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语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海洋通过风、波浪和太阳等形式储存着充足的能源。现

在,所有这些能源汇聚在一起组成“能源岛”——它像提取“黑金”的石油钻井平台那样提取可再生能源。这是工程师多米尼克?米凯利斯的设想。当他发现通过用泵抽吸海底冰冷海水

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英文缩写OTEC)发展太缓慢时,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

温差来发电。热带海洋的浅海水温可以达到29摄氏度,而距它仅仅1公里深度的水流温度则要低得多。这种剧烈的温

差被用来驱动涡轮,后者将带动发电机发电。专家估测,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在一天之中可以吸收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热量的太阳能。

米凯利斯正在设计的能源岛的中心是一个海洋热能转

换系统,周围直径600米的平台上将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

能收集器。另外,整个能源岛周围还将安装水流涡轮机来收

集海水流动产生的能量。米凯利斯称,一个六边形的能源岛

可产生250兆瓦发电量,足够为一座小型城市提供能源。如

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甚至可以

用作船舶停靠的小港口或者供游客休息的“绿色”宾馆。

米凯利斯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建造一座海洋热能转换工

厂。他在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介绍说:“与其他海洋能源技术相比,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持续性,它能够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这是因为海洋热能转换系统不依赖于太阳、风或者海洋,而是以受太阳照射的海面水流和深海水流的温度差

为基础。系统从能源岛附近吸收温暖海水,用于蒸发液体

——可以是海水本身或者氨水。该过程产生的蒸汽将驱动涡

轮机产生电能。接着系统抽吸海平面以下的冰冷海水将蒸汽

重新冷缩成液体,这个过程会使压强下降,有利于更多蒸汽

通过涡轮机叶片,从而再次产生电能。能源岛产生的清洁能

源通过海底管道运输到海岸。它还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氢,这

些氢可以运送至海岸,以氢燃料电池的形式发电。

此外,利用蒸发—冷凝循环原理,能源岛还可以充当海

水淡化工厂。米凯利斯推算,每生产1兆瓦时电量,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能产生100多万升的淡水。

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对“能源岛”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它是专家设计的能从海水中提取再生能源的海洋热能转换

系统。

B.它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温差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

系统。

C.它是通过水泵交替从深海和海面抽吸海水来发电的海洋

热能转换系统。

D.它是既有发电功能,又有淡化海水功能的海洋热能转换系

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海洋聚集着充足的能源,这能源以风、波浪和太阳的形式

储存。

B.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能源技术,有不少优越性,最大优点

是可以每天连续发电。

C.能源岛有多种功能,既可用来发电,也可供人休闲。

D.这种海洋热能转换系统,是以不同深度海水的温度差为基

础的。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设计的海水热能转换能源岛,既能发电,又能产生淡

水,将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工厂。

B.实践证明,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工作流程是科学严谨和富

有成效的。

C.能产生250兆瓦发电量为一座小型城市提供能源的能源岛

采用六边形,可见科学家认为它是比较理想的形状。

D.这种新的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离实际运用尚有不小的距

离。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①最敦。晟狎波斯

②,有割臂之盟③,其母取直奢,晟竭资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④

笞之,垂毙乃去。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

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

山径之莽。久之,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

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计可施,然犹

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

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

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

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

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

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

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

腹,蹶然遂毙。

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家

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杲但卧,蹇

涩不能语。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杲乃自言:“虎

即我也。”遂述其异,由此传播。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

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

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 

【注】①友于:兄弟之情。②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

子。③割臂之盟:男女秘订婚约。④折棰:折断策马的杖,

意谓短棍,泛指棍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取直奢直,通“值”,钱财

B.具造赴郡具,通“俱”,都

C.惟思要路刺杀庄要,通“腰”,要路,半道上

D.寒战颇苦战,通“颤”,发抖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向杲化虎复仇的

直接原因的一组是()

①与庶兄晟友于最敦②不胜哀愤,具造赴郡③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④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⑤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⑥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

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

不能伸张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

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

烈愿望。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4分)――――――――――――――――――――――――――――――――――――(2)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官以其诞而

无据,置不理焉。(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8.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

中的作用。(4分)

答:

9.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

解。(4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

瑟》)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夹竹桃

季羡林

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

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⑵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

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

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

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

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

感了。

⑶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

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

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

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⑷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

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

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

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

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

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

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

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

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⑸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

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

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

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

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

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⑹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

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

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

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

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

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

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

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

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⑺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

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

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

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⑻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

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⑼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

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

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

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

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

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

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

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⑽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

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

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

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

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

烈的对比。

⑾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

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

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的

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

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

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

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⑿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

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

桃。

1 962年10月17日

11.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

这些“妙处”。(6分)

12.具体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3分)

13.文章多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

用。(6分)

14.古人多从人格品性的角度来写夹竹桃,如沈与求的“摇摇

儿女花,挺挺君子操”;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夹竹桃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7分)

历史不可复制精神却能传承

记者(以下简称记):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你眼中的

西南联大是什么样的?

张曼菱(以下简称张):西南联大是一部历史,是到现在为止

还发现得不够、张扬得不够,大家认识得也不够的一部历史;

它是大学史,是一部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应该让它浮

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它所蕴藏的财富,成为社会的

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记:_______________

张:我希望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良知和热爱研究西南联大。社

会发展到今天,进入到开放的世态,我们可以用广阔而不是

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如果有人说这些饱经忧患的前辈们

回顾历史仅是在进行“青春的抒情”,那么只能说这些人过于

偏爱历史的暗角。我不愿意以一种窥视隐私的投机方式,来

进入这一部对于我们民族对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至关重要

的辉煌历史。西南联大总体是一种光明,一种骄傲,一笔稀

世之宝的财富。

记:你在《访谈录》(代序)中提到,在当代挖掘和发扬“重

建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事关重要。你所理解的“西南联大

的历史价值观”是什么?

张:体制,大学的管理,教授参与管理学校(也就是教授治

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历史的价值观。甚至

包括什么是校长,什么是教授夫人。当年联大的教授好不容

易来到昆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讲授,而不是草草完成几

节课就去游玩。这就是大学的“育人精神”。同时,学风比知

识重要。让学生保持自由的活泼的个性,使学生们的思维活

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才是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的大学。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输出地。

文化不是一本书,它是一条河,在一直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长衫讲着现代文明,创造了新的文化阶

段。这种文化从“五四”以来开始延续,虽被战争所迫而颠沛

流离,万幸的是,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大师们,让5000年来的文化命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要实现全面复兴,必须要

重拾这种文化精神。

记:关注西南联大多年,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人生识字孤独始,人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是

一种成长。求同总是发现异,人的成长就是不断验证这种孤

独,你可以掩饰,但是不能拒绝。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如

何解决这种距离感?就是回报。回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优秀

的传统,这也是最后的出路,回报,让你感受到的,也是最

深情的东西。

我是一个既草根又有高台运作的幸运者,我从云南走出

去,如果总是说云南太落后了,那何处是归宿呢?当你追求

个人价值到了一个极高点,一定要回报,这也是熊秉明先生

给我的启示,他说过:远行与回归,否则就是没有灵魂。关

注西南联大,收存西南联大的史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

了回归,做这件事,让我感觉与故土非常的近、非常的亲。

第二大收获就是个人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不是一般意

义的作家,做这件事,影响着我的人生,对生命和价值观的

思考、取舍。我珍惜与这些泰斗级大师们的情缘,不能让他

们失望。与这些才华横溢、经历过西南联大洗礼的老人相处

越多,越让我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第三,做这件事的过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民族优秀

的传统要传承下去。我在中科院给学生们讲课,一个博士生

说他只想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的经历,我当着很多人

批评他狭隘,没有人文基础,就成不了大师。过后他专门来

找我签名,孺子可教!中国的年轻人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渴

望全面、渴望“通才”,但没有人教他们。今后我会更多地给

年轻人开一些讲座,把更多的回报给予他们,把大师们的衣

钵、苦心传承下去,也会出一些面对青年,更加人文化的书。

15.从全文看,西南联大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稀世之宝的财富”?(4分)

16.你认为张曼菱“持续8年对西南联大的关注”得到哪些收

获?(4分)

17.根据张曼菱的回答,请推测横线处记者的第二个提问是什么,并分析本文记者安排的提问之间是什么关系。(5分)18.认为“人生识字孤独始”,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阐述你

的看法。(4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一名十岁女孩到某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

亡,当时有位先生目睹了这扣人心弦

....的一幕。

B.局长说小张举重若轻

....,小张抓全局、抓大事的领导艺术,

有胆略、有魄力、敢碰硬的领导风格,深受局长赏识。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

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必然影响到该

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D.娱乐圈女明星为了吸引眼球、迅速出名,有的重包装,

有的玩“自曝”,有的靠走秀,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圣火盆以中国传统青铜鼎和祥云图

案为设计元素,顶部镂空的56朵祥云象征56个民族把祝福带给五大洲人民。

B.夏季,城市里大量存在的吸热混凝土建筑和柏油路面,

导致人们普遍使用空调,城市的气温不断上升。

C.随着第三尊佛像逃过塔利班劫难而现身峡谷的消息传开,

让人不由联想到阿富汗昨日的灾难和今日的不幸。

D.越来越重的升学竞争和课业负担,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

和活动范围,使现在的中学生们很少有生活的体验和真实的

感情。

2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4月5日,“勇气”号火星车_________ 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

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

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忧愁都_________ 烟雨蒙蒙,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 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

差别造成的_________,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 将_________免费下去。

A.度过赋予误解/ 始终B.渡过付与曲解/ 始终C.度过付与误解/ 一直D.渡过赋予曲解/ 一直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六、写作(60分)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

进一个上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

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

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

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故事要叙述,有什么观点要阐发,

有什么情感要抒写,请围绕上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从第一段“当他发现通过……便产生了这个想法”看,C 错)

2.C(“可供人休闲”错,原文说“如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

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

3.B(把未然当作已然。“能源岛”只是一种设计,尚未被实践

证明)

4.B(具:陈述,写状纸。)

5.C(①不是“化虎”的原因,②是希望依靠官府复仇,⑥是

当时未曾想到的结果。)

6.C(“不料”错,道士是有意帮助向杲。)

7.(1)当初,那个道士曾经到村子里乞讨,向杲总要给他

饭吃,道士因此认识了向杲。

(2)庄公子的儿子正为父亲死得很惨而悲痛,听到向

杲变虎的事,非常痛恨他,就告发了向杲。官府认为他的控

告荒诞离奇,没有根据,也放下这事,没再处理了。

8.《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

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

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9.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

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

之情。

10.(1)烽火扬州路(2)大珠小珠落玉盘

(3)俯察品类之盛(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响穷彭蠡之滨

11.(6分)①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有趣。③有韧性。

④引起童年的幻想。⑤见证了“我”的成长。⑥见证中缅人民

友谊。(每点1分)

12.(3分)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嘟噜”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口语的使

用;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

13.(6分)

第一处: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

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

第二处: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

对家乡夹竹桃(或“家乡”)的留恋。

第三处: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

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14.(5分)作者的角度与古人不同,作者对夹竹桃的书写

是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对夹竹桃的想象、幻想、记忆

以及对这生活经验的思考的角度写,这样写,取材“真实的身

边琐事”,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

常人的心弦”。

15.①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包括体制、大学管理、教授治校以及全面的人文精神等。②西南联大形成了崇尚自由活泼

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风。③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育人

精神。④西南联大师生传承5000年文化的文化精神。(每

点1分,共4分,第一点可以只答“西南联大的历史价值观”)16.①明白了与故土的亲近即回归的重要。②个人对生命和价

值观的思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③增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民族自信心。④感受到回报才是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传

统,也是最后的出路。(每点1分,共4分,照抄原文最多

给2分)

17.提问: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去研究西南联大呢?(2分)

特点:本文记者的提问采取追问(层进)的方式(1分),

首先提西南联大是什么,接着问应该怎样研究,再问研究什

么,最后问得到什么收获,层层递进(2分)。

18.答案不作具体要求,但必须做到有观点(1分)、有分析(1分)、思路清晰(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答案示例:我同意张曼菱“人生识字孤独始”的观点(1分)。因为人生识字读书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把书读好读通;

其次,书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与现实世界有距离(1分)。如尼采的思想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人,就免不了孤独(1分)。所以,读书做学问孤独是难免的(1分,总分总结构完整)

(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19. B(A 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

情激动。此处应为“触目惊心”。C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D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

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褒贬误用。)

20.A(B逻辑混乱,因果倒置。应将后两个分句颠倒位置。

C成分残缺—无主句。可将“随着”去掉D 搭配不当,“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和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

21. C (第①句应选“度过”,“度过”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难关、危机等;第②句应选“付与”,“付与”涉及的双方无上下之分,交付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通用

语体色彩;“赋予”用于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交付的对象多

为重大任务、使命,书面语体色彩;第③句前一空应选“误解”,“误解”指理解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的;后一空应选“一直”,“一直”可用于将来,“始终”不能用于将来。)

22.符合仿写要求即可。

六、写作。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完整)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 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 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 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 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 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 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 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 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 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 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 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 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 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 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 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公主岭实验高中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C【这是讲月饼的起源,而非中秋吃月饼的起源。】 2.A【由“这是否就是月饼,现在已难以考证”可知“月饼”一词在当时并不一定真的出现过,更别说流行了。】3.D【不腐坏的原因很多,不能只归于陈猪油。】 4.B【壮:意动用法。认为……勇敢。】 5.D【①是说刘洁有气节的;②这是他信奉迷信的表现。】 6.C【群臣是赞成刘洁建议的。】 7.(1)太武帝即位,认为他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臣,把大事委托给他。(注意:“奇”“柱石”“委”各1分,整体通顺2分。) (2)刘洁暗中叫人惊吓军队,劝皇上丢下军队轻装回京,皇上没有听从。(注意:“阴”“惊”“劝”各1分,整体通顺2分。) 8.小小的海燕在春天到来之际,款款飞回;它们衔着泥滓穿梭于玉堂门户之间,为筑新巢而勤劳不息。(3分)悠闲自得,一心筑巢,心无旁骛。(2分,意思对即可) 9.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借写燕子乘春回来筑巢的悠闲行为,表达了作者无心与李林甫争宠和有意归隐的情怀。(4分,意思对即可) 10.(1)多情自古伤离别冷落清秋节(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3)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每空1分) 11.(1)AD【A 这些描写里没有一点赞赏的味道,而且含有点点的讽刺味道。D表述过于绝对,里面还有对血腥场面的描写。】 (2)湖水清澈透亮,湖面静谧和谐,(2分)与下文天鹅悲惨地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美好环境即将消逝时的悲凉心境。(4分) (3)他威吓他们去队部,结果他们说是包主任布置的任务,这使他没有了上级的依靠;他内心虽然十分愤怒,但面对这两个没有“艺术细胞”、不懂得“生态平衡”的盲流,他知道讲道理是无济于事的;天鹅已经死去,要想救下那两个天鹅蛋,只能智取才能得到。(每点2分,共6分) (4)我会给老王头,(2分)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不能失信,这是为人的根本;老王头是个蛮不讲理的人,不给他会惹来一些没必要的麻烦;稳住老王头会为后面拯救更多的天鹅和天鹅蛋打好基础。(意思对即可,6分)12.(1)BE【B称其“率真”是因为他“敢于玩命”的性格。E他是以一个和尚的名义来发表的。】(2)做事似乎没有定性,任意西东,匆匆来去;苏曼殊言行怪诞;非常贪吃,对美食不加节制。(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3)于朋友之间,使朋友们觉得他有时可爱,有时不可理喻;种情于革命,就是冲动、大言、自我纠结;种情于世间,则是不事恒产,不留恋一时一地,这种奔波也是痛苦的宣泄。(每点2分)(4)我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率真”的表现。(2分)虽然苏曼殊做的很多小事情看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他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为之,并且在大是大非上他态度非常鲜明;他的身上处处充满了一种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做任何事时都不会考虑后果,显得有些怪诞;他为了革命,敢于玩命,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最质朴的情感,孙中山先生都认为他这是一种率真。(意思对即可,6分) 13.B【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A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C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D倚门倚闾: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的奋斗精神,“行己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据,因而“以何为耻”是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缺乏道德、丧失廉耻之人都会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无德、无耻之徒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感文化的生理基础在于人的物质个体对外界的反映和反应;它的心理基础在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的社会基础在于人们对社会行为规范所达成的共识。中国之所以特别强调礼、义、廉、耻,是由于古人早已认识到人的内省和自律对控制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才有“知耻而勇”“知耻则有所不为”的论断;也认识到无耻之徒为一已私利而不惜、不怕损害社会的利益,因而也违背了人们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和普遍的行为规范。所以,必须发掘人的羞耻之心,从根本上使人达到道德上的完善,这在今天尤其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包括人的个性修养和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 B.以强调个人的修身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耻感文化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D.孔子所提出的好学、力行、知耻被称为天下三德,其中知耻很重要,它对好学和力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耻感文化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是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要求个人要内省、慎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来正人。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答案 1.D(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漠视:冷淡的看待,不注意。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震古烁今: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2.A (B动宾搭配不当,“减少……危害”或“降低……浓度”;C成份残缺,在“以至于”后面添加“我们”;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 3.C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C(指的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6.B(交:结交) 7.C(A.表转折,却/表因果,因而B.介词,把/连词,来C.均表判断D.代词,这种情况/主谓之间,无意义)

8.(1)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力受损(译为“使兵器破败”亦可),使锐气受挫(如果将“钝兵挫锐”当互文意译为“使得士气大减”亦可),别国就会乘你疲惫时而起兵进攻你。(“暴师”“钝兵”“挫锐”“弊”各1分) (2)凭借孙武自己写兵书(的能力),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失败。(前一个“以”、“为”、“自用”、“败北”各1分) 9.孙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纸上谈兵”)。(单方面强调“理论出色”或“用兵不力”,给2分) 【参考译文】 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说“我不会用兵”的人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提出理论上的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难不倒他的,又有几个?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难不倒他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武十三篇》,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然而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从这一点来揣测他这个人,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却)不知道他领兵打仗竟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的时候,孙武为统帅。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越王勾践率大军进入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朝接踵而来,吴王奔逃,来不及自救。孙武完全没有一点办法消除

高三语文 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期语文周练试题 命题人:潘媛媛审核老师:齐静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建筑的抽象结构、音乐的和谐节律、舞蹈的线纹姿势,最能表现我们内心的情调与律动。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礼乐生活的形式美也早已破灭。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抒写胸中的逸气。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在中国,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后来西洋画家的范本。而商、周彝器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对中国宇宙意识的表现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在商、周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中,每一个动物形象都是一组飞动线纹的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这内部的运动,用线纹表达出来,就是物的“骨气”。中国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运用笔法把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所谓“气韵生动”正是骨法用笔的目标与结果。在这种点线交流的、律动的形象里面,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画幅中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但却没有立体的刻画痕迹;亦不似西洋油画那样如可走进的实景,而是一片神游的意境。 然而中国画既超脱了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及光线阴影,于是它的画法乃能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引书法入画乃中国画的第一特点。董其昌云:“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实为中国绘画的骨干,而融诗心、诗境于画景亦成为中国画的第二特色。中国乐教失传,诗人不能弦歌,乃将心灵的情韵表现于书法、画法。在画幅上题诗写字,借书法以点醒画中笔法,借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因此,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虚灵,一为写实;一为物我浑融,一为物我对立。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界。西洋油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建筑、雕刻、油画同属于一境界。中国画运用笔勾的线纹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情调,透入物象核心,遗形似而尚骨气,薄彩色以重笔法;然而形似逼真与色彩浓丽,却正是西洋油画的特色。(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西绘画的比较,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其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2018东城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三第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程祖文 2013-01-24 第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2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2》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去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 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 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气 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 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2年。 B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西城区2018届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7 —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2018.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 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 .. 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契.合:“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 B. 皑皑 ..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 C. 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 D. 隽.秀:“隽”读作juàn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勒 lè勒令勒索亲勒六军悬崖勒马 B.宁 níng 宁静宁亲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C.着 zháo 着凉着数不着边际上不着天 D.嚼 jiáo 嚼舌咀嚼味同嚼蜡咬文嚼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眩晕/ 光彩炫目重叠/ 高潮迭起心酸/ 人间辛酸 B.心率/ 心律不齐掠夺/ 攻城掠地陈规/ 墨守成规 C.轻闲/ 清闲自在再世/ 再所不辞青山/ 山清水秀 D.法治/ 法制社会绿阴/ 绿草如茵直言/ 仗义执言 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2013年2月14日早上6点12分,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所以说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因为熏陶比之管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 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D.李鹏举捐赠油画作品展日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34幅油画作品是旅美油画家李鹏举应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历经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并捐赠该基金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 李育书 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每一种价值都在自己那里得到正当性的说明,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这种价值相对主义导致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面向“小众”、面向君子的儒家道德更加丧失影响力. 如今,君子的角色已经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民的道德失去了目标参照.就此而论,君子的消亡恰恰给儒家道德带来了两方面的打击;一是主体道德难以建立,二是道德失去参照,这两方面都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6.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君子道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君子道德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对于平民没有道德要求. B.儒家君子道德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存在着政治与道德上的混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