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专项练习试题——阅读理解(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专项练习试题——阅读理解(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专项练习试题——阅读理解(二)(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暑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二)

一、快乐阅读。

最温暖的墙

我的朋友是一位教师。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有一堂课,她写板书的时候,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她拿纸擦掉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

第二天上课,地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师生互相问好后,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而是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去拿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朵。

老师以为学生们在开玩笑,正准备撕掉包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您写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您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拿来了。

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学生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

1.按要求写词语。

(1)“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这样冷的天,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来形容。

(2)画线句中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等。

2.请找出文中一个象声词:_______,再写出两个象声词:______、______。

3.“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的原因是()

A.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这样更漂亮,使用更方便。

B.老师的手冻裂了,用彩纸把粉笔包起来,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

C.老师很爱美,孩子们为讨老师的欢心,把粉笔用彩纸裹起来。

5.“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师会怎样向学生们道

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顾茅庐

①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②回到驻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

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③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④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⑤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yè)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⑥刘备听了诸葛亮关于当时形势的一番精辟见解后,更加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

1.根据所给解释找出文中相应词语,填在括号内。

①不满意,闷闷不乐地回去。(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形容天气非常寒冷。(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喻诚心地邀请别人。(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通过对张飞的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文中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短文内容,对刘备的性格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有政治抱负但性格懦弱

C.没有主见,卑躬屈膝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拐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早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崔明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并不以为奇,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着他的袖管,着他的衣襟,直到出帽子来为止。

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的神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儿,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す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国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有删改)

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2.把右面的动词填入文中合适的横线处。摸找抱撕

3.文章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的心里“另是一个世界”

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沁.()人心脾凋.()零静谧.()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醒悟激荡()

默默()()之门

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哧哧繁响。海波如山一般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有删改)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她的原名是________。你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

我”的__________和母亲的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画“______”的句子说明了母亲的爱(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4.读一读画“﹏﹏”的语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用文中的陈述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2.叽叽喳喳哗啦哗啦滴答滴答

3.拟人形象地写出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的样子。

4. B

5.孩子们,谢谢你们给粉笔穿上了这么漂亮的衣服,老师很喜欢。

二、

1.怏怏不乐数九寒天三顾茅庐

2.语言急躁、鲁莽、直爽

3.环境更加衬托出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和他真诚的态度

4. A

5.我们要学习刘备谦虚和做事有恒心的品质。

1.萧红

2.抱摸撕找

3.①祖父与孩子们藏帽逗乐,表现了祖父的和蔼可亲与孩子气;②祖父常常挨祖母的骂,表现

了祖父的好牌气。

4.这个世界是自由自在的、快乐的、充满梦幻色彩的。

6.作者对祖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和祖父的怀念。

四、

1.xiù qìn diāo mì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3.恍然魂魄

4.行善方便

5.引出下文。

6.“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因是“那一刻,

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7.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

五、

1.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

2.语言动作年幼无知爱女情深

3. B C

4.海上的波涛,绸缎般舞动起伏,沙沙作响。

5.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6.有影响,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