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第一章 GPS静态测量基础

1相对定位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多台同步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采集同步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则利用这些同步观测数据,计算出同步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向量。)

2数据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基线处理、网平差、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最终求出高精度的网点坐标。

3 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单频GPS测量型接收机,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L1载波。双频GPS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测量仪),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工作的流程

1一般GPS静态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测前准备、玩野实施和数据处理。

2测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技术设计、实地踏勘、设备检定、资料收集整理、人员组织等。

3测量实施的内容包括:实地了解测区情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

4 GPS基线向量网被分成了A、B、C、D、E五个级别。

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D级网为工程控制网;E级网为测图网。

5 GPS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以下几种:跟踪站式、会战式、多基准站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单基准站式。

跟踪站式:若干台接收机长期固定安放在测站上,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观测,即一年观测365天,一天观测24小时,这种观测方式很像是跟踪站,因此,这种布网形式被称为跟踪站式。特点:不间断的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长,数据量大,采用精密星历,成本高。

会站式:在布设GPS网时,一次组织多台GPS接收机,集中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共同作业。在作业时,所有接收机在若干天的时间里分别在同一批点上进行多天、长时段的同步观测,在完成一批点的测量后,所有接收机又都迁移到另外一批点上进行相同方式的观测,直至所有的网点观测完毕,这就是所谓的会站式的布网。特点:较长时间、多时段观测,可以较好地消除SA等因素,有特高的尺度精度。

多基准站式:就是有若干台接收机在一段时间里长期固定在某几个点上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这些测站称为基准站。在基准站进行观测的同时,另外一些接收机则在这些基准站周围相互之间进行同步观测。

同步图形扩展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的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特点;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作业方法简单。

单基准站式:又称做星形网方式,它是以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在某个测站上连续开机观测,其余的接收机在此基准站观测期间,在其周围流动,每到一点就进行观测,流动的基准站之间一般不要求同步,这样,流动的接收机每观测一个后四段,就与基准站间测得一

条同步观测基线,所有这样测得的同步基线就形成了一个以基准站为中心的星形。流动的接收机又是也称为流动站。特点:布网方式效率高,图形强度弱。

6 在进行GPS网的设计时经常采用效率指标、可靠性指标和精度指标。

效率指标:当按照某个具体的布网方式和观测作业方式进行作业时,要按要求完成整网的测设,所需的观测期数与理论上的最小观测期数会有所差异,理论最小观测期数与设计的观测期数的比值,称之为效率指标(e)。

可靠性指标:分为内可靠性和外可靠性。所谓的GPS网的内可靠性是指所布设的GPS 网发现粗差的能力,即可发现的最小粗差的大小;所谓的GPS网的外可靠性是指GPS网抵御粗差的能力,即未剔除的粗差对GPS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大小。整网的多余独立基线与总的独立基线数的比值,称平均可靠性指标。

精度指标:作为衡量GPS网精度的指标。

7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GPS网可靠性的方法: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法),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独立基线相连。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条。提高GPS网精度的方法:可以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以框架网作为整个GPS网的估价,精心制定一个子区和子环路的实测方案。在布网是要使用王忠所有最小异步环的边数不大于6条。可采用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的方法。

8静态相对测量数据处理基本步骤:粗加工、预处理、基线解算、GPS网与地面网的联合网平差处理、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

9原始观测数据的下载在进行基线解算之前,首先需要从接收机上下载原始的GPS观测值数据:至少应当有观测值文件;星历参数文件。有些接收机还另外列出了测站信息文件、电离层参数和UTC参数文件。外业输入数据的检查与修改在读入了GPS观测值数据后,就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测站号、点号、测站坐标、天线高等。基线计算过程①由三差分载波相位观测方程计算基线矢量未知参数:同步环中每两台接收机所在点的坐标差分量,非随机的。观测量:同步环中每两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量所形成三差分载波相位观测值。认为是正态分布的随机观测量。②由双差分载波相位观测方程计算基线向量未知参数:同步环中每两台接收机所在未知点近似坐标的改正数(dX,dY,dZ)和整周未知数,非随机的。观测量:同步环中每两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量所形成双差分载波相位观测值。随机量,正态分布。基线质量分析和检验:1.每一条基线的检验2.基线间的检验3.调整

10基线向量网平差概念:以GPS基线向量为观测值,以其方差阵的逆为权阵进行计算,求出各GPS网点的坐标并进行精度评定。分类:①无约束平差:只约束一个点坐标

②约束平差:约束条件多余一个点的坐标,如还有其他已知点坐标活边长、方位角等。

③联合平差:观测值有GPS基线向量观测值、地面常规测量观测值(边长、方位、高差),

一起参与平差计算。④三维平差:求出三维地理坐标或平面坐标和海拔高程。⑤二维平差:只求定平面坐标。网平差过程㈠三维无约束平差坐标系统:WGS-84 目的:检查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基线之间有无明显系统差和粗差,提供大地高数据。㈡约束平差坐标系统:地方椭球坐标系或平面坐标系。目的:提供三维大地坐标或平面坐标及海拔高。平差过程:建立或选择地方坐标系统和高程转换模型:①建立或选择参考椭球、输入其与WGS-847椭球的转换参数(7参数或3参数);②选择或建立投影方式和投影度带;③选择大地水准面模型或输入高程异常拟合方程的参数。

第三章 GPS静态测量操作

开机测量:5700型接收机显示面板介绍 1)两个开关电源开关键、数据记录开关键 2)5个显示灯数据记录状况显示灯、卫星状况显示灯、内置电台状况显示灯、A或2电池状况

显示灯、B或3电池状况显示灯。

1 开机①按照作业时间开机或提前开机,按电源开关键开机,所有指示灯发亮时,松开按键,这时A电池或B电池状态显示灯只有一个长亮,如果电源灯快速闪烁时,说明该电池电量不足,接收机会自动切换使用另一块电池,其电池状态显示灯长亮。开机状态下,当电源灯快速闪烁或不亮时,说明电池电量不足。②卫星状况显示灯快速闪烁时,说明接收机在搜索、跟踪卫星或卫星颗数少于4颗。卫星状况显示灯一秒闪烁一次时,观测卫星颗数达到4颗或4颗以上。

2仪器初始化方法:①按住电源开关大于15秒,直到所有显示灯熄灭又全发亮为止,这样仪器回复厂家缺省设置。②按住电源开关大于30秒时,消除接收机存储的所有文件,并格式化数据卡。

第四章数据处理软件安装和工具软件的使用

1 鼠标左键双击功能键可看到子菜单:GPServey基线结果阅读、将观测数据转换为Rinex 格式、建立坐标系统、下载测量数据、手簿文件编辑、建立绘图的图形属性库、绘线编辑、卫星可见性预报、绘制符号编辑。

静态、快速静态测量数据处理常用的工具功能有:下载测量数据、将观测数据转换为RINEX 格式、卫星可见性预报、定义坐标系统等。

2测量数据文件包括:①4600、4700、4800型接收机的测量数据文件有:观测值数据文件:ssssDDDn.dat,ssss为仪器序列号,DDD为测量序列日期,n为文件序列号。卫星星历文件:ssssDDDn.eph,其中ssss为仪器序列号,DDD为测量序列日期,n为文件序列号。②5700型GPS接收机的测量数据文件有:观测和星历文件一体文件:ssss为仪器序列号,DDD为测量序列日期,n为文件序列号。卫星可见星预报文件:※.ALM,只用于预报卫星的可见性,不参与基线计算。 4600、4700、4800型GPS接收机的测量数据文件.dat文件,转换为接收机独立的转换格式:…简写为RINEX

3卫星可见性预报的目的:可用于预报将来某一天、某一时间段的卫星可见性,为测量工作安排提供参考。

4通过基线处理所得到的两个观测点之间的坐标差分量也是WGS-84系统坐标下的坐标分量;自由网平差处理的点位坐标自然也是WGS—84系统的坐标。因为全球各地区的用户都有特殊的坐标系统,为了将GPS测量成果用于用户的特殊成果需要,就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坐标系统转换由下列元素组成:大地水准面模型选择、建立基准转换(WGS-84椭球与地方椭球之间转换)、选择投影方式输入投影度带、GPS点校正(由水平平差和垂直平差组成)。5建立坐标转换的顺序为:大地水准面模型选择、建立地方椭球参数、建立基准转换、选择投影凡事和输入投影度带、GPS点校正后面介绍。

6 大地水准面模型的作用:大地水准面是地球重力位的一个等位面。大地水准面模型使我们能够用椭球高度来估算高程。

大地水准面模型:对我国比较有效的两种模型为OSU91A和EGM96(Global)。

椭球的基本参数一般有长半轴(a),扁率(1/f)等,其他参数可以由他们推导出来。第一偏心率,第二偏心率

7建立基准转换方法:⑴Molodensky(三参数),Molodensky基准转换定义了从WGS-84椭球原点(反之亦然)X、Y、Z方向的一种平移转换。⑵七参数,参数基准转换定义了从从WGS-84椭球到地方椭球或从地方椭球到WGS-84椭球的转换。平移:定义了从WGS-84椭球原点到地方椭球原点的三维直角坐标(X、Y、Z)。旋转:旋转值分别定义了绕X、Y、Z轴的旋转角。它们是WGS-84椭球必须旋转到与地方椭球对应轴对齐的角度。从轴的正方向看,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为正角度。比例因子:它是以百万分之一定义的、被所有坐标相乘的系数。⑶基准格网:是一种包含有区域基准转换参数的文件,该文件用来在您的位置处内插基准转换

值。⑷多重回归,多重回归基准转换应用本地区预设平移的多项式方程拟合,定义了一种WGS-84椭球和地方椭球之间的基准转换。

第五章TGO图形窗口简介、建立项目、改变属性

1 运行TGO软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创建项目,因为这是软件组织数据的方法。

2 新建项目的方法:⑴选择文件/新建项目⑵在工具栏中,点击新建项目⑶在项目栏中,点击新建项目快捷方式。选择模板的目的:这将确定项目单位和坐标系统,并确定显示数据的方式。

第六章 GPS基线处理

1导入数据文件分类:⑴从数据采集器中导入数据:当野外测量需要进行GPS后处理的动态或静态测量(用Trimble Survey Controller软件和Trimble GPS接收机)并且在数据采集器中存储GPS数据时,该数据存储为.raw文件。⑵直接从Trimble GPS接收机中采集并存储GPS数据,在从接收机向计算机传输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软件接收不到关于类别的信息。通常,软件给这种无类别的点分配未知质量。⑶从磁盘中导入原始测量数据: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实际工作时,一般是首先将策略原始数据导入计算机某个路径中,并转换成RINEX格式(输入点名和天线高);再用TGO软件调用并计算。

2 基线处理的基本过程:选择处理的基线、建立或编辑参数控制系统、处理基线、结果分析和参数调整。

3选择独立基线集独立基线由在给定的GPS野外时段中需要连接所有点观测时段的最小基线数目所组成。对于任何给定的n个同步GPS点观测集,有n-1条独立的基线。

要指定独立基线集,采用以下方法之一:⑴从GPS野外时段所有可能的基线中,只选择和处理基线的独立集。⑵处理GPS野外时段所有可能的基线,在结果保存到项目的时候选择一个独立集。⑶处理GPS野外时段所有可能的基线,并把所有结果保存到项目中,然后指定不在网平差中考虑的相关基线。

4截止高度角设置用户的设置值既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野外观测数据的截止高度角,但通常应不低于野外观测数据的截止高度角,若低于野外观测数据的截止高度角,则不会对处理数据产生影响。

5星历的选择⑴广播星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广播星历,它由每一颗卫星周期性发送,一般以小时为单位发送。星历中包含了卫星的轨道参数。⑵精密星历:可以改善基线的精度。通常,精密星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长基线的模糊度固定解。使用此选项,必须将一个甚至更多的精密星历导入到项目中去。

6 基线处理器根据可利用的观测量类型和当前起起作用的处理形式,按一定的顺序逐步结算每一条基线。通常,首先求解码解(伪距解),接着求解载波相位的三差解和双差解。

7 所谓已知点初始化首先是反求两个已知点间的基线,将反求出的结果当做一个固定基线,然后,基线处理器将该反求出的基线固定,反解求卫星的模糊度。

8 质量验收标准这些标准被用于指定解的状态,解的状态包括“通过”、“标记”和“失败”。

9 RMS复选框:RMS是观测值中噪声的量度,通常认为RMS数值越小越好。要达到“通过”状态,RMS必须小于“标记”值,要达到“标记”状态, RMS必须小于“失败”值,而当RMS值大于“失败”值时,状态就为“失败”。如果清除该复选框,则进行验收时不考虑RMS。

10比率复选框比率是能以何种程度确定了整周固定解的量度,该值越大越好。要达到“通过”状态,比率的数值必须大于“标记”值,要达到“标记”状态,该值必须大于“失败”值,如果该值小于“失败”值则将使得基线成为“失败”状态。

11 参考方差复选框参考方差是基线处理器将期望误差估计到了何种程度的量度。理想的

参考方差值是1.0,其值小于1.0意味着所遇到的误差小于预期值,大于1.0则意味着所遇到的误差多于预期值。要达到“通过”状态,参考方差值必须小于“标记”值,要达到“标记”状态,参考方差值必须小于“失败”值,而当参考方差值大于“失败”值时,状态就为“失败”。

12编辑乘法器对该域进行编辑,可改变用来计算从GPS处理器的连续迭代中剔除异常的阀值的因子。

13对流层对这些控制进行编辑,可以改变在基线处理时对流层模型的选择和使用。

电离层对这些控制进行编辑,定义用于改变处理基线时电离层模型的使用。

14 GPS基线处理数据分析①精度分析和调整:从GPS处理类型方面分析和调整:在评价基线解精度时,总是将比率、参考反差和RMS放在一起进行评估。所有的基线处理结果,最终都需要通过闭合环误差的检验。②GPS数据处理的潜在问题分析潜在问题:可能造成GPS处理结果质量差的原因包括:野外工作失误、接收机设置不一致、在不利条件下进行数据采集。

15 使用GPS基线结算报表分析结果查看 GPS基线结算报表用鼠标左键选定要查阅的基线,选择以下之一可以阅读报告:①菜单栏选报告中的基线报告②从项目栏选处理中的基线报告。主要阅读内容:①基线的比率、参考方差、RMS等是否超过设置标准②卫星的连续动态跟踪:良好的观测情况应该是连续跟踪和观测,而不应经常中断③残差图:残差绝对值大小应该在载波相位波长的1/10之内。

16 残差图的作用残差图用图形的方式表示了在基线解中所使用的每颗卫星的观测值残差。残差图表现出了所接收到的来自每颗卫星的数据的质量,利用该图可以了解到解中噪声的量级。该图将给出在每个测量周期中每颗卫星的残差。噪声较大的卫星可能影响来自其他卫星的数据。

残差大如何处理?

17 GPS基线环的闭合差基线处理完成后,要进一步检查GPS网中各观测量的质量或错误,可以计算环的闭合差并查阅GPS换的闭合差报告。

㈠设置闭合环报告要显示的信息,在“闭合环节点(L)”处,输入闭合环经过的节点个数,按规范要求应不大于6个㈡在菜单栏选报告中的GPS闭合环报告,显示GPS环的闭合差报告,在Summary(汇总)中,超限环的个数应该是0,否则,阅读失败闭合环的细节,判断共同的不良基线或误差较大的基线。㈢再处理①对闭合环所识别出的不良基线进行再处理或舍去。②计算所有选择的基线的环闭合差,直到没有不合格的环为止。

18失败闭合环当一个闭合环的闭合差大于GPS环闭合差设置兑换卡中所指定的限差时,这个闭合环就是失败(未通过检验)。

第七章GPS基线网平差

1 执行网进行网的最小二乘平差的目的是:①估计和删除随机误差②有冗余数据时提供一个单一解③使对观测值的改正最小④探测粗差和大误差⑤生成用于分析的信息,包括精度估值。

2自由网进行网平差的一般顺序为:基准选择、平差形式选择、观测值的选择、加权策略的设计、已知点坐标的输入、执行平差、报告分析等。加权策略的作用:可以让用户定义对各种观测值类型(GPS、大地水准面和地面)应用加权和比例的方法。

3平差结果分析平差结果保存在网平差结果报告中,分析主要依靠此报告来进行。包括:阅读报告、主要检查项目(综合统计:这些统计显示网的附和程度、平差后GPS基线观测值)、平差和再处理、最后检查协方差项统计结果。

平差和再处理:如果网参考因子或X2检验未通过检验,则主要是由不合格的基线观测值所引起的。对于经过统计平差后超限的基线观测值,采取基线再处理或删除后,再进行平差

处理,直到通过检验且误差在限值之内为止。

4GPS基线网约束平差已知点坐标的输入:GPS基线网的约束平差一般至少输入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约束网平差时,一般选择格网坐标。在用户坐标基准下,二维平差时选择2D约束,三维平差时选择2D约束及高度(大地高)或高程(海拔高)中的一种约束,对于中国用户一般选择高程约束。

5点校正及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点校正的作用:通过GPS点校正,可以建立GPS接收机所采集的WGS-84下的数据与地方控制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是由一系列的数学转换所定义的。主要数学转换是:基准转换(三参数、七参数)、平面转换(进行地图投影)、高程转换(使用大地水准面资料)。点校正工作的作用:为基准转换求三参数或七参数等转换参数。对正常基准转换进行校正。独立坐标系统转换。用于求转换参数的控制点条件——选点的几何原则:使用转换参数的项目区域应该被进行校正时所使用的点包围起来,且至少有3个校正点对。进行GPS点校正的顺序是:校正组成的选择,在点列表建立或选择用于求转换参数的校正点对。

第二部分第一章 GPS RTK地形测绘基本原理

1 GPS RTK定位概念: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2 系统组成:①GPS接收机:能够测量到载波相位的GPS接收机都能够就能行RTK定位,但是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求解整周模糊度②无线电数据链,⑴基准站发射电台:一般为外置的独立电台⑵流动站接受电台:可以内置在GPS接收机内部,也有外置的独立电台⑶中级站电台:可以转发接收站信号,既接收机准站发送的信号又将接收信号发送出去,一般是外置的独立电台③电子手簿:由于GPS RTK作业过程中,流动站一般将GPS接收机和电台背在背部,为了便于建立测量项目、建立坐标系统,设置测量形式和参数、设置电台参数,实时阅读、存储测量坐标和精度,设计放样坐标或参数、指导放样等,一般采用手持式的电子手簿比较方便。

3 GPS RTK测量过程一般包括:基准站选择和设置、流动站设置、中继站的设立等。

流动站GPS的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流动站电台频率的选择、有关坐标的输入、GPS RTK工作方式的选择、流动站RTK工作启动、使用RTK流动站测量地形点等。

4 流动站电台频率的选择根据对本地区无线电频率的了解,选择一种理想的频率,流动站和基准站必须使用同一个频率。流动站电台频率可以在计算机上设置和选择,也可以通过电子手簿设置。

5 流动站GPS RTK 精度评定:由于GPS RTK定位的数据处理过程属于计算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基线向量(坐标差)的过程,不存在网平差处理,所以精度评定跟静态测量基线处理的精度评定相似,一般使用一下指标:①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是否固定②均方根RMS。

使用RTK流动站测量地形点有以下两种方式:连续测量地形点(什么情况使用连续测量地形点:)、非连续测量地形点。连续测量地形点:一般用于测量等高线点或测量连续曲线点的坐标,这些测点的图形属性一样(如湖、水库、围墙等的边线)。非连续测量地形点:一般用于图形属性不同,精度要求不同、无法连续测量的测点(如电线杆、下水井或上水井等)。

第二章 GPS RTK地形测量操作

1 RTK地形测量操作过程简介(TSC1操作过程),主要操作内容有:建立新工作项目、对工作项目进行配置、设置RTK基准站、设置RTK流动站、地形点测量、结束测量、在TSC1电子手簿中阅读测量数据。

2 GPS RTK点校正求坐标转换参数前提条件:①至少应当有4个控制点的三维已知地方

坐标(平面x,y和高程h)。②手簿建立的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统,无投影,无转换。表示直接求取WGS-84坐标系统到地方坐标系统的所有参数。③根据校正内容可以选择格网坐标中平面坐标或高程坐标或全部④选择已知控制点将测区控制起来。基本过程:①键入、导入控制点的地方格网坐标(校正点)②当选择了自动校正是,可以设置校正参数的精度限制。③用GPS RTK测量对应控制点的WGS-84坐标④对用于点校正的控制点对命名或选择。对同一个控制点应具有WGS-84坐标和地方格网坐标。同一个点的地方格网坐标点名称和WGS-84坐标点名称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⑤执行点校正计算⑥检查残差,必要时重新校正⑦应用点校正参数。

第三章 GPS工程设计

1 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工程设计、工程放样和工程施工三个过程。根据要素点的用途不同又分为计算要素点和放样要素点。

2工程放样就是GPS RTK系统实时的定位并计算所在位置与设计点的距离、设计点的方位、指导放样人员到达设计点的地面位置,测量该点的三维坐标,计算与设计坐标的差异。

3 TSC1按点设计工程点位坐标输入方法:①键入坐标②用方位和方位交会:从两个已知点中每一个到设计点的方位交会出设计点坐标③用方位和距离交会:从两个已知点中的一个到设计点的距离,另一个到设计点的方位来交会处设计点坐标④从两个已知点中每一个到设计点的距离交会出来设计点坐标⑤设置点状态为普通点时,选择控制为否;悬着控制点时,选择控制为是。选择直线输入方法:①两个点②从一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设计直线选择圆弧线输入方法:①两个点和半径②夹角和半径③圆弧长度和半径④交叉点和切线方位角。

4垂直系列垂直系列主要设计道路或曲线在高程垂直方向的曲线定义,一般在平面系列设计完成后执行。

第四章GPS工程放样

1工程设计完成后,能够代表工程特征的放样点坐标、推算坐标的算法、模板等就设计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工程放样和施工。工程放样工作可以按照坐标、直线、圆弧曲线、斜坡和表面放样。GPS用于工程放样时,一般采用精密的实时测量方式(GPS RTK方式),后处理的测量方式不能用于放样。确定放样数据来源:键入,从计算机导入,用坐标几何功能推算。这一过程请参阅第三章。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成都理工大学程序设计报告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谱的显示、谱光滑、定量分析(峰面积)程序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袁子程 学生学号2 任课教师马永红 设计(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年 1 月10 日

一、实习目的 学习使用各种编程软件,利用计算机工具开展专业信息处理工作。 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谱数据处理功能以及谱显示功能。二、人员组成及分工 本人题目为:谱的显示、谱光滑、定量分析(峰面积)程序 具体要求: 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实现谱光滑 对称零面积法实现寻峰 Wasson(瓦森、沃森)峰面积法实现峰面积计算 寻峰应在5、7、9、11之间可选,讨论最佳参数 三、实习计划 1.首先进行MFC绘图区域的学习和了解,实现基本绘图功能 2.建立单文档MFC程序,设计一个合理美观的工作区 3.实现文件打开读取功能,并能打开不同文件 4.进行谱数据处理的算法编写 5.编写成谱图形功能并给出处理结论 四、主要工作介绍(详细介绍实习中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理论公式和计 算原理,程序流程图和程序运行界面截图等成果信息) 1.建立单文档类MFC可执行程序

2.建立绘图区函数,初始化绘图设备 3.添加文件打开虚函数

4.编写读取文件及初步寻峰代码 5.添加绘制谱图代码

6. 尝试读取mca 文件 7. 添加谱数据处理代码 ①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法: ∑-=+= m m j j i j b i data A K data 1 ,b=2m+1,为平滑宽度。 谱光滑 5 7 9 11

实际代码: //多项式最小二乘法谱光滑(参数为5) for( i=2;i<1023;i++) { data[i]=1/35*((-3)*data[i-2]+12*data[i-1]+17*data[i]+12*data[i+1]+(-3)*d ata[i+2]); } ②零面积对称法: 基本思想:面积为零的“窗”函数与实验谱数据进行褶积变换,且要求“窗”函数为对称函数。 数学表达式:j j m m j j m m j j i j i C C C data C y --=-=+===∑∑0 ~ 其中,i y ~ 为变换后的谱数据,data i+j 为原始实验谱数据,C j 为对称零面积变换函数,W=2m +1为窗宽(变换宽度)。 对称零面积变换函数:∑-== -=m m j j j j G W d d G C 1 G j :[] ?? ???????==+=-=)634.2(sec ))2(cos )4))(2ln 4exp )22 2 2 2H j h G d H j G c j H H G b H j G a j j j j 双曲正割函数: 余弦平方函数:柯西函数:高斯函数:π 实际代码: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第一章 GPS静态测量基础 1相对定位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多台同步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采集同步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则利用这些同步观测数据,计算出同步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向量。) 2数据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基线处理、网平差、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最终求出高精度的网点坐标。 3 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单频GPS测量型接收机,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L1载波。双频GPS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测量仪),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工作的流程 1一般GPS静态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测前准备、玩野实施和数据处理。 2测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技术设计、实地踏勘、设备检定、资料收集整理、人员组织等。 3测量实施的内容包括:实地了解测区情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 4 GPS基线向量网被分成了A、B、C、D、E五个级别。 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D级网为工程控制网;E级网为测图网。 5 GPS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以下几种:跟踪站式、会战式、多基准站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单基准站式。 跟踪站式:若干台接收机长期固定安放在测站上,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观测,即一年观测365天,一天观测24小时,这种观测方式很像是跟踪站,因此,这种布网形式被称为跟踪站式。特点:不间断的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长,数据量大,采用精密星历,成本高。 会站式:在布设GPS网时,一次组织多台GPS接收机,集中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共同作业。在作业时,所有接收机在若干天的时间里分别在同一批点上进行多天、长时段的同步观测,在完成一批点的测量后,所有接收机又都迁移到另外一批点上进行相同方式的观测,直至所有的网点观测完毕,这就是所谓的会站式的布网。特点:较长时间、多时段观测,可以较好地消除SA等因素,有特高的尺度精度。 多基准站式:就是有若干台接收机在一段时间里长期固定在某几个点上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这些测站称为基准站。在基准站进行观测的同时,另外一些接收机则在这些基准站周围相互之间进行同步观测。 同步图形扩展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的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特点;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作业方法简单。 单基准站式:又称做星形网方式,它是以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在某个测站上连续开机观测,其余的接收机在此基准站观测期间,在其周围流动,每到一点就进行观测,流动的基准站之间一般不要求同步,这样,流动的接收机每观测一个后四段,就与基准站间测得一

单片机课程设计数据采集系统

一、摘要 此系统主要以ADC0808和80C51为核心,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显示,终端接收及存储。具体包括控制、显示、A/D转化器等。设计中用AD0808进行8路数据的采样,利用51单片机的串行口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利用8个LCD 数码管进行显示数据处理。采用PROTEUS和Keil uvision3为开发工具,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 关键字:数据采集、ADC0808、双机通讯、IIC 二、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应用在多个领域中。数据采集时供、农业控制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中,往往需要随时检测各生产环节的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同时,还要对某一检测点任意参数能够进行随机查寻,将其在某一段时间内检测得到的数据经过转换提取出来,以便进行比较,做出决策,调整控制方案,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数据采集系统在我国高科技领域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雷达的实时数据采集,航天飞机成功升空,通讯卫星的实时通报数据,这些高科技给国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因此数据采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数据采集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以及从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显示、数据输出五个部分组成。输入通道实现对数据的检测并读取;数据转化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适当的转化;以便输出人们易懂的数据;数据存储是对采集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以防下次用到可以方便提取;数据显示便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让操作者可以方便读取采集到的信息,以便进行控制;数据输出就是将数据输送到打印机打印。 由于RS-485在微机远程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故采用标准RS-485标准,实现PC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送(由于本次设计在PROTEUS系统中仿真,因此,略去接口RS-485)。 本设计中对多路采集系统做了基本的研究。此次试验主要解决的是怎样进行多路数据采集并如何通过串行口发送数据实现双机通讯的。 三、正文

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2007-05-02 14:04:12) 转载▼ 标签: 分类:GPS专题 gps 数据后处理 静态 一、基线解算的类型 1、单基线解 (1)定义:当有台GPS接收机进行了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条同步观测基线,至于这条独立基线如何选取,只要保证所选的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就可以了。这也是说,凡是构成了闭和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同步观测所获得的独立基线虽然不具有函数相关的特性,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实际上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 (2)特点:单基线解算的算法简单,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不利于后面的网平差处理,一般只用在普通等级GPS网的测设中。 2、多基线解 (1)定义: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 (2)特点: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因此,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3)多站整体解(绝对坐标) (4)单基线解算的过程

(5)利用基线解算软件解算基线向量的过程 二、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评定指标 1、单位权方差因子 (1)定义:

(2)实质:反映观测值的质量,又称为参考方差因子。越小越好。 2、RMS - 均方根误差 (1)定义: (2)实质:表明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越小,反之,观测值质量越差,则越大,它不受观测条件(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3、数据删除率 (1)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 (2)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P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 4、RATIO (1)定义:RATIO值为在采用搜索算法确定整周未知数参数的整数值时,产生次最小的单位权方差与最小的单位权方差的比值。 (2)实质: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 5、RDOP (1)定义:所谓RDOP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的平方根,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 (2)实质:表明了GPS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 6、同步环闭合差 (1)定义:同步环闭合差是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2)实质: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同步环闭合差在理论上应总是为0的,如果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但反过来,如果同步环闭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3)限值: ,

2.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答案)含数据处理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 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3. 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 夫电压定律(KVL)。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电路中,对任一结点,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ΣI =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电路中,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ΣU =0。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和电压都是代数量,运用时,必须预先任意假 定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值为 正;相反时,取值为负。 基尔霍夫定律与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无论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电路,还 是含源的或无源的电路,它都是普遍适用的。 2.叠加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电源同时作用时,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都是电路中 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某独立源单 独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均需置零。(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又称比例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 或减小 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它各电阻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 值)也将增加或减小 K 倍。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直流稳压电源 1 2. 直流数字电压表 1 3. 直流数字毫安表 1 4. 万用表 1 5. 实验电路板 1 四、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按图 2-1 接线。 台块 块 块块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

导数法在γ射线能谱寻峰、边界道的确定、峰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导数法对平滑后的能谱数据进行寻峰,并比较各阶导数法寻峰、导数法对于能谱数据寻峰、以及比较不同的拟合公式求导后对寻峰以及峰面积结果分析。 关键词:能谱、峰面积、导数法、寻峰、边界道、拟合Abstract:This method of derivative spectroscopy data after smoothing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order derivative France to find the peak derivative method for the spectroscopy data the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different fitting formula derivation on the peak search and peak areaanalysis of results. Keywords: spectroscopy, peak area, the derivative method, peak search, boundary Road, fitting. 导数是一条光沿曲线上数值的微商或微商函数,在数学上称它为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在导数光谱术中导数吸收光谱是指光强度或吸光强度对波长的变化率曲线。当将原吸收曲线进行一阶、二阶直至四阶求导时,便可得到各阶导数光谱。导数光谱的基本特征(1)对原曲线的极值求一、二阶导数时通过原点,求二阶导数时为极小值,四阶导数为极大值,并恢复至原位置。据此特征可以准确的测定最大的吸收峰位。(2)极值数目随求导阶数的增加而增加。如当原曲线有一个极大值时 ,求n阶导数就有n+1个极大值和极小值,而原曲线有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学院 2016年05月

实验一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一、实验内容 1.对某一轴径等精度测量8次,得到下表数据,求测量结果。 Matlab程序: l=[24.674,24.675,24.673,24.676,24.671,24.678,24.672,24.674];%已知测量值 x1=mean(l);%用mean函数求算数平均值 disp(['1.算术平均值为:',num2str(x1)]); v=l-x1;%求解残余误差 disp(['2.残余误差为:',num2str(v)]); a=sum(v);%求残差和 ah=abs(a);%用abs函数求解残差和绝对值 bh=ah-(8/2)*0.001;%校核算术平均值及其残余误差,残差和绝对值小于n/2*A,bh<0,故以上计算正确 if bh<0 disp('3.经校核算术平均值及计算正确'); else disp('算术平均值及误差计算有误'); end xt=sum(v(1:4))-sum(v(5:8));%判断系统误差(算得差值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if xt<0.1 disp(['4.用残余误差法校核,差值为:',num2str(x1),'较小,故不存在系统误差']); else disp('存在系统误差'); end bz=sqrt((sum(v.^2)/7));%单次测量的标准差 disp(['5.单次测量的标准差',num2str(bz)]);

p=sort(l);%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先将测量值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g0=2.03;%查表g(8,0.05)的值 g1=(x1-p(1))/bz; g8=(p(8)-x1)/bz;%将g1与g8与g0值比较,g1和g8都小于g0,故判断暂不存在粗大误差if g1

核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能谱数据的获取 什么是核辐射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是将入射射线的信息(能量、强度、种类等)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其它易测量信号(光、热、色或径迹)的转换器,即传感器或换能器。 利用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电离、激发效应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进行辐射探测的器件称为辐射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带电粒子:与物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相互作用; ? γ/X射线: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 中子:核反应产生带电粒子 核辐射探测器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类: ? 利用射线通过物质产生的电离现象做成的辐射探测器 ? 利用射线通过物质产生的荧光现象做成的辐射探测器。闪 烁体探测器 N aI(Ti) C sI(Ti/Na) BGO LaBr3 ? 利用辐射损伤现象做成的探测器。径迹探测器CR-39径迹片。 ? 利用射线与物质的核反应或相互碰撞产生易于探测的次级。自给能探测器 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其它原理制成的辐射探测器切伦琴科夫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谱仪中为什么需要前置放大器: 1.由于探测器输出的信号比较小,提高信号的差异匹配后续电路,必须对信号进行放大。 2.直接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系统笨重,且可能受周围环境(空间太小,辐射太强)的影响。 3.同时为减少探测器输出端到放大器间的分布电容、匹配传输线阻抗,减少外界干扰,提 高信噪比。 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1.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2.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外界干扰的相对影响 3.合理布局,便于调节和使用 4.实现阻抗转换与匹配 模拟式谱仪采集一个信号的过程 数字化谱仪与模拟式谱仪的区别与联系 数字化谱仪:对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进行采样 模拟式谱仪: 第二章:能谱数据的特征 线状谱转变成类高斯峰的原因 a)探测器产生离子对的统计涨落 b)探测器的边缘效应 c)电子线路的弹道亏损d)脉冲堆积效应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能谱谱数据分解方法研究程序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谱数据为iaea-1995文件夹下iaearfnw?TSTSPEC %里面的数据。首先来看看CALIB.ASC。READ_ME.TXT中说明了这个谱数据包含的部分峰的峰位与对应能量如下: % Channel Energy(keV) %?301122.06 % 1281 511.00 %?1661 661.66 % 2097834.84 %?2951 1173.24 % 3207 1274.54 %?3353 1332.50 %运行程序,其中参数选择为:选择傅里叶变换法平滑输入3,选择高斯滤波器输入2,然后A=1,FWHM=4,对称零面积法的参数是K=2,H=3,b=1寻出来 %的峰与READ_ME.TXT中说明的部分峰的峰位与对应能量数据相吻合。 clc; clear; [Filename,Pathname]=uigetfile('*.*','选择谱数据'); fid=fopen([Pathname Filename],'r')%fid为文件指针,r表示读操作 [array,count]=fscanf(fid,'%d',[1 inf]);%指定格式转换后返回给矩阵array,同时返回成功的读出的数据数量count,1表示读出一个元素到一个列向量,inf表示读到文件结束返回一个与文件数据元素相同的列向量 fclose(fid); %%%%下面开始能谱平滑%%%%%%% pinghuaxuanze=input('请选择平滑方法:\n输入1选择重心法平滑\n输入2选择多项式最小二乘移动平滑法\n输入3选择傅里叶变换法\n输入4选择小波变换:\n'); %************************重心法平滑**************************** if(pinghuaxuanze==1) biaoji=1; for i=1:count array_z(i)=array(i); end w=input('input the widthof the filter window:'); %w表示w 点平滑公式 while mod(w,2)==0 %判断输入的数是否是奇数,不是则重新输入。 w=input('input oddnumber:'); end m=floor(w/2); for j=1:m for i=1:count if(i==1) array_smooth(i)=0.5*(array_z(i)+array_z(i+1)); %能谱左边界做对称镜像处理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2012年月日目录一、设计目的和要求二、设计原理1、探测原理。2、核数据处理的分析方法:谱光滑、寻峰、求峰面积。三、任务实现1、计算器2、写数据到文件中3、按钮实现数据的读写4、显示图谱5、寻峰及道址换算6、求峰面积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掌握核辐射探测的原理及核数据处理的方法; 2、了解图形程序的编写技能与技巧; 3、掌握文件读写函数的使用; 4、理解整个谱数据处理的流程; 5、进一步掌握对常用核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二、设计原理1、探测原理。什么是核辐射和核辐射探测?

所谓核辐射是指在各种核跃迁中,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中子、质子、α粒子、β粒子、X射线、γ射线等。于它们本身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也将它们称为粒子或射线。而核辐射探测主要是用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核辐射探测器记录粒子数目,测定放射源的活度,确定粒子的质量、电荷、寿命、能量以及动量等。在核辐射探测原理中,最基本的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对物质原子产生的电离和激发效应或快速轻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的电磁效应。X射线和γ射线在物质中没有直接电离和激发效应,因此,不能直接被探测到。只有利用它们在物质中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产生效应等产生的次级电子再引起的电离和激发才能探测到。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个过程: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光电效应光子通过物质时和物质原子相互作用,光子被原子吸收后发射轨道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也称

光电吸收。光电效应发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电效应、特征X 射线和俄歇电的发射示意图光电子可以从原子的K、L、M等各壳层中发射出来。在光电效应过程中,因为动量守恒要求,除入射光子和光电外,还必需有第三者参加,即原子核,严格的讲是发射光电子之后余下的整个原子。所以自电子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而且原子的内层电子于受到原子核的强束缚更容易满足动量守恒而更容易发射光电子。一般的说,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K层电子结合能,那么,大约80%的光电吸收发生在K层电子上。光电子的能量入射光电子的能量原子发射光电子,从内壳层打出电子,便处于激发状态。退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伴随着放射特征X射线,其能量为两个壳层结合能之差另一种是原子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外壳层的其它电子,使外壳层电子从原子中发射出来,即发射俄歇电子,其能量也仅

CPU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片上计算机系统 题目 CPU模型机设计 班级 专业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7 月 3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 2.处理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 (3)

3.设计处理器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3) 4.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4) 5.处理器的状态跳转操作过程 (4) 6. CPU的Verilog代码 (7) 7. 模型机在Quartus II环境下的应用 (19) 8. 仿真波形 (19) 9. 课程设计的总结 (2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掌握RISC CPU与内存数据交换的方法。 2.学会指令格式的设计与用汇编语言编写简易程序。 3.能够使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Ⅱ软件环境下完成CPU模型机的 设计。

(二)要求: 1.以《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书中123页的简化模型为基础更改其指令系 统,形成设计者的CPU, 2.在Quartus II环境下与主存连接,调试程序,观察指令的执行是否达 到设计构想。 二.处理器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内容: 处理器的字长为16b;包括四种指令格式,格式1、格式2、格式3的指令字长度为8b,格式4的指令字长度为16b;处理器内部的状态机包括七个状态。(一)关于修改后的CPU: 一共设计25条指令,主要包括空操作指令、中断指令、加法指令、减法指令、加法指令、四种逻辑运算指令、比较、算术移位操作指令、逻辑移位操作指令、加减1指令、加减2指令、数据传输指令、转移类指令、读写指令、特权指令等等。 (二)关于RAM: 地址线设置成8bits,主存空间为4096words。 三.设计处理器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指令格式) 格式1:寄存器寻址方式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P Rx Ry 空白 格式2:寄存器变址寻址方式 OP Ry 空白 格式3:立即数寻址方式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P I 空白 格式4:无操作数寻址方式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P 空白空白 格式5:直接寻址方式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P Addr 内存(2的12次方) 四.模型机的指令系统 CPU的指令集: 操作码OP IR(15..1 2) 指令 格式 指令的助记指令的内容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自学指导及参考习题 第一部分 内容提要:本部分主要教授全球定位系统的产生、发展及前景和GPS的应用。与GPS的产生背景有关部分,重点介绍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子午卫星系统的原理及其局限性。与GPS应用有关的部分,重点介绍GPS在军事、交通运输、及测量等领域中的应用。 习题: 1、举例说明GPS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 答:(1)用GPS建立和维持全球性的参考框架; (2)建立各级国家平面控制网; (3)布设城市控制网、工程测量控制网,进行各种工程测量; (4)在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海洋测量中的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P7) 2、“Transit系统是一个连续、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子午卫星系统(Transit)中没有采用频分、码分、时分等多路接收技术。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只能接收一个卫星信号,这就意味着子午卫星星座中所含的卫星数不能太多。为防止在高纬度地区的视场中同时出现两颗子午卫星从而造成信号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子午卫星星座中的卫星一般不超过6颗,从而使中低纬度地区两次卫星通过的平均间隔达1.5h 左右。由于各卫星轨道面进动的大小和方向不一,最终造成各轨道面之间的间隔疏密不一。相邻轨道面过密时会导致两颗卫星同时进入用户视场,造成信号相互干扰,此时控制中心不得不暂时关闭一颗卫星使其停止工作。轨道面过疏时用户的等待时间有可能长达8~10h。导航定位的不连续性使子午卫星系统无法称为一种独立的导航定位系统,而只能成为一种辅助系统。(《GPS测量与数据处理》,P3) 3、名词解释:多普勒计数 答:若接收机产生一个频率为的本振信号,并与接收到的频率为的卫星信号混频,然 后将差频信号()在时间段[,]间进行积分,则积分值,称为多普勒计数。 第二部分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及数据处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实验讲义补充: 1.刚体概念:刚体是指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 变的物体。 2.转动惯量概念: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 布、形状大小和转轴位置 3.转动定律: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4.转动惯量叠加: 空盘:(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1 空盘+被测物体:(1)阻力矩(2)阻力矩+砝码外力→J2 被测物体:J3=J2-J1 5.转动惯量理论公式:圆盘&圆环J=0.5mr2,J=0.5m(r12+r12) 6.转动惯量实验仪器:水准仪;线水平;线与孔不产生摩擦;塔轮选小的半径;至少3个塔轮 半径,3组砝码质量 7.计数器:遮光板半圈π;单电门,多脉冲;空盘15圈,20个值;加上被测物体,8个值; 8.泡沫垫板 9.重力加速度:s^2 10.质量:1次读数,包括砝码,圆盘,圆环,以及两圆柱体; 11.游标卡尺:6次读数,包括圆盘半径,圆环内外半径,塔轮半径,转盘上孔的内外半径(求 平均值) 12.实验目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对比 实验计算补充说明: 1.有效数字:质量,故有效数字为3位 2.游标卡尺:,读数最后一位肯定为偶数; 3.误差&不确定度: (1)理论公式计算的误差: 圆盘:J=0.5mR2(注意:直接测量的是直径) 质量m=±;(保留4位有效数字) um=*100%=% 半径R=± 若测6次,x1,x2,x3,x4,x5,x6,i=6,计算x平均值 , 取n=6时的 ,我们处理为0 C=,仪器允差,δB= 总误差:,ux= m

核数据处理

核数据处理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图形程序的编写技能与技巧; 2、掌握文件读写函数的使用; 3、理解整个谱数据处理的流程; 4、进一步掌握对常用核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软件设计所需的基本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内容 1、读谱数据文件、保存光滑后的谱数据文件,文件名可选 2、显示谱数据,各算法要以函数方式实现 3、显示分析谱段范围内,寻得的各峰位道址、能量、对应的元素名称 4、显示寻峰及峰面积计算结果 5、光滑、寻峰宽度2k+1应在5、7之间可选,讨论最佳参数。 三、需求分析 1、输入、输出的内容和形式 (1)输入: a、打开应用软件,弹出要求输入谱数据文件名对话框。 b、需要刻度谱线时,分别按e键和c键输入元素文件名和能量刻度文件名。 c、人机交互时,采用键盘按键方式将命令传给程序(具体操作:在运行程序后按h键 即可弹出操作说明对话框)。 (2)输出: a、屏幕显示谱线;光标位置及光标处的道址、能量和计数;屏幕上方显示“Software instructions please input 'h'”。 b、当谱线被刻度好后,按n键会弹出相应元素对应的能量、面积和净峰面积。 c、按h键弹出应用程序操作说明对话框。 2、预期功能、界面 (1)显示输入谱文件名对话框;在文件名输入正确时,能够正确读取文件中的数据。 (2)正确显示谱线以及在刻度后显示道址、能量及计数。 (3)显示相应元素对应的能量、面积和净峰面积对话框。 (4)达到谱数据光滑的效果。 (5)采用键盘输入命令,使屏幕: a、即时显示光标的位置以及对应的道址、能量及计数。 b、即时显示不同幅度放大倍数时的谱线形状。 c、即时显示不同光滑次数处理后的谱线微细结构(只有在幅度放大倍数很大时光滑效 果才明显)。 d、即时显示谱线的点和线的切换。 3、测试数据 (1)文件读入是否正确。 (2)谱数据段的选择功能是否实现。 (3)move和curse的边界值是否设置妥当。

GPS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姓名:赵建平学号2009303200901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苗洁职称讲师 中国·武汉 二○一三年一月 分类号密级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数据处理GPS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nd Data Processing 学生姓名:赵建平 学生学号:2009303200901 学生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苗洁讲师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一三年一月

Ⅰ目录 1.GPS和工程测量等相关概念2 1.1GPS相关概念2 1.1.1 GPS概念2 1.1.2 GPS技术2 1.1.3 GPS卫星测量原理3 1.1.4 GPS 测量的技术特点3 1.2 工程测量介绍4 2. GPS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分析5 2.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简介5 2.2 静态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6 2.3 动态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7 3.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7 3.1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7 3.2 GPS基线处理与质量控制8 3.2.1 GPS基线边的解算8 3.2.2 各种检核计算9 3.2.3 平差计算和成果分析9 4.分析与总结10 5.参考文献11 6.致谢11

GPS工程测量及数据处理研究 Ⅱ摘要: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技术含量高、精确度高等优点,在工程测量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GPS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等基本情况,系统总结了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在工程测量后的数据处理方法。 Ⅲ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应用。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数据处理 1.GPS和工程测量等相关概念 1.1GPS相关概念 1.1.1 GPS概念 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System 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1.1.2 GPS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及其所达到的高精度和具有的潜力,也引起了广大测量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当时GPS定位基本上只有一个作业模式——静态相对定位,两台或若干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待定点上,连续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1-2h或更长一些时间,通过观测数据的后处理,给出各待定点间的基线向量,在采用广播星历的条件下,静态定位可取得5mm+1×10-6D<双频)或10mm+2×10-6D<单频)基线解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快速静态定位为短基线测量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大大提高了GPS测量的劳动生产率。一对GPS测量系统<双频)在10km以内的短边上,正常接收4-5颗卫星5min左右,即可获取5-10mm+1×10-6D的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1误差分析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学期: - 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1 误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及其处理。 二、实验内容 1.推导出满足测量要求的表达式,即 0? (?)的表达式; 0= (( * )/ (2*θ)) 2.选择初速度A,从[10,80]的角度范围内选定十个不同的发射角,测量对应的射程, 记入下表中: 3.根据上表计算出字母A 对应的发射初速,注意数据结果的误差表示。 将上表数据保存为A. ,利用以下程序计算A对应的发射初速度,结果为100.1 a =9.8 _ =0 =[] _ = ("A.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0 4.选择速度B、C、D、重复上述实验。 B C 6.实验小结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将B表中的数据保存为B. ,利用以下程序对B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为 -2.84217094304 -13 a =9.8 _ =0 1=0 =[] _ = ("B. "," ") _ = _ . ad ()[:-1] = _ [:]. ('\ ') _ = _ . ad ()[:-1] = _ [:]. ('\ ') a (0,10): .a d( a . ( a ( [ ])* / a . (2.0* a ( [ ])* a . /180.0))) _ += [ ] 0= _ /10.0 a (0,10): 1+= [ ]- 0 1/10.0 1 (2) 举例说明“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的概念。 1. 精密度 计量精密度指相同条件测量进行反复测量测值间致(符合)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精密度所 反映测值随机误差精密度高定确度(见)高说测值随机误差定其系统误差亦。 2. 正确度 计量正确度系指测量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程度测量误差角度说正确度所反映测值系统误差 正确度高定精密度高说测值系统误差定其随机误差亦。 3. 精确度 计量精确度亦称准确度指测量测值间致程度及与其真值接近程度即精密度确度综合概念 测量误差角度说精确度(准确度)测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综合反映。 比如说系统误差就是秤有问题,称一斤的东西少2两。这个一直恒定的存在,谁来都是 这样的。这就是系统的误差。随机的误差就是在使用秤的方法。 篇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核数据处理理论知识 核辐射测量数据特征:随机性(被测对象测量过程)局限性混合型空间性 数据分类:测量型计数型级序型状态型名义型 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 统计误差:核辐射测量中,待测物理量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准确值为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实际测量为有限次,把样本的平均值作为真平均值,因此存在误差。 变量分类:(原始组合变换)变量 误差来源:(设备方法人员环境被测对象)误差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统计误差粗大误差 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规律答:各次测量值围绕平均值涨落二项分布泊松分布高斯分布 精度的计算,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答:采用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增加放射源强度增加测量次数延长测量时间减少测量时本底计数 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与一般测量的误差的异同点?答:不同点:测量对象是随机的,核衰变本身具有统计性,放射性测量数据间相差可能很大。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随机因素影响。相同点:测量都存在误差。 样本的集中性统计量?答: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频数) 样本的离散性统计量?答:极差方差变异系数或然系数算术平均误差 单变量的线性变换方法?答:1.标准化变换 2.极差变换 3.均匀化变换 4.均方差变换 单变量的正态化变换方法?答:标准化变化角度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 数据网格化变换的目的?答:1.把不规则的网点变为规则网点 2.网格加密 数据网格变换的方法?答:1.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三次样条插值距离导数法方位法)2.曲面拟合法(趋势面拟合法趋势面和残差叠加法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 边界扩充的方法有哪些?答:拉格朗日外推法余弦尖灭法偶开拓法直接扩充法补零法 核数据检验目的:1.帮助检查测量系统的工作和测量条件是否正常和稳定,判断测量除统计误差外是否存在其它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2.确定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是统计涨落引起的,还是测量对象或条件确实发生了变化引起的 变量选择的数学方法:几何作图法(点聚图数轴)相关法(简单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分析秩相关系数)秩和检验法 谱数据处理—问答题谱的两大特点?答:1.放射性核素与辐射的能量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放射性核素含量和辐射强度成正比 谱光滑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答:意义1.由于核衰变及测量的统计性,当计数较小时,计数的统计涨落比较大,计数最多的一道不一定是高斯分布的期望,真正峰被湮没在统计涨落中2.为了在统计涨落的影响下,能可靠的识别峰的存在,并准确确定峰的位置和能量,从而完成定性分析,就需要谱光滑3.由于散射的影响,峰边界受统计涨落较大,需要谱光滑方法算术滑动平均法重心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其他(傅里叶变换法) 寻峰的方法有哪些?答: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变换法二阶插值多项式计算峰位法重心法拟合二次多项式计算峰位法 峰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答:1)峰面积的计算是定量分析的基础。2)知道了特征峰的净峰面积,就可以计算目标元素的含量线性本底法(科沃尔沃森Sterlinski)峰面积法单峰曲面拟合法 谱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内容?答:定性:确定产生放射性的核素或元素定量:峰边界的确定峰面积计算重锋分析含量计算 核辐射测量特点:核辐射是核衰变的产物核辐射的能量具有特征性核素的含量与特征辐射的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例

摘要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在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据设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本系统利用IBM DB2企业版本开发出来的。DB2是IBM公司开发的关系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把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本文的分为5章。其中第1章主要是课题简介及设计的内容与目的。第2章是需求分析,此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第3章是概念设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这是整个数据库设计最困难的阶段。第4章是逻辑结构设计,它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第5章是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它包括数据的载入及数据库的运行。 关键词:SQL语言;IBM DB2;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