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完整word版)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完整word版)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2010级新闻学(对外汉语)专业2013-2014第二学期《文化传播》期末考

论文题目:电视选秀节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所在班级:新闻学1001班

考生学号:1009091002

考生姓名:陈奂

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以美剧为例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己经达到异常惊人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影视作品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和广泛的覆盖面,作为当前最受追捧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它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增进了国家间的文化沟通,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迅速为全球人民所共享。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人们的生活习惯到精神文化,变化都是空前的,电视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正文】当前热播的美剧在中国年轻人之中广泛传播,它在中国的风行并没有通过传统的主流媒体,而是借助于网络的力量。美剧在互联网上的火热流传已构成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表明,全球化下文化间的交流势不可挡。

一、美剧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197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之后,中美两国签署了一批文化交流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全剧21集播完之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部美剧的普及工作全靠口口相传,许多英语老师会选择在课堂上放一集无字幕的《老友记》或者《威尔和格蕾丝》或者《人人都爱雷蒙德》来做口语培训,那时又正逢“疯狂英语”当红,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英语狂人,在听腻了英语磁带后,他们打着练习美式英语的旗号迷上了美国情景喜剧。

《越狱》生逢网络时代。在这部美剧的忠实粉丝群里,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与之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尽管在起初,它也是靠着网友之间的口口相传,但在网络相对发达的21世纪,其传播速度远非《老友记》可比拟。从它走红开始,美剧在中国的网络时代正式启航。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翻译小团体,因为定期为《越狱》制作中文字幕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一种叫做“字幕组”的新兴民间组织,而五花八门的下载网站和技术共享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从《越狱》开始,中国观众才真正懂得何谓美剧和如何欣赏美剧。正是从《越狱》开始,中国人追看美剧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赋予了一部分思路迅捷、喜

欢和剧本叫劲、向往时尚生活的人以特权,让他们去享受一种独特的“美剧”生活。2009年5月,《越狱》迎来自己的终结篇,而此时,美剧在中国却已经从“小众”逐步走向了彻底的“大众”。

二、《越狱》和《吸血鬼日记》等美剧文化在中国的渗透

美剧作为一股潮流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于21世纪初达到了潮流的颠峰占据了传统的电视荧屏。它们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与国产电视剧截然不同的快感和精神体验。2006年,《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截至2007年12月10日,在百度的“越狱吧”里,共有帖子816243篇。在2007年年初,《越狱》停播后即将重回荧屏,短短4天内,百度“越狱吧”一条相关内容的帖子点击率就超过了1万次。

《越狱》共播出4季,4季的播出量在美剧中并不算长寿,但正是这四年里,《越狱》带来的社会学效应却远远超出了剧集本身的价值,包括很多方面:观众心理、大众传播、网络效应、电视剧本土化、美剧制作观念、字幕组功绩......一句话:美剧迷的养成,《越狱》功不可没。或许如今这套剧在很多人眼中已不那么传奇,但对于经历过这四年历程的人而言,它的开启是一扇门,它重新定义了21世纪中国观众的观赏习惯。可以说,《越狱》在中国所承载的开拓意义超过了剧集本身,它联合由此延伸出去的周边产品,如印有主角文身图形的T恤衫、“越狱头”,在中国形成了一种“美剧文化”。

如果你看过《吸血鬼日记》自然知道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它创造了收视奇迹,俘获了众多粉丝的心。《吸血鬼日记》第一季开播就夺得CW电视台收视率第一,收视群体稳定在400万左右,目前已经成为CW电视台的王牌美剧。

该剧是一部集青春、魔幻、恐怖、剧情集于一身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被引入中国后,在各大网站播放。年终美剧盘点,摘得年度最热门美剧。第九集后仅仅一天时间,优酷网点击率就达到了99.3万人次。这样的数据不是很精确,但足以在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的中国,说明其火热程度。吸血鬼日记以丰富的吸血鬼形象展现人间万象,深入挖掘吸血鬼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它提供了一种外来文化的吸引,所展现出来的文化与东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根本差异,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它一方面让人们了解西方社会和消遣娱乐,也可了解剧中所展现的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吸血鬼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血鬼所代表的人性与魔性的冲突、对永生的渴望与厌倦、异族与人类

之间爱的出路,都能催生无数荡气回肠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学习英语,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解读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当电视行业的传播的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球化影响下的跨文化的交流。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伴随新媒介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媒体的触角几乎无所不能及,受众也越来越占有主动优势,已不再是受操纵的无知者。

对于如今的中国美剧迷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观众伴随着剧集主人公们的起伏命运走过自己的琐碎人生,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感和日积月累的影响让美剧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剧在中国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它节奏紧凑、幽默风趣,剧情跌宕起伏,而且题材涉及也比较广泛,精巧刺激的剧情和灵光乍现的创意也成为中国观众一再追看的核心所在。

看美剧的高境界在于“追看”,大部分美剧都是每周一集,一周接着一周的追踪观看。正因为每周一集,就要求每集的质量必须非常高,这与内地电视剧的单一、缺乏创新、水分太多相比,美剧成了提升内地电视剧水准的活教材。其次,字幕的翻译也是美剧的重要之处。字幕组抢在第一时间把中文字幕发布出来。以《越狱》字幕组“伊甸园”为例,字幕发布后被下载了1万多次,而3个小时后另外一个字幕组的下载量不足它的百分之十。翻译好坏不仅体现在准确度和时效性上,更体现在字里行间译者流露的感情。最难之处在于对谚语和俚语的理解,例如《越狱》里的“准备的作用是有限的”(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这句被译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就易于人们理解。从看《越狱》开始,有了字幕组的适时翻译,观众学到了许多知识。

正是因为美剧成了提升内地电视剧水准的活教材,所以在大陆原创剧本的范畴之外,某些已经成功的美剧被中国电视剧界翻拍。用中国本土的演员阵容,用中国本土的语言风格,甚至于用中国本土的营销模式,从而让电视剧这种“消费品”再度发挥它的商业价值。

四、美剧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

近年来,美剧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美剧的宣传灌输了

美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与价值观、传播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等等。美国通过美剧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向世界广为传播,美剧在网络上的热传这一现象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主动地接受文化冲击的挑战,在宣扬民族文化基础上合理对待异型文化。

今天,美剧传播更为依赖的渠道是互联网,包括视频网站和电影下载网站。中国网民习惯于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美剧,而这些视频网站对美剧的审核和限制程度都是极为宽松的,大量美剧通过这个渠道进入中国。对于美剧的这种强势宣传,我们必须有所对策才能防止美剧伴随的美国核心价值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冲击。

其次应该采取类似美剧的方式,寓价值理念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中。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士兵突击》《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等优秀主旋律剧集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为人们所欢迎。在剧集热播的同时,许三多、李云龙等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所以对于国产剧来说,明确自身定位,建立符合时代的制度规范,完善市场配套机构的建立,加强创新,发挥自身长处才是正道。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一方面应对其有所限制,更重要的是理性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交流、沟通方式开展自己的跨文化传播。面对美剧在国内的风行,我国的电视剧生产必须不断借鉴它成功的经验,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期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影视中的跨文化传播

影视中的跨文化传播 摘要:进入不断全球化的21世纪,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中国的文化成为了外 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而影视作品则是反映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 其跨文化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剧、电影如何在世界浪潮中进行跨文化传播,传播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进而分析影视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原因以及困境,最后提出对中 国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Zeng Cui Ping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bstract: Nowadays,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ing world, with the more frequent and dee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ese culture has becoming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foreigners to understand China better.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indows to reflect the Chinese culture. As the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advance,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lso become faster and faster. This article will research the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cluding the TV plays and movies. The research will talk about the Chinese programs is how to make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 with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then, the article will study the problems,the reasons and the dilemma in the process of 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end, the proper measures about the Tra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will be put forward. Keywords: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绪论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跨文化传播指地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地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地交流活动.影视作为大众文化地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地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地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地价值观、精神状态、人生态度等,是一种非常重要地跨文化传播手段. 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分析美国电影中地中国文化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电影中都包含许多中国元素,但是由这些中国元素构成地动画电影却蕴含着美国风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花木兰》中,花木兰虽然有着细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不像“中国人”.木兰一出场就穿着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与保守地中国形象相去甚远.另外,影片虽然注意到龙对于中国地特殊意义,但却把中国龙设计成无厘头地木须,一只除了说大话以外什么都不会地干瘪动物.花家地祠堂里不但供奉着女性祖先,而且设在一个开放地亭子内,不但谁都可以进,甚至连一只狗都能在里面捣乱.祖先在祠堂议事地格局俨然就是西方地圆桌会议.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现场显得混乱不堪,一个家族会议失去了它应有地凝重、严肃.虽然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个木兰“太美国化”了,但是观众在觉得诧异地同时也在渐渐接受这部影片.中美两国地文化就在这样地过程中相互影响渗透,达到互相影响与促进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鸭子地儿子,吃面条长大,成天做着英雄地梦,却又好吃、懒惰.中国功夫讲究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地外形,更有典雅深邃地内涵.但是在《功夫熊猫》中,所谓地功夫更多是倾向于实战地“美国功夫”.每逢格斗地时候,我们除了看到几只动物以高速移动来博取胜利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招式.乌龟大师口中经常出现许多哲理,听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但是《功夫熊猫》真正理解中国地道家思想吗?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当熊猫打开天书时,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一桥段地设置,貌似符合了道家地“无为”思想.但是熊猫阿宝从龙之典上得到地启示是“相信自己”.当太郎发现龙之典里什么都没有地时候非常愤怒,阿宝反而安慰他说没关系,他第一次打开地时候也没有领悟,而且他还告诉太郎,没有什么绝密地奥义,而只是你自己.《功夫熊猫》中有熊猫、功夫、道家语言、金元宝、山庄布置、碗筷、福字等等一系列中国元素,然而在这华丽地元素外表下,蕴含地是美国“相信自己”地精神.相对于《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将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结合地更为精致.这也是《花木兰》一直没有在中国获得市场而《功夫熊猫》却在中国获得高票房地一个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卧虎藏龙》为例分析电影地跨文化传播 《卧虎藏龙》中充溢着中国文化地典型符号:京鼓、琵琶、二胡、笛汇成地东方天籁,江湖侠士,神奇玄妙地中国武术等等.然而影片着意表现地并非是表象上地东方文化奇观,而是更为内在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地反思.《卧虎藏龙》地片民隐喻着人性中奔放和隐忍地两面性,影片分别提供了典型地东方气质人物李慕白和西方气质地人物玉蛟龙.李慕白这个角色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化地侠义精神,他修为高深,沉稳大气,重情重义,深受传统礼节地束缚,对个人感情一味隐忍克制,而玉蛟龙则敢爱敢恨,蔑视江湖权威与世俗成规,追求自由生活.这一人物地创造,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西方文化崇尚地主体精神和个人本位.影片通过人物展现了感情与道德伦理、个人欲望与江湖道义、生命冲动与心灵自制地剧烈冲突,以及对自由地追求,和自由被禁锢带来地痛苦与矛盾.遵循传统礼教地李慕白悲剧地死去,而跳出传统礼教追求绝对自由地玉蛟龙最终也走向毁灭.在快意恩仇之间,影片向人们抛出了究竟用什么样地信仰才可以走出迷雾地人生拷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观众可以从电影设立地东西两种文化形象中看到自己和他者,既在对照之中凸显了本国文化地文化特性,又通过共性地挖掘打通了不同文化间地审美隔阂,获得多元文化地接受认同.影片既没有以民族文化为本位固步自封,也没有对异国文化无原则地曲意逢迎,而是通过对

(完整word版)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2010级新闻学(对外汉语)专业2013-2014第二学期《文化传播》期末考 试 论文题目:电视选秀节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所在班级:新闻学1001班 考生学号:1009091002 考生姓名:陈奂

国外影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以美剧为例 【摘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己经达到异常惊人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影视作品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和广泛的覆盖面,作为当前最受追捧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它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增进了国家间的文化沟通,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迅速为全球人民所共享。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人们的生活习惯到精神文化,变化都是空前的,电视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正文】当前热播的美剧在中国年轻人之中广泛传播,它在中国的风行并没有通过传统的主流媒体,而是借助于网络的力量。美剧在互联网上的火热流传已构成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表明,全球化下文化间的交流势不可挡。 一、美剧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197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之后,中美两国签署了一批文化交流项目。第二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全剧21集播完之后,男主角麦克的太阳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在那个网络还不够发达的年代,一部美剧的普及工作全靠口口相传,许多英语老师会选择在课堂上放一集无字幕的《老友记》或者《威尔和格蕾丝》或者《人人都爱雷蒙德》来做口语培训,那时又正逢“疯狂英语”当红,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英语狂人,在听腻了英语磁带后,他们打着练习美式英语的旗号迷上了美国情景喜剧。 《越狱》生逢网络时代。在这部美剧的忠实粉丝群里,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与之发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尽管在起初,它也是靠着网友之间的口口相传,但在网络相对发达的21世纪,其传播速度远非《老友记》可比拟。从它走红开始,美剧在中国的网络时代正式启航。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翻译小团体,因为定期为《越狱》制作中文字幕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一种叫做“字幕组”的新兴民间组织,而五花八门的下载网站和技术共享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从《越狱》开始,中国观众才真正懂得何谓美剧和如何欣赏美剧。正是从《越狱》开始,中国人追看美剧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赋予了一部分思路迅捷、喜

从李安电影《喜宴》看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碰撞

从李安电影《喜宴》看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碰撞 摘要:《喜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第二部,“父亲”这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又在东西文化的缝隙中显露出了新的特征。李安这样在成长过程中承载着双重文化的人,在艺术创作时难免将两种文化同时带入作品,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跨文化的特征,于是。从他的作品中能够透过两种文化得到新的启示。 关键词:父亲、文化差异、转变 作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李安是位“通才",无论是现代片还是古代片,无论是以东方文化还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影片,李安都能将他极具风格的电影语言运用得游刃有余。 《喜宴》是李安在1993年推出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导演探讨了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问题的认识。上映后赢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片以独特的视角——用中国人特有的道德伦理观念来处理处于道德边缘的同性恋问题,原本是一部悲剧的电影作品在导演的巧妙处理下变成一部喜剧。故事的主人公伟同长期生活在美国,作为一个同性恋他在美国有一个同居男友赛门,远在台湾的父母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始担心他的婚事,便三天两头打电话催促儿子结婚。为了打消父母的念头他只好与租客崴崴假装结婚,父母得知儿子的喜讯后飞来纽约为他们主持婚礼,被灌得烂醉的伟同与崴崴在喜庆的氛围里假戏真做发生了关系,意想不到的是崴崴竟然有了身孕。故事的最后父母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崴崴决心为伟同的父母生下孩子,而赛门也同意当孩子的另一位“爸爸”。 影片中传统的中国家庭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下产生的困惑、无奈和妥协,中国人特有的人伦道德观念在这样环境中失去了它的力量,在面对同性恋这样的边缘问题时,是与非变得难以决断,而《喜宴》中导演巧妙的处理使这个社会问题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得到解决。单从处理方式和看待角度分析它具有中国特色,而故事的发生地点却在西方,异域文化与新旧观念在产生冲突后最终回归到包容。 一、不可回避的“父亲”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三部作品构成了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中国民族电影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中国民族电影的本土化和国际化 一、引言 电影,作为最直观生动的媒介传播工具,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神韵,是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形象的艺术品和独特商品。而好莱坞电影,无论从其对美国电影业的贡献,还是对世界电影界的推动作用而言,无疑都是其中最为成功的典型范例。在全世界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的当今社会,好莱坞电影在其对本国文化的宣扬传播过程中,让世界对美国及其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让世人对美国精神深深痴迷,也让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民族电影意图一窥其究竟,究竟是什么让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界占据如此非凡的地位,它又会对中国民族电影走向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推动,这都是当代中国电影人所要关注和重视的核心问题。 二、好莱坞电影及其跨文化传播好莱坞电影不仅仅是一种现象,甚至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文化,在世界电影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世界电影生产总量中约为6%,但却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80%”(张燕,2014),几乎占据整个世界电影市场,可见其受观众喜爱的程度。因此,从其最根本的商业属性而言,好莱坞电影无疑是商业运筹领域中的成功案例。同时,“一部电影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出色的剧本;第二,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阵容;第三,高端技术支撑下的美轮美奂的画面效果和出

色的剪辑效果”(郎咸平,2007:45-46 )。可以说,好莱坞的每一部电影都具备这三方面的特质,无论是早期为国人津津乐道的罗曼蒂克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还是现代充满科幻元素的《星际穿越》,都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参照典范。 而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正是因为在其影片中,充分展现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方方面面,以宣传美国文化、美国精神为使命,展现了美国人生活的各个角度和维度,包括“天赋使命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宗教理性观和物质主义利益观等”(严峰,2010)。提起好莱坞电影,人们自然会想到“自由”“英 雄”“乐观”抑或“美国梦”,无论是其中的哪一方面都是美国精神的真实体现。然而,好莱坞电影中最为突出的一大特征便是备受美国人所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感怀英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对其感同身受;他们欣赏英雄们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气魄,以此勉励自我;他们更渴望英雄浴血奋斗后成功的喜悦,意图实现自我的价值。故而,不论是从50 年代开始的西部牛仔片还是到今天充满科幻色彩的未来片,都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形象。最早为中国观众所熟识的“美式英雄”则是好莱坞电影《007》中的詹姆斯? 邦德,其经典的造型、潇洒的动作、高超的技艺,将美国人眼中的英雄梦诠释的淋漓尽致,也让邦德的形象自60 年代起跨越近 60 年经久不衰。一个个经久不衰的“美式英雄”不仅能够跨越时代,也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群。既有老式英雄邦德,也有为儿童观

21世纪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_何梦飞

2015 年第十二期 2015年第12期 (总第136期) 东南传播摘要:近几年,“全球化”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词语,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场不平等的文化侵略浪潮来临,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最有影响的媒介,不仅仅传播影像,更多的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文章从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困境以及对策、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国外影片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来指出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能够成功,将民族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出去。 关键词: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方面。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内,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电影是最直观、最有力的传播工具,在传播影像、娱乐众人的基础上,更多的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换句话说,电影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早期又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最早是由交际学之父爱德华·霍尔于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中提出,书中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这本书也称为该学科的奠基之作;其次,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分支,并成立分会;最后,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在 欧洲设立分会,创办了《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年刊》[1] ,以上三个时间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以后,受到众多学科的极大关注,主要研究标志是1982年汪琪在台湾出版《文化与传播:“世界村”里的沟通问题》,这是第一本跨文化传播学的中文教科书,而大陆跨文化传播的日渐开始发 展的标志是关世杰所著的《跨文化交流学》[2] 。2008年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的成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高峰,对此部影片的研究角度甚为全面,近几年对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影片十分侧重的一方面。在中国知网上以“电影跨文化研究”作为主题搜索,共搜到793篇文章。但是,将跨文化传播学与电影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却为数不多,其研究主要是从21世纪之后才开始有突破性的进展,近15年之内,相关研究性文章增长迅猛。(见表一)因为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心各有侧重,本文将把国产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传播手段和效果、国外电影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三方面来研究,如下: 一、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 策研究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冲击着其它国家电影市场,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其国家的文化意识,面对如此强大的辐射力,并且处在跨文化的语境之中,国产电影该如何发展强大,找到出路。该方面的研究在阐述了国产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与疑惑之后,侧重点更多是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个案分析和类型化电影为着眼点进行研究李一州在《贾樟柯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中的“特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电影形式、内容的单一以及生产机制的落后三方面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当前的困境,此外,要通过注重文化内涵和普世价值两方面来解决。电影可分为动画电影、民族电影、商业电影、武侠电影等类型,从某一种类型的电影进行分析来研究,如王厚香等在《浅析我国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文中分别从创作团队、受众、题材方面进行分析并相应给出对策;张江彩在《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一文中,分析民族电影为什么在票房上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并没有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做出大的贡献;李媛媛在《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指出了当代中国武侠电影跨文化传播时具有的优势以及障碍,从电影的艺术制作、文化兼融、商业营销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杨佚《21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从21世纪以来整个电影行业创作的概况入手,直接指出中国电影面临着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猛烈撞击,另一方面是中国商业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身缺陷,要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就必须双管齐下,对于好莱坞的电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在自身内容方面也要有自我突破。针对以上研究,面对国产电影的困惑能够给出针对性的意见,虽都有理有据,自成一体,但是如果要从国产电影的整体考虑,包括受众需求、电影文本、电影商业营销、电影创作等方面,就有所不足了,只是指出了一小部分,并没有全局观念,难以达到互相交流的局面。 (二)以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角度研究 无论电影语言本身多么具有直观性和国际性,但其内容却无法脱离创作者的文化构成。这些文化构成包括:创作者所属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信仰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社会 阶层的组织形式和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要素[3] ,创作者所处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创作的动机和想法,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细节,所以国产电影在传播国家民族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如卢燕蔷在《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探析———以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为例》一文通过李安的作品的深入探究,分析文化认同的要素以及特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方面如何发展做出了思考,如何让华语电影 21世纪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 何梦飞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表一2000—2015年, 在中国知网中关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的数量特 别策划—国际研讨—华莱坞电影研究——— 本栏目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办 37 DOI:10.13556/https://www.360docs.net/doc/1713107482.html,35-1274/j.2015.12.014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影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向人们提供感官娱乐、精神审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支配着人们的价值观、精神状态、人生态度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传播手段。 一、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分析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两部电影中都包含许多中国元素,但是由这些中国元素构成的动画电影却蕴含着美国风情。 《花木兰》中,花木兰虽然有着细眉、丹凤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但是从整体上看却不像“中国人”。木兰一出场就穿着吊带背心和齐膝短裤,与保守的中国形象相去甚远。另外,影片虽然注意到龙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但却把中国龙设计成无厘头的木须,一只除了说大话以外什么都不会的干瘪动物。花家的祠堂里不但供奉着女性祖先,而且设在一个开放的亭子内,不但谁都可以进,甚至连一只狗都能在里面捣乱。祖先在祠堂议事的格局俨然就是西方的圆桌会议。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现场显得混乱不堪,一个家族会议失去了它应有的凝重、严肃。虽然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个木兰“太美国化”了,但是观众在觉得诧异的同时也在渐渐接受这部影片。中美两国的文化就在这样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渗透,达到互相影响与促进的作用。 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鸭子的儿子,吃面条长大,成天做着英雄的梦,却又好吃、懒惰。中国功夫讲究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但是在《功夫熊猫》中,所谓的功夫更多是倾向于实战的“美国功夫”。每逢格斗的时候,我们除了看到几只动物以高速移动来博取胜利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招式。乌龟大师口中经常出现许多哲理,听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但是《功夫熊猫》真正理解中国的道家思想吗?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当熊猫打开天书时,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一桥段的设置,貌似符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但是熊猫阿宝从龙之典上得到的启示是“相信自己”。当太郎发现龙之典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非常愤怒,阿宝反而安慰他说没关系,他第一次打开的时候也没有领悟,而且他还告诉太郎,没有什么绝密的奥义,而只是你自己。《功夫熊猫》中有熊猫、功夫、道家语言、金元宝、山庄布置、碗筷、福字等等一系列中国元素,然而在这华丽的元素外表下,蕴含的是美国“相信自己”的精神。相对于《花木兰》而言,《功夫熊猫》将中国元素与美国文化结合的更为精致。这也是《花木兰》一直没有在中国获得市场而《功夫熊猫》却在中国获得高票房的一个原因。 二、以《卧虎藏龙》为例分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卧虎藏龙》中充溢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京鼓、琵琶、二胡、笛汇成的东方天籁,江湖侠士,神奇玄妙的中国武术等等。然而影片着意表现的并非是表象上的东方文化奇观,而是更为内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反思。《卧虎藏龙》的片民隐喻着人性中奔放和隐忍的两面性,影片分别提供了典型的东方气质人物李慕白和西方气质的人物玉蛟龙。李慕白这个角色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侠义精神,他修为高深,沉稳大气,重情重义,深受传统礼节的束缚,对个人感情一味隐忍克制,而玉蛟龙则敢爱敢恨,蔑视江湖权威与世俗成规,追求自由生活。这一人物的创造,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西方文化崇尚的主体精神和个人本位。影片通过人物展现了感情与道德伦理、个人欲望与江湖道义、生命冲动与心灵自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主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讲义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史主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时空坐标 二、课表要求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4.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三、主题知识 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比较 1.原始农业发展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比较 1.阪泉之战,炎黄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后,形成华 四、中考演练

1.(2020·咸宁)2020年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A ) 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 2.(2020·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 (2020·齐齐哈尔)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B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 D. 半坡人遗址 4.(2020·黔东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C )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5.(2020·南京)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C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 D. 半坡遗址 6.(2020·聊城)在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D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7.(2020·黔南州)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D )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8.(2020·重庆)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A )

开题报告 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对比研究学生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第一、梳理在当今时娱乐化、商业化的背景下,中国和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电影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发展现状,使读者对中美电影的市场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比较分析中美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案例和目前面临的困境,以从现实案例中寻求电影跨文化发展的启示。 第三、从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吸收美国电影的有益经验,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真正实现强势的跨文化传播。 第四、分析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电影发展经营策略,以求得华语电影的良性发展。 选题的意义: 第一、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传播商业上与文化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值得探讨研究。 第二、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和资本价值的最大化,如何实现文化产品的增值,增加国家收入,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都成为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中国电影需要走出国门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在出口时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化折扣(a cultural discount,即指的是“进口市场的观众通常难以认同进口电影中描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历史、制度、神话以及物理环境。语言的不同也是文化折扣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配音、字幕、不同口音的理解难度等干扰了欣赏”。文化折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接受程度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效益。文化折扣高的产品,难以提起观众的兴趣;文化折扣低的产品,则容易为观众所接受。所以,中国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考虑如何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采用更加“普适性”的内容和形式来促进跨文化传播。 第三、研究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审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的正确思想、路径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观。

中国古代史(2017中考汇总教师版)

1.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B A .半地穴房屋 B .打制石器 C .稻谷 D .彩陶器 2.《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 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 明北京人( )A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 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B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5.居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属于( )C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聚落 D .河姆渡聚落 6.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 居民相符的是( )B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干栏式房子 ④挖井饮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 工具是( )B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铁农具 D .曲辕犁 8.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 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 证他们生活在( )B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_652

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意识到国家综合实力包括文化和意识形态为表征的“软实力”。这种实力可以将本土文化快速地传播到其他国家,使广大受众能够理解他国文化,有利于打破刻板印象,消除文化隔阂,甚至获得经济和政治利益。十七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办公厅〔2010〕9号文件《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电影“走出去”的要求,即通过国产电影走出国门,实现文化输出和传播功能,增强文化软实力。 事实上,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文化输出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外国对于中国的认知。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电影节等屡有斩获,表明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兴趣。 国内外学者认为文化与传播密不可分,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互动现象,文化即传播。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又是传播的工具,同时还是受众进行评介的对象。

这样一来,电影、文化和观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电影文化内涵极广,本文只考查电影本身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要素,不考虑国家政策制度、海外发行营销策略、制作成本、技术手段等外在因素。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美国在全球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倾销以消费文化为中心的美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欧美文化处于优势地位,本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坚定自身文化的立场。具体来说,中国以电影为媒介进行跨文化传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应该对本土文化有清晰的认识和自豪感,有独立的文化意识,创作出的电影作品应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其次,了解受众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了解受众国对于本国的文化期待与文化想象;最后,调和差异,利用符合受众国观众欣赏模式的表现方式,改变理解上的偏误,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中国电影近十年来文化传播产生的问题根源是中国在海外发行的影片没有针对性,一股脑儿地将国产电影向海外倾销,没有挑选出有本国文化特色又适应国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影片向国外观众重点推介,最终导致跨文化传播的失败,从叙事结构和情节要素的角度来说,具体有以下几点:

论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论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美国电影的跨文化的强势传播,得益于其移民文化背景下电影取材的多元化、富有特色的全球化电影产品营销以及平民视角中的普适价值观念诉求。 标签:美国电影;跨文化;传播 毋庸置疑,当今世界上最强势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传播的电影非美国电影莫属。近年在美国,电影出口产值仅次于航空业。已有不少专题著述来探究美国电影之魅力。这些著述多专门或综合从美国电影发展史、美国电影规制的变迁以及好莱坞经典文本阐释的角度研究美国电影。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审视美国电影。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另一方面,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在交流与碰撞中,一些文化愈加凸显,而另一些文化被遮蔽乃至逐渐消亡。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何以在全球文化版图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本文通过一系列美国电影文本案例分析,指出美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和优势。 一、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的取材 电影创作本身取材广泛,包括中国、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电影取材都不可谓不广。而美国电影创作题材就其广度来说无有出其右者。举凡历史、现实、新闻、传说、史前、未来,题材形式不拘一格。美国电影在取材创意上的首要特点是无所禁忌,即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表现的。《华氏911》拿时任总统小布什开涮,既体现了导演的勇气,也从另一面反映了美国式的民主。《黑影坠落》则表现了1993年美国在非洲国家索马里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这两部影片充分体现了美国人不为尊者讳、不惮言失败的直面现实精神。 美国影片多元化的取材直接得益于多元化的美国文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一部美国历史就是美国移民史。根植于民族和种族多样性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多种文化和多种思维冲撞交融的”熔炉”。可以说,“熔炉”文化奠定了多姿多彩的美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先天优势。 移民文化在美国电影中的直接表现就是主创人员具有浓厚的跨国界色彩:派拉蒙影业公司的创始人阿道夫·楚科尔出生于匈牙利,悬念艺术大师希区柯柯是英国人,导演约瑟夫·冯·施登伯格是德国人,导演让·雷诺阿是法国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来自加拿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马丁,斯科西斯则出生于意大利移民家庭。早期美国电影中的众多男女影星来自不同国度。如瑞典的葛丽泰·嘉宝和英格丽,褒曼、德国的马琳·戴德丽、英籍的费雯丽以及奥黛丽·赫本等。近年,中国日益成为美国电影的目标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加人WTO组织有关承诺,从2001年开始,中国进口分账大片从原来的每年10部左右增加为20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票房正在以每年25%的幅度增长。亚洲尤其是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使得一贯重视票房价值的美国电影中的亚洲元素尤其是中国元素越发凸显。如李安、吴宇森、成龙、李连杰、巩俐、

从历史视角探究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评《近现代中国历史影视剧作品讲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从历史视角探究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评《近现代中国历史影视剧作品讲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崔莉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6年第2期 崔莉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校教育的必修课程,当下,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备受关注,思政教育问题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从历史角度探究影视剧在思政教育中作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项福库、易彪所编著的《近代中国历史影视剧作品讲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正是从这一视角对影视剧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探析,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近现代中国历史影视剧作品讲评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中国历史角度出发,以影视剧作品为载体,着重探析影视剧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政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基本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彰显了鲜明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书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影视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其实践价值则表现为两点:一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载体,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二是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途径,不仅丰富了我国影视剧作品,而且真正实现了影视剧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结合与融合。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该书所涉及到的历史观点过多,其中部分观点不具备代表性。 二、揭示了影视剧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首先是影视剧作品具有导向作用。该书认为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空洞、枯燥,而将影视剧作品融入其中,可以令学生对人性有所认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勤劳勇敢的美德。该书通过调查选择出最能触动人们心灵的影视剧作品,包括《暖春》、《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亮剑》等,将社会底层百姓的命运与苦难展现到学生面前。这些积极、正面的影视剧能够让学生在理性思索的基础上,对人物故事、社会有所认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与硬性教育相较优势不言而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是影视剧作品具有转化作用。该书认为,在思政教育中,影视剧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引导学生塑造美好心灵,提升思想境界,进而起到思想转化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影视剧作品教学特点鲜明:因为影视剧作品具有审美特点,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会被故事情节所感动,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传统思政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影视剧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三、指导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好莱坞电影看跨文化传播

从好莱坞电影看跨文化传播 当今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改造和演绎,本文《功夫熊猫》为例通过文化符号、现实场景和文化精神三方面分析了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并论述了文化认同在其跨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 标签:跨文化传播;好莱坞电影;文化认同 1. 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背景及现状 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其成果的累积和延续。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在跨文化传播中,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容器,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文化手段都无可比拟的直观性和高效性,而电影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即跨文化交流的内容。电影以其直接而强有力的传播能力,通过跨语言的表达方式超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促成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好莱坞电影中以异域文化作为背景并获得认可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瞄准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深入探索并进行再创作,从《功夫之王》到《木乃伊3》,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都具有全球影响力。在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中,它所宣扬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取向也随着故事情节深入人心,好莱坞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霸权地位就取决于其文化传播策略和具有普世性价值的文化内核。 2.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好莱坞电影中惯用三类文化要素,包括文化符号、文化精神和现实场景。文化符号和现实场景是最容易被察觉的文化元素,而隐藏在背后的文化精神能否被挖掘则取决于目标文化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和理解。 近几年将这三要素综合运用并发挥到极致的电影非《功夫熊猫》莫属,其制作过程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景、服饰及饮食,创造出了水墨画般具有中国意境的文化景观。 2.1 《功夫熊猫》中的“中国标签”——熊猫 中国国宝熊猫,常被看作是国际交流中的“友好大使”,在跨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难以磨灭的作用。而在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中,通过“陌生化”手法和美式幽默对熊猫这一中国人熟知的传统形象进行加工创造,赋予了主人公阿宝更加丰富的文化价值。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经验中的熊猫符号,而充满了新奇感和独特性。电影创作者在再创作的过程中,适度地在原本的符号意义基础上进行改造。改良后的熊猫形象依旧憨态可掬,而它眼中不时泛出地坚毅果决的正义感,更给人以既与众不同又似曾相识的感觉,加深了受众群体对这一形象的认同。 2.2 《功夫熊猫》中的“中国标签”——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