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检验工艺卡-模板

冲压件检验工艺卡-模板
冲压件检验工艺卡-模板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板

无损检测X射线工艺卡内容及编制模 板 1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 1)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 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 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 1) 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 一份保留在探伤室, 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 2) 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 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 指产品材料编号, 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 应分别填写。 b 规格: 指的是壳体规格( 容器类) , 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 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 长度指壳体长度; 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 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 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 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 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 显影温度为18~21℃; 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 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 填写时, 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 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 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 ” B1~B7”, 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 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 如Fe-12、 Fe-13…… c 透照方式: 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 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

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工序卡

湖南科技大学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变速箱零件名称变速箱下盖共 3 页第 1 页材料牌号HT200 毛坯种类金属型铸件毛坯外形尺寸754×400×186 每毛坯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车 间 工 段 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准终单件 01 铸造金属型铸造毛坯 02 回火热处理 03 探伤检验 04 表面喷丸处理 10 粗铣以顶面为粗基准,粗铣箱体结合面X7010 面铣刀、游标卡尺 20 粗铣以箱体结合面为基准,粗铣顶面X7010面铣刀、游标卡尺 30 钻孔结合上下箱体,钻、铰出两个定位孔2-φ12H8组合钻床麻花钻、铰刀、卡尺、塞规40 粗铣以结合面为基准两销定位,粗铣前后端面及凸台组合铣床面铣刀、游标卡尺 50 粗铣以结合面为基准两销定位,粗铣右端面组合铣床面铣刀、游标卡尺 60 半精铣以顶面为基准,半精铣箱体结合面X7010 面铣刀、游标卡尺 70 半精铣以结合面为基准两销定位,半精铣前后端面至图纸要求组合铣床面铣刀、游标卡尺 80 半精铣以结合面为基准两销定位,半精铣右端面至图纸要求组合铣床面铣刀、游标卡尺 90 半精铣以结合面为基准两销定位,半精铣顶面至图纸要求X7010 面铣刀、游标卡尺100 半精铣结合上下箱体,铣结合面凹槽至图纸要求X7010 立铣刀、游标卡尺110 精铣以顶面为基准,精铣箱体结合面至图纸要求X7010 面铣刀、游标卡尺 120 钻顶面孔 以结合面为基准,用心轴穿过φ110,钻14-φ18组装孔;钻顶 面螺纹孔4-M12-6H;钻两肋板中间凸台M20×1.5螺纹孔 组合钻床麻花钻、卡尺、塞规 设计(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1 / 26

冲压件检验规范标准

1. 目的 明确钣金冲压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测量方法及判定标准,为产品检验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钣金冲压半成品及成品 3. 引用文件 本规范在应用下列文件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最新版适用于本文件 3.1GB/T 1804 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3.2GB/T 13916-2013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3.3GB/T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4. 检验条件 4.1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1.0以上 4.2照明要求:在自然光或60W-100W的日光灯照明条件下检验,距离约50-60cm 4.3对于需要主观判断的缺陷,允许用不超过4X的显微镜,超过4X的显微镜可用来辅助分析,但不能用来接收或拒收零件 5. 缺陷分类 5.1严重缺陷:可能造成产品性能故障及安全隐患的缺陷 5.2重要缺陷:可能导致产品的可用性降低的不符合项 5.3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外观、包装及运输防护等其它轻微不符合项 6. 检验方法 6.1检具测量 用钢板尺、卷尺、塞尺、卡尺、高度尺,靠模、功能规、检验工装及测量平台等测量工具,结合工艺图纸对产品的尺寸、位置、形状等部位进行测量 6.2目视检验 目视检验产品外观无生锈、凹坑、划痕、裂纹、缺料、多料、毛刺等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缺陷 7. 检验标准 7.1尺寸检验判定标准 7.1.1产品检验按照图纸公差要求接受检验

装配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3㎜ D2﹢0.5㎜ ±0.25㎜ √ 一般过孔孔径尺寸D1≤30㎜ 孔径尺寸D2≥30㎜ 位置度 卡尺 功能规 D1﹢0.5㎜ D2﹢1㎜ ±0.5㎜ √ 形状位置冲压件形状位置未注公差参考GB/T 13916-2013 检具 满足装配检具适 用性 √ 方料长宽尺寸卡尺 卷尺 1:切板方料长 度尺寸L±0.5 ㎜ 2:开料对角线尺 寸偏差≤0.5㎜ √ 轮廓扭曲变形卡尺 塞尺 1:前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2 ㎜ 2:后壳成型后 扭曲变形量≤1 ㎜ √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讲解

X射线无损探伤工艺 一、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本工艺规定了X射线探伤前的工艺准备,X射线机的操作,暗室处理和底片评定等内容。 本工艺适用于材料厚度2~50mm的锅炉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熔化焊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照相法。 本工艺引用标准GB3323-1987《钢熔化焊对接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二、探伤前工艺准备 1.人员要求 1.1从事射线照相检验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1.2无损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身体,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2.射线照相质量分级 按公司《质量手册》要求,射线照相要达到AB级,纵缝透照厚度比K≤1.03,环缝透照厚度比K≤1.1,按K值计算有效 评片长度L e f f,一次透照长度L3和搭接长度△L(见附件一)。 3.工件表面状态要求 工件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质量应经焊接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缺陷或 与之相混淆(如溅物、油污、锈蚀、凹坑、焊瘤、咬边等),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工艺卡 熟悉产品的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型式、焊接种类和检测比例,清楚对接焊缝的分布情况,做出布片示意图,选择合理 的透照方法,一种锅炉型号填写一份射线检测工艺卡入档。 5.工件划线 按照射线检测工艺卡在规定的检测部位划线。采用单壁透照时需在工件两侧(射源侧和胶片侧)同时划线,并要求所划 的线段尽可能对准。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时,只需在工件胶片侧 划线。划线顺序由小号指向大号,纵焊缝按从左至右顺序,环 向焊缝采用顺时钟方向划线编号。(工件表面应作出永久性标 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工件不适合打印标记 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和其它的有效方法标注)。 6.像质计和标记摆放 按照标准和工艺卡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码。 6.1.像质计的选用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 一、质量判定基本定义 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观评价词汇的定义: 轻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觉不太明显、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显的:指较突出的、较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显着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觉察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见的。 2、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汽车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 汽车的上部至车身腰线,分界线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保护条的下边线 车身腰线装饰槽下边线 车身上开合件边框的有关部位: 汽车内2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见,可根据具体情况视做1区处理 B区: 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位于:车身腰线以上 所有上车时能看见的部位,车身周边,车身边框 以及:后侧窗,后行李箱隔板,尾门内板,车身尾门框,行李箱,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 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能看的见的,位于车身腰线以下的部位。

C区: 位于车身装饰条或保护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户直观视觉效果的部位。 3、检验基本条件定义: 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压件四周,离件1米进行检查允许俯身,但不能蹲下检查涉及到间隙及高低不平的缺陷,应予以测量判别。 4、检测: –是靠视觉、触觉……进行评判的.。 –只有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才使用检具,根据间隙标准的定义或有关基本标准的定义来核实或明确某些缺陷的扣分级别: ·对间隙及高低不平的检查使用塞尺 ·对冲压件上的坑包、麻点的检查要使用面积规 ·对表面检查使用尺子 5.缺陷分类 –外观类: 裂纹,缩颈坑包,起皱麻点 变形锈蚀材料缺陷 起皱,波纹,棱线毛刺拉毛,划伤 圆角叠料压痕其它

无损检测X射线专用工艺卡内容及编制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1)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压力容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1)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一份保留在探伤室,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2)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指产品材料编号,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应分别填写。 b 规格:指的是壳体规格(容器类),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长度指壳体长度;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显影温度为18~21℃;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 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如Fe-12、Fe-13…… c 透照方式: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F>R或F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试模样品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蓝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3.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蓝图和客户要求为准。 4.检验规定: 4.1毛刺的规定: 4.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必须有压毛边工 站,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4.1.2对于0.15~0.4MM 4.1.3 4.2平面度的规定: 4.2.1 4.2.2 量。 4.2.3 4.3由于冲孔引起的凸起。 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或凹陷,当超过尺寸界限时拒收。

生变形。 4.7紧固件 4.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4.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4.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4.8螺柱(standoff) 、螺母(nut) 、螺钉(screw)压合的规定: 4.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 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不允许高出母面。 4.8.2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力测试。 4.8.3螺母(nut) 、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外观检查外,还 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据蓝图或规格。 4.8.4螺柱(standoff)、螺母(nut)与冲件基体压合后,必须用牙规检验,检验数与频率依

个别SPEC之要求。 4.9 4.10字模: 4.10.1字模清晰完整,距离460mm目视可识别清楚。压印之每一个单个字体深度一致, 深度差距在0.1mm。有疑议时送检测剖开测量。 4.10.2不允许缺齿,缺角。 4.10.3版次与蓝图及ECN版次一致。 4.10.4字模在零件中的位置及方向必须与图面一致。 4.10.5字模面之背部不能有凹陷及凸出手感,弹片例外。 4.10.6字模中每一个单个字体所使用之字型格式一样。 4.10.7上盖商标的压字深度必须在0.4±0.1mm。 4.11色拉孔: 所有的色拉孔,不允许偏位,要有倒角,其深度H要在规格之内。如图所示(图6),若有怀疑时,需用实物实配。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冲压件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冲压科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由客户提供各车型的关键冲压件清单,形成《关键冲压件清单》。)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规划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冲压科与质保部结合客户的意见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大概有300-600个,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因此,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如下图所示: 汽车分四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两个内区。

5.1外1区(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外1区(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离地高度大于1700mm的车型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内1区(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内2区(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毛、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 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 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 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贴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 7.1.3柔性纱网的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柔性砂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瘪塘、波浪等缺陷)。 7.1.4涂油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 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外表面。 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高强度的灯光下检查,建议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上的微小的麻点、瘪塘、波纹。 结合目前公司现状,采取7.1.1和7.1.2两种方法对在线生产的表面件进行检查。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 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参照图1) 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 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1 目的 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 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检验设备及工具 卷尺、卡尺、3M 胶带、盐雾试验箱、ROHS 测试仪,高度规,塞规 面类 外观面定义 A 级面 客户经常看到的面。如面板,机箱的上表面、正面,出给客户的零件等。 B 级面 不移动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后面、侧面、顶部或同等面等。 C 级面 产品在移动或被打开时才能看到的面,如机箱的底面,内部零件的表面等 6 检验条件 6.1所有检验均应在正常照明光源为40W 荧光灯(相当于80-120LUX 光照),裸眼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并模拟最终使用条件下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使用放大镜,所检验表面和人眼取正常观察角度±45o角内,距离300mm 。A 级面在检测时应转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B 级面和C 级面在检测期间不必转动。 6.2 A 级面停留15秒,B 级面停留10秒,C 级面停留5秒。 6.3 抽验水准(AQL): 不合格(缺陷)类别 严重 主要 一般 缺陷类别代码 A B C AQL 0 1.5 2.5 7 检查项目 外观检查、结构尺寸检查、材质检查、特定试验(包括盐雾试验、附着力试验等)、包装检查。 8 判定条件 8.1所有的机构、功能要求以图面为准,关于机构尺寸公差如图面未直接于尺寸后标注其公差,则本公司孔的尺寸公差以±0.10mm 管制,其他尺寸以±0.20mm 进行管制,除非客戶有更为严格或特別要求。QE 人員可视需要在SIP 制定時缩小其公差,以利于生产管制,如丽辰公司供货商的产品有因SIP 缩小公差管制的问题被判拒收,且可证实是丽辰公司事前未有通知厂商時,当批可以尽量吸收的原则协调处理,但供货商必须于下批改善。 8.2产品因为工艺的特性或设计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固有外观缺失(如冲压模具痕; 机壳产品等級面参考图: B 級面 两侧面 C 級面 背面、底面及內部各面 A 級面 前面及上面 A 級面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模板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模板 1

专用工艺卡编制内容说明 ( 1)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 为了规范和统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归档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 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确保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组织有关人员, 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编制了锅炉压力容器质量控制表样并推荐使用, 其中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表样见下表B5-11。( 2) .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卡填写说明 ( 1) 编制份数 本卡一式两份, 一份保留在探伤室, 另一份交探伤室供检测人员使用。其中之一应存于检测资料和底片的档案中(质保管理制度建立发放记录)。 ( 2) 工艺填写 ○1编号 一般按企业管理要求编号, 可根据各单位管理的需要来填写。 ○2工件部分 a 材料编号: 指产品材料编号, 如产品使用两种材料, 应分别填写。 b 规格: 指的是壳体规格( 容器类) , 表示方法为直径×长度×壁厚。其中: 直径对于卷制的筒体为内径, 对于无缝钢管作筒体指外径; 长度指壳体长度; 壁厚指壳体厚度。也可按图样规格栏的尺寸填写。

○3探伤器材部分 a 屏蔽方式: 最常见的屏蔽方式有”背衬薄铅板”和”铅遮板”等, 按选用的方法填写。 b 显影液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 显影液配方指准备采用的显影液配方、可用代号表示。如胶片厂提供, 可填写”按胶片厂配方”。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指准备采用的数值。一般手工冲洗显影时间为4~8min, 显影温度为18~21℃; 自动冲洗按说明书填写。 ○4探伤检测工艺参数 a 焊缝编号: 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 填写时, 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 焊缝长度和拍片数量可不同) 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写。例: ” B1~B7”, 即代表7条环焊缝。 b 像质计型号: 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质计编号为Fe-10/16、Fe-6/12和Fe1/7三种。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用像质计, 如Fe-12、 Fe-13…… c 透照方式: 一般对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 对于环焊缝可填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工艺卡)编制原则和技巧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编制和范例讲解 1.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1.1 根据NB/T47013.1-2015中4.3.2的要求,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是检测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工作范围、人员设备能力等,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允许的框架内选取、细化成自身可执行的要求,用以指导检测单位自身无损检测工作,在某种检测方法或某类产品范围内通用的程序文件。是标准没有具体规定而又是本单位通用和共性的统一规定,也是各检测单位检测能力的反应。 1.2要点 (1)涵盖本单位的检测范围,是通用性技术要求、原则性指导文件; (2)根据检测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是对现行标准规范的补充; (3)内容不能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文件,必须有本单位的特色; (4)跟具体的工程项目没有必要的关联,是检测单位自身检测能力的体现;(5)由检测单位Ⅲ级专业人员编制,检测责任师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6)工艺规程的编制应按NB/T47013.1~4701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 (7)相应检测标准变更、采用新的检测工艺时,应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重新审批发布。(如果来不及修订工艺规程时,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由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1.3编制原则 (1)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现行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做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3)应采用本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有自己的特色; (4)工艺规程中每一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 (5)采用非标准检测工艺(如非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渗透检测、探头移动区不符合要求的超声波检测、焦距不符合要求的射线检测等)时,应对该检测工艺进行验

汽车油漆工艺流程及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工艺流程及质量标准 汽车油漆标准工艺流程: 1.车体作防锈及内部喷涂。 2.打磨及修饰斜边:使用P60~180#砂纸打磨车身上及需要原子灰的地方。 3.除尘、清洁:使用压力枪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微尘及污渍。 4.贴护:使用反贴技巧贴上遮蔽纸。 5.涂装底漆:混合4:1红底漆及施喷1~2层打磨后露出金属的位置上,然后烤干。 6.填补原子灰:混合多功能原子灰填补于车身上凹陷位置,置于摄氏20度环境30分钟。 7.打磨原子灰:使用P60~240砂纸打磨,用手感或打磨指示层检查平整度,针孔和印痕。 8.特幼原子灰:有需要时选用,填补针孔、砂纸痕等。 9.打磨:使用P280#砂纸彻底打磨车身上需喷涂中间漆的地方。 10.除尘、清洁:使用压力枪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及污渍。 11.贴护:贴上遮蔽纸。 12.喷涂中间漆:混合多功能中间漆2~3层,每层隔5~10分钟,然后烤干,再喷上打磨指示层。 13.打磨中间漆:使用P320~400#砂纸打磨干燥后的中间漆。 14.检查:检查打磨效果,可做微填。 15.除尘、清洁: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和污渍。 16.贴护:对车身做贴护遮蔽。 17.除尘、清洁:先用压力枪吹出车身上的尘点,用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污渍,用压力枪吹出车身缝隙的灰尘,最后以粘尘布粘除车身上的微尘。 18.面漆喷涂素色漆:喷涂2~3层,每层相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 19.喷涂底色漆:喷涂2~3层素色漆、银粉漆或珍珠漆,每层间隔5~10分钟。 20.清漆喷涂:混合及施喷两层清漆,每层间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 21.烤干:静置5~10分钟,进烘房烤干。 22.打蜡抛光。 23.做好各项记录,并存档保存,合格入库待发。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1.表面不能有明显尘点:通过近处观察油漆表面来检验。

冲压件检验标准.docx

冲压件检验判定标准 一、量判定基本定 1、某些描述中使用的一些主价的定: 微的:指容易接受的,感不太明、不太大、力量很小、不太持久的。 明的:指突出的、清晰的、不用置疑的。 著的:指非常突出的、一定察得到的、明突出的、完全清晰可的。 2、冲件在整上分区定 汽分三个区域:两个外区和一个内区。 A区: 汽的上部至身腰,分界:身腰装 条或保条的下身腰装槽下 身上开合件框的有关部位: 汽内 2 区的某些部位,从外面完全看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做 1 区理 B区: 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后能看得的部位,位于:身腰以上 所有上能看的部位, 身周 , 身框 以及:后窗,后行李箱隔板, 尾内板,身尾框,行李箱, 机,机罩内表面,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 所有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能看的的,位于身腰以下的部位。 C区: 位于身装条或保条以下的部分、不影响客直效果的部位。 3、基本条件定: 站立,在缺陷扣分区内,在冲件四周,离件 1 米行允俯身,但不能蹲下涉及到隙及高低 不平的缺陷,予以量判。 4、 : –是靠、触?? 行判的. 。 –只有在有疑的情况下,才使用具,根据隙准的定或有关基本准的定来核或明确某些缺 陷的扣分: · 隙及高低不平的使用塞尺 · 冲件上的坑包、麻点的要使用面 · 表面使用尺子 5.缺陷分 –外 : 裂 ,坑包,起麻点 形材料缺陷 起,波,棱毛刺拉毛,划

圆角叠料压痕其它

冲压件判定标准 判定 描述一区二区 项目 三区 外部内部外部内部 1、封闭裂纹长度≥80mm或宽度≥3mm(料厚≥);宽度≥2mm(料厚≤) 2、 不 报废封闭裂纹长度≥ 50mm;宽度≥ 2mm 裂纹 长度小于 80mm或宽度小于 3mm(料厚≥);长度≤ 80mm且宽度≤ 2mm(料厚 ≤)返工 安全件减震器////报废缩颈部位厚度 / 料厚≤ 20%且长度≥ 80mm返工 缩颈缩颈部位厚度 / 料厚≥ 20%长度≤ 80mm放行放行放行放行放行安全件减震器受力部位缩颈≥料厚的10%////报废面积≥ 8cm2或长度≥ 10cm高度≥ 3mm报废返工报废返工返工 222 面积 4cm ≤S< 8cm 上或长度 5cm≤L< 10cm面积≥ 100cm 坑包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或长度≥ 10cm 坑包高度≥ 1mm返工返工返工放行放行零件 2/3 面积上能看到麻点或小凸包。报废返工报废返工放行麻点 零件表面用油石磨件之前用手感觉明显的麻点或麻点群。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 锈蚀厚度≥料厚的40%报废 锈蚀 表面质量受锈蚀影响但可通过打磨修复。返工返工返工返工返工 料厚明显不符合要求,表面有明显的桔皮滑移线、镀锌层疏松、 材料缺报废锌皮脱落长度≥ 300 mm宽度≥ 5mm 陷 轻微的材料缺陷、磨件后可见的材料缺陷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棱线、弧线度明显地不清晰、不光顺;肉眼就能看出的严重皱折、 起皱 /报废棱线错位,严重影响焊接及装配。 波纹 / 棱线、弧度不够清晰光顺;非一区内用肉眼可见的皱纹、波纹、 棱线返工放行返工放行放行棱线错位、在要求严格的部位还包括磨件后的可见波纹等缺陷。 毛刺装配面上的粗毛刺(大于料厚的45%)有危险性的粗毛刺。返工 拉毛拉毛深度≥料厚的20%或宽度≥ 2mm、长度≥ 5mm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 压痕深度≥料厚的40%报废返工报废返工返工压痕 料厚的 10%<压痕深度<料厚的40%返工返工返工返工放行

射线检测工艺部分试题

射线检测工艺部分试题 一、判断题 1.通常认为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是决定射线照相灵敏度的三个主要因素。(○)2.胶片特性曲线是表示管电压与透照厚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曝光量的对数与黑度 3.为了检测背散射对射线照相的影响,可在胶片暗袋背面贴附铅字“B”来验证。(○)4.用单壁法透照环焊缝时,所有搭接标记均应放在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以免端部缺陷漏检。(×) 焦距大于半径的源内片外法放在射源侧,中心内透放在两侧均可。 5.在保证射线穿透的前提下,选择较低能量的射线可增加照相灵敏度。 (○)二、选择题 1.下列三种因数中对底片清晰度有影响的是:(D ) A 射线的能量 B 增感屏的种类 C 射线源的焦点尺寸 D 以上都是 2.表示工件厚度、千伏值、曝光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叫:(C ) A 特性曲线 B 吸收曲线 C 曝光曲线 C 灵敏度曲线 3.当透照某工件的焦距为F=600mm时,按JB/T4730 .2-2005标准AB 级的要求,其曝光量推荐值应不少于(A )mA.min(4舍5入取整数)。

A 11 B 13 C 15 D 17 4.常用的显影剂为:( D ) A 米吐尔 B 菲尼酮 C 对苯二酚 D 以上都是 菲尼酮+对苯二酚超加和作用加和对抗加和与对抗 三、问答题 一、简述射线照相透照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答:射线透照参数是指射线能量、焦距、曝光量。它们对射线照片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1)射线能量决定对工件的穿透能力,随着射线能量的提高,衰系数减将减小,对比度下降,固有不清晰度增大,底片颗粒度增大,射线照相灵敏度下降。所以在保证射线穿透能力条件下宜选用较低的射线能量,以提高射线照相影像质量。 2)焦距对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主要反应在几何不清晰度上,为保证照相灵敏度,所选取的焦距必须满足射线照相对几何不清晰度的规定; 3)曝光量它直接影响底片的黑度,同时也影响影像的对比度、颗粒度以及信噪比,从而影响底片影像可记录的最小细节尺寸,因此,为保证射线照相质量,标准规定曝光量不低于某一规定值。 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较低能量的射线、较大的焦距、较大的曝光量可以得到更好质量的射线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