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蒙古工业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按照按机械结构类型,可分为多关节机器人、平面多关节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工厂用物流机器人(AGV)等。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096.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493.1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37%;建设期利息448.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11154.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2%。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28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04373.07万元,净利润14183.02万元,财务内部收

益率16.85%,财务净现值1354.5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53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

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章项目选址分析

第六章建筑技术分析

第七章原辅材料成品管理

第八章技术方案分析

第九章环保分析

第十章劳动安全评价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分析

第十三章建设进度分析

第十四章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项目综合评价说明

第十九章附表

第一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工业机器人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联系人

卢xx

(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工业机器人使用的精密减速器是纯机械部件,在精度、速度等方

面要求极高,需要长期的加工工艺积累,以及大量的对精密加工设备

的采购投资。国产厂商起步晚,在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与国际龙

头企业有着较

汽车行业是我国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但我国汽车

产业中的机器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2017年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汽车产业中的机器人密度均在1100台/万

人以上,而加拿大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更是达到了1354台/万人。西班牙、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汽车产业中的机器人密度也在900台/万人以上,而中国大陆地区的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仅为634台/万人,与我国汽车制造大国的地位不符,可见我国汽车产业中的机器人

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

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

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

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四、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二)报告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

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

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

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

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报告主要内容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

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

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

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四、项目建设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12.04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五、项目生产规模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工业机器人8000台的生产能力。

六、建筑物建设规模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97101.24㎡,其中:生产工程48841.92㎡,仓储工程10098.5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6505.78㎡,公共工程31655.00㎡。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9096.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493.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37%;建设期利息448.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1%;流动资金11154.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2%。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7493.19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31663.3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723.90万元,预备费1105.90万元。

八、资金筹措方案

本期项目总投资49096.46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83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

1、营业收入(SP):128100.00万元。

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04373.07万元。

3、净利润(NP):14183.02万元。

(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

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53年。

2、财务内部收益率:16.85%。

3、财务净现值:1354.50万元。

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十一、项目综合评价

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产业发展背景

(一)下游国产化程度高,中上游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整机制造和

下游的系统集成三大核心环节。

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以及齿轮、涡轮、蜗杆等材料,其中三大核心零部件指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对机器人本体的性能、负荷能力、可靠性等指标起着决定

性作用,而且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国产化程度低。

产业链中游是工业机器人的本体制造。瑞士的ABB、日本的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KUKA)四大企业被称为机器人

“四大家族”,在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与技术壁

垒非常高的零部件相比,本体制造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高端市场

的国产化率依然很低。

产业链下游主要面向终端客户,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包括

系统开发和集成等。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

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系统集成的行业壁垒相对较低,国产化率最高。

(二)核心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土企业由低端向上突

从结构上来看,工业机器人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分别对应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根据中研普

华统计的数据,在多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这三大核心部件的占比分别为36%、24%、12%,是工业机器人中价值量最大的部分。

国内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起点较低,但技术水平

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可满足中低端应用领域的需求;此外,在满足

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国产零部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国产本体厂商在

成本压力下选择国产零部件的倾向明显。国产核心零部件有望借助国

产机器人本体的优势,在中低端应用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而后逐渐向

高端应用领域延伸,实现与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协同发展。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机构,具有匹配转速和传

递转矩的作用。工业机器人领域广泛使用的精密减速器有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两种。一般来说,RV减速器具有高负载能力和高刚度,但体

积较大、价格较昂贵,一般多用于多关节机器人中机座、大臂、肩部

等重负载的位置;谐波减速器体积小、传动比高、精密度高、成本较

低,主要应用于机器人小臂、腕部或手部。二者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

应用各有所侧重、相辅相成,目前尚不能互相取代。GGII数据显示,

在工业机器人销量市场中,RV与谐波需求量的占比约1:1.23。

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传动、承重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

到磨损,一般来说减速器的寿命在两年左右,在工业机器人8-10年的

工作寿命中,需要经常对磨损的减速器进行更换。因此除新增市场外,存量工业机器人的维修保养也是减速器的一个重要市场。GGII预计2020-2023年,工业机器人用减速器需求量超360万台,按两种减速器的需求量占比及平均价格计算,2020--2023年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

空间有望超过160亿元。

工业机器人使用的精密减速器是纯机械部件,在精度、速度等方

面要求极高,需要长期的加工工艺积累,以及大量的对精密加工设备

的采购投资。国产厂商起步晚,在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与国际龙

头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也面临着部分的专利壁垒。

目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由外资主导,日本的纳博(Nab)、哈默纳科(HD)分别是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的全球龙头,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业75%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方面,

目前Nab、HD、住友等国外减速器企业占据国内机器人减速器市场70%

以上的份额,国产化率不足30%%,但呈现上升趋势。

分种类来看,谐波减速器的国产化进程较快,已经形成了绿地谐波、来福谐波等一批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RV减速器的国产化率较低,但也形成了南通振康、双环传动、秦川机床、中大力德等一批实现批

量销售的企业。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深度

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结构和供求

关系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深度博弈,产业分工和利益格局将深度调整。我

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

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

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在新一轮竞

争与合作中加快调整。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我区发展带来新

的重要机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加

速向中高端迈进,《中国制造二○二五》、“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

实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深入推进,产业、要素和市场分工体系加

速重构,内蒙古面临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的重大契机;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深入推进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供给将持续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绝对需求仍然较大,内蒙古面

临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再造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契机;

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趋势

日益明显,互利共赢、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内蒙古面临着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外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契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差别化区域经济政策,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区回旋余地,释放欠发达地区内需潜力,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内蒙古面

临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缩小同全国发展差距的重大契机。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内蒙古是

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

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型化特征明显,煤炭等资源型产业比重高,非资源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推进传统产

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

经济增长动力不够协调,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科技发展总

体水平不高,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

经济外向度较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强,全方位扩大

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艰巨繁重;我区经济运行

积累的潜在风险较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经营困难,一些

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新常态下的新矛盾新问题逐步显现,加强经

济运行调控和治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任务艰巨繁重。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

风险控制能力。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项目投资建设必要性分析

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地位,同时日本也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大国。根据IFR的数据,2017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交付了全球一半以上(约55%)的工业机器人,而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也高达29.72万台,是仅次于中国大陆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

1962年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同期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诞生于美国的工业机器人迅速被日本所接

受。从1967年川崎重工引入机器人技术开始,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发展

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引入期(1967-1970):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从美国引进了机器人及其技术,并建立了生产车间。1968年,日本试制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实用期(1970-1980):通过持续的技术消化,日本工业机器人进

入了发展快车道,日本大规模推广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电子、汽车等

强势产业中的应用。日本的工业机器人的年产量从1970年的1350台

迅速增长至1980年的19873台。

普及期(1980-1990):日本工业机器人进入了繁荣鼎盛的时期,

各个领域都在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日本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保有

量和密度快速提升。

稳定期(1990-):日本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基本饱和,保有量增

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与此同时日本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出口市场逐渐成为支撑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力量。根据JARA的

数据,2005年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出口占比为61.3%,2010年增长至

76.2%,此后出口占比基本保持在70%上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