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原理》一轮复习学案

《计数原理》一轮复习学案
《计数原理》一轮复习学案

《计数原理》一轮复习学案2017.12

一.知识梳理

1.分类计数原理(也称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也称乘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 种不同的方法.

二.基础自测

1.如图,用6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的4个格子涂色,每个格子涂一种颜色,要求最多使用3种颜色且相邻的两个格子颜色不同,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2.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

同的分配方案有 种(用数字作答).

3. 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

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

4. 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5.甲、乙、丙人站到共有级的台阶上,若每级台阶最多站人,同一级台阶上的人不区分站的位置,则不同的站法种数是 (用数字作答).

三.典例剖析

例1. 已知集合M ={-3,-2,-1,0,1,2},P (a ,b )表示平面上的点(a ,b ∈M ),问:

(1)P 可表示平面上多少个不同的点?

(2)P 可表示平面上多少个第二象限的点?

(3)P 可表示多少个不在直线y =x 上的点?

1.(2016·深圳调研考试)我们把各位数字之和为6的四位数称为“六合数”

(如2 013是“六合数”),则首位为2的“六合数”共有( )

A .18个

B .15个

C .12个

D .9个

2. 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

A .324

B .328

C .360

D .648

37

2

例2.现有高一四个班学生34人,其中一、二、三、四班各7人、8人、9人、10人,他们自愿组成数学课外小组.

(1)选其中一人为负责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每班选一名组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推选二人作中心发言,这二人需来自不同的班级,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2016·高考全国卷Ⅱ)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 处出发,先到F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 .24 B .18 C .12 D .9

4.有六名同学报名参加三个智力项目,每项限报一

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则共有________种不同

的报名方法.

例3. 四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的6

种不同涂色方法

5. 用5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标①、②、③、④的各部分涂色,每部分只涂一种颜色,相邻部分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有

例 4. 将一个四棱锥P 如果只有5

B

C

6. 四棱锥P ABCD ,用4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四棱锥的各个面上,要求相邻面不同色,有 种涂法

7. 用红、黃、蓝、白四种颜色涂矩形ABCD 的四条边,

每条边只涂一种颜色,且使相邻两边涂不同的颜色,

如果颜色可以反复使用,共有

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8.(2016·大同质检)如图所示,用4种不同的颜色涂入图中的矩形

A ,

B ,

C ,

D 中,要求相邻的矩形涂色不同,则不同的涂法有( )

A .72种

B .48种

C .24种

D .12种

课后巩固练习

1.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

A .324

B .328

C .360

D .648

2.将1,2,3填入3×3的方格中,要求每行、每列都没有重复数字,右面是一种填法,则不同的填写方法共有( )

A .6种

B .12种

C .24种

D .48种

3. 2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5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位女生中有且只有两位女生相邻,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A. 60

B. 48

C. 42

D. 36

4.(2016·山东济宁)某中学高三学习雷锋志愿小组共有16人,其中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各4人,现从中任选3人,要求这三人不能全是同一个班的同学,且在三班至多选1人,则不同选法的种数为( )

A.484

B.472

C.252

D.232

5.(2016·四川成都第二次诊断)某微信群中甲,乙,丙,丁,戊五名成员同时抢4个红包,每人最多抢一个红包,且红包全被抢光,4个红包中有两个2元,两个3元(金额相同视为相同红包),则甲乙两人都抢到红包的情况有( )

A.36种

B.24种

C.18种

D.9种

6.(2015·河南信阳)某学校安排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要求每位同学仅报一科,每科至少有一位同学参加,且甲、乙不能参加同一学科,则不同的安排方法有( )

A.36 种

B.30种

C.24种

D.6种

B C

7.(2015郑州二模)某校开设A类选修课2门;B类选修课3门,一位同学从中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3种

B.6种

C.9种

D.18种

8.(2016·山东枣庄4月)有5本不同的书,其中语文书2本,数学书2本,物理书1本,若将其随机地摆成一排,则同一科目的书均不相邻的摆法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9.(2016·广东肇庆)某同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0.(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将甲、乙、丙、丁四名学生分到两个不同的班,每个班至少分到一名学生,且甲、乙两名学生不能分到同一个班,则不同的分法的种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1.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种.

12.数字1,2,3,…,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如图的9个空格中,要求每一行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每列从上到下也依次增大,当数字4固定在中心位置时,则所有填写空格的方法共有________种.

(整理)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重难点)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难点) 学习内容: 一、生长素的发现 | 1.达尔文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右图 ①胚芽鞘受到单侧光刺激,弯向生长;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③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 ④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部,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2)实验结论: (1) ①和②对照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有关。。 ③和④对照得出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 芽鞘的。 (2) 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就 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时,造成伸长区背 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詹森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切下胚芽鞘尖端,中间放一,单侧光照,尖端下部弯向光源生长 (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将胚芽鞘尖端切去,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发现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 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在其下部琼脂片 詹森的实验示意图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 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 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 侧弯曲生长。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这种物质从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下部生长。该物质被命名为 。 注:实验⑥是对照实验,排除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琼脂块作用的结果。 ^ 5、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叫 (IAA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 。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PAA )、 (IBA )等。 总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 ,感 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生长素横向运输 的部位也在 ,但胚芽鞘生长的部位是尖端 的 。所以右下图1中胚芽鞘尖端处生长素因云母片的阻挡而不能 运输,尖端的下部生长素不横向运输,故琼脂块a 、b 中生长素含量相等;而图2中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尖端下部极性运输,故琼脂块c 中生长含量小于d 中的含量。 】 6、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向光性)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同时,从 上端向下端极性运输;导致尖端下部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造成向光弯曲。 二、植物激素 1.概念:在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有显著影响的 ,称作植物激素。 2.类别:生长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 经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 2.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 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 、 、 图1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修改稿)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大连二十四中生物组刘恒 【研讨教材——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新课标教材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在进行拓宽的同时对有些内容进行了修改(值得注意),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10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较多。试题中以联系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是一个重要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 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会实验思想,运用实验思想解决实验设计问题。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情分析】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复习课不能是新授课的简单的重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要认真组织材料制做PPT 课件,一方面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在课堂中,留一定时间给学生看书,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搭建好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全体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提出一些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去思考和探索。设计经典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助其巩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解决实验题大难关。 【教学策略】高考是很全面的考试,考得也很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在讲授知识方面尽量的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让每一个学生有知识上的漏洞,对学生来说就是“查漏补缺”,所以要强调学生注意书本上有关小字部分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小资料部分和相关插图,并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一节课主线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点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使其知识归纳有条理,要使之知识得到升华。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的主要知识 (1)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2)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3)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需要掌握的方法 理论联实际的方法及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 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 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 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

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 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 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 (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 人格的过程。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 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 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二)、增强精神力量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一、考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二、知识梳理:创新设计第172页 三、典型例题 【例1】《创新设计》第174页“即时突破”第1题 【例2】《创新设计》第175页“例2” 【例3】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A中插入的琼脂块属无效插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左侧玻璃片属无效插入,因分生组织分布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一段,右侧玻璃片插在胚芽鞘尖端稍下,阻断了生长素向下运输,故胚芽鞘尖端下部左侧有生长素,右侧无生长素,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中云母片属无效插入,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多,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中插入云母片阻断生长素向左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向下极性运输,胚芽鞘直立生长。 答案:B 【例4】(2009年广东生物)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例5】(2009年江苏生物)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因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上芽的数目可能不同,故用相同浓度的2,4-D处理,生根效

【精品】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人教版)教学设计 《通过激素的调节》是必修3第2章第2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三部分内容.关于激素调节,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已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激素调节的发现前,先让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也可先让学生回顾;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也可先由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描述血糖调节;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促胰液素发现的过程。

2.描述血糖调节的过程。 3。描绘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4。据图分析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实例,说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2.通过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作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评价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深层次的关系。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通过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重视生物科学发展史,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对激素类药物及糖尿病等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生物学的“生活化”特点;通过构建血糖调节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在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克拉玛依高级中学芬丽 一、【考纲点击】 1、回扣基础,明确知识点,完善知识网络构建。 2、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 三、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四、【核心要点突破】 考点1: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作用 1.依据下图,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甲B.图1中乙丙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2中丁向左弯曲,戊向右弯曲 D.丁、戊都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规律与总结】 考点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改进方案: 理论依据: 【规律与总结】 考点3:其他植物激素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语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1)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______。 (2)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时____能刺激形成愈伤组织,对根芽的分化有重要作用。

4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都授以二倍体的花粉,所得植株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无种子、有种子 B.有种子、有种子 C.有种子、无种子 D.无种子、无种子 【规律与总结】 考点5:试验设计 5、图1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 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 ppm 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 ppm 。 (2)图2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a 、b 、c 、d 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处。 (3)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请你利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燕麦胚芽鞘、薄云母片等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与总结】 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 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问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 ,B 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A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 点浓度 B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 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 点浓度 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 点浓度 3.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 .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抗美援朝70周年 学案

2021届高考时政热点解读:抗美援朝70周年 【热点背景】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录】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始终没有忘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当年作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重大决策的深远意义。此时此刻,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表示最深切的怀念!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所有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伤残荣誉军人,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70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济南版生物七下人体的激素调节word学案

《人体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知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概念,并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功能 3、掌握几种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分泌异常症 学习重点: 几种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分泌异常症 学习过程: 探究目标一:内外分泌腺和激素的概念,并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功能 1、阅读课本75页第二自然段,从课本中划出内外分泌腺以及激素的概念,并比较内、外分泌腺的区别(有无导管、分泌物的去向) 2、阅读课本76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哪些?它们分泌的激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跟踪练习一: 2、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A.唾液腺、肠腺、垂体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甲状腺、胰岛、卵巢 D.唾液腺、皮脂腺、垂体 3、下列器官中内分泌腺和激素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甲状腺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胰腺可分泌胰岛素 C.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D.卵巢可分泌生长激素 探究目标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及分泌异常症 一、生长激素的调节作用 阅读76页第二、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主要功能:调节人体的 生长激素幼年时分泌太少患,症状 分泌异常导致疾病:幼年时分泌太多患,症状 成年后分泌过多患,症状 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1、阅读课本76页“分析与讨论”中的两则资料,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题的三个小题 2、阅读课本77页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主要功能:1、促进 2、提高 成年后分泌过多患 ,症状 甲状腺 分泌异常导致疾病 幼年时分泌过少患 ,症状 讨论:比较一下“呆小症”与“侏儒症”的异同点 异: 同: 三、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1、实验: 项目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说明问题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病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病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病 2、 阅读78页第一段,总结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主要功能:调节 胰岛素 分泌异常症:分泌过少易患 ,症状 跟踪练习: 1、幼年时期长激素分泌不足,人体会患( ) A.侏儒症 B .巨人症 C .白化病 D .糖尿病 2、下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 量变化曲线。引起图中d ~e 段血糖浓度快速下 降的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雌性激素 D .雄性激素 3、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为成蛙;(2)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这两个实验可以证明( ) A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个体的发育 e d c 时间/h a b 血糖含量/g ·L -1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2、揣摩诗歌语言的妙处,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人的情感。 3、体会诗歌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诗歌的赏析;2、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预习案】 一、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 1、《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4、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二、引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 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方法点拨】断句: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字格式或者二一二字格式。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是“思”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思”的举动是什么?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吗?明确:是采摘芙蓉。这种行为在古代诗歌中常见。古人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4、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为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芙蓉,即荷花,为全诗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探究案】 本篇课文的结构框架“五个一”: 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来自一段深挚笃厚的爱情,一腔无以名状的忧愤。 一、一个高洁优雅的意境

第四节 激素调节(导学案)

第四节激素调节(导学案) 一、自学目标 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 2.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3.收集资料,举例说明激素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二、自学重难点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及功能。 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异常时引起的病症。 三、自学提纲 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有无导管 分泌物 分泌物的运输方式 举例 任务3:收集资料,了解常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 1.生长激素 (查阅任务: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症状及病因) 来源: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2.甲状腺激素

(查阅任务: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的症状及病因)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等 3.胰岛素 来源: 作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糖尿病 任务4:认知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四、随堂达标 1.下列哪个腺体既会有外分泌部分,又有内分泌部分( ) A.性腺 B.唾液腺 C.胰腺 D.垂体 2.某人身体矮小,但是智力正常,这人患有( ) A.侏儒症 B.呆小症 C.佝偻病 D.肢端肥大症 3.某人已20岁,身高70厘米,智力正常,此人可能哪种激素分泌不足?(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4.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是( ) A.肾上腺 B.甲状腺 C.垂体 D.性腺 5.课外小组同学使用含某种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提前变成青蛙,缩短了蝌蚪发育成蛙的时间,请问该饮料中饲料中所含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6.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别是( ) A垂体和肝脏 B脾和胰腺 C脾和肝脏 D甲状腺和肝脏 7.患“大脖子病”的人应多吃()。 A.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B.海产品C.肉、蛋、奶D.糖含量高的食物 8.分析教材第98页的资料3,填写下列空格,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 (1)发现问题: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__________,还出现了糖尿病人的症状。 (2)作出假设: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 (3)设置对照实验:结扎________狗的胰管,与病狗进行比较。 (4)实验结果:胰腺大多萎缩,只有__________活着,并且尿液中__________葡萄糖。 (5)作出新的假设:胰岛会分泌一种能调节__________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的物质。 (6)进一步实验,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__________,用于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成功。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 杨妮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有三个:一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激素的概念;二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三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内分泌腺和激素都是直接讲述呈现知识,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安排讨论活动,胰岛素也是直接讲述知识,安排学生活动“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 课本安排内容的思路是先给学生解释激素的概念,然后告诉学生内分泌腺有哪些,然后分别说介绍它们的功能,最后详细讲述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 在第8章学过性激素的作用,提到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不过只是了解名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他们还没有接触激素调节的方式,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深度,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准绳,挖的太深反而让学生陷入困境。 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三、设计思路 热点问题引出激素→通过实验探究出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作用→进而归纳出内分泌腺和激素的概念。 甲状腺激素,课本上给蝌蚪发育的对照实验,我找到类似实验更加完整,通过实验得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然后通过自学得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几种病,再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也训练了学生严谨的态度。 胰岛素在课本上是直接给出作用,我仍然选择通过实验探究胰岛素的作用。 激素是什么?不要直接把答案呈现给学生,通过两种激素的探究历程,学生在个例中认识到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这个时候趁热打铁认识其他的各个内分泌腺,当把内分泌腺都认识了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激素的概念。这样在材料充实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的理解激素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了解甲状腺激素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必修三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必修三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导学案 金昌市一中生物导学案 依靠相互间的信赖和帮助,能够完成伟大的事业,并能有伟大的发现。——荷马 课题:3.3第周第课时授课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列举其他的植物激素 学习重点其他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学习难点其他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自 目标与导入本节聚焦: 除生长素以外,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具有什么作用 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自学与诊断一、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等植物激素 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如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使其含量,反过来又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含义:的对植物的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互动与展示一、阅读课本53-54页,归纳: 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二、阅读课本54-56页,思考: 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优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应用?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精讲与点拨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促进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且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 总结与升华1、赤霉素促进,从而使植株增高;促 进和。 细胞分裂素促进。 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促进叶和果实的和。 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达标检测题

比较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在体内含量都较少 B.对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 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 A.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B.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植物的遗传物质。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发育。 D.植物组织培养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