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教育实验报告范例

1、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

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载《教育研

究与实验》,2005年第2期。

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

研究

陈菊珍、刘华山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前测,选取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大学生40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按照自行制定的辅导方案,进行14次人际交往团体辅导,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结合他评和自评,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减轻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增强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

一、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青年性

格问卷”是前人根据“加里弗尼业心理测验表”修订而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编制的。

(二)被试选定与分组

本研究以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0名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的大学生为被试。将筛选出来的40名学生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人。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一小组10人,接受完全相同的辅导。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组成员适时暴露自己,分析自我,特意安排10个交往正常的大学生加人实验组,一个小组5人。他们在上述心理测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交往困扰,但研究者要求他们参加团体辅导,他们也愿意协助辅导老师开展工作他们在前后测中得分不参与统计分析。乙组则未安排任何形式的辅导。

(三)前期调查

辅导前运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对40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本调查表共列出17个不利于交往的心理因素,由被调查者选出其中5个,同时

允许其予以补充。

(四)制定辅导方案

辅导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讨论、人为情境训练,共9次,每次分为理论研讨、情境训练和行动作业三个环节。另一类为真实情境训练活动。

(五)实施团体辅导

对实验组实施14次团体辅导,持续7周。

(六)实施后测

团体辅导结束后,用“青年性格问卷”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七)统计分析

运用王建中教授开发的WJZ心理测量和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二、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制约因素调查表”统计结果

(二)青年性格问卷统计结果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统计结果

(四)师生评价

(五)自我评价

三、讨论

(一)妨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分析(二)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效果分析

1、团体辅导对于改善人际交往现状具有独特的优势。

2、本团体辅导方案针对性强,触及到制约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并且通过辅导引导成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制约因素的消极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1)树立主动交往意识。

(2)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成人心态”,

(3)提高交往技能。

(4)交往行为训练。

(三)本团体辅导实施方案特点的讨论

1、事先调查,了解妨碍人际交往的因素,使方案的制定更有针对性。

2、综合运用行为矫正、认知辅导等各种辅导理论与方法。

3、重视理论研讨,适当增加理论容量。

4、安排部分交往正常的学生加入实验组。

5、将人为情境训练与真实情境训练结合起来。

6、设置行动作业,注意加强行动倾向。

2、蒋世雷、傅玉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

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

实验报告》,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

蒋世雷、傅玉蓉

摘要:为了研究5小学数学学习策略6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等组设计的实验方法,选取同一教师教学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两个平行班总的数学学习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总课题组编写的5小学数学学习策略6教材,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学习策略课,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策略上,而避免大量的知识内容对学习策略的掩盖。通过掌握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大幅度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从而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实验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教材实践

一、前言

本实验力求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些常用的学习方法。

2、通过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甄别《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教材的编排体例、已有策略的优劣。并在实践中注重搜集实验素材,提出修订意见。

二、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了等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将高年级作为实验重点。选取同一教师执教的学生学习环境及水平大致相同的六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两个平行班数学学习总课时一致的

情况下,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学习策略课程,历时一年。

(一)实验对象说明

(二)实验持续的总时间及具体安排

(三)实验条件的控制

本实验所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原来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学生个体差异等基本实验情况大体上一致。

(四)实验程序

1、前测

2、数学学习策略训练

3、后测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二)实验班学生对实验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的自我评价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解题速度比较

(四)其他方面

四、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

1、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提高学

生的学习成绩。

2、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系统的数学学习策略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教材及教学方法探析

五、结论

(一)一年多来的系统实验证明: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策略上,而避免大量的知识内容对学习策略的掩盖。

(二)通过掌握系统的学习策略,能大幅度地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大面积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用书是一本实用可操作性强、高质量的实验教材。但在新的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时期,学习策略教材及教学也应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实验教材在课文结构、策略取舍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3、陶文中:《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

实验报告》,载《教育科学研究》1998

年第4期。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报告

陶文中

内容提要:本实验作者通过编写小学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和构建新教学模式,探索在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数学教学中开展创造思维活动,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将创造思维活动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融为一体,促进了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前言

为使小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课题组以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为切入点,开展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及理论基础

(一)实验的主要目标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原则

(三)实验设计

1、指导思维

2、实验设计的模式

R O1 X O2 (实验组)

R O3 O4控制组) (四)实验对象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与自愿原则,本研究从城、近郊区选取了9所小学的一年级和三年级共7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本文所报告的是随机抽取的两个实验点,实验时间为一学年。

(五)实验材料

本研究的实验材料是课题组自己设计编写的(小学语文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和(小学数学创造思维活动}(一年级)、(三年级)两套教材。

(六)测验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创造能力测验有两种,一是台湾吴静吉(1981年)修订的托兰斯图形创造思

维测验(甲式),二是威廉姆斯创造个性量表。

(七)实施程序

1、准备阶段(1996.2——1996.8):收集资料、文献探讨、组织实验研究小组。

2、师资培训

3、拟定实验研究计划

4、设计和编写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材

5、选择实验对象和控制组

6、实施前测

7、开展教学实验(1996.9——1997.7)

8、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9、实施末测(1997.7)

(八)资料处理

四、实验措施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创造为本教育思想。为此,课题组作了一些相关工作。

(二)构建创造思维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四)营造创造教育的环境

(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创造教育策略五、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创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1.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的比较

2.实验后一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3.实验后三年级实验组与控制组创造思维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4.同一学校实验前后实验班之间创造思维能力发展情况的比较

(二)初步形成有特色的语文、数学创造思维活动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创造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确立。

六、讨论

一年来的创造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课时偏紧。

(二)内容偏多。

(三)语文、数学创造思维能力测验中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4、戴育红、蔡达昌、陈汉祯、郑颖祁、骆凤瀛:

《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

实验研究》,载《心理科学》,2004

年第1期。

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实验研究

戴育红蔡达昌陈汉祯郑颖祁骆凤瀛

摘要:本研究通过小组辅导的形式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小组辅导活动是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学业不良学生小组辅导学习心理辅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市荔湾区人民中路小学三(1)班、三(2)班、三(3)班部分学业不良学生共24人。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0年11月 - 2001年1月)

2、实验开展阶段(2001年2月– 5月)

3、实验结束阶段(2001年6月– 2002年1月)

三、结果分析

(一)实验组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二)实验组学生的进步情况

(三)实验组学生的家长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四、小结

(一)小组辅导活动是帮组学业不良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开展学业不良学生小组辅导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

1、小组辅导活动目标、内容的设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要形成系列

2、小组辅导活动程序的设计要有科学性,活动形式和方式要多样化

3、导师要熟练掌握小组辅导、学习辅导、游戏辅导等技巧

4、小组辅导与个别辅导应互相结合

5、要安排好小组辅导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五、参考文献

其他推荐文章:

1、戴健林、莫雷:《目标设定影响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1期。

2、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综合文科课题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之路努力拓展学生成长有效空间——普通高中综合文科课程研究与实验报告》,载《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第4期。

3、孙德成:《中小学情感教育及教师情感性素质培养实验研究报告》,载《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4、刘丽:《“三导”教学法实验报告》,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5、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排除理解障碍的实验研究》,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3期。

6、钟毅平、谭千保:《学生动机与情感影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初步实验研究》,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唐林、陈是健:《实现策略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8、车丽萍:《成败经验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实验研究》,载《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9、胡进勇:《心理教育活动课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0、王洁瑜、周大根:《自我解释训练对初中数困生应用题解题影响的实验研究》,载《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第2期。

11、周永垒、韩玉昌、张侃:《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2期。

12、周玉林、植风英、吴大培:《农村高中生认知风格与创造力关系的实验研究》,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摄影实验报告

摄影实验报告 班级:广告0901 姓名: 学号:

经过一年的摄影学习,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加上实际的操作训练.基本上已经对基础的摄影有了一定的掌握,经过多次实际操作,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主要涵盖六个方面,以下是我这一年的学习心得: 一.影棚所需的设备,工具: 相机 (1)数码单反相机 1.小型135型相机 2.中型120单反相机 (2)大型技术相机------可拍摄的胶片规格: 1. 4英寸×5英寸(9cm×12cm) 2. 5英寸×7英寸(13cm×18cm) 3. 8英寸× 10英寸(18cm×24cm) 镜头(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各种照明的灯具,静物台,柔光棚,柔光箱,柔光板,反光板光纤灯,同步线,遥控器,触发器,专业背景纸架子,灵活调校角度的臂架 各类背景: 铝塑板,地转,壁纸,A4纸,美国背景纸,蜡染背景布,防火板,木板,瓦楼板,窗帘,各种颜色的复印纸 各种小工具,小道具:

进口黏蜡,卷尺,直尺,放大镜,金属气球及小毛刷,双面胶,注射器,手电,剪刀,激光指示笔,喷雾器,绳子,粮食,床,电话机,马灯,石头,铁丝,沙子,酒瓶,假冰块,杯子,假雪,假烟,水珠,小夹子,竹镊子 二.吸光体拍摄实验 一. 实验设备:佳能550D相机,18—200mm镜头,静物 台,金鹰闪光灯等,书包,毛绒娃娃,线团,竹篓子。 二. 实验目的:通过拍摄各种不同的吸光体,半吸光体, 掌握用光和构图,很好地表现吸光体的结构和质感,能够拍摄一些商业产品。 三. 作品分析图片一:背包 数据:光圈:F/11 感光度:100 快门速度:1/200秒

创意:这是给网点老板拍的照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产品的外形和质感,所以选择了最普通的拍摄方法。 作品分析:这张图片从左前侧方打光,用侧光照明,左侧亮,右侧暗,很好地实现了亮暗的过渡,很好地表现了书包的造型,纹理和质感。 图片二:玩具店内的小熊 作品分析:这张图 片完全是利用自 然光和室内光拍 摄的,太阳光从 小熊的右后方照 过来,小熊的右侧 较亮,轮廓清晰, 同时室内的照明 灯照在小熊的眼 睛上,小熊的眼炯 炯有神。侧逆光很

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材料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 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小学XX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小学XX年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依据新教育基本理念,扎实开展新教育行动,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项目,充分发挥新教育实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新教育实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实验提升师生品质,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作措施 成立组织 组长:王xx (总体构想新教育工作思路) 责任组长:杨xx(具体策划、落实、分工协作) 成 员:陈xx李xx 新教育“六大行动”分工 师生共写随笔——杨xx 缔造完美教室——陈xx 研发卓越课程——刘xx 推进每月一事——王xx 营造书香校园—— 唐xx 家校合作共建——李xx

(三)工作要求 、各行动组要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各行动组要制定相应的推进工作计划。 3、各行动组要定期开展有效的实验活动。 4、各行动组要将活动开展资料进行积累。 5、各行动组要将负责项目进行创新整合。 6、各行动组要挖掘负责项目的特色资源。 三、工作重点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 (1)继续以班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践行晨诵、午读、暮省实践,各班加强黎明诵诗活动,并利用班级宣传栏、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学校宣传牌、其他墙面等布置一些读书的名言、经典古诗词、好书目推荐、师生书画作品等,营造校园书香氛围。 (2)班内设立图书角,开展“献出一本书,幸福全班人”、图书漂流等活动拓宽学生读书的渠道。 (3))全面开设晨诵课,确立每周四早自习为全校晨诵课时间,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经典诵读书目,积极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老师要选择优秀在班级或学校进行交流展示,并附上老师精彩的点评。班每月上交优秀的学生读书习作,学校每月将学生作品编辑成册。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 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 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 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 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 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 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 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 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 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 秀 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 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摄影实验报告

摄影实验报告 班级:广告0901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经过一年的摄影学习, 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又加上实际的操作训练. 基本上已经对基础的摄影有了一定的掌握, 经过多次实际操作, 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 主要涵盖六个方面,以下是我这一年的学习心得: 一.影棚所需的设备,工具: 相机 (1)数码单反相机 1. 小型135 型相机 2. 中型120 单反相机

( 2)大型技术相机------ 可拍摄的胶片规格: 1.4 英寸 x 5 英寸(9cm X 12cm) 2.5 英寸 x 7 英寸(13cm x 18cm) 3.8 英寸 x 10 英寸(18cm x 24cm) 镜头(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 各种照明的灯具, 静物台,柔光棚,柔光箱,柔光板,反光板光纤灯,同步线,遥控器,触发器,专业背景纸架子,灵活调校角度的臂架各类背景: 铝塑板,地转,壁纸,A4纸,美国背景纸,蜡染背景布,防 火板,木板,瓦楼板,窗帘,各种颜色的复印纸各种小工具,小道具: 进口黏蜡,卷尺,直尺,放大镜,金属气球及小毛刷,双面胶,注射器,手电,剪刀,激光指示笔,喷雾器,绳子,粮食,床,电话机,马灯,石头,铁丝,沙子,酒瓶,假冰块,杯子,假雪,假烟,水珠,小夹子,竹镊子 二?吸光体拍摄实验 一. 实验设备:佳能550D相机,18—200mm镜头,静物台,金 鹰闪光灯等,书包,毛绒娃娃,线团,竹篓子。 二. 实验目的:通过拍摄各种不同的吸光体,半吸光体, 掌握用光和构图,很好地表现吸光体的结构和质感,能够拍摄一些商业产品。 三. 作品分析图片一:背包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原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预备知识 一、实验目得 1、了解4d得基本概念。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得运行环境及软件模块得操作特点。 3、了解实习工作流程,从而能对4d产品生产实习有个整体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熟悉4D得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缩写DEM)就是在某一投影平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得平面坐标(X,Y)及高程(Z)得数据集。 数字正射影像图(缩写DOM)就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得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得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它就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与影像特征得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数字线划地图(缩写DLG)就是现有地形图要素得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得空间关系与相关得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数字栅格地图(缩写DRG)就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得栅格数据文件。每一幅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更新与数据压缩处理,彩色地形图还应经色彩校正,使每幅图像得色彩基本一致。数字栅格地图在内容上、几何精度与色彩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熟悉系统得运行环境及配置,主要软件模块以及作业方式等,了解系统目录。 3、系统启动。 4、4d产品制作流程

根据VirtuoZo制作4d产品得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三、实验方 法与步骤 通过阅读 实验指导书, 对制作DE M、DOM流 程以及基本知 识进行足够得 了解。 四、实验结 果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学习摄影测量这门课,我已经了解4D得一些知识,现在又做了这次实验,使我对4D产品又加深了了解,此外,我也接触到了一个软件VirtuoZo NT,我开始就将这个软件进行练习,不断得去了解这个软件,通过实习指导书与视频,我对这个软件得又了更进一步得了解,这个软件就是做摄影测量实验得基础,在这个界面里能够做出一个完美得数字模型,能够将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地区得影像制作成地形图与正摄投影图,能够使人们更加直观得瞧出地区得整体景象,我们能够用它制作4D产品,我要理解这个软件得制作流程,能够更好得做出产品。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摄影实验报告

摄影实验报告 本学期开设实验课程情况一览表 序号实验名称数码摄影学时数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实验报告 1 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设备松下GF3微单,14-42变焦镜头,读卡器、储存卡德阳数码相机的使用试验报告实验日期 20XX年月26日成绩 1、了解数码相机的组成与主要器件。 2、了解数码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与设置。 3、掌握数码相机的拍摄与操作方法。实验内容与实验记录实验步骤 1、拿出摄像机,换上变焦镜头,旋开镜头盖,开机检查摄像机是否能正常使用。 2、设置摄像机,调整白平衡,设置为A 光圈优先档位,有效像素是1210万像素,总像素是1306万像素,图片比例4:3。 3、出门选景,本周刚好回老家看看,所以选择拍摄老家农村风光。 4、观察拍摄角度,九宫格构图,光圈值,最大光圈,曝光时间,1/800sec,曝光补偿0,感光度ISO-160,焦距。 5、第二张为老家豆荚架,斜线式构图,光圈值,最大光圈,曝光时间1/400sec,曝光补偿0,感光度ISO-160,焦距。 6、第三张为田边的一株蔬菜,向心式构图,光圈值,最大光圈。曝光时间1/125sec,曝光补偿0.感光度ISO-160,焦距。 7、观察拍摄角度,

调整光圈,对角线构图,光圈值,最大光圈,曝光时间1/169sec,曝光补偿0,感光度ISO-160,焦距。 8、拍摄完成,取出读卡器,导入照片到电脑,如有不满意可电脑调整修图。问题及解决办法 1、拍出晃动模糊的照片在1/8甚至1/80的快门速度下,相机对晃动非常敏感。办法:保持相机稳定,可以使用三脚架。目前很多相机都有房抖动功能,且相机高感效果都在不断提高,其次是可以提高ISO感光度。 2、画面影调模糊办法: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污渍染涂。切记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如仍有汗渍指纹等,要送去维修店用镜头液仔细清除。 3、画面构图缺乏视觉重心蓝天与山水是壮阔美丽的,但这不能是照片的全部,照片需要一个视觉重心以保持观众的兴趣。视觉重心可以是任何东西,一颗有趣的树,一条船,一片独特的云朵,一本笔记本等等。视觉重心往往与画面的其他内容互相映衬。画面里要有视觉中心,构图上尽量合理。 4、曝光不足如果天空太过明亮,或是晨昏时间太阳光直射入相机,相机就会被测光表欺骗,令画面整体曝光不足,照片整体发黑,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曝光补偿调整画面整体的曝光量。如果可以调整测光区域,也可命令其向场景中亮度适宜的位置测光。在风光摄影中,使用滤镜区域性地控制画面曝光量相当重要。 5、曝光过量光线

2021年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行动,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新教育实验,开展了晨诵、午读活动。新教育是理想的教育。新教育与我校办学理念完全一致近年来我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在全面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正努力探寻一条新的教育之路。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语文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写日记活动,学生的日记水平、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意志力等均有了明显提高。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和我们所大力提倡的读书活动是相通的,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师生共写日记”也正是我们想做的,于是我积极加入到这个实验中来。,本学期我是这样做的 一、建班级图书角,营造书香班级。 本学期,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柜,书柜内为学生个性阅读书籍,书由学生自带,存书量每人平均三本以上,相互交流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班级掀起了积极读书的高潮。 二、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与经典同行,打造生命奠基”的活动。学生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选取经典作品,经典书籍等作为晨诵和午读教材,晨诵通过开展“读一读、背一背、赛一赛”等方式进行,从实验至今,晨诵时间学生读了15首儿童诗和12首古诗,通过熟读精背,提高语感。加强午读,积累文学素养为孩子们的成长打好底色。 三、上好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和语诵课,语诵课上师生共读了《夏洛的网》《苹果树上的外婆》《小猪噜噜》《名人励志故事》,鼓励学生读好书,坚持进行读书交流会。阅读课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开展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促读书。 五、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亲子共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学方面的例如,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可以是数学方面的;可以是历史方面的;可以是地理方面的;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为了保证亲子共读的时间,每天我们规定半小时的读书时间,一星期一次签条,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 六、师生共写随笔 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模拟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视摄影造型)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影视摄影造型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2. 不同景别、构图拍摄 3. 摄像机的运动造型 4. 演播室使用 5. 虚拟性电视节目的拍摄——MV拍摄 6.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拍摄——电视新闻拍摄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成绩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实验一: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课程名称 电视摄像 二、实验项目名称 数码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摄像机原理、部件及其功能,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方法和技巧。 能使用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内容: 一、摄像机的原理 二、机身主要部件和功能参数 三、摄像机镜头调节 四、摄像机的准备 五、摄像机操作要领及技巧 原理:不论是什么样的摄像机,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 指导老师何玲第3 页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班级:XXX :XXX 学号:XXX 时间:XXX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曝光定时器及快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 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 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 ,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O R I O R O R OO RR OR O R I I OR O R =++=+++=+++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 和R 的共轭量;I 。,IR 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 感光底板

【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新教育实验推进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新教育实验推进计划 海门市正余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新教育来统领未来正小的持续发展,把新教育作为进一步提升正小办学品质的有力支撑。努力通过新教育实验来切实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重点做好研发卓越课程、构建理想课堂两大工作。努力实现正余小学和谐、优质、高位发展。 二、组织机构 新教育实验推进领导组 组长: 黄健新 副组长:丁卫星钱华江军 组员:张卫忠张玉萍俞强凌辉陈钢宋云翔 新教育实验工作室 领衔人:钱华 工作室成员:张卫忠张玉萍俞强凌辉陈钢 理想课堂推进组 组长:张卫忠 副组长:俞强凌辉张玉萍 组员:陈钢张嘉骊孙琴姜兵张丽娟曹群 三、工作目标 着力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八大卓越课程;构筑理想课堂,使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天使,努力争创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推进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认 清形势,抓住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新教育实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新教 育实验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加强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确保新教育实验顺利推进。 2. 建立队伍,有序开展。树立“人人都是课程研发者”的理念。组织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敢做事、想做事、能做事的研发队伍进行八大课程的开发。成立好项目组,确定好领衔人,明确序时进度,组织实施。 3.学程导航的再深入。在课堂环节、基本形态已经入模的基础上,探寻效益提升之路。语文学科重点研究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提升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数学重点研究展示交流环节的精准和得当,以及习题设计的精炼和整合。英语学科重点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 4.常态课管理再加强。继续倡导“每天上好一节课”的理念,各教师要把“每天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把对全校日常课堂教学的管理、研究和促进作为教学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去抓。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实时监控,建立巡课制度。重点检查课前准备、当堂作业及课堂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由总导护负责,每日检查一次,校长室不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5.研修实效再提升。把集体备课和慧真课堂展示融合起来,建立起观课、议课、磨课机制。这样的机制,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要求人人参与、个个投入。课前先人人备课,抽签决定主讲人。观课前人人准备,抽签决定执教人;观课中有侧重,有思考,有评价;磨课中有评价,有反省,有提升;磨课后抽签决定二次执教人。这样做到未观先想,边观边想,观后磨想,磨后再观,让观课教师、上课教师共同成长,让课堂在观课、议课、磨课中不断走向精致,真正彰显知识的魅力和生命在场。

摄影实验报告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内蒙古?业?学建筑学院实验中?

实验?:利?快门速度的不同组合拍照 1.拍摄运动的物体的时候,怎样才能快速的对焦? 2.拍照清晰是照相的?要问题,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需要拍摄模糊效果反?更 好,能否举例? 实验?:摄影曝光与?光 实验?评 估计曝光: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利?光线: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逆光摄影: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问题: 1、在中午?分,阳光特别强,为什么有的?还是在使?闪光灯辅助拍摄? 2、怎样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开来? 3.你是怎样理解光线的? 实验三: 摄影构图 实验?评

景深控制: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景别选择: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度选择: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位选择:基本掌握□熟练操作□还要练习才能掌握□ 构思实现:部分实现□全部操作□以后练习才能实现□ 实验四:建筑摄影 实验步骤 1、选题拍摄,并在实验报告上分析拍摄效果。 2、有创意的拍摄出反映??艺术追求的照?。 3、拍摄出构思新颖,构图别致,造型准确,画?完整的照?。 完成如下作业 作业:实地拍摄 1 拍单??像 2 拍双??像 3 室内拍摄 4 室外拍摄(建筑与城市环境) 作业:根据4项实验内容创作上交四张照?。注意利?1快门速度2光线(光影对?)3构图(线条、?彩组合)4建筑)(线条透视、阶调透视)。将4副作品排列在下页的图框内。 注意安全:如果拍摄外景注意?个同学?组,特别是在校园外拍摄的时候。

摄影实验报告

在为期短短八周的课程中,我从对摄影寥寥无几的认识,到能够熟练的放大照片,经历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触。摄影家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工具,而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踏上摄影之路,几乎都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它完美神奇,使我们如获至宝,珍爱之际。 摄影课开始之际,老师便强调着一张好照片的三条基本原则: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环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只有根据这三条基本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用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这大千世界。从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画面。你会开始运用摄影家的眼力通过取景器去观察世界!在按下快门之前,问自己3个问题:第一、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第二、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第三、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内

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最基础的胶片学习起来。将胶片装入相机,再从相机中拿出,通过这样简简单单的小步骤一步一步的学起。同时,我们学习了在暗袋中将胶卷卷入显影罐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卷不进去的状况,从最初的束手无策,我们也在不断的尝试之中找到了我们的问题所在。自己也在失败之中总结几个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一是因为胶卷头的部分不平整,导致卷不进去。这种情况只需要将片头减去。二是因为显影罐没有完全风干,导致不能顺利的卷进去。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将显影罐擦干,重新尝试。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但只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做下去,总会成功。 在冲洗胶片时,我们使用定稳定时法。1、将显影液注入罐内。显影液的温度按生产厂家的规定,一般保持在68~70℉。2、按规定时间让胶片在此药液中进行显影根据厂家指定的时间通常为5~12分钟。3、倒出显影液。4、注入停显液。5、30分钟后倒出停显液。 6、注入按厂家规定温度的定影液。 7、按厂家规定的时间进行定影后,倒出定影液。 8、洗净胶片。 9、晾干。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加工完毕的负像底片。 溶液的配置的最为重要的就是显影液的配置,它必须控制在20度,多一度少一度都会影响胶片的冲洗,根据药水瓶的参数调配水,其次再是停显液和定影液,最后有条件的话可以配置水洗促进液和水滴斑溶液避免胶片上的水渍影响放大之后照片。在没有水洗促进液时,可以水洗40分钟后用海绵擦干,晾干后剪成6片一条,装袋。在保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核心理念“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指导,将这一理念融入实验的各项行动中去。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为理想目标。继续扎实推进“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进行新教育儿童课程开发的实验,探索“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性阅读”课题研究,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强化“师生共写随笔”,加大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强度、力度和深度,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凭借,提高老师们的实验水平。尝试进行“培养卓越口才,建立数码社区”的行动研究。以精细的学校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灵动。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实验板块: (一)理想课堂实践研究 自2013年4月开展新教育实验以来,姚李中心学校一直把“框架备课下的理想课堂”探索作为实验重点,从6月21日姚李中心学校在县首届实验现场会上8节课的展示,可以看出“构筑理想课堂”的行动研究已取得阶段成果,从本学期起开始,“构筑理想课堂”工作室要组织骨干教师进一步充实研究团队,利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实施“全员参与,全课程覆盖”的新教育实验活动机制,努力探索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与实践,不懈追求理想课堂的“三层六度”研究。“六度”研究: 1、参与度。通过“导学单”有效利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研究,实现学生课堂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2、亲和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教师以一颗理解尊重的心,以一腔宽容宽厚的爱使课堂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完成。 3、自由度。课堂上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凸显人的价值,展现人的生命价值。 4、整合度。课堂上要做到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课前教师要深度研读教材,解读教材,发现教材的精髓、精华。对现有的共享资源“导学案”、“导学单”要进行认真研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自己学生需要的学习形式和方式。 5、练习度。课堂上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6、延展度。课堂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摄影实验报告(1)

实验一立体像对观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立体镜进行航空相片立体观察的方法; 2.理解人造立体观察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人造立体视觉的条件,学会使用立体镜观察立体像对; 3.练习航片上相片重叠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立体观察原理: 当双眼分别同时观察一对相片时,存在左右视 察的相片会放映到眼睛的视网膜上,构成生理视差, 由此便产生了与观察实物时一样的立体视觉效果. 通常这种认为条件下,对立体像对进行观察,而获取 立体感觉为人造立体感觉. 2.利用航片进行人造立体观察的条件: (1)必须是两张相邻且有部分重叠的像对; (2)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一张像片,通常称之为 “分像”; (3)像片安放时,对应点的连线必须与现眼基线 平行,且两相片的距离需要调整,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4)两张像片的比例尺尽可能一致,最大差值不超过16%.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桥式立体镜两对立体像片 四、实验步骤 (1)取一对航片像对,分别找出A、B航片的像主点; (2)将像片按左右放置,使影像的重叠部分向内,使像对像主点连线置于平行于眼基线的直线上; (3)将立体镜置于放置好的航片像对图上.移动立体镜,使立体镜的基线平行于像主点连线,将立体镜中央对准左右像对的中缝,使左眼看左航片,有眼看有航片. (4)在立体镜下移动像片见的距离,直到观察到相应的像点融合为一体而获得立体感觉,而且观察时没有不适的感觉; (5)当立体像对范围内高差太大时,在某一部分不易同时看出山顶及山谷的立体感模型,需要调整基线长度,才能实现立体感观察. 五、实验分析 ①在立体镜下安置像片时,应使两张像片的基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将立体镜基线距离调整到与两眼距离(即眼基线大致相等,并使立体镜基线方向与像片摄影基线平行;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II 光学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以干涉条纹的形式,把被摄物表面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记录下来,它是记录光波全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物理思想早在1948年伽柏(D.Gabor)即就已提出来了,但直到1960年,随着激光器的出现,获得了单色性和相干性极好的光源时,才使光学全息照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地发展。光学全息照相在精密计量、无损检测、遥感测控、信息存储和处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另外还相应出现了微波全息,X光全息和超声全息等新技术,全息技术已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的一个新领域。 本实验通过对三维物体进行全息照相并再现其立体图像,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学习拍摄方法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开拓应用这一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学习静态光学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 观察和分析全息全图的成像特性。 仪器用具 全息台、He —Ne 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透镜、曝光定时器、全息感光底版等。 基本原理 全息照片的拍摄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的过程.相干光波可以是平面波也可以是球面波,现以平面波为例说明全息照片拍摄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列波函数为t i ae y πυ21=、振幅为a 、频率为υ、波长为λ 的平面单色光波作为参考光垂直入射到感光板上。另一列同频率、波函数为t i r T t i Be be y πυλπ222==??? ??-的相 干平面单色光波从物体出发,称为物光,以入射角θ同时入射到感光板上,物光与参考光产生干涉,在感光板上形成的光强分布为 ax ab b a I cos 22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