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

1.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经济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2.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 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一个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是计算要以多少成本以当前价格购买一个商品组合才能达到在基期以基期价格消费的一个商品组合所达到的相同效用水平。假设有两种商品:食物(F )和衣服(C ),则:

b

Cb b Fb t

Ct t Ft C P F P C P F P ++=

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其中,Ft P 和Ct P 为当期价格,Fb P 和Cb P 为基期价格,t F 和t C 为当期数量,b

F 和b C 为基期数量。

4. 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所示,当商品1X 的价格不断变化时,连结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1E 、2E 、3E …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5.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才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右图所示为正常品的收入-消费曲线。

6. 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如图所示,(a )图所示为正常品,(b ) 图所示为劣等品。

(a ) (b )

7.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如图所示,比较a , c 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量为

11

X X ''',这便是商品1价格P 1下降的替代效应。

8.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如图所示,比较c , b 两个均衡点,

商品1的需求量增加量为11X X ''''',这便是商品1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

9. 补偿预算线

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价

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相反情况,类似分析。如图所示,曲线FG 为商品1价格下降时的补偿预算线。

10.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由英国统计学家吉芬发现而得名。吉芬物品的收入效用与价格同方向变动,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总效用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1.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Q f P d =,价格为0P 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0Q ,则消费者剩余为:

?-=0

00)(Q Q P dQ Q f CS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

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阴影部分AP 0B 的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

12. 期望效用(2010年) 期望效用,又称预期效用,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如果用p 和1-p 分别表示两种结果W 1和W 2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1()(21W U p W pU EU -+=

13. 连带外部效应(2010年)

当一个人的需求量直接受到其他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时,就有了连带外部效应。连带外部效应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如果一名典型的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存在着连带外部正效应,反之,就存在着一个连带外部负效应。

14. 攀比效应

攀比效应是连带外部正效应的一个例子,它是指个人的一种赶时髦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拥有的商品。在这一效应下,个人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随着其他人对该商品的购买量的增加而增加。攀比效应使得需求更富有弹性了。

15. 虚荣效应

虚荣效应是连带外部负效应的一个例子,指拥有只有某些人才能享用的或者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在这一效应下,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其他人对该商品购买量的增加而减少。虚荣效应使得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 16.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则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7. 蛛网模型(2004年)

蛛网模型是指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的模型。其基本前提是本期需求量决定于本期价格,本期供给量决定于前一期价格,即:

s

t d t t s t t d t Q Q rP Q P Q =+-=-=-1δβα 式中,d t Q ,s t Q 为本期需求量、供给量,t P ,1-t P 分别为本期和前一期价格,

α,β,δ,r 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根据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可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

18. 显示性偏好

如果一位消费者选择两个市场篮子中的一个,并且被选中的市场篮子比另一个更贵,那么消费者必定偏好那个被选中的市场篮子,即由选取的市场篮子可以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这种反推的方法称为显示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19. 两部收费制

两部收费制是指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要支付两部分费用,一部分为入场费,用来购买“消费权”,另一部分为使用费,用于直接按数量购买产品或服务。两部收费制常用于电信、娱乐等行业。

20.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是需求表或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它表明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1. 风险规避者

风险规避者是指那些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也是就是说,对于给定的确定性收入和具有同一期望值的风险收入,风险规避者更偏好于确定性收入。风险规避者为了避免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称为风险贴水。

22. 风险中性者

风险中性者是指那些对取得同样期望报酬的风险投资与非风险投资不加区分的人们。对于风险中性者,具有同一期望值的不确定性收入与确定性收入是无差异的。

23.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总体上,其规模决定于他而面临的不同风险。

24.完全信息的价值

完全信息的价值是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25.禀赋效应(捐赠效应)

禀赋效应也称“捐赠效应”,是指对于某样东西,人们在拥有时常常比没有时估价更高的效应。具体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禀赋效应导致买价与卖价的价差,也导致了交易惰性。

26.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在制定决策时,一些预先的信息片断对最终决策可能具有的效应。

27.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若以L表示劳动投

入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

Q 。

f

,

L

(K

2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9.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

点的轨迹。如图所示,三条等产

量曲线Q1、Q2和Q3,它

们分别有三条切线T1、T2

和T3 ,而且这三条切线是相互

平行的,在切点A、B、C三点上,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

的,连接这些点以及原点的曲线

OS便是等斜线。

30. 扩展线(生产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如图所示,曲线ON 便是一条扩展线。扩展线上任意一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31.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

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32.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变化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令生产函数为),(K L f Q =,若),(),(K L f K L f λλλ>,则生产函数),(K L f Q =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等产量曲线越来越紧密。

33. 规模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做规模经济。或者说,规模经济是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的情形。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规模

经济通常用成本—产生弹性来计量,即,AC MC

q q C C

E C =??=。当1

规模经济。

34. 规模不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做规模不经济。或者说,规模不经济是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的情形。

35. 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一家企业生产两种商品产出超过两家企业各生产一种商品的总产量的情形。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的成本来确定。如果用C(q 1)和

C(q 2) 分别表示生产q 1和q 2产出所耗费的成本,

),(21q q C 表示生产两种产出所耗

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则范围经济程度:

())

,()

,()(212121q q C q q C q C q C SC -+=

若SC>0,即表明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各自单独生产的成本之和,则存在范围经济。

36. 范围不经济

范围不经济是指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联合产出低于两家独立的企业所达到的总产量的情形。

37.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学习曲线描绘了企业累积产出与企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投入数量之间的关系。学习曲线表明了当累积产出增加时,每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时间下降的程度。

38. 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描绘了能以固定数量的投入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 39.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1、资源是稀缺的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3、资源的投向不受影响。

40. 生产者剩余(2007年)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目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生产

者剩余可以用市场价格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右图阴影部分所示。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定义。定义反供给函数为

)(Q f P S =,价格为P 0时,厂商供给量为Q 0,则生产者剩余为

?

-=0

00)(Q dQ Q f Q P PS

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无法改变,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的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如右图所示,生产者剩余可以由矩形P 0EFG 给出。

41. 隐成本

隐成本是指企业自已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隐成本包括:亲自管理企业的成本,使用自己的资金、土地等的成本。

42. 经济利润

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为超额利润。其中,企业的总成本是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43.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者收益增加的现象。当一个行业拥有众多厂商时,只要整个行业的规模和产量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与企业有关的某些外部条件的改变。如果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为外在经济。外在经济表现在平均成本曲线上,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

44.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意愿,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而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

45.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一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自然垄断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46.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指市场在非效率条

件下运作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

利净损失。政府干预一般会导致无

谓损失。如图所示,由于存在最高

价格管制,生产和销售量从

Q降为

Q,消费者剩余的净变化为A-B,

1

生产者损失为A+C,无谓损失为

B+C。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

的形式,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必须

加以考虑。

47.回报率管制

对垄断厂商的管制常常基于它的资本回报率,管理机构决定一个价格,使得垄断者的资本回报率接近于竞争的或公平的回报率,这种做法称为回报率管制。

48.跨期价格歧视(时期间价格歧视)

跨期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对产品的销售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价格的行为。新产品上市首先以高价出售,满足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的需求,这部分利润剥离后,再以便宜价格供应大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跨

期价格歧视下,厂商总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必须等于边际成本。

49.价格歧视(2006年)

价格歧视是指对相同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销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最大化。实现价格歧视需具备以下条件:市场上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厂商可以按需求弹性对消费进行区分,不同的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厂商可以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50.准租金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一般说来,准租金是指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在一定条件下,其大小只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而与其供给无关。

51.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是一种要素收入,是

指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额与为

得到或使用该生产要素所必须支

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经济租

金是指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

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经

济租金在一定意义上类似于生产

者剩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

的超过他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如

图所示,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

素价格

R以下的阴影部分

为经济租金。

AR

E

5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由一组最优策略集组成的均衡,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也说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53.占优均衡

占优均衡是指这样的一种均衡,不管其他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博弈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好的策略。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占优策略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54.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

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和存在较多的厂商。

55. 引致需求

引致需求又称“派生需求”,是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

56.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 )与边际收益(MR )的乘积,即MRP=M P ·MR 由于边际物质产品是递减的,因此,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7.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 )与价格(P )的乘积,即VMP=MP ·P 由于边际物质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8. 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又称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不多也不少。假设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 和资本K ,生产函数为),(K L Q Q =,若生产规模不变,则有:

K

Q

K L Q L Q ???+???

= 它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 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 和资本要素K 。

59.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以它的发明者洛伦兹命名的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上,便得到洛伦兹曲线。如图,横轴OH 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M 表示收入累计百分比。ODL 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60.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如图所示,把洛伦兹曲线ODL 与045线之间的面积A 叫做“不平等面积”,把045线与OHL 曲线之间的面积A+B 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

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即:B

A A

+=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61. 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假设其他市场的供求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单一市场达到的均衡状态。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

62.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63. 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是指一个市场上价格或数量的调整引起其他相关市场价格和数量变动的效应。

64.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65. 极大化极小策略

极大化极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极大化极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

66. 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参与者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行为中随机选择的策略。混合策略是相对于纯策略而言的,纯策略是指一种规定博弈参与人在每个信息给定的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行动的策略。

67. 赢者诅咒

赢者诅咒是指共同价值拍卖的胜利者往往比那些失败者境况更差的情形,这是由于竞标者过高估计物品价值从而出价过高超过真实价值的结果。

68. 策略性行动

策略性行动指博弈一方通过限制自身的行动空间从而为自己带来战略好处的行动。厂商有了策略性行动,可使空头威胁变为承诺,即通过某种限制自己选择范围的行动,改变竞争对手对自己行动的预期,从而迫使竞争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达到限制对手的目的。

69.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参加市场交易的经济当事人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相同的现象。例如卖家对自己出卖的商品拥有比买家更多的信息,投保人对于自己遭受风险的程度方面比保险公司了解更多的信息。信息不对称可导致市场失灵。 70.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别人的选择。逆向选择的结果是使市场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而较少

的高质量产品。

7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市场均衡,导致辞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72.外部性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收益或者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外部性的实质在于: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并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73.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矛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7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外部性、市场势力、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75.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既没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人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公共物品会导致“免费搭便车”现象,从而会导致市场失灵

76.存量外部性

存理外部性是外部性的一种情形,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带来的累积结果,这些结果虽然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影响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例如厂商进行产品研发不仅使自己受益,而且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给社会带来更多新的技术和创意。

77.偷懒模型

如果企业付给工人市场出清工资,那么工人有足够的动机偷懒,因为解雇的工人仍然可以在同样的工资水平下重新找到工作。

78.斯塔克博格模型

一种寡头垄断模型,其中一家厂商比另一家厂商先决定产出。

79.寻租

花费大量金钱在社会非生产性努力上以获取、维持或运用其垄断势力。

80. 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它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81. 垄断势力

垄断势力是指垄断厂商借助其市场垄断地位获取高于边际成本的要价能力。要价比边际成本高得越多,则表明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大,垄断势力的大小可以采用勒纳垄断势力来测定。d

E P MC P L 1

-

=-=

,若L 越大,垄断势力越大。 82. 外部经济

当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该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叫做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重点难点总结 总计:151=1.8+2.22+3.23+4.18+5.10+6.9+7.1+8.26+9.11+10.11+12.12 第一章绪论8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们无限需要的一门科学。 1、资源稀缺(有限)性Scarcity——经济学的出发点 2、选择时出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 3、与机会成本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4、经济学的组成(定义、研究对象、解决问题、核心理论) 5、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条件——理性人的特征 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7、市场界定——市场的范围P9:地理范围、产品范围 8、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定义P12 第二章供需理论和弹性22 1、需求的定义 2、影响需求(需求量)的因素 3、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4、供给的定义 5、影响供给(供给量)的因素 6、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定义及图示 7、市场均衡的定义及均衡变动分析 8、需求价格弹性定义及公式 9、需求价格弧弹性分类及图示 10、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分类及图示 1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图示分析的结论 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及图示 1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4、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15、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及分类 16、需求交叉弹性定义及分类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及公式、分类

18、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及公式 19、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方法(方法同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测定)、分类 20、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1、短期的需求弹性和长期的需求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22、长短期收入弹性的分析及图示 第三章效用论23 1、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3、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公式 4、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马歇尔需求曲线的推导 6、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及计算 7、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定义 8、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9、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的内容 10、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12、中性商品无差异曲线 13、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 14、预算线的定义 15、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及计算应用 1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推导及计算应用 17、价格效应(PE)=替代效应(SE)+收入效应(IE) 的定义 18、实际(真实)收入不变的含义 Hicks的定义、斯勒茨基的定义 19、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希克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及结论对比 20、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1、间接显示偏好的图示分析 22、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的内容 23、显示性偏好强公理(SARP)的内容 第四章生产论18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7934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

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1)教学总结

判断 1.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错 2.如果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直,征收单位销售税的结果是使消费者负担更大比例的税收。对 3.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对 4.一般来说,价格上升就会增加销售收入,而降价则要减少销售收入。错 5.政府规定最高限价的意图是防止价格下跌。错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对 7.必需品的收入价格弹性必定大于高级品的价格弹性。错 8.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对 9.只要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1,边际销售收入一定大于1。错 10.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会使该商品短缺现象发生。对 11.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错 12.从供给的角度看,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取利润的机会就越多。错 13.交叉弹性等于零,说明该种商品是独立品。对 14.如果需求量增加,需求一定增加。错 15.如果某种商品很容易被别的商品替代,则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比较大。对 16.收入弹性大于零,说明该种商品是高级品。错 1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对 18.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对 19.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错

20.价格呈发散型蛛网波动,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绝对值。错 21.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错 22.如果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2,说明价格上升1%,需求数量会上升2%。错 23.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等于1,全部销售收入一定等于极大值。对 24.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均衡价格将下降。错 25.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错 26.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量减少。对 27.垂直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一定等于无穷大。错 28.高档商品因占人们的收入的比例比较大,所以它的价格弹性比较小。错 29.生产环境的改善会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错 30.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零,说明该种商品是低档品。错 3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对 32.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弹性表示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对 33.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说明消费者愿意在更高的价格上购买更多的商品。对 34.在价格缺乏弹性时,价格变化的方向与销售收入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错 3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的大小,与生产者的税收负担成正比,与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成反比。错 36.原油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别的替代能源的开发。错 37.对所有商品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的购买数量都会下降。错 38.在商品过剩的情况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4.需求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5.供给规律: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9、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商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 10、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14、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15、蛛网理论: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6、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7、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8、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19、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0、基数效用: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21、序数效用: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22、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3、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4、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应增量即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原因: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都是递减的。还可以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集中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应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微观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无外界干扰的、理想的情况下,单独研究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微观个体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学习了这门学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下文是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感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学科----微观经济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 1 / 11 精品文档 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

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 2 / 11 精品文档 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数理经济分析: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和表述经济学理论概念,是理论经济学推导和表述其理论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数学方法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微观经济学统考课程试卷B

微观经济学统考课程试 卷B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本科□专科□ 课程考试代码 A卷□ B卷√ C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2、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小汽车的需求将:( )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保持不变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均衡价格是:( )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任何一种市场价格 4、比较下列三种商品中哪一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小?( ) A、食盐 B、衣服 C、化妆品 5、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 A、是一回事 B、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起的 C、需求的变动由除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动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 6、在短期内,()是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A.SA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B.MR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C.AVC曲线与SMC曲线的交点。

7、在()条件下,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是重叠的。A.完全竞争;B.垄断竞争;C.垄断;D.寡头。 8、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9、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需求 B、联合需求 C、最终产品需求 D、A、B两者 10、洛伦茨曲线用来表示() A、贫困的程度 B、税收体制的效率 C、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A.正确 B.错误 12、如果需求增加,需求量一定增加。 A.正确 B.错误 13、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A.正确 B.错误 14、需求的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A.正确 B.错误 15、同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一定是不同的。 A.正确 B.错误 16、各种药品(包括营养补品)的需求弹性都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粮食原子弹 方式亿吨个 A 0 15 B 1 14 C 2 12 D 3 9 E 4 5 F 5 0 一、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L 财力--- 资本K 物力---土地N (自然资源):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3、资源稀缺(有限)性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或欲望的各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也就是说, 人们对资源的需要量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给量。 2.投入|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的经济资源。 3.中间投入品:是指被生产出来但并未直接被人们消费,而是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的资源以满足需要的一门学科。 5.机会成本:是当资源被用在一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所得。 6.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不变和可用资源数量给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 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组合。 7.经济主体:个人,居民户,企业和政府,这些经济中的决策者。 8.经济机制:就是资源的配置方式。 9.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 10.中央计划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几乎是与市场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制度,主要被公有制的 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 11.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国家中的绝大部分资源归公共所有,这些资源由政府及其计划部门 通过行政命令和编制计划的方式来配置。 12.混合经济: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大部分经济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的经济制度之间。我 们将这种既有市场作用又有指令调节的经济称为混合经济。 13.价格机制:价格所具有的这种自发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的作用,就是价格机制。 14.市场机制:价格的这种作用要通过市场发挥出来,又称市场机制 15.市场:市场是相互作用的,使交换成为可能的交易双方的集合,以及交易双方有关产品 (包括服务)买卖的一系列安排和机制。 16.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价格决定的均衡价格理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效用理论,研 究生产者行为的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研究不同类型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要素价格决定的生产要素理论(即分配理论)。,研究经济效率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研究针对市场缺陷的微观经济政策。————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小的”问题,即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要说明这些经济单位为什么以及怎样做出经济决策。 17.宏观经济学:研究所谓“大的”问题。即研究总体经济行为。这些总体经济行为涉及的 变量包括:国民产出水品,如GDP。总储蓄水平,投资水平,总需求量,总的劳动量和就业量等,也包括这些总量的平均量和变化率,如人均收入,国民产出增长率,还包括诸如利息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变量。 18.实证分析: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只解释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19.实证经济学:用实证方法表述的经济学就是实证经济学。 20.规范经济学:用规范的分析方法表述的经济学。 21.主流经济学:我们要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 方法。这些被大部分学家所认可的基本经济理论——有时我们称为主流经济学。 22.古典经济学:斯密所建立的经济学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23.边际主义革命:边际主义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瓦尔拉斯,英 国的杰文斯和奥地利的门格尔。 24.新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从异端走向正宗,并在古典经济学之后占据了西方经济学的主 流地位是在19世纪末。完成这项任务的是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马歇尔。他于1890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经济学院理》。这本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学门类——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17668014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2101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 开课单位:信管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导论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难点:“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重点:需求的基本理论,供给的基本理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难点: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教学内容: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重点:边际效用的概念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和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效用函数 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重点: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各类短期成本变动的基本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曲线 难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了解市场的划分标准、类别和特点,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特点,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能分析说明完全竞争厂商在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状况,理解厂商的最优决策,推导短期和长期内厂商及行业的供给曲线。 重点:完全竞争的条件、完全竞争下的厂商均衡条件、厂商收益规律 难点:完全竞争的条件的含义 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市场的形成条件,知道不同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熟练掌握不同市场情况下厂商均衡的条件和厂商的最优市场决策,最后能分析不同市场厂商的资源配置效率。 重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价格歧视、斯威齐模型、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难点: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教学内容:了解完全市场条件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主要生产要素供给状况,以及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衡量。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1.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 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类型。 3. 买方垄断市场: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类型。 4.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厂商销售同种但有一定差别的产品,且新厂商进入不受限制的市场。 5. 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市场。 6. 卡特尔市场:某些或所有的厂商公开共谋使得他们的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 7. 名义价格:商品的绝对价格。 8. 实际价格:经过通胀调整过的价格。 9.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10. 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 11. 替代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2. 互补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3.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14.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供给的各种弹性类似。 15.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额外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17. 无差异曲线: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的曲线。 18. 边际替代率(MRS):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9. 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20. 价格-消费曲线(PC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所对应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得到个人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附图)1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 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 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 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Ed = (△Q/Q)/(△P/P)= (△Q/△P)·(P/Q)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 到横轴的距离比上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1; 1 五种类型:①AC段,Ed>1,富有弹性 ②CB段,Ed<1,缺乏弹性 ③C点Ed=1,单位弹性 ④A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 表示为:EXY=(△QX/QX)/(△PY/PY)=(△QX/△PY)·(PY/QX)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d) ①当Ed>1时,Q(1-Ed)<0,即△R与△P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 价格反方向变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②当00, 即△R与△P同号。说明这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 价格同方向变化,即涨价会增加收益,降价反而会减少受益。 ③当Ed=1时,Q(1-Ed)=0,即△R=0,。说明单位弹性的商品,厂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 其销售收入始终不变。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06110170)学分: 3 总学时数:51理论时数:51实验(实践)时数: 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熟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十大原理,并简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使学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及提出的相应概念。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二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2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的含义、构建过程和运用方法 2.明确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甄别。 [教学内容] 2.1作为经济学家的科学家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构建经济模型的过程和步骤 3.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3.当堂完成第一次作业 第三讲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4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2.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3.理解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课本知识点重点考试必备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第二节需求曲线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d=α-β?P(α、β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需求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吉芬物品除外)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第三节供给曲线 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少其中一项就不能算做供给。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 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Qs=-δ+γ?P(δ、γ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供给曲线特征: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他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 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 市场出清的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第六节弹性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