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症状: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用料: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

方法:煎服,早晚各一次。

辅助方法:①服用中成药逍遥丸;②每天用莲子心、薄荷叶泡水喝。

请注意:1.慢性咽炎又痰多的朋友,请在用料里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2.若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的朋友,则在用料里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

要想根治慢性咽炎,先祛除心中的压抑情绪

每当我们说起林黛玉,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感物伤怀的性格。其实,林黛玉的身体像弱柳扶风般娇弱也与她的这种性格是分不开的。她整日都双眉紧锁、难见一笑,心情如此忧愁压抑,怎能不生病?

生活中,许多慢性咽炎朋友身上也有一些和林妹妹一样的性格。有些人经过治疗后,咽炎不再犯,有些人却老是反复发作。为什么呢?当医生问他最近是否顺心时,他就会回答说:“最近心里很堵”

这是什么不良情绪在做怪呢?一个字——悲。大家想一想,林妹妹是一种什么性格,她是喜也悲、怒也悲、笑也悲、哭也悲。所以,悲伴随了她的一生,肺病、咳嗽也伴随了她的一生。

我的一个患者是大学老师,虽30岁刚出头,但她的慢性咽炎史却已经有了五六年了。药吃了一大筐,但病就是不见好。后来我了解到,她平时非常容易发怒、还爱生闷气、心眼儿小、遇事也想不开,还特别爱哭。针对她这种情况,我就给她开了一副药方: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我告诉她,把药用水泡上30分钟后,捞出来倒入盛有300毫升水的砂锅中,然后用武火煎至沸腾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每次喝150毫升。第一次煎完后的药渣不要倒掉,晚上可以再煎一次。这个女患者连着喝了半个月,喉咙里的异物消失了,慢性咽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也消失了。她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她再也不用时不时地清嗓子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以前,她双眼没神,眼皮儿也耷拉着,现在,她的眼睛看起来很亮。还对我开玩笑说:“王大夫,我的睛睛看上去像贴了…亮眼贴?吧。”

慢性咽炎伴其他症状的驱除法

如果慢性咽炎朋友还伴有多痰症状,可再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如果是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症状的,则可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因为这两类药都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这个方子非常普通,也没什么危险性,大家可以放心服用。如果您有上面说的苦恼,可以自己煎几副药试试。另外,中成药逍遥丸对治疗慢性咽炎效果也非常好,而且价格也不贵。

在生活中,由于情致不畅而导致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还可以用莲子心、薄荷叶泡茶喝,饮食上可多吃些苦瓜,凉拌、清炒都可以。

咽炎偏方简直太神了,治疗咽炎偏方大全,咽炎偏方太神奇了

咽炎偏方简直太神了,治疗咽炎偏方大全,咽炎偏方太神奇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咽炎偏方简直太神了,治疗咽炎偏方大全,咽炎偏方太神奇了慢性咽炎偏方慢性咽炎偏方一:吴茱萸60克,白芷20克,小茴香1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浸泡20分钟,然后加水2000毫升煎汤,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待温后用来足浴,每次30分钟,每天早晚各足浴1次,7天为一个疗程,有清热利湿、引热下行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久治不愈的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偏方二: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咽炎,患者可用一个罗汉果加上2颗胖大海,共同用沸水冲泡当茶饮用,具有利咽解毒的作用,对于治疗咽炎的疗效更为显著,尤其是慢性咽炎的治疗。慢性咽炎偏方三:大蒜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咽炎患者可以口含生大蒜头,有利于炎症消退,坚持一段时间,慢性咽炎可除根。注意口含生大蒜头最好挑紫皮独头大蒜,开始时感觉非常辣,口腔粘膜也生痛,可时含时吐,且不要将大蒜头光滑的外皮咬破。慢性咽炎症状慢性咽炎患者症状常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咳出,常表现为习惯性的干咳及清嗓子咯痰动作,若用力咳嗽或清嗓子可引起咽部黏膜出血,造成分泌物中带血。另外还可伴有咽部发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等症状,情况严重者可出现

刺激性咳嗽。慢性咽炎患者晨起刷牙时亦表现恶心、呕吐;遇到气候交替、过度劳累或者说话过度时也可使症状加剧。急性咽炎偏方急性咽炎症状急性咽炎初起时会有咽部干燥、灼热,渐渐可有咽部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吞咽动作时咽痛更甚。由于咽炎喉咙分泌物增多、粘稠,常常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此外,急性咽炎还表现为寒颤、发热、口渴、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急性咽炎偏方一:将生梨2个,洗净切成小块状,然后加入食盐3-4克,腌渍15分钟,每次取一块含在口中,每天进行4-6次,具有生津利咽、消炎杀菌的作用,对于治疗急性咽炎具有一定疗效。急性咽炎偏方二:急性咽炎患者可用芦荟叶2-3片,清水洗净,切成小段后,放入锅内,加水和适量冰糖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温后直接饮用,连续服用5-7天后,咽炎即可痊愈。芦荟可治疗咽炎是因为芦荟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而芦荟叶中的胶粘液体具有防治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的作用。急性咽炎偏方三:配方:麦冬、甘草、金银花、薄荷、绿茶各一两,胖大海、乌梅数颗。用法:前五味药,研成细末,搅拌在一起,咽炎患者每次想喝茶,就用适量泡茶喝,再在茶杯里放入胖大海、乌梅各2个。每天这样喝4-6杯,一般情况下,没等以上药物喝完,急性咽炎就治愈了,此方慢性咽炎患者也可服用。治疗咽炎日常注意保持居室内清洁咽炎患者在家要保持居室内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不要吸烟以及二手烟,如用暖气取暖时应注意室内不要太干燥,可用加湿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应用半夏厚朴汤医案三则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张玉岭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篇》,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原文中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炙脔”,是中医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古人称之为“梅核气”,此病女性多见。陈宝贵教授扩大了此方的应用范围,将其随症加减广泛治疗胃痛、梅核气、胸痹等,疗效卓著,现介绍如下。 胃痛案 沈某,男,37岁。2012年5月21就诊。主诉:间断胃脘部胀满疼痛半年余。患者诉半年来胃脘胀满疼痛,饭后加重,吐绿水,自服兰索拉唑、六味安消等药物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现胃脘胀满,饭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平素寐安,便溏,次数正常,舌苔白厚,脉沉。查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HP(-)。辨证为中焦虚寒,痰浊阻胃。治以健脾化痰,理气和胃。方药:半夏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佛手10克,香橼10克,陈皮10克,川连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每日1剂,水煎服,7剂。 2012年6月11日二诊: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口淡无味、早饱等症状明显好转,偶有胃脘部不适。原方不变,14剂善后。 按:此病病机为中焦虚寒,气机不利。治当健脾化痰,理气和胃为主。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方中半夏、茯苓、干姜温中散寒、降逆化痰;厚朴、枳壳、佛手、香橼理气宽中、消除胀满;陈皮、川连理气开胃、清热燥湿;白术、甘草益气补虚;延胡索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益气补虚之功,故收效颇好。

梅核气案 沈某,女,57岁。2012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间断咽部梗塞感1月余。患者于1月前出现间断咽部梗塞感,偶有咽干、咽痛,情志不舒时症状明显,伴见胸胁胀满,纳差乏力,二便调,寐可。舌红少苔,脉弦数。辨证为痰气郁结,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方药:沉香5克,郁金10克,半夏10克,瓜蒌15克,厚朴10克,连翘15克,菊花15克,茯苓15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7剂。诸症消失。 按:此案为痰气郁结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胸闷善太息等,故选用半夏厚朴汤以 化痰散结,理气降逆,宽胸解郁,并随症加减而获良效。半夏、瓜蒌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连翘、菊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苏梗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全方辛苦并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胸痹案 王某,男,40岁。2010年9月20日初诊。素体痰盛,10日前出差外地,气候突然转冷,恶寒,骨节酸楚,3日后胸闷胀痛,舌苔白滑,脉浮弦滑。辨证为外感寒邪,痰浊痹胸。治宜解表散寒,化痰宽胸。方用: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枳壳10克,生姜4片(自备)。水煎服,日l剂。服7剂,胸痛止,余症随之消失。 按:本案为胸中素蕴痰浊,外受寒邪,卫阳被遏,痰凝气滞,遂发胸痛。半夏厚朴汤方中苏叶、生姜辛温芳香,外散寒邪;枳壳理气宽胸;半夏、厚朴行气化痰宽胸。此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古方新用,切中病机,以行气解郁化痰法治疗胸痹,收到良好疗效。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解析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 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

18种治疗咽喉炎中药处方

2018G1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治疗感冒、发烧 柴胡10g 割根15g 桔梗10g 姜活10g 白芷10g 黄芩6g 苍耳子10g 半夏10g 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银召各10g 射干10g 石膏30g 浙贝10g 杏仁6g 鱼腥草10g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文章目录*一、半夏厚朴汤概述*二、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三、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四、半夏厚朴汤副作用*五、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六、半夏厚朴汤药典记载 半夏厚朴汤概述 1、定义半夏厚朴汤,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2、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厚朴半夏汤。 3、组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4、制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香。 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1].主治痰气郁结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及胸胁满闷,或湿痰咳嗽,或呕吐等症;近代也用于食 管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而见上症者。 2、临床应用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半夏厚朴汤副作用本方药物多为苦辛温燥之品,易于伤阴助热。 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中医治疗药方

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中医治疗药方 1.急性咽炎中药方1 【药方】草河车、玄参各10克,桔梗、牛蒡子各6克,甘草5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急性咽炎中药方2 【药方】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崩大碗、灯笼草、野菊花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3.急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药方】青黛、硼砂、石膏各90克,冰片30克,雄黄15克,麝香1.5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混匀。外喷于患处。 4.慢性咽炎中药方1 【药方】大青叶15克,生地黄、玄参、沙参各12克,麦门冬、山茱萸肉、牡丹皮、茯苓、炒僵蚕各9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慢性咽炎中药方2 【药方】茯苓12克,牛蒡子12克,白术、陈皮、半夏、香附、喜小茴香、乌药、桔梗、射干、山豆根、知母各10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咽干严重者改小茴香为佛手15克,去木香加天花粉12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舌质红去小茴香、乌药,加牡丹皮15克;胃脘痛者加延胡索12克;当咽部异物感消失后,用乌梅肉,每日10克煎汁,加白糖适量当茶冲服,可根治此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6.慢性咽炎奇效中药方3 【药方】薄荷9克,麦门冬、桔梗各6克 【用法】上药作茶叶冲开水,频频少量含咽,日一剂,冲淡为止。 食疗方 中医认为,咽喉为肺之门户,肺肾之阴上滋于咽,方能言,肺腑功能失调,津液不足,虚火上冲,熏蒸咽喉所致慢性咽炎,其症为口干舌燥、咽痒、肿痛、咳嗽多痰或干咳无痰。 柚子鸡 【主料】雄鸡1000克。鸡性温,味甘,功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等,对病后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能补虚强身,提高免疫能力。 柚子1000克。柚子性寒、味甘、酸。功能下气消痰、健胃消食、消肿止痛、利咽消炎。研究表明柚子中含有胰岛素成分,能减低血糖,保护心血管。 【配料】葱段、姜片、精盐、味精、黄酒各适量。 【步骤】(1)将宰杀好的去毛去内脏雄鸡洗净,柚子去皮洗净,放进鸡腹中。 (2)将锅置于火上,放入整只鸡,加入葱、姜、料酒、精盐和适量清水,用打火煮开,再用小火,待鸡肉熟烂时点上味精调味,美味的柚子鸡便可食用了。 【食谱特点】有健脾养胃、清热化痰的作用。 【营养分析】(1)适用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2)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及肥胖者宜常食柚子。 (3)该食谱对患痢疾、黄疸、肝火或肝阳亢盛所致的头痛、头晕、烦躁、便秘等不宜。 地黄橄榄膏 【配方】地黄100克,檀香橄榄150克,蜂蜜适量。

治疗咽炎的小偏方

治疗咽喉炎的饮食小偏方 患咽喉炎是很难受的,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特别是在夏天,那么,咽喉炎如何治疗呢?下面就来看看治疗咽喉炎的饮食小偏方。 治疗咽喉炎的饮食小偏方 西瓜皮茶治咽喉炎 吃西瓜时,瓜皮别丢弃。取瓜皮250克,加入两大碗水,熬至一大碗,加入少许冰糖,冷而饮之。可治咽喉炎。 雪梨罗汉果治咽喉炎 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将雪梨洗净,连皮、核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30分钟,去渣饮汤。每日2次,连服3日可见效。润肺消痰,清热利咽。还适用于咽部微痛,或有异物感,音哑等。 梨子粳米粥治咽喉炎 梨3个,粳米100克,冰糖60克。将梨洗净后去皮、核,切成块,粳米淘洗净,两味同冰糖一起下锅,加适量清水煮成粥,食梨肉粥。每日1~2次,连服3日可见效。滋阴利咽。还适用于声音嘶哑,咽痒作咳,或有异物感等病症。 舌根运动法治咽喉炎 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可采取舌根运动法,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即: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含生大蒜治咽喉炎 患慢性咽喉炎,试用口含生大蒜头,坚持数月,咽喉炎可除根。口含生大蒜头最好挑紫皮独头大蒜。开始时辣得眼泪直淌,口腔粘膜也生痛,可时含时吐,且不要将大蒜头光滑的外表咬破。以后适应了再边含边咬。此法对牙痛、声音嘶哑等口腔毛病也有效果。 核桃治咽喉炎

取核桃10枚,去硬壳,不去衣,分早晚两次服。15天为一个疗程。核桃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疾病。 蜂蜜茶治咽喉炎 取茶叶、蜂蜜各适量。将茶叶用小纱布袋装好,置于杯中,用沸水泡茶,凉后加蜂蜜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溶液漱口并咽下,见效后连用3日。

半夏厚朴汤巧治梅核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5478159.html, 半夏厚朴汤巧治梅核气 作者:李刚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8期 李女士,55岁,初诊诉两个月前和邻居吵架后出现喉头似有物堵塞,咽部似有痰,但无 法咳出,症状时轻时重,但不影响饮食。饮食较少,低热,腰酸,脘腹胀满,近期经常失眠多梦,大小便正常,咽喉镜检查未见异常,舌苔腻,脉弦滑。取疏肝理气导滞、散结除痰一法,笔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十剂煎服,十天后二诊诉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喉头偶感有物堵塞,再予上方十剂,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未发。 李女士患的病属于中医所说的梅核气,梅核气是指以咽部有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症。 本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尽管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本病中医属“郁病”范畴,多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以忧思伤脾或肝郁日久、横逆犯脾为发病基础,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为其病机。临床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或如贴棉絮,或如虫扰,或如丝如发,或如痰阻,或如球如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及饮食。多于隋志不舒、心情郁闷时症状加重。 笔者通过对208例梅核气患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发现此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病变复发率低。现将《金匮要略》所载半夏厚朴汤介绍如下: 组成:制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滑。 方剂解析:本方证因痰气郁结咽喉所致。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生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呕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中满闷,或咳嗽急或恶心呕吐等。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桂枝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0例 发表时间:2015-08-05T09:29:51.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作者:范海涛[导读]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范海涛 (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验证以桂枝汤为主辅以不同药材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34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3.34%。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同表征荨麻疹患者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桂枝汤;加味;荨麻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307-0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反复发作并连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顽固性荨麻疹,难于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针对不同表现特征的患者,必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桂枝汤是由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具有和表解里、通达营卫、发汗祛邪等作用。笔者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用桂枝汤治疗加味治疗不同表征的荨麻疹患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 1.患者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病程均为3个月以上,可视作顽固性荨麻疹。根据患者患病的原因和表征,可将荨麻疹患者分为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筋脉拘急类及虚寒类。 2.治疗方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味,水煎煮,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针对营卫不和体虚自汗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附子组方水煎服。桂枝汤的作用为调和营卫,附子用来加强体表的固气能力,用于止汗,两者结合能够达到调节营卫、补阳止汗,治疗荨麻疹的作用[1] 。 针对筋脉拘急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加葛根组方水煎服。桂枝汤可以祛除体内风邪,调节营卫,葛根能够调节体内经气舒畅,促进津液运转,有助于缓解体表正气过郁。两者结合效用明显[2] 。 针对虚寒类荨麻疹患者,桂枝汤的基础上芍药加倍,再加入饴糖,黄芪60克形成组方,水煎服。芍药、饴糖能加强机体对桂枝汤药效的吸收,黄芪加强了药方益气固表的功效,可主治阴阳虚寒、阳虚偏重,效果明显[3] 。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复发。显效:风团或皮疹消退70%,瘙痒消失,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或风团消退不足30%。 4.治疗效果 治愈34例,占56.67%;显效18例,占30%;有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未愈4例,无效率占6.66%。 5.具体例证 黄某,男,42岁,2014年4月28初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皮肤瘙痒,四肢出现淡红色风团,自服抗过敏药物,3天后风团基本消失,后遇风寒时,症状多次出现,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5天前症状再次复发,服药无效。诊断时出现四肢皮疹、风团,淡红,瘙痒明显,多汗,舌红苔薄黄,脉浮缓。中医诊断为虚寒类荨麻疹。辨证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拟调和营卫,补阳止汗。用桂枝汤加味,黄芪6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当归2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附子5克。共5剂,服药后风团明显减少,四肢仍有少量淡红色皮损,继服3剂后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后无复发情况。 6.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增多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疾病,中医上属于“瘾疹”的范畴。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疹块,发作时间及发作部位不可预测,时隐时现,瘙痒难耐,退去时无声无息。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味辛温,主上气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具有降气、利关节,补中益气之功;芍药具有镇痉、镇痛、通经作用。两药和用共奏调和营卫之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性甘平,可以助芍药益阴和营。炙甘草甘温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现代药学研究证实,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抑制IgE所致之肥大细胞颗粒反应,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抗炎、抗过敏作用,尚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双向调节作用,更彰显其在本病治疗之疗效[2]。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以桂枝汤为主进行组方,从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用量进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勋, 韩延华.浅析《伤寒论》中桂枝汤及其类方[J].河南中医,2010,30(07): 631-632. [2] 张志涤,马小龙.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J].河北中医,1991,13(5):28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口淡,舌苔白滑,脉弦滑。脾湿生痰,痰阻风动,风痰上扰。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 *半夏配天麻:化痰熄风以止眩晕。 臣:白术—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白术配茯苓:健脾祛湿以治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半夏+天麻 清气化痰丸 痰热咳嗽。 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君: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止咳。 臣:瓜蒌仁—清肺化痰。 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 *瓜蒌仁、半夏配胆南星:化痰清热之力增强佐:枳实—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枳实配橘红:“顺其气”,则火降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以化痰。 黄芩—清泄肺热。 杏仁—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姜汁—化痰和胃,解半夏、南星之毒。 *配伍要点:胆南星+黄芩+枳实 温胆汤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微黄腻,脉弦滑。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半夏配竹茹:化痰清热兼顾,痰热清则不扰心佐:枳实—行气导滞,顺气消痰。 橘皮—理气化痰。 白茯苓—健脾渗湿以消痰。 生姜—和胃止呕。 大枣—补中健脾。 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二陈汤 # 湿痰咳嗽证;痰湿眩晕、瘿瘤。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 脉滑。 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 胃失和降。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则 痰消咳止;燥湿化痰。 *半夏配橘红:即为“二陈”,燥 湿化痰,理气和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则 痰无以生(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乌梅—敛肺止咳。 *生姜配半夏:①助二陈以化痰 降逆和胃;②制半夏之毒 *半夏配乌梅:散收并用,祛痰 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乌梅丸 # 蛔厥证 腹痛时作,烦闷呕吐,手足厥冷 脾肾虚寒蕴热,蛔虫内扰 安蛔止痛,平调寒热 君:乌梅(醋浸)—酸以安蛔止痛 臣:川椒、细辛—辛以伏蛔,温 热以温脏散寒,杀虫驱蛔 佐:附子、干姜、桂枝—辛热 以助温脏散寒,温补脾肾之阳。 黄连、黄柏—苦以下蛔, 寒以清热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甘缓和中。 完带汤 # 带下病 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缠绵不已,倦怠 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虚肝郁,带脉不固,湿浊下注 益气健脾,祛湿止带 君:白术—益气健脾,燥湿止带 山药——健脾补肾以固带脉; 臣:人参——益气健脾 苍术——燥湿运脾 车前子—淡渗利湿; 佐:白芍、柴胡——疏肝养血 黑荆芥——祛湿止带 陈皮——行气化湿; 使: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独活寄生汤 # 风寒湿痹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 白,脉细弱 风寒湿日久不愈,肝肾损伤,气血不足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君:独活—祛下肢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而通痹 止痛; 桑寄生—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止腰腿痛 臣:细辛、肉桂心—辛散寒湿,温通经脉止痛; 防风—祛风胜湿而止痛,透邪外出。 * 辛、防助独活祛风散寒去湿,止痹痛。 秦艽—搜筋肉之风湿,通经止痛; 杜仲、牛膝—益肝肾、强筋壮骨,止痹痛。 * 杜仲、牛膝助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 佐:当归﹑芍药养血活血 地黄﹑川芎以治风 人参、茯苓—益气健脾 使:甘草—调和诸药

慢性咽炎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伟平,邱宝珊,王士贞 【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相关客观指标的检测,探讨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分型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发病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合格的受试对象102例(包含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凝血瘀等证型各30例和脾肾阳虚证型12例),记录所选对象发病的各种相关因素如饮食嗜好、生活职业环境、全身疾病、生活习惯等以及对咽部微生物、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和平均病程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4组证型的年龄和平均病程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而性别、职业、户籍的χ2检验结果显示4组证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辛辣"、"生冷"、"熬夜"统计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煎炸"、"吸烟"、"饮酒"、"失眠"、"劳累"以及一些相关环境因素和情志因素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是否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疾病的不同慢性咽炎人群中,证型分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证型患者咽拭子培养结果和免疫4项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e、igm、igg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咽炎中医各证型与年龄、病程、辛辣或生冷饮食习惯、熬夜生活习惯、邻近器官或全身疾病等发病因素有相关性,而与性别、户籍、职业、工作及生活环境(如粉尘污染、不良气体刺激及种类、长期空调密闭环境)、煎炸饮食、烟酒嗜好、生活习惯(如失眠、劳累等)、情志因素(如抑郁、急躁、恼怒、紧张等)、咽拭子培养结果、免疫4项各指标等发病因素均无相关性。 【关键词】慢性咽炎中医证型相关因素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1],属于中医"喉痹"范畴。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及难治病,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医[2],但慢性咽炎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影响了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为了探讨建立临床上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分型的部分量化标准,提高辨证的准确度,笔者通过对患者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及相关客观指标的检测,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在探讨慢性咽炎中医辨证分型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发病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做了一次尝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纳入研究的全部病例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咽炎患者,共选择符合以下筛选条件的患者102例。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4]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对慢性咽炎的辨证分型。 1.2.2 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为口咽、喉咽及喉部良恶性肿瘤、鼻咽癌放疗后等患者;有其他全身疾病可能影响检测指标观察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具备以上中医辨证标准中的典型证候,或属证型兼夹者;因各种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观察者。 2 研究方法 按以上标准选择合格的受试对象102例(其中包含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凝血瘀等证型各30例和脾肾阳虚型12例);由研究者及1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共同负责辨证。对所有入选对象分别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 2.1 观察指标 2.1.1 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情况问题5项:性别、年龄、藉贯、职业、病程长短;(2)工作及生活环境问题3项:粉尘污染、不良气体刺激、长期空调密闭环境;(3)饮食嗜好问题5项:有无进食煎炸、辛辣、生冷饮食,有无吸烟、饮酒情况等;(4)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症状:慢性咽炎反复发作。 用料: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 方法:煎服,早晚各一次。 辅助方法:①服用中成药逍遥丸;②每天用莲子心、薄荷叶泡水喝。 请注意:1.慢性咽炎又痰多的朋友,请在用料里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2.若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的朋友,则在用料里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 要想根治慢性咽炎,先祛除心中的压抑情绪 每当我们说起林黛玉,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感物伤怀的性格。其实,林黛玉的身体像弱柳扶风般娇弱也与她的这种性格是分不开的。她整日都双眉紧锁、难见一笑,心情如此忧愁压抑,怎能不生病? 生活中,许多慢性咽炎朋友身上也有一些和林妹妹一样的性格。有些人经过治疗后,咽炎不再犯,有些人却老是反复发作。为什么呢?当医生问他最近是否顺心时,他就会回答说:“最近心里很堵” 这是什么不良情绪在做怪呢?一个字——悲。大家想一想,林妹妹是一种什么性格,她是喜也悲、怒也悲、笑也悲、哭也悲。所以,悲伴随了她的一生,肺病、咳嗽也伴随了她的一生。 我的一个患者是大学老师,虽30岁刚出头,但她的慢性咽炎史却已经有了五六年了。药吃了一大筐,但病就是不见好。后来我了解到,她平时非常容易发怒、还爱生闷气、心眼儿小、遇事也想不开,还特别爱哭。针对她这种情况,我就给她开了一副药方: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苏叶2克。我告诉她,把药用水泡上30分钟后,捞出来倒入盛有300毫升水的砂锅中,然后用武火煎至沸腾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左右就可以喝了。每次喝150毫升。第一次煎完后的药渣不要倒掉,晚上可以再煎一次。这个女患者连着喝了半个月,喉咙里的异物消失了,慢性咽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也消失了。她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她再也不用时不时地清嗓子了,性格也开朗了很多。以前,她双眼没神,眼皮儿也耷拉着,现在,她的眼睛看起来很亮。还对我开玩笑说:“王大夫,我的睛睛看上去像贴了…亮眼贴?吧。” 慢性咽炎伴其他症状的驱除法 如果慢性咽炎朋友还伴有多痰症状,可再加入瓜蒌10克、贝母6克;如果是兼有咽部滤泡增生症状的,则可加入玄参、牡蛎各12克,因为这两类药都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这个方子非常普通,也没什么危险性,大家可以放心服用。如果您有上面说的苦恼,可以自己煎几副药试试。另外,中成药逍遥丸对治疗慢性咽炎效果也非常好,而且价格也不贵。 在生活中,由于情致不畅而导致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还可以用莲子心、薄荷叶泡茶喝,饮食上可多吃些苦瓜,凉拌、清炒都可以。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干祖望验案 (1)病历摘要:洪某,男,37岁。慢性咽炎4年,近来咽干甚,常求凉饮冀润,咽喉疼痛引及枕部、两肩,头昏脑沉,尿色浓黄。检查见咽峡中等充血,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双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粗糙。舌苔薄白,脉实。证属肺胃蕴热,熏灼津液,咽喉失于濡养。治宜清肺泻胃,养阴生津:熟地黄、知母、麦冬、金银花各10g,生石膏、芦根各30g,牛膝、桔梗各6g,甘草3g。上方连服30剂而愈。(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1992;4:3-5) (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肺胃蕴热,津液受损,咽喉失养认识。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泄肺胃热邪;熟地黄、麦冬滋补肺肾之阴;金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牛膝引热下行并利咽;桔梗、甘草为清利咽喉之要药。 何宗德验案 (1)病历摘要:张某,男,33岁。咽喉干涩不适3年,常有刺痛,多粘痰,时有干呕恶心,张口刷牙时明显,脘腹胀闷,纳可眠欠,二便正常。检查见患者为痰湿之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色红少津,咽反射增强,张口则呕恶,脉软,苔黄腻。证属痰热互结,胃气不顺。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柿蒂、竹茹、半夏、玄参、莱菔子、生地黄、陈皮、茯苓、

天花粉各9g,土牛膝根12g,甘草3g。7剂。二诊:痰咳腹胀消失,干呕恶心大减,滤泡未减,但色转淡黄。处方:上方加夏枯草12g,7剂。三诊:干呕恶心已解,咽觉干涩,滤泡如前。改用益气固表,化痰散结法:生黄芪30g,夏枯草15g,白术、防风、杏仁、贝母、玄参、生地黄、沙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3g。每周复诊一次,基本守三诊方,前后共六诊,症状全平,滤泡消退。(何宗德,《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2:20) (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互结,胃气不顺认识。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柿蒂、竹茹、莱菔子理气和胃降逆;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养阴生津;土牛膝根利咽止痛;夏枯草化痰散结以消滤泡之增生。三诊方中,生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夏枯草除痰散结;杏仁、贝母化痰;玄参、生地黄、沙参养阴润肺利咽喉;生姜皮利湿化痰;生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魏湘铭验案 (1)病历摘要:陈某,女,42岁。咽喉感觉不爽,如物梗塞感半年,西医治疗未效。查见咽部粘膜暗红,扁桃体不大,咽侧索及淋巴滤泡增生。大便较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稍数有力。此属肺气不利。治以清热利肺: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甘草5g,枳壳、杏仁、桔梗各6g,麦冬、瓜蒌壳、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13T16:41:30.96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韩潇 [导读] 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效果较差。由此证实半夏泻心汤是治疗CAG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宁县平子镇卫生院;甘肃庆阳745208)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另一组设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G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治疗 CAG为多种病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是胃癌癌前状态,可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等癌前病变。早期积极治疗,对控制癌前病变和预防胃癌有重要意义。当前西医主张给予药物治疗,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但疗效一般。此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设两组研究,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CAG总共56例患者,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实验组,29例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男女分别18例、11例,病程均为(6.69± 2.47)个月,2-11个月不等;均龄(44.52±9.36)岁,22-68岁之间;腺体萎缩程度:9例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另一组设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西医治疗,男女分别17例、10例,病程均为(6.42±2.24)个月,2-12个月不等;均龄(44.87±9.55)岁,22-67岁之间;腺体萎缩程度:9例轻度,13例中度,5例重度。纳入条件:①18-70岁;②经《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CAG诊断标准确诊;③均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④排除严重肝肾疾病、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等。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签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两组性别、病程、年龄和腺体萎缩程度等信息,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阿莫西林每日3次,口服,每次1粒;枸橼酸铋钾片每日2次,口服,每次2片;克拉霉素每日2次,口服,每次1片,连用4周。 1.2.2 实验组半夏泻心汤,半夏10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5g、党参20g、枳实10g、煅乌贼骨15g、黄苓10g、干姜5g、黄连6g和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用4周[1]。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对药效的影响,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症状评分,包括食欲不振、上腹疼痛、反酸反胃和胃满烦闷;评定疗效,两组比较。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分析。 1.3 疗效标准疗效分无效、有效和显效三级。无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无变化,幽门螺杆菌未清除;有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减轻,部分幽门螺杆菌清除;显效:经过治疗,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消失,幽门螺杆菌均清除。显效+有效=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用(%)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实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5,t=0.8158,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表一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分) 2.2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无效6例,有效11例,显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77.78%。实验组治疗无效1例,有效10例,显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 96.5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更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χ?=1.0863,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有5例,3例恶心,2例腹胀,发生率18.52%。实验组不良反应有2例,1例恶心,1例腹胀,发生率6.9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P<0.05,χ?=1.0714,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偏方_民间土方

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偏方民间土方西瓜皮茶治咽喉炎 吃西瓜时,瓜皮别丢弃。取瓜皮250克,加入两大碗水,熬至一大碗,加入少许冰糖,冷而饮之。可治咽喉炎。 舌根运动法治咽喉炎 咽喉炎致使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可采取舌根运动法,能收到良好的疗效。即: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含生大蒜治咽喉炎 患慢性咽喉炎,试用口含生大蒜头,坚持数月,咽喉炎可除根。口含生大蒜头最好挑紫皮独头大蒜。开始时辣得眼泪直淌,口腔粘膜也生痛,可时含时吐,且不要将大蒜头光滑的外表咬破。以后适应了再边含边咬。此法对牙痛、声音嘶哑等口腔毛病也有效果。 按摩治咽喉炎 按摩方法:每天早起后,在左手掌心涂上3滴—4滴风油精,按摩(顺时针方向)咽喉部位20次—30次。2—3个月后,病情可大为好转,一年后基本康复。 核桃治咽喉炎 取核桃10枚,去硬壳,不去衣,分早晚两次服。15天为一个疗程。核桃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疾病。 糖渍海带治咽喉炎 取海带300克,白糖适量。将海带洗净,切丝,用沸水烫一下捞出,加适量白糖腌3日,佐餐。 蜂蜜茶治咽喉炎 取茶叶、蜂蜜各适量。将茶叶用小纱布袋装好,置于杯中,用沸水泡茶,凉后加蜂蜜搅匀,每隔半小时,用此溶液漱口并咽下,见效后连用3日。 麻油蛋汤治咽喉炎 取鸡蛋一只,麻油适量。将鸡蛋打入杯中,加麻油搅匀,冲入沸水约200毫升趁热缓缓饮下,以清晨空腹为宜。 橄榄茶治咽喉炎 取橄榄两枚,绿茶1克。将橄榄连核切成两半,与绿茶同放入杯中,冲入开水加盖闷5分钟后饮用。

蜂蜜藕汁治咽喉炎 取鲜藕,蜂蜜各适量。将鲜藕绞汁100毫升,加蜂蜜调匀饮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雪梨罗汉果治咽喉炎 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将雪梨洗净,连皮、核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30分钟,去渣饮汤。每日2次,连服3日可见效。润肺消痰,清热利咽。还适用于咽部微痛,或有异物感,音哑等。 梨子粳米粥治咽喉炎 梨3个,粳米100克,冰糖60克。将梨洗净后去皮、核,切成块,粳米淘洗净,两味同冰糖一起下锅,加适量清水煮成粥,食梨肉粥。每日1~2次,连服3日可见效。滋阴利咽。还适用于声音嘶哑,咽痒作咳,或有异物感等病症。 雪梨川贝汤治咽喉炎 大雪梨1个,川贝末2~3克,冰糖15克。将雪梨去皮,挖心,装入川贝末,加入冰糖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即可。食之。 经霜老丝瓜可治疗急慢性咽喉炎 其方法是:将经霜老丝瓜一条洗净,切取一节约20克,然后把这一节丝瓜的皮、瓤、籽一起切碎,装入碗内,加水适量,上锅蒸20分钟,加白糖一汤匙调匀,去瓜皮、瓤、籽,取其汁,趁热慢慢咽下。以后可照此法制作、服用,直至痊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