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诗意

渔歌子 诗意

《渔歌子》赏析(张志和)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一引《西吴记》说,西塞山在湖州磁湖镇,即今浙江吴兴县西。 ③.鳜鱼:亦称“桂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④.白鹭:一种水鸟。 ⑤.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篛,同“箬”,竹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借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寄托了作者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 词的开头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西塞山前”点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地点在太湖附近。这里的春景如何呢?作者以生花之笔勾出:在黛色的山峦前,白色的鹭鸶在翱翔,粉红的桃花在怒放,清澈碧绿的江水在潺潺的流着,鲜美名贵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潜游,真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

鹭飞”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头两句中,作者写了五种事物,有静的,有动的,它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山耸、禽飞、鱼游、水流、花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作者又如一位极善调色的画家,在十四字所构成的画面上,就有黛(山)、白(鹭)、红(桃)、绿(水)、青黄(鱼)等颜色,色彩明丽,浓淡相宜。 就在这明丽清新的背景中,一位烟波钓徒头戴青色蒻竹叶编的大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这是多麽洒脱倜傥啊!“青篛笠,绿蓑衣”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的特点,简洁明快的勾出一位渔民的形象。“蒻笠”之青,“蓑衣”之绿又给前面的画面涂上了清雅的色彩。“斜风细雨”描绘出春雨的特点。“不须归”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由于陶醉在清新、怡静、安逸的大自然怀抱里,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这个艺术形象是作者对渔民生活理想化的描写,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相传张志和往来江湖,垂钓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山水。作者在这里以深情托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也就是寄托了自己不再留恋仕途,一心遁迹江湖、怡情山水,享此隐居之乐的情趣。 《渔歌子》一词,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婉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无斧凿之痕,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逸美超脱的意境。王国维在谈到诗词的意境时说;“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这首词把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谈之令人心旷神怡。

渔歌子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 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自由读词,初步感知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朗读:首先让学生初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着重注意下面这些词的读音(课件出示):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然后学生再读诗词,课件出示已划出停顿的诗词,要求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读书的要求逐步提高,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这样通过试读、练读、个别读、范读,学生一步一步走入诗境,初步把握了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 三、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释疑解难:首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通过释疑解难,初步扫清学习障碍。 (二)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教师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此时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然后学生把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画面写下来。学生根据自读自悟所得,描绘出头脑中的画面,通过全班交流,形成生生互动,自主解读词义,形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白红青绿)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8.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2019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古诗诵读渔歌子鄂教版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读“塞、箬、笠、蓑”四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塞、鹭、笠”, 正确读写“白鹭、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 5.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的意境。【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特色。 关于词中描绘的画面的视频及配乐朗读的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悠闲和美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板书题目《渔歌子》。齐读课题。 2.了解词牌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词牌表示词的节拍、旋律。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读完这个题目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个渔夫划着小船,在江上一边钓鱼一边唱着快乐的歌。) 3.了解作者:课件出示作者张志和的资料。 【设计意图:板书完课题后,充分发挥想象,从字面上理解“渔歌子”是指渔夫在捕鱼时唱的歌,为“渔歌子”这个词牌名定下了快乐的基调,学生水到渠成地感受到了词人的心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坚实的铺垫。了解词的知识以及作者的生平,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词内容,为体悟诗词打下基础。】 二、自由读词,初步感知 1.学生初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学生行为预设:①“鳜”容易读成jué;②“箬”的读音容易出错。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指导。) 检查初读情况。(此处可指名读诗词,继续纠正字音,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修改理由:从讲课情况看,读准生字词语是朗读诗词的关键,应当予以重视,因此把认读字词这一环节独立出来。) 3.学生再读诗词,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课件出示已划出停顿的诗词。(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因为标画出停顿,在读词时,可能会因停顿太长而把词读的断开。)教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读出停顿,并不代表读的断开,要句断气不断。教师可范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书的要求逐步提高,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学生一步一步走入诗境,初步把握了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基调。】三、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释疑解难:再读诗词,学生借助注释和字典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说你读懂了那个词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 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 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 真卿协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 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鉴赏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 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 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 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 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 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 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 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 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 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 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仅仅概括地叙述了渔夫 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能够体会到词的言外 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能够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 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范文最新推荐------------------------------------------------------ 诗意与画面的结合——说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白以后,唐代文人填词的渐渐多起来。仅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词人就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人。 张志和(756年前后在世)有《渔歌子》五首。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这几首词,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说它极能道渔家之事,我以为不确。因为张志和在词中表达的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趣,并非当真描写渔民的生活。张志和之所以把当时的渔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与恶浊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像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已习见不鲜,无须赘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词人兼画家的张志和,肯用民间词抒写自身的审美感受,并努力把诗意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词的艺术水平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 / 4

今天我们读这首词,仍觉得它清新可爱,活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卷诗情浓郁的山水画幅。我们从中除了能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外,还可以借鉴到许多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见,次句写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前句以青、碧显白;后句以桃红衬绿。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面呈立体感。它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既没有用秾艳的词藻,也没有作过度的夸饰,而色彩却无比绚丽,且透露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词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在一首统共才二十七字的词 中,竟勾勒出如此引人入胜的风光,并把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思活生生地显示在画里,其艺术功力之高确不由人不叹服!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

《渔歌子》

《渔歌子》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孩子了,古诗词我们学过不少。那么,谁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 (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呀,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景色的诗词——《渔歌子》。这首词可了不得。老师啊,先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读读课题——《渔歌子》。这个“子”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读轻声,比如说儿子、孙子,但是在这里可不能读轻声,应该读第三声,渔歌子。齐读!再读!那老师要问了,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春晓》啊,《咏柳》啊,这些古诗的名字就叫作《春晓》《咏柳》,哎,这个《渔歌子》是一首诗歌的名字吗?举手回答! 对了,不是的!《渔歌子》是一首词的词牌名。说到词,咱们班的同学可不陌生,二年级下的时候咱们班的经典诵读老师选的就是两首——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哎呦,别秀啦,同学们在那个时候,采用的是唱的形式进行诵读,因此,词是可以唱的旋律,词牌名就是为了将这些旋律固定下来。找个同学问下,你来,词又叫做?长短句!真不错,记得真清楚!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渔歌子》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二、新课 (一)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渔时唱的歌。老师,先请一位唱歌唱得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这首诗。你来! 嗯,这首词里有个多音字,塞(sai,sai,se),老师请个同学找一找他们的好伙伴!在这里,读sai,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老师感觉出来你是一位正在打渔的渔夫,但是,你这个渔夫啊,怒气冲冲的,好像吃了火药一样。老师没有感受到春天的美呀,好像只感受到了夏天的热!你来读一读! 这个同学读得就有点味道了,老师好像感受到了一种美丽的意境。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朗读时,不仅有多停顿,而且比较缓慢,声调拉得比较长,读出了一种悠闲、飘逸的感觉。现在,老师化身这首词中正在打渔的渔夫,把我的悠闲与宁静读给大家听一听。 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得缓慢一下,语调拉长一些。 (二)刚才我们在韵律上感受了这首词的美,现在我们就要从内容上看看这首了不得的词。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老师根据这首词作的画,这座山叫——西塞山。 1、那这座山是巍峨的高山呢?还是低缓的小土丘呢? 2、老师现在想给这幅粉笔画加上颜色,那我应该给这座山加上什么颜色呢? 绿色。你来说一说,老师是给它加上青翠欲滴的翠绿色呢?还是颜色暗淡的墨绿色呢?(为什么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Design of Ancient Poetry "Song of the Fisherm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古诗《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词中的生字,背诵这首词。 2、学会图文结合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搜集田园诗 四、教学流程: (一)忆旧知知作者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背诵过很多首古诗。谁写渔人垂钓的古诗?这节课老师再和大家学习一首和垂钓有关的,但不是诗,而是词。(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通过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学生介绍) (二)读词句学生字 1、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词,注意生字,听得一字不落。 2、学生自由读。还要注意生字,要读得一字不错,直到

读得字正腔圆为止。 3、认生字。去拼音指读,齐读。 4、写生字。“塞”“鹭”“笠”学生观察相同之处。写时注意什么?“鹭”学生规范美观地练写。相互鉴赏。 5、画节奏。轻声读出节奏感。 (三)知背景悟诗意 1、回忆以前学习诗句意思的方法。(换语序、补省略、看插图、看注释、查字典) 2、用看插图的方法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引导日围绕词句) 3、继续看画面。把画面转化成文字,不用写出来,说出来就可以。(引导围绕整首词说) 4、讲述背景:张志和——烟波钓徒。点拨:不须归。 5、同样这幅画面,张志和见了是怎样表达的?(学生读词)我们见了却说得这样详细,快成一段话了。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词短小、精悍) 6、这么有魅力的经典古诗词,我们背诵下来吧。边背诵、边想象画面。(配乐朗诵) (四)巧拓展广积累 哥哥担心弟弟放浪江湖,和词一首: 和答弟志和于赋歌 唐张松龄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张志和《渔歌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简析] 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江南烟雨,优美迷人。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

古诗诵读渔歌子

古诗诵读渔歌子 教学目标: .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朗读《渔歌子》。 .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简介作者。 .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自学。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省兰溪(今属金华市)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如其分。

古诗教学《渔歌子》

1课前准备: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取名的含义。 刚才我们聊了一些和名字有关系的话题,那么下面,老师写一个名字,大家看一看,你了解他吗?师板书:张志和 问:不知道没有关系的,做个更有意思的游戏,猜一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 释: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课件出示)。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1.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起去领略他那个年代的生活画面。板书:渔歌子。齐读 2.问:‘渔歌子’是题目吗?” ‘渔歌子’其实是词牌名,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或者提示,虽然这首诗写的就是‘渔歌子’,就是渔父打鱼时唱的歌,不过它不是题目,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课件:渔歌子五首)请同学们看看,是否发现了渔歌子的规律, “渔歌子”是词牌名,内容可以与打渔全无关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目标一:读: 1、初读。 ①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②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③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注释,你有什么收获。 ⒉再读课文 ①要读出诗中写的内容,写的味道。请生读,点评。 ②你们觉得这首诗应该读出怎样的味道来?请几个同学回答。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一个人,是不是?所以你在读的时候,既要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还要能想象出一个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带有怎样的性格呢?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③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每个人都试一试。 ④大家再一起试试。(柔和、舒缓)

⑤修改建议:“读古诗和读其他文章不同,要把节奏读出来,声调要稍稍拉长一些。”师范:语调自然,节奏平缓, ⑥请大家试着再读一遍,喜欢的同学还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⑦评:恩,味道出来了。等理解了这首诗,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味道来呢! 目标二:理解诗意 1、请生译,增补。问: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懂的诗中字的意思。 2、把诗齐读一遍,把刚才这位同学翻译的意思带进诗里。 三、细读体悟。 ㈠“解”诗,细读景物 1、请大家看前两句。大屏幕上出现的前两行诗句中(“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这些景物用黄色字体被清晰地标示出来。)一起轻轻地读。问:“我为什么把这些字都变成了黄色的呢?” “那么西塞山前又有怎样的风景呢?” (西塞山前,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流水上涨,鳜鱼肥美。) 2、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景物大家没有说出来呢,请同学们去找找。“斜风、细雨”。这样,西塞山前这幅美妙的图画就全了。 3、春色图(这是国画名家白雪石的山水) 看着这幅图,感受一下—— [复踏] 青山、白鹭、粉桃、碧水,足以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水墨画,读—— 振翅的白鹭,更给这一幅静静的画面带来了活力,带来了生趣。读—— 清亮的流水中,山跃动起来,生机无限,读—— 山间,坡底,满是一片儿一片儿如红云般的桃花,绚丽无比,读——问: 西塞山前,是怎样的桃花? 西塞山前,又是怎样的流水? ⑴问题:“你看,西塞山前应该有梨花,有杏花,可是却为什么要写“桃花”?”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渔歌子张志和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

《渔歌子》赏析(张志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ft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篛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ft:据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一引《西吴记》说,西塞ft在湖州磁湖镇,即今浙江吴兴县西。 ③.鳜鱼:亦称“桂鱼”,一种美味的淡水鱼。 ④.白鹭:一种水鸟。 ⑤.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篛,同“箬”,竹的一种。 【[赏析】 这首词描写水乡风光,借理想化的渔人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寄托了作者爱自然、慕自由的情趣。 词的开头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的“江南春景图”。“西塞ft前”

点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地点在太湖附近。这里的春景如何呢?作者以生花之笔 勾出:在黛色的ft峦前,白色的鹭鸶在翱翔,粉红的桃花在怒放,清澈碧绿的 江水在潺潺的流着,鲜美名贵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潜游,真是一幅“桃红、水绿、鱼肥、鹭飞”清新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在这头两句中,作者写了五种事物,有静的,有动的,它们巧妙的组合在一起,ft耸、禽飞、鱼游、水流、花摇,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派生机跃然纸上。作者又如一位极善调色的画家,在十四字所构成的画面上,就有黛(ft)、白(鹭)、红(桃)、绿(水)、青黄 (鱼)等颜色,色彩明丽,浓淡相宜。 就在这明丽清新的背景中,一位烟波钓徒头戴青色蒻竹叶编的大斗笠,身 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之上,这是多 麽洒脱倜傥啊!“青篛笠,绿蓑衣”作者紧紧抓住衣着的特点,简洁明快的勾 出一位渔民的形象。“蒻笠”之青,“蓑衣”之绿又给前面的画面涂上了清雅的色彩。“斜风细雨”描绘出春雨的特点。“不须归”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由于陶醉 在清新、怡静、安逸的大自然怀抱里,因而不避风雨,流连忘返。这个艺术形象是作 者对渔民生活理想化的描写,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相传张志和往来江湖,垂钓 太湖时,常常“不设饵,志不在鱼”,而是寄情ft水。作者在这里以深情托出一幅 富有诗意的画面,也就是寄托了自己不再留恋仕途,一心遁迹江湖、怡情ft水,享此隐居之乐的情趣。 《渔歌子》一词,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婉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 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无斧凿之痕,正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大家之作……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也。”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逸美超脱的意境。王国维在谈 到诗词的意境时说;“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这首词把景物 描写、人物刻画、作者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谈之令人心旷神怡。

经典诵读案例《渔歌子》

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 《渔歌子》教学案例 【教学构想】 (一)文本解读 《渔歌子》是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第十二课,这首词传唱悠远。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他既是词人,亦是画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称赞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所以,他的笔下是诗情画意:雨中青山、空中白鹭、两岸桃花、水中渔舟、青笠绿蓑……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垂钓图”。画面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词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 核心价值观目标: 体会这首词中描绘的宁静恬淡的美景,感受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体会作者高远淡泊的志趣。 (三)设计思路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仅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更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在指导学习这首古词时要弱化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设计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最后出示张松龄写的《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这首词,进行比对读,让学生更能走近张志和,读懂《渔歌子》。 【教学设计】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①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②西塞山: 在今xxxx西面。③xx: 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 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⑤箬笠: 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⑥蓑衣: 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 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

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季,地点是在___。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桃花的颜色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1.(xxxx) 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xx前xxxx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的意思及赏析 渔歌子1 张志和 西塞山2前白鹭3飞,桃花流水鳜鱼4肥。 青箬笠5,绿蓑衣6,斜风细雨不须归。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鳜鱼:一江一南又称鳜鱼,肉质鲜美。 5箬笠:竹叶竹篾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鹭展翅飞翔,一江一南的桃花盛开,飘落到水面上的花一瓣随着流水漂去,水中的鳜鱼肥一美无比。头戴青笠、身披绿色蓑衣的老渔翁,一心沉浸在垂钓中,忘记了斜风细雨的侵扰。

【垂钓之美】 垂钓是一种乐趣,在张志和这首《渔歌子》里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诗意的山水垂钓图画。春一江一三月,白鹭腾飞,桃花盛开,流水淙淙,烟雨迷蒙。在这样一个适宜外出的季节,一位老渔翁带着钓具准备出门垂钓,他瞅瞅天,没有太一陽一,于是带上了青笠和绿雨披。老渔翁优哉游哉地来到一江一边,一心垂钓起来,不一会儿,果然下起了细雨,老渔翁带上斗笠,穿上蓑衣,安然地享受着垂钓带来的乐趣,惬意极了。 【赏析】 古词里面常常包含一着世间万物,包括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就连我们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也不知不觉用到了五官功能。张志和的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词里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还有春天清新的味道,你能闻到吗?试着到词中去闻一闻,仔细读一读,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启示】

张志和《渔歌子》里描写了秀丽的山水和美好的田园式生活,呈现了一幅安宁、幸福的画面,这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一爱一自然、向往人生自一由的美好情怀。诗人感悟人生、追求悠然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也得到了淋一漓尽致的展现。

小学五年级语文 古诗诵读渔歌子

古诗诵读渔歌子 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渔歌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 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