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年产10万吨玉米胚芽油项目

参考-年产10万吨玉米胚芽油项目
参考-年产10万吨玉米胚芽油项目

10万吨玉米胚芽油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玉米色拉油是把玉米中分离出来的玉米胚芽进行压榨,再经过脱胶、脱酸、脱水、脱色、脱臭、脱蜡等工艺精制而成的。玉米色拉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97%以上,同时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和矿物质等,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玉米油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功能性油脂,被广大城市居民当作一种保健油食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享有“健康油”、“长寿油”等美誉,它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油。另外,玉米油在医药行业、生物制品行业、民用行业等也有广泛的用途,因此,玉米油的前景看好,市场份额会逐年增

加。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备多种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全市现有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玉米总产量65万吨。浚县农科所培育的浚单18#、浚单20#等优质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距鹤壁50公里左右的新乡、安阳、濮阳等相邻地市也都是玉米主产区,玉米产量超过600万吨,为生产玉米色拉油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玉米油每年需求总量为1200万吨,而2007年国内市场需求小包装油仅150多万吨,占不到总需求量的10%。业内人士估计,国内的玉米油市场份额以最保守的估计也将达到每年50亿元人民币。有关专家预测,5~8年内,国内小包装玉米油的销量将达到400万吨,可以说一个充满了无限诱惑力且又非常巨大的市场,呈现在食用油业面前,从而玉米油加工业将成为玉米深加工业的一个“黄金产业”。因此,面对一个销势良好且前景十分广阔的市场,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技术和工艺先进的现代化玉米油加工厂,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它作为一个高附加值项目,也将来必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原材料及技术保证

1、主要原料:玉米胚芽(纯度89%以上,水份8%,含油量45%),主要是国内淀粉厂供应。

2、辅助材料:6号抽提溶剂油(GB16629-1996)、液体石蜡、食盐、火碱(片碱纯度98%),磷酸(GB3149-92、浓度85%)、白土(HG/T2569-94)、柠檬酸等,化工辅助原料从市场上很方便购买,不存在紧缺的原料。

3、燃料及动力要求。水:水质洁净,供水能力最大为60m 3 /h。电:装机负荷总量约为1936.5Kw,利用系数为80%。汽:蒸汽总用量约为10 T/H,压力为1MPa以下。

4、工艺流程。采用中国农科院设计最新工艺流程。

四、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总投资为12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10000 万元,流动资金2000 万元(不包括土地)。预计年销售收入总计84477.6 万元,净利润3376.67万元,投资回收期2.96 年。

五、拟合作方式:独资、合资。

玉米胚芽油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对餐桌上食物的花色品种要求更高,并逐步向天然、营养、保健方面发展。因此,发展绿色食品已经显示出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目前市场上旺销的商品均不同程度地使用着绿色食品的标志。

玉米油是发达国家食用油脂之一,玉米胚芽油因具有高效保健价值享有“健康油”、“放心油”、“长寿油”等美誉。又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黄金液体”,在欧美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家庭选择两种用油,橄榄油和玉米油,仅在欧洲,年玉米油消费量就达到了300余万吨。由于欧美人把这两种食用油作为健康的象征,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现在这种健康的消费习惯逐渐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家庭的消费意识。

据了解,目前国内玉米胚芽油的生产量为近50万吨,市场上销售的小包装油仅10万吨左右。远低于大豆油和花生油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另据著名的营销策划专家路长全介绍:目前我国玉米油还没有主导品牌,包括食用油大品牌在内的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都没有进行专业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本上是在国内通过采购玉米油或委托代加工的形式来满足调和油的生产和销售。随着人们的

消费意识和行为由单项选择转向多项选择,玉米胚芽油正逐步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和青睐,路长全还说,目前我国玉米油市场交易额已经突破了100多个亿,因此我国的玉米油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由于我国居民膳食习惯受区域或民族用油消费习惯不同的影响,居民长期食用的油脂主要以大豆油、花生油、菜子油、玉米油、山茶油、葵花子油等为主,我国食用油大型制造企业为满足国内不同消费群体,纷纷布局油脂业空白,加大对不同油种的生产,在这几大油种中,除大豆油和花生油以外,其他油种在我国还没有主导品牌或强势品牌。

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以小包装油为代表的金龙鱼大豆色拉油开始在国内盛行,一直主导着中国的小包装油脂市场。90年代初期,福临门、合兴、南顺、绿宝、火鸟等一大批品牌纷纷在小包装大豆油市场里抢滩登陆,一时间中国的油脂市场成为了大豆色拉油的天下,这种雄霸天下油脂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00年初以花生油为代表的鲁花的崛起。鲁花以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促使我国花生油产业实现了由无到有,由有到大这一过程的转变,着实震荡了中国整个油脂业,使食用油大鳄们大跌眼镜,不得不刮目相看。鲁花的崛起,引领着中国食用油的消费趋势,食用油大鳄们眼看着花生油产业逐渐强大,大豆油油脂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他们更不愿意看到的是花生油巨大的利润空间被鲁花独占,只好随着鲁花跟进,纷纷上马花生油项目。当中国油脂历史演变到2005年,大豆色拉油时代走到了尽头。

从中国的油脂发展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油脂业严重缺乏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强势品牌,现在国内本土原料可以制油的有很多,除花生以外,比如玉米胚芽、葵花子、山茶子等,但在这些产业领域里却没有一个大品牌,因此中国油脂业缺乏竞争力与外来转基因大豆油竞争。

从某种程度来看,花生油是取代了大豆色拉油,但是国内花生油市场也就那么大了,基本上被鲁花做的差不多了。

玉米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玉米油虽然不是食用油中的大众产品,玉米油中不饱合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油酸的含量占80%,具有降低血管中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有显著疗效。另外,玉米油中含有丰富的酶和维生素E,长期食用能增强肌肉和心血管机能,维持生殖机

能正常,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能力,能够很好的恢复体内的粘膜组织。因此,玉米油是人类最理想的食用植物油,堪称“健康营养油”。可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油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据《北京晚报》报道,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蒋建平研究员介绍,玉米油中富含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以减缓人类前列腺病症和皮炎的发作,同时对视网膜和大脑皮质的发育有益。有资料表明,脂类是人体需要的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它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必要的脂肪酸,以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同时它还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并促进其消化和吸收。我国居民报取脂类的主要途径是食用植物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互不参考报入量》的要求,合理的脂肪供给量应为总报入量的20%至 30%,而玉米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其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所以玉米油是人类可以放心食用的特种植物油之一。

据科学研究,玉米籽粒含油量约为4.5%,其中85%贮存于种胚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玉米油现已成为家庭消费的主流油种,吉林省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玉米生产基地,其用途主要是食用和饲料。与此同时,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进口国,每年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口大量豆油和菜油。针对这种现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吉林作为全国玉米主产区全力推广玉米大面积种植。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乡对玉米油的需求将达到人均10公斤,到那时仅此一项就需要玉米1400万吨,这将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国内对玉米油营养价值认知度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玉米油的消费,在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关于玉米油的专项科研机构,专门从事研究和提升玉米油的科技含量,而在我国,由于我国缺乏对玉米油的科技力量投入和玉米胚芽合理利用率低下,因此玉米油在我国油脂业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形成不了强劲产业。

资料表明,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我国被掩盖,跨国公司在2005年加快了收购内资大豆加工企业的进程,目前,外资大量进入国内食用油加工业,特别是在沿海港口城市兴建了一些大型或超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如ADM已经参股13个工厂,2005年通过其控股的托福公司收购华农集团30%的股份;嘉吉已在东莞、

南通建厂,还收购了其它工厂,邦基已收购山东三维,外资企业控制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已达50%以上,其真实意图并不是通过大豆加工环节赚取利润,而是为了保证向我国进口大豆渠道的通畅,赚取更大的利润,收购国内企业或投资国空企业等只不过是一种加大进口和垄断的档箭牌。后果是不仅冲击了中国的油脂业,而且也直接威胁到了我国油料作物的经济发展。

我国在“九五”期间,国内食用油年消费量1200吨,其中进口转基因大豆油量为年均400万吨,2005年国内食用油消费量达到了2000万吨,进口数量达到了1000万吨。进口油脂不仅数量大,形成对我国油料和油产业的冲击,而且,在质量方面也存在安全隐患,有关油脂专家对此曾呼吁,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局面,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居民食用油的消费量有1/2之多要完全依赖对转基因油料的进口,势必威胁到我国食物的战略安全。

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陆晖、杨万生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鲁战会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玉米油原料主要来自本土,不存在含有转基因成分,含有转基因油料的大部分是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大豆油。从安全角度来说,玉米油更具安全性,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玉米油产业革命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增添国内油的自给率,避免长期依靠外来生物弥补的不安全隐患,而且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拥有着这么好的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玉米资源,但由于我国至今没有玉米油的龙头品牌的带动,因此影响了玉米油产业的发展。

在品牌的影响和垄断下,目前在国内,只要提起大豆色拉油,消费者就会立即想到金龙鱼和福临门,担起调和油就会想到金龙鱼,提起花生油就会立即想到鲁花,而提起玉米油时,在消费消费者心目中一时很难说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在资本大鳄面前,从原料使用和品牌持有者来看,除鲁花以外,其它的几乎都是外来的品牌,就是这睦外业品牌所用的转基因油脂霸占了中国的油脂市场。在这种环境下,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与淀粉加工业和酒精发酵业密切结合,则可大大降低成本,因为去胚是后者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之一。无论是挑战也好,机遇也好,追求并非经济目标,而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技术先进中国民族的油脂强势品牌,来带动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给更多的农民提供和创造致富的条件。

从中国的油脂发展历史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油脂业严重缺乏的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强势品牌。玉米油是以新型健康油的形象出现,定将会推动中国油脂业走向另一个高潮,引领健康消费时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