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上面所述都属空间设计,至于以上各类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则应由各方面的工程师配合

进行。城市设计的任务是:

(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

活上的有机协调。

三、理论思潮

我国城市设计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礼·考工记》。该书“匠人营国” 一节实际上是西周奴隶制王国国都的城市设计模式。上述理论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都城

建设影响很大。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主题思想。这一整套理论体

系再配以一整套封建宗法、礼制、等级等严格的制度,实际上对城市功能布局作了非常

具体的安排。明北京城就是按此建设的一个最好的实例。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

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

(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Agora)是市民

活动的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

都城的轴线对称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人称这种处理手法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Hi ppodamusPattern)。

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比较简单的话,那末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

变得十分复杂。为解决众多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例如:

1.从花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 Howard)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第一次把空想社会

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设想加以具体化,在新城城市设计上开了先声。虽

然霍华德也建了两个小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

后,按大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哈罗城是它的代表。这是英国第一代新城

。经过第二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

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除英国以外,法国、瑞典、芬兰等

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

直至中国也在效仿。可以说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

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创造田园

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

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

理论得到了发展。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F.Gibberd)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

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论著。该书总结了英国

新城建设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全书共16章。1~4章是理论基础,强调城市设计是

三度空间的环境设计,既要考虑功能,又要考虑艺术。这四章包括了城市素材,城市设

计遗产,城市美学和原则以及城市形式和视觉要素等。这些都是讲述城市空间艺术,并

以功能和艺术相结合的原则,论述了城市总体和各个部分的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在艺

术观方面他继承了西特(C.Sitte)、沙里宁(E.Saarinen)和莱特(F.L.Wright)的艺

术观,讲究人的尺度,强调有机和谐,特别是人工和自然要有机结合。由于作者有丰富

的实践经验,因此书中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对我们有很大参考价值。但是吉伯特的理论

也有局限性。一是囿于英国新城理想模式和审美观,对现代化大城市高度复杂的功能、

技术、艺术条件下的城市设计问题注意不够;二是过份强调现实,对未来新的设想、趋

势不够重视,甚至排斥。

2.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城市设计理论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

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面

对大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他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

利用和改善城市有限空间。他建议减少市中心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增加人口密度,其

具体办法是高层化。1925年他提出了改建巴黎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摩天大楼、快速

道路、立体交叉和大片绿地来彻底改造旧的巴黎市区。他的建筑艺术观,也是一反中世

纪古典艺术传统,以几何形体作为形式美的标准,将它作为新时代建筑的音符。他的这

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也无法实现的,但对西方大

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时代的要求。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

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倡导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这个协会

成立于1928年,1956年解散。在这个组织活动的28年中共召开了10次年会,这些会议对

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对现代建筑均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33年在希腊雅

典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在这次会议以后发表的“城市计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

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雅典宪章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强调自然环境(阳光、

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它对以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区管理(Zonning)、绿环(

Green belt)、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车分离、建筑高层化、房屋间距等

概念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新城设计,有巴西新首都巴西

利亚(Brasilia)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Changdigh)。这两座新城在城市设计上

都力图表现出新的主题思想,即功能和艺术上都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这两

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也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成绩。但他们也存在着共同的缺点,

这就是缺乏传统,很少考虑现状,一切都是人为,因而使人们感到陌生、呆板、缺少魅

力,缺少人情味。

由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形态的改变,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

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56年召开的第十次年会确定议题为“组群的流动性(Clus

ter mobili-ty)——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变化和成长”。会议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长的极为复杂的有机体,而过去的这套理论过于机械。另外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组

织也过于臃肿,这些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这次会议以后,CIAM就解散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批第十次年会的筹备人——青年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设计师。他们成立了

另一个组织——Team X小组。这个组织在60年代热闹了一阵,但是由于群龙无首,百家

争鸣,形成了不少流派。如著名的皮特·斯密森(Peter Smithson)夫妇规划设计的法

国图卢兹(Toulouse)、勒玛利(Le Merrie)两城市,把城市功能分成“干”和“巢”

两部分。“干”是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它将城市连成系统;而“巢”是附

在这些“干”上的蜂巢式公寓型居住空间。这种城市体现了“组群流动、生长变化”的

规划设计思想。受这种思想影响的还有日本名古屋市高藏寺新城的规划。

由于Team X思潮的影响,在日本也出现了新的学派,这一学派借用生物学名词称为“新

陈代谢”学派。他们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过程,人们的任务是促进这种新

陈代谢的实现。他们发表了“新陈代谢(Metabolism)1960宣言”。这一学派成员很多

,如桢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大高正人等。他们各自的创作理论虽然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把现代文明和作为这种文明集约化场所的城市,看成是新陈代谢的哲学范畴。

他们结合21世纪东京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案,其中日本著名建筑

师和城市设计师丹下健三提出的城市轴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基本构思有以下3点:

(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市结构;

(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

(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

新陈代谢学派的城市设计构想中畅想成份多,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发展有很多启发,其

中某些局部还得到了实现。他们追求的是功能、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自然和人工环

境之间的和谐;历史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3.从卡米罗·西特到伊里尔·沙里宁

卡米罗·西特(Camillo Sitt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

在1889年出版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

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城市

空间艺术创造中他又强调以下3个方面:

(1)自由灵活的设计;

(2)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

(3)广场和街道应组成有机的围护空间。

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

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 Art)这一专门领域。

伊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著名美籍芬兰建筑师(1875~1950年),曾规划过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并设计了该市的主要火车站,1923年赴美,创办了匡溪艺术学院

(Crane brook Academy ofArt)。他撰写的两本书,一本是《论城市——它的发展、衰

败和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另一本是《形式探索

:艺术的基本途径》(Search for Form:An Foundamental Ap-proach to Art)。这两本书是他的“体形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在《论城市》一书中,他着重论述了城市

的有机分散、城市设计和体形环境三方面理论。他的城市建设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

(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

调;

(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伊里尔·沙里宁很推崇C.Sitte的观点,强调城市应该是有机的,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

城市规划与设计要适应这一规律。他十分重视“体形环境”,认为大到城市,小到工艺

品,都是体形环境的一部分,都要讲求体形秩序(form order)。他创办的匡溪艺术学

院就是一个体形环境设计学院,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绘画、雕刻、园林,工

艺设计于一体。沙里宁的思想对后代、对世界各国都有影响。我国梁思成先生就提出体

形环境问题,并将“建筑系”一度改名为“营建系”。梁先生的继承者吴良镛先生40年代末赴匡溪艺术学院学习,是沙里宁的最后弟子之一,他也继承了沙里宁的思想体系。

今天美国不少大学的建筑系改名为环境设计系,日本筑波大学设计系也仿匡溪模式

,说明沙里宁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到80年代沙里宁的理论又由他的大弟子、匡溪艺术学

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费城前总建筑师和宾州大学建筑系前主任培根教授(Edmund Bac

on)所继承并加以发展。他所著的《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一书是当今有关城市设计的一部有影响的书籍。该书共24章,前四章主要是理论基础,着重论述了城

市空间如何由被人们发现到自觉地去驾驭。它总结了古往今来城市设计发展的轨迹,又

从横向分析了当今世界主要名城,以他从事工作多年的费城为蓝本进行剖析,将当代城

市功能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融合在城市设计工作之中,并探索了设计理论和方法。他

的基本思想是继承了沙里宁的理论。培根和勒·柯布埃功能学派的区别是全面考虑对传

统文化的继承。《城市设计》一书已在不少国家刊印,对城市规划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4.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

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 84年)另辟蹊径,把环境心理学引入城市分析和城市设计。他的著名论著《城市意象》

(The Image of theCity)是一本颇有影响的书。凯文·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并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作

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志(landmark)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

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

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

特点(identity)。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 )、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凯文·

林奇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城市设计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著作被译成各种文字。在此以后

他还撰写过不少著作,如《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好的城市形态》(The G ood City Form)等。此外他还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

除以上4个主要流派外,对城市设计的论述还很多。如日本的丹下健三、黑川纪章、芦原

义信(外部空间论)等。苏联、东欧也有许多论述,不能一一论述。我国古代城市设计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很高的造诣,但近现代这方面的成就不很突出,建国后特别

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城市设计实践有了很大进展,但在理论上还缺乏总结

与提高。如何总结并创造出一套适应并指导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理论还有待于今后努力

,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

四、城市设计实例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

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

加以分析。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

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

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

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

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

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

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

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

,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

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

19

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

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

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

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

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

’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

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

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

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

成林肯纪念堂和倒影池,次轴线南端正对白宫处建成杰弗逊纪念堂,林荫道两侧建造了

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建筑。在空间设计上,除方尖塔是制高点外,国会大厦高45米,

为整个华盛顿市建筑高度定下了基调,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许超过它,在建筑风貌上采用

古典柱式。由于有大片绿地、水面,因此整个空间布局开放、舒展、活泼,体现了城市

的性质和主题。华盛顿的城市布局与北京严肃、封闭的城市布局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两座城市规划设计的共同点是城市布局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

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

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

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

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

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

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

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

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豪斯曼

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以其开敞和丰富多

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

完全不同。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而北

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

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

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这些绿地面积

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

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

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

、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这些公共建筑

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

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

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

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

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

4.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1956年政府决定迁都,并选

定这个地点。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Lucio Costa)的规划中奖。他

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

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整个规

划构思是“模拟人体(Analogy)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

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

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

。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

想。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雅(Oscar Niemeyer)设计的。他的

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褒贬不

同。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

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规划设计的昌

迪加城一样,既是60年代城市设计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争论的两座名城。城市设计实例很多,这里只能举几个著名的实例加以介绍。至于城市中各个部分的设计

,如市中心、广场绿化、居住区以及古城保护等细部空间的设计优秀实例更是不胜枚举

五、城市设计的实施

城市设计的方法一般与城市规划一样,需经过调查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进行城市布局和各专业的规划,同样需要通过方案比较,最后确定定案。由于城市是

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因此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样也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是

一种动态规划,或称为“滚动式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不同的是,城市设计是一

个三度空间的规划设计。当然从城市总体布局开始到详细规划乃至修建设计,都要考虑

城市空间形态,力求体现出城市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结合

国内外经验,在城市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几项规划

城市设计既然要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空间环境,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社会、研

究社会。因此城市设计应做好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在当前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好这几项规划尤

要。在资本主义社会,新城建设、旧城更新,都与整个社会经济的盛衰息息相关。当前

在我国,城市功能、城市经济体制和城市社会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例如住房制度改革

、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外资引入、旅游事业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剧增、第三产业发展

等等都冲击着原有的城市规划原则,也给城市环境空间设计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再加上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们观念形态包括审美观念的改变,都反映到建筑和城市设计上来。

因此要做好变革中的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这些都充实了城市设计的内

容,否则城市设计成为一种空间构图游戏,只能墙上挂挂。当然,一个好的、切合实际

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城市设计,又会启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规划的发展和完善,并吸引

国内外投资者前来开发。

2.注意综合效益的平衡

综合效益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也是实现规划设计的前提。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三者之间应该平衡,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常出现矛盾。在

当前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建设部门急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规划部门,又常常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注意必要的经济效益。这种

例子屡见不鲜。如在重点风景区内建高层旅馆,破坏了环境景观;过多的旅游设施侵占

了文物保护用地,破坏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在交通性干道上过份密集地布置商业网

点影响城市交通;大量兴建高层楼房破坏旧城传统风貌等等。但反过来不讲求经济效益

,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和保护,也使保护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城市设计需要因地制

宜,做好综合效益的平衡。如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在西城

区、什刹海整治指挥部和公园管理处密切配合下,坚持保护整治、开发、管理相结合的

方针。每开发一处景点都使之既发挥经济效益,又修复古迹,并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方面均有所收获。同时将经济收入转化为进一步保护开发的资金,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设计坚持这一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面积大

6公顷)、内容多(有古迹、园林、商业、居住等)、历史悠久的地区,区内机关、工厂

、学校、商店、民居都有大量翻建任务,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设计需对这些情况进

行综合考虑,应加以研究,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这些翻建任务纳入规划设计

轨道,使其功能上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体量风貌上与环境协调,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

素。

在城市中心区、文物古迹区、风景旅游区或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城区的城市设计中,应更

多地注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外围经济特

区、新开发区则应重视经济效益,务求每一平方米用地发挥最大效益。此外,还要重视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地下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它对改善大城市交通,丰

富商业活动,繁荣经济,增强城市防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们经济技

术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大量开发地下空间,但城市设计应高瞻远瞩,作好这方面的规

划设计工作。

3.探索实现城市设计的机制

城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和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有很密切的关系。新区

开发和旧城改建在实施上也有很大差别。国外大学中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如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就亲自开一门有关城市设计如何实现的课(Im-plementat

ion of Urban Design)。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设计,需要重视下列3个方面:

一是解决资金问题。无论是城市保护或开发,都需要有资金来源渠道。过去主要是靠政

府拨款,现在是多种渠道集资,包括外资、合资、集资、贷款等,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偿

的,因此要讲求效益,要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建设方式和步骤。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综合开发是实现城市设计的有效途径,不仅

新区要综合开发,先解决用地、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再进行房屋建筑(这样做,

能体现城市设计意图,整体性好,城市面貌也比较统一),对旧区保护与更新也需要综

合开发。当然这种开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保护整治为主,有的以修缮补充为主,

的以更新翻建为主,但都有一个综合效益问题。另外旧城情况复杂,除综合开发外,还

存在不少分散建设和改造的情况,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设计应把这一切尽可能纳入

规划轨道。

三是群众参与问题。城市设计特别是旧城保护与整治,要依靠地方政府、群众组织和当

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现在全国有很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街、区就是很好

的例证。国外也很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建

设过程中体现他们的心愿,建成之后也能得到居民的关心和爱护。这方面例子是很多的

。这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方针的具体体现。

4.制订法令条例,保证设计实施和管理

城市环境,包括从宏观生态环境到微观空间环境,都需要严格的法令条例,才能得到很

好的保护。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很多经验,它对城市建设起着很好的指导和限制作用

。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城市建设上一些必要的法令条例还比较粗,这与我们城市规

划、城市设计的工作深度有关。缺乏具体有效的法令条例,城市设计的很多意图无法贯

彻,有的按设计实施之后,也难以得到很好保护。

平面设计的基础理论

平面设计的基础理论 平面设计的基础理论 平面设计通常中指通过印刷过程,以印刷加工为载体的设计,因此又称为印刷设计。形式大致包括海报设计、书籍杂志的状帧设计、商标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的设计也被属于平面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印刷技术的进步,平面设计在视觉感观领域的表现也越来越丰富,这对今天的平面设计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也为平面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窨。从技术上讲,平面设计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设计工具,如画笔,绘图笔和相应的度量工具等,更要掌握电脑和绘图软件等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及相关的印刷技术工艺知识,因为这种非常高效、高质量、便利的工具将被广泛地应用。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设计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但设计者的创造性和个性仍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 平面设计的基本功 昨天下午,北服-佛莱士国际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五位应届毕业生来工作室参观。他们中可能会有一或二位学生在今后的三个月里来工作室实习。这五位青年的导师詹姆士(James Blair Thompson)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学习到有关设计的实用知识。 五位青年对工作室很感兴趣,东瞧西看了一大阵子,最后聚到我的办公室里说话,向我提了许多有关设计与印刷的问题。在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中,什么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功最令我难答,我敷衍了他们后出于兴趣考虑起来,终于觉得在找一个没有定律的答案。 从多年来破碎的经验中搜寻了一大圈,拣出了一些教训,的确要在基本功里解决。 首先每每在我聘请助手的时候,没有电脑障碍是我的第一个要求,这一定算是基本功。我见过许多自认为是精通电脑的设计师,但一出手我就认定他们的技术来自口耳相传,随时给自己的工作埋设炸弹,这些设计师的自信无疑会将他们不懂电脑的老板送向破财之路。当然,我每天都要求我的设计助手们不依赖电脑,这并不自相矛盾。不依赖绝不是说可以不懂,毕竟在我们工作中,从设计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电脑的帮助。今天看这一问题就象画家不会用笔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对印刷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因为不了解,许多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就是电脑屏幕上的样子,这很危险,因为技术的原因,它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特性与缺陷,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地给印刷找麻烦,设置障碍,这很愚蠢。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有许多,比如说各种品牌印刷机的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一、教学设计概述 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教学设计 搜索技巧一一海南文化古迹 昌江中学林凤龙 所属科目:网络技术应用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合作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然后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有关海南文化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填表,达到即让学生熟悉搜索的技巧又能了解家乡的悠久文化的目的 重点难点:搜索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由同学们大部分都喜欢听歌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谁的歌曲?

配套K12教育资料

问同学们得到歌曲的途径有那些? 引入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歌曲 通过这些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t —- 演示 通过电脑加投影仪向同学们演示上网搜索的基本技巧:提出搜索引擎的概念 百度、google、搜狐等 提出关键字的概念 例如:周杰伦、P3等 提出下载、另存为、复制、粘贴等基本技巧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机,通过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掌握搜索的基本技巧 布置新任务 教师布置新的任务: 引入:我们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同学们知道我们海南什么全国闻名吗? 提问,得出“汉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南那些汉文化的古迹? 引入新任务:下面大家就通过搜索来获取有关海南文化古迹的知识并完成桌面上的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要求 每5人1组,合作完成搜索任务并填表。 注意搜索引擎和关键字 语言简明扼要。 完成后进行提交评比,由全班12组评出前3名表扬 学生合作学习 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搜索并完成表格 评比表扬 向全班公示表格,评出前三名进行表扬 激发学生荣誉感 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 搜索引擎 关键字 下载浏览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指导教学设计操作的基本原理,我们把它归纳如下。 (一)目标控制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但教师的活动,媒体的选择,学生的反应都是要受到教学目标控制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以目标控制教学过程 在这个图中 (1)教学目标控制教师的教学活动。它规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学习反应。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吸收,并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控制媒体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媒体接受教学信息。媒体的选择必须按照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以使媒体发挥最大的效能。 (4)学生通过考试、回答提问等途径进行反馈,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它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体目标就是优化教学的总要求,而具体目标则依各门学科、各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原有状态而确定。 (二)要素分析原理 我们把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环境对学习者作用(输入),使学习者对环境作出反应(输出)。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是对系统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决定性影响的部份并作为系统的要素加以研究,而把次要的因素忽略。 如图1-6系统中,我们把刺激输入部份(X)、学习者(O)及反应输出部份(Y)看作为三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各自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对于“教”的部份,即输入部份(X),它包括有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而“学”的部份,即学习反应(Y)则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要素;对于学习者(O),这是一个“灰色系统”,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思维过程,但可对其心理结构、基础知识水平这两项要素会有部份了解。 由于学习者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对于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不可能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即如果输入方式(包括输入的因素及其联结方式)是已知,也未必能精确地知道其输出状态。但者并非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是完全不可知的,我们可以作出某种预计,并以概率统计的方式显示预期的输出结果。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策略的设计,这实际上是多输入部份(X)这一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媒体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实际就是这一子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组成及其联系方式的分析与设计。

搜索技巧教案

《搜索技巧》教学设计 孙芳泗水实验中学 教材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内容 搜索技巧 课时: 1课时 年级: 高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后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前半部分内容——《搜索引擎》的深化,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掌握切实有效的搜索技巧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几个实例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具备的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上网经历和经验,对学习搜索引擎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只能使用简单的搜索方法,对于一些逻辑命令、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方法还不能系统的应用,缺乏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因此,在原有的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网络信息搜索水平,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等。 ②能够灵活运用搜索技巧搜索各种信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和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②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对比,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利用搜索引擎有效获取信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②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关键词的提炼、类别搜索、利用网络工具搜索。 教学难点:逻辑命令的使用;灵活运用搜索技巧 五、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策略: 搜索技巧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教材中仅列出了搜索技巧的相关要点,没有具有的实际详例,因此,依据课本中所提到的搜索方法,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理解搜索方法的运用和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适当的拓展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搜索方法,从而使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地认识不同搜索技巧的不同效果,并在对比中,突出技巧的灵活与多样,体现“搜索”的思想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提出问题:往有哪些国家举办过世博会?世博会是怎么来的?引出搜索引擎的使用,并进一步引出如何选择关键词。 【教学设想】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提出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探究搜索技巧 (一)关键词的提炼: 1、针对导入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选择什么的关键词才能搜索到我们要找的内容。 2、根据所回答的几种答案,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不同的关键词所产生的搜索结果。 3、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指导、点拔,并提示学生尝试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4、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做进一步的讲解。并强调选择准确、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 导读:本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1),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一、教学设计概述 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是海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在因特上浏览信息》中的一个知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这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主要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背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真正学会使用关键字查找信息,并学以致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因特网的作用和如何打开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但缺少主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部分学生知道百度和谷歌网站,也偶尔进行搜索;但很少学生能使其与搜索引擎联系起来,更不清楚如何运用简单的搜索技巧让自己的搜索速度加快,准确率更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搜索引擎的作用及常用的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二)、过程与方法:以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为切入点,以三个任务铺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儋州景点—东坡书院”,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和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树立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难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两个技巧:提炼关键字和添加关键字 五、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七、教学教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 生回想平时 搜索资料的 操作,从而更 深一步了解 搜素引擎。让 学生体会到 协作学习的 意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2.3 场所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城市设计概论》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2.1.1卡米诺·西特2.1.2 凯文.林奇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2.1.4 波纳 2.1.5 诺伯格.舒尔兹2.1.6 芦原义信 2.1.7 罗杰.特南西克2.1.8 比尔.西列尔 2.1.9 稹文彦2.1.10阿尔多.罗西 2.1.11 黑川纪章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

信息检索基本方法教案

布尔逻辑检索 Boolean logic 由GEORGE BOOLE 1815-1864提出,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都采用 与 AND, *, & 或 OR, + ,︱ 非 NOT,—, ! 逻辑“与”:用关系词AND表示(可写作“*”或“&”)。逻辑“与”表示AND 所连接的两个检索词必须同时在结果中出现才满足检索条件。 逻辑“或”:用关系词OR表示(可写作“+”或“︱”),逻辑“或”表示OR所连接的两个检索词只要有一个能出现在结果中就算满足了检索条件。 逻辑“非”:用关系词NOT表示(可写作“and not”“—”或“!”),逻辑“非”表示NOT后面的那个检索词一定不能在检索结果中出现。 例如:校庆 AND 武汉大学 高等教育 * 中国 湖南 OR 湖北 移动学习 + 泛在学习 大学 NOT 武汉大学 玉米–甜玉米 例如,用GFsoso检索,电子 AND 读书笔记 电子读书笔记 OR 读书笔记软件 位置限制检索 临近检索(Proximity Search) 以Dialog为例,收900多个数据库 (1)PRE/0,P/0 表示前后词序不能颠倒,中间不能插入其他词,但可以插入符号。 With, (W) 例如:Wuhan P/0 University (2)PRE/#,P/# 表示前后词序不能颠倒,中间可插入一定数量的单词,即

插入#个单词。 例如:Wuhan P/1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3)NEAR/0,N/0 表示前后词序可以颠倒,但中间不能插入单词。 例如: Wuhan N/0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Wuhan; University Wuhan (4)NEAR/#,N/# 表示前后词序可以颠倒,中间可以插入#个单词。 例如: Wuhan N/1 University 检索结果: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uhan; University in Wuhan; University at Wuhan (5)(s)是sentence的缩写,A(s)B表示A和B必须同时出现在记录的同一个句子或短语中,但次序可以随意改变,A与B之间可以有若干个其他的词。 如:resin (s) ester (酯化树脂) 【练习】1、查找computer和game的间隔不大于100个单词的网页 2、检索“杂交玉米”的外文文献,要求两词间隔1个词,前后次序固定。hybrid、corn 答案:1、computer near/100 game 2、hybrid p/1 corn hybrid w/1 corn

城市设计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 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组织结构设计地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 组织结构是组织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火框架,组织结构是企业规模扩大的产物,事先规定管理对象、工作围和联络路线等事宜。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前提。组织设计虽然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它要在企业组织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区别与关系: 组织设计是在组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组织设计理论是企业组织理论的一部分。 1组织理论被称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理论被称为狭义的、小组织理论2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等;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3二者在外延上是不同的,从逻辑上讲,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组织理论的发展 1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 2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3现代组织理论: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它既吸收了以前两种组织理论的有效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 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管理行为规)。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除了包含上述基本容之外,还加入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 现代组织设计理论,无疑地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但是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容。 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和包容的关系。 组织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 1任务与目标原则: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是最基本原则 2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企业确定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应考虑因素有: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组织结构模式 1直线制: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部协调;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高。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无助于管理者解决重大问题。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优点:既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效率较高。缺点:在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和协调将变得非常困难;高层管理人员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适用围较广泛。 3事业部制: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各事业部主管能自主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实现高度专业化;责任和权力明确。缺点: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适用于经营规模大,生产

什么是教学设计_总结完整版

《什么是教学设计》 总结精选(1):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包括学习资料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资料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取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 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此刻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

平面构成基本理论

平面构成基本理论 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点的视觉特性: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点的构成方法: 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线: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线的视觉特性: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曲线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线的构成方法: 几何线形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线形自由、个性分明。

面:面可以给点和线一个容纳的空间,单点、单线永远形成不了面。 面的分类: 积极的面:点、线移动、放大产生的面。 消极的面:点、线密集,环绕产生的面。 也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非几何形面。 图与底的关系: 图,简单的说,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东西,位于画面前方。 底,就是背景,位于画面后方。 生动的图像一定是图底分明的,这样才有层次感。当然也有矛盾图形,比如太极图,分辨不出图与底,一般来讲都是要求图底分明的,也可以利用图底不分明做出一些有个性的图像来。 基本形与骨架: 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基本形间的关系有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骨架就如同坐标一样,用来把感性的想法理性的呈现。 先画骨架,再作图可以表现的很工整。 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段: 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 平面构成理论就只有这些而已,多体会、多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融会贯通。 比如:万花丛中一点红,这个红就是特异,特异包括形、颜色、质感的变化。 平面设计的基本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