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质类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反应迅速;情绪明显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上表现出不平衡性,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有活力、乐观、爱冲动、易变化、易兴奋、敢做敢为、不宁静、爱生气。

多血质——活泼好动,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注意易于转移,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情绪和情感易于产生也易于改变,并直接表露于外。善社交、开朗、健谈、敏感、随便、活跃、关心自由、喜领头。

粘液质——安静平稳,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波动和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兴奋性较微弱,遇事心平气和;喜沉思,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都要细致考虑,不慌不忙地完成工作;不易习惯于新的工作。以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

抑郁质——行为孤僻,反应迟缓,体验深刻,情感生活不够丰富,很少外露自己的情感;对事物反应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出来的事件。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不愿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尽量摆脱出头露面的活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气质类型极少,多为中间型或混合型。

正确认识气质

(1)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多血质的人待人热情,但不够专一,热情容易转移;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但任性、暴躁、易感情用事;粘液质的人稳重、踏实、冷静、自制,但死板、冷淡、固执、缺乏生气;抑郁质的人敏锐、细致、稳重、情感体验深刻,但缺乏热情,容易多愁善感。

(2)气质不能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水平

有人曾做过研究,俄国四位著名文学家就分别属于四种不同气质类型:普希金为胆汁质,赫尔岑伟多血质,克雷洛夫为粘液质,果戈里为抑郁质。

(3)气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人的气质的主要特征来自于先天,先天的特征可以被后天的因素所加强或减弱,所发展或抑制,甚至还可能被人的性格等特征所掩盖。

心理测试:气质类型诊断量表(p96)

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人的人格中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个人的活动方向,是区别于他人的最主要特征。性格在人格特征中的核心地位表现在两方面:

(1)在所有的人格心理特征中,唯有人的性格与个体需要、动机、信念和世界观联系最为密切。人对现实的态度直接构成了个体的人生观体系,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也是在这种态度体系的影响和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性格是一个人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人的性格受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所以有好坏之分。

(2)性格对其他人格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性格的发展规定了能力和气质的发展,影响着能力和气质的表现。成语中“勤能补拙”,就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巨大作用;某一种气质的消极方面,也可以通过性格的优点加以改造或掩盖。总之,具有良好性格品质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应现实生活。

性格是人格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区分人格的主要心理标志。性格在反映人的行为取向时,可以从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是复杂的,由多种特质组成。多年来,对人格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理解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分析人格特征实属必要。

1、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分的一致性。一个正常的人总是能及时调整人格中的各种矛盾,使人的心理和行为保持一致。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人们就会长期处于对立的动机、价值观、信念的斗争中,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这就是人格分裂。人格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构成个体人格的各种成分中,有的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有的是次要的,起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成分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特征。

2、稳定性与可变性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例如,今天活泼开朗的人,明天也可能是活泼开朗的。一个内向的人,在不同场合都会表现出不爱讲话、不爱交际的行为倾向。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会使个体的人格特征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平时很乐观的人,可能因一次重大的打击而变得郁郁寡欢。

3、独特性与共同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这充分表现为人们在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人格还具有共同性。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个体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整体。

4、生物性与社会性

人格的生物性是指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生物特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例如,一个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强而不平衡的人,就比较容易形成勇敢、刚毅的人格特征,而要形成细致、体贴的人格特征就比较困难。不过,人的生物特性并不能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对人格发展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例如,在一定的社会中,同一民族、同一阶级的人们在某些共同的生活条件下生活,逐渐掌握了这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就会形成某些共同的人格特点。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表现与评估

一、人格障碍的含义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或精神障碍,但病人对自己的人格偏离缺乏自知,以致不能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行为。

人格障碍是部分人犯罪的重要内因。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

美国1980年的《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III)将人格障碍分为12种类型,除最后一种非典型者外,又把其他11种类型归属于三类:第一类以行为怪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癔病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类以紧张、惧怕为特点,包括回避型和依赖型人格特征。

依据国际(心理)疾病标准——WHO,ICD-10,典型的人格障碍有以下一些类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又称妄想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为:过分敏感、固执、多疑、警觉性强、嫉妒心强、认知能力不强、不信任人、自我评价过高、主观性强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格趋向成熟或应激减少,偏执型特征大多缓和。

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或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责任和失败归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的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的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

2、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为:退缩、孤僻、没有亲密朋友,情感冷淡、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这种人表现退缩、孤僻、胆怯,情绪冷淡,不能表达对他人的温暖、体贴与愤怒,对赞扬或批评无动于衷;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并没有丧失,但常做白日梦,沉迷于幻想之中,缺乏进取心,尤其回避竞争;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3、自恋型人格障碍

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中心和自夸自尊。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有美貌。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期待别人的欣赏,总希望有人特别对待自己,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以极端的眼光看人,不是说得很好,就是一无是处。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和难处,缺乏同情心。

4、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是:情绪急躁易怒、常表现出攻击、鲁莽和盲动性、行动反复无常、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倾向。

5、癔症型人格障碍

癔症型人格障碍又表演型人格障碍、歇斯底里型人格,女性较多见。

是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热情,却不能持久,也无法专注在某一件事上;注意力易转移,如花蝴蝶般,永远飘来舞去;极端情绪化,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可以为小事痛哭失声,转瞬间又高高兴兴;对人情感肤浅,与人交往很友善、表面熟络,却难以建立真诚而深刻的友谊,难以与周围人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

6、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以经常发生的不符合社会规范行为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是至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类。

临床表现为:智力不存在问题,无明显的精神疾患,焦虑情绪不强,行为具有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同情心、无责任感、无羞愧感、病态的以自我为中心等。

7、焦虑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又称为回避型人格障碍,是指以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或无能应付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是:易受伤害、缺少知心朋友、不涉他人事务、行为退缩、自卑、敏感羞涩、惧怕困难等。

8、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以无主见、无独立性等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是:过度的依赖他人;无主见、无独立性,虽然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但由于缺乏自信,自觉难以独立,不时地需要别人的帮助;缺乏判断力,总是依靠别人为自己做出决策或指出方向;有无助感、被遗弃感,过度容忍、害怕孤独、难以接受分离、易受伤害等。

9、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7%。道德观念强的人较之温和,灵活性强的人易于发生,男性较多见。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是: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过分自我克制和自我关注,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等。

他们过于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平时拘谨,小心翼翼;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十全十美,事后反复检查,穷思细节;对自身安全过分谨慎,思想得不到松弛;事先计划好所有动作,而且考虑过于详细;这类人虽然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婚姻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但甚少挚友。

三、人格障碍的认定

各类人格障碍或人格偏差者的共同特征是:

紊乱不定的个人心理特点和难以与人相处的怪异性格,不论其行为变异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会给他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灾祸;

把自己的困难全都归咎于命运不济或别人的差错,怨天尤人,经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悖理的;

认为自己对别人可不负任何责任,总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而不管他人是否认同;

无论走到哪里,都把自己的固定看法或猜疑、仇视带到哪里,从而使其行为影响新环境的气氛;

他们对其怪癖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或影响泰然处之,行若无事。

四、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有一些证据表明,正常人格部分是遗传的,但对人格障碍还没有取得满意的遗传证据。有的心理学家曾提出人格障碍可能由于极端的基因变异,但迄今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假说。

心理因素。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单亲儿童、父母过分放纵或是过分严厉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直接的不良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这类因素对人格偏差或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有重要影响,恶劣的成长环境是造成人格偏差或人格障碍的温床。如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的经济状况、个人生活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所接受的大众传媒的影响以及受教育的机会与条件等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个人自我调控因素。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从个人自身的角度看,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也是确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人格调控系统就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一个人一旦出现人格障碍,应及时调适和治疗。

第三节大学生常见人格发展问题与调适

人格问题是介于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即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负有责任,但只有具备健康人格的人才最具备承担这种责任的自觉。

一、过度空虚

空虚无聊的生活往往会成为一部分缺少自控力的大学生生活中的主流行为。调查发现,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在依赖性强的环境中成长的。

克服无聊心理的根本办法是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学会自控,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过度自卑

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

进入大学后,与同学的对比使自己发现自己在学习、社交、文体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陷入对自己的怀疑、否定中,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自卑往往是自尊心受挫的结果,没有自尊心也就不会有自卑感,过强的自卑感往往又以过强的自尊心表现出来。过度自卑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易于使人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远离学生群体的活动。长期过度自卑造成的精神压抑还可能导致隐匿性抑郁症等神经症。

自卑调适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

2、找出自卑源,理性分析其合理性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独特性。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人不能十全十美,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3、进行自信心磨练

将目标定得小些,切合实际,多积累成功的愉悦体检。经常使用自我鼓励与自我暗示。

4、调整理想自我

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系和立足点,多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而不是一味做横向比较。有了足够的自信心,自卑感就会悄然消退。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

三、过度依赖

过度依赖是缺少自我意识,独立性极差,也是人格幼稚性的表现。

过度依赖的克服需要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一个成人的行为模式,选择一个榜样做参照会有很好的效果。

四、过度虚荣

虚荣心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具有普遍性。虚荣心往往与自尊心、自卑紧紧相联。虚荣心强的大学生一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过分介意别人的评价与批评,与人交往总有一种防御心理,且常会千方百计地抬高自己的形象,壮大真实的自我。

调适:

1、对虚荣心的危害性有明确的认识,有勇气有决心改变自己

2、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

3、树立健康与积极的荣誉心,正确表现自己,不卑不亢,正确对待得失与他人评价

4、正确看待名利,不为外界的议论所左右,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五、懒散

懒散是指一种慵懒、闲散、拖拉、疲沓、松垮的生存状态,是不少大学生为之感到苦恼并难以克制的一种人格发展缺陷,是意志活动无力的表现,懒惰是影响大学生积极进取、张扬青春活力的天敌。

主要表现在:活力不足,什么也不想做,没有计划,随波逐流;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中,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事,百无聊赖,心情不爽,情绪不佳,犹豫不决,顾此失彼,做事磨蹭。

处于懒惰状态的大学生往往想得多而做得少,缺乏毅力。要克服懒惰,应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振作精神,从日常小事做起,并力争今日事今日毕。

克服懒散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自我监控,学习运筹和管理时间。

六、偏狭

偏狭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心眼”,表现为斤斤计较、好嫉妒、容不得人等。心胸狭隘往往影响人际关系,伤害他人感情,也常给自己带来烦闷、苦恼,影响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于人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偏狭人格多出现于性格内向者,尤其是女性。偏狭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而克服偏狭首先要学会宽容,能够容人容事,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其次要开阔心胸,拓展视野。

七、自我中心

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属,只关心自己,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表现为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目中无人,好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甚至自私自利,遇到冲突时,认为对的是自己而错的是他人。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谐,易遭挫折。

改变自我中心的途径:

1、正确估价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既不自我贬损也不自恋。

2、摆正自己的位置

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将自己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筹考虑,从狭隘的小天地走出来。

3、学会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

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

第四节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优化人格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往往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人格健康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性格,更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且正视它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坦然接受自我,既不高估自我,也不自欺欺人,这样才会心安理得,减少心理的冲突,保持健康的人格。

要健全人格,要确保自我认识现实而客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能全面、丰富地认识自我;其次,要做到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三,要能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做什

么,感觉如何;第四,不管认识到自己有何优点或缺点,都要能接纳自己,即使对自己的缺陷也能予以正视和接受,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不能为此而回避。

二、进行有效学习,提升成就感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然而,大学生人格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源于他们在学业上没有成就感。因此,提升学业成就感是优化人格的一个途径。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人格缺陷源于知识贫乏。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人格的完善是同步的。

三、合理规划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高骛远、知行不协调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格优化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

2、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持之以恒,磨炼自己的意志,为良好的人格发展构建深厚的基础。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开朗、热情等优良的人格其实就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培养健康人格,是一项系统的自我改造、自我实现的工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大学生努力的起点。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

人格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塑造健全人格,必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真诚地赞美,多与他人沟通,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表现的舞台。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的欢悦,及时调整人格发展的方向。在与人交往时,其积极的正面态度应多于消极的负面态度。

五、坚持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体质

人格发展的过程是体质、心理因素与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健康的体质是人格健全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是难以发展健全人格的,拖拉、急躁、怯懦等人格发展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明显相关。

六、学会自控,防止过犹不及

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人格塑造过程中应把握辩证法,掌握好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人格“度”的把握还表现在不同的人格特质要协调发展,做到刚柔相济。

要因人因时因地表现人格特征。凡事过犹不及,缺点往往是优点的不适当延伸,良好个性若走向极端就会化成人格缺陷。例如,谨慎和认真本属于良好的性格特征,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走向反面。表现为死板、固执、拘泥、钻牛角尖、苛求完美,把很多无所谓的事情化作自己的心理负担,严重者会导致心理疾病。

自我控制是人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特征以及行为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人的人格一旦形成,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并不是说,人的人格形成后就无法改变了,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再加上方法得当,人格是可以调整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是一句印度谚语,它告诉我们:人格是可以播种的,也就是说人格是可以塑造的。

人人都向往追求健康人格。但不同的人由于客观条件、具体环境不同,个性层次也不同。良好人格的培养塑造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康、完善。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问题 吴欣泽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校园里恶性事件的增多,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格理论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现状,提出要坚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人格心理健康现状目标途径 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开发。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往往忽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至于出现象刘海洋、马加爵等那样自强自律性差,多疑偏执,冷漠等不健康的人格心理。所以,我们有必要尝试从人格教育入手推动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世界上不存在100%的心理健康,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在某个阶段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目前为止,有关心理键康(mental health)的定义已有许多,综合来看,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大体而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多能符合下列若干条件:A,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B,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C,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于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E,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从上述心理健康的概念看,健康的心理不仅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稳定的情绪,自我认识,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努力过程,同时,还包含以下一些共同的人格构念,如适应力,情绪调节力,自信,合作能力,生活与工作能力等。 同样,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还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对于人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使人免受心理疾患之苦之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并使人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发展全球化,这些急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取向。就总体而言,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是积极的,他们求知若渴,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热情而不盲从,他们积极探索人生,渴望开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然而,就个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表现出一系列的迷茫与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在人格方面的缺陷就显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随着全球社会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年青的大学生们对以前空泛的“理想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产生了普遍的困惑,怀疑甚至否定,继而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个人价值实现机制,不太关心政治时局和社会生活,甚至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削弱。 (二)自我中心主义 现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溺爱型,放任型,过分保护型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必将对人格的养成有消极作用,有的父母视自己的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团团转,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就形成了自我中心主义。 (三)懒惰浮躁,缺乏求真务实,严谨执着的精神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浮躁心态,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大学生在回答"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时,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平时不学习,考试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三章测试答案

?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应章节第三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截止时间2019-10-31 23:59 ?题目数10 ?总分数165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 10 1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应具备的五大资本中居于核心的是()。 A. 心理资本 B. 物质资本 C. 人力资本 D. 社会资本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影响韧性的因素不包括()。 A. 韧性资产 B. 危害因素 C. 价值观 D. 性格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多选题】(20分) 本章中提到的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有哪些? A. 发展和存在危机 B. 生存危机

C. 学业危机 D. 情感危机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A. 新闻自由第一,为了保卫我知情的权利,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 B. 生命自由和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去损害他人的生命自由。 C. 言论自由第一,为了保卫我说话的权利,不惜牺牲我自己的生命 D. 生命自由第一,为了活下去可以放弃一切权利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多选题】(20分) 危机发生后,人们常常出现的心理反应有哪些方面?

A. 情感 B. 思维 C. 行为 D. 认知 E. 情绪 正确 本题总得分20分 6 【判断题】(10分) 危机的发生并不只是问题的存在,而是解决问题的恰当契机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10分 7

【多选题】(25分) 应对心理危机时,最常见的资源类型有哪些 A. 内在资源 B. 精神资源 C. 外在资源 D. 社群资源 正确 本题总得分25分 8 【判断题】(5分) 没有人能阻止自杀,自杀是一种生物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A. 对 B. 错 正确 本题总得分5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课程教学设计

“既然选择,就让它灿烂” ——《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论》教学设计 高长平 2012-3-152:00-3:40pm 100m 2-213 (THU) 职业院校大学生(非全日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局限、文化背景的影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学生自我成长中的认知冲突等因素,职业院校的非全日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与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相比,他们往往面临更多的自我否定、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向成人转变的过程,由于高考的失利给他们人生一次重重的打击。如何接纳自我,取悦自我,重新发现自我和社会,是职业院校每个大学生共同面临的成长课题。 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面临对学业、就业和现实的不确定,缺乏对自我及环境探索的动力、能力与信心,生理的日趋成熟给他们带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困惑,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自卑甚至恐慌,常常表现为自我认识模糊、学习动机缺乏、学业思想不坚定,意志力不足、社会交往发展不适、情绪不稳定等等大学生活不适状况。常表现为自卑、冷漠、退却、焦虑、狭隘、狂妄自大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焦虑、自杀等危机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发展,学校管理的压力以及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 因此,职业院校非全日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独特的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关注、研究,在教学中,也得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方法、手段和途径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本课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导入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体验与教师帮助,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并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成长。同时,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非全日制大学生存一种无奈的就读心理,因而作为面向他们成长的第一课,也承担着引导学生悦纳自己的“身份”,进行其当的心理定位的任务。 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观念、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及活动课程的兴趣。 2、帮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恰当的“心理定位”,认识到自己存在哪里方面不适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心得体会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们全体学员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在此期间,我们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的面授课程给我的印象最深。学习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这次培训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收获很大,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必修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课程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的有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特点和任务,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课程包括六个专题,18课时,1学分。 本课程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互动性、体验性、感染性,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学大纲 第一讲发展---从健康心理开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2.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5.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6.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是智力、能力正常发挥的需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 1、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2)学习适应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3)人际适应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 (4)恋爱与性心理困扰: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等心理困扰 (5)性格与情绪问题:自卑、怯懦、依赖、猜疑、自我冲突、抑郁、焦虑、冷漠、暴躁等。 (6)就业心理困扰: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 2、心理障碍 (1)神经症 睡眠障碍 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疑病症 恐怖症 (2)人格异常 反社会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 癔病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 (3)性心理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 样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一、单选题(10) 1.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C)。 A.初中时期 B.高中时期 C.大学时期 D.成年期 2.21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B)。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人际关系良好 3.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A)。 A.轻微的心理失调 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4.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C)。 A.情绪障碍 B.适应不良 C.人格障碍 D.精神障碍 5.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D)。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精神分裂症 6.我国20世纪90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B)。 A.16-20% B.30-34.4% C.37.9% D.64.4% 7. 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D)。 A.焦虑症 B.疑病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8.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C)。 A.环境适应 B.自我评价 C.人际关系状况 D.情绪健康 9.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请问该生患有什么心理疾病(B)。 A.反应性精神病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10. 某大一学生小明,经常感觉自己的车没有上锁,然后跑到停车点查看,请问该生患有什么症状(B)。 A.焦虑症 B.强迫症 C.疑病症 D.偏执狂 二、多选题(6) 1.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ABCD)。 A.个人经验标准 B.社会文化标准 C.症状检查标准 D.数理统计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发展---从学会学习开始这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习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句话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闻,这很鲜明的体现了一部分大学学生的学习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错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也要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所作所为买单。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观念,我觉得初等教育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目光短浅的学习知识是现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学,我们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说明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课内的内容,这种学习理念算是比较符合大学生活的了。当然,如果选择玩过四年也未尝不可,因为选择是人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只是四年以后,我们会激昂的回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一句“我爱我的青春,我从不后悔”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上完心理课后,我不断思考,思考我和学习的关系,所以我总结了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见解就是两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了我很久,与其说是不知道学什么,不如说是选择什么。因为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要花缭乱的课余生活,我们没有时间把

所有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只能有所取舍,于是,选择什么就成了最纠结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大学有所区别,这是一所体育院校,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比如说我们有棒球社,橄榄球社,武术协会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团都是那么吸引人,所以我曾经就纠结于选择哪个社团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自己课程紧而且要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社团,即使这样还是有些不甘心。 还有一点就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学生会里,我不仅认识了朋友,还学会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与人交际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里面到处都要与人交际,而要做到愉快的与人交流并且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且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讨论。还有一些礼貌的做法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怎么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标了。但是要是学习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上大学后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讲座我倒是听过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一些好的经验我就会拿来借鉴。比如在学长说过要提高学习效率,集中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还有英语学习方面,要多重复,比如单词,单词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背的单词第二天忘记了一半,这无疑是个难点,更是对自信心的巨大打击,于是学长就教我们如何背单词,在如何复习,反复看,这些经验让我在英语学习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挑选自己的擅长也是学习方面的难点。面对纷纷扰扰的大学生活,选择最适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观念也是“怎么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坚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笔记 第一章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他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正确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标准的相对性和标准的发展性。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主要有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1. 一般常态心理。 2. 轻度失调心理。 3. 严重病态心理。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第二章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与特征,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从知、情、意三个层面分析,可以把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层次,三者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调节;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调节,加深自我认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组合,构成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内容─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觉的观念统,它是稳定的,但又在不断发展之中。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就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观念来看,又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讲,婴儿期是自我意识的发生阶段,童年期至少年期则是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青年期则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认知的深刻性、社会性、概括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课程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 ) A.罗杰斯 B.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2.按照心理咨询对象划分,心理咨询有以下形式:(A) A.团体咨询和个别咨询 B.住院咨询和门诊咨询 C.网络咨询和现场咨询 3.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是:( B ) B.罗杰斯 B.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4.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是:(A ) A. 森田正马 B.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5.行为主义疗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C ) A. 罗杰斯 B.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6.“自觉之心”的作者是:(A ) A.比尔斯 B.华生 C.罗杰斯 7 世界上第一个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的时间是:(C ) A. 1909年5月6日 B.1930年5月6日 C. 1908年5月6日 8.下列哪一项不是“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的工作:( C ) A.保持心理健康 B.防治心理疾病 C. 降低精神病患者待遇 9.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全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为: A. 6% B.9.5 % C.84.5% 10.以下哪一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 A.认知过程 B.人格的倾向性 C.情感过程 11.根据04年华中科技大学陈志霞等人的调查,大学生有轻生意念的比例为:(A) A. 10.7% B.10 % C.11.5% 12.根据王登峰博士的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比例为:(C) A. 20% B.30 % C.10% 13.根据2006年浙江省四所高校心理健康测评报告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为:(C ) A. 19.6% B.16.2 % C.20.4% 14.根据浙江理工大学樊文鹃教授的调查,大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最多的问题是:(A) A. 人际关系问题 B. 恋爱问题 C. 学习问题 15.某高校某一男生出门时总是怀疑门窗是否关好,因此反复关门开门,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是患了以下哪种神经症。(B) A. 焦虑症 B. 强迫症 C. 恐惧症 16.某高校一女生害怕进教室,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去上课,她明知没有必要,但却不能摆脱,非常痛苦,这个学生极有可能是患了以下哪种神经症。(C) A. 焦虑症 B. 强迫症 C. 恐惧症 17. 因内心矛盾失衡导致的兴奋抑制功能紊乱的神经症称为:(B) A. 焦虑症 B. 神经衰弱 C. 恐惧症 18.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A ): A.社会自我 B. 主体自我 C. 客体自我 19.某一男生因为身高问题而自卑,他的自我意识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A. 社会自我 B. 生理自我 C. 心理自我 20.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 C )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答案(章节测试)

智慧树大学生心理健康答案(章节测试) 绪论 1 【多选题】(20分) 心理学的任务有: A 描述心理事件 B 揭示心理规律 C 探明心理结构 D 阐述心理机能 2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哪个时期? A 青少年时期 B 成年中期 C 成年前期 3 【单选题】(20分)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关于人际互动界限的研究结果显示,0-0.5米的距离适用于 A 知心朋友、夫妻、情人 B 朋友 C 公共场所 D 社交 4 【单选题】(20分)

人人都有创造性。 A 错 B 对 5 【单选题】(20分) 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这个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的? A 吉尔福特 B 林崇德 C 斯滕伯格 6 【多选题】(25分) 直觉思维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无整体推论过程 B坚信感 C来得快、直接 D或然性 7【判断题】(15分) 人人都有创造性 A对 B错 8【单选题】(20分) 智力的实质是一种适应,这个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斯滕伯格 D马勒 9【判断题】(15分) 社会是人与人形成的关系的总和A错 B对 10【多选题】(25分) 创造性人才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包括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环境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依恋关系可以分成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 A 错 B 对 2 【单选题】(20分) 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最终目标在于帮助个案认清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如何给我带来心理问题的。 A 对 B 错 3 【单选题】(20分)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后期的阶段。

A 对 B 错 4 【单选题】(20分) 职业生涯规划的金三角不包括()。 A 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B 教育与职业资料 C 自己的职业倾向 D 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5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我体检? A 我是否接受自己 B 我要成为优秀和卓越的人 C 我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 D 我喜不喜欢自己 6【判断题】(15分) 自我认同混乱的人往往难以建立稳固的亲密关系。 A错 B对 7【单选题】(20分) 将对异性的好奇投注到父母身上属于与异性交往的哪个阶段出现的行为() A友谊交往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