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7120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未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讲解过程中突出重点、重复难点,不同专业在内容、重点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要求学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认真做思考题。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种假说的提出及其验证,到当代遗传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加强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建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节遗传学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范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成就。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一、性状的分离现象

二、孟德尔假设

三、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

二、自由组合假设

三、自由组合假设的验证

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

本章重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的验证。

难点: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根据亲本性状熟练推导后代性状及比例,根据后代性状推导亲本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

二、染色体

三、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大小与变异类型

五、染色体组型

六、细胞质遗传体系

七、细胞核遗传体系

第二节染色体的行为

一、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及意义

第三节动物生活中染色体的周期变化

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本章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染色体的行为。

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数目及它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熟悉染色体与遗传因子的平行关系。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物质所存在的细胞器。

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一节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理论

二、决定性别的基因平衡理论

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第二节性别转变和性畸形

一、由于遗传原因的性转变

二、由于环境原因的性转变

三、由于遗传原因的性别畸形

四、由于环境原因的性别畸形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规律

二、XY型的伴性遗传

三、ZW型的伴性遗传

四、伴性遗传的应用

动物遗传学课件作业

简答题 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有那些?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 条件是什么?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有:细菌的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证明在没有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①它必须能精确地复制,使后代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以确保物种的世代连续性;②它必须稳定地含有关于有机体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繁殖的各种信息,以保证物种的稳定性;③它必须具有强大的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物种复杂多样性的要求;④它必须能够变异,以适应生物不断进化的需要。 2、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有丝分裂发生在体细胞形成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目不变。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的子细胞,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的遗传稳定性。减数分裂发生在性细胞形成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一个母细胞分成四个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一半的子细胞,切由于发生了交叉和交换,四个子细胞之间的遗传物质也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主要包括哪些过程 真核生物的初级转录物一般都需经过加工,才形成有活性的成熟RNA 分子。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主要包括5′末端加7-甲基鸟苷基因(m G)

"帽子",3′端加polyA尾巴以及RNA的剪接等。帽子结构是核糖体的识别信号,能稳定mRNA分子的一级结构。polyA尾巴增加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的效率,且有助于成熟的mRNA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初级转录产物通过mRNA剪接作用去除内含子,连接外含子,完成mRNA 的剪接。 4、简述基因突变的特性,为什么说基因突变一般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的特性:重复性、多方向性、可逆性、有害性和平行性。基因突变一般是有害的,这是因为每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和周围环境已取得了很好的协调,突变就可能破坏或削弱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但一些有害突变,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对生物的生存可能是有利的。 5、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相比有那些不同之 处? (1)引物不同:大肠杆菌DNA复制所需要的引发体形成一段RNA引物,而PCR需要的是单链的DNA引物。(2)酶不同:大肠杆菌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PCR需要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3)模板解链方式不同:大肠杆菌DNA复制时DNA的解链是通 过拓扑异构酶、螺旋酶、SSB蛋白的共同参与完成的;而PCR是 通过热变性完成模板的解链。(4)温度不同:大肠杆菌在37℃复 制,而PCR需要三个温度即变性温度、退火温度和延伸温度。(5)校对功能: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和DNA聚合 酶Ⅲ都有校对功能,而PCR过程中TaqDNA聚合酶不具有校对功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 2 变异 3遗传学 二、思考题 1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染色质 2染色体 3染色单体 4 同源染色体 5异源染色体 6常染色质 7异染色质 8妹妹染色单体 9染色体组型 10核型 11双价体 12着丝点与着丝粒 13 联会 14端粒 15等臂染色体 16有丝分 裂 17减数分裂 18核小体 19 C值与C值矛盾 20 卫星DNA 21小卫星DNA 22 微卫星DNA 23基因簇 24 基因家族 25 开放阅读框 26 基因组 27 信号肽序列 28 Chargaff当量定律 二、思考题 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极其论点? 2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3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4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 DNA分子中A-T和C-G碱基对中,那一种碱基对较易打开为什么 6 DNA的二级结构和特点。 7如何解释C值矛盾。 8 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3.8kbDNA的基因,其mRNA的转录活性比仅含有3.1kb上游DNA的基因转录活性大50倍,这表明什么? 9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10试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1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分开,分别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 12 家猪细胞染色体数2n=38,分别说明下列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 ⑴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 ⑵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期Ⅱ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数。 ⑶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末期Ⅰ的染色体数。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210212 英文课程名: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urse 总学时:72(其中含实验教学 36 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 预修课程:多媒体素材处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原理及应用软件——Authorware等的使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大型、完整、自选主题的多媒体CAI课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理论部分、基本实践部分和课件开发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部分 6课时 专题一:多媒体技术与课件设计 2课时 专题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流程 1课时 专题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 2课时 专题四:多媒体教学模式 1课时 第二部分:基本实践部分 20课时 第一节 Authorware基础 1课时 1、常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工具

2、Authorware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多媒体素材的引入与编辑 3课时 1、Authorware基本操作 2、在多媒体课件中输入与编辑文本、图形、图像 3、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动画、引入声音和影片 4、在多媒体课件中设置时间延迟和擦除效果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上) 4课时 1、交互的概念 2、交互循环的组成 3、使用按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热区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热物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移动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第三节交互式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下) 4课时 1、使用下拉式菜单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2、使用按键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3、使用条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4、使用尝试交互、时间限制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5、使用文本交互制作交互式多媒体课件 6、使用、调试永久性响应 第四节导航式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2课时 1、导航结构的组成 2、分析框架图标程序流程 3、使用超文本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urseware 授课专业:英语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适用对象:师范专业学生、英语(教育)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课件设计与制作》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 课程是集PPT设计理论与制作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PPT设计与制作基本理念,了解PPT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PPT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PPT设计、制作与演示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PowerPoint 课件制作基础(1学时) 第二章让PowerPoint课件清晰表达文字(3学时) 第三章让PowerPoi nt 课件更形象------------ 图形和图示 (3学时) 第四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像(3学时) 第五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直观——图表(3学时) 第六章让PowerPoint课件有声有色一一声音和视频(3学时)

第七章让PowerPoint课件更生动——动画(5学时) 第八章PowerPoint课件界面设计(4学时) 第九章PowerPoint课件交互设计(7学时) 第十章典型PPT课件应用解析(1学时) 第^一章顺畅地播放PPT课件(1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及在课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教学难点:课件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演示型、交互型和资料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六、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后开设,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的开展。 八、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以提交课程设计作品的形式进行;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比例为7:3 ;平时成绩以提交实验报告册和设计作品及出勤情况进行考查。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仿宋四号,加粗): 主教材:让课堂更精彩:精通PPT课件设计与制作,廖亮,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4年6月。 参考书:让教学更精彩:PPT课件高效制作,孙方,电子工业 出版社,第三版,2015年7月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7120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未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讲解过程中突出重点、重复难点,不同专业在内容、重点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要求学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认真做思考题。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种假说的提出及其验证,到当代遗传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加强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建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 第一节遗传学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范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成就。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一、性状的分离现象 二、孟德尔假设 三、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 二、自由组合假设 三、自由组合假设的验证 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 本章重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的验证。 难点: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根据亲本性状熟练推导后代性状及比例,根据后代性状推导亲本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 二、染色体 三、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大小与变异类型 五、染色体组型 六、细胞质遗传体系 七、细胞核遗传体系 第二节染色体的行为 一、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及意义 第三节动物生活中染色体的周期变化 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本章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染色体的行为。 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数目及它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熟悉染色体与遗传因子的平行关系。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物质所存在的细胞器。 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一节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理论 二、决定性别的基因平衡理论 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第二节性别转变和性畸形 一、由于遗传原因的性转变 二、由于环境原因的性转变 三、由于遗传原因的性别畸形 四、由于环境原因的性别畸形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规律 二、XY型的伴性遗传 三、ZW型的伴性遗传 四、伴性遗传的应用

动物遗传学_在线作业_2

动物遗传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4-29 11:25:43 一、单选题 1.(4分)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子最好是:( ) A. 纯种黑毛兔 B. 青紫兰兔 C. 褐毛兔 D. 杂种黑毛兔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2.(4分)可以使基因从一个连锁群转移到另一个连锁群的机制是()。 A. 交换 B. 倒位 C. 重复 D. 剂量补偿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3.(4分)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纯合子,测交时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 纯种黑毛兔 B. 白毛兔 C. 杂种黑毛兔 D. 褐毛兔 纠错 得分: 4

4.(4分)密码子UCG到UAG的突变被描述为哪种类型的突变()。 A. 一个沉默突变 B. 一个中性突变 C. 一个无义突变 D. 一个错义突变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5.(4分)一个O型血的女同志和一个AB型血的男同志结婚,其小孩的血型可能是()。 A. B型或O型 B. A型或O型 C. AB型 D. A型或B型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6.(4分) 奶牛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 以上都不对 B. 10 C. 30 D. 20 纠错 得分: 4

7.(4分)下列mRNA密码子中的()单一核苷酸突变是一个“无义”突变。 A. 5’-GUG-3’GGG B. 5’-UUU-3’CUU C. 5’-CAU-3’CUU D. 5’-AGA-3’AGC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8.(4分)可以使基因从一个连锁群转移到另一个连锁群的机制是()。 A. 倒位 B. 剂量补偿 C. 交换 D. 重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9.(4分)导致一个嘌呤与另一个嘌呤替换的互变异构转换被称为()。 A. 删除 B. 易位 C. 转换 D. 颠换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10.(4分)研究基因从一个个体遗传到下一代个体的遗传学分支是:( ) A. 分子遗传学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实践 英文名称:Practice on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实验学时:32 实验学分:2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课程类别:必修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一、实验性质与任务: 《多媒体课件实践》是依托于专业选修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的一门实验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多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数字视频的处理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课件制作 ㈠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与综合设计,巩固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㈡实验内容 以自己为主题,设计课件。 ㈢实验要求 1. 提交一个ppt文档。 实验二视频处理 ㈠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与综合设计,巩固加强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视频文件制作的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㈡实验内容 以与留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为主题,分组合作制作一段视频,可尝试用不同编码和参数进行AVI压缩。 ㈢实验要求 各小组提交一段关于留学生辅导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视频文件。 三、实验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法 本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各实验环节完成情况占20%,提交作业80%。 五、课程参考书 1、张军征编著《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8 2、张思民梁维娜编著《图形图像处理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3、张洪星等主编《FLASH 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2 制定人:柴红梅 2012年9月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2430403 课程名称: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Courseware Authoring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小教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课件制作》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的方法,为学生教育实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课件设计与制作对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网络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27课时;课堂实践27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三个部分。本课程重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难点是多媒体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的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4节、第2章第2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2章第2节、第3节、第4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4章、第5章。难点章节是第4章第2节、第4章第3节、第5章第2节、第5章第3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件制作》教学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操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动物遗传学_在线作业_1

动物遗传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4-29 10:33:20 一、单选题 1.(4分)以下哪项不是真核生物中多数mRNA加工的特征()。 A. 除去前导序列和尾随序列 B. 除去内含子的剪接 C. 5’末端添加特殊的鸟嘌呤 D. 3’末端添加poly-A尾巴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2.(4分)以下哪一结果可能由遗传漂移所导致?() A. 某一特定基因的突变率的减少 B. 增加了很多基因座的杂合性 C. 达到哈迪-魏伯格平衡 D. 种群中遗传变异的减少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3.(4分)基因印记的化学基础是()。 A. DNA的糖基化 B. DNA的磷酸化 C. DNA的氧化 D. DNA的甲基化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4.(4分)下列哪项能区分真核生物DNA复制与原核生物DNA复制()。 A. 复制多起点 B. 双向复制叉 C. 仅使用一种DNA聚合酶 D. 不使用RNA引物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5.(4分)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 A. 15%; B. 30%; C. 35%; D. 40%;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6.(4分)家猪的染色体数(2n)是()。 A. 60 B. 46 C. 80 D. 38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7.(4分)为了描述种群的基因库,种群遗传学家所采取的方法有哪些?() A. 描述种群的基因频率 B. 描述哈迪-魏伯格 C. 以上所有 D. 描述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8.(4分)以下哪些例子属于数量性状?() A. 老鼠的被毛颜色 B. 豌豆豆荚的颜色 C. 仔猪的出生体重 D. 人类的ABO血型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9.(4分)在一个有500个个体的种群中,某一特定基因座位的基因型数目如下:TT 250;Tt 150;tt 100。请问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A. 0.650 B. 0.500 C. 0.100 D. 0.250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10.(4分)表型方差中加性遗传方差所占的比例被称作是()遗传力。 A. 可变 B. 广义 C. 狭义 D. 基因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动物遗传学 11.(4分)细胞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遗传调控点发生在() 。 A. S期的开始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和要求内容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及要求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之后,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之中。多媒体课件是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性能卓越的硬件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根据创作人员自己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软件。网络多媒体课件:适用于internet网络传输和用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 1. 选题 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课题应选择学科较为重要的内容或急需的内容,以及较为抽象的重点和难点。 (2)主题单一性:课题内容尽量集中,涉及面不要太宽。(3)课题表现性:在选题上应选择用常规方法难以表现而又适

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课题。例如:一些微观、图片多、动画多、具有形象性的教材,适合于计算机模拟,直观性强,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开发和树立形象。 2. 编制原则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 (1)教育性:课题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其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 (2)科学性:课题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定义、概念一定要准确无误,阐述的观点、论据和涉及到的素材一定要真实、准确、标准化并符合科学的逻辑。 (3)技术性:熟练掌握制作设备的各项功能,尽量使用较新的设备以表现出新的创意,各项技术指标不能低于标准。 (4)艺术性:编制的课件应具有艺术感染力,从构图、色彩、美工设计、布光、组合等等都应具有主题鲜明,从视觉和听觉上具有一定冲击力,逻辑思维应能引人入胜。 3 . 可行性分析 确定课题内容时,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情况、设备情况、资金情况、编制人员素质情况来决定,没有把握完成的课题就尽量不要实施。选题确定后,必须经过专家的审议和有关领导的审定。开发这个课件的预算应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财力之内,并且从这个课件上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大于对它的投入。另外,还应考虑:你打算用什么软件平台来开发这个课

动物遗传学作业题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遗传学》课程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信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发育的科学。. Variation:(变异)子代与亲代不相同的性状。 染色体组型:由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形态特征和大小顺序排列构成的图形。 减数分裂:在真核生物性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Character:(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的形状与亲本之一完全一样的现象。 Linkage group:(连锁群)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形态标记:以生物体的形态性状为特征的遗传标记。 物理作图:把基因组分解成为许多较小的DNA片段,然后再把这些DNA片段连接起来,构建一个由DNA片段重叠组成的物理图。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改变.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缺失:染色体出现断裂并丢失部分染色体片段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非孟德尔遗传:由于染色体外基因并不是随同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均等的分配给两个字细胞而是在细胞质中随机地传递给子代,因而其遗传规律不符合孟德尔独立分配和自由组合规律,及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不一致,或只表现父本性状,或只表现母本性状。 母体效应:也称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性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现型相关的现象。 剂量补偿:男女之间X染色体连锁基因表达水平相等的现象,人类遗传学上称为剂量补偿。 表观遗传: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依赖于D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而是受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作用,而且这种改变能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基因组印记:后代中来自亲本的两个等位基因只有一个表达的现象。 基因频率:在一群体内,某个特定基因占该座位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核型:把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或谋一份类群的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照他们的相对恒定性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2.遗传多样性:在广义上是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核、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程度,狭义上则主要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3.剂量效应:某一基因对表型的作用效果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累加的增长或减少。 4.DNA复性:当温度减低后,变性的DNA分子有重新恢复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5.GT-AG法则:真核生物的基因在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即每个内含子的5’端起始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末尾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种RNA剪接信号的形式称为GT-AG法则。 6.复等位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7.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一组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家族。 8.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它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9.基因组印记: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对基因或DNA片段打下标识、烙印的过程。 10.重组率又称交换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重组率=重组型配子/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100%。 11.基因定位:就是把已发现的某一突变基因用各种不同方法确定在该生物体某一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 二、填空题 1.染色体根据着丝粒位置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端着丝粒染色体 2.遗传标记有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标记四种类型 3.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是最早出现的DNA标记 4.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大类型 5.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方式 6.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异位四种类型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 适用于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教学时数: 72学时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任选课,它是一门注重理论,强调操作的综合性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课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制作和开发微课的各种工具软件,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发出微课课程,并对微课有比较全面﹑新颖﹑务实﹑科学的认识。本课程重点讲授微课基础知识和制作工具。包括微课概念的基本知识、微课教学设计原理、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Flash CS6动画制作、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会声会影X5视频编辑及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应用。 本课程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导论》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3DMax》等多媒体软件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基本掌握微课基础知识和基本制作、开发技能,重点掌握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的基本操作。 2、该课程内容包括:微课基础知识和制作工具。包括微课概念的基本知识、微课教学设计原理、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Flash CS6动画制作、PowerPoint2010教学课件制作、会声会影X5视频编辑及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应用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模块1 微课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掌握微课的背景,微课概念,微课的组成、特点、特征与分类,微课应用,微课的发展。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微课的概念,微课的特点,了解制作微课的方法和工具,微课的应用。 3、重点、难点 微课的概念,了解制作微课的方法和工具。 模块2 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开发流程 1、教学内容 微课的学习理论基础,微课的传播理论基础,微课程与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开发流程与案例介绍,微课开发的注意事项。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微课的学习和传播理论,掌握微课的教学设计原理,熟悉微课开发流程。 3、重点、难点 微课的教学设计原理,开发流程。

煤矿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实验一矿物 实验二火成岩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实验四煤的肉眼鉴定 实验五读图方法及读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实验六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 实验七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实验八编制煤层顶板等高线图——剖面法 实验九编制断煤交线图和水平切面图

实验一矿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 2. 通过观察,熟悉和掌握矿物的描述、鉴定方法。 3. 掌握常见矿物的基本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石墨、黄铁矿、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方铅矿、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辉石、高岭石、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矿物标本以如下顺序进行: 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包括组数、完全程度)、断口、硬度(用小刀、指甲刻划比较)、比重(用手掂重)、最后命名。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注意复习有关内容。 2. 观察时注意相似矿物之间的比较。 五、作业 1. 描述部分标本。 2. 比较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区别?

实验二火成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复习常见火成岩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火成岩类型及其特征(见教材71页表2-4)。 2. 掌握火成岩的观察、鉴定和描述方法,了解火成岩命名方法。 3. 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火成岩的宏观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以下标本,并做好观察记录: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鉴定辉长岩标本时,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最好利用表格形式: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其它特点(如次生变化、孔洞、裂隙等)、命名。 四、作业 描述上述标本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一、目的与要求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课程编码:161213290 学时:32学时学分:2 开课学期:5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先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基本原理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方向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在大学校园,还是中小学的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当前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其宗旨是全面培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识,了解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的基本操作。 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正在国家级、省市级分层次逐步落实。本课程教学将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和态度,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与技能,感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创新,具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分类; 2、掌握多媒体的环境要求和制作过程; 3、理解多媒体课件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 1.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1.1 多媒体课件定义 1.1.2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1.3 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1.1.4 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

动物遗传学

动物遗传学

BY一鸣 动物遗传学 名词解释: 遗传力:又称为遗传传递力,指遗传变量占总变量的比 率,用以度量遗传因素对性 状形成的影响程度, 是对后代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指标。 无义突变:碱基替代形成了终止密码,不对应于任何氨基酸,导致肽链合成停止。 联会现象:偶线期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开始紧密并列,逐渐沿纵向配对在一起。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且分别来自双亲。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易位改变了生物的连锁群,基因间连锁关系和位置 效应变化。 简并性:指同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遗传密码子的现象。颠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转换:指碱基替代过程中,嘌呤和嘌呤之间或嘧啶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携带基因的丢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中间,称为

中间缺失,如果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臂的一端,叫顶端缺失。 假显性:在染色体缺失变异中由于携带显性基因的片段消失,是原来的隐性等位基因表现出来的现象。 缺体: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全部丢失的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数为2n-2。 同义突变:产生了对应于同一种氨基酸的新的密码子,肽链的性质不改变。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位点上某种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该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也称为等位 基因频率。 连锁遗传图:又称连锁图,以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图距 单位,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基因间的相 互距离 和排列次序,又叫遗传学图。 错义突变:碱基替代发生了新的三联体密码,在转译时出现一个与原来不同的氨基酸的突变。 重复:指的是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一区段。倒位:指的是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倒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 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转移。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进度计划表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课程总述

第一章初识PowerPoint 2003 ( 2课时) 1、教学目的 ?了解PowerPoint基础知识; ?了解制作多媒体的软件; 2、教学要求 知道PowerPoint只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之一,熟悉PowerPoint基础知识。 3、教学重点 powerpoint基础知识。 4、教学难点 powerpoint新建、保存、加密、重新打开。 5、教学内容 一:初识ppt 1 :ppt 的安装 2 :运行ppt 3 :ppt 的界面简介 二: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1 :创建新的演示文稿 2 :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 3 :保存和退出演示文稿 4 :加密演示文稿 三、多媒体软件分类

第二章 Powerpoint课件常见误区及问题( 1课时) 1、教学目的 ?PowerPoint≠动画≠繁多的文字≠杂乱的颜色 ?认识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 ?课件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逻辑 .... ?了解多媒体课件的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要求 PowerPoint只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之一,与课件是有本质区别的。课件的规划必须以教学设计为中心,课件的多媒体功能借用PowerPoint工具实现。 3、教学重点 powerpoint与多媒体课件的比对。 4、教学难点 powerpoint(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认识误区。 5、教学内容 1、杂、乱、繁、多与齐、整、简、适PPT 示例比对; 2、PPT与课件之间最大区别——“缺乏逻辑”; 3、PowerPoint 与多媒体的关系,与课件之间的认识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