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国家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音乐-国家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音乐-国家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国家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科:音乐[1] 七年级—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二单元---课题:京剧

【文史篇】内容分类:中国戏剧

[课程内容]:

1、学唱戏歌《唱脸谱》,能用铿锵有力、开阔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

体验老生唱腔的韵味。

3、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唱段,感受京剧

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的不同特点。

4、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拓展内容]:

1、绘制脸谱

组织学生制作各式脸谱,了解不用颜色的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并在歌唱表演中加入脸谱的元素。

2、深入体验

利用社团时间,到京剧社团感受聆听,观察伴奏乐器的特点和相互配合的默契。

3、拓展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视频资料,分享给同学们。

[2] 八年级—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二单元---课题:民歌

【文史篇】内容分类:传统音乐

[课程内容]:

1、了解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感受汉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2、能够视唱《无锡景》曲谱,体会关键方言字的发音和演唱韵味。

3、对比聆听湖北、湖南、江西的民歌,根据方言和音乐特点,判

断歌曲的所属领域。

[拓展内容]:

1、查阅资料

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民歌音频视频,了解并感受各地民歌风格特点。

2、角色扮演

课上欣赏民歌,并在演唱歌曲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服装搭配,深入感受各地民歌的区别和独特的魅力。

3、实地感受

利用假期去各地旅行,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及歌曲风格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 、了解民歌与民间音乐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 1 、传统音乐的历史概况 2 、民歌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四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 (2 学时)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 1 、原始社会时期 A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20 余支骨笛,能准确奏出七声音阶,距今约7000 ——8000 年。(1986 ——1987 年发掘) B )浙江杭州湾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 余支大小与形制不同的骨笛,已有开管乐器、闭管乐器、拉管乐器三类不同的管乐器的雏形。 2 、先秦时期 A )殷商甲骨文中的“乐”字、“鼓”字、“艺”字等。 B )春秋时期孔子编辑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歌曲总集。 C )周代的“八音” D )钟属乐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十二律俱全,可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音阶) 3 、汉、魏晋时期: ?相和大曲: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套曲。 ?鼓吹乐的发展。 4 )隋唐时期: ?西域音乐盛行。主要有:天竺乐、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安国乐、疏勒乐。?法曲、鼓吹、古琴音乐等。 ?说唱音乐形成(寺院的变文讲唱为标志) 5 、宋代:词乐、古琴音乐的高度发展 6 、金元时期:戏曲音乐与说唱音乐 7 )明清时期: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音乐均得以发展。(从明代的四大声腔到清代的京剧的产生) 第二单元 (2 学时) (二)、民间歌曲的界定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是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可以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结题报告 卧铺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2.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蕴涵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素质的源泉之一。如:诚实守信、三省吾身、勤劳俭朴、温良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志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它博造文化、推动历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个人乃成人之本,于民族乃民族之魂,于国家乃立国之基。 可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中国尤其是近代,长期未受到公正的待遇。中国文化精髓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中国文化有断层的危险。现在的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了不少,但文化底蕴却很差,如果说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那就更差了。他们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也不愿意去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不明了传统文化和今日社会生活的关系,不明了今日社会主义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目的:1.开发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xx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探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我国素来有“礼乐之邦”的称谓,与音乐相关的文献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应尽量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发展良好的审美情趣。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启蒙教育中,有助于增加幼儿的音乐感知深度、开拓幼儿音乐文化视野以及强化幼儿的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xx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的意义 (1)传承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归属感。在幼儿音乐启蒙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是一种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新课标要求下的幼儿教育发展方向。将深厚文化底蕴的“风”,吹入到幼儿启蒙教学的“夜”(课堂环境)中,能够极大地滋润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增强幼儿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文化特色的音乐启蒙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于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以达成培养儿童艺术兴趣、音乐基础素养的教学目的。 (2)激发音乐潜能,丰富儿童情感体验。音乐是生活情感的艺术表达形式,学习和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的需要和享受。儿童普遍具有想象力丰富、感官灵敏的特点,因此,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非常强。在音乐启蒙课堂中,加入内容合适、情境相符的传统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激发出其自身内部系统的音乐潜能。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音乐启蒙的有效途径 (1)传唱民间童谣。童谣是一种儿童短诗,也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其朗朗上口的韵律节奏使这种诗歌形式广为流传。民间童谣由于旋律简单、生动活泼的特点,十分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喜?郏?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传唱具有当地风土特色的民间歌谣,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选用民间童谣时必须紧贴教学目标,注意选曲的思想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传统文化课题总结汇编

《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课题阶段总结 2013年下 课题设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习、应用《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为指导,强化学习,更新观念,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促进《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课题计划,现将本学期在课题实施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入文本,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本学期选择了《论语》、《中庸》、《古文》、《菜根谭》《孝经》等知识作为学习材料。以“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准备利用暑假组织学生继续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童年》,尝试读大书,学会读大书,感受其中的人文气息。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推动实验开展 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学习活动在每堂课开始的3分钟里让学生集体背诵一首古诗、解释一个成语、填写古典名著的书名人物及人物的故事。班级还举行了“传统文化”积累展览,让学生在寻找精神的同时走进传统,感受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班级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有刘弘博、黄心怡和刘佳辉等学生成绩优异。 三、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1、在推进中改进:比如:学生诵读的内容、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的体系,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使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和有趣? 2、创新更丰富和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活动。除了一系列常规的活动,如:书法、诵读擂台等活动之外,再创新出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深度上也要有所提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论语》。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艺术教育58ART EDUCATION 2012 · 12边诵读。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听完整条节奏再记谱,这样 有利于增强记忆力。但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听写 速度。 5.旋律训练方法。先把旋律的所有音符听出来并且记下来,根 据听出来的音符和里面的升降记号,确定调号和调名,然后听写节 奏,直接记在音符的上方或者下方。 (二)练耳应试技巧1.听写题应试技巧听写题要想获得高分,主要靠平时科学训练积累知识来提高应考实力,但考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时训练时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先听写后记谱,例如训练听写节奏或旋律时,听完整条节奏或旋律再记谱,这样有利于增强记忆力。考试时可以采取边听边记的方法提高速度。(2)听写时注意书写要求和书写格式,避免无谓的丢分。例如,要求用五线谱记谱,如用简谱记谱按实际得分的50%记分。2.选择题应试技巧选择题是由题目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备选项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因此考生们不需要像听写题一样把所有的答案完全分辨出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对选项进行选择。(1)筛选法。就是先将有明显错误的选项逐一排除,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2)色彩直觉法。不同调式的风格不一样,色彩直觉法就是 聆听不同风格的调式,通过直觉分辨其调性色彩来完成。只要将不同调性色彩的感觉分辨出来即可完成。(3)综合法。就是综合运用筛选法和色彩直觉法进行听辨。综上所述,只要把握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将音乐知识综合运用,再难的题目都能迎刃而解。结语练耳反映的是考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综合素质,不像钢琴 或声乐等科目可以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准备专攻高考需要弹奏或 演唱的几首乐曲或歌曲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像乐理只需要 了解音乐术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具备正确的解题思路和 解题习惯,并且多做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就可以拿到高分。 视唱练耳由于其独有的特点,是考生最为紧张的科目,也是容易失 分的科目。考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磨练才能达到一定的 熟练程度。笔者通过多年对音乐高考生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训练技 巧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省音乐联考为例,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 解决问题、提升练耳能力、获取高分的方法与对策。希望帮助考生 在原有基础上快速提高练耳水平,为普通高校音乐类专业输送合格新生。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165314204.html,/xbybyb@126/blog/static/65587832201081644657422/作者单位:中山纪念中学(责任编辑:王敏)◆ 牟华 我国传统音乐形成于早期的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并且在与各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相互融合中得 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我国文明不断进步的结果。传统音乐是指中 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 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 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汇聚我国各民族个体的音乐理想 和智慧,并且拥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可以稳定地立于 世界音乐之林。社会各界学者在定义传统音乐时,虽然措辞上有一 定的差别,但都是殊途同归,血脉相依的。即中国传统音乐是历史 和文化的产物和沉积,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历史的不断进步中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因此具有鲜 明的时代性。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1.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及地区性差异时代性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在不同时期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也有所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产生、创新、发展都是随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进步的。每一种类的音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印记、特定的文化地域作为基础和背景,以及各个民族艺术家的贡献。最终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表演中释放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作为其另一个显著特征,主要是表现在空间上。在相同的历史阶段,某一种音乐形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是因为某种特定形式的音乐只有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生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音乐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人类文化 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表演形式,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将音乐本身的思 想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且在传统文化中逐渐进步和发展。文章简单介绍了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 【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内涵

课题申报模板:329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的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的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场经济固然有很多优秀的方面,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化解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良剂。 同时,现在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被关注意识,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但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与滋养教育。不少孩子吃苦耐劳性差,心理抗挫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少数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少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归属感降低,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因此,抓好学生精神文明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二)课题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外学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王建民认为,无论国家、团体还是个人都不能脱离文化传统。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特别强调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说明经过半个世纪,中国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一个“和解”。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也认为,传统文化是个多面体,不同时期,人们看到的是不同侧面,强调的也是不同侧面,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 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张岱年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 发展的认识 班级:2012护理本科 姓名:孙碧莹 学号:20120522057

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 自脱离原始的胚芽状态之后,中国传统音乐大致经历了下面几个时期:先秦时期,雅乐兴盛,多种乐器陆续产生,大型乐队初步形成,音乐美学及律制理论初步确立。汉唐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歌都有蓬勃的发展,西域、北欧的音乐大量内传,唐代歌舞大曲,是这一时期音乐走向全盛的标致。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明中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此时的文艺大量走向世俗,戏曲、曲艺兴起,时调小曲开始流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外国音乐大量输入,中国传统音乐在与之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着自身衍化、蜕变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 音乐鉴赏课上,谭盾先生演奏的《地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地图》的演出现场就搭在凤凰古镇的小河之畔,周围灯影重重,古墙石道,观众隔河相望,河边的小石桥上,坐着一排纯朴美丽的苗族姑娘。据说,《地图》的灵感来源于凤凰古镇的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敲击、搓揉不同的石头,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音高,老人古老而原始地吟唱着,与天、地、风、云交谈,和前生来世对歌。恰巧,在第六章节的《听音寻路》中,乐队们所使用的乐器就是各种各样的石头,石子翻飞,创造出不同的声响,或悦耳、或凝重、或低沉沙哑,

或噼啪快活,时而摩挲流淌出一股股柔音静曲,时而却又敲击着进发出强劲的力量。乐符流泻而下,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自然的力量,那样的神秘婉转,那样的幽深莫测! 如斯美乐,知道的人竟不多。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流行音乐铺天盖地,聒噪了双耳,浮躁了心灵,让我们没有丝毫的闲情去嗅一嗅传统音乐的芬芳。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渐渐消失的困境,我们,应当坚决地行动起来!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还要树立对传统音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地继承中国传统音乐。其次,论及发展,决不能仅仅是照搬照抄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东西,创新才是发展的关键!在谭盾先生的《地图》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地图》是融合了现代音乐创作与传统民俗文化的音乐作品,它打破了现代音乐创作的规律,将现代乐器灌入了创新性的演奏方式,将观众带入了另一个音乐世界。 回顾漫漫音乐之路,蓦然发觉,原来我们错过了那么多。中国传统音乐就像那天边闪耀的星子,等着我们去探寻、去求索。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着,终有一天,华夏儿女会让它绽放出它的独特华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成果 李洪伟 2017.11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既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点。写作教学策略要重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可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略了激发兴趣这一点,因而针对初一学生,进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研究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叶老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学的本质。然而“教”什么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这毫无疑问是问题的关键。 历来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字词句篇”等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作文的教学。教师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弄了个支离破碎、翻天覆地。教师自以为讲全了,讲透了,然而学生收获不大,效果不佳。这种教学充其量是“喂”,学生“吃”进去了,能否消化则不去管,再“吃”还得靠“喂”,学生成了长不大的阿斗。对于这种单纯的由知识到知识的教学,前辈们早就有所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摸索、改革,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春秋时期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到宋代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从近代黎锦熙的三段六部式教学“理解—练习—发展”,到当代钱梦龙的“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四段

导读法,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其共同特点是:强调学生自学。而“自学”,就必然要有其方法,无论你的教学方式怎样翻新、叫法不同,关键仍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认为“学法”才真正是教师所应“教”给学生的重点,尤其是作文教学又经常被大家所忽视。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了“学法”,才能达到“不教”,这应是我们的共识。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位置摆正,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关注个体,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活动能体现和落实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 其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纯听讲、仅仅接受教师语言听觉刺激的单调;好的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有趣的任务,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学习热情。真实的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学生解决写作问题的抓手。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生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体验主动探究的乐趣与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且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三大来源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典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说,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其中,殷商和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意义。除六代乐舞及其他多种乐舞的发展和整理,礼乐制度的阶级化和等级化,大司乐机构的设置,三分损益律的运用等,对全代有重要影响之外,尤其在“八音”乐器分类中“琴”(七弦琴)及其音乐的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的基本模式。 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久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其中,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长江中游的楚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色彩缤纷,独树一帜,同中原音乐并为上古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率,相互辉映,相互兑争、交融,进而衍生,发展。珠江流域的粤文化,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路途对多处音乐文化传播、交融的作用,以及东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在乐器方面,作为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代表实例,可以举出由奚琴到胡琴类各种拉弦乐器的形式。 中国音乐与外国音乐的交流,由来已久。据《穆天子传》记载,相传西周初,周穆王曾经带着规模颇大的乐队到西方各国支施行,并进行音乐交流。此后,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入传中国;隋唐时期,大量外国音乐的输入,不仅带来外国乐曲,而且引进乐器、乐律、音阶。作为外国乐器传入中国,后又被改造为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是颇具代表意义。 中国民乐发展的三个时期 1.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咱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课题总结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课题总结 江源镇学校孙明霞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以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以研究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我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萍专门上了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研究特色,强调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

1分析李叔同的《送别》送别是中国千百年来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都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渲染了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都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等等;芳草有时喻为离恨,在李煜《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恨如春草般连绵不绝,无处不生,使人愁绪万千;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晚风、暮色为此情此景蒙上了一层柔美的色彩,缓和了离别的伤感,但仍不免透露出一丝萧瑟。而第二节中的“浊酒”一词也蕴含古典意象之美,古人常常饮酒送别,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2、邓丽君《淡淡幽情》对唐诗宋词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从表现形式来看,将我国流传数千年的古典诗词用现代音乐表现,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对保存逐渐被遗忘的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邓丽君是华人音乐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巨星;她不仅影响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在文化领域里影响了华人社会。(人民网评)。她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热爱,在专辑中她说道:“作为一名歌者,我能不能够也为传统文化近一点微薄的力量······让一千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借着歌声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她个人巨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唐诗宋词千年流传和所表达出的人生哲理、乡愁、亲情、爱情;并且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演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使唐宋诗词更加广为传颂,深入人心。更引领了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中的潮流,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对古典诗词的传播。 4、周华健《江湖》张大春认为‘江湖’就是人间,所谓“混江湖”,比如在职场上、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每天就是在出入江湖。赞同,曾有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觉得很贴切,更通俗一点来讲江湖就是社会,经历人生百态,才知江湖真谛。是成功的之作,2014年凭借该专辑周华健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江湖》表达出了那种已在中国延续千余年的侠义精神。这张专辑虽使用西方乐器,表达了对民族的深厚情感,超过一般流行音乐的编曲经验,展现了创意性与突破性。《泼墨》引用历史典故,以国画皴法为意象,营造出充满民族特色的聆听情境。整首词将中国古典文化挥洒到极致,全词用了20个古典意象,如【葡萄美酒夜光杯】《凉州词》的第一句、【李白月】指李白钟爱月(名句“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更以二十六个国画技法“皴”结尾,mv里周华健游走在这历史的长廊中弹唱《泼墨》,同时传达了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5、方文山在《东风破》中穿插了古典文化体现在:《东风破》的“破”指的是一种调,即宋朝所谓的“曲破”;而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在唐代受到很大的重视,故文人亦多将琵琶一词入诗,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这两句也带有浓重的古典意蕴,第一句中,表现了一个漂泊在外、思绪满怀,借酒消愁的游子形象,而后一句应是来自李清照《如梦令》中的那句‘应是绿肥红瘦’。整个歌词充满了联想意义,而词意的丰厚更显得张力无穷。更运用了传统的表现手法“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等的抽象名词,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他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而用“花开”来隐喻人的感情的发展。《东风破》的歌词是方文山“中国风”写作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古诗词的古典美与现在流行歌词的相互贯通,让古典重现无尽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