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总则 (1)

2基本规定 (2)

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3)

3.1一般规定 (3)

3.2建筑和围护结构 (3)

3.3暖通空调 (6)

3.4给排水、电气及燃气 (13)

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 (20)

4.1一般规定 (20)

4.2围护结构 (20)

4.3建筑设备系统 (22)

4.4综合节能改造 (23)

5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设计 (25)

5.1一般规定 (25)

5.2太阳能系统 (25)

5.3地源热泵系统 (26)

5.4空气源热泵系统 (27)

6施工、调试及验收 (29)

6.1一般规定 (29)

6.2围护结构 (31)

6.3建筑设备系统 (35)

6.4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36)

7运行管理 (38)

7.1运行与维护 (38)

7.2节能管理 (39)

附录A建筑分类及参数计算 (41)

附录B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平均能耗指标 (43)

附录C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44)

附录D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52)

附:起草说明 (65)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管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应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过程中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当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时,经合规性判定,能够实现既定节能目标,且能保障建筑安全可靠,及正常使用,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基本规定

2.0.1建筑节能应以保证安全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室内环境参数和使用功能为前提,以降低建筑本身能源需求并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量为目标,并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新建居住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平均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降低30%;

2.0.3新建公共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平均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降低20%。

2.0.4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按建筑分类分别满足相应性能要求。建筑分类及参数计算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0.5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平均能耗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

2.0.6建筑用能系统应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应设置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分项计量装置。

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群整体规划应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并应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当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时,应统筹规划。

3.1.2建筑节能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通过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3.1.3工程设计变更后,应对建筑节能措施重新进行审核。

3.2建筑和围护结构

3.2.1建筑的体形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3.2.1-1规定的限值。当设计建筑不满足表3.2.1-1规定限值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表3.2.1-1 体形系数限值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3.2.1-2规定的限值。

表3.2.1-2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限值

3.2.2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3.2.2规定的限值。当设计建筑不满足表3.2.2规定限值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

表3.2.2 窗墙面积比限值

注: 60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0至偏南小于60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0至偏西小于等于300的范围。

3.2.3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

3.2.4设置供暖、空调系统的工业建筑总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50,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15%。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

3.2.5外窗的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外窗(包含阳台门)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地面面积的10%或外窗面积的45%,其他地区每套居住建筑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2公共建筑中主要功能房间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置可开启窗扇或通风换气装置,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通风开口有效通风换气面

积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

3.2.6遮阳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的甲类公共建筑南、东、西向外窗和透光幕墙应采取遮阳措施。

2除严寒地区外,甲类公共建筑南、东、西向外窗和透光幕墙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5时,应采用活动式建筑外遮阳或活动式中置遮阳。

3建筑室内中庭应有遮阳设计。

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东、西向外窗必须采取建筑外遮阳措施,建筑外遮阳系数SD不应大于0.8。

3.2.7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当设计建筑不满足附录D规定限值时,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3.2.8建筑幕墙、外窗及敞开阳台的门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表3.2.8规定的限值。

表3.2.8 建筑幕墙、外窗及敞开阳台的门气密性气密性等级限值

3.2.9当公共建筑入口大堂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玻幕墙中非中空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面积(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

3.2.10采光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光窗的透光折减系数Tr应大0.45;

2 导光管采光系统在漫射光条件下的系统效率应大于0.5。

3.2.11有采光要求的功能性房间或场所,室内各表面的加权平均反射比不应低于0.4。

3.3暖通空调

3.3.1除乙类公共建筑外,集中供暖和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设置供暖、空调装置的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

3.3.2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

1 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

2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3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

4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小,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但可以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用电量需求,且无法利用热泵供暖的建筑。

3.3.3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气加湿热源:

1 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

2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

3 冬季无加湿用蒸气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建筑。

3.3.4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设计热效率不应低于表3.3.4的数值。

表3.3.4 名义工况下锅炉的热效率(%)

3.3.5当设计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作为供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满足表3.3.5的规定。

表3.3.5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的热效率

注:η1 为供暖炉额定热负荷和部分热负荷(供暖状态为30%的额定热负荷)下两个热效率值中的较大值,η2 为较小值。

3.3.6除下列情况外,不应采用蒸气锅炉作为热源:

1 厨房、洗衣、高温消毒以及工艺性湿度控制等必须采用蒸气的热负荷;

2 蒸气热负荷在总热负荷中的比例大于70%且总热负荷不大于1.4MW。

3.3.7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得另作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大于1.1。

3.3.8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COP)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冷定频机组及风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3.3.8的数值;

2 水冷变频离心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3.3.8中数值的0.93倍;

3 水冷变频螺杆式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3.3.8中数值的0.95倍。

表 3.3.8 名义工况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P)

3.3.9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按下式计算:

IPLV=1.2%×A+32.8%×B+39.7%×C+26.3%×D(3.2.9)

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

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

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

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

3.3.10当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计算方法应符合第3.3.9条的规定;

2 水冷定频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3.3.10的数值;

3 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

3.3.10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

4 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3.3.10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表3.3.10 名义工况下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3.3.11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不应低于表3.3.11的数

值。对多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组成的冷水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的名义制冷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冷量加权的方式确定。

表3.3.11 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

3.3.12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kW、电机驱动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3.3.12的数值。

表3.3.12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比(EER)

3.3.13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

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3.3.13的数值。

表3.3.13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3.3.14采用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时,其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3.3.14的规定。

表3.3.14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

3.3.15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全空气风系统中。

3.3.16除温湿度波动范围要求严格的空调区外,全空气空调系统设计在同一个空气处理系统中,不应有同时加热和冷却过程。

3.3.17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集中新风的空调系统时,除排风含有毒有害高污染成分的情况外,当系统设计最小总新风量大于等于40000m3/h时,应对不少于新风总送风量25%的排风设置集中排风能量热回收装置;全空气直流式集中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大于等于3000m3/h时,应对不少于新风送风量75%的排风设置排风能量热回收装置。

3.3.18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供冷房间相邻的地板作为供暖供冷辐射地面时,必须设置绝热层。采用电热膜的供暖系统,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

3.3.19集中供热(冷)的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各并联环路之

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不应大于15%。达不到要求时,应在换热机房和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其它措施。

3.3.20锅炉房和换热机房应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当区域供热锅炉房设计采用自动监测与控制的运行方式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1应通过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全面、及时地了解锅炉的运行状况;

2应随时测量室外的温度和整个热网的需求,按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调节投入燃料量实现锅炉供热量调节,满足整个热网的热量需求,保证供暖质量;

3应通过锅炉系统热特性识别和工况优化分析程序,根据前几天的运行参数、室外温度,预测该时段的最佳工况;

4应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的分析,作出及时判断;

5应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应能够根据需要打印各类运行记录,储存历史数据;

6锅炉房、换热机房的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

3.3.21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散热器及辐射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调控。电供暖系统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设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装置。

3.3.22采用集中冷、热源时,供冷量与供热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房和换热机房,应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或热量计量装置;

2设有集中供暖(集中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户冷、热计量或分摊装置;

3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计量装置必须采用热量结算表。

3.3.23锅炉房、换热机房和制冷机房的能量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计量燃料的消耗量;

2应计量耗电量;

3应计量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量;

4应计量补水量。

3.4给排水、电气及燃气

3.4.1给水泵的效率不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泵节能评价值,且设计工况下水泵效率应处在高效区。

3.4.2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其热源应按下列原则选用:

1 除有其它用蒸气要求外,不应采用燃气或燃油锅炉制备蒸气,通过热交换后作为生活热水的热源或辅助热源;

2 当有其他热源可利用时,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作为生活热水系统的主体热源。

3.4.3以燃气或燃油锅炉作为生活热水热源时,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应符合第3.2.4条的规定。当采用户式燃气热水器或采暖炉为生活热水热源时,其设备能效应符合表3.4.3的规定。

表3.4.3 户式燃气热水器和采暖炉热效率(热水)

注:η1 为热水器或供暖炉额定热负荷和部分热负荷(热水状态为50%的额定热负荷)下两个热效率值中的较大值,η2 为较小值。

3.4.4当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制热量大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3.4.4的规定,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

3.4.5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系统热水耗量和系统总供热量值应进行监测;

2 对每日用水量、供水温度应进行监测;

3 装机数量大于等于3台的工程,应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3.4.6生活热水水加热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被加热水侧阻力不应大于0.01MPa;

2 应装自动温控装置。

3.4.7单体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m2公共建筑应按功能区域设置电能监测与计量系统。

3.4.8大功率用电设备应采取节电措施。

3.4.9照明应采用高效照明产品,并符合下列规定:

1 光源、镇流器及LED模块控制装置的能效等级不应低于2级;

2 灯具系统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3灯具效率或效能不应低于表3.4.9-1~3.4.9-4的规定值。

表3.4.9-1直管型荧光灯灯具效率

3.4.10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停车库等场所照明应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照明需求进行节能控制。

3.4.11建筑景观照明应设置平时、一般节日、重大节日等多种模式自动控制装置。

3.4.12有天然采光的场所区域,其照明应根据采光状况和建筑使用条件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

3.4.13建筑各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表3.4.13-1~3.4.13-9的规定。

表3.4.13-1 办公建筑和其他类型建筑中具有办公用途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3.4.14当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

3.4.15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公共建筑的公用照明区应采用集中控制,按建筑使用条件、自然采光状况和实际需要,采取分区、分组及调光或降低照度的节能控制措施;

2 宾馆的每间(套)客房应设置总电源节能控制开关;

3 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廊道的一般照明,应采用按度或时间表开关的节能控制方式。

3.4.16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设置群控措施。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且轿箱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转的功能。

3.4.17单个燃烧器额定热负荷不大于5.23kW的家用燃气灶具的能效限定值应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解决方案 基于对大型公共建筑的了解,通过能源监测管理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变频技术等综合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节能管理层面、设备改造层面、运营服务层面,提出大型公共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建筑功能为前提,帮助建筑实现能效提升。 节能管理——建立楼宇能效管理中心,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楼宇能效管理中心由能效管理、设施管理、环境控制组成三层能效监测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使建筑获得能效提升,同时,对稳定节能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用能单位可以从管理中心获知每日用电情况,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设备改造——从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改善入手,解决建筑高能耗及环境改善问题。 (1)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最主要的用电设备,针对它的节能不仅能为建筑整体运营成本的下降带来最大、最直接的效益,同时,还对改善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制冷主机的节能控制 通过优化主机运行模式、设定运行参数,调节制冷主机供回水温差及冷冻、冷却水流量,以提供制冷主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实现制冷主机的最佳COP值; ②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

对冷却、冻水循环及冷却塔系统分别加装智能调速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实现符合负荷要求的合理性调节。 ③空气处理机的节能控制 加装空调处理机变频控制系统,优化空调机组的控制模式,对风系统各支管路风阀进行节能控制,保证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和压力平衡,并通过合理利用新风取得优化节能的效果; ④排风系统的节能控制 排风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起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建筑内的热舒适性。对风系统各分支管路风阀进行检测,保证各区域送风的平衡,提升建筑内的空气品质,进而实现节能与热舒适度的结合。(2)照明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能需求,通过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的照明节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目的;如:将常规的T8荧光灯更换更为节能的T5荧光灯或LED照明灯具等。 对公共照明区域,还可采用自动化控制手段,必要时辅以配电线路的改造,实现对公共照明系统按各种模式实现分时、分区、分线路的群控功能。 (3)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 对拥有多部电梯的场合,可根据电梯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使用特点建立群控系统,在保障运营服务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整体使用效率。当然,采用变频器调速取代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也是以提高电动机运

以住宅为例谈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及其实现

以住宅为例谈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及其实现 只有运动才是活力的源泉,追求运动之美是人类的本能,而建筑形态变化也应当符合这种运动特性要求。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应用价值及其实现方案,并在结构重建角度略谈其对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支持。 标签现代住宅;建筑设计;可变形态;实现方法 建筑所展现的设计形态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既有的静态自闭形式,继而转化到追求动态的建筑美学领域。建筑美学的一个基本倾向是表达出建筑的时间空间一体性,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只是建筑美学理念的一部分,建筑更应当体现出一种运动之美。近一段时间以来,科技进步、可持续理论及混沌理论发展,再加上建筑自身功能渐趋复杂,已经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从业者不再相信建筑的静态性与纯粹性,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结构,拥有持续变化属性,这种信念让更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注意新型可变建筑形态。 一、建筑设计可变形态的应用价值 建筑的可变形态是建筑自身所固有的一项属性,更是建筑针对所处条件产生的积极回应,其所表达出的观点是建筑的良好适应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建筑可变形态本身就是以建筑自身所具有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是在建筑设计完成初始阶段就被决定了的,这就和建筑的改建及改造产生明显区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建筑设计可变形态一般是由结构固定的可变构件所统一构造形成的可变体系,因此这种可变构件同临时构件存在很大区别,可变建筑同临时建筑是完全不同的。可变建筑具有多项实用性优点,譬如适应性良好、建筑空间丰富、材料节约、能够可持续发展等,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建筑自身独有的适应性优势。 (一)良好的气候适应功能 自然环境中的季节气候、晨昏交替是普遍规律,固定的建筑形式虽然能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但难免显得生硬呆板、隔断了建筑同环境间的关联,而建筑设计的可变形态却可以从容应对室内室外空间转变,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机融合。 (二)良好的个性适应功能 所有的人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习惯,也对改善生活环境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意愿,建筑师不管考虑得怎样细致也终究难以满足全部使用者需求。可变建筑却可以尽最大可能提供出改造空间的一种期待,将所有用户的创造力都挖掘调动出来,让人们可以根据意愿随意支配空间。 二、住宅建筑可变形态的实现方略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汇总

节能改造方案涉及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其它用能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分项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和行为节能9个方面,按照节能诊断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关于印发《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的通知 低成本节能改造推荐技术措施 5.1 围护结构 5.1.1 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宜采用节能效果明显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改造措施,优先选用对环境影响小、工期短、工艺便捷的改造技术,尽量减少或避免湿作业施工。宜同时进行空调及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 5.1.2 改造前应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及构造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应优先考虑门窗部位的节能改造。 5.1.3 外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的改造需综合考虑安全、隔声、采光、通风、节能等性能要求。 1 当原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除热工性能外的其它功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贴膜或涂膜等低成本技术提高热工性能,使夏季遮阳系数或表面温度降低值达到设计要求。其要求参见附录A。 2 对无其它遮阳措施的南、西朝向外窗、透明幕墙、可采用安装活动外遮阳装置、增加内遮阳帘或其它合理的遮阳措施提高其夏季隔热性能。对外窗采取遮阳措施时应尽可能减少其对采光的影响。 5.1.4 外门宜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5.2 建筑用能设备 5.2.1 常规用能设备的分类 1 采暖、空调系统(自备冷热源设备、输配设备、末端设备) 2 室内办公设备 3 照明系统及设备 4 综合服务用能设备 1)通风设备(非空调区) 2)给排水系统及用能设备 3)电梯

4)其它设备 5.2.2 特殊用能设备的分类 1 厨房用能设备 2 信息中心用能设备 3 其它设备 5.2.3 用能设备低成本节能改造的基本条件 1 主要用能设备应在使用年限内。 2 通过能源审计、能效检测评估,用能设备及系统能耗超出同类建筑参考能耗指标或设备及系统效率(如冷水机组COP值、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送系数、空调末端能效比等,见附录A-E)。 5.2.4 供冷、供热系统低成本节能改造的基本技术措施 1 水系统 1)空调系统应实施水力平衡调节,加装必要的调节阀部件、计量装置。加装的设备及阀部件应进行水力计算,满足系统参数要求; 2)实施建筑负荷和能耗监测,进行必要的负荷模拟;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负荷变化规律,完善冷站设备群控。使冷量供应趋近合理,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 3)冬季供暖自备热源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供热室温实施气候补偿自动调节热源供热量,燃气热源宜应用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根据建筑用途和热惰性选用供热分时分区控制技术; 4)合理控制冷热源启停时间; 5)空调系统应根据水泵测试数据,经详细测算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实施更换水泵或加装变频设备,冷冻(却)泵应注意冷水机组的保护要求,以防止机组频繁启动而造成的设备损害,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6)空调冷冻水泵和供热热水循环泵应分别设置,空调二次泵系统的二次泵及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可加装变频设备,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7)在不影响制冷效果的情况下,适度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 8)冬季和过渡季节有供冷需求时,可采用冷却塔加板换系统进行免费供冷,但应做好防冻措施; 9)加强末端用冷、用热设备的调节,风机盘管加设温控器和二通阀,散热器加设恒温阀,减少室内过冷或过热损失。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应按下式计算,并不应大于表5.3.26中的规定。 5.3.27 空气调节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大于表5.3.27中的规定值。

5.3.28 空气调节冷热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 15586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内空气调节冷热水管亦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选用。 5.3.29 空气调节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表5.3.29的规定。 5.3.30 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 5.4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5.4.1 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或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1 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宜作为采暖或空调的热源; 2 具有热电厂的地区,宜推广利用电厂余热的供热、供冷技术; 3 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的地区,宜推广应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空气调节技术,实现电力和天然气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4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技术; 5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技术。 5.4.2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式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5.4.3 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5.4.4 燃油、燃气或燃煤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

浅谈建筑设计院的发展与展望

浅谈建筑设计院的发展与展望 近年来建筑设计院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虚报球一种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这需要以战略为中心,系统思考如何围绕着发展战略,来重新规划组织结构、运营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实现经营创新。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当前的核心能力在哪里,企业的资源如何,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做大还是做专等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然后,根据不同企业的战略思路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创新方式和途径。 目前来看,围绕着现有核心设计业务进行经营创新有两种方式: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区域扩张。例如住宅,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进行细分,形成面向青年伴侣、小太阳、中青年、中老年等各类家庭的产品类型,实现产品创新。 现有业务经营创新的另一重点是进行区域扩张。在选择目标区域的基础上,区域扩张采用何种途径也需要思考。当前,国内建筑设计院实现区域扩张可以总结为四类模式。第一类模式是依靠核心技能,以优质设计服务进行扩张。第二类模式是自我发展、自建分支进行扩张。第三类模式是采用合并收购的模式进行扩张。第四类模式是采用连锁加盟、战略合作的模式进行扩张。 围绕着新业务发展进行经营创新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垂直一体化,二是多元化。 垂直一体化即从传统的建筑设计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近年来,一大批建筑设计院纷纷开拓思路和视野,积极沿产业链展开延伸,除了进入相关的设计领域例如环境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也进入项目管理、代建、投资咨询、招标代理等产业的上下游。这里的典型代表是华汇工程设计集团,其业务分为设计咨询、投资、工程承包施工三大板块,形成了从项目可研-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链。 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建筑设计院更多的还是介入投资领域,这里面既包括了和建筑设计相关的房地产投资领域,例如浙江城建设计集团、厦门建筑设计院等通过自建、收购房地产公司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也包括了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开展的其他投资和资本运作。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征求意见稿)

目录 1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2基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3新建建筑节能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筑和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暖通空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给排水、电气及燃气...................................................... 错误!未定义书签。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诊断、设计与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建筑设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综合节能改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5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太阳能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地源热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空气源热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6施工、调试及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一般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围护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建筑设备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7运行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运行与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节能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建筑分类及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平均能耗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起草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节能规范(门窗) 2

门窗(节能)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建筑门窗节能工程,包括金属门窗、塑料门窗、木质门窗、各种复合门窗、特种门窗,以及门窗玻璃安装等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凸窗、天窗、倾斜窗以及不封闭阳台的门连窗,其保温隔热节能验收,均应按本规范对建筑外窗的规定验收。 1.2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外窗不应采用推拉窗。其他地区设有空调的房间,其建筑外窗不宜采用推拉窗。当必须采用时,其气密性和保温性能指标应在原要求基础上提高一级。 条文说明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门窗的开启方式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很大,在正常工艺制作条件下,由于平开窗开启扇位置采用了胶条密封,推拉窗采用毛条密封;平开窗开启缝长度比推拉窗小;平开窗开启扇在关闭状态密封胶条的压紧力比推拉窗密封毛条压紧力大。平开窗推拉窗节能性能要好些。所以在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外窗不应采用推拉窗。当必须采用时,其气密性和保温性能指标应在原要求基础上提高一级。 1.3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外窗不宜采用凸窗。夏热冬冷地区当采用凸窗时,其气密性和保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要求。凸窗凸出墙面部分应采取节能保温措施。 条文说明凸窗虽然美观,但是由于其设计的原因,在凸出位置不容易形成空气对流,尤其在严寒、寒冷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极易形成节露,导致墙体、门窗长毛,所以不宜采用凸窗。夏热冬冷地区当采用凸窗时,其气密性和保温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的要求。凸窗凸出墙面部分应采取节能保温措施。 1.4 建筑外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复验: 1 严寒、寒冷地区应对气密性、传热系数和露点进行复验; 2 夏热冬冷地区应对气密性、传热系数进行复验; 3 夏热冬暖地区应对气密性、传热系数、玻璃透过率、可见光透射比进行复验。

浅谈建筑设计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一)

浅谈建筑设计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一)(以下文字仅代表个人理解)--------建筑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By 0 柯兵 前言 建筑师首先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家的定义则是对美学哲学数学等诸多繁琐的基本的科目有一定功底受过专业培训的匠人就像写文章一样一切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再好缺乏了对人性的探究终究是不够的包括对自己的历练多年的设计经验的积累阅历都是一个成熟的好的建筑师不可或缺的东西这里所谓的“好”的定义是宽泛的是相对而言的是对大部分群众(包括使用者或者相同设计行业内的设计者)喜欢的被当时或者以后的时代所能接受的就像午夜猫头鹰的叫声一样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所以建筑物无所谓好坏只有“好用不好用”之说 一座建筑物就像是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下和大时代下的集体反映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文气候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考验的是当时的建筑师对历史的传承对人文的脉络的理解不管设计的建筑物的功能是如何的复杂建筑师的责任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将其功能发挥至极致并且做到将建筑师本身的设计理念手法与建筑物进行融合这一点是从始至终千百年来一直都没有变化过的 正文 以下的三个题目并无先后可以说同样重要(以后看情况会针对以下三点着重讲一下快题设计中的运用) 1 表皮-材料的运用 可以说是观众对建筑物的第一眼的认识建筑师对外立面的考虑必须做到对表皮的处理不管是公建还是住宅项目都是对建筑师本身的的功底的考验也就是维特鲁威对建筑定义的“美观”这一点当然满足这一点的时候说明建筑就已经满足了“坚固”“实用”这两个条件了就现代而言对外表皮的研究已经变得空前高涨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是靠视觉的所以谁能做到第一眼就能抓住眼球就能够成名(现在的明星建筑师对自己的包装已经可以和娱乐明星同日而语了)所以说在这个浮夸的年代里没有大师现在这是个潮流的时代泡沫的时代只有很少的“老式”的传统的建筑师或者有了更多的经验或者经历的一些建筑师更多的是对内心对自己的素养的追求“向内”而不是”向外”的追求当然在这个时代建筑师不得不对自己的从业需求和人生追求有个明确的抉择这就是前面说到的这个时代造就了这个时代的建筑因为更多的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是养活自己还有家人不得不去从一个商业建筑师开始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时代造就人性 当然所谓的表皮不只只是外立面的装修工程还包括了内部隔墙的装饰更多的建筑师越来越关注声光电也是对科技的力量的需求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节能减排成为了大头这都是建筑界的好事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新材料永远都是建筑界的话题 当然表皮也就可以分为装修部分及声光电(本人不是很喜欢用浮夸的东西还是阿道夫鲁斯说的那句“装饰及罪恶”所有的东西就系那个绣花枕头一样中看不中用并且浪费才是最可怕的现在看来中国人的节约社会也只是口号)记住保罗安德鲁的话:“??中国需要野心!!所以我们来了!?” 2 形体-设计理念的表述 不管你的建筑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不管你是盒子还是什么的变异体都是一回事很多建筑师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本书叫做《建筑大师的作品分析》所有的建筑理念都体现在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需求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需求分析 一、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结构特点 据此次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的时发现,大型公共建筑功能的实现是以各类机电设备系统运行为基础,空调、给排水、照明的能耗要占建筑运行能耗的70%,仅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就占各系统总能耗的40%以上。所以,在进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研究时,解决机电设备的节能问题是核心。 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需求 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种类众多,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照明、电梯、给排水、电加热负载,变压器和其他混合负载等。而各种机电设备的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同时,面向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实施节能,相对于改变建筑的墙体、窗体结构而言,更具有见效快、对建筑正常使用影响小等优势

(1)中央空调能耗现状 一般地,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以上,而大部分建筑的中央空调实际热负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远比设计负载低,且主机、辅机和末端舒适度三者未能实现合理动态调节,导致系统效率较低,电能浪费严重。 (2)照明系统能耗现状 目前,许多公共建筑都是全封闭空间模式,完全依靠人工照明进行采光,在上班时间段,照明系统通常都是连续照明,所消耗的能量大,也增加了室内热负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照明节能措施,对提高光效、节约能量是非常重要的。 (3)电梯系统及其他动力设备能耗现状 目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电梯仅占全国电梯保有量的2%,节能潜力巨大。而公共建筑中给排水等其他能耗设备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也能有一定的节能空间。 (4)供配电系统能耗现状 供配电系统通过导线、开关、变压器等设备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失(有功、无功功率),并在相应的时间内产生能量损失(有功、无功电量)。 三、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超过70%的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在我们此次调查结果中发现大型公共建筑的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占所调查建筑总数的0%,也就是说目前在山西地区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基

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 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规范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项目(以下简称“监测项目”)管理,根据《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山东省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鲁财建[2013]22号)和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监测项目,是指按照标准规定在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群(园区)和单体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且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安装节能监测子系统的项目。 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医院”建设,在全省高等学校、医院组织开展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省级试点示范。 第三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负责全省监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监测项目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 省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监测系统项目和省属高等学校、医院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由省相关部门负责。 第四条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对监测项目给予补助。对由各市(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工作的监测项目,省级专项资金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每年切块下达,滚动支持,对超额完成任务的追加补助,未完成任务的扣减补助。对试点示范项目,先预拨部分资金,项目通过验收后,再核定下达后续补助资金。

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 第五条省下达各市(部门或单位)的监测项目补助资金金额计算公式为:A=B+C A:本年度补助资金总额 B:本年度新落实项目补助金额 C:上年度验收项目追加补助金额 C=D-E D:验收项目应补助金额 E:验收项目已获省补助金额 监测点10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对监测(控)中心建设另外给予补助。 第六条监测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应当报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已从其他渠道获得国家和本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享受同级财政资金补助。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职工住宅和学生、职工公寓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省切块下达各市的节能监测系统建设补助资金,不得用于省直机关、省属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监测项目和已获得省补助资金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第八条高等学校、医院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申报按照省统一部署进行。申报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高等学校纳入能耗水耗监测平台的校园建筑监测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医院监测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 2、按照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编制实施方案,并与后勤管理、数字化园区等工作充分整合,高等学校

幕墙建筑节能规范

建筑幕墙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透明和非透明的各类建筑幕墙的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本章的内容包括了所有透明的和非透明的幕墙节能工程的施工验收。 建筑幕墙包括玻璃幕墙(透明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及其它板材幕墙,种类非常繁多。随着建筑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建筑幕墙,建筑幕墙以其美观、轻质、耐久、易维修等优良特性被建筑师、业主所亲媚,在建筑中不使用建筑幕墙是不可能的。 虽然建筑幕墙的种类繁多,但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在建筑节能的要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共性,节能标准对其性能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玻璃幕墙属于透明幕墙,与建筑外窗在节能方面有着共同的要求。但玻璃幕墙的节能要求也与外窗有着很明显的不同,玻璃幕墙往往与其它的非透明幕墙是一体的,不可分离。非透明幕墙虽然与墙体有着类似的节能指标要求,但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施工与墙体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与墙体的施工验收在一起。 另外,由于建筑幕墙的设计施工往往是另外进行专业分包,施工验收往往也是单独进行的,所以将建筑幕墙单列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操作上也更加便利。 1.2 附着于主体结构上的隔汽层、保温层应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条文说明:有些幕墙的非透明部分的隔汽层和保温层是附着在建筑主体的实体墙上。对于这类建筑幕墙,保温材料和隔汽层需要在实体墙的墙面质量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否则保温材料可能粘贴不牢固,隔汽层(或防水层)附着不理想。另外,主体结构往往是土建单位施工,幕墙是分包,在施工中若不是进行分阶段验收,出现质量问题容易发生纠纷。 1.3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企业应提供型材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试验报告。 条文说明铝合金隔热型材、隔热钢型材在一些幕墙工程中已经得到应用。隔热型材的隔热材料一般是尼龙或发泡的树脂材料等。这些材料是很特殊的,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较小的导热系数,还要满足幕墙型材在尺寸方面的苛刻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而言,型材的力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机材料,其抗老化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型材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剪强度、抗拉强度等。 1.4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阻燃性; 2 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8、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文字版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DBJ/T14-071-20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733-2010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建筑大学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1年01月01日 2010 ,济南

关于发布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的通知 鲁建标字〔2010〕23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和山东建筑大学主编的《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J/T14-071-2010,现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0—0年十一月十五日 前言 为指导和规范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建设,保证节能监测系统工程质量,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本省节能监测系统试点工程经验,分析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以多种方式征求国内有关科研、设计、施工、检测单位的意见,参考全国不同地区节能监测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定稿。 本规范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本省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建设实际,对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节能监测范围以及节能监测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等全过程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是我省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共分10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数据定义与处理、建筑物节能监测子系统、节能监测数据中心、系统设计、施工与调试、系统验收、系统运行维护。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济南市经六路三里庄17号,邮政编码250001,电话0531 -83180917 ;邮箱:jcxjsgf@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0099581.html,;传真:0531 - 8318266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 参编单位: 山东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 主要起草人:朱洪祥张永坚韩保华王成霞 郑宜涛于海鹰何洪涛李硕 耿华崔昌义贾鲁峰 主要审查人:李永安王虹刘春旺吴恩远 张钊李志明张建华张景祥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可再生能源利用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节能建筑在我国的逐渐推广,对既有建筑如何进行节能改造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选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两种可再生能源,研究了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标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 一、引言 建筑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人工环境。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 建筑节能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将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等,综合运用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并执行节能标准,将可再生能源及时利用,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等方式,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在室内热环境质量拥有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减少包括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等在内的建筑物使用能耗[1]。 既有建筑节能的对象是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在使用者拥有稳定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对使用能耗进行降低,使其符合国家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进行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热水供应设施和照明设备等实施节能改造,在不降低系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应用高新节能技术及产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使用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率,减少能源浪费,节约用能费用。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2]。 为了实现建筑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功能,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减轻对能源的依赖和环境的污染,可以在有条件的改造区设计安装专门的系统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取代传统能源。 1、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可利用的技术包括制热、发电、采光和制冷等。其利用方式可以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由于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建

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4.1.2 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4.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2.1 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应按表4.2.1确定。 1 / 8 4.2.2 根据建筑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2.2-1、表 4.2.2-2、表4.2.2-3、表4.2.2-4、表4.2.2-5以及表4.2.2-6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Km。当建筑所处城市属于温和地区时,应判断该城市的气象条件与表4.2.1中的哪个城市最接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那个城市所属气候分区的规定。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2 / 8 3 / 8 4 / 8 5 / 8

6 / 8 5楼 3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2.3 (包括透明幕墙)。当窗(包括透明幕墙)4.2.4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

不能满足0.4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墙面积比小于0.40 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第4.3 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外窗(包括4.2.5 A确定。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 ,当不能满足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2.6 20% 4.3按本标准第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7 / 8 4.2.7 建筑中庭夏季应利用通风降温,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4.2.8 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4.2.9 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他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4.2.10 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 4.2.11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规定的3级。 4.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4.3.1 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然后计算所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所设计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 4.3.2 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当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透明幕墙)均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4.2.4条的规定。当所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4.2.6条的规定。 4.3.3 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 4.3.4 所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 8 / 8

工程咨询师继续教育考试2018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咨询的特点分析试卷 82分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评估咨询的特点分析试卷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 通过改善围护结构方案达到节能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增大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B.减小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 C.减小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 D.增大围护结构冷风渗透量 2. 节能建筑的朝向应优先采用()。 A.南北向? B.东西向? C.东北向? D.西南向 3. 电力系统功率单位是()。 A.KW?

B.KJ? C.KvA? D.KL 4. 节能评估一般在()阶段进行。 A.项目建设? B.项目设计? C.项目评估? D.项目立项 5.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不包括()。 A.公共机构人员私车的能耗情况? B.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C.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D.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2.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

关于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电梯、照明、三表远程计费系统、消防及安全防范等子系统? B.BA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监视、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动及停止? C.对系统内部的设备统一管理、协调控制,但无法及时处理各种意外及突发事件? D.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是历史记录等数据? E.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调节各种设备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2. 暖通空调系统是能耗的重点,也是耗能的大户,空调系统的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内容进行细化()。 A.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B.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设备及其参数? C.各功能区的空调设置方案? D.空调冷负荷估算及其依据? E.空调智能化控制系统 3. 关于分布式能源说法正确的是()。

建筑节能规范(屋面)

屋面 1 一般规定 1.1本章适用于建筑屋面的节能工程,包括采用松散、现浇保温材料、板材、块材等保温隔热材料的屋面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建筑屋面节能工程验收适用范围,包括采用松散、现浇板材及块材等保温隔热材料施工的平屋面、坡屋面、倒置式屋面、架空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 1.2 屋面保温隔热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条文说明本条对屋面保温隔热工程施工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敷设保温隔热层的基层质量必须达到合格,基层的质量不仅影响屋面工程质量,而且对保温隔热的质量也有直接的影响,保温隔热敷设后已无法对基层再处理。 1.3 屋面保温隔热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1板材、块材及现浇等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压缩(10%)强度、阻燃性; 2 松散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干密度和阻燃性; 条文说明在屋面保温工程中,保温材料的性能对于屋面保温隔热的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用于屋面保温隔热材料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屋面保温隔热工程,参照常规建筑工程材料进场验收办法,对进场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也由监理人员现场见证随机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室,对有关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作为屋面保温隔热工程质量验收的一个依据。 1.4屋面保温隔热工程应对下列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 基层; 2 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和缝隙填充质量; 3 屋面热桥部位。 4 隔气层。 条文说明本条对将影响屋面保温隔热效果的隐蔽部位提出隐蔽验收要求。主要包括:①基层;②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及缝隙填充质量;③屋面热桥部位;4、隔汽层。因为这些部位被后道工序隐蔽覆盖后无法检查和处理,因此在被隐蔽覆盖前必须进行验收,只有合格后才能进行后序施工。

建筑节能规范(墙体)

墙体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采用板材、浆料、块材等墙体保温材料或构件的建筑墙体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第4章墙体的适用范围。除了所列举的板材、浆料、块材、构件外,其他墙体节能材料也应遵照执行。 1.2 墙体节能工程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 条文说明一般墙体节能工程均为在主体结构内侧或外侧表面增做保温层,故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但是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如现浇夹心复合保温墙板等,则无法分别验收,而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验收时结构部分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规范,而节能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3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往往需要对原有的基层表面进行处理,然后进行保温层和面层施工。这种基层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安全和节能效果十分重要,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容易被忽略。故本条强调对原有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应按照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使其达到要求。 1.4当墙体节能工程采用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时,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耐候性检验。 条文说明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是由供应方配套提供。对于其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材料、工艺及产品耐久性能难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因此主要依靠厂方提供的型式检验报告加以证实。其中耐久性能在短期内更是难以判断。型式检验报告本应包含耐久性能检验,但是由于该项检验较复杂,部分不规范的型式检验报告不做该项检验。故本条规定型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耐候性检验。当施工中出现缺少耐久性检验参数时,应由具备资格的检测机构予以补做。 1.5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1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压缩强度、阻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