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会考内容标准

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太阳系概况。

(Ⅰ)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Ⅱ)

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Ⅰ)

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Ⅱ)

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Ⅰ)

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分析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地方时、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Ⅱ)

说出地球的各个圈层名称,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

及特点。(Ⅰ)

知识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P (2-7)

1天体系统 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中心):地月系 地球—中心

(人认识的)其他恒星系 月球

河外星系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有适宜的温度

内部条件:有液态水

条件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太阳状态稳定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 行星共面性同向性,各行

其道,互不干扰

3天体系统的普遍性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相近----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结构特征-----类地行星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8-12)

4.太阳辐射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动力煤、石油、天然气属太阳能

提供生活能源: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5.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影响

光球层黑子----11年大气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大气层色球层耀斑----11年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磁针不能

日冕层准确定向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地震、水旱灾害也及太阳活动有关

三、地球的运动P(13-20)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方向:都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自转---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公转---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

日5时48分46秒

速度:角速度:自转----极点为0,其他皆同15度/小时 公

转=59′/天

线速度:自转----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公转----30km/秒

7.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6.22

)直射北回归线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春秋分: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

8.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

画晨昏圈(线)和判定。夜→昼==晨线

左图画出晨(昏)线 右图判断p 是线

②.地方时

东边比西边早见太阳,时间是东早西迟。经度不同地方时不

近日点

远日点

同。

区时计算:伦敦中时区;北京东八区

先计算区时差(时区差=时差)同侧相减异相加。 定东西:同在东时区,号大为东;同在西时区,号小为东;

中时区两侧:东时区为东,西时区为西

求东边时刻用加法,求西边时刻用减法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顺物体前进方向看: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

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3.21)→秋分(9.23); ==南半球的冬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9.23)→春分(3.21); ==南半球夏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空间: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时间:太阳直射本半球的23°26′时,昼最长;

本半球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

空间: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时间:太阳直射另半球的23°26′时,昼最短,

本半球极圈及其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日出点;日落点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

方法指导

判断不同地点昼夜长短方法:1.看季节, 2.看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90°)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记住二分二之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最大值是夏至日时;最小值是冬至日时。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最大值是冬至日时;最小值是夏至日时。

° °26′N °26′S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为90°,

最小值赤道以北----冬至日时

赤道以南----夏至日时

总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远离时就减少。

离得最近时最大,最远时最小

方法指导

同一时刻,如何判断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得到小?

1.找直射点位置,2。看距离直射点的纬度差。

③.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获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获太阳辐射最多)

春、秋两季是过渡

气候统计四季:春季3、4、5

夏季6、7、8

秋季9、10、11

冬季12、1、2

④.五带(热量带):

界线----极圈(66°34′NS)

回归线(23°26′NS)

依据----直射现象和极昼夜现象

四、地球的圈层构造(P21-23)

10.地球的圈层名称: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结构-----地壳A、地幔B、地核C。

岩石圈:组成----地壳岩石+地幔顶部岩石

特点----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A

B

C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会考内容标准

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Ⅰ)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Ⅰ)

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Ⅱ)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Ⅲ)

说出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形成和分布。(Ⅰ)

说明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Ⅱ)

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Ⅱ)分析锋面、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天气系统的特点。(Ⅱ)

判读简易天气系统图。(Ⅰ)

说明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Ⅱ)

主要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