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

实验一查看和设置计算机的TCP/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确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

2.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

3.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

4.考察并配置操作系统为Windows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

5.理解IP地址的含义,并掌握子网掩码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联网计算机一台

三、TCP/IP实用程序原理

TCP/IP协议组包括许多实用程序,它们允许用户访问网络上的信息。Microsoft的TCP/IP 协议组提供了基本的TCP/IP实用程序,允许运行windows2000的计算机访问网络上广泛的信息。Windows2000包括三种类型的基于TCP/IP的实用程序:诊断工具、连接工具和基于服务器的软件。诊断实用程序包括Arp,Hostname,Ipcogfig,Ping,Tracfert等。

1. 诊断实用程序:诊断实用程序允许用户检测和解决网络中的问题。一些通用的诊断实用程序包括:

Arp:该实用程序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缓存。

Hostname:该实用程序显示计算机的名称。

Ipconfig:该实用程序显示和更新当前TCP/IP配置,包括IP地址。

Ping:该实用程序验证配置、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P连接。Ping从源计算机上发送ICMP 请求,目的计算机用一个ICMP回答作为回应。

Tracert:该实用程序跟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2. 通用实用程序示例:Hostname、Ipconfig和Ping是三个通用的TCP/IP实用程序。因为经常使用它们,因此应掌握它们的使用。

Hostname 命令

使用该实用程序的语法为hostname。要访问该实用程序,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hostname,系统将显示出你的计算机的名称。

IPConfig命令

IPConfig实用程序和它的等价图形用户界面----Windows 95/98中的WinIPCfg可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这些信息一般用来检验人工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但是,如果计算机和所在的局域网使用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这个程序所显示的信息也许更加实用。这时,IPConfig可以了解自己的计算机是否成功的租用到一个IP地址,如果租用到则可以了解它目前分配到的是什么地址。了解计算机当前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实际上是进行测试和故障分析的必要项目。

1. IPConfig最常用的选项

·ipconfig

当使用IPConfig时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

·ipconfig /all

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能为DNS和WINS服务器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物理地址(MAC)。如果IP地址是从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

·ipconfig /release和ipconfig /renew

这是两个附加选项,只能在向DHCP服务器租用其IP地址的计算机上起作用。如果我们输入ipconfig /release,那么所有接口的租用IP地址便重新交付给DHCP服务器(归还IP 地址)。如果我们输入ipconfig /renew,那么本地计算机便设法与DHCP服务器取得联系,并租用一个IP地址。请注意,大多数情况下网卡将被重新赋予和以前所赋予的相同的IP地址。

提示: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95/98,那么应该使用winipcfg而不是ipconfig,因为它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而且所显示的信息与ipconfig相同,并且也提供发布和更新动态IP 地址的选项。

Ping命令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数据报。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需要注意的是:成功地与另一台主机进行一次或两次数据报交换并不表示TCP/IP配置就是正确的,必须执行大量的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的数据报交换,才能确信TCP/IP的正确性。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但由于可以自定义所发数据报的大小及无休止的高速发送,Ping也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作

为DDOS的工具,例如许多大型的网站就是被黑客利用数百台可以高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连续发送大量Ping数据报而瘫痪的。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一切正常,应能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值,可以通过TTL值推算一下数据包已经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就是比返回TTL略大的一个2的乘方数)-返回时TTL值。例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可以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如果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

1. 通过Ping检测网络故障的典型次序

正常情况下,当使用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需要使用许多Ping命令,如果所有都运行正确,我们就可以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有问题;如果某些Ping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以指明到何处去查找问题。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ping 127.0.0.1

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软件,该命令永不退出该计算机。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ping 本机IP

这个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所配置的IP地址,本机始终都应该对该Ping命令作出应答,如果没有,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出现此问题时,局域网用户请断开网络电缆,然后重新发送该命令。如果网线断开后本命令正确,则表示另一台计算机可能配置了相同的IP地址。

·ping 局域网内其他IP

这个命令应该离开我们的计算机,经过网卡及网络电缆到达其他计算机,再返回。收到回送应答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进行子网分割时,将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分开的代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ping 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作出应答。

·ping 远程IP

如果收到4个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但不排除ISP的DNS会有问题)。

·ping localhost

localhost是个作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别名,每太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如果没有做到这一带内,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问

题。

·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如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

对这个域名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 地址,通常是通过DNS 服务器。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DNS服务器有故障(对于拨号上网用户,某些ISP已经不需要设置DNS服务器了)。顺便说一句:也可以利用该命令实现域名对IP 地址的转换功能。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运行,那么对自己的计算机进行本地和远程通信的功能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但是,这些命令的成功并不表示所有的网络配置都没有问题,例如,某些子网掩码错误就可能无法用这些方法检测到。

2. Ping命令的常用参数选项

·ping /?

这个命令可以显示详细参数列表。

·ping IP -t

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ping IP -l 3000

指定Ping命令中的数据长度为3000字节,而不是缺省的32字节。

·ping IP -n

执行特定次数的Ping命令。

四、实验任务、实验步骤

1. 检测网卡工作状态

用鼠标右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执行“属性”命令,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选择“设备管理器”标签。如图所示:

选中“网络适配器”,单击对话框中“属性”按钮,则可根据设备状态来断定当前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图所示:

如果“设备状态”栏中显示该设备工作不正常,则必须重新添加网卡驱动程序。

2. 设置服务器和工作站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信息。

依次选择“控制面板”→“网络与拨号连接”→“本地连接”。

右击“本地连接”点击“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如下图:选中“Internet 协议(TCP/IP)”,点击“属性”按钮。

“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在“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如下右图:设置机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信息.

“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

3. 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

单击开始,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到程序上,再移到附件上,然后单击命令提示符。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ping 127.0.0.1。

问题1:发送了多少数据包?接受了多少数据包?丢失了多少数据包?

问题2:TCP/IP工作正常吗?

4. 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获得计算机的名称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hostname。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ping计算机(其中计算机是在步骤4中获得的主机名称)。

问题3:你的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什么?

问题4: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什么?

5. 使用Ping实用程序测试本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的连接性能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ping其他计算机(其中其他计算机代表其他同学的计算机主机名称)。问题5:你所键入的“其他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什么?

问题6:你如何知道你和此“其他计算机”可以通讯?

6. 考察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

最小化命令提示窗口。

单击开始,然后将鼠标指针移到设置上,再移到网络和拨号连接上,然后右击本地连接。单击属性。

单击Internet协议(TCP/IP)。

单击属性。

问题7:你能说出你的计算机是否分配了IP地址?是如何分配的?

问题8:配置IP地址的2种方法是什么?

7. 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

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

重新打开命令提示窗口。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ipconfig。

问题9:能察看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吗?如果能,是多少?

问题10:显示了什么额外的配置信息?

问题11:能用ipconfig人工设置IP地址吗?如果能,如何设置?

在命令提示窗口键入ipconfig/all。

问题12:与iconfig的结果相比较,ipconfig/all显示了什么额外的配置信息?

问题13:你的网卡的MAC地址(physical Address)是多少?

问题14:你的计算机拥有的是哪一类地址?你的网络ID是多少?

问题15: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与你的计算机拥有相同的网络ID吗?

8.

1)先将原来的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等参数记录并保留起来,实验完成后恢复之。2)IP地址与网络掩码设置

●假设计算机A、B联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将A, B的IP地址和网络掩码设置为在同

一网络如192.168.25.0,在A和B上分别通过PING 检测到对方的连通情况;

●将A, B的IP地址和网络掩码设置为不在同一网络上(如192.168.25.0和

192.168.26.0),在A和B上分别通过PING 检测到对方的连通情况;

表1:不同网络/子网之间的连同性记录

3)IP地址冲突

●将在同一个局域网上,先将计算机A的IP设置为192.168.25.168,然后再将计算

机B的IP地址也设置为与A相同(即让B与A的IP地址发生冲突),观察并记

录A、B上的错误消息报告情况;

四、思考

请回答课后习题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1-17、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检错与纠错

一、实验目的

1.同学通过《CRC检错》测试软件,验证纠错与检错功能和性能,掌握其工作原理;

2.编写CRC编码程序;

二、实验环境

1.Windws 9x/NT/2000/XP/2003

2.TCP/IP协议

编程工具

1.Visual C++ 6.0、Visual Basic 6.0、Turbo C/C++

2.C++ Builder、Java、C# 或其它

三、实验内容

运行CRC-8检错测试软件。(注意如果遇到软件过期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请把系统时间改到2007年即可。)

图:运行《CRC-8检错》测试软件

1. 验证检错能力,能检几位错?

2. 找出检错失败的信息码,并进行分析;

3. 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CRC校验码=?

4. 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31H,CRC校验码=?

5. 若接收端收到的信息=4F6F1DH,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进行校验,结果如何?

6. 自定义生成多项式,实验其性能,如何选择生成多项式?

7.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CRC编码的实现算法,并试编写CRC-8编码程序(选作)参考资料:

CRC编码:

CRC-8 编码计算-参考代码

//------------------------------------------------------------- void ByteCRC(unsigned int &CRC, unsigned char Ch)

{

unsigned int genPoly = 0x107;

CRC ^= Ch;

for(int i = 0; i<8; i++)

if(CRC & 0x80 )

CRC = (CRC << 1) ^ genPoly;

else

CRC <<= 1;

CRC &= 0xff;

}

//------------------------------------------------------------- unsigned int BlockCRC(unsigned char *Block, int BlockLen)

{

unsigned int CRC = 0;

for (int i=0; i < BlockLen; i++)

ByteCRC(CRC, Block[i]);

return CRC;

}

//------------------------------------------------------------- 四、思考

请回答课后习题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为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实验三:以太网通信与以太网帧的封装

一、实验目的

1.通过PacketTracert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了解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组网方式。

2.利用 PacketTracert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了解以太网帧的封装与传输。

二、实验环境

1.Windws 9x/NT/2000/XP/2003

2.TCP/IP协议

3. PacketTracert软件

三、实验内容

(参考“CISCO路由器交换机简介及Packet+Tracer 1.学习使用PacketTracert网络模拟软件。

使用说明.doc”文件)

2.如下图3-1构建网络环境,了解以交换机为中心的以太网组网方式。其中PC1的ip地址为192.168.1.1/24, PC2的ip地址为192.168.1.2/24, PC3的ip地址为192.168.1.3/24。

图3-1

3.如图3-2所示利用 PacketTracert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了解以太网帧的封装

与传输。

图3-2

4.在交换机的CLI模式中,利用enable进入交换机的特权模式,利用show

mac-address-table命令查看交换机自学习到的“mac地址端口映射表”。

四、思考

请回答课后习题

3-20、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3-22、假定在使用CSMA/CD协议的10Mb/s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如果是100Mb/s的以太网呢?

3-24、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的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

3-25、在上题中的站点A和B在t=0时同时发送了数据帧。当t=225比特时间,A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了碰撞,并且在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A和B在CSMA/CD 算法中选择不同的r值退避。假定A和B选择的随机数分别是rA=0和rB=1。试问A和B各在什么时间开始重传其数据帧?A重传的数据帧在什么时间到达B?A重传的数据会不会和B 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B会不会在预定的重传时间停止发送数据?

实验四:利用Wireshark分析HTTP、TCP、IP和以太网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Wireshark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2.观察Mac幀、IP包、TCP、HTTP格式。

二、实验环境

1.Windws 9x/NT/2000/XP/2003

2.TCP/IP协议

3. Wireshark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Wireshark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参考“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简要说明.doc”文件)

2.利用Wireshark捕获局域网中ping命令的数据帧。回答以下问题:

1)此数据帧的线路上长度是多少字节?捕获了多少字节?二者在什么情况下数值是相同的?什么情况下二者的数值不同?

2)此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是多少?源MAC地址是多少?

3)如何判断此数据帧是以太网帧还是IEEE802.3数据帧?

4)此帧所携带传输的载荷数据属于什么协议?

5)此帧的校验和Checksum的数值是什么?它是怎么算出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的计算方法和用途参看教材第3章)

6)从捕获的数据中能否找到一个以太网的广播帧?广播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从捕获的网络数据中分析IPv4数据包的结构,以及各字段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你主机的IP地址是什么?

2)在IP数据包头中,上层协议(upper layer)字段的值是什么?

3)IP头有多少字节?

4)IP数据包的首部校验和的数值是什么?它是怎么算出的?(参看教材第4章)4)该IP数据包分片了吗?解释你是如何确定该P数据包是否进行了分片

4.启动Wireshark捕获计算机浏览器访问一个Web网站的数据,进行以下实验:

1)从中找出浏览器与DNS服务器之间进行域名查询与响应的UDP数据包。对照书本上的UDP数据报结构,与你捕获到的UDP包的结构进行比较,读出每个字段的数值,说明每个字段的含义。从数据报中找出所访问的Web服务器的IP地址。

2)出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建立TCP连接的三次握手的数据包。对照书本上的例子分析TCP数据段的结构,分析三次握手的数据段交换过程,分析你自己的哪个端口与服务器的哪个建立了连接,此两个端口对应着哪个进程。

3)析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TCP通信中,双方传输的数据段的seq号、ACK号、窗口大小。

5. 根据俘获HTTP协议窗口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浏览器运行的是HTTP1.0,还是HTTP1.1?你所访问的服务器所运行HTTP协议的版本号是多少?

2)你的浏览器向服务器指出它能接收何种语言版本的对象?

3)你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多少?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多少?

4)从服务器向你的浏览器返回的状态代码是多少?

四、思考

第四章

4-09

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台主机?

3.一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bit的8bit,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

掩码有何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

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

多少?

5.一个A类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6.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C22F1481,试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这个地址

是哪一类IP地址?

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4-20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

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4.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4-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试给每一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4-29一个自治系统有5个局域网,其连接图如图4-55所示。LAN2至LAN5上的主机数分别为:91,150,3和15。该项自治系统分配到的IP地址块为30.138.118/23。试给出每一个局域网的地址块(包括前缀)。

4-31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86.33.224.123; (2)86.79.65.216; (3)86.58.119.74; (4)86.68.206.154

4-41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7 A

N22 C

N68 F

N84 E

N9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

N2 4

N38

N64

N8 3

N9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

第五章

5-12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了IP 层将数据报再划分为4 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丢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 而IP 层仍然划分为4 个数据报片来传送。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丢失。试问:在目的站

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 个数据报片组装成为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5-18 假定在运输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段M0后在设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于是重传M0,但M0又迟迟不能到达接收方。不久,发送方收到了迟到的对M0的确认,于是发送下一个报文段M1,不久,就收到了对M1的确认。接着,发送方发送新的报文段

M0,但这是新的M0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正巧,一开始就滞留在网络中的M0现在到达接收方。接收方无法分辨M0是旧的。于是收下M0,并发送确认。显然,接收方后来收到的

M0是重复的,协议失败了。画出过程。

5-24一个TCP连接下面使用256kbit/s的链路,其端到端时延为128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0kbit/s。试问发送窗口是多少?

(1)试着画出拥塞串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

(2)指明TCP工作在慢开始阶段的时间间隔。

(3)指明TCP工作在拥塞避免阶段的时间间隔。

(4)在第16轮次和第22轮次之后发送方是通过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还是通过超时检测

到丢失了报文?

(5)在第1轮次,第18轮次和24轮次发送时,门限ssthresh分别被设置为多大?

(6)在第几轮次发送出第70个报文段?

(7)假定在第26轮次之后收到了3个重复确认,因而检测出了报文段的丢失,那么拥塞

窗口cwnd和门限ssthresh应该设置为多大?

5-41用TCP传送512字节的数据,设窗口为100字节,而TCP报文段每次也是传送100字节的数据。再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起始序号分别选为100和200。试画出类似于图7-15的工作示意图,从连接建立阶段到连接释放都要画上。

第6章

6-46图6-33表示了各种应用协议在层次中的位置。

(1)简单讨论一下为什么有的应用层协议要使用TCP而有的却要使用UDP?

(2)为什么MIME画在SMTP之上?

(3)为什么路由选择协议RIP放在应用层?

实验5(选作)传输层─TCP/IP、UDP协议-Winsock编程

一、任务

1.了解TCP/IP、UDP协议

2.通过一个一个网络通信应用程序,了解基于TCP-面向连接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机制和编

程方法;

3.参考例子:见实验五文件夹下的源码。

二、实验环境

1. Windws 9x/NT/2000/XP/2003

2. TCP/IP协议

三、编程工具

1. Visual C++ 6.0

四、实验步骤

基于TCP-面向连接的测试程序-最简单的TCP网络通信

1. 进入VC6.0开发环境,读懂项目程序Server(服务器)和Client(客

户机)程序;

2. 在单机上运行它们,验证其通信结果;

3. 在多机上运行它们,验证其通信结果;(Server只需运行在一台主

机上,Client可在其它主机上运行(要知道Server所在主机的IP地

址)。

附录:编程参考:

【说明】网络应用的基本模型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这是一个不对称的编程模型,通信的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机和服务器。

本程序较为简单,客户机接收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文字内容,服务器将客户机发送来的文字内容直接返回给客户机。

一、数据结构

sockaddr_in:

sockaddr_in 类型的结构定义,sockaddr_in 是通用套接字结构 sockaddr 在

TCP/IP 协议下的结构重定义,为 TCP/IP 套接字地址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int sin_family;//地址类型 AF_XXX,其中 AF_INET 为 TCP/IP 专用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端口号

struct in_addr sin_addr;//Internet地址

//端口号以及 Internet地址使用的是网络字节顺序,需要通过函数htons转换}

struct_inaddr {

_u32 s_addr;//类型为unsignel long

type struct fd_set{

u_int fd_count;

SOCKET fd_array[FD_SETSIZE];

} fd_set;

其中fd_count表示集合中套接口描述字的个数,fd_array是数组形式的描述字集合。

struct timeval{

long tv_sec; //秒

long tv_usec; //毫秒

}

二、基本函数

SOCKET socket(int af,int_type,int protocol);

函数 socket 创建一个套接字描述符,如果失败返回 -1。af为地址类型,type 为套接字类型,本题中为 SOCK_STREAM;protocol 指定协议,本题中为 0。

int connect( SOCKET s,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int addrlen);

函数 connect 与服务器建立一个连接,成功返回 0,失败返回SOCKET_ERROR。servaddr 为远程服务器的套接字地址,包括服务器的 IP 地址和端口号;addrlen 为地址的长度。

int recv( SOCKET s,char FAR *buf,int len,int flags);

int send(SOCKET s,const char FAR *buf,int len,int flags);

函数 recv 和 send 从套接字读和写数据,成功返回数据量大小,否则返回SOCKET_ERROR。buf 指定数据缓冲区,len 指定接收或发送的数据量大小,flags设置为0。

int bind( SOCKET sockfd,struct sockaddr *myaddr,int addrlen );函数 bind 将本地地址与套接字绑定在一起,成功返回 0,否则返回SOCKET_ERROR;myaddr 是本机地址;addrlen 为套接字地址结构的长度。

int listen( SOCKET sockfd,int backlog );

函数 listen 将一个套接字转换为倾听套接字,成功返回 0,否则返回

SOCKET_ERROR;backlog 为请求队列的最大长度。

SOCKET accept( SOCKET 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int *addrlen );

函数 accept 从倾听套接字的完成连接中接收一个连接,如果完成连接队列为空,那么这个进程睡眠,失败时返回INVALID_SOCKET,成功时返回新的套接字描述符。Sockfd 为倾听套接字,addr 为客户机的地址,addlen 为地址长度,在调用时用常量 NULL 代替 addr 与 addlen 表示无须取出客户机的地址信息

int select( int nfds, fd_set FAR* readfds,fd_set FAR* writefds, fd_set FAR* exceptfds,

const struct timeval FAR* timeout);

nfds:本参数忽略,仅起到兼容作用。

read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可读性检查的套接口。

write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可写性检查的套接口。

exceptfds:(可选)指针,指向一组等待错误检查的套接口。

timeout:select()最多等待时间,对阻塞操作则为NULL。

本函数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套接口的状态。对每一个套接口,调用者可查询它的可读性、可写性及错误状态信息。select()调用返回处于就绪状态并且已经包含在fd_set结构中的套接口描述字总数;如果超时则返回0;否则的话,返回SOCKET_ERROR错误。

三、迭代TCP服务器系统流程

迭代服务器的系统结构很简单,它无法处理多个、同时发生的客户端请求。如果有两个客户同时发送连接请求,那么其中一个必须等待直到另一个请求处理完毕。因此迭代服务器

架构通常只能用于一些简单的服务类型。

服务器端

迭代TCP服务器系统流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课答案

1. 单选题用Word中编辑文档时,要想不显示文档在页面上的布局,只显示图文的内容与字符的格式,最好采用____。 普通视图方式 2. 单选题二进制数110110010.100101转换成十六进制是()。 1B2.92 3. 单选题图像数字化过程中的采样率越高,则所得数字图像()。所需存储空间越大,质量越好 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人类三大科学思维的是()。 逻辑思维 5. 单选题如下对象应当归类于模拟图像的是()。 眼睛看到的 6. 单选题在学生管理的关系数据库中,存取一个学生信息的数据单位是( )。 记录 7. 单选题要在表格里的右侧增加一列,首先选择表右侧的所有行结束标记,然后单击常用工具上的按钮 插入列

8. 单选题下列关于Word制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 采用“自动套用表格格式”制表,每一列的宽度一定相同,要做调整只能采用合并或拆分单元格的方法 9. 单选题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 计算机 10. 单选题“ASCII码”是一种()编码方式。 文字 11. 单选题在Windows 7中,操作具有()的特点。 先选择操作对象,再选择操作命令 12. 单选题以下关于Excel筛选操作正确的说法是()。 按筛选条件显示若干记录,其余记录被隐藏 13. 单选题“教学管理”数据库中有学生表、课程表和选课表,为了有效地反映这三张表中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创建数据库时应设置( )。 表之间的关系 14. 单选题可作为报表记录源的是( )。 以上都可以 15. 单选题用于表示位图图像分辨率的常用单位是()。 dpi 16. 单选题 ____是internet的主要互联设备。 路由器 17. 单选题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价格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心得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试验二: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掌握Ping、netstat、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一台已连网的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3.实验要求:(command.doc为参考命令文件) 进入DOS模式,:(开始-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开始-运行cmd ) 1、利用Ping对某个已知IP或域名的计算机进行连通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再ping某个不存在的域名或地址。 2、利用ne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3、利用IPConfig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 进行分析记录(哪些是你不理解其含义的内容); 4、测试本机与相邻机器的物理连通性,记录并说明原因; 5、使用arp察看本地缓存中的内容,添加一条新的静态项 目,并用ping进行测试; 6、tracert某个著名域名,记录经过多少个节点?响应时 间?对方网关IP地址是什么?

7、使用route察看本地路由表,记录非自身环路的路由信息 (无则不纪录); 8、利用nb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9、使用NET命令察看本地机的共享有哪些并记录,删除默 认共享; 使用net use将网络上某个共享目录映射到一个驱动器字母。 4.简述实验步骤: 尽可能完成实验要求中的步骤并用简单语言进行记录。

14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测验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协议数据单元中,控制信息不包括( )。 A. 地址 B. 查错码 C. 数据 D. 协议控制 2、分片的好处不包括()。 A. 提高错误控制效率 B. 减少延迟时间 C. 有效数据在PDU中所占比例更大 D. 使多个应用更公平的使用共享通信介质 3、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不需要首先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 A.线路连接 B.虚电路 C.数据报 D.无线连接 4、CDMA是()多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波分 D.码分 5、一般来说,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比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 A.短 B.长 C.一样 D.无法比较 6、在网络层数据封装过程中,加入的地址信息是指() A. 物理地址 B. 根据具体的协议来定 C. 网络服务访问点 D. IP地址 7、100Base-T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 A.同轴电缆线路 B.双绞线 C.光纤 D.红外线 8、按传输媒介分,找出选项中不同的一项()。 A、微波 B、光纤 C、激光 D、红外线

9、万维网采用()协议实现各种超链的链接的。 A.HTTP B.HTML C.URL D.FTP 10.在以下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A.双绞线 B.无线信道 C.同轴电缆 D.光纤 11.在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12.网络按其拓扑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 A.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B.共用网、专用网 C.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 D.有线网、无线网 13. telnet协议的熟知端口是。 A.21 B.23 C.80 D.25 14.用于域名解析的应用层协议是。 A.DNS B.TCP C.SNMP D.SMTP 15. 按IPv4的地址规则,不可在网络上真实存在的主机IP地址是。 A.22.22.222.26 B.202.112.1.36 C.162.268.12.11 D.210.42.24.21 16.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次中,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比特。 A. 物理层 B.运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7、实现通信协议的软件一般固化在()的ROM中 A、微机主板 B、IDE卡 C、网卡 D、MODEM卡 18、建立TCP连接需要()个阶段。 A.2 B.4 C.3 D.1 19、在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中, 其二级域名是()。 A. cn B. ccnu C. edu D. mail 20、()最先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思想。

计算机网络实验《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Quidway S 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 方式,telnet 方式,web 方式和modem 拨号方式 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1)通过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 2)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3)通过modem 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5)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6)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7)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8)用telnet 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9)提供ftp 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10)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11)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 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熟悉实验内容; 2.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 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即可 六、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 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计算机网络》 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授课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课程教学时数:96H 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代码: 学制:全日制3年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制订: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熟悉网络的机构、网络协议、常见的网络命令等;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基本的网络知识; 2.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总课时96课时,理论课时40学时,实践课时56学时。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TCP/IP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和Internet等内容。 (2)课程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进行设计。本课程共设*个专业教学项目,其中必修项目*个,提高项目*个,可根据不同学生在提高项目选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项目中,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看到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提高理论知识、动手技能,拓宽知识面。 二、课程目标 依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为: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础,在职业技能上达到熟练安装、调试常见网络设备,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同时,将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培养全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为: 1.专业能力目标 (1) 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有关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 理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要求能对简单的故障独立进行排除。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体会心得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门大学城公共选修课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我是来到了信息学院是上课的,短短十来堂课的学习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计算机专业知识增长了,还认识了许多来自大学城里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我是来自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张程程 学号:1202100110 班级:电气自动化类121班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及网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使学生掌握RJ-45接头的制作。 实验内容: 1、阅读预备知识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2、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3、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4、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思考问题: 1、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答:(1)在OSI/RM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 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具体在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

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 (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答: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工作模式,它们涉及到用户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客户/服务器(C/S)模式和点对点(Peer-to-Peer)通信模式。 4、T568A、T568B 打线方法 答:在EIA/TIA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的两种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 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 路差分信号。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及网络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方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 题目: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授课教师: 摘要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开始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和任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导致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日渐严重,出现了很多恶意攻击的黑客,例如最近发生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导致文件泄漏等问题产生。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进行探析:(1)计算机网络管理;(2)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3)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安全技术 Abstract The use of computer network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nd more and more industries and people are using computer network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tasks. However, more and more applications have also led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 becomes more serious, there are

many malicious hackers attack, such as the recent "eternal blue" blackmail virus, leaked documents, etc.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2)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networks; (3) computer network administr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s; Network management; Security technology 目录 引言 (4) 1.网络安全的定义 (4) 1.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 (5) 1.2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5) 1.3网络安全脆弱的原因 (6) 2.计算机网络管理 (7) 3.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7) 4. 计算机网络管理安全技术 (8) 4.1身份认证技术 (8) 4.2防火墙技术 (8) 4.3数据加密技术 (8)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滨江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姓名:刘权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指导教师:谈玲 日期: 4月8日

目录前言 一、项目概述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三、需求分析 3.1需求概述 3.2网络需求 1.布线结构需求 2.网络设备需求 3.IP地址规划 3.3、系统需求 1.系统要求 2.网络和应用服务 3.4、存储备份系统需求1.总体要求 2.存储备份系统建设目标

3.存储系统需求 4.备份系统需求 3.5、网络安全需求1.网络安全体系要求2.网络安全设计模型 四、网络结构设计 五、系统配置与实施 六、工程预算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信息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1.2 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1.3 设计原则 本项目将提供全面完整和可扩展性强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系统实施灵活性和连贯性。项目在设计中充分理解用户对智能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对系统现在以及将来的应用及连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在系统需要扩容和扩展时而进行下一步实施时,可以方便并且平滑的实现。 为了满足需求,本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篇一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作为一个涉及计算机网络不深的我来说收益匪浅。那么以下就是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计算机网络学习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值得记录的心得。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学好计算机。随着接触电脑的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同时也产生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在报选修课的时候,看到有《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我就毫不犹豫地选了。这正是我需要掌握的技术啊!掌握《计算机网络》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王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明白了以前不太懂的地方。比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白了域名是怎么回事。TCP/IP以前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在选修课里我明白了。还有网络安全等等。总之,我以前迷惑的地方明白了。明白的知识更加深入了。 选修网络课,让我对网络技术有了很大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我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好的基础知识。 最后,在做博客和上传作业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通过选修课学到的知识,再加上向同学请教,还是非常顺利的解决了。

本学期已接近尾声,选修课程也业已结束,本次学习让使我对计算机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是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在此仅对本次学习略做总结并对为我们带课的王老师表示以真挚的谢意。谢谢您! 计算机网络学习个人总结范文篇二今天开始认真地查资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认真的一次,感慨很多,惊奇的发现了。以前脑海中的概念是网络很好,很方便,改善了生活,可以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可以这么说,网络对我来说是无所不能。可是经过这次上网查找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后,我突然发现网络太陌生了,很多很陌生的名词都不懂,如“云计算”、“NGN","IMS"、”IPV6“、"IPV4"、等等。却天天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虽然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却只能算是计算机网络低级的学者 今天的收获: 云计算: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 云计算 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课程 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 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上课程第一章答案

1 .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_____。 ? A. 汽车的大量使用 ? B. 人口的日益增长 ? C. 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 ? D. 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 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______年。 ? A. 1936 ? B. 1946 ? C. 1956 ?

D. 1975 2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 ? A. 晶体管 ? B. 电子管 ?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 D.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 .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绝大多数是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它是从______发展起来的。 ? A. 40年代末 ? B. 50年代初 ?

C. 70年代初 ? D. 80年代初 你需要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1 .个人计算机属于______。 ? A. 小型计算机 ? B. 中型计算机 ? C. 小巨型计算机 ? D. 微型计算机

2 .按______分类,可将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和服务器。 ? A. 性能、规模和处理能力 ? B. 适用范围 ? C. 处理数据的类型 ? D. 发展状况 拥有一台计算机,它可以为你干哪些事情?观看下面动画,还有哪些是我们没有提到的? 这个答案瞎几把填,不用管

1 .计算机具有_____、计算精度高、逻辑运算能力强和存储容量大等特点。 ? A. 运算速度慢 ? B. 运算速度快 ? C. 实时控制好 ? D. 模拟能力强 1 .计算机在实现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______。 ? A. 数值计算 ? B. 数据处理 ? C. 实时控制 ?

计算机网络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为了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软件技术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为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网站建设和网站管理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2)掌握OSI七层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及协议; (3)掌握TCP/IP协议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各层的基本功能及协议; (4)了解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与网络模型; (5)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掌握以太网的组网技术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6)掌握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以及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 (7)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基本概念,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8)掌握Windows 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9)了解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10)了解实现广域网的连接方法 (11)了解网路安全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基本能力; (2)具备融合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3)具备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4)具备网络产品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5)具备网络产品营销的能力 (6)具有英语读写、会话和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7)具有自学意识和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劳动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 (6)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七学期,14个教学周共56学时。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Internet概论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基本知识,Internet的历史、现状、功能以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 理解:Internet系统的基本构成。 了解:Internet的历史、现状和流行的各类应用服务、Internet的发展及应用。【教学课时】 2学时 *【实验一】认识Internet 尝试用Internet Explorer6.0(简称IE6)上网浏览: 1)进入WindowsXP后,双击桌面上图标。 2)在IE6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然后按回车键。如: 3)进入网易主页后,任意点击各个链接。 4) 了解和使用IE6.0,熟悉浏览器的组成部分。 5) 收藏URL及整理收藏夹。 6) 设置IE6.0 (1)主页设定:可以设定进入浏览器后,首先连接的网站HTTP地址,例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2484826.html,,也可以选择空白页。 (2)Internet 临时文件的管理。 (3)历史记录设置和查询。

实验二、Internet的连接 【教学内容】 Internet的连接方式、上网前的准备、上网所需硬件和软件的安装 【教学要求】 掌握:拨号上网和局域网上网的软件硬件安装。 理解:拨号上网、专线上网、终端接入、局域网接入、宽带网接入等各种方式的含义和比较。 了解:上网所需作的准备。 【教学课时】2学时 【实验二】 Internet的接入 一、拔号上网设置 1、硬件的安装: 1)Moden的安装 2)安装网卡 以上硬件的安装若没有条件,可观看相关动画(如网上下载)或课件。 2、计算机通过电话拨号与Internet的联接 ·选择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登记注册。(或用163用户、密码163,其它皆为默认进行设置。) ·按照本章介绍的方法和顺序安装拨号软件、调制解调器,并设置拨号网络参数。 ·利用计算机拨号网络接通你所登记注册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然后试用IE5访问浏览器缺省主页、实验室主页或其它主页。 二、局域网上网设置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络协议; 3、配置协议属性; 4、安装网络用户; 5、安装文件共享(可选)。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一次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20道题) 收起 1.( 2.5分)大型系统集成项目的复杂性体现在技术、成员、环境、()四个方面。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在数据通信网络设计中,ITU-T系列标准更接近于OSI/RM模型()的定义。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网络系统集成的工作在于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信号交换和()问题。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相当于一个()。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城域网往往由多个园区网以及()、传输网等组成。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TCP/UDP端口号提供的附加信息可以为交换机所利用,这是第()层交换的基础。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电信网络流量很大,对网络设备要求有较高的()和可靠性。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需求管理包括需求跟踪、()、需求评估等工作。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网络工程师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来获取用户需求。 ? ? ? ?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电信网的主干链路,一般采用()和DWDM技术。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文档定义了网络工程项目的需求基线。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支持广播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 ? ? ? ?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对于用户比较集中的环境,由于接入用户较多,因此交换机应当提供( )功能。 ? ? ? ?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学生: xxxxxxx 学号: xxxxxxx 班级: xxxxxxxx 教师: xxxxxxx 完成日期:2017年 6月 22 日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班级:xxxxx:xxxxx学号:xxxxxxx阅卷教师签名:

Web服务器的搭建及HTTP协议和底层协议运行分析 一、题目说明 1、课程设计题目分析5 本题是要在Window操作系统上进行web服务器的搭建,之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运行该服务器,同时在该电脑上抓来往的数据包,并观察该数据包中的HTTP协议的结构。 2、题目涉及的技术原理10 本题通过对操作系统中的IIS(Internet 信息服务器)的安装,再通过编辑自己的编写的服务器代码设置自己的默认网页,进行Web服务器的配置。 在另一台电脑上,将这台电脑用作客户端,运行自己刚配置好的Web服务器。同时,打开wireshark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包抓包,抓取http包,对抓到的http包进行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Web页面的访问应用都是基于Http应用协议的,而在下层则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但TCP并不适合于短会话(少量的数据交换的情况),当期用于短对话时会增加额外开销,而建立、撤销TCP的开销却又是必需的。因此,提出了一种混合TCP与UDP 的动态选择传输层协议来实现Http协议的方法,若在短对话时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作为传输层协议,而当有大量数据需要传输时则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这样,对于短对话可以避免TCP的

额外开销,而对于长会话又可以得到有TCP提供的可靠传输并减少网络拥塞。 3、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5 ProgressiveDownload (渐进式下载方式)也可以认为是HTTPStreaming 的前身,其通过 HTTP 协议来传输文件。目前,国外比较主流的视频(如YouTube ,优酷,土豆,六间房等)一般都用ProgressiveDownload 的方式播放视频节目。ProgressiveDownload在用户点击播放视频节目时,会给用户发送视频文件,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而不是等到文件下载完毕才可以播放视频。在用户暂停播放时,服务器依然会给客户端发送视频文件,直至整个文件下载完毕或者用户关闭视频。基于此特性产生一个问题:如当一个文件为3min ,用户观看前 1min 后就不想再观看而关闭视频播放时,而此时文件可能已经全部下载完毕,这样就会造成后 2min 资源传输的浪费。 ProgressiveDownload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参见下图,由客户端发起 HTTP 请求,服务器受到请求后回复给客户端其请求 图1 HTTP请求/响应 目前,支持 HTTPStreaming 的客户端有有 AdobeFlash Player 10.1 ,微软的 Sivelight 以及 APPLE 的Safari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