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

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北京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不少水泥企业落户北京周边,北京市场已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低于其他地区,企业效益明显降低。

(4)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粗放式的发展导致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是由于此生产线成本高,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因此,进行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重组迫在眉睫。

3.我国水泥行业前景分析

水泥行业在接下来的几年将面临来自行业内部之间的大变革,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企业之间的兼并;由于社会建设的需要水泥需求也会有进入一个良好的市场需求时期。具体分析如下:

(1)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在未来两年中国水泥行业将迎来整合期。政府政策表明将通过跨省兼并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使其总体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28%在2015年提升到45%以上。水泥行业之间的整合将大幅降低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提高主要企业的市场主导能力和经济效益。行业政策有效的限制了产能增量并推动了行业整合。

图2 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市场份额CR10

(2)社会建设需求将促进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水泥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年迎来利好时期。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的重点是投资水利工程,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政府“一号文件”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而水泥作为基础原料必然会增加其需求。中国水泥协会预计,2011年水泥的总需求和产能将分别同比上涨9%和5%,导致3,000 万吨的求供差异。需求和供应条件的改善将增强龙头水泥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定价能力。

图3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水泥消耗的关系(3)随着我国推出西部大开发的策略后,西部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水泥产生巨大的需求。加上水泥是区域性很强的产品,因此未来迎合市场的需求,水泥企业会进行迁移以获得

更大的市场份额。估计在未来几年,西北地区的水泥新产能增量将达到28%,西南地区新产能增量为13%。西部将占到全国水泥新产能增量的41%。

图4 中国区域市场的水泥新产能增量

二、水泥业兼并重组的短板

水泥行业是一个能够才生规模经济的行业,因此企业之间的适当组合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损耗以及提高企业效率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在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中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企业重组后将给水泥行业带来不良冲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行业的兼并可能会导致恶性的价格上涨,扰闹市场经济的秩序。由于水泥行业兼并后,龙头企业对于水泥有较大的定价权,当企业为了谋取较高的超额利润,就可以通过减产使价格上涨。如果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1)由于水泥是属于基础原料,价格上涨必然会导致下游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可能引发全社会的通货膨胀。(2)水泥作为基础原料,其价格上涨会导致其他行业的成本增加,当成本高于利润时,会导致投资热度下降,社会进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2.水泥行业的兼并导致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下降,企业在缺少竞争的环境下,一方面产品质量可能会下降,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减少技术研发的费用。由于兼并重组后,小型企业很难进入市场,导致龙头企

业处于较安逸的市场环境。安逸的市场环境使企业缺少危机感,不思进取。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以及技术水平的停滞不前。劣质的水泥质量不仅会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也会引起社会的动乱。

3.水泥行业的兼并本是为了通过企业之间的整合,促进水泥行业的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但是如果兼并后的企业没有积极的进行技术改造,而只是让多个企业变成一个企业,即所谓的大而不强,那么就失去了兼并重组的意义。

4.水泥行业是一个区域性较强的行业,水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可能会导致以地方性服务的厂商减少。从而导致某些地区运输成本增加。

三、相关信贷支持策略

为了改善中国水泥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企业分散、集中度低、恶性竞争的状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水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提到,“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强做大优势企业。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工信部发布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公告中也有明确表述,“鼓励现有水泥(熟料)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不以新增产能为目的技术改造项目”。说明国家政策对于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是处

于利好的基本面。央行、银监会提出,“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项目,鼓励机构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的项目,以及资本金缺位的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环保部也明确提出,“将区域水泥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水泥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因此,为了顺应宏观经济政策的大趋势以及市场的需求,开行可以考虑以下支持水泥行业兼并的信贷策略:

(1)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开行可以考虑提供贷款以满足其兼并需要。可以获得较稳定的利息收入,并且也能顺应国家调控产业结构的导向。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企业兼并重组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企业兼并重组,财政资金投入要优先支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企业兼并重组。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扩大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鼓励商业银行对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鼓励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兼并重组,并向企业提供直接投资、委托贷款、过桥贷款等融资支持。积极探索设立专门的并购基金等兼并重组融资新模式,完善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并购贷款、境内外银团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跨国并购。

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精)

25 ChinaBuildingMaterialResourcesCommunication 1999年19个主要水泥28%的份额,集团、海德堡水泥、的功能被启动以来,CSI已经2006年,其80%已经独立测试、其中,减排目标。另外,在CSI 的帮助下,1990年到2006年之间生产水泥的每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了12%,其成员企业的工厂消耗燃料中现在已有10%是替代燃料。 克里先生和NinoMancino 博士见 面,讨论了CSI 目前所处的位置、行业状况及发展方向。参与谈话的还有墨西哥水泥的MartinCasey 和拉法基的VincentMages。 近年来的成绩

2008年,CSI出版了一个关键文件《气候行动》,概括了CSI 自1999年以来的大事记。另一成绩是建立了全球资料库,用以追踪全球水泥和熟料厂的节能与排放状况。这个简称作GNR 的系统是和普华永道合作开发的,包含全球超过800家水泥厂的资料,相当于8亿吨水泥产量。 另外,CSI还启动了清洁发展机制(CDM)方法及在线新工具——议定书,用作温室气体补救监控。凭借这个议定书,企业就能在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方法和定义框架内,监测排放量并减排。同样在2008年,CSI 迎来了第19位成员,巴西的CamargoCorrea 水泥公司。“Camargo很快会报告它使用该议定书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克里先生补充道。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期就要到期了,制定政策的人不得不决定如何继续下去。全世界80%以上的水泥是在G8+5(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美国+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 行 业发展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未来地产发展的主流产品。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发展 传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 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 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 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近几年来绿色建筑逐渐进入了国人的视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 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 趋势。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 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的六大指标具体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1、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建筑。 2、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 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3、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4、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类似于目前流行的3D打印建筑) 5、绿色建筑中住宅建筑的相关要求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 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 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 群落,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

介绍水泥发展的历史

介绍:水泥发展历史 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磨细后制成料球,在高于烧石灰的温度下煅烧,然后进行磨细制成水泥。帕克称这种水泥为“罗马水泥”(Roman Cement),并取得了该水泥的专利权。“罗马水泥”凝结较快,可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在英国曾得到广泛应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兰水泥”所取代。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加热炉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硅酸盐)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从而一举成为流芳百世的水泥发明人,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水泥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水泥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有一个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今天,人们把水泥的生产过程形象的概括为“二磨一烧”,即按一定比例配合的原料,先经粉磨制成生料,再在窑内烧成熟料,最后通过粉磨制成水泥。在这个过程中,窑是核心设备,所以人们在研究水泥技术发展史的时候,往往以窑为代表。回顾这过去的近二百年,水泥生产先后经历

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精)

保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明星行业。保险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积极主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同时,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规模从1980年的4.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7035.8亿,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80年的0.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9003.92亿。但从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来看,我国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行列。保险市场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仍由极少数公司主宰市场。而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直接导致保险市场发展不均衡的格局。 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际上一些发达的保险市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行业恶性竞争、形象不佳和理赔运行现状不甚理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针对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环境建设,从制度和法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不规范的问题;通过保险创新,满足全社会对保险的需求;通过树立理赔服务新理念,使服务更贴近客户;同时,广泛开展保险宣传教育,提高国民参保意识,促进保险业进一步发展。 保险业将持续快速发展,也将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又蕴含挑战。 关键词:保险业;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目录 前言 (1

一、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1 (一保险市场规模发展概况 (1 1、保费规模增长较快 (1 2、保险总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1 3、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然较低 (1 (二保险市场主体发展概况 (2 1、保险供给主体增多,结构多元化,但竞争依然不充分 (2 2、保险中介成为保险业务主要渠道 (2 (三保险市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 (2 (四国民的参保意识有待提高 (4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保险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 (5 1、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5 2、创新能力不足 (6 3、违规现象相当严重 (6 (二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 (6 1、依法经营意识薄弱,社会形象不佳 (7 2、保险代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7 (三理赔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 (7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状况;趋势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永恒的发展主题,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和地产行业而言是个崭新的概念。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立体绿化、花园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且在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建材等)、保护环境及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绿色建筑”又常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绿色建筑的内涵 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

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X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18.7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11.78%,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15.62%,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19.22%。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的快

水泥简史

水泥简史 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 20世纪,人们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性能的同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2007年水泥年产量约20亿吨。 中国在1952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确定水泥生产以多品种多标号为原则,并将波特兰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矿物组成改称为矽酸盐水泥,后又改称为硅酸盐水泥至今。2007年中国水泥年产量约11亿吨。 ⊕本文来自: 水泥商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811315483.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1811315483.html,/a/a.asp?B=201&id=44622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

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北京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不少水泥企业落户北京周边,北京市场已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低于其他地区,企业效益明显降低。 (4)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粗放式的发展导致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是由于此生产线成本高,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因此,进行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重组迫在眉睫。 3.我国水泥行业前景分析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状态

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于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于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壹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壹,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关联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18.7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壹。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于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仍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水泥行业和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

态。国际上水泥和钢铁的价格比壹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格每吨均价于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均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和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11.78%,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仍低15.62%,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19.22%。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壹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于壹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北京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不少水泥企业落户北京周边,北京市场已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低于其他地区,企业效益明显降低。 (4)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粗放式的发展导致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于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当前我国于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可是由于此生产线成本高,需要壹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因此,进行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重组迫于眉睫。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水泥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水泥被誉为建筑的“粮食”,现代水泥按化学组成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目前,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多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现代水泥的诞生,是在古代众多建筑胶凝材料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回顾水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文明发端的上古时期。 在中国,大约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 仰韶文化半穴居建筑 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 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金字 塔的建造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材料。在公元 前30年埃及并入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 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 古埃及人使用煅烧石膏将金字塔上的石 块粘合在一起 公元前16世纪,在中国商代,地穴建筑 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 “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 筑土坯墙。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出现了硬度较高的石灰砂浆。 公元前7世纪,中国周朝出现了石灰。这种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这种工艺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在随后到来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人们开始使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在中国建筑史上,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公元前300年,古代巴比伦人使用沥青粘合石块和砖块。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朗诗

建筑环境学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姓名:惠志豪 学号:1342405033

绿色建筑的现状和发展 ————以朗诗地产为例 惠志豪 摘要: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世界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发展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已经刻不容缓。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但是绿色建筑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支持还不健全。本文以朗诗地产为例,提出要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基本标准,分析绿色建筑的现状,解读绿色建筑的内涵,指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目标 Abstarct: In view of the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s energy and the consumption of global fossil fuel energy,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with low-energy consumption. 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 is the significant measure to change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however, our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skills support relating to green buildings are not wholesome. This paper will take Landsea for example to come up with purposes and basic standards,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llustrate the meanings and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green buildings’development. Key words:Green building; situation; development; purpose

保险业发展现状级趋势

保险业发展现状级趋势

作者:日期: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走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通常,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保险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而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又主要通过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来评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增长情况,表1提供了相关的资料。 下表显示,从1998年到2 0 0 2年1 —6月这一段时期,我国保费收入年均保 持两位数、且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长,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 界保险业同期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我国保险在2 001年和2 002年1 —6月 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在绝对额方面,200 1年全年和2 002年1 —6月分别同比 增长513.6亿元和590.4亿元。在增速方面,2 0 0 1年和2 0 02年1—6月保费 分别同比增长32. 2%、58.0%。这种高增长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199 0 —2 000年世界保险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 ,其中发展最快的亚洲新兴保险市 场1990~1998 年的增速也未超过1 6 %。? 表1 我国保费收入增长

?? 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归因于:(1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 迅速增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 )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 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⑶由于改革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主体影响的不断增强以及风险保障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体对保险的需求也有了较快增长。 当前,我国保险业除了保持高速增长以外,还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 点:⑴分红保险保费收入超常增长,传统寿险业务则有所下降。2002年1 —6 月,分红保险保费收入为6 24.1亿元,同比增长1 0 .6倍,传统寿险保费收入41 0. 5亿元,同比下降8.7 %。这表明我国投保人的保险投资意识有了明显增长, 不再单纯将保险看成是一种保障形式。(2)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下降,退保率明显上升。2 00 2年1 —6月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为4 1.1亿元,同比下降3 6 % , 退保率为4.9%,同比增长了4 .8个百分点。这与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 险公司无法完全兑现当初承诺有很大关系。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一增一降,一方面表明我国投保人更加成熟,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加理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我 国保险公司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才能将保险市场的巨大潜 力挖掘出来。(3)财产险平均费率有所下降,保额增加,承保风险加大。2 0 02 年1 —6月财产险平均费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 4个千分点,保额增幅高于保费收 入增幅12.6个百分点。 、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社会对保险的认知度不高 从2001年1月开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成的中国保险市场联合调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 50个大中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关继平 任泽杰

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关继平任泽杰 发表时间:2018-10-01T19:05:56.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关继平任泽杰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滕州市远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枣庄 277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越来越高,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绿色建筑成为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到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并且为使用者提供健康和高效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对策 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1.1绿色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必然是造价高昂,具有一流的采光、采暖、通风设施,绿地面积大,然而绿色建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京津地区的四合院采取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不仅符合当地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冷空气的入侵,是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长江以南炎热多雨区,为了降温防暑,建造房屋时多采取屋檐出挑的开放式格局;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窑洞,冬暖夏凉,是完美的零耗能建筑,并且单位面积上比现有高层建筑节能20%,造价低廉。因此,机械地模仿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片面的引进国外高昂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单纯采用高科技技术营造人造景观、创造舒适的室内空间并非真正的绿色建筑,只有节约非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协调统一,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1.2 绿色建筑局限于城市新建筑 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了城市建筑体系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系统,而对农村传统民居的研究比较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上。实际上,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广大乡村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建筑,是我国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之处在于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其中蕴涵着许多建筑节能的思想,如福建民居、吊脚楼、竹楼、蒙古包等,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在当初社会有限的资源环境下,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 1.3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是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为迎合广大居民回归绿色田园生活的心态,许多建筑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打出“绿色”旗号,绿地景观中植树种草、造人工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就号称是“绿色建筑”。消费者在买房时,往往会被“绿色”吸引,住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的住宅根本称不上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地面积的多少并不是判别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 1.4建筑节能主体不明晰 很多人错误的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规划是政府的责任,与自身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要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标示,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购买而已。因此,实际上很多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居民在装修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把墙皮打掉,或者更换窗户,拆掉天花板,破坏了建筑本身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老百姓了解绿色建筑,纠正他们有绿地景观、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的错误观念。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百姓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有了健康的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2 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2.1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选址、朝向、绿化、体型)、材料(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2.2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其代表性的有光电幕墙(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 照明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热)。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控制、低温辐射技术等 3 绿色建筑的对策 3.1土地和能源 节约土地与居住模式。“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国情,因此,中国目前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市居民大部分要居住在公寓式集合住宅楼内,而不会像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住在独立式或连排式的小住宅内。但是节约土地不仅仅是建筑物占地少,建筑密度大和人口密度大的问题,还需要从 “土地生态价值”方面来思考。中国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节约能源,花大力气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是能源结构问题,以及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能源与环境密切有关,考虑两者关系,必须兼顾国情,考虑国家利益。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大多数城市,能源结构中主要还是燃煤。中国煤的储量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舍煤而改用油、气,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可以,一般城市,即使是大城市,也要慎改。 3.2建筑材料 (1)黏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低,但因为烧制黏土砖取土要毁坏耕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保护耕地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要限制和禁止实心黏土砖的使用。

水泥在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精)

水泥在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 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浪费资源和能源并排出温室气体和粉尘严重污染环境这与我国乃至全世界不可再生资源逐年“稀有化”现状和兴建“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相悖于几乎从水泥行业发展之初人们就了对水泥厂技术改造想法但观念意义上技术改造方案“治标不治本”它们中大多数都仅仅水泥生产过程中工艺改造和使用方法上减量优化未抓住水泥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问题本质;另一灰渣胶凝材料问世在程度上了水泥行业然而却其价格高昂、适用范围有限、大多数试验室阶段、推广大等原因未人们认可 二、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水泥生产总量上能建设需求其应用于市政改建、水利水电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水泥行业现存主要问题由“供不应求”转向对其从技术、规模、产业结构等水泥生产发展从传统立窖法到新型流水线生产科技进步也了人们对水泥应用科学都地了水泥行业发展 然而我国正高速发展阶段、建筑建材需求量等原因水泥给带来了严峻问题例如:《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规划纲要》中“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10%约束性指标等法律法规都对水泥行业了新要求现状不就难以现代化发展需求从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绊脚石” 小水泥厂我国工业组成其水泥产量约占我国水泥行业总产量80% 然而中小水泥厂建设和改造偏重于产量、降低成本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水泥工程建设中“三大材”使用量、消耗量都水泥熟料为生产水泥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直接排放0.51吨CO2,燃煤排放0.37吨CO2,需要消耗石灰石、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且原材料在开采过程中也对生态环境破坏假设我国GDP年均7.5%速度增长并基于我国水泥生产情况可大致预测出2008—2012年水泥总产量将达71亿多吨建材工业协会报告我国现存可用于烧制水泥石灰石储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