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总结

育种学总结
育种学总结

鱼类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物种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2.育种: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生物的遗传结构,以培养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3.品种:由同一祖先通过人工选育而来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可用于生产或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4.原种: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栽培)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具备性状:①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典型表现②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核型及生化遗传性状③具有供种水域中该物种的经济性状④符合有关水生动、植物种的国家标准

5.种群: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6.品系: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

7.良种:指生长快、品质好、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养(增)殖(栽培)生产的水生动、植物。具备性状:①优良经济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②其它表型性状遗传稳定在95%以上

8.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

⑴相似的形态特征⑵较高的经济性状⑶稳定的遗传性能⑷一定的数量

9.品种的分类:自然品种人工品种过渡品种

(1)自然品种:又叫原始品种。它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若干无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这种品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所以也可叫地方品种。

(2)人工品种:又叫育成品种。它主要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高产的特点或具有某些特殊的品质(如观赏,抗寒,抗病)。

(3)过渡品种:过渡品种是介于原始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中间类型,它是由原始品种经过某种程度的人工改良而产生的。

10.育种的总目标: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具体目标:(1)食物转化率(2)生长率(3)抗性(4)繁殖力(5)肉质

(6)成熟年龄(7)回捕率(8)起捕率(9)适应性(10)观赏性

第二章选择育种

1.选择虽然是选育种的有效方法,可选择本身不能产生新基因。

2.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它是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选择淘汰,而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

3.选择育种的根据是品种纯度的相对性和利用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中遗传变异。

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两个方面: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天然杂交或人工杂交中。杂交后,父母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受精卵中重新组合。突变是指突然出现的,偶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一般指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定位点上发生的化学变化,又叫点突变,它是外界理化因素或生物体内某些诱发因素的作用。

5.选择的作用:(1)控制变异的发展方向(2)促进变异积累加强(3)创造新的品质

6.选择可以分为: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7.影响选择的因素:

(1)环境

(2)控制性状的基因及其遗传力大小

①对鱼类选育其主要作用的基因有:显性基因、隐形基因、上位基因、加性基因

②对隐形基因的选择和淘汰

③对上位基因的选择

④对超显性的选择

⑤对加性基因的选择

⑥遗传力的大小

遗传力:是指某一性状为遗传因子所影响及能为选择改变的程度的度量。

高遗传力:> 0.4 中遗传力:0.2 - 0.4 低遗传力: < 0.2

(3)人为干扰和科研体制的影响

8.选择育种的原则:①选择适当的原始材料②在关键时期进行选择

③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

9、选择育种的方法:家系选择、亲本选择、混合选择、综合选择

1.家系选择:根据某个性状或某几个性状明显优于其亲属,生产性能高于其亲属的混有不同类型的原始群里选出一些优良个体留种,建立几个或若干个家系并繁殖后代,逐代与原始群体及对照品种相比较,选留那些符合原定选择指标的优良系统,进而参加品系产量测定。本质:基因型的选择

近交和选择是家系选育中建系的重要手段。近亲繁殖是使具有显性性状稳定的个体及隐性性状出现的个体同样有表现的机会。

选择强度:衡量人工选择情况的另一指标,是一种标准化了的选择差,用i表示。

选择效应:(选择进展)一种衡量选择效果的指标,指受选择性状在一世代中的变化情况,用R表示。

选择的基本效应是改变中选亲本所繁殖子代群体的基因频率阵列,目的是使中选亲本的子代性状平均值与挑战以前亲代性状表型平均值之间发生差值。

遗传力:(h2)(狭义遗传力)是指某一性状的变异量是属于遗传变异的分量。广义遗传力:(H2)如其变量以其占整个表型变量的百分数表示。

2.亲本选择:后裔鉴定是根据后代的质量而对其亲本作出评价的个体选择方法,根据后裔鉴定结果决定对其亲本的取舍。

后裔鉴定法的依据原理是:每一后代从每一个亲本得到遗传性的一半

3.混合选择:混合选择又称集体选择或个体选择,它是根据个体本身的表现型值进行选择,即把表现型好的个体留作种用,把差的个体淘汰。

育种值: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受环境和遗传的影响.根据数量遗传理论,数量性状在遗传上受多个微效基因的控制,各个基因的效应是可加的,所有基因效应的累加值称为育种值。

第三章杂交育种

1.在遗传学上,严格地说,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便是杂交。由杂交而得的子代个体,叫杂种。但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杂交一般是指不同品系、品种间甚至种间,属间和亚科间个体的交配。杂交的生物学特性是:能急剧动摇遗传的保守性,使杂种的遗传性富于游动性,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有向人类培育的各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杂交能迅速和显著地提高杂种的生活力,而获得杂种优势;杂交能丰富遗传结构,通过杂交将两个以上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或种以上个体的基因自由组合,出现新的遗传类型,继而人们可以选择优良个体,经培育而成新品种。因此,杂交育种能对现有品种加入更优良的新的遗传性状,或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类型,结合而成更加优秀的新类型。适当的杂交,不仅可使不同类型亲本优良性状简单的结合,而且能产生亲本所从未出现过的超亲代的优良性状。杂交是创造变异的重要途径。

2.人工杂交和自然杂交的最大区别在于亲本的优良性状最大程度地综合到杂种后代中,甚至会出现具有新性状的超亲优良变异个体。杂交育种:人工杂交是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变异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通过重组,分离和后代选择,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这种有性杂交结合系统选育的育种方法叫做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基因重组

3.杂交育种从个体水平上又分为两种方式:组合育种(杂交育种)、优势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上(简称上位效应)。

4.组合育种所能利用的基因作用是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即以加性效应为主的部分。杂交的目的在于通过亲本基因的分离和重组,选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个体;而自交的目的在于,选出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组合的纯合后代,成为超过双亲并超过对照品种的定型品种。因此,这一育种方法的步骤是先杂后纯。

5.如何选择杂交亲本?

1、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

2、正确分析亲本的性状及其影响规律。

3、亲本间的性状要互补,优点多,缺点少,更重要的是亲本的优良性状要突出。

4、选择生态类型差异大或地理远缘的品种作亲本。

5、选用配合力好的品种做亲本,且亲本材料必须纯正。

配合力:衡量亲本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如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配合力可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或品种)与其他亲本配成的几个F1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值)和该实验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差值。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偏差。前者主要是由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决定的,后者是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互作效应控制的。

6.杂交育种的方式:

1、育成杂交:指当原品种不能满足需要时,则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最终育成一个新品种。

2、近交选育:为了获得理想杂种,采用异质选配,也就是改良品种与被改良品种间或进一步在其杂种与原始杂交亲本品种的异质选配,以动摇遗传性并综合育种目标所要求的来自不同亲本的优质种质。实质是一种纯种繁殖,由杂交繁育向纯种繁育过渡,一般要连续2-3代的同质选配才能达到目的。

3、回交选育:通过杂交获得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行杂交,这叫回交。

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两个方面:(1)连续回交可使后代的基因型逐代增加轮回亲本的基因成分

(2)回交可以导致基因型纯合

7.杂交遗传的后果:遗传漂变和基因污染

8.杂种优势: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遗传类型(不同基因型)的物种,品种或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病力、产量和品质等比其双亲优势的现象

遗传理论:1、显性假说 2、超显性假说3、生活力学说 4、遗传平衡假说 5、异质结合

显性假说:也叫显性基因互补或显性连锁基因假说。它的基本理论是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这些显性效应的累积作用。这种假说认为,显性基因对生长有利或较高效,隐性基因有害或较低效。

超显性假说:又叫等位基因异质结合说(杂合说)。这个假说认为,等位基因的杂合以及与其它基因间的互作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

主要特点:

1、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地表现突出。

2、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

3、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强弱也不同。

4、杂种优势在杂种第一代表现最为明显。

9.杂种优势的度量:P56

10.杂种优势率:又称超中优势率,它是一代杂种值超过两亲本平均值的百分率,简称优势率。

11.远缘杂交是指种间,属间乃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生物类型之间的杂交。

特点:1、杂交可孕,一般杂交不可育 2、杂种可孕性,一般杂种不可育

12.远缘杂交原因:

(!)发生了真正的精卵结合,这种情况的杂种F1常是不育的

(2)发生了部分遗传物质的合并和交换

(3)发生了有性杂交,但以后情况复杂,不一定保证产生真正的有性杂种

(4)虽未发生精卵结合,但后代存在许多“特异性”,具有某种父本性状

13.引起鱼类远缘杂交不孕性的原因:

(1)染色体数目和组型不同,亲本染色体不同

(2)酶的基因座位或表达的时空顺序不同

(3)核质不相容,母本卵细胞质控制杂种胚胎基因表达的迟滞或加速

14.远缘杂交可孕的途径:(1)适当选择和正确安排杂交亲本

(2)涽精授精法(3)诱发多倍体和单性发育

15.鱼类远缘杂交的可育性类型:完全能育型障碍性两性能育型单性能育完全不育

第四章多倍体育种

1.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多倍体育种:就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以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

3.根据染色体组来源,可将多倍体分为:

1、同源多倍体:由相同来源染色体组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2、异源多倍体:由不同来源染色体组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

4.鱼类三倍体、四倍体产生的一般机制?(多倍体产生的机制)

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染色体加倍则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鱼类精子入卵时间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如果卵子受精后因受各种理化因子刺激而不排出第二极体,亦即它们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所谓的二倍体卵核,然后与单倍体精核结合形成三倍体受精卵,而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5-2图p120

5.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有哪几种?

生物学方法:远缘杂交、核移植、细胞融合

物理学方法:温度处理、静水压处理、电休克

化学方法:细胞松弛素、秋水仙素、聚乙二醇、6-二甲基氨基嘌呤

6.用温度休克诱导鱼类多倍体应注意那几点?1、处理的时间 2、持续的时间 3、处理温度

7.鱼类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核体积测量(红细胞的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形态学检查、染色体计数(最准确,费时)、DNA含量得测定(显微光密度测定法,流式细胞计数法)

8.通过细胞或细胞核大大小鉴定鱼类多倍体的依据:按照一般规律,细胞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例增加,而且为了维持恒定的核质比率,随着细胞核的增大,细胞大小也按比例增加。

9.多倍体鱼类的性别:P137

10.多倍体鱼类的性腺发育:三倍体鱼类预期是不育的,因为奇数染色体组将导致减数分裂的瓦解以及性腺发育的衰退或非整倍体配子的产生。实践证明。三倍体鱼在功能上确实是不育的。一般三倍体雄鱼比三倍体雌鱼呈现较好的性腺发育。三倍体雌鱼抑制性腺发育的程度比雄鱼更厉害。

第五章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

1.雌核发育是指卵子须经精子激发才能产生只具有母系遗传物质的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分为:天然雌核发育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

2.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染色体组成: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染色体组成具有某些共同特点,除了偶尔产生的三倍体的阿马逊花鱼将、德国和日本的一种银鲫为二倍体(2n=100)以及日本的四倍体关东系银鲫外,一般为三倍体。

3.鱼类雌核发育的细胞原理:卵子发生和成熟卵的受精生物学两部分

4.雌核发育的受精细胞学及其机制 P157

5.人工诱导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机制

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发可通过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以及卵子染色体的而被话而实现。

1、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

(1)辐射处理①γ射线②X射线③UV射线

(2)化学药物:甲苯胺蓝、乙烯脲、二甲基硫酸盐、丫啶黄、噻嗪

2、卵子染色体的二倍化

(1)物理方法①温度休克②静水压

(2)化学药物

(3)远缘杂交

鱼类远缘杂交中获得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一部分

6.人工诱导二倍体雌核发育的方法与诱导多倍体的方法都是1、灭活精子 2、卵子二倍化

7.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鉴别:

1、人工繁殖

2、辐射精子人工繁殖

3、人工授精卵的细胞学观察

4、视泡期胚胎脑部形态观察

5、红细胞的大小

6、肝脏及肝细胞的大小

7、体细胞染色体计数

8、侧线鳞的数目

8.人工雌核发育二倍体如何进行鉴定?

1、杂种是不能存活的

2、杂种在形态上是可以识别的

3、杂种在生化上或分子水平上是可以识别的。

9.是否雌核发育的后代全为雌核?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性别

雌核发育的个体或后裔的性别是由卵核的遗传成分(染色体)决定的。

①在雌性配子同型(XX)的鱼类中,仅含有一条X染色体的卵子,经人工诱发的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则含有两条XX染色体,在遗传上和表性上都是雌性。

②在雌性配子异型(ZW)的鱼类中,当性别决定基因位点是靠近着丝点或在Z与W之间不进行重组,则对抑制第一次卵裂的所有处理应该预期得到同等比例的雄性(ZZ)和可能是无生命力的雌性(WW)个体。正常的雌鱼(ZW)只能由性染色体间的交换产生。如果性别决定基因远离着丝点,而且又在性染色体之间重组,那么对于抑制第二极体排出的处理可能增加雌

性比例(高达5/6)。

10.P175异育银鲫

异精雌核发育的理论解释:异源精核可能与银鲫之间发生了极为有限的遗传物质的交流。也就是说,在整个异源精核DNA分子因受卵核进行雌核发育而被排斥的情况下,也许可能发生片段DNA杂交。

11.雄核发育:指用精子生产只带父系遗传物质个体的繁殖方式。

诱发方式:1、卵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1)放射线处理(2)卵子的过熟和老化

2、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产生

(1)自发雄核发育①单倍体或二倍体精子与失活卵或正常卵人工授精

②单倍体精子与失活卵人工授精③杂交

(2)人工诱发雄核发育①静水压休克②热休克③雄核移植

作用:1、单性鱼的养殖 2、建立纯系 3、保种、选种和育种 4、提供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第六章性别控制技术

1.研究鱼类性别的意义:1、提高生长速度 2、控制过度繁殖

3、延长有效生长期

4、提高商品鱼质量

2.试述鱼类的性别类型?

1、生理性别:(1)性腺性别:①雌雄异体②雌雄同体(2)外部性别(3)行为性别

2、遗传性别:(1)XX-XY型(2)XX-XO型(3)ZW-ZZ型(4)ZO-ZZ型(5)X1X1X2X2-X1X2Y型

一般来说,性别大体上由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情况所定,但常染色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基因平衡理论认为:常染色体也含有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特别含有决定雄性基因,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雄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X染色体含有雌性化基因,是雌性化基因系统占优势。

3.性反转: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其性别也会转化的,这种性别的转化现象称为性反转或性逆转,也有叫性转变。

4.雌雄同体——性反转的中间阶段 P203

5.广义的性别控制包括遗传性雌性向表型雄性转变,遗传性雄性向表型雌性转变以及不育鱼的诱导。P204 图7-2

6.三系配套系包括哪三系?各自定义是什么?三系配套系的流程是什么?

三系配套系包括:原系、转化系、雄性纯合系

原系:自然群体中未经性反转的雌雄鱼。就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来说,就是XX♀与XY♂

转化系: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表型雌鱼,即雌性化雄鱼,用XY♀表示。

雄性纯合系:通过原系XY♂与转化系XY♀交配所获得的YY型雄鱼,或称超雄鱼,用YY♂表示。

流程:1、选择自然群体中的雄性莫桑比克罗非鱼仔鱼,用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出雌性化雄鱼雌激素

XY♂→ XY♀

原系雄鱼转化系

2、转化鱼成熟后与自然群体中的雄鱼交配,活得雄性纯合系(超雄鱼),即

XY♀×XY♂→ YY♂

转化系原系雄鱼雄性纯合系

3、雄性纯合系成熟后再与自然群体中的雌鱼交配,则可获得全雄鱼,即

YY♂× XX♀→ XY♂

雄性纯合系原系雌鱼全雄鱼

7.水产动物性别控制的特点有哪些?1、性染色体缺少或处于进化的初始阶段 2、表型性别容易改变

3、性变后个体具有正常的功能

4、YY型雄鱼可育

8.YY超雄鱼:染色体为YY型雄鱼叫做超雄鱼

用途:可以产生全雄鱼,可以证明配子的基因型

培育:1、2

讨论:存在性反转的水产动物有哪些?是什么因素引起他们性反转的?

黄鳝、石斑鱼类、青星九棘鲈、黑鲷、黄鳍鲷、成熟的雌性剑尾鱼、老的雌鱼岁鱼激素和环境

第七章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细胞杂交

1.细胞核移植:它是一种应用显微镜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内的精细技术。

2.细胞核移植的技术要点

1、供体与受体的准备(供体通常为囊胚细胞或成体细胞,受体为成熟卵细胞)

2、去卵膜 FF

3、挑去卵核 FF

4、供体细胞的制备 FF

5、移核 FF

3.体细胞杂交:亦称细胞融合。所谓体细胞杂交,就是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使原来不能或很难进行有性杂交的两种生物,通过体细胞融合将它们的染色体和基因共存于一个杂交细胞。

4.细胞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或一个多核细胞称为细胞融合。

过程:1、点接触 2、面接触 3、融合

同核体:两个同种细胞融合在一起

异核体:融合在一起的也不一定只限于两个细胞,因此有时可形成多个细胞核的异核体。

5.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哪些?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有哪些?

1、生物融合:应用生物融合剂促使细胞融合的方法。灭火的病毒

2、化学融合:应用化学融合剂促使细胞融合的方法。聚乙二醇、硝酸盐、磷酸盐、丙三醇、膜动剂、二价阳离子载体

3、物理融合:(1)电融合(2)激光融合

讨论: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杂交的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意义?

细胞核移植技术在鱼类育种上的应用:体细胞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

1、利用核移植获得核质杂种 1、微生物育种

2、鱼类雄核发育纯合二倍体的产生 2、植物育种

3、鱼类多倍体育种 3、动物育种

4、鱼类染色体转移

第八章基因转移技术

1.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2.基因转移: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体的染色体上。含有转基因的动物叫转基因动物。

3.外源基因的结构:①启动子②编码序列③转录终止信号

启动子:调节序列的一种。成功的启动子应当指导外源基因在适当的时间和特定的组织中进行表达,且表达的量要达到一定程度。

编码序列:是指编码特定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它能使转基因鱼产生新的表现型。

(转基因)除了生长激素基因和抗冻蛋白基因外,还有其它一些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珠蛋白和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基因等。

4.构建转基因鱼:①获得目的基因②基因克隆③受体鱼(受精卵)的获得

④注射基因⑤注射后的鱼卵处理

5.转基因鱼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1、注射外源基因受体鱼的筛选(1)斑点杂交(2)PCR法

2、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Southern杂交法

3、外源基因转录的检测:Northern杂交法

4、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

(1)当表达产物具有酶活性而受体鱼本身又无相关的内源性酶时,可直接检测组织提取液中的酶活性,以推知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

(2)当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本身无酶活性(如生长激素,抗冻蛋白等)或表达水平较低时,可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提取液或血清等进行免疫吸附反应,根据对抗体上标记物的检测,间接推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①免疫荧光法②放射免疫法③酶联免疫法

6.外源基因导入受体鱼的方法:1、显微注射法 2、电穿孔法 3、精子载体法 4、基因枪法

第九章引种与驯化

第十章鱼类育种的几个问题

1.品种有两个来源:一是应用传统的选育技术或现代的生物技术改良原有品种,培育新品种,这就是育种;二是将外地优良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原始材料而间接应用于生产,这就是引种。

2.引种的意义:①定向改造鱼类区系组成,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②充实育种材料

3.驯化: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4.鱼类引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对引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引种时必须考虑外来玉种与本地鱼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利弊

3、引种必须把好检疫关

4、引种要坚持先实验后推广原则,并注重引进品种的消化吸收,加速生产性开发

5、切实做好保种工作(隔离繁殖是防止混杂的主要方法)

6、必须建立健全引种管理体制

5.驯化与引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驯化是以改造生物的野性为目的,不一定涉及引种,而引种则以增加某区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亦不一定涉及驯化;驯化通常是在超越驯化对象所能直接忍受的适应范围之外进行,而引种则往往是在生物的适应范围之内进行;驯化成功的生物必须改变原有适应性和遗传性,形成新的品种或品系,而引种则是利用生物原有的适应性去扩大养殖范围和分布区域,不一定会出现新的品种或品系。

6.驯化的途径:1、渐进式驯化 2、激进式驯化

7.基因库:是指有性生殖生物的某一种群体中,能进行生殖的个体所含有的总的遗传信息。

杂交会丧失其原有基因库中基因的配套,近交会使某些基因在基因库中消失。

6.品种资源的收集方法:首先,由近而远,特别注意对当地品种的考察和收集,应尽量把本地区的品种完全收集起来;其次,对品种资源特别丰富的相邻地区进行收集,进一步发展到向边远地区进行收集;最后,对国内外不断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应有计划地陆续收集,对育种工作者手中有些不成熟的中间材料,也可以有选择地收集起来。

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P309

7.反应规范:某一基因型在各种环境中所显示的表型的全部,这些表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8.育种工作的计划与程序:1、确定育种的目标 2、收集育种的原始材料

3、确定育种的基本方式

4、一般工作程序

5、扩大优良品系或个体的数量

6、组织鉴定与推广

7、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与遗传改良

9.品种混杂:指品种的遗传因子中混入了其它种类的遗传因子,变得不“纯”。

10.品种退化:是指品种本身发生了不利的遗传变异。

11.提纯:是相当于品种(或物种)的混合而言的,是一项正本清源,保持和发展优良品种的工作。

12.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杂交防止混杂的主要方法:隔离繁殖

品种提纯的方法:近交加选择

13.复壮:是对品种退化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旨在使已经衰退的品种特征得以恢复。

14.品种退化的原因:(1)近亲繁殖(2)不良养殖条件下的负能量

(3)亲本质量差(4)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15.品种复壮和防止退化的方法:(1)避免近亲繁殖(2)扩大随机交配群体

(3)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4)提高亲本的质量(5)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6)坚持不断的选择(7)适当杂交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家畜育种学》试题(A)答案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5 道大题,共 4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二、判断正误(每题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入下表: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 2.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品种或品系)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 3.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4. 配合力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种群间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包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 合力。 5. 家系选择比较全群若干家系的均值,根据家系平均值的高低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体。该法只考虑家系均值, 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个体的表型值除对家系均值起作用外,对选择并不起独立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家畜的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相同的来源;(2)具有相似的性状和适应性;(3)具有遗传稳定性和高种用价值;(4)具有一定的结构:由若干各具特点的品系或类群构成;(5)有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2.家畜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意义:保护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当畜产品消费结构和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借助品种资源,生产者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关的反应。(2)科学意义:畜禽遗传多样性是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利用群体间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研究动物的发育和生理机制分析动物进化、驯化、品种形成过程。(3)文化和历史意义: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的保存也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遗产提供了活的见证。对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应该象对待一个国家其它文化遗产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3.培育配套系选育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步骤:(1)育种素材的收集与评估;(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3)开展杂交杂交组合试验,筛选“最佳”组合;(4)配套杂交制度,将种畜禽推向市场。关键步骤为(2)培育若干个专门化的父系和母系。 4.何谓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杂交育种也叫育成杂交,是指利用多品种间杂交能使彼此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方法。一般包括1)杂交创新、2)自繁定型、3)扩群提高三个阶段、4)推广应用。 五、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根据下列系谱,计算: (1)个体X的近交系数 (2)S和D两个体间的亲缘系数。 S 2 6 13 X 1 7 8 9 D 3 4 (1)计算步骤 写出S到D间的所有通径(2分):S←1→D;S←2←7→3→D,S←2←6←8→3→D,S←2←6←13←9→4→1→D

总结的动物学分析

动物学:基础学科,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一、绪论 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该系统反映纵向的三个主要的生物进化的阶段(原核、真核单细胞阶段、真核多细胞阶段),横的方面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个方向:植物、真菌和动物。 2、六界系统:非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总界(细菌界和蓝藻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3、动物学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4、分类等级:界:Kingdon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5、双名法: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 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属名+种名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 6、物种: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双名法 7、亚种:是指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群体,但仍属于种的范围,不同亚种之间可以繁殖。三名法 8、品种: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分类单元称为品种。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四大组织:上皮(被覆、腺、感觉)、结缔(疏松、致密、脂肪、软骨、骨)、肌肉、神经 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系统: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三、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 1、主要特征: 1)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群体原生动物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聚集而成 2)缺乏组织和器官 3)原生动物的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 4)包囊形成很普遍 5)除包囊外,均生活在含水或潮湿的环境中。 2、分四个纲: 鞭毛纲(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 3、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生活史(有鞭毛时在白蛉子寄住体内,无鞭毛时在脊椎动物体内) 4、痢疾内变形虫:生活过程分为三型(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5、间日疟原虫:打摆子或者发疟子,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按蚊体内 6、眼虫的主要特征

大学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原生动物门 一.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这种单细胞又是一个具有一切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的、独立完整的有机体具有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机能 1.4有特殊的适应性 不良环境下能形成包囊,在失去大部分结构后缩成一团,并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包囊膜,使自身与外界环境隔开,新陈代谢水平降低,处于休眠状态。待环境条件良好时又长出相应结构,脱囊而出,恢复正常生活。 1.5 群体单细胞动物 特点:由多个单细胞个体聚集而成的群体,但绝大多数群体内的单细胞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结构和功能 ●表膜:包被草履虫体表的膜,即细胞膜、质膜,分三层。最外层膜连续覆盖在体表和纤毛上, 中间层和内层膜形成表膜泡镶嵌系统 纤毛:为细胞质的丝状突起,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纤毛的基部有复杂的微管纤维网,控制和协调纤毛的运动。 口沟:从草履虫身体后半端开始,在表膜上一条伸向身体中部的斜沟,沟的未端为口(胞口 细胞质:分成外质和内质二部分 外质:为表膜下面的一薄层细胞质,较透明。剌丝泡分布在外质中 刺丝孢:为纺缍形小杆状结构,有小孔开口于表膜。当受到外来刺激时,能释放出内含物,吸水后聚合成丝,能麻庳敌害,有防御功能。 内质:内含颗粒状结构,有流动性。有许多重要结构分布在内质中:食物泡:散布在内质中的许多泡状结构。 食物泡的形成。食物泡的消化功能 伸缩泡和收集管:位于内、外质的交界处,2组,身体前后半部的中部各一对。功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草履虫体内水分来源:A.大部分由外界通过表膜渗透进来。B.一部分随食物经胞口和食物泡进入细胞质。 C.小部分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有二种。大核:一个,肾形,位于胞咽附近。功能:主管营养代谢、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控制表型基因,称为营养核。小核:一个或多个,位于大核凹陷处。功能:是基因储存地,负责基因交换、基因重组,并由小核产生大核。主管生殖、遗传,称为生殖核。草履虫与其它原生动物一样,无专门的呼吸、循环胞器。 呼吸、排泄:靠表膜渗透循环:靠内质环流 1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三.重要的病原体—疟原虫 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的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4 种:1)间日疟原虫●东北西北华北2)三日疟原虫3)恶性疟原虫●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岛3)卵形疟原4 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 有二个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分类依椐:运动胞器、营养方式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植鞭亚纲夜光虫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动鞭亚纲 2.纤毛虫纲Ciliata以纤毛为运动器官喇叭虫钟形。 3.肉足纲Sarcodita以伪足为运动器官变形虫 有外壳的肉足纲种类足衣虫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 荣昌校区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简言: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详言: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源的学科。 驯养:将野生动物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喂养的过程。 驯化:野生动物在驯养条件下,对新的环境已经能逐代适应的过程。 家畜:已被驯化的动物总称。 物种(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分类单位。 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稳定,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符合人类要求的动植物群体。 品系:品系是品种的结构单位,是指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和稳定的遗传性并具一定规模的种用畜群,品系内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质量性状:受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对环境不敏感的,性状表型为间断的可描述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表现除了受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这类性状的表现变异是连续分布,即可以量的大小表示任一个体的性状值。 育种值:控制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座上基因的加性效应总和。 系谱:是指由共同祖先繁殖所得的后代。

选择:一个群体通过外界因素作用,将遗传物质重新安排,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于特定的目的。 选配:有目的、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家畜交配,获得理想的后代(遗传类型),即是一种有目的干预下的非随机交配。 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近交:在育种学上,将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叫近交 杂交:不同种、属或品种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引入(导入)杂交:改正地方品种的某种缺陷,或改良地方品种的某个生产性能,同时还要有意保留地方品种的其他优良特性。 级进杂交:通过杂交改变被改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使杂种母畜一代又一代地与改良品种回交,以使遗传性随着代数的增加,一级一级地向改良品种靠近,最后使之发生根本性变化。 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在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上都表现出高于双亲纯繁群体的现象。 随机交配:是指群体内的个体无选择地进行交配。 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 近交系数:一个个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基因为同源相同基因的概率,即表示一个个体 内由于双亲的共同祖先而造成相同等位G的概率。 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

生物育种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生物育种知识归类 一、育种知识详解 根据高中阶段所学习遗传变异的内容,可归纳以下育种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4)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例题: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②让F1自交得F2 ; ③选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 (3)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4)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4)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茎秆粗大,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蛋白质营养含量高。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a.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但在三倍体植株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西瓜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长素;其次,二倍体西瓜花粉本身的少量生长素,在授粉后也可扩散到子房中去,这两种来源的生长素均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 b.如果用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即进行反交,则会使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厚硬,从而影响无子西瓜的品质。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动物学下学期总结大题

1.鱼类上下颌出现的意义 上下颌的出现带来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a.变被动取食为主动取食,增加获得食物的机会 b.上下颌着生齿,可充分研磨食物,扩大捕食范围 c.利于进攻和防御 d.利于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活动 e.带动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发展 2.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使胚胎的发育脱离水环境,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a.羊膜卵外包有硬壳,可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病原体 的侵入 b.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 c.卵内储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发育得到充足的营养 d.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够在液体环境中发育,避免机械损伤防止干燥 e.尿囊的形成可以排出胚胎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 a.体型: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减少飞翔阻力 b.皮肤:薄,松。表皮衍生为羽毛,飞羽和尾羽辅助飞翔 c.骨骼:轻而坚固,愈合程度高,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肢骨 的骨块有愈合的现象;肢骨和带骨有较大的变形,具龙骨突,愈合荐椎,幵放式骨盘

d.肌肉:胸肌发达,后肢演化出适于栖树的肌肉(贯趾屈肌,腓骨中肌,栖肌)

e.消化:无齿,直肠短,无膀胱;不贮存粪便和尿液,减轻体重 f .呼吸:双重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和肺气管 g.循环:完全双循环,提咼了运输氧的能力;心脏大,心跳快,血压咼,血流 快,代谢旺盛 h.排泄:排泄物为尿酸,无膀胱 i .生殖:非生殖季节,生殖系统萎缩;雌性右侧卵巢退化,利于减轻体重 j .神经:中脑视叶发达,小脑发达 k.感觉:视觉发达,具有大眼和前后巩膜角膜肌,具双重调节 4.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a.体型:身体大多呈纺锤型,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无颈 b.皮肤:体表被有鳞片和大量粘液腺 c.骨骼:具有鳍,上下颌 d.呼吸:用鳃呼吸,各个器官也能辅助呼吸 e.循环:心脏1心房1心室,单循环 f .神经:大脑分区,脊髓分节,具有植物性神经系统 g.感官:具侧线系统,韦伯器连接内耳与鳔 h.其他:具有鱼鳔调节身体密度 5.鸟类与爬行类相比的进步特征 a.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b.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通过主动迁徙适应多变的环境 c.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种复杂行为,可以更好的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的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的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和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一个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伸缩泡:原生动物体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的动物胚胎发育的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真正的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的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如海鞘的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和指(趾)骨,其中后两者的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他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被消化和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的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的屈度,还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围成,除保护脏为,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的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的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的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2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

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w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w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w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n):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1、阶段性 2、不平衡性:

动物生物学归纳总结

动物生物学 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的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 ?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 ?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是局部独立的,由星芒状细胞传导)。 ?仍保留了领鞭毛细胞。 海绵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构成,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没有神经系统。 ?特殊性

?两层细胞 ?体表具小孔 ?孔细胞 ?发达的骨针或海绵丝 ?水沟系★ ?胚胎逆转现象★ ?受精方式、反转现象 ?原始性 ?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两层细胞 ?领细胞 ?无明确的组织分化 ?被动滤食 ?细胞内消化(无消化腔) ?无神经系统 ?全部水生固着(海产为主) 皮层:扁平细胞——调节表面积,保护身体 孔细胞与进水小孔——进水 中胶层:变形细胞——消化、贮存、运送营养、 形成生殖细胞、骨针。胃层:领细胞——其鞭毛摆动形成水流, 吞噬食物,初步消化

海绵动物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胚胎逆转 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明显地动物极小胚泡内陷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泡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胚胎逆转。 水沟系 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构造,它是水流进出海绵体的通道,是对其水生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海绵动物的摄食、排泄、呼吸和生殖等生理功能,都要依靠水沟系中的水流来实现。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的小节 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身体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式;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只有一个开口消化循环腔,行胞外消化与胞内消化;出现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海洋中的种类一般有浮浪幼虫期。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两胚层 3、消化循环腔(但有口无肛门) 原始皮肌细胞 特殊刺细胞

植物细胞工程(四)育种方法的总结

高二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学案编号:5 第二节植物细胞工程(三)——育种方法的总结 编制:李绒审核:李绒审批________ .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________ 【学习目标】 1、总结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 2、总结育种方法(用对比的方法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从育种原理、过程等方面进行总结)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自主学习,复习必修ⅡP46-47中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P79-81中诱变育种的相关内容完成育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自主学习】 一、复习回顾 (一)细胞全能性 1、概念: 2、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3、体现全能性的条件: 4、全能性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的材料: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植物细胞培养 1、植物细胞培养原理: 2、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学习并进步。 二、育种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跟踪训练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2、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 3、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4、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A.种子 B.块根 C.叶片 D.茎 6、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

动物生物学的总结

动物生物学得总结 一、名词解释 物种:互相繁殖得自然群体,与其她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得生态位。 生物发生律:动物得个体发育就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得重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得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得营养物输送到全身。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得中空得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得多毛类。 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得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与电刺激。 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得文字所组成。前一个就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就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得结构,其作用就是调节机体水分与渗透压平衡。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得表皮与中胚层形成得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得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得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得组织与器官,囊内得真体腔与囊外得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后口动物:有得动物胚胎发育得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得开口,发育为真正得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得胚孔成为后来成体得口。 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得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与心室得分化。 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与鼻腔得以分隔。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得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 肾单位:由肾小管与肾小体组成。 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得变态,如海鞘得变态。 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与指(趾)骨,其中后两者得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 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得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得有机物质。 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糖类。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她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内被消化与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双重调节:鸟类得眼球得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得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得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得屈度,还能改变晶体得屈度。 胸廓:由胸椎、胸骨与肋骨围成,除保护内脏为,增强了肺呼吸得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得发达相适应。 外套膜:就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得,对其生理活动与生活有重要作用。 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得体节愈合形成不同得体节。 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她部分得体节基本相同。 世代交替: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得现象。 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与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得支架。 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得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得卵壳。 后肾管:具有真体腔得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得排泄器官称为肾

家畜育种学复习题与答案

新疆农业大学 姓名:王国兴 班级:动科126 专业:动物科学

学号:220140020

家畜育种学试题 (2014年12月5日) 一、名词解释: 1、家畜:驯化了的哺乳动物(侠义),已驯化的动物(广义)。 2、品种:具有有益经济性状,并能满足人类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 条件有适应能力的,并随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条件的改变而能够改变生产力的方向,同时将性状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家畜群体。 3、生长发育:家畜以受精卵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 不同形态,不同机能的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个过程。 4、累积生长: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体重和体尺,代表该家畜被测定以前生长 发育的累积结果。 5、绝对生长: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量,用以说明某个时期内家畜生长发育 的绝对速度。 6、经济成熟:指家畜经济利用状况为最佳的时期。 7、性成熟:指家畜的生殖机能开始正常活动,能够繁殖后代的时期。 8、生产力(生产性能):指家畜能产出合乎标准的,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的 同时,对各种饲料和设备的利用能力。 9、性能测定:指确定重要经济性状,并对其表型值施行度量的过程。 10、群体遗传结构:指该群体各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1、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的数量占同一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12、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座上特定的基因型在该基因座全部基因型上所占的比率。 13、系谱:指某一种畜的父母亲及各祖先的编号、生产成绩及鉴定结果等重要历史性资料所记载的文件。 14、自然选择:自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5、人工选择:指人类从家畜群体中,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合乎标准的优良个体留作种用的方法。 16、表型选择:指根据家畜实际表现的好坏来进行选择的方法。 17、基因型选择:根据所得性状基因型的具体表现进行选择的方法。 18、育种值:影响数量性状累加基因的加性效应。 19、综合选择指数:把多个性状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而制定的一种指数。 20、选配:即控制种畜的交配,也就是对畜群的交配制度进行人工干预,有目的地从畜群中选出优良种畜,有计划地进行配对交配,有意识地组合后代的基因基础,最终达到培育或利用优良种畜的目的。 21、近交衰退:由于近交与亲代相比,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生产力、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适应力等下降的现象。 22、引入杂交(导入杂交):指在保留原有品种基本特性的前提下,用引入品种来改良某些缺点的一种杂交方法。 23、促进杂交(改良杂交):指通过优良的培育品种公畜和生产力低的地方品种的母畜进行连续杂交来完全改变原先品种的方法。 24、品系:指在一个品种内具有突出优点的,并将这些优点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种畜群体。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发表时间:2013-01-21T17:03:51.39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高洪斌[导读]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高洪斌(扎兰屯第一中学,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所共同控制的。但是环境所改变的表现型是不能遗传的,所以要想得到新品种就必须想办法改变生物的基因。改变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方法。因而生物育种可以依据这不同的原理划分为三类。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这方面以杂种玉米的应用为最早,成绩也最显著,一般可增产20%以上。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比如使抗病低产和不抗病高产的两种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就会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再通过自交、筛选等步骤,就可以获得纯合的抗病高产的个体。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育种周期太长。杂交育种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李振声小偃系列杂交小麦。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 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 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育种有优点是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是难操作,目的基因不好获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等。比如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就可以为人类生产胰岛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的成本。 三、染色体变异的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低温诱导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容易不育。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培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2.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难操作。多倍体育种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无籽西瓜。 3.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很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杂交育种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进行,打破了生物间的生殖隔离。由于新个体得到了两个亲本的全部遗传物质,所以为异缘多倍体。但由于现在科学水平的限制,我们还不能控制新个体性状的表现。较常见的例子是“白菜—甘蓝”,同白菜相比,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储藏等优点。

2007《家畜育种学》试题A参考答案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A A C C A B B A A B A B D C 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三、名词对比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降低的现象; 杂种优势指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平均值的现象。近交衰退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主要在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 个体育种值与EBV:个体育种值的简称育种值,指的是种用个体某一性状上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的加性效应值。虽然育种值可以稳定遗传,但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即EBV。 3. 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指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主要依靠纯繁选育提高。特殊配合力指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4. 育种与保种:育种指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保种指人类管理和利用家畜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持续利益,并保持满足未来需求的潜力。育种是不断打破群体遗传平衡的过程,而保种需要尽量维持群体遗传结构的稳定。 5. 专门化品系与配套系:专门化品系指生产性能“专门化”的品系,按育种目标分化选择育成,每个品系有某方面的突出优点,不同的品系配置在完整繁育体系内不同层次指定位置,承担专门任务。配套系指利用若干个品系,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所筛选出的具有最佳特殊配合力的杂交组合。 四、简答题(共25分) 1.与常规选择方法相比,MAS具有哪些优越性?(5分) 增加遗传评定的准确性;进行早期遗传评定;降低遗传评定的成本;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 2.生产性能测定中,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6分)

实习报告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二、实习时间、地点 校内、外实习,采集标本的地方是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鉴定标本在兴海楼3楼。此教学实习在2011年6月20日—24日,另外时间要求与大潮涨潮时相符,才能顺利完成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实习时间为一周。 三实习内容 1、海洋环境的介绍:主要讲解潮间带的环境情况,动物的分布特点,湛江沿海潮间带主要经济类群,其养殖现状。了解潮汐活动的一般规律。 2、实习方法介绍和固定药品的配制方法。 3、潮间带不同动物的采集和处理方法,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要求学生最少采集7—8个门的动物种类。 4、标本的具体处理技巧和分类。 四、实习工具药品 水桶大塑料瓶花铲锄头铁钩 烧杯玻璃缸量筒镊子 甲醛 五、参考书目 1、《动物学野外实习教程》 2、《广东的海贝1-5》

3、《贝壳图鉴》 4、《中国经济动物海产软体动物》 六、动物分类 1、 名称:海笔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鳃目 形态:基部没有珊瑚虫体,中间柄部可竖起支撑整个躯体,柄部末端形如水梨,可钻入底层,躯体由一节节叶面状的珊瑚虫体所组成,宛如鸟类羽毛状一般,整个躯体由钙质的针骨所构成,因此可以持续膨胀或萎缩,最长可达30-40公分。生长环境:喜欢独自生长在沙质或土质的底层。 实际采集地点情况:泥滩上 2、 名称:海葵 详细分类: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海葵目 形态: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少的仅十几个,多的达千个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触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彼此互生;内环先生较大,外环后生较小。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大多数海葵的基盘用于固着,有时也能作缓慢移动。少数无基盘,埋栖于泥沙质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触手在水中游泳。 生长环境:埋栖于泥沙质海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