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163052.html,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张锐

来源:《商情》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开始迅速蓬勃生长,很多人们习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开始倾向于乡村的旅游生活,乡村旅游成为了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产业采用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的手段来吸引旅客,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和传承。本文从文旅融合的基本思想入手,分析文旅融合的实际意义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从旅游环境、活动、服务等方面给予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研究

一、文旅融合的思想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思想

文化是旅游的基础;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本身便是一种人们的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产生和创造文化。在旅游活动中是不能脱离文化而生的,旅游传播文化、保护文化,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风俗、了解当地特色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是如影随形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却缺少途径和方式,旅游活动便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出处。旅游的原生性和本质都在强调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旅游不仅能够产生和创造文化还能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的综合性很强正好适合广泛内涵的文化形式。

(二)文旅融合的实际思想

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升级和转型的重任,文旅融合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做法。首先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来增强旅游产品中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的内涵可以吸引很多游客的到来;其次丰富文化的差异性还可以造就旅游产品的多种多样,一方面为各地的旅游胜地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增强加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机会;最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行为在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发挥了促进的作用,促进旅游事业中的竞争和发展。

二、文旅融合的意义

(一)打造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推动乡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永禄乡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情况,全面强化和拓展融合功能,深入挖掘永禄乡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民俗名艺等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永禄乡一二三产业联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市委《关于做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大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专题调研组就永禄乡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发展情况。永禄乡距市区7公里,总面积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86.97亩,辖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567余户,12666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素有“梨果之乡”和“生猪之乡”的美称。截至2017年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689.95亩,经济作物75.4公顷,中药材30.2公顷,蔬菜及食用菌45.3公顷,产量2492吨;全乡设施农业388个,设施占地面积25.9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4公顷,其中日光温室36个,春秋大棚352个,产量1546.7吨。 (二)林业发展情况。全乡林地面积15881亩,国家公益林8759.8亩,退耕还林600亩,应补面积195亩,株树42900棵,人均林地面积1.26亩;园林种植面积122.1公顷,产量2332.7吨,其中梨树种植面积57.5公顷,苹果29.2公顷,其他水果35.3公顷;在林业改革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山到组、分山到户、分股不分山的方式进行改革。目前按照市委安排,永禄乡千亩梨树种植计划正在有序推进。 (三)文化发展情况。永禄乡文化发展内涵丰富,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充分发

挥了文化惠民、文化利民的政策优势。主要包括乡文化站、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剪纸——玉先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的手工桑皮造纸工艺——山西晋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乡17个村均设有农村书屋。其中乡文化站建筑总面积800平方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图书室、微机室、乒乓球室、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厅、图书室藏书达9000多册,投资150万元建设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建设了灯光球场、5人制足球场和电影院。乡文化站始终以服务为先导,遵循利民、惠民、乐民的原则,所有设施均面向群众免费开放。 (四)旅游发展情况。永禄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韩王山欢乐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原老毛沟自然村旧址,开发集休闲、旅游、度假、游乐、民宿、拓展、采摘、户外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2017年3月份同山西唐是文化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1.1亿元完善建设开发内容;见证了波澜壮阔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平之战纪念馆,年接待量约2万多人次;永禄乡庙宇文化深厚,全乡共有庙宇39座,其中市级文物4个,有开启中华文明历史篇章的仓颉造字传说和仓颉庙、许庄的阁楼、秋子古戏台等。 (五)康养发展情况。永禄乡现有2家康养中心,分别为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和夕阳红公寓。老年精神康复托养中心位于永禄乡秋子村,总投资约4000万元,总用地面积6691.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9.62平方米,内设床位300张,目前一期建设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夕阳红公寓成立于2002年5月,总用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共有床位100个,实际入住83人,其中五保户55人,自费赡养28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7:04:2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徐子麒 [导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成都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想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必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重塑城乡关系,对过去的城乡政策不断反思并且学会打破和重组,才能够推进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城乡融合规划机制以及生态保护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融合;十九大;振兴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战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从这两种战略关系上来讲,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需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我们就必须要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的“强、美、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强不富强,要看农村怎么样,这是标志性的 [1]。城乡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颇多。这期间不断经历城乡分割、城乡共同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等。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城乡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细化来拆解,其根本是振兴人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制度最终创新城乡人才流动机制。这样一来,既允许了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到城市自主创业,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为农村的创业大潮扫除了障碍。那么,我们还涉及到一个名词是“城乡融合”,何为“城乡融合”,“城乡融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城乡融合”这一名词其实指的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大约在80年代末期,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出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演变至今,于今天社会的表达方式则更可以看作通过城乡一体化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目标。这个概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国家也看到了城乡融合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将城市的经济意识形态引入农村,使农业逐渐产业化,最大限度的将城市功能外化,提升居民需求同时满足居民需求,在这个过程里引导乡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城市的资金支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因为城乡融合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些变化标志着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此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起点。 二、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农业虽然在发展但是因为质量不高,于是引发的效益竞争力不高;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且公共服务建设滞后[2],使得硬件跟不上;第三,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可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从数据上看已接近60%,而通过预测发现,即使今后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却仍然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对于我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绝不是一面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一面农村却越来越萧条。为了扭转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政府有关部门就必须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这其中,主要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相对应的防止城市化过程中乡村凋敝。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3],因而,便严重制约着我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加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很大一部分束缚城乡融合的机制仍然存在,但是就激活而言,激活主体、要素以及市场却一定是城乡资源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城乡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是城市功能外化的一个绝佳体现,城市功能外化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也十分有利于乡村振兴。例如,“农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是构建现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农业结合互联网、教育、研学、康养、科技、文创、会展、艺术、体育等多元城市功能,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是指城市功能外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现在强调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老话说的好,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必须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入期间,同时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农业于其他产业需要有效融合,农业+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例如,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农业结合旅游度假、生态博览、运动休闲等等多元化产业,鼓励农村开展乡村旅游,使得城市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能够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求,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融合。 (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一个好的人居环境,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笔者建议,可以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使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使乡村风景重现清明,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戏好要靠唱戏人,这也是一句老话,如果没有人,乡村振兴无法很好的实现,势必会变成一句空话。最好能够加大“三农”干部培养力度,从领导者抓起,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速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四)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服务 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个别地方几乎可以说云泥之别。我们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加强乡村医疗体系建设,尽快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并且积极调动各类农民经济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最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心得体会 3月22日,市委市政主持召开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会议中提出的文旅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获得各方积极关注、高度重视、广泛推进。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李贵富书记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的讲话”更是从政府工作层面将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书记对遵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清晰、资源优势分析透彻、下部工作举措部署有力,这不仅为遵化旅游发事业展鼓足了干劲,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对遵化重返百强、再创辉煌的发展信心。下面我总结一下参加此次会议的心得体会: 一、全域旅游地位显著,遵化发展全域游优势明显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场需求变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动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优化旅游体验满意程度、全面释放旅游资源内在潜力的必然要求。此次由国务院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利于增强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决心,有利于各部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协调,有利于提振各地党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好。当前,遵化在发展旅游业自身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一是我们旅游资源丰富有景区景点2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清东陵5A级景区一家;

二是文化底蕴深厚,遵化是千年古县,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戢东第一城的美誉,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三是自然风光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7%,河流19条,可谓是有山有水,景区宜人;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京津唐承秦五大城市腹地,游客资源市场潜力巨大;五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高速2条、出口7个,铁路4条,可谓是西进东出、南承北联的重要枢纽;六是旅游纪念品丰富,有马兰峪金银器、红木、皮影、剪纸、满绣等民俗手工艺品。这些资源优势为我们推动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地,李书记在会议所提出的扭住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4项举措,更是为我们遵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定将积极落实李书记指示,立足优势、谋划思路,找准重点、集中突破,努力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遵化旅游大发展。 二、深入挖掘清东陵文化内涵,丰富市场营销手段 清东陵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唐山市唯一一家5A级景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我们要抢抓省、市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挖掘清东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一是举办精品主题活动,在举办清明万众祈福盛典、暑假研学游、徒步大会等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清东陵历史文化高端论坛”邀请著名清史专家参加,形成研究成果,使清东陵的历史文化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凸显清东陵在京东旅游景区的皇家特点。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游,充分利用清东陵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各地教育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逐渐从新农村发展出来,带动了旅游业和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本文从成都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现状,讨论了成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新的方向。 [关键词]乡村旅游新农村成都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tourism of Chengd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of tourism. Such a new tourism model gradually from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and rur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hengdu,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engdu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new directions. [keyword] rural tourism and new rural Chengdu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中国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的乡村旅游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自然感受为追求,以城市生活为实质,一开始便很好地顺应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发展潮流。(二)乡村旅游发展特点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7163052.html,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张锐 来源:《商情》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开始迅速蓬勃生长,很多人们习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开始倾向于乡村的旅游生活,乡村旅游成为了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产业采用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的手段来吸引旅客,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和传承。本文从文旅融合的基本思想入手,分析文旅融合的实际意义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从旅游环境、活动、服务等方面给予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研究 一、文旅融合的思想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思想 文化是旅游的基础;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本身便是一种人们的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产生和创造文化。在旅游活动中是不能脱离文化而生的,旅游传播文化、保护文化,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风俗、了解当地特色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是如影随形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却缺少途径和方式,旅游活动便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出处。旅游的原生性和本质都在强调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旅游不仅能够产生和创造文化还能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的综合性很强正好适合广泛内涵的文化形式。 (二)文旅融合的实际思想 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升级和转型的重任,文旅融合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做法。首先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来增强旅游产品中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的内涵可以吸引很多游客的到来;其次丰富文化的差异性还可以造就旅游产品的多种多样,一方面为各地的旅游胜地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增强加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机会;最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行为在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发挥了促进的作用,促进旅游事业中的竞争和发展。 二、文旅融合的意义 (一)打造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

美丽乡村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实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两张牌,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以美丽乡村汇聚产业与人气,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晋网红地成都旅游“新名片” 崇州道明镇的竹里、竹艺村,集贤乡徐家渡林盘凡朴生活圈,还有蒲江的明月村,这些成功“转身”的川西林盘,早已是微博、抖音、朋友圈里的“网红”,成为各地游客追捧的乡村旅 游热点,今年端午假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国际范”“天府味”的林盘生活。在凡朴生活圈,来自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的义工一齐参与打造,带来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理解。将当初林盘整治时老百姓拆除旧屋破棚废弃的材料重新利用起来,通过自然生态的建造手法,形成了一 处处充满着创意的功能建筑。在川西坝子,越来越多的传统林盘正在向乡村旅游综合体华丽蝶变,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徐徐呈现。蒲江县明月村,让几位外国大学生流连忘返,农房改造的乡村书吧、乡村小酒馆,处处洋溢着文创带来的新活力。这里将一个传统的村落通过艺术的手法,变成时尚现代、具有国际范的新

林盘,让他们改变了行程,留下来慢慢品味。国际化不只 是高大上,乡村的返璞归真也是国际化。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乡村绿道已经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6月14日,在端午小长假来临之际,市旅游局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推出了9条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旅游线路产品。根据今日头条大数据显示,在6月14日至18日期间,这9条“走绿道、玩林盘”精品旅游线路总计网络关注 度高居全国第一。经济新形态创造产业新机遇随着乡 村绿道打造成果初现,一条绿道,串联起了成佳茶乡的吃喝玩乐,乡村游玩法多样化对当地百姓增收和旅游产品多元化的带动作用也显而易见。成佳同心绿道沿线既可采茶、制茶、学习茶艺,也可以开展农事体验、自然科普教育,游客可体验最生态的成都乡村游,沿着一条绿道,就可以把茶乡的生态和文化“一网打尽”。伴随着天府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由此带来的成都乡村经济新形态也悄然改变,带来的不仅是秀美乡村绿道和宜居川西林盘的视觉感官体验,也带来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位于大邑县青霞镇的“成都匠人村”,构建起乡村创意生态系统,孵化出100多个乡村创意品牌。在明月村,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文化客商在这里驻留,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巴金文学院签约作者马嘶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把一个农家院子改成了书院,每本书都是他亲自买回;传统文化爱好者冯玮开了遵生小院,和客人们一同聊天、做手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五大产品体系 关键词:绿维文旅农村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三农 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产业融合的产品主要分为第一产业主导、第二产业主导、泛旅游产业主、商贸物流主导、科技主导融合产品五大类别。 1.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一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农林牧渔产品通过产前科研、产中生产、产后销售整个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与与科研、物流、休闲、教育、旅游等产业的充分融合,在农业林牧渔功能基础上,具有多样化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通过产业融合,提高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产品附加价值。 2.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第二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以农产品加工制作为主要形式。这类产品通过将农村传统手工制品、农产品加工食品等的制作过程与技艺传承、教育培训、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特色商品等相结合,提供复合功能的融合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其核心是将农产品加工品遗产化、文化化、体验化、品牌化。 3.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泛旅游产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业、农村等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目标为导向,在对资源深度挖掘基础上,通过休闲、旅游、医疗、文化、体育、会展等泛旅游产业的植入,开发的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医疗、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 4.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 商贸物流业主导的融合产品是以农副产品或深加工农副产品的末端销售为核心,通过电商、休闲购物、会议会展、品牌营销等在销售环节的介入而打造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品牌打造是这类产品的核心,从目前发展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这类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5.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 科技主导的融合产品是指在农业育种、培育、管理等环节,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介入,推出的具有科研、教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产品形态。绿维文旅认为,这类产品的核心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20180511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与实际分析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与实际分析 (2018年5月11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自恢复建制以来,xx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新理念,坚持把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作为产业赶超的主攻方向,如何深刻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抢抓机遇,推动xx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融合,把xx乡建成周边地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由人口小乡到文化大乡再到旅游强乡的转变,是近年来xx着力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在《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要求;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xx乡是人口小乡,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头赶上,

必须立足已有文化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才能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清晰地看到,文旅融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均衡全面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对于旅游业来说,人们已从最初单纯的游山玩水拓展为饱含文化意蕴的探索寻访,没有文化的旅游将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将不具有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样,没有旅游产业的支撑,地方文化可能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命运。因此,文化与旅游必须走向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文旅融合是打造全域旅游的内生动力。我县是旅游资源大县,如何实现由景点游向乡村游辐射、由区域游向全域游转变、由单一观光游向多元复合游拓展、由旅游产业向三次产业融合延伸,就要进一步选准突破口、找好结合点,而文旅融合正好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最佳路径,加之我县特别是我乡具有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做好文旅结合这篇大文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水到渠成,必将产生文化旅游业的蝶变效应、雁阵效应。深入挖掘xx乡传统的土陶、米塑、药发木偶、龙凤狮子灯等优势非遗文化资源,并与旅游产业高度渗透,必将为全县的全域旅游进程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xx乡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的实践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3期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 —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的实践■史诗悦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与精神层面宝贵的财富,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打造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义深远。旅游是现代人们观光、游览、娱乐的主要方式,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途径,更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人次增长了近25倍,旅游中的文化消费有助于实现多元化、个性化旅游。这更显示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组合,是助推我国文旅资源开发、 文旅产业发展、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举措。2018年3月,随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正式审议设立文化和旅游部这一政府职能部门,文旅融合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题之一。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位处江南水乡,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经过十几年的转型发展,荻港村已经成为新时代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模范生”,也彰显着文旅融合强大的生命力。 (一)从牺牲环境发展到关停“小散污”企业荻港村位处江南水乡,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宋人王质的《夜泊荻港》更是此处美景与文化底蕴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发展油脂化工企业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上世纪80年代,“油脂一条街”的标签以及脏、乱、差的环境让荻港远近闻名。村里大大小小30多家油脂化工企业让昔日的江南古村空气中充斥异味、水源中漂满油花。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让荻港部分村民富了起来,但也造成了身体的损害及美景的褪色。2002年以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30多家油脂化工企业相继被整改、关停、搬迁。至2016年,村里原有的“小散污”企业已全部整治完毕。同样在这段时期,荻港村在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契机下,通过项目资金推进“五水共治”,整治河道、修复古迹、完善设施、修葺民居,将村容村貌提升档次,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规划。坚持关停“小散污”企业,荻港村迎来新的发展道路。 (二)从挖掘文化资源到打造文化品牌 荻港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该村共出过2名状元、50余位进士、200多位举人及诗人。村内现存50座名宅、32座古桥,文化遗址遍布周围。与此同时,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南太湖独有的溇港文化时至今日仍在养育村民, 悄无声息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荻港人善于养鱼、养蚕,渔文化与丝绸文化交织其间。被称为千年活化石的 “桑基鱼塘”将种桑、养蚕、养鱼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溇港文化中独有的生态循环资源,也成为荻港村努力挖掘打造出的文化品牌。2014年以来,在浙大专家考察建议后,通过对古迹的修复以及对“桑基鱼塘”整修、清淤、护坡等工作,原生态桑基鱼塘更为完善,并成功入围全球农业遗产名录。荻港村在几年间不仅成功打造“4A ”级景区,也在自身文化资源中挖掘出特色品牌。览江南水乡古村、看桑蚕丝绸文化展示、游古老桑基鱼塘成为荻港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三)从践行绿色发展到文旅融合发展 荻港村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挖掘打造出文化品牌后,村两委通过考察学习制定了荻 一、荻港村文化振兴的三个阶段 长三角地区 46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