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 有 理 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个?

例2、 将99

98,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 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 —”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 -1-2-3-…-2000-2001-2002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 1+2-3-4+5+6-7-8+9+…-2000+2001+2002

提示:仿例5,造零。结论:2003。

例8、 计算

9

999991999999个个个n n n +? 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10n +99…9,99…9=10n -1。

例9、 计算

-+++?----)200213121()2001131211( )2001

13121()2002131211(+++?---- 提示:字母代数,整体化:令2001

13121,2001131211+++=----= B A ,则 例10、计算

(1)100991321211?++?+? ;(2)100

981421311?++?+? 提示:裂项相消。

常用裂项关系式:

(1)n m mn n m 11+=+; (2)1

11)1(1+-=+n n n n ; (3))11(1)(1m n n m m n n +-=+; (4)])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11 计算 n

+++++++++++

321132112111 (n 为自然数) 例12、计算 1+2+22+23+…+22000

提示:1、裂项相消:2n =2n+1-2n ;2、错项相减:令S=1+2+22+23+…+22000,则S=2S -S=22001-1。

例13、比较20002

2000164834221+++++= S 与2的大小。 提示:错项相减:计算S 2

1。

第二讲 绝 对 值

一、知识要点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a|、(2)|a-b|;

3、绝对值的性质:

(1)|-a|=|a|, |a|≥0 , |a|≥a ; (2)|a|2=|a 2|=a 2;

(3)|ab|=|a||b|; (4)|

|||||

b a b a =(b ≠0); 4、绝对值方程:

(1) 最简单的绝对值方程|x|=a 的解:

??

???=±=0000 a a a a x 无解

(2)解题方法:换元法,分类讨论法。

二、绝对值问题解题关键:

(1)去掉绝对值符号; (2)运用性质; (3)分类讨论。

三、例题示范

例1 已知a <0,化简|2a-|a||。

提示:多重绝对值符号的处理,从内向外逐步化简。

例2 已知|a|=5,|b|=3,且|a-b|=b-a ,则a+b= ,满足条件的a 有几个?

例3 已知a 、b 、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化简:|b+c|-|b-a|-|a-c|-|c-b|+|b|+|-2a|。

例4 已知a 、b 、c 是有理数,且a+b+c=0,abc >0,求

||||||c b a b a c a c b +++++的值。 注:对于轮换对称式,可通过假设使问题简化。

例5 已知:

例6 已知3π

-=x ,化简:m=|x+1|-|x+2|+|x+3|-|x+4|。

例7 已知|x+5|+|x-2|=7,求x 的取值范围。

提示:1、根轴法;2、几何法。

例8 是否存在数x,使|x+3|-|x-2|>7。

提示:1、根轴法;2、几何法。

例9 m 为有理数,求|m-2|+|m-4|+|m-6|+|m-8|的最小值。

提示:结合几何图形,就m 所处的四种位置讨论。

结论:最小值为8。

例10(北京市1989年高一数学竞赛题)设x 是实数,

且f (x )=|x+1|+|x+2|+|x+3|+|x+4|+|x+5|.则f (x )的最小值等于___6_______.

例11 (1986年扬州初一竞赛题)设T=|x-p|+|x-15|+|x-p-15|,其中0<p <15.对于满足p≤x≤15的x 的来说,T 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 由已知条件可得:T=(x-p )+(15-x )+(p+15-x )=30-x.

∵当p≤x≤15时,上式中在x 取最大值时T 最小;当x=15时,T=30-15=15,故T 的最小值是15.

例12 若两数绝对值之和等于绝对值之积,且这两数都不等于0.试证这两个数都不在-1与-之间.

证 设两数为a 、b ,则|a|+|b|=|a||b|.

∴|b|=|a||b|-|a|=|a|(|b|-1).

∵ab≠0,∴|a|>0,|b|>0. ∴|b|-1=||a

b >0,∴|b|>1. 同理可证|a|>1. ∴a、b 都不在-1与1之间.

例13 某城镇沿环形路有五所小学,依次为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它们分别有电脑15、7、11、3、14台,现在为使各校电脑数相等,各调几台给邻校:一小给二小、二小给三小、三小给四小、四小给五小、五小给一小。若甲小给乙小 3台,即为乙小给甲小三台,要使电脑移动的总台数最少,应怎样安排?

例14 解方程

(1)|3x-1|=8 (2) ||x-2|-1|=2

1 (3)|3x-2|=x+4 (4)|x-1|+|x-2|+|x+3|=6.

例15(1973年加拿大中学生竞赛题)求满足|x+3|-|x-1|=x+1的一切实数解.

分析 解绝对值方程的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令x+3=0,x-1=0,分别得x=-3,x=1,-3,1将全部实数分成3段:x <-3或-3≤x<1或x ≥1,然后在每一段上去绝对值符号解方程,例如,当x <-3时,|x+3|=-x-3,|x-1|=1-x,故方程化为-x-3+x-1=x+1,∴x=-5,x=-5满足x <-3,故是原方程的一个解,求出每一段上的解,将它们合并,便得到原方程的全部解,这种方法叫做“零点”分段法,x=-3,x=1叫做零点.

第三讲 一次方程(组)

一、基础知识

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整式方程。

3、方程的解(根):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ax=b 。

其解的情况:???

????≠====≠。,b a ;,b a a b x ,a 无解时当解这任意数时当有唯一解时当0,00;0

5、一次方程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的联产方程。常见的是二元

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6、方程式组的解:适合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7、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

二、例题示范

例1、 解方程1}8]6)43

2(51[71{91=++++x 例2、 关于x 的方程6

232bk x a kx -+=+中,a,b 为定值,无论k 为何值时,方程的解总是1,求a 、b 的值。

提示:用赋值法,对k 赋以某一值后求之。

例3、(第36届美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设a ,a 'b ,b '是实数,且a 和a '不为零,如果

方程ax+b=0的解小于a /x+b '=0的解,求a ,a 'b ,b '应满足的条件。

例4 解关于x 的方程1)1(2+=-ax x a .

提示:整理成字母系数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就a 进行讨论

例5 k 为何值时,方程9x-3=kx+14有正整数解?并求出正整数解。

提示:整理成字母系数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就k 进行讨论。

例6(1982年天津初中数学竞赛题)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1)x+(a+2)y+5-2a=0,当a 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你能求出这个公共解,并证明对任何a 值它都能使方程成立吗?

分析 依题意,即要证明存在一组与a 无关的x ,y 的值,使等式(a-1)x+(a+2)y+5-2a=0恒成立,令a 取两个特殊值(如a=1或a=-2),可得两个方程,解由这两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得到一组解,再代入原方程验证,如满足方程则命题获证,

本例的另一典型解法

例7(1989年上海初一试题),方程

并且abc≠0,那么x____ 提示:1、去分母求解;2、将3改写为

b

b a a

c c ++。 例8(第4届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若x 1,x 2,x 3,x 4和x 5满足下列方程组:

?????????=++++=++++=++++=++++=++++96

248224212262543214321

54321543215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确定3x 4+2x 5的值.

说明:整体代换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例9 解方程组??

???+=+++=+++=++)

3(3)2(2

)1(1m m z y x m z m y x m z y m x 提示:仿例8,注意就m 讨论。 例10 如果方程组???=--+=-+0

253032m y x m y x (1)的解是方程2x-y=4(2)的解,求m 的值。

提示:1、从(1)中解出x,y 用m 表示,再代入(2)求m ;

2、在(1)中用消元法消去m 再与(2)联立求出x,y ,再代入(1)求m 。 例11 如果方程ax+by+cz=d 对一切x,y,z 都成立,求a,b,c,d 的值。

提示:赋值法。

例12 解方程组?????=-+=+=3

32x z x z z y x 。

提示:引进新未知数

第四讲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知识要点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题、设未知元、列解方程、检验、作结论等.

2、 列方程解应用题要领:

(1) 善于将生活语言代数化;

(2) 掌握一定的设元技巧(直接设元,间接设元,辅助设元);

(3) 善于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二、例题示范

1、合理设立未知元

例1一群男女学生若干人,如果女生走了15人,则余下的男女生比例为2:1,在此之后,男生又走了45 人,于是男女生的比例为1:5,求原来男生有多少人?

提示:(1)直接设元

(2)列方程组:

例2 在三点和四点之间,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在什么时候重合?

例3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共有45本书,如果甲减2本,乙加2本,丙增加一倍,丁减少一半,则四个孩子的书就一样多,问每个孩子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提示:(1)设四个孩子的书一样多时每人有x 本书,列方程;

(2)设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原来各有x,y,z,t 本书,列方程组:

例4 (1986年扬州市初一数学竞赛题)A 、B 、C 三人各有豆若干粒,要求互相赠送,先由A 给B 、C ,所给的豆数等于B 、C 原来各有的豆数,依同法再由B 给A 、C 现有豆数,后由C 给A 、B 现有豆数,互送后每人恰好各有64粒,问原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提示:用列表法分析数量关系。

例5 如果某一年的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它们的日期之和为80,求这一年的5月4日是星期几?

提示:间接设元.设第一个星期五的日期为x ,

例6 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相向匀速前进,第一次相遇在距A 点700米处,然后继续前进,甲到B 地,乙到A 地后都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距B 点400米处,求

A 、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提示:直接设元。

例7 某商场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货时价格比原来降低了6.4%,使得利润率增加了8个百分点,求经销这种商品原来的利润率。

提示:商品进价、商品售价、商品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为:

商品利润率=[(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进价]?100%。

例8 (1983年青岛市初中数学竞赛题)某人骑自行车从A 地先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下坡后,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走平路到B 地,共用55分钟.回来时,他以每小时8

千米的速度通过平路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上坡,从B 地到A 地共用2

11小时,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提示:1 (选间接元)设坡路长x 千米

2 选直接元辅以间接元)设坡路长为x 千米,A 、B 两地相距y 千米

3 (选间接元)设下坡需x 小时,上坡需y 小时,

2、设立辅助未知数

例9 (1972年美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若一商人进货价便谊8%,而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x%增加到(x+10)%,x 等于多少?

提示:引入辅助元进货价M ,则0.92M 是打折扣的价格,x 是利润,以百分比表示,那么写出售货价(固定不变)的等式。

例10(1985年江苏东台初中数学竞赛题)从两个重为m 千克和n 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剩余的合金加在一起熔炼后,两者的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提示: 采用直接元并辅以间接元,设切下的重量为x 千克,并设m 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 1,n 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 2。

例 11 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在匀速生长 (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 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问如果放牧 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

提示 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是x ,草每天增长量是y ,16头牛z 天吃完牧草,再设牧场原有草量是a.布列含参方程组。

例 12 甲、乙二人在一圆形跑道上跑步,甲用 40秒钟就能跑完一圈,乙反向跑,每15秒钟和甲相遇一次,求乙跑完一圈需要多少时间?

提示:要求乙跑完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就必须知道他的速度V 米/秒,因此可以选择V 作参数.

3、方程与不等式结合

例13 数学测验中共有20道选择题。评分方法是:每答对一题给6分,答错一题扣2分,不答不给分。有一个学生只有一道题没答,并且他的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答对多少题?

提示:利用方程、不等式组成的混合组求解。

第五讲 整数指数

一、知识要点

1、定义:

a

n n a aa a 个= (n ≥2,n 为自然数)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n m n m a a a +=?

(2)???????≠≠=≠==÷=--0,10,1

0,a n m a

a n m a n m a a a a m n n

m n m n m (3)mn n m a a =)(,n n n b a ab ?=)(,)0()(≠=b b a b a n n

n

3、规定:a 0=1(a ≠0) a -p =p a

1(a ≠0,p 是自然数)。 4、当a ,m 为正整数时,a m 的末位数字的规律:

记m=4p+q ,q=1,2,3之一,则q p a +4的末位数字与q a 的末位数字相同。

二、例题示范

例1、计算 (1) 55?23 (2) (3a 2b 3c)(-5a 3bc 2)

(3) (3a 2b 3c)3 (4) (15a 2b 3c)÷(-5a 3bc 2)

例2、求1003100210011373??的末位数字。

提示:先考虑各因子的末位数字,再考虑积的末位数字。

例3、123021377-是目前世界上找到的最大的素数,试求其末位数字。 提示:运用规律2。

例4、 求证:)5432(|52000199919981997+++。

提示:考虑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结合规律2。

例5、已知n 是正整数,且x 2n =2,求(3x 3n )2-4(x 2)2n 的值。 提示:将所求表达式用x 2n 表示出来。

例6、求方程(y+x)1949+(z+x)1999+(x+y)2002=2的整数解。 提示:|y+z|,|z+x|,|x+y|都不超过1,分情况讨论。

例7、若n 为自然数,求证:10|(n 1985-n 1949)。

提示:n 的末位数字对乘方的次数呈现以4为周期的循环。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几何不等式与极值问题 17.1.1★ 一个凸行边形的内角中,恰好有4个钝角,求n 的最大值. 解析 考虑这个凸行边形的n 个外角,有4n -个角90?≥,故有()490360n -??,P 为BC 边的高AD 上的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P C D B A 解析 易知AB AC PB PC +>+, 又2222AB AC BD CD -=- 22PB PC =-, 故有AB AC PB PC -<-. 评注 读者不妨考虑AD 是角平分线与中线的情况. 17.1.3 已知四边形ABCD ,AC 、BD 交于O ,ADO △和BCO △的面积分别为3、12,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C B O D A 解析 易知 ABO BCO ADO DCO S S BO S DO S == △△△△,故36ABO CDO ADO BCO S S S S ?=?=△△△△. 从而12ABO CDO S S +△△≥, 且当ABO CDO S S =△△(此时四边形ABCD 为一梯形)时等号成立,所以此时四边形ABCD 面积达到最小值27. 17.1.4★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 上的高6h =. (1)求证:BC h AB AC +>+;

(2)求()()2 2BC h AB AC ++-. 解析 () ()2 2 BC h AB AC +-+ 222222BC h BC h AB AC AB AC =++?---?, 由条件,知242ABC BC h S AB AC ?==?△,且222AB AC BC +=, 于是()()2 2 236BC h AB AC h +-+==. 注意:这同时解决了(1)和(2). 17.1.5★ 设矩形ABCD ,10BC =,7CD =,动点F 、E 分别在BC 、CD 上,且4BF ED +=,求AFE △面 积的最小值. B F C E D A 解析设 BF x =,()4DE y x ==-,则()()()1 1 7101077022ABF ADE ECF S S S x y x y xy ++=++--=+????△△△。 由()2 144 xy x y +=≤。故 ()1 70704332 AEF S -?+=△≥. 当2BF ED ==时达到最小值. 17.1.6★ 设P 是定角A ∠内一定点,过P 作动直线交两边于M 、N ,求证:AMN △面积最小时,P 为MN 的中点. 解析 如图,连结AP ,设MAP α∠=,NAP β∠=,θαβ=+,由 AMP ANP MAN S S S +=△△△,得 sin sin sin AM AP AN AP AM AN αβθ??+??=?。 又 左式2AP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配方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配方法] 一、内容提要 1. 配方:这里指的是在代数式恒等变形中,把二次三项式a 2 ±2ab+b 2 写成完全平方式 (a ±b )2. 有时需要在代数式中添项、折项、分组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①由a 2 +b 2 配上2ab , ②由 2 ab 配上a 2 +b 2 , ③由a 2 ±2ab 配上b 2 . 2. 运用配方法解题,初中阶段主要有: ① 用完全平方式来因式分解 例如:把x 4 +4 因式分解. 原式=x 4 +4+4x 2 -4x 2 =(x 2 +2)2 -4x 2 =…… 这是由a 2 +b 2配上2ab. ② 二次根式化简常用公式:a a =2,这就需要把被开方数 写成完全平方式. 例如:化简6 25-. 我们把5-2 6写成 2-232+3 =2)2(-232+2)3( =( 2-3) 2 . 这是由2 ab 配上a 2 +b 2 .

③ 求代数式的最大或最小值,方法之一是运用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零就是最小值.即∵a 2 ≥0, ∴当a=0时, a 2 的值为0是最小值. 例如:求代数式a 2 +2a -2 的最值. ∵a 2 +2a -2= a 2 +2a+1-3=(a+1)2 -3 当a=-1时, a 2 +2a -2有最小值-3. 这是由a 2 ±2ab 配上b 2 ④ 有一类方程的解是运用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每一个非负数都是零,有时就需要配方. 例如::求方程x 2 +y 2 +2x-4y+5=0 的解x, y. 解:方程x 2 +y 2 +2x-4y+1+4=0. 配方的可化为 (x+1)2 +(y -2)2 =0. 要使等式成立,必须且只需? ??=-=+0201y x . 解得 ???=-=2 1 y x 此外在解二次方程中应用根的判别式,或在证明等式、不等式时,也常要有配方的知识和技巧.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数学试卷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 题、复习资料-初中数学试卷-试卷下载 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姓名: 例1 已知△ABC中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边上的高分别为ha=4,hb=5,hc=3.求a△b△c. 例2 如图1-51,ABCD的面积为64平方厘米(cm2),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求△CEF的面积. 例4 用面积方法证明: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平行于第三边. 例5 如图1-54.在△ABC中,E是AB的中点,D是AC上的一点,且AD△DC=2△3,BD与CE交于F,S△ABC=40,求SAEFD. 例6 如图1-55所示.E,F分别是ABCD的边AD,AB上的点,且BE=DF,BE与DF交于O.求证:C点到BE的距离等于它到DF的距离.

练习: 1.如图1-56所示.在△ABC中,EF△BC,且AE△EB=m,求证:AF△FC=m. 2.如图1-57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若△DCE的面积是△DCB的面积的四分之一,问:△DCE的面积是△ABD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3.如图1-58所示.已知P为△ABC内一点,AP,BP,CP分别与对边交于D,E,F,把△ABC 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4.如图1-59所示.P为△ABC内任意一点,三边a,b,c的高分别为ha,hb,hc,且P到a,b,c的距离分别为ta,tb,tc. 5.如图1-60所示.在梯形ABCD中,两腰BA,CD的延长线相交于O,OE△DB,OF△AC且分别交直线BC于E,F.求证:BE=CF.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观察法》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观察法 一、内容提要 数学题可以猜测它的结论(包括经验归纳法),但都要经过严谨的论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直觉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观察法解题就是用清晰的概念,直觉的思维,根据题型的特点,得出题解或猜测其结论,再加以论证. 敏锐的洞察力来自对概念明晰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 例如:用观察法写出方程的解,必须明确方程的解的定义,掌握方程的解与方程的系数这间的关系. 一元方程各系数的和等于零时,必有一个解是1;而奇次项系数的和等于偶次项系数的和时,则有一个根是-1;n 次方程有n 个根,这样才能判断是否已求出全部的根,当根的个数超过方程次数时,可判定它是恒等式. 对题型的特点的观察一般是注意已知数据,式子或图形的特征,分析题设与结论,已知与未知这间的联系,再联想学过的定理,公式,类比所做过的题型,试验以简单的特例推导一般的结论,并探求特殊的解法. 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不写解题步骤,用观察法解答更能显出优势. 二、例题 例1. 解方程:x+x 1=a+a 1. 解:方程去分母后,是二次的整式方程,所以最多只有两个实数根. 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易知 x=a ;或x= a 1. 观察本题的特点是:左边x 11=? x , 右边a 11=?a . (常数1相同). 可推广到:若方程f(x)+a m a x f m +=)((am ≠0), 则f(x)=a ; f(x)= a m . 如:方程x 2+22255a a x +=, x 2+3x -83202=+x x (∵8=10-1020). 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解. 例2. 分解因式 a 3+b 3+c 3-3abc. 分析:观察题目的特点,它是a, b, c 的齐三次对称式. 若有一次因式,最可能的是a+b+c ;若有因式a+b -c,必有b+c -a, c+a -b ; 若有因式a+b, 必有b+c, c+a ; 若有因式b -c,必有c -a, a -b. 解:∵用a=-b -c 代入原式的值为零, ∴有因式a+b+c. 故可设 a 3+b 3+c 3-3abc=(a+b+c)[m(a 2+b 2+c 2)+n(ab+bc+ca)]. 比较左右两边a 3的系数,得m=1, 比较abc 的系数, 得 n=-1. ∴a 3+b 3+c 3-3abc=(a+b+c) (a 2+b 2+c 2-ab -bc -ca) 例3. 解方程x x =++++3333.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辅导--函数图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函数的图象 一、内容提要 1. 函数的图象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x 为横坐标和以它的函数y 的对应值为纵 坐标的点的集合,叫做函数y=f(x)的图象. 例如 一次函数y=kx+b (k,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① l 上的任一点p 0(x 0,y 0) 的坐标,适合等式y=kx+b, 即y 0=kx ② 若y 1=kx 1+b ,则点p 1(x 1,y 1) 在直线l 上. 2. 方程的图象:我们把y=kx+b 看作是关于x, y 的 二元 一次方程kx -y+b=0, 那么直线l 就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 的点的集合,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 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b,c 是常数,a ≠0,b ≠0) 叫做 直线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是以某二元方程的解为坐标的 点的集合,那么这曲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图象. 例如: 二元二次方程y=ax 2+bx+c(a ≠0) (即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 二元分式方程y= x k (k ≠0) (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3. 函数的图象能直观地反映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对应规律. 例如: ① 由图象的最高,最低点可看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② 由图象的上升,下降反映函数 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③ 函数y=f(x)的图象在横轴的上方,下方或轴上,分别表示y>0,y<0,y=0. 图象所对应 的横坐标就是不等式f(x)>0,f(x)<0 的解集和方程f(x)=0的解. ④ 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图象所表示的两个方程(即函数解析式)的公 共解.等等 4. 画函数图象一般是: ①应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使代数式有意义,并使代数式所表示的实际问题有意义,还要注意是否连续,是否有界. ②一般用描点法,但对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因它是直线(包括射线、线段),所以可采用两点法.线段一定要画出端点(包括临界点). ③对含有绝对值符号(或其他特殊符号)的解析式 ,应按定义对自变量分区讨论,写成几个解析式. 二、例题 例1. 右图是二次函数y=ax 2+bx+c (a ≠0), 试决定a, b, c 及b 2-4ac 的符号.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在原点右边,∴x=- a b 2>0且a<0, ∴b>0. ∵抛物线与纵轴的交点在正半轴上, ∴截距c>0. ∵抛物线与横轴有两个交点, ∴b 2-4ac>0. 例2. 已知:抛物线f :y=-(x -2)2+5. 试写出把f 向左平行移动2个单位后,所得的曲线f 1的方程;以及f 关于x 轴对称的曲线f 2 的方程. 画出f 1和f 2的略图,并求:

历年初中数学竞赛真题库(含答案)

1991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决赛试题 第一试 一、选择题 本题共有8个小题,每小题都给出了(A )、(B )(C )、(D )四个答案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结论的代表字母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1. 设等式y a a x a y a a x a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 两两不同的实数,则2 22 23y xy x y xy x +--+的值是 (A )3 ; (B )31; (C )2; (D )3 5 . 答( ) 2. 如图,AB ‖EF ‖CD ,已知AB =20,CD =80,BC =100,那么EF 的值是 (A ) 10; (B )12; (C ) 16; (D )18. 答( ) 3. 方程012=--x x 的解是 (A ) 251±; (B )25 1±-; (C ) 251±或251±-; (D )2 5 1±-±. 答( ) 4. 已知:)19911991(2 11 1 n n x --=(n 是自然数).那么n x x )1(2+-,的值是 (A)11991-; (B)11991--; (C)1991)1(n -; (D)11991)1(--n . 答( ) 5. 若M n 1210099321=?????Λ,其中M为自然数,n 为使得等式成立的最大的自然数,则M (A)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3整除; (B)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2整除; (C)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3整除; (D)不能被3整除,也不能被2整除.

答( ) 6. 若a ,c ,d 是整数,b 是正整数,且满足c b a =+,d c b =+,a d c =+,那么 d c b a +++的最大值是 (A)1-;(B)5-;(C)0;(D)1. 答( ) 7. 如图,正方形OPQR 内接于ΔABC .已知ΔAOR 、ΔBOP 和ΔCRQ 的面积分别是11=S , 32=S 和13=S ,那么,正方形OPQR 的边长是 (A)2;(B)3;(C)2 ;(D)3. 答( ) 8. 在锐角ΔABC 中, 1= AC ,c AB =,ο60=∠A ,ΔABC 的外接圆半径R ≤1,则 (A)21< c < 2 ; (B)0< c ≤2 1 ; 答( ) (C )c > 2; (D )c = 2. 答( ) 二、填空题 1.E是平行四边形ABCD 中BC 边的中点,AE 交对角线BD 于G ,如果ΔBEG 的面积是1,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没有实数解.甲由于看错了二次项系数,误求得两根为2和4;乙由于看错了某一项系数的符号,误求得两根为-1和4,那么,=+a c b 32 . 3.设m ,n ,p ,q 为非负数,且对一切x >0,q p n m x x x x )1(1)1(+=-+恒成立,则 =++q p n m 22)2( . 4.四边形ABCD 中,∠ ABC ο135=,∠BCD ο120=,AB 6=,BC 35-=, CD = 6,则AD = . 第二试 1 1=S 3S =1 32=S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 一、内容提要 一定义 1. 如果一个数恰好是某个有理数的平方,那么这个数叫做完全平方数. 例如0,1,0.36,25 4,121都是完全平方数. 在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都是整数的平方. 2. 如果一个整式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那么这个整式叫做完全平方式.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完全平方式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的. 例如: 在有理数范围 m 2, (a+b -2)2, 4x 2-12x+9, 144都是完全平方式. 在实数范围 (a+3)2, x 2+22x+2, 3也都是完全平方式. 二. 整数集合里,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和判定 1. 整数的平方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所以凡是末位数字为2,3,7,8的整数必不是平方数. 2. 若n 是完全平方数,且能被质数p 整除, 则它也能被p 2整除.. 若整数m 能被q 整除,但不能被q 2整除, 则m 不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3402能被2整除,但不能被4整除,所以3402不是完全平方数. 又如:444能被3整除,但不能被9整除,所以444不是完全平方数. 三. 完全平方式的性质和判定 在实数范围内 如果 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则b 2-4ac=0且a>0; 如果 b 2-4ac=0且a>0;则ax 2+bx+c (a ≠0)是完全平方式. 在有理数范围内 当b 2-4ac=0且a 是有理数的平方时,ax 2+bx+c 是完全平方式. 四. 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的关系 1. 完全平方式(ax+b )2 中 当a, b 都是有理数时, x 取任何有理数,其值都是完全平方数; 当a, b 中有一个无理数时,则x 只有一些特殊值能使其值为完全平方数. 2. 某些代数式虽不是完全平方式,但当字母取特殊值时,其值可能是完全平方数. 例如: n 2+9, 当n=4时,其值是完全平方数. 所以,完全平方式和完全平方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五. 完全平方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有理数根的关系 1. 在整系数方程ax 2+bx+c=0(a ≠0)中 ① 若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则方程有有理数根; ② 若方程有有理数根,则b 2-4ac 是完全平方数. 2. 在整系数方程x 2+px+q=0中 ① 若p 2-4q 是整数的平方,则方程有两个整数根; ② 若方程有两个整数根,则p 2-4q 是整数的平方.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 1.阅读理解: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 (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 (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 (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 解:(1)∵∠ADB=∠ACB=60°, ∴A,B,C,D四点共圆, ∴∠ACD=∠ABD=180°﹣∠ADB﹣∠BAD=180°﹣60°﹣65°=55°, 故答案为:55°; (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 ∵∠C=90°,CF=CD,AC=CB, ∴AF=DB,∠CFD=∠CDF=45°, ∴∠AFD=135°, ∵BE⊥AB,∠ABC=45°, ∴∠ABE=90°,∠DBE=135°, ∴∠AFD=∠DBE, ∵AD⊥DE,

∴∠ADE=90°, ∵∠FAD+∠ADC=90°,∠ADC+∠BDE=90°, ∴∠FAD=∠BDE, 在△ADF和△DEB中,, ∴△ADF≌△DEB(ASA), ∴AD=DE, ∵∠ADE=90°, ∴△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2; (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 ∴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 ∴∠KBE=∠EGK=60°,∠EAK=∠EFK=60°, ∴△ABK是等边三角形, ∴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 ∴KM=AK?sin60°=2, ∵AE=3,AM=AB=2, ∴ME=3﹣2=1, ∴EK===, ∴EF===.

【重磅】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 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 个? 例2、 将99 98 ,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 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 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1-2-3-…-20KK -20KK -20KK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1+2-3-4+5+6-7-8+9+…-20KK+20KK+20KK 提示:仿例5,造零。结论:20KK 。 例8、 计算 9 9 9 9991999999个个个n n n +? 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10n +99…9,99…9=10n -1。 例9、 计算 -+++?----)20021 3121()2001131211( )2001 13121()2002131211(+++?---- 提示:字母代数,整体化:令2001 1 3121,2001131211+ ++=----= B A ,则 例10、 计算 (1)100991 321211?++?+? ;(2)100981421311?+ +?+? 提示:裂项相消。 常用裂项关系式: (1)n m mn n m 1 1+=+; (2)111)1(1+-=+n n n n ; (3))11(1)(1m n n m m n n +-=+;(4) ]) 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 例11计算n +++++ ++++++ 3211 32112111(n 为自然数) 例12、计算1+2+22+23+…+220KK 提示:1、裂项相消:2n =2n+1-2n ;2、错项相减:令S=1+2+22+23+…+220KK ,则S=2S -S=220KK -1。 例13、比较20002 2000 164834221+++++= S 与2的大小。 提示:错项相减:计算S 2 1 。 第二讲绝对值 一、知识要点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一 、内容提要 1.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 ≠0)的实数根,是由它的系数a, b, c 的值确定的. 根公式是:x=a ac b b 242-±-. (b 2-4a c ≥0) 2.根的判别式 ①实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实数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 2-4a c ≥0. ②有理系数方程 ax 2+bx+c=0(a ≠0)有有理数根的判定是: b 2-4a c 是完全平方式?方程有有理数根. ③整系数方程x 2+px+q=0有两个整数根?p 2-4q 是整数的平方数. 3.设 x 1, x 2 是ax 2+bx+c=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 ①ax 12 +bx 1+c=0 (a ≠0,b 2-4ac ≥0), ax 22+bx 2+c=0 (a ≠0, b 2-4ac ≥0); ②x 1=a ac b b 242-+-, x 2=a ac b b 242--- (a ≠0, b 2-4ac ≥0); ③ 韦达定理:x 1+x 2= a b - , x 1x 2= a c (a ≠0, b 2-4ac ≥0). 4.方程整数根的其他条件 整系数方程ax 2+bx+c=0 (a ≠0)有一个整数根x 1的必要条件是:x 1是c 的因数. 特殊的例子有: C=0?x 1=0 , a+b+c=0?x 1=1 , a -b+c=0?x 1=-1. 二、例题 例1.已知:a, b, c 是实数,且a=b+c+1.

求证:两个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 的实数根. 证明 (用反证法) 设 两个方程都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那么△1≤0和△2≤0. 即?? ? ??++=≤-≤ ③ ② ①-1040412c b a c a b 由①得b ≥41,b+1 ≥45代入③,得 a -c=b+1≥4 5 , 4c ≤4a -5 ④ ②+④:a 2-4a+5≤0, 即(a -2)2+1≤0,这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1≤0和△2≤0不能成立的,那么必有一个是大于0. ∴方程x 2+x+b=0与x 2+ax+c=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本题也可用直接证法:当△1+△2>0时,则△1和△2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例2.已知首项系数不相等的两个方程: (a -1)x 2-(a 2+2)x+(a 2+2a)=0和 (b -1)x 2-(b 2+2)x+(b 2+2b)=0 (其中a,b 为正整数) 有一个公共根. 求a, b 的值. 解:用因式分解法求得: 方程①的两个根是 a 和 12-+a a ; 方程②两根是b 和1 2 -+b b . 由已知a>1, b>1且a ≠b. ∴公共根是a= 12-+b b 或b=1 2-+a a .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22):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1)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面积不仅是几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用来研究几何学的一个有力工具. 下面,我们把常用的一些面积公式和定理列举如下. (1)三角形的面积 (i)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c)是半周长,r是△ABC的内切圆半径. (ii)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iii)两个等底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两个等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高乘积之比. (iv)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 (3)扇形面积 其中r为半径,l为弧长,θ为弧l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α是弧度数. 1.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和证明 解因为CD⊥AB,AC=CB,且△ABD内接于半圆,由此可得 所以,阴影部分AEFBDA的面积是 例2已知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C,△ACD,△ABD的面积分别为S1=5,S2=10,S3=6.求△ABO 的面积(图2-128). 解首先,我们证明△ABC与△ACD的面积比等于BO与DO的比.过B,D分别作AC的垂线,垂足为E,F.于是Rt△ BEO 由题设

设S△AOB=S,则 所以 例3 如图2-129,AD,BE,CF交于△ABC内的一点P,并将△ABC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分析如果能把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那么△ABC 的面积即可得知.根据例1,这两个面积是不难求出的. 解设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x和y,则 即 又 即 ①÷②得 再由②得x=56.因此 S△ABC=84+70+56+35+40+30=315. 例4 如图2-130,通过△ABC内部一点Q引平行于三角形三边的直线,这些直线分三角形为六个部分,已知三个平形四边形部分的面积为S1,S2,S3,求△ABC的面积. 解为方便起见,设 S△QDG=S′1,S△QIE=S′2,S△QFH=S′3,则 所以 同理可得 从①,②,③中可以解得 所以

澳大利亚数学竞赛题5-6年级10年题

小学高年级(5—6)(2007年) 1.下列哪一个数是由1个一百、4个十、3个一所凑成的? (A)413(B)143(C)341(D)1043(E)134 2.在下列等式中,□内的数字是什么? 2□6+497=703 (A)0(B)1(C)3(D)7(E)9 3.上星期二,某个班级上数学、音乐、英语及美术课的上课时数比例,如下图的饼图所示: 下列哪一个叙述为真? (A)上音乐课的时间比上美术课的时间长。 (B)上音乐课的时间比上英语课的时间长。 (C)上音乐课和英语课的时间超过全部上课时间的一半。 (D)上数学课和美术课的时间超过全部上课时间的一半。 (E)上数学课的时间与上美术课的时间一样长。 4.算式14-8÷2+2×3之值等于 (A)16(B)15(C)36(D)9(E)4 5.下列哪一个数最大? (A)百分之三十(B)百分之十三(C)十分之三 (D)百分之三十一(E)百分之三 6.有一个角锥共有12条棱边。请问它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 (D)六边形(E)八边形 7.小安的布袋内装有编号为1~20的二十颗球。她随意从袋子中抓出一个球。以下哪一种事件的发生有较大的可能性? (A)她抓出的球的编号是1号。 (B)她抓出的球的编号是奇数。 (C)她抓出的球的编号中有数字2。 (D)她抓出的球的编号是9或10号。 (E)她抓出的球的编号是20号。 8.凯伦驾车由市区开往湖边,她经过如下右图的路标: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她看到另一个路标显示再过5km即可抵达湖边。请问从市区算起她已经行驶了多少路程? (A)50km(B)80km(C)125km(D)30km(E)65km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全

专业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 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 [知识点击] 1、 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 例1.化简 2312++x x + 6512++x x + 12 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 1+x =) 4)(1(3++x x 例2. 已知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专业资料 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则?? ???=+=+=+)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若k=2则原式= k 3 = 8 若 x+y+z=0,则原式= k 3 =-1 例3.设 1 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已知x mx x 12+- =1 ,则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 m2= (x +x 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 21-m 例4.已知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 +1整除,求a的值。 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三点共线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三点共线 一、内容提要 1. 要证明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 。 B 。 C 。 常用方法有:①连结AB ,BC 证明∠ABC 是平角 ②连结AB ,AC 证明AB ,AC 重合 ③连结AB ,BC ,AC 证明 AB +BC =AC ④连结并延长AB 证明延长线经过点C 2. 证明三点共线常用的定理有: ①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②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③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④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⑤ 两圆相切,切点在连心线上 ⑥ 轴对称图形中,若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在对称轴上 二、例题 例1.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点P 是形内的任一点,PM ⊥AB , PN ⊥CD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过点P 作EF ∥AB , ∵AB ∥CD ,∴EF ∥CD ∠1+∠2=180 ,∠3+∠4=180 ∵PM ⊥AB ,PN ⊥CD ∴∠1=90 ,∠3=90 ∴∠1+∠3=180 ∴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2.求证: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和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点在同一直 线上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AD 和BC 的中点,O 是AC 和 BD 的交点 求证: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一:连结MO ,NO ∵MO ,NO 分别是△DAB 和△CAB 的中位线 ∴MO ∥AB ,NO ∥AB 根据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二:连结MO 并延长交BC 于N , ∵MO 是△DAB 的中位线 ∴MO ∥AB 在△CAB 中 ∵AO =OC ,ON ,∥AB ∴BN ,=N ,C ,即N ,是BC 的中点 ∵N 也是BC 的中点, ∴点N ,和点N 重合 ∴ M ,O ,N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3.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 +∠B =90 ,M ,N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BC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P 求证: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A +∠B =90 , ∠APB =Rt ∠ 连结PM ,PN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 PM =MA =MB ,PN =DN =DC ∴∠MPB =∠B ,∠NPC =∠B ∴PM 和PN 重合 ∴M ,N ,P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关于横轴的对称点为B ,关于纵轴的对称 点是C ,求证B 和C 是关于原点O 解:连结OA ,OB ,OC ∵A ,B 关于X 轴对称, ∴OA =OB ,∠AOX =∠BOX 同理OC =OA ,∠AOY =∠COY ∴∠COY +∠BOX =90 X ∴B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OB =OC ∴ B 和C 是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 例5.已知:⊙O 1和⊙O 2相交于A ,B O 1 和⊙O 2于E ,F 。 求证:AE ,AF 和⊙O 1和⊙O 2的直径成比例 ,

初中数学竞赛复杂图形的比例与面积

复杂图形的比例与面积 基础知识: 1.三角形面积由两个因素决定:底和高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高的比; 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的比。 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 (1); (2); (3)。 3.如图,在梯形ABCD中,存在以下关系: (1)左、右部分的面积相等,即S3=S4; (2)S1︰S2︰S3︰S4= 4.燕尾定理: 在三角形中,AD,,相交于同一点,那么. 例1.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80平方厘米,D是BC的中点,AD的长是AE长的3倍, EF的

长是BF长的3倍.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疑编号505721470101] 【答案】22.5 【解答】△ABD, ABC等高,所以面积的比为底的比, 有,所以180=90(平方厘米). 同理有(平方厘米), ×30=22.5(平方厘米). 即三角形AEF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 例2.如图1,5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图中三角形ABC部分的面积是60,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答疑编号505721470102] 【答案】10 【解答】比较有相同底边的两个三角形ABC和BCD,它们的高的比是3:2,因此 三角形BCD 的面积是.于是三角形ACD的面积是60+40=100. 注意ACD的底边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而高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它的面积与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应该都是100,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 就是10(因为10×10=100).

例3.如图2,在15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0(其中C是大长方形的对角线与B所在竖线的交点).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答疑编号505721470103] 【答案】10 【解答】如下图,三角形ABC与三角形BCD的底边都是BC,而高的比是3∶2, 所以三角形BCD 的面积是,那么三角形ABD的面积就是 120+80=200。 三角形ABD的面积是大三角形ADG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BE、长方形BEGF、 三角形BDF的面积,也就是等于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因 此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00÷2=100,那么边长为10。 例4.如图,四边形土地的总面积是52公顷,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了4个小三角形,其中2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6公顷和7公顷.那么4个小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答疑编号505721470104] 【答案】21 【解答】 ,所以,三角形ABO的面积是18公顷,三角形BOC的面积是21公顷.所以,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1公顷.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对称式(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初三.5) 对称式 一、内容提要 一.定义 1. 在含有多个变量的代数式f (x,y,z)中,如果变量x, y, z 任意交换两个后,代数式的值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绝对对称式,简称对称式. 例如: 代数式x+y , xy , x 3+y 3+z 3-3xyz, x 5+y 5+xy, y x 11+, xyz x z xyz z y xyz y x +++++. 都是对称式. 其中x+y 和xy 叫做含两个变量的基本对称式. 2. 在含有多个变量的代数式f (x,y,z)中,如果变量x, y, z 循环变换后代数式的值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轮换对称式,简称轮换式. 例如:代数式 a 2(b -c)+b 2(c -a)+c 2(a -b), 2x 2y+2y 2z+2z 2x, abc c b a 1111-++, (xy+yz+zx )( )111z y x ++, 2 22222222111b a c a c b c b a -++-++-+. 都是轮换式. 显然,对称式一定是轮换式,而轮换式不一定是对称式. 二.性质 1. 含两个变量x 和y 的对称式,一定可用相同变量的基本对称式来表示.这将在下一讲介绍. 2. 对称式中,如果含有某种形式的一式,则必含有,该式由两个变量交换后的一切同型式,且系数相等. 例如:在含x, y, z 的齐二次对称多项式中, 如果含有x 2项,则必同时有y 2, z 2两项;如含有xy 项,则必同时有yz, zx 两项,且它们的系数,都分别相等. 故可以表示为: m(x 2+y 2+z 2)+n(xy+yz+zx) 其中m, n 是常数. 3. 轮换式中,如果含有某种形式的一式,则一定含有,该式由变量字母循环变换后所得的一切同型式,且系数相等.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第四十三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北师大版

第四十三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面积不仅是几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用来研究几何学的一个有力工具. 下面,我们把常用的一些面积公式和定理列举如下. (1)三角形的面积 (i)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b+c)是半周长,r是△ABC的内切圆半径. (ii)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iii)两个等底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两个等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高乘积之比. (iv)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 (3)扇形面积 其中r为半径,l为弧长,θ为弧l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α是弧度数. 1.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和证明

解因为CD⊥AB,AC=CB,且△ABD内接于半圆,由此可得 所以,阴影部分AEFBDA的面积是 例2已知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C,△ACD,△ABD 的面积分别为S1=5,S2=10,S3=6.求△ABO的面积(图2-128). 解首先,我们证明△ABC与△ACD的面积比等于BO与DO的比.过B,D分别作AC的垂线,垂足为E,F.于是Rt△BEO

由题设 设S△AOB=S,则 所以 例3 如图2-129,AD,BE,CF交于△ABC内的一点P,并将△ABC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在图中给出.求△ABC的面积. 分析如果能把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求出,那么△ABC的面积即可得知.根据例1,这两个面积是不难求出的.

解设未知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x和y,则 即 又 即 ①÷②得 再由②得x=56.因此 S△ABC=84+70+56+35+40+30=315. 例4 如图2-130,通过△ABC内部一点Q引平行于三角形三边的直线,这些直线分三角形为六个部分,已知三个平形四边形部分的面积为S1,S2,S3,求△ABC的面积. 解为方便起见,设

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Warm Up Paper J9

AUSTRALI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WARM-UP PAPER JUNIOR 9 c 2009Australian Mathematics Trust Questions 1-4,3marks each 1.In the diagram x equals t t t t 100?120?x ? (A)100(B)110(C)120(D)130(E)140 2.0.5×0.03equals (A)0.15 (B)0.53(C)0.053(D)0.015(E)1.5 3.The sum of the greatest and the least of the numbers 0.32,0.302,0.7,0.688and 0.649is (A)1.008 (B)1.002 (C)1.388 (D)1.02 (E)0.969 4.The number 1991is a palindrome because it is unchanged if its digits are written in the reverse order.How many years are there from 1991until the next palindromic year?(A)9 (B)11 (C)121 (D)231 (E)1001

Junior 9Page 2 Questions 5-8,4marks each 5.If x >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mallest?(A) x 7 (B) 7x (C) 7x +1 (D) x +17 (E) 7x ?1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7454957.html,wn food is to be applied to a lawn at the rate of 2.5kg per 100m 2. 24m 40m 10m 20m 24m The lawn has dimensions as shown in the diagram,and all angles are right angles.The amount of lawn food needed,in kilograms,is (A)18 (B)19 (C)20 (D)22 (E)24 7.The lengths,in centimetres,of the sides of a triangle are 2x ,3x and 4x .If the perimeter of this triangle is 45cm,then the di?erence,in centimetres,between the lengths of the longest and shortest sides is (A)5 (B)10 (C)15 (D)20 (E)25 8.One of the elephants in the zoo is on a special diet and eats every day a portion of carrots which is equal to what one of the rabbits eats in one year (365days).Together,in one day,the elephant and the rabbit eat 111kilograms of carrots.How many kilograms of carrots does the rabbit eat in one day?(A) 12 (B) 111165 (C) 37122 (D) 1961 (E) 2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