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课文

赤壁之战课文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

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

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

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14,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

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

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

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2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2,比至南郡○23,而琮已降,

备南走,肃径○2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25长坂。肃宣○27权旨○28,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1,且问备曰:“豫州○2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3太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16〔吊〕慰问(死者亲属)。○17〔用事者〕掌权的人。○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21〔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2〔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也作“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23〔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南郡,郡名,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24〔径〕直接。○25〔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26〔长坂〕就是长

坂坡,在当阳县东北。○27〔宣〕说明,传达。○28〔旨〕意旨,意思。

守吴巨有旧○4,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5聪明仁惠,敬贤礼○6士,

江表○7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8,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

计,莫若遣腹心○9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10。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11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

孙权长史○12。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13之樊口○14。

曹操自江陵○15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

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16孙权。亮见权于柴桑○17,说权曰: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18汉南○19,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20,略○21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

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22之众与中

国○23抗衡○24,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25,北面而事之○26!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27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28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1,齐之

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2,众士慕仰,

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3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

○4曰:“吾不能举○5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

○1〔致殷勤之意〕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2〔豫州〕这是鲁肃对刘备的称呼,刘备曾做豫州(现在豫东、皖北一带)牧。○3〔苍梧〕郡名,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4〔有旧〕有老交情。○5〔孙讨虏〕即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6〔礼〕动词,以礼相待。○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从中原(黄河流域)说,江南在长江以外。表,外。○8〔六郡〕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新都(现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一带)。○9〔腹心〕也作“心腹”,最亲信的人。○10〔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11〔托〕托身。○12〔长(zhǎnɡ)史〕官名。○13〔鄂县〕现在湖北省鄂州市。○14〔樊口〕地名,现在鄂州市西北。○15〔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16〔诣〕拜见。○17〔柴桑〕古地名,在现在江西九江附近。○18〔收众〕招收人马。○19〔汉南〕汉水以南。○20〔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芟,除草,这里是削除的意思。难,灾难。○21〔略〕大致。○22〔吴、越〕指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23〔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据的地方。○24〔抗衡〕对抗。○25〔按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思是停战言降。○26〔北面而事之〕意思是向曹操投降。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服侍、侍奉。○27〔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曹操)

的名义,指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称号。外,表面上。○28〔无日〕没有多少时候,很快。

当○6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

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7水军精甲○8万人,刘琦

合○9江夏○10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11,闻追豫州,

轻骑○12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13’者也,故兵法○14忌之○15,曰‘必蹶上将军○16’。 且北方之人,

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17耳,非心服也。今

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18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19矣。成

败之机○20,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21,旌麾○22南指,刘

琮束手○23。今治○24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25于吴。”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26,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

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27其地,刘

表治水军,蒙冲斗舰○1乃○2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3,兼有步兵,

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4。而势力众寡又不可

论○5。愚谓大计不如迎之○6。”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7,肃追

○1〔田横〕秦末人,秦亡后自立为齐王。刘邦统一天下,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后来刘邦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2〔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3〔天〕天意。○4〔勃然〕发怒的样子。○5〔举〕以,拿。○6〔莫可以当〕没有人可以抵挡。○7〔关羽〕字云长,刘备的将领。○8〔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指兵士。○9〔合〕集合。○10〔江夏〕郡名,现在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在这里。○11〔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是疲劳的意思。○12〔轻骑〕轻装的骑兵。○13〔强弩(nǔ)之末势不能穿鲁缟(ɡǎo)〕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鲁缟,鲁地出产的绢,最为轻细。鲁,山东。缟,未经染色的绢。○14〔兵法〕指《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时军事家孙武所著。○15〔忌之〕忌讳这种(情况)。○16〔必蹶(jué)上将军〕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蹶,跌倒,这里是挫败的意思。○17〔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逼,迫。○18〔协规〕协同规划,合谋。○19〔鼎足之形〕指三国分立的形势。○20〔机〕关键。○21〔奉辞伐罪〕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22〔旌麾(huī)〕军旗。○23〔束手〕捆起手来,意思是投降。○24〔治〕这里是部署的意思。○25〔会猎〕一同打猎。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26〔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拿朝

廷(的名义)说话。○27〔奄(yǎn)有〕完全占有。奄,覆盖、包住。

于宇○8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9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

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

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0,品○11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

乘犊车,从吏卒○13,交游士林○14,累官○15故○16不失州郡○17也。将军迎操,欲

安所归○18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

甚失孤望。今卿廓开○19大计,正与孤同。 ”

时周瑜○20受使至番阳○21,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

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22,割据江东,地

方数千里,兵精足用○23,英雄乐业○24,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25;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26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

尚在关西○27,为操后患;而操舍○28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29。今又

盛寒,马无稿草○30。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者用兵之患○31也,而操皆冒行之○32。将军禽○33操,宜在今日。瑜请得

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1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

久矣,徒忌二袁、吕布○2、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

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3。”因拔刀斫○4

前奏案○5,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

○1〔蒙冲斗舰〕大小战船。蒙冲,一种蒙盖着生牛皮的小型战船,行动迅速,用来袭击敌船。斗舰,大战船。○2〔乃〕乃至,甚至。○3〔悉浮以沿江〕把(战船)全部沿江摆开。浮,泛,开动船只的意思。○4〔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这表明长江险要的形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共,动词,共有。之,指长江之险。○5〔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6〔迎之〕意思是投降曹操。○7〔更(ɡēnɡ)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8〔宇〕屋檐。○9〔卿〕古代上级对下级的称谓。○10〔还付乡党〕送回乡里。付,交给。乡党,乡里。○11〔品〕品评,评定。○12〔犹不失下曹从事〕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官职名。○13〔从吏卒〕意思是带着吏卒。从,使……随从。○14〔交游士林〕与士大夫们交往。士林,士大夫们。林,表示数量多。○15〔累(lěi)官〕逐步升官。累,积累。○16〔故〕仍然。○17〔州郡〕指州郡长官。○18〔欲安所归〕要回到哪里,意思是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安,哪里。○19〔廓开〕扩开,阐明。○20〔周瑜〕字公瑾。此时任吴中郎将。○21〔番(pó)阳〕现在江西省波阳县。○22〔烈〕功业。○23〔足用〕物资充足。用,器用、物资。○24〔乐业〕这里是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25〔为汉家除残去秽〕替汉朝除去坏人。残,残暴。秽,丑恶。这里都指坏人。○26〔筹〕谋划。○2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现在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28〔舍〕丢弃,放弃。○29〔争衡〕比高下。○30〔稿草〕禾秆做的饲料。稿,禾秆。○31〔患〕忧虑,这里是顾忌的意思。○32〔冒行之〕不加考虑地去做。冒,鲁莽、轻率。○33〔禽〕通“擒”。

○1〔保〕保证。○2〔二袁、吕布〕袁绍、袁术、吕布,都是东汉末年的割据者。○3〔此天以君授孤也〕

这(是)天把你交给我,意思是天叫你帮助我。○4〔斫(zhuó)〕砍。○5〔前奏案〕面前放奏议的几案。

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7岸上营落○8。顷之,烟炎○9张天○10,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11继其后,雷○12鼓大震,北军大坏○13。操引军从华容道○14步走○15,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16,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17。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18,引军北还。

○1〔荻(dí)〕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2〔走舸(ɡě)〕轻快的小船。○3〔最著前〕排在最前头。著,居于。○4〔中江〕江中心。○5〔以次〕按次序。○6〔去〕距离。○7〔延及〕蔓延到。○8〔营落〕营盘,军营。○9〔炎(yàn)〕通“焰”,火焰。○10〔张(zhànɡ)天〕布满天空。○11〔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12〔雷〕通“擂”,敲击。○13〔坏〕溃败。○14〔华容道〕通往华容县的路。华容,故城在现在湖北省监利县西北。○15〔步走〕步行逃跑。○16〔蹈藉〕践踏。○17〔太半〕大半。○18〔襄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 司马光 (一)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 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 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 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赤壁之战课文

8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 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 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 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14,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 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 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 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2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2,比至南郡○23,而琮已降, 备南走,肃径○2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25长坂。肃宣○27权旨○28,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1,且问备曰:“豫州○2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3太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16〔吊〕慰问(死者亲属)。○17〔用事者〕掌权的人。○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21〔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2〔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也作“兼程”,以加倍速度赶路。○23〔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南郡,郡名,故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24〔径〕直接。○25〔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26〔长坂〕就是长 坂坡,在当阳县东北。○27〔宣〕说明,传达。○28〔旨〕意旨,意思。

赤壁之战句子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翻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翻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翻译:曹操应当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了做一个最低等的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翻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的坏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翻译:您能对付曹操就请同他决一胜负,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难句翻译 9、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译:如果刘备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齐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能合作,(我们)应该另外谋划这个问题,来完成大业。 10、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译:(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方向进军,(就)日夜加速赶路,等到(鲁肃)来到南郡,(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了,鲁肃直接迎接他,和刘备在当阳长坂会合。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形势紧迫却又不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https://www.360docs.net/doc/172901954.html,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赤壁之战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赤壁之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

赤壁之战 翻译

赤壁之战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抢先)。”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以礼相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另译)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现在做)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中原地区)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 如果能够拿(江东)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孙权说:“假若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就是天意,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孙权激怒的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将士,来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决定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1】 司马光 ①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权即遣肃行。 【注释】 【1】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 【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14】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15】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 【16】吊:慰问(死者亲属)。 【17】用事者:掌权的人。 【18】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19】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20】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②到夏口【1】,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2】,比至南郡【3】,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4】迎之,与备会于当阳【5】长坂【6】。肃宣【7】权旨【8】,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9】,且问备曰:“豫州【10】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11】太守吴巨有旧【12】,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13】聪明仁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 第16课 一、赤壁赋/苏轼 二、登泰山记/姚鼐 一、《赤壁赋》/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 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三、教学时数: 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 “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

(完整word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

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 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④,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⑤,与操有隙⑥,寄寓于表⑦,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⑧。若备与彼协心⑨,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⑩,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注释】①《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300多万字,历时19年。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初,当初。史书中常用“初”来叙述事情的缘起或回溯往事。鲁肃:字子敬,孙权谋臣,力主联刘抗曹。刘表:字景升,汉末任荆州牧。汉时荆州领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林、长沙、武陵、章陵八郡,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治所在襄阳。②国:指吴国。③资:基础、条件。④不协:不和。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争位。⑤枭(xiāo)雄:勇健而杰出的人物。枭:一种凶猛的鸟。⑥与操有隙:同曹操有仇。刘备参与谋害过曹操,曹操曾一再打败刘备,所以说“有隙”。⑦寄寓于表:时刘备投奔刘表,驻新野。⑧恶(wù):讨厌,憎恨,这里有嫉妒的意思。⑨彼:指荆州方面的人。⑩离违:不齐心。?济:成功。?吊:吊唁。?用事者:掌权的人。?克谐:克:能够。谐:和谐,引申为顺利成功。?恐为曹所先:担心曹操先占了荆州。 到夏口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②,比至南郡③,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④,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⑥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⑦,欲往役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⑧,敬贤礼士,江表英豪⑨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⑩,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注释】①夏口:今武汉市。②兼道:加倍赶路。③比至南郡:比:及,等到。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境。④径:直接。⑤当阳:今湖北当阳县。长坂:长坂坡,在当阳县东北百余里。⑥豫州:指刘备,因他作过豫州刺史。⑦苍梧:郡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市。有旧:有老交情。⑧孙讨虏:指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名义封孙权为讨虏将军。⑨江表:称长江以南一带地方,指东吴。表:外。古代我国政治中心多在长江以北,故称江南为江表。⑩六郡: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陵、新都郡、豫章郡;在今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腹心:即心腹,喻亲信的人。?长史:官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县。樊口:鄂城县西北五里许。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①。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②,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③,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④,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⑤,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⑥?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⑦,刘豫州何不遂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⑧;况刘豫州王室之胄⑨,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

宋词: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原文译 文赏析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代: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译文】 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在千艘列炬的拼搏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因为受到战火的影响都变得怒不可遏。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在鼓角声中,孙刘联军围困住了曹操。

现在又怎样呢? 江上渡口,江边小路,全是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是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今天我在此凭吊古迹,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胜过读历史书籍。东风吹,光景移,已经改朝换代无数次了,历史的往事随江潮而i折。问道旁的杨柳年年为谁而春,为谁摇动金黄的枝条。 【注释】 赤壁矶:即黄州赤壁。 周郎:指赤壁大战吴蜀联军的统帅周瑜。 区宇:即寰(huán)宇,宇宙。 万骑:借指孙刘联军。 貅(xiū)虎:猛兽,指军队,勇士。 列炬(jù):猛烈的火炬。列,同烈,火势猛。 鱼龙怒:潜蛰在深水中的鱼龙类水族因受到战火威胁而怒。这是侧面写战争场面的惊心动魄。

卷长波:水面上卷起了长长的火龙。 曹瞒(mán):指曹操,曹操小名叫阿瞒。 今如许:如今又怎么样呢 形胜地:地形险要的战略要地。 兴亡处:当年众雄生死争斗的地方。 傍:同旁。 春:春色,此用如动词。 金缕(lǚ):指嫩黄色的柳条。化用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赏析】 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十分欣赏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赤壁之战_1

赤壁之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译

[草船借箭课文原文]草船借箭原文及 翻译 【--朋友&聚会祝福语】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本篇是整理的草船借箭原文及翻译,希望喜欢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 演义原文 引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諕得鲁肃失色问曰:“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

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曹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支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分付军匠人等,叫他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 译对照 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 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 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 说有黄盖密信。曹操马上叫他进来。那个人呈上书信。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 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现在从鄱 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无 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 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 观望黄盖船到。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

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曹操非常高兴,于是 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 命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 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 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 面上波浪汹涌。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 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 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màn),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 就像无数金色的蛇在波涛中翻腾。曹操迎风大笑起来,自以 为这下子定能完成灭吴大业。忽然一个军士指着江上说:“江南 隐隐约约有一个船队,顺着东南风向这边驶过来。”操登上高处 了望。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 报子报告说称“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当中有一面大旗,上

《赤壁之战》的对应翻译及常识

《赤壁之战》的对应翻译及常识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借。

〔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不和。协,和睦。 〔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 〔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寄寓,寄居。 〔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图,图谋、打算。 〔吊〕慰问(死者亲属)。 〔用事者〕掌权的人。 〔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圆满、顺利的意思。 〔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

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曹操马上叫他进来。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 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 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

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 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 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màn),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 就像无数金色的蛇在波涛中翻腾。曹操迎风大笑起来,自以为这下子定能完成灭吴大业。忽然一个军士指着江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一个船队,顺着东南风向这边驶过来。”操登上高处了望。 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 报子报告说称“船上都插着青龙牙旗。当中有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先锋黄盖的名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来投降,这是上天帮助我啊!”船队渐渐近了。程昱看了很久, 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 对曹操说:“这过来的船队一定是诈降。暂时不要让它靠近水寨。”曹操说:“你凭什么知道!”程昱说:“船上装的如果是粮草,船一定很稳很重;现在看过来的船只,轻飘飘地浮在水上。再加上今天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