕豆种子若干、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黑纸盒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 (1)在黏性标签上写上“1、2、3、4、5”的数字,分别贴在五个瓶子上。 (2)每个瓶子中放入纸巾,各均匀撒下5粒蚕豆,1号瓶子不加水。 (3)2号、3号和5号瓶子加入适量的水,水不浸过种子,使纸巾变潮湿。 (4)4号瓶子加入过半的水,(并在水的表面加一层食用油)。 (5)把3号瓶子放入冰箱中;1、2、4、5号瓶子一起摆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并用黑纸盒罩住5号瓶子。 (6)一周内每天进行观察,并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防止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 (7)7天后5个瓶子中的种子有很大的区别,把5个瓶集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记录】 表一:种子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5号瓶 第1天 无变化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第2天 无变化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第3天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无变化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第4天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巾,无变化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 25°C 1号 25°C 2号 4°C 3号 25°C 4号 冰箱 25°C 5号 暗盒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和结构并描述。(重点)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难点)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3)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课题】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节的基础知识并在书中作出标记。)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 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3)胚根首先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以下的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黄白色的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 【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1、实验探究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甲乙丙丁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 0 24 0 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6)能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山丹县马场总场中学韩登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描述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3.说出种子的结构与幼苗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认识种子的结构,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行为习惯。 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究新知的品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二)教学难点: 1.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方法:问题探究、讲解法等。 学法:讨论法、实验探究、分析综合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它们在完成自己生命历程的同时,又对其他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吧![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在湿润的土壤中萌发,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讲述并提出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授课: [观察实验]:大豆(或蚕豆)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张桌子两位同学一粒浸软的大豆种子和一粒玉米种子。 [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解剖]:解剖大豆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书上插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想一想]: 1. 大豆种子有哪些结构? 2.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3. 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播放视频]:植物种子的结构。 [出示]:大豆种子的填图,让学生轮流说出其结构。 [出示:玉米种子的结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能找出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实验设计素材 北师大版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先由各小组对单个外界因素进行探究,然后将各小组的结论整合在一起,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过程并采用对照试验方法获取实验结论。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正确得出实验结论,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目标:养成根据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此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其探究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想动起来,都能动起来。重点是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想法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难点是对照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此探究实验成功不仅是学生对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有明确深刻的认识,而且会使学生对探究、对实验感兴趣,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主要的教学策略为:课上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然后学生自由分组探究单一外界条件(如水份、阳光、温度、空气、土壤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因素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各组长汇报本组的实验计划,在班级内交流评价,再行修改。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实验,待得出结果再进行课堂讨论、汇总,分析成败原因。教师介绍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春天农民播种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选择春天播种的原因。 2、学生自由分组,探讨实验设计方案 3、各组长汇报实验计划 4、集体给予评价,各小组对实验计划进行修改 5、课外实施探究计划 6、将实验过程与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汇总 预测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甲、已两杯各放一粒种 子,甲杯无水,乙杯适量水,其他条件一样,形成对照试验,结果 两组中的种子都未萌发,导致实验失败。

(完整word版)种子萌发与成熟过程相关物质和生理过程的变化

热考培优(一)|种子萌发与成熟过程相关物质和生理过程的变化 [热考解读] 1.萌发条件 (1)外部因素: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氧气等。 (2)内部因素:具有活性的胚。 2.物质变化 (1)水分的变化:种子吸水使自由水增多,代谢增强。 (2)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①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非蛋白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有机物,以便于储存) ②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甘油。 (3)激素的变化:种子形成时,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减少;种子萌发时,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增加。 3.种子萌发耗氧量 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多,脂肪含氢相对多,有氧呼吸脱下来的[H]消耗O2多,所以同样质量的油料作物种子和非油料作物种子相比,前者耗氧量多。 [命题设计] 1.(2018·陕西城固一中模拟)下图是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 B.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小 C.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减少 D.种子成熟期间的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和种子萌发时相反 解析:选C。从图中信息知,种子成熟后期,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呼吸速率也下降,细胞的代谢较慢;种子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鲜重逐渐减小;种子中水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散失过多;种子成熟期间的这两种物质的变化和种子萌发时相反。2.(2018·武汉高三模拟)如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的萌发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于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及这些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胚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及实例。 2.通过解剖观察种于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4.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就是种于的结构,种皮(包括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一般讲述,而胚的结构则须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虽然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要重点介绍,但此处应适当地提及,以便加深学生对胚各部分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胚是将来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雏型,是一个没有完成分化的幼小植物体。所以,一个植物体是由胚发育成的,而种皮及胚乳只是帮助胚完成生长发育的辅助结构。在胚萌发成幼苗的时候,种皮及胚乳就完成使命而脱落和消失了。 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于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构不能仅从挂图或教材中的插图去了解,而要观察实物,这也是让学生认清胚结构的一个难点。例如,教材中指导学生将玉米种子沿胚的纵轴方向切开,然后向切面上滴碘液,结果是胚乳部分变蓝,而胚则不变色,这样来观察玉米种子内胚的结构。然而,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胚的侧面观,不能认识胚的整体,所以,在以上步骤之前,另选一粒吸涨后的玉米种子,去掉种皮,用针将种子一侧中央的白色船形结构剥离,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结构的全貌,它就是胚。然后再切开种子,加滴碘液进行观察。使学生从形态到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对胚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本课最好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成熟、干燥的种子,在没有取得一定外界条件时,是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这时,种子里的胚几乎完全停止生长,一旦休眠的种子解除了休眠,并获得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处在休眠状态下的胚就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一过程称为种子萌发(seed germination)。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有些种子萌发时,光也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一)种子萌发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是吸收充分的水分,只有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以后,才能使生命活跃起来。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种子浸水后,坚硬的种皮吸水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使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之外。其次,种子内贮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是无法被细胞利用的,细胞里的酶物质不能在干燥的条件下行使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能开始活动,把贮藏的养料进行分解,成为溶解状态向胚运送,供胚利用。此外,胚和胚乳吸水后,增大体积,柔软的种皮在胚和胚乳的压迫下,易于破裂,为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生长创造条件。 不同种子,萌发时的吸水量是不一致的,这决定于种子内贮藏养料的性质。一般种子需要的吸水量超过种子干重的3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例如水稻的籽粒吸水量为40%,小麦为56%,棉为52%,油菜为48%,落花生为40—60%,大豆为120% ,豌豆为186%,蚕豆为150% 等,以上数字,反映了含蛋白质多的种子,萌发时吸水量较大,这与蛋白质的强烈亲水性质有关,蛋白质需要吸附较多的水分子,才能被水饱和。含脂肪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因为脂肪是疏水性的。含淀粉的吸水量一般不大。另外,种子也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如果大气中的湿度相当高,或竟达饱和点时,成熟的种子也能在植株上或空气中萌发,这种现象,在谷类、豆类作物中有时可以见到。 (二)种子萌发要有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一系列物质变化,包括胚乳或子叶内有机养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同化为生命的原生质,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所以温度也就成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般说来,一定范围内温度的提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如果温度降低,酶的作用也就减弱,低于最低限度时,酶的活动几乎完全停止。酶本身又是蛋白质类物质,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作用,失去催化能力。所以,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表现出三个基点,就是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最低和最高温度是二个极限,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都能使种子失去萌发力,只有最适温度才是种子萌发的最理想的温度条件。几种常见作物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见表2-2。

九年级生物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之种子的结构与萌发教案资料

九年级生物第一轮总复习专题之种子的结 构与萌发

第4 讲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考纲要求备考指津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两种种子的异同点, 会用实验法观察种子的结构,识别常见的种子植 物。2.阐明种子萌发的条件;能够设计简单实验,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检测不同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 1.植物的类群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如根据某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判断其归属,给出一些珍稀植物的名称根据记忆进行选择等。分 析说明题常出现在某植物的分布、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往往结合环 境问题综合考查。 2.种子结构主要以识图形式出现在简答题中,往往与被子植物的 一生综合在一起。 3.种子萌发的条件大多结合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变量 的确定等出现在开放型实验分析题中。 【知识网络构建】 【重难点精讲】 一、种子的结构 1、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 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1是_____(其中玉米还包括____ ); 2是 ;3是 ; 4是 ; 5是 ; 6是 ;7是。 (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 1.条件 (1)外界条件:适宜的____、一定的____和充足的____。 (2)自身条件:胚是 的、胚 、已度过 期。 2.过程:种子吸收____,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____、____、____,随后____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______。 【典例剖析】 【例1】 下图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结构的名称: 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G______。 (2)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和胚,而且胚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有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______片,而且玉米种子中有______。 (3)玉米种子的______和______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玉米粒是______。 解析:子叶的数目是区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依据。玉米的果皮和种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易分开,所以一粒玉米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答案:(1)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胚乳 果皮和种皮 (2)种皮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2 1 胚乳 (3)果皮 种皮 果实 【自主测试】(满分35分)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在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是( ) A .海带 B .葫芦藓 C .蕨 D .水绵 2.福州鼓山上有两株千年铁树,吸引了大量台湾游客前来观光。铁树属于( ) A .蕨类植物 B .被子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裸子植物 3.完整种子的胚包括( ) A .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B .种皮、胚根、胚芽、胚轴 C .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D .胚乳、胚根、胚轴、胚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