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典案例25

企业经典案例25
企业经典案例25

经典案例透视中国MBO之路

2003-12-01

印象中,在四通MBO号角吹响后,已有千万中国企业在积极尝试摸索着中国式管理者收购的道路,已有许许多多创业型企业家把回购企业当作一条理想的退出之路。

虽然和经典意义的MBO比起来,中国式MBO明显变形,其中大部分公司在实行了MBO 后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缠绕,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况且MBO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暂时叫停。而此时,我们回望一下那些先行的探索者,探寻它们的MBO之路,勾勒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实施后内部管理的嬗变,仍然是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更应该期待一切能在阳光下进行的、市场主导的、价格公平的交易。

四通改制中国MBO第一案

四通集团的前身是“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向北京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创办的。企业创办后,发展很快。到1998年,四通资产规模就已达到42亿元,净资产15亿元,利润1亿多元。为了避免财产上的纠葛,四通在创业的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但由于四通的挂靠单位是四季青乡,为扯清挂靠关系,四通多年来每年将纯利润的20%上交给四季青乡作为回报。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四通就曾试图解决存量资产的量化问题,但不成功。之所以不成功,除了政策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思想障碍外,在技术上也有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人员变动问题。铁打的产权流动的人,这本来就是集体所有制最大的制度缺陷。现在集体资产要量化,已经离开公司的创业人员,从法律上讲也应当得到企业的股份,但操作起来很困难。

第二个难题,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在分配时也很难精确量化,在现有职工之间也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四通所确立的改制原则是,“冻结存量,界定增量”。目的在于避免在存量资产的量化上争执不清,把重点放在新增资产的界定上,以明晰的增量来稀释不明晰的存量。扩大增量的办法是将集团所有职工都纳入“管理者收购”这个概念中,共同参与融资收购。

1999年5月6日。四通的职工持股会正式成立。接着,四通集团公司的经理、员工出资组成“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即“新四通”。新四通是在原四通集团之外搭建的一个产权明晰的新平台。这个新平台准备通过不断地增资扩股,分期分批地收购四通有关IT产业的资产,通过这种办法逐步实现四通公司的产权明晰。

新四通最后的股权结构是:四通集团投资49%,四通集团职工持股会投资51%。其中,职工持股会是由四通集团 616名职工注资 5100万元形成的。在这5100万股中,总裁段永基和董事长沈国钧各占7%,14个新老核心成员共占50%左右。上述股权结构的特点很明显:

段永基、沈国钧及14个新老核心成员在职工持股会中拥有控股权,而职工持股会在新四通中拥有控股权。因此,段永基等核心成员在新四通中拥有绝对控股权。

在新四通中,开始时有49%的股份是原四通集团产权模糊的资产。伴随着新四通一次次扩股,这49%的产权模糊的资产将逐渐稀释。新四通上市之后,这部分资产将被稀释到大约10%左右。而新四通的产权明晰的资产将增加到85%左右。

当时此方案一出,闻者无不叫好。1999年7月6日,四通在中国大饭店大宴宾朋,一是庆祝四通15周年的生日,二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体制创新”为题请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对其MBO方案作深入研讨和推广。

尽管其时就有人对此方案表示善意的担心和怀疑:管理层煞费苦心新建一个法人主体,但明晰下来的只是四通一小块资产,远不够尽善尽美。不过,无论如何在当时此结果是值得祝贺的。更何况四通及其方案设计专家当时曾有几点表示让人大有遥想空间:一是四通要借“新四通”的建立进行业务重组,改变四通盲目多元化、主业不明的定位,继第一步将香港四通旗下的电子分销业务装进“新四通”之后,“新四通”还将分期分批地私募扩股逐步将集团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业务囊括其中,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将四通投资上市;二是一个“新四通”解决不了四通集团产权问题不要紧,可以如法炮制下一个、再下一个“新四通”,将四通产权一块块地清晰化。三是四通投资36岁的少帅杨宏儒的出场表明:四通老一代创业者有借机开始四通高层的新老交替的诚意,或者仅在四通投资的董事会、监事会层面任职或者留守四通集团……诸如此类。

但是,对于四通这样一家内外关系都盘根错节的公司来说,局部MBO的药效很难立竿见影。直到今天,3年已经过去,非但不曾有第二个“新四通”的影子,而且业已建立的“新四通”依然在原地徘徊,既没有引进新投资者,亦没能开拓出更具发展潜力的业务。在2000年度,四通电子的营业额虽比上年增长14%,但当年却亏损了两个多亿。于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2001年春节一过,少帅杨宏儒黯然离去,原四通集团日副总裁、47

岁的张迪生接任。其时距“新四通”诞生一年半,其间大有奥妙可寻。然而外人确实难掰着手指明确数出其中一二三。继1999年高调地宣传了一把MBO后,四通这几年一直在低调和“不为外人道”地进行内部重组,这中间的矛盾、纠结当事人不说,对外人来说只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局。

粤美的上市公司MBO的“革命先驱”

如今,依然担任粤美的董事局主席一职的何享健成了顺德一家高尔夫球场的常客,让他闲下来的正是世纪之交的那场MBO变革,而在那之前,花大量的时间去打高尔夫球对何来说是一件几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何享健自己说:“正是由于实行了 MBO,使得一大批职业经理人脱颖而出,我才能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打打高尔夫球,也有时间思考公司发展战略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1999年7月,上海巴菲特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所作的’—份关于粤美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送到了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的办公桌上。在“四通改制”的巨大影响下,何享健开始注意“MBO”这个新词,他希望用MBO来解决粤美的的股权结构问题。2000年 5月,新成立的“顺德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向美的控股股东收购3518. 40万股,占当时公司发行在外股

本总额的7.26%。粤美的成为国内第一家进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

顺德市美托投资管理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7日,是由粤美的工会、何享健等22名股东出资设立,经营范围为:对制造业、商业进行投资,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其注册资本为 1036.87万元,法定代表人即粤美的董事长何享健。说穿了,这个公司就是专门为了收购粤美的而成立的。

据公告,3518.4万股粤美的法人股的受让价格为人民币2.95元/股,即10379.28万元。如果按正常薪酬计算,这些钱即使在较早实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粤美的管理层,也不是太轻松的事。粤美的于1993年11月上市,据公开披露信息,何享健等管理人员一开始共持股440100股,占总股本约0.48%,其中何本人持股 108000股。2000年末,管理层持股总数为1469626股,其中何559859股。2000年度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20万元—30万元3人,30万元— 50万元7人,50万元—100万元1人,2000年以前不详。据推算,即使8年来均以2000年的报酬水平计算,正常薪酬总额也不过在2560万元—4320万元之间,就是说,用来出资设立美托投资管理公司是绰绰有余,而如果没有其他融资,仅凭正常的薪酬积蓄用来支付作为管理层应付的收购款(约78%),则至少还差一半。粤美的管理层最后如何融到这一大笔资金,当时粤美的并没有披露。直到一年之后,粤美的才发布公告称该笔资金系管理层将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向当地信用社进行质押贷款方法所获得的,即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以其所持有的粤美的法人股共计10761万股(占总股份的22.19%)向顺德市北溶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质押贷款3.2亿元,贷款期限3年。而美托公司对粤美的的收购成本约3.22亿元,所以粤美的实施MBO的收购资金几乎全部来自于股权质押。随后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融资手段只是一种变通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粤美的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重组,包括更换管理层,变革公司组织结构。2001年12月27日何享健辞去总裁职务,改任美的集团CEO,保留美的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职务,显示了美的进行高层管理人员大换班的决心。2002年6月17日美的酝酿家电事业部的分拆计划,将美的家电分拆为4大事业部:电风扇事业部、电饭煲事业部、饮水机事业部、微波炉事业部,分拆后美的股份将由6大事业部变为9大事业部。

此后,美的公司经营一直比较稳健,盈利稳定增长,产品盈利能力呈增强趋势,而且主业很突出。或许是因为粤美的的示范效应,继美的之后,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万家乐、武昌鱼、佛塑股份、洞庭水殖等上市公司也先后实施了MBO方案。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道路上,美的非常荣幸地扮演了“革命先驱”而不是“革命先烈”的角色。

康辉 3剂良药终修旅游业首例MBO正果

2002年11月26日,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新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产生,康辉管理层以2450万元现金从首旅集团手中买下了康辉49%股权的方式,将历时3年的MBO 尘埃落定,也成为国内旅游界首例成功MBO案例。

其实,早在7年前,在长江三峡的一艘游船上,康辉旅行社召开了一年一次的总经理会议,与会老总们开始酝酿:从国有企业手中买股份,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制。7年后,康辉终于把这一想法变成了现实。

不过,欣喜之余,研究个中创新做法乃是上策。譬如,自然人现金直接持股、信托方案绕过法律障碍、预留持股打通未来通道等措施应当算是修成正果的“3剂良药”。

第一,自然人现金直接持股,方案简洁明了,各方皆大欢喜。

经评估,康辉旅行社净资产为 5000万元,每股作价1元,共5000万股本,管理层出资2450Z元持有2450万股,占总股本的49%,其余股份仍由首旅集团公司持有。与国内有些公司进行MBO时层层设立“壳”公司的方案不同,康辉的方案非常简单一一管理层直接拿现金购买股权。

康辉也没有选择贷款作为MBO的资金来源。康辉相关人士对记者解释,目前的贷款利率是5%左右,即使康辉分红达到10%,也要有一半利润给银行,所以公司管理层决定自筹现金进行收购。

第二,信托方案绕过法律障碍。康辉的管理层直接现金收购方案虽然最为简单,但实施起来却有点麻烦一一康辉参与MBO的有78人,而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要控制在2—50人之间,显然78人再加上国有股东,已经超过法定公司股东人数。

康辉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信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38人为直接持股人,余下40人通过华宝信托投资公司而成为间接持股人——资金交由华宝信托管理,成为一个直接持股人,这样一来,公司股东人数就不会超过法定人数了。华宝信托代表40人参加股东大会,每年收取37元的信托费用。

第三,预留持股打通未来通道。康辉MBO的另一精巧之处在于开放式。由于旅游行业中人力资本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行业内人员流动又比较频繁,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必须设计成开放式股权,给新加盟者提供持股机会。为此,康辉在持股人中引进了一个中介基金,持有500万股份,当有新的管理人员加盟时,该基金必须按约定将股份转让给新股东,而平时则根据所持有股份参与分红。

不过,对此方案持有微词的也不在少数。

一位MBO研究专家分析,康辉的MBO与国外MBO有相当多的不同,多少带有些股份合作制的影子。另外,康辉承诺股东回报率不会低于10%,这又多少带上些内部高息集资的嫌疑。再者,一位准备实施MBO的大型国有公司老总说,“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可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现金购买股权根本无法实施”。

国家旅游局人士曾透露,我国将全面开放非国有经济进入旅游服务业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实现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降低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旅游服务业的门槛。

如此看来,旅行社的改制风暴将方兴未艾。事实上,和康辉同属中国旅行社第一方阵的其他一些国有大型旅行社,他们的改制也已有所行动,只是方式不同。中青旅已经上市,中旅和国旅正忙着扩张、并购。

深方大平坦路上不平坦

和四通、粤美的等公司复杂得一眼望不见底的MBO相比,深方大 MBO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故事。

方大集团股份公司是一家搞新型建材和氮化镓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91年12月的蛇口方大集团,1995年方大在B股市场上市(200055),1996年在A

股市场上市(000055),成为我国新型建材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MBO基本上是通过两个阶段完成的。

第一阶段是注册受让企业,为 MBO做前期准备。接受方大的大股东深圳方大经济发展公司股份的不外乎两个企业——邦林公司、时利和公司。

而邦林公司是特意为此次股权转让于2001年6月7日成立的,注册资本3千万、由熊建明和他另一个朋友建立,熊个人持股85%:时利和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2日,由除了深方大老总熊建明之外其他高管人员及技术骨干共100余人出资19787元成立。

第二阶段是股权转让,实行实质性的MBO。2001年6月20日,方大的大股东深圳方大经济发展公司 (由蛇口方大集团更名,下称经发公司)将其所持有的4890万股深方大法人股转让给邦林公司,2001年9月经发公司将其持有的1110万股深圳方大法人股转让给邦林科技;同年9月,经发公司将其所持有的4711.2万股深圳方大法人股转让给时利和公司。

此后,经发公司不再持有深圳方大的股份,而邦林公司和时利和公司分别持有深方大6000万股和4711万股,成为公司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在此之前熊建明早就通过第二大股东香港集康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深方大8%的股权,此次收购后熊建明个人持股约7208万股(占股本总额的24.3%),成为公司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

回想起来,从2000年11月,熊建明向大股东提出进行MBO的动议,到2001年6月深圳经发不再持有方大公司的股份,从酝酿到成功,深方大的MBO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半年之内就顺利完成了程序操作。而由多家媒体联合发起的2002年度“10位聚人气企业家、10位具价值经理人”评选活动,熊建明成为获奖者,评奖方对他的评价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把资本和技术运用自如的人。

当然,MBO形式上虽告以段落,但实质上“意扰未尽”。

这位于1991年,以一个工程师身份、揣了8000元钱深圳闯荡商海的熊建明如今身价暴涨至16亿元。业界和媒体也不禁嘘声一片:以低于每股净资产价格收购而出现的“身价暴涨”。

尽管熊建明本人对此说法不予认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的资产在进行MBO后缩水了。但看看股权转让的细节,就会发现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深方大MBO中,第一次

股权转让价格为3.28元,第二次股权转让价格为3.08元,全都低于公司2000年每股净资产3.45元。

或许是一种巧合,深方大在管理层收购之后,业绩并没有因大家良好的预期而进入上升通道,相反,2002年公司业绩每股亏损0.58元,2003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仍为-0.031元。

也许,深方大MBO究竟平坦与否,究竟成功与否,只有深方大自己人才能说清楚。

健力宝李经纬难咽MBO苦水

2002年1月15日,广东三水市政府与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签订协议,以3.8亿元的价格悉数转让政府拥有的80%健力宝股权。而健力宝董事长李经纬在先前成功击退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后,此次却无力回天,至此,掀开了李经纬在中国经济舞台叱咤风云18年荣辱沉浮的最后一章——去职、发病、获罪,在短短的9个月中,李经纬完成了一个国有企业家命运悲剧性的落幕。

在稍许的沉寂后,市场关注的焦点很快转向李经纬的背后,一个巨大的疑问挥之不去:作为国有资产委托管理经营者,李经纬从未放弃过对国有资产剩余价值的索取,几次提出自己的MBO,但为什么遭到健力宝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三水市政府的一再反对,致使一次次方案胎死腹中?

从2000年5月开始,健力宝筹划将饮料厂的优质资产上市,在设计方案中为企业高级管理层安排了股份:一套方案是李经纬与高管持股75%,另一套方案是管理层持股60%,其余给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但这两个方案因遭到市政府的反对最终流产。

李经纬最后一次提出MBO,从时间上推算应在2001年的11月底到 12月之间,当得知三水市政府已为健力宝股权转让挑中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的买家后,李经纬这时可能真正意识到,尽管自己和团队实际控制着整个企业,但却随时会失去,没有股权永远无法真正掌控企业,股权回报更无从谈起。于是,李经纬们自己举牌,正式向市里要求管理层收购,提出4.5亿元的收购价远高于事前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和事后登堂入主的浙江国投3.8亿元的成交价,但仍然被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政府方面认为,健力宝改制的关键不仅是资金问题,管理机制、人才体系早已到了瓶颈,已到了非换血不可的地步。

显然,三水市政府基于企业长远考虑,并不希望健力宝通过MBO的方式转让给李经纬们。从1999年开始,健力宝生产销售以每年六七万吨的速度下滑,到2001年利润已从最高时的2亿元滑落到几百万元,尽管有人怀疑这是李经纬在有意转移利润,但至少从账面看健力宝已显衰态。失去三水市政府的信任正是李经纬出局的真正原因。

退一步说,即使政府同意健力宝MBO民营化,但是如何确定股权转让价格、收购者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如何确保国有资产在MBO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这些都是横亘在政府与李经纬之间的难题。

宇通客车阳光MBO遭遇资本原罪拷问

在近两年的内地上市公司MBO风潮中,宇通客车是第一例敢于公开宣称以国有股份为来源的案例,有“最公开、最阳光”之名,并且每股7元的收购价高于每股6.35元的净资产。

这一MBO颇有些大手笔的意味。如果不是中国证监会对其正式进行行政处罚,揭示发生在宇通客车的一起离奇的虚减资产和负债事件,恐怕其中的蹊跷外界无人知晓。此后遭遇的问题之多或许也是其领衔者汤玉祥所始料未及的,号称最阳光收购竟然遭到资本原罪的拷问。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指出,宇通客车在编制1999年报时,采用编造虚假计帐凭证等手法,共计虚减资产、负债各13500万元。此前,上市公司屡屡发生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事,类似宇通客车这样虚减资产的还真是十分罕见。宇通客车正巧在此次虚减资产和负债一年以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实施了MBO,对于此次虚减资产和负债是否与MBO有关,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汤玉祥自1993年公司成立起就担任董事,副总经理,1996年任总经理、财务负责人,2001年7月任董事长,对财务一直是独揽大权,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中也是十分少见的。人们注意到,宇通客车专门为此次 MBO设立的上海宇通是在2001年3月问世的,其法人代表一开始就是由汤玉祥担任的,MBO应是早有预谋的。这无意为后来虚减资产打开了方便之门。

另外,仔细分析,资金来源就透露出MBO中的种种疑惑。由于宇通客车的高级经理层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层次,所以他们作为MBO收购主体的实际支付能力远低于收购标的一般价值,而宇通客车的MBO,却始终回避了对融资过程的披露,公告中仅含糊其辞地说“收购资金自筹”。据历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管理层薪酬一直到2000年才有了大幅度提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从以往的50-60万元提高到252. 85万元。

假如这几年的年报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即使这些管理层成员自公司上市以来连续几年不吃不喝,全部所有的薪酬加起来还不够支付他们作为参股那个特意为收购宇通客车股权而设立上海宇通公司所应付的大约平均为每人437万元的出资额度。

钱从何来,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朦胧的资金来源往往意味着资本黑洞的存在。

有心人注意到,1999年报显示宇通客车曾委托国泰君安管理9000万元,当年获投资收益1100万元。另外,作为宇通客车MBO收购主体的上海宇通,其注册地就是上海某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人们或许有理由怀疑,宇通管理层MBO的自筹资金和委托理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事实上,宇通的MBO始终没有得到财政部的最终批准,受让方上海宇通一直只是代管宇通集团的股权,虽然这种代管身份不影响获取分红。而证监会的处罚,已是将此MBO最终实现的可能性降至极小。据说宇通在向财政部报批时已更改了股权转让方案,受让方不再是上海宇通。

作者:李秀明来源:《中国投资》2003年第9期

企业经典案例25

长春高新子公司MBO欲强行闯关?

2004-03-18

年报惊曝巨亏,高管自买自卖核心资产,低价驱逐高价,股东大会两度延期

3月14日,长春高新公布了年报,每股收益为-0.82元,巨幅亏损令人咋舌。而与此同时,长春高新的高管却在忙着低价贱卖公司核心优质资产,百般为子公司MBO找说法,并不惜连续两次推迟召开股东大会。

子公司MBO“暗箱操作”?

2003年12月17日,长春高新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拟以每股2.4元的价格转让其控股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84万股股权,占该公司总股本的59.68%。长春高新副董事长、长生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高俊芳个人斥资4161.6万元购买其中的1734万股,占34.68%。

按照原定计划,长春高新将在2004年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该议案如获通过,转让即可正式生效。然而,由于市场认为上述转让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并可能对上市公司利益造成损害,消息公布后,舆论哗然,长春高新股价应声暴跌。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采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曾于12月31日发表题为《长生生物高管自买股权有隐情?》的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此次转让行为提出了质疑:

第一,转让价格不合理,高价不卖低价卖。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得知,云大科技、福尔生物等其他参与竞买方报价达到3元每股,结果高俊芳却以2.4元低价竞得。为何“高价不卖低价卖”?长春高新方面似乎始终也未能找出一条站得住脚的理由。

第二,转让过程不透明,无法体现公正合理。先是以类似招商形式到各地找买家来谈,后来却以不卖给外地企业为由“内定”,任凭公司高管“低价自买自卖”。从竞买的过程来看,信息明显不对称。高俊芳参与并非常了解竞买过程和报价,其他买家却对竞买过程不了解,也不了解彼此报价情况。

第三,股权价值未充分体现。作为买家,其他参与竞买方对长生生物都非常看好;作为卖方,包括高俊芳在内的长春高新方面却着意要“自贬身价”。

第四,当事各方说法不一,自相矛盾,相关理由和依据缺乏可信度。

文章刊发后不久,另有包括《中国证券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先后对上述问题提出质疑。长春高新于2004年1月10日专门就此发布公告称,媒体相关评论引起了公司的关注,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关于转让价格的确定,由于是与受让方协商定价,采用的是协议转让,未采取竞

标的方式,因此公司与现受让方确定股权转让意向后,其他受让方又报出高价时,未被公司采纳。高俊芳虽然任公司的副董事长,但其除了主抓长生生物生产经营外,并未在公司分管其他工作,也没有持有本公司股份,在本次股权转让的董事会表决中,已按照有关规定回避表决。转让长生生物之后,公司2004年的收入会有一定下降,但公司收回现金后,将投入到公司新建的全资子公司长春晨光药业有限公司等项目,预计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会受到较大影响。公司已将转让长生生物股权价款的回收风险降至最低,根据受让双方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亚泰集团已支付总股权转让款的25%;高俊芳已支付总股权转让款的63%”。

不明不白,强行闯关?

几乎与长春高新董事会决定股权转让的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就管理层收购提出明确要求:“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这更成为长春生物MBO的一道坎。

眼看股东大会的日子临近。迫于压力,长春高新决定将原定于2004年1月16日召开的2004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延期至2004年3月10日召开。对延期召开的理由,公司董事会1月13日在公告中的解释是,“由于董事会需对转让长生生物股权是否适用《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及相关法规等事宜进行调查”。

3月5日,长春高新刊登公告,宣布股东大会再次被延期到4月23日。理由是公司董事会仍在对转让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是否适用《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及相关法规等事宜请示上级有关部门,还未获得相关结论意见。

尽管有多位专家曾先后发表意见,认为上述转让行为不合理,但长春高新方面却一心想“抠”法律条文,大有强行闯关的架势。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春高新方面认为转让的是上市公司子公司股权,不适用于前述《意见》,并向长春市国资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而国资部门并未接受该报告。

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均表示,在不在《意见》规范之列,有没有专门的法规、文件都不是根本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其行为是否会有损国有股东的利益?是否会有损中小股东的利益?价格怎么定?谁来拍板?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张海鱼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对这类问题比较敏感,不希望企业没有原则地盲目跟风。原因正是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仍不明确,国有股东不是人格化的代表,无法体现资产所有者利益上的追求。企业高管被授权管理国有资产,行使国有股权的权力,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规范,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没有专门的规则之前,这种资产转让行为除了应遵守规则之外,如果涉及到公平的问题,应该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谁价高就转让给谁。

谁人受益?谁将受损?

“儿子英雄,价值低估”,市场上流传的这句话表明流通股股东之所以对长春高新寄以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长生生物价值的判断。这种低价出售,可能使长春高新减少

收益1790万元。谁人受益?谁将受损?明白人不难看出。

2003年年报显示,公司药业主营业务收入38985.63万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91.92%。药业已经成为长春高新的绝对主导产业,其主要产品的毛利率最低为57.63%,最高达85.48%。长生生物则是长春高新的第一盈利大户,资料显示,2001、2002年,长春高新的净利润分别为430万、730万,而其持股48.55%的长生生物的净利润分别为1005万元和2634万。2003年,长生生物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33.72万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8235.88万元,净利润1888.32万元。较高的毛利率和明显偏低的净利润也是业界质疑之所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持股51%的华康药业2003年末净利润为-2346.3万元。与美方合资经营的百克药业目前仅投资250万元,股权比例也只占50%,并非绝对控股。

公司治理专家、连城国际总经理王中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则认为,长生生物是关系到上市公司战略发展的主营业务,为长春高新贡献很大的现金流,如果把这一块MBO,无异于是变相地“掏空”上市公司。

长春高新董秘称股权转让是出于类似风险投资的考虑。王中杰认为这种说法简直是在开玩笑。“如果是做风险投资,那怎么能上市?难道可以拿股民的钱去做风险投资,让上市公司承担巨大风险,一旦项目成熟,有了稳定收益,就由内部人来低价收购?”

王中杰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定价机制是否合理,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有没有支付能力也是公平竞价之后才考虑的事情。目前,上市公司高管“绕道”MBO的现象比较常见。无论是收购公司核心资产、核心产品、垄断资源,还是到上下游购买母公司、子公司的股权,其实质都是要通过变相的MBO,达到个人“聚财”的目的。相对上市公司、国有企业MBO,这种自买自卖、有选择的收购模式更不合理。长春高新调查股权转让是否适用《意见》,恰好暴露其想钻法律空子的用心。

王中杰还指出,董事受股东委托,应该为股东利益着想。否则,谁来保护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不受侵害?从真正诚信、公开透明考虑,长春高新的董事应该受到公开的谴责,独立董事不顾企业的发展,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样也应受到谴责。

在法律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在中小投资者的一片反对声中,在舆论媒体众口一声的质疑中,长春高新管理层宁可两度推迟股东大会强行闯关MBO,却不肯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对股权进行转让,这种做法很难让人理解。

作者:张东臣

企业经典案例26

公司法案例

案例一 案例名称:沙港公司诉开天公司执行分配方案异议案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3月31日发布典型案例 【入选理由】 本案当事人对执行分配方案的主要争议在于,出资不实股东因向公司外部债权人承担出资不实的股东责任并被扣划款项后,能否以其对于公司的债权与外部债权人就上述款项进行分配。对此,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而美国历史上“深石案”所确立的“衡平居次原则”对本案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该类案件的审判实践中,若允许出资不实的问题股东就其对公司的债权与外部债权人处于同等受偿顺位,既会导致对公司外部债权人不公平的结果,也与公司法对于出资不实股东课以的法律责任相悖。故本案最终否定了出资不实股东进行同等顺位受偿的主张,社会效果较好,对同类案件的处理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裁判要旨】 最高法院接受了美国判例法中的“深石原则”,首次确认出资不实的股东对公司的债权劣后于公司外部债权人的受偿顺位,也就是说公司资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非股东债权,剩余部分才能用于清偿股东借款。 案例二

案例名称:宋余祥诉上海万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 案例索引:最高院获奖案例 (2014)黄浦民二(商)初字第589号 (2014)沪二中民四(商)终字第1261号 【入选理由】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中规定的股东除名权是公司为消除不履行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所产生不利影响而享有的一种法定权能,是不以征求被除名股东的意思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特定情形下,股东除名决议作出时,会涉及被除名股东可能操纵表决权的情形。故当某一股东与股东会讨论的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该股东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权行使表决权。本案中,豪旭公司是持有万禹公司99%股权的大股东,万禹公司召开系争股东会会议前通知了豪旭公司参加会议,并由其委托的代理人在会议上进行了申辩和提出反对意见,已尽到了对拟被除名股东权利的保护。但如前所述,豪旭公司在系争决议表决时,其所持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应被排除在外。本院认为,本案系争除名决议已获除豪旭公司以外的其他股东一致表决同意系争决议内容,即以100%表决权同意并通过,故万禹公司2014年3月25日作出的股东会决议应属有效。本院对原审判决予以改判。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豪旭公司股东资格被解除后,万禹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有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案例展示: 巨人集团,是个民营企业,它的总裁史玉柱是安徽怀远县人。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职员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讲“巨人”是个神话,而那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如此一家资产好几亿,年产值号称数十亿的企业破产,究其缘故,治理当局的决策失误是专门重要的一个方面。 该企业在1993年往常,其经营状况是特不乐观的,然而在1993年国家有关进口电脑的禁令一解除,国外众多超重量级选手蜂拥进入我国市场,一些头脑理智的企业纷纷压缩规模调整结构,可巨人集团的治理当局急于寻求新的产业支柱,轻易迈出了经营房地产和保健饮品的多角化经营的脚步。而当时巨人集团的资金不足,又没有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没有实力同时在两个全新的产业展开大规模投入。 到了1994年,巨人集团治理当局差不多意识到集团内

部存在的种种隐患,创业激情差不多消逝了;出现了大锅饭现象;治理水平低下;产品和产业单一;开发市场能力停滞。但治理当局依旧回避了企业内部产权改造及经营机制重塑的关键问题,想通过再一次掀起的进展和扩张热潮,将企业重新带回到过去辉煌的时期,在保健饮品方面大规模投入,如此的投入带来了短暂的效益,可专门快企业的问题暴露无疑:企业整体协调乏力;人员治理失控;产品供应链和销售链脱节等。针对此问题,企业治理当局进行了整顿,然而未能从全然上扭转局面,最终全线崩溃。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曾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是一个人讲了算。决策权过度集中在少数高层决策人手中,尤其是一人手中,负面效果同样突出。特不是那个决策人兼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而其他人专门难干预其决策,危险更大。巨人集团失败的缘故专门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内部操纵的失控,尤其是操纵环境中企业经营治理当局的经营治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失误造成的。 总结巨人集团失败的经验教训,其打算过程失控也是要紧缘故,要紧表现在:打算动因不明确;打算非理性,试图超越规范;过程失控,如打算制定较为粗放,打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反馈与检讨,打算柔性不足,在市场状况即企业经营状况发

古代最经典的七个人才案例

古代最经典的七个人才案例 中国历史悠久,各种人才智慧的学说纷呈,而人才智慧的典范更是举不胜举。中国是一个智慧大成的民族,人才智慧的经典案例,让人拍案叫绝,下面精选几例,供大家借鉴。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识才案例: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所谓识才不只是看看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这么简单。而要从小的方面推断大的方面,从今天的行为推断以后的行为,得出用人策略。周亚夫是汉景帝的重臣,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至丞相,为汉景帝献言献策,忠心耿耿。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之根基最全版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 之根基

中国企业文化之根基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文化的根基的阐述,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进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打破国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公共关系学、决策科学、管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精华,其主要内容是在理性与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行成的,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创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

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 . 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 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问题提示: 1、“上善若水”的内涵是什么? 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上善若水”?2、 案例点评: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是中国通信服务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通信服务、1经营管理在价值层面的基本规定,是推动中国通信服务以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准则和全面创新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乙方文化的发展、落地和升华。价值取向是利泽万物、创新服务;核心思想是聚焦客户、因需而变;追求目标是以服务提升价值。 重庆设计院公司敢于担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庆公、2租房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并且获得了好评与信赖,不仅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也服务了社会。中通服旗下某公司,知

(完整word版)人力资源经典案例系列

人力资源经典案例系列――欧莱雅中国战略性招聘 欧莱雅在1907年由Eugene Schueller创立的。2003年,欧莱雅集团全球销售额达140.2亿欧元。作为财富500强之一、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的欧莱雅集团,其经营活动已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拥有员工5万多人。 欧莱雅1996年全面落户中国大陆。2004年年初,欧莱雅继收购小护士之后,又闪电般地虎口夺食,从宝洁手中“抢”走知名化妆品牌――羽西,震惊了整个化妆品业界。 欧莱雅显然是有备而来,因为它在企业管理,特别是人才管理上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它的战略性人才招聘的策略更是为人所称道。正是因为它的战略性的招聘,使自己的品牌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更是聚集了大量的人才。 思路:人力资源的提前开发 2003年的9月,虽然2004届毕业生距离毕业还有近一年的时间,但南京的“准”毕业生们已经吸引了欧莱雅的注意,其主办的一场“工业设计大赛”已经让学生们真实了解到了欧莱雅的文化。 此次欧莱雅大赛主题是请大学生选择一种做一套环保化妆的方案,获奖者分别有10000元,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除了高额奖金以外,冠军每人可获得在欧莱雅6个月的实习期。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规的方法是,把某一个员工招进公司,从那一刻起开始给他职业培训,为他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等等。显然,欧莱雅的思路不同,它提出了“提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欧莱雅认为,创造与人才接触的机会,才是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步。 自然,欧莱雅首先想到的是大学,因为大学是欧莱雅未来人才的基地。 “提前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大学生们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开始了解欧莱雅,了解欧莱雅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市场策略,了解欧莱雅的产品和管理。 欧莱雅希望这些大学生在将来入职的那一刻就能起飞。加快他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也可减少企业后期培训的投入。欧莱雅认为,这样的人力资源开发是相对稳定的。 操作:打造品牌赛事 在有了人力资源提前开发的思路之后,欧莱雅不断进行校园的活动的推广,但是欧莱雅逐渐发现,这些活动如果只是平铺下去的话,效果并不好,打造一个品牌性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比赛才是重要工作。于是“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大赛”逐渐发展开来。 “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于2000年起,由欧莱雅和《商业周刊》及欧洲著名职业培训软件开发公司Strat X联合举办。目前,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已经成为世界上惟――项向全球所有大学生包括MBA学生开放的商业模拟竞赛。

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文档资源★★★企业文化,从狭义上讲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企业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企业里的一切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只有经济价值观,没有文化价值观。但事实是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的价值观始终主宰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企业文化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溶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其实它就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地环绕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离了它却不行。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

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1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由于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人力资源总结典型案例

******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2010年工作总结 集团公司: 2010年,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公司管理突破年,在这一年里,人力资源部在公司党委、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全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走专业化道路,做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化要求,以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从变革,创新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公司五年战略规划,认真落实“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几大模块工作,努力学习专业化知识,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明细分工,建设系统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此情况下,人力资源部的专业管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整体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员工招聘力度,做好内部人员沟通与协调,为公司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1.今年人力资源部共招聘员工224人,其中专业化人才66人,普通员工158人。 2.做好内部人员协调与安置,对**分公司富余**2人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到**分公司**0人,**分公司*8人,**化工分公司7人,

其它分公司*7人。 通过进行外部招聘,补充了公司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了各单位的用人需求,扩充了公司的人才队伍。同时与集团公司各分公司多次沟通**调,解决了水泥分公司的富余人员安置问题,并降低其它分公司的用人招聘成本。 (二)做好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总体素质,为公司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1.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今年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对公司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职业道德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等厂纪厂规、劳动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社会保障、岗位职责、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内容对新进行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共对新入职**5名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 2. 在职培训是提升在职员工工作能力,态度及技能的重要手段。今年人力资源部共组织研究生培训1071人次,**“**计划”培训66人次,“**执行力”培训5人次,**老师进行内部培训1700余人次,**老师培训1000余人次,“年终绩效考核、下年度人力资源规划及动态薪酬设计”培训2**人次,30人参加**川化工学院的三个月培训,以及举行了在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共500余人次,累计达4368 余人次,累计培训费用**34.20元。 3.建设内部培训师队伍,加强内部培训能力,在今年6月,初步确定了40余人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由**顾问***对内部培训师队伍进行了培训,就培训过程礼仪,技巧等进行培训。

八个经典的企业文化故事

八个经典的企业文化故事 企业文化故事是最生动的企业文化培训资料,通过讲述这些企业文化故事,员工可以对企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企业也可以汇编一些有关自己的文化故事,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体会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故事之一:海尔砸冰箱 当海尔还是一家小冰箱厂时,张瑞敏因为质量问题,砸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当时,整个家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砸冰箱而不是返厂维修,显得那么不近乎人情,似乎也没有道理。然而,冰箱确实砸了。不但砸了,而且砸出了满城风雨,砸得沸沸扬扬,砸上了媒体,砸进了每个海尔人的心里,也砸出了消费者对海尔的信赖。 企业文化故事之二:海尔吃“休克鱼”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的近 10 年间,海尔先后兼并了 18 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 在这些兼并中,海尔兼并的对象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但海尔看中的不是兼并对象现有的资产,而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活力、潜在的效益,如同在资本市场上买期权而不是买股票。海尔 18 件兼并案中有 14 个被兼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 5.5 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 14.2 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做“鱼吃鱼”,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或者是小鱼吃大鱼。 而海尔吃的是什么鱼呢?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什么叫“休克鱼”?海尔的解释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从国际上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先是“大鱼吃小鱼”,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再是“快鱼吃慢鱼”,兼并重组的趋势是资本向技术靠拢,新技术企业兼并传统产业;然后是“鲨鱼吃鲨鱼”,这时的“吃”,已经没有一方击败另一方的意义,而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强强联合”。 而吃“休克鱼”的理论,为海尔选择兼并对象提供了现实依据。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搞兼并重组不可能照搬国外模式。由于体制的原因,小鱼不觉其小,慢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壳牌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策划专家阿里·德赫斯组织了一项关于企业寿命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令人震惊! 该研究发现,《财富》排名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50年,只及人的寿命的一半。别忘了它们是世界500强啊!我们许多企业都把目标定位在进入500强,可见,进入500强也不是有永恒的保险。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新成立的企业中有40%存活不到10年就夭折了。 此外,也有调查显示:1912年的世界100强企业,经过80多年,被收购、破产或被收归国有,也就是不再独立存在的共有49家;仍然独立生存着,但是不再是100强企业的,有31家;余下的,到1995年仍为世界百强的,只有20家。 凭什么生存?恐怕是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能力。 这不能不令我们记起达尔文的名言: “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所以,我们说,新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变化成为常态。 这表现在:

◆顾客需求和竞争方式在不断变。变化无所不在。市场中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和供给年年在变。 ◆变化的步伐在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英特尔的芯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意想不到的变化增多。二年前谁会预料到呼机市场会迅速萧条? 总之,这意味着商战中的选手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商战的赢家必须是一个高明的快棋手。 【自检】 变化蕴涵的战略课题如下,请据实判断自己公司的情况并列出改进计划。

顾客至上 (某商场服装柜台前,女顾客与女售货员) 顾客:小姐,请你把那件毛衫给我看一看。 售货员:请等一会儿。 顾客迟疑一下,走到另一个柜台。 售货员一脸茫然。 看来,现在的顾客真是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挑剔了。 其实,这是当今市场经济的一个普遍特征。买方市场的出现给顾客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把顾客当上帝。 所以,新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就是:顾客至上。 商场上的选手与顾客的关系更清楚了。过去,通用电器公司有些人认为,你有眼力买我的产品是你的荣幸。现在,它也变成了所谓靠服务生存的企业了。 现在是顾客决定: ■想买什么。你说什么好没有用,得他说、他认可--顾客越来越难以被说服,更不用说哄骗。

十大HR经典案例

十大HR经典案例 2008-05-29 22:19 企业间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未雨绸缪从在校大学生中发现优秀人才做“种子选手”?企业快速扩张,新入职学生员工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如何让他们快速适应企业文化,走稳走好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些都是来自企业管理一线的最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也是许多企业共同面对的有典型意义的管理难题,对这些难题与困境的思考,企业所做的各种突破困境的尝试,他们在这种尝试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就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 IBM发布的《2005全球人力资源报告》昭示了目前全球人力资源领域面临着以下难题:市场越成熟,人力资源主管面临的挑战越大,主要来源于“无法保持人员淘汰的弹性”、“管理阶层的培训计划不足”与“鲜有评估员工满意度”;在内部培育或对外招聘中寻找平衡点。不论是通过内部培育人才还是对外招揽人才,都各有利弊和风险,但终点是要能反映业绩表现。43%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将“适时提供企业所需要招聘的人才”列为其主要业务目标;坚持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充足的升迁机会,有制度的绩效评估、兼顾工作与生活的薪资,都有助于降低人员流失率,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这些都是全球HR领域面临的共性,如何能突破重围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聆听IBM专家给予的不同类型的建议外,就是欣赏这些精彩HR管理案例了!以下共享的是第五届“《人力资本》论坛”发布的“2005最佳人力资本管理实践”十佳案例,“当我们不知道方向的时候,报告给了我们前瞻性的方向;当我们知道方向的时候,我们希望知道业内的成熟模式的运作。”一个HR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IBM:培养“将军”的地方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只有能为士兵成长为元帅提供帮助的军队才是好军队。IBM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培养“将军”和“元帅”的地方,这个企业的“人才新干线”就是为了全方位打造企业领导力的后备军而设的。在质和量上均衡发展的IBM接班人队伍,人才生命周期生生不息,成就IBM百年不变的辉煌。 IBM后备力量的发展是从两个基本层面着手的。一个是从IBMChina四千多人的员工队伍中选出15%-20%的有突出表现和发展潜力的顶尖人才。一个是领导梯队,通过“长板凳接班人计划”确任每一个关键性职位的未来3-5年的接班人,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 从人才生命周期规划、识别、吸引到雇佣、融入、培育、激励、保留,不合格的则放弃,IBM人才新干线计划是一个超越执行层面的单点计划,全面地应对企业对人才的全盘需求,并实现人才发展的每个环节的连贯性。 “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最后都变成蓝色。”这是在IBM 内部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 (3)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doc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1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

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问题提示: 1、“上善若水”的内涵是什么? 2、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上善若水”? 案例点评: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是中国通信服务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通信服务经营管理在价值层面的基本规定,是推动中国通信服务以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准则和全面创新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乙方文化的发展、落地和升华。价值取向是利泽万物、创新服务;核心思想是聚焦客户、因需而变;追求目标是以服务提升价值。 重庆设计院公司敢于担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庆公租房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 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精神的传承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精神 的传承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企业,它对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它人性的光芒令人惊异。当记者整理完材料,终于拨开种种传奇故事,触摸到这个企业的灵魂时,内心的兴奋竟然久久难以平息。 记者害怕自己拙陋的语言难以完整地表达这个企业,和这个人。 这个企业完全是由人的境界成就的梦想,用梦想成就的事业。这个梦想为所有人的心灵提供栖所,同时也让许许多多的心灵通向幸福和高尚。这一切都由一个人的心灵来完成。 多年来,父亲的形象——脚上裹着石膏,歪在沙发上,不能出去工作,不能挣钱,被抛入社会最底层的那副模样——一直萦绕在霍华德·舒尔茨的脑海里。父亲是个老实人,一生落魄潦倒,没有自己的房子,他兢兢业业地当卡车司机,只是为了让家里的餐桌上有吃的。 他们一家住在纽约着名的贫民区。现在父亲跌断了脚踝,没有医疗保险,更严重的是失去了工作。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完全没了收入,母亲为了下一餐不得不去向人借钱。这让渐渐长大的舒尔茨既痛心又痛苦,他感到自己背负着一种贫穷带来的耻辱。 最糟糕的是,父亲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过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舒尔茨下决心跳出父母的阴影。于是他一生都在“惦记着什么”,他努力、坚持,把命运握在手里。打橄榄球别人都停下来休息时,他总是在亢奋地奔跑,像是在发泄,又像在追逐着某种只有自己才能看见的东西……

“我想赢!” 眼睛看不见的对你才是最要紧的。 ——安东尼·德·圣埃克胥佩里 两个弟妹还小,舒尔茨必须快快长大。他很小就开始挣钱,12岁时他干过骑车送报的差事,后来又为小快餐店打工。16岁在纽约曼哈顿的成衣区找到了一份可以放学后去干的活,为一个皮衣生产商拉拽动物的皮。他曾经在一家运动鞋店里度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在编织工厂里用蒸汽处理过纱线。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充满生机,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报偿。母亲总是教育舒尔茨“社会是公平的”。她是个聪明、有见识、做事有条理的人,只是有点武断,她一直是儿子强有力的榜样。她鼓励儿子把自己放在最困难的位置上:“你只要倾心倾力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 贷款上了大学,毕业后舒尔茨成了施乐公司的推销员。他有足够的激情和动力,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打50多个推销电话,在曼哈顿中城从第42街跑到第48街,从东河跑到第50大道,一家一家敲开别人办公室的门。 电话推销对做生意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它教会舒尔茨即兴思考的能力。上门推销时那么多扇门砰地关上,你必须厚着脸皮,用最简洁的话,三言两语把产品最诱人的地方介绍清楚。这份活挺刺激,让舒尔茨把年轻的活力全发挥了出来,还能使他一直保持幽默

2015年公司法十大典型案例丨经典案例

2015年公司法十大典型案例 法务部查阅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对外公开发布的公报案例、指导案例及典型案例,从中筛选出公司法领域较具典型实践指导意义的十个案例,并附上每个案件的“裁判要旨”,以飨读者。 案例一 案例名称:沙港公司诉开天公司执行分配方案异议案 案例索引: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3月31日发布典型案例 【入选理由】 本案当事人对执行分配方案的主要争议在于,出资不实股东因向公司外部债权人承担出资不实的股东责任并被扣划款项后,能否以其对于公司的债权与外部债权人就上述款项进行分配。对此,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而美国历史上“深石案”所确立的“衡平居次原则”对本案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该类案件的审判实践中,若允许出资不实的问题股东就其对公司的债权与外部债权人处于同等受偿顺位,既会导致对公司外部债权人不公平的结果,也与公司法对于出资不实股东课以的法律责任相悖。故本案最终否定了出资不实股东进行同等顺位受偿的主张,社会效果较好,对同类案件的处理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裁判要旨】 最高法院接受了美国判例法中的“深石原则”,首次确认出资不实的股东对公司的债权劣后于公司外部债权人的受偿顺位,也就是说公司资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非股东债权,剩余部分才能用于清偿股东借款。 案例二 案例名称:宋余祥诉上海万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案例索引:最高院获奖案例 (2014)黄浦民二(商)初字第589号 (2014)沪二中民四(商)终字第1261号 【入选理由】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七条中规定的股东除名权是公司为消除不履行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所产生不利影响而享有的一种法定权能,是不以征求被除名股东的意思为前提和基础的。在特定情形下,股东除名决议作出时,会涉及被除名股东可能操纵表决权的情形。故当某一股东与股东会讨论的决议事项有特别利害关系时,该股东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权行使表决权。本案中,豪旭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