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

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作品赏析】

P149 《山海经》三则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

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

《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

所谓“雅”,即“王畿之音”;

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P151《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

部分爱情民歌。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

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我维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3、士大夫的政治讽刺诗,在“大雅”和“小雅”中,这类诗歌主要是西

周末到东周初的作品。如:《桑柔》、《荡》等诗斥责了周厉王的横

征暴敛;“小雅”中的《正月》等诗,抨击了周幽王宠褒姒、任用权

奸、昏庸误国的罪行。

4、周部族、商部族的史诗,主要在“雅”和“颂”当中。

“大雅”中的《生民》、“商颂”中的《长发》、《殷武》等,内容

丰富、描写细微,兼具史料和文学价值。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史诗从

不同角度叙述了部族始祖的诞生、成长和艰难创业的过程,歌颂了祖

先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较完整地勾勒出周、商部族的建国史。

5、反映贵族享乐生活的宴会、田猎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小雅”中。

如《小雅·湛路》:“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

行。”

6、祝颂诗。以“颂”为代表,“雅”中的祭祀诗,也属于这一类。

如 《周颂? 丰年》:“丰年多黍多余,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

1、以抒情诗为主流。(有别于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2、以现实主义诗歌为主,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3、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赋:铺陈叙述。

比:比拟、比喻。如《硕人》写庄姜夫人之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虮,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的开头,常在诗的开头一二句描写其它事物引起下文,通常是写景,使诗显得曲折委婉。如: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基本句式为四言,隔句用韵。

5、常用重章叠韵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如《 蒹葭》。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P23作品分析

《秦风 ·蒹葭》

1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伊人”的追寻。

2 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凉的意境。

3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分章换韵、诗情朦胧。

4 感情克制平和、表达委婉曲折。

附一:歌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踪迹,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依偎在她身旁,只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

附二:歌曲《秋水伊人》: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

三、楚辞:生存、生命、生活与诗

(1)楚辞的特点: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的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

诗。

为什么说它是新体呢?这是相对《诗经》而言的。

1)句式上,《诗》四言为主比较整齐,而楚辞则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不齐,灵活多变,且多用语气词“兮”字;

2)篇幅上,《诗》比较短小,而楚辞则多长篇巨制;

3)语言风格上《诗》语言朴素自然,而楚辞语言则非常华美瑰丽;4)写作手法上,《诗》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是一种写实的文学,而楚辞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学。

楚辞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屈原成就最为辉煌。

(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楚辞代表作家首推屈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运用楚辞这种文学体裁屈原创作了许多优秀篇章,留存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卜居》、《渔父》等诗篇,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采用大量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1、《离骚》:政治与生命之间的巨大张力。

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篇最为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他把自己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动人心魄的诗歌。

1)“离骚”的涵义:《史记?屈原列传》称“离骚”者犹离忧

也。”把“离”训为“遭”,把“骚”训为“忧”。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离骚”一词,可译为“遭遇谗言中伤后的悲愤”。

2)思想内容:

全诗绚丽多姿、想象瑰奇、气魄雄伟、感情真挚。诗人追求理想的生命状态与现实政治不相容时,他没有屈就现实,更没有畏缩逃避,而是展开心灵的追询:感怀身世、上天入地、求神问卜、证之前贤、寄兴花草;揭露楚王的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抨击贵族群小嫉贤妒能、结党营私;表现了诗人举法度授贤能的美政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真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为理想而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力透纸背。

它虽是一首抒情诗,却反映了丰富的现实内容。

虽是一首浪漫主义主义作品,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骚》成了“楚辞”的代名词。

文学史上常将“风”与“骚”并举。就是指《诗经》和《楚辞》。

屈原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专业创作的开始。

他的高洁的人格和不朽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可以提到塑造民族性格的高度。并且,影响了后世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在民族危亡的年代写下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篇。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出自诗经辞楚的好名字大全

诗经取名注意事项 易写易读。 即使从诗词中选,也不要挑那种生僻的字词。生僻字不好记,别人不认识,或者字典、电脑里都没有,以后就很麻烦。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避免重名率,都希望给宝宝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但是这“独特”也被特意地演化为“繁复”,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你的名字,难免会引起一些笑话。这样的结果是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还给孩子增添了一份苦恼。其实,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才是最难的,用些生僻字不算本事,象毛泽东、刘少奇这样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字组成的。 读音洪亮。 有些名字很好看,但读起来是在拗口,名字就是用来让人唤的,所以尽量别挑变扭的词。还要注意方言中的读法。 新颖别致。 本来不想提这个的,因为用诗词取名已经很新颖别致了,但以前看到有人居然推荐明月这个名字,容许小编小小的汗颜一下吧…… 出自诗经楚辞好名字大全: 子奕-奕奕寝庙,君子作之。《诗经·巧言》 一诺-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上湖南崔中丞》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子佩-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经) 子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一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昊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词首字组合而成。)

子荣-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全唐诗·韦道安》 子文-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婉清-水木清华,清扬婉兮。《诗经》 云泥-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上湖南崔中丞》 竹猗-占彼淇澳,绿竹猗猗。《诗经》 兰泽-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 玉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清秋-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海若-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全唐诗·赠僧行融》 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晴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凌波-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青玉案》 月桥-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青玉案》 凤玉-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淇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 正则-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 灵均-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 辞》 丹青-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溢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报告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分析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的作者在学习中对诗、骚作了一些研究,现就二者之间的表现手法、主题、审美等作粗浅的比较。 一、《诗经》、楚辞比较综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同时,《诗经》对历代文人的创作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启发诗人与作家以文学为手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抵制脱离社会内容、单纯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推动了诗坛的健康发展。《诗经》在艺术表现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也很大。它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向来被后代诗人所称道、继承和发扬,在我国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其次,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摇篮。当然,楚辞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诗歌而言,代表着中原诗歌最高成就的《诗经》不仅是北方各诸侯国家从事外交活动的辞令规范,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典章和教材,也深受江淮流域诸国的重视和喜爱。战国时,能够赋诗言志的楚国政客文人很多,屈原作为楚国的一个高层知识分子,对《诗经》无疑是相当精熟的,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如《天问》、《橘颂》等在形式体制上深受《诗经》

诗经和楚辞取名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诗经和楚辞取名

诗经和楚辞取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 都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4.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23.月桐——苏轼《十算子》“缺月桂疏桐”。 24.鸿飞——苏轼《十算子》“鸿飞何复计东西”。 25.悠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琼羽——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开琼莲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名人取名 1.徐竹心——“竹心”出自郑板桥诗句。“徐”与“虚”谐音,徐竹心即虚竹心。 2.刘青山——“青山”出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谢冰心——现代着名作家,“冰心”出自唐王昌龄诗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4.莫砺锋——“砺锋”出自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何满子,引用宋词同名词 牌。

取名: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佳人微信公众号:jiarenorg)。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诗经楚辞名句大全

诗经楚辞名句大全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5、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2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2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古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完整版)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名句赏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翻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翻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翻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诗经和楚辞的不同 【对诗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载过去,本知识来源于网络,笔者只是拿来 给大家分享,希望不要在此对本文发表评论】《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 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 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 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 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 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中 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 推《楚辞》。《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 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 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 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 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 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 地区文化。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 •;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 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 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 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P.S.笔者只是个单纯的国学爱好者,并非取名专家,还请网友莫问我具体的取名事宜。 ===================纠===结===的===分===界===线=================== 开了这篇帖子我便悔之不及,这几乎等于把整本楚辞串讲一遍,我自问绝没有这种能耐;再加上期间出门旅行和工作变动,以致久未更新。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2012.04.28 ===================正===文===的===分===界===线===================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诗经》与《楚辞》文体特点比较

《诗经》与《楚辞》文体特点比较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风、骚代表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160篇,是民间歌谣。“雅”,105篇,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40篇,是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诗经》题材广泛,或反映周人发祥创业的历史和周初的经济制度、生活情况,某些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或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罪恶;或表达人民反压迫思想、兵役的痛苦、劳动生活;或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等等,几乎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西汉末年,由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十七篇作品收录成集。由于诗歌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宋人黄伯思说其“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称“楚辞”。其中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是南方楚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的结合产物,春秋战国以后,楚国日益壮大,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因此在文化上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诗经》大多采用四言句式,“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墨子·公盂篇》),“诗”最初都是乐歌,这决定了其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章节回环复沓。《诗经》多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风格自然朴素,生活气息浓厚,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极富感染力。《诗经》朴实、自然、简洁的修辞又与春秋时期“简约、质朴、温婉、叙述”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汉代学者们把《诗经》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言“诗教”可以致人“温柔敦厚”,孔子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哀伤则“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把“未得”时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章情景一转,写欢乐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呈现出温馨、和悦的色彩,淡化了忧伤。既极尽哀乐之种种情状,又符合儒家的礼义道德,没有过度、滥情,这正是儒家美学“中和”之美的特点。司马迁也曾评价“《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楚辞》较《诗经》相比篇幅大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多用楚语楚声,节奏和韵律更具特色,更适合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这与楚地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神话得以大量保存,充满原始宗教气氛。 《楚辞》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作品不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述,作品中充斥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由于南方经济条件优越,不需要组织起来生产、生活,没有形成北方那样严密的政治制度,个体意识更强烈,思想更自由。 《楚辞》继承了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作品中常常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的讽喻怨刺诗对后世的作品有着巨大影响,在《楚辞》中也可以看出,但与《诗经》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相比,《楚辞》则是浓墨重彩的渲染出一幅幅悲怆激昂的画面。“哀怨起骚人”,《诗经》中也有不少愤怒,但那是道德的愤怒、集体的愤怒。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对群小的愤怒,无法被理解的寂寞与悲愤,是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的愤怒。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与楚辞文学常识介绍 导读:古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填空部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

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

诗经楚辞与取名

诗经楚辞与取名 现将楚辞取名理出,以供飨鉴。 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创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此次着手整理的,则是偏男性和中性化的名字(特别好的女孩名也会列出)。同样的,那就是因为过于古典而不可避免的“老土”了。 终究不忍烂尾。现找来《楚辞》(中华书局2010年版,林家骊译注)恶补,且学且写罢。大学时上过林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他是楚辞学研究的专家。本文中涉及译注的,多参考此书。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

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诗经》与《楚辞》参考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一、诗歌类 《诗三百篇探故》朱东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诗经直解》(二册)陈子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毛诗正义》(唐)孔颖达撰 《诗集传》(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诗毛诗传疏》(清)陈奂撰三十卷现有1984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著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重版 《诗经译注》袁梅著齐鲁书社1982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孙作云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楚辞章句》(汉)王逸撰商务印书馆印本 《楚辞集注》(南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屈原赋今译》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楚辞新注》聂石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研究集成》马茂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林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屈原研究》郭沫若著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 《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年版 《屈赋新探》汤正柄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 二、散文类 《先秦散文纲要》谭家健郑君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左传读本》王伯祥选注中华书局本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三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 《国语选》傅庚生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战国策选讲》刘忆萱撰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本 《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荀子简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韩非子浅释》梁启雄著商务印书馆本 三、神话类 《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神话论文集》袁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神话与民族精神》谢选骏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教辅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卷本)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00个出自楚辞诗经的宝宝取名,家长取名不发愁

100个出自楚辞诗经的宝宝取名,家长取名不发愁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名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就算有着十分好看的外表和能力,一个难等大雅之堂的名字必定是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何才可以取出一个好听文雅的名字呢? 这里大家可以使用诗经楚辞进行取名,提取经典的诗歌中的词语,即好听也十分的有意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100个好听发诗经取名。 【以下名字均来自美名宝】 好听美好女宝宝取名:

1.仙琳/ 《苏武慢》/ 凌云翰/ 花上莺啼,云间犬吠,偶到洞仙琳宇 2.若雪/ 《公无渡河》/ 李白/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3.紫花/ 《尚书命题瓦砚》/ 徐寅/ 凿山青霭断,琢石紫花轻 4.夜柳/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驿寄崔融》/ 宋之问/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香梅/ 《蝶恋花》/ 欧阳修/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6.慕灵/ 《谁氏子》/ 韩愈/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7.寻真/ 《题香山新经堂招僧》/ 白居易/ 谁能来此寻真谛,白老新开一藏经

8.晓兰/ 《青毡帐二十韵》/ 白居易/ 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9.璇霄/ 《绿头鸭》/ 曹勋/ 应乘乾、彩虹流渚,惊电绕、璇霄枢斗 10.依灵/ 《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 李中/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11.笑柏/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 柳宗元/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 12.水佩/ 《洞仙歌》/ 赵子发/ 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水佩风环饮松露 13.月虹/ 《萍》/ 李峤/ 二月虹初见,三春蚁正浮 14.韵韵/ 《天净沙》/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15.盈姿/ 《念奴娇归潜志卷八按此词,朝野遗记作张孝》/ 宇文虚中/ 飞步盈盈姿媚巧,举世知非凡俗 16.彩依/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白居易/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 17.雪莲/ 《点绛唇》/ 梁羽生/ 雪莲鸳谱,冷香飞入诗句 18.平绿/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白居易/ 林晚青萧索,平绿渺弥

诗经 楚辞 起名 汇总情况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2、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3、安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4、浩倡。《九歌·东皇太一》:“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5、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6、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7、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传》里的皇后名字…… 8、扬灵(扬舲)。《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9、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10、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11、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12、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3、翾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翾(音宣)飞:飞翔。 14、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5、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16、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九===章===的===分===界===线=================== 1、坚志。《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坚志:意志坚定。 2、宝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宝璐:美玉。 3、承宇。《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