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课设(协调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课设(协调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课设(协调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300MW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刘丽丽

2011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1. 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1)

1.1 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 (1)

1.2负荷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1)

1.3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2)

1.3.1 参与电网调峰、调频 (2)

1.3.2 稳定机组运行...................................................

3 1.3.3 具有多种选择运行方式..........................................

3 1.4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3)

2.协调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 (5)

2.1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5)

2.2 机、炉主控制器 (5)

2.2.1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6)

2.2.2 以汽轮机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6)

3.30MW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11)

3.1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3.2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12)

3.3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13)

3.3.1 机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限制 (14)

3.3.2 负荷要求指令的增/减闭锁 (15)

4.收获、体会和建议 (16)

5.参献 (17)

1.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1.1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

单元机组的输出电功率与负荷要求是否一致反映了机组与外部电网之间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主汽压力反映了机组内部锅炉和汽轮发电机之间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协调控制系统就是为完成这两种平衡关系而设置的。

使机组对外保证有较快的负荷响应和一定的调频能力;对内保证主要运行参数(主汽压力)稳定的系统称为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 ontrol System----CCS)是将单元机组的锅炉和汽轮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控制的系统。

1.2负荷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在单元机组中,锅炉和汽轮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设备。从机组负荷控制角度来看,单元机组是一个存在相互关联的多变量控制对象,经适当假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的互相关联的被控对象,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

对象的输入量μB为锅炉燃料量调节机构开度,代表锅炉燃烧率(及相应的给水量),μB的变化将引起机前压力PT的变化,用WPB(S)描述该通道的特性,在汽轮机调节阀开度μT不变时, W PB(S)具有以下形式:

W PB(S)= K1/(T1 s + 1)2 (1)

式(1)是一个简化了的和二阶系统,它表明燃料------压力通道具有较大的惯性和迟延.

在燃烧率变化后,在汽轮机调门开度μT不变时,pT的变化也将引起机组实发功率PE的变化。图1中, WNB(s)是燃料一切通道的传递函数,它具有如下形式: W NB(S)= K2/(T2 s + 1)2 (2)

在机组燃烧率保持不变,将汽轮机调节阀门开度通常用同步器位移量表示μT改变,它将引起机前压力pT的变化,以及机组实发功率PE的变化,这两个通道的传递函数WNμ(S)、WPμ(S)形式如下:

W Pμ(S) = —[K3 +(K4/T4s + 1)] (3)

WNμ(S) =[K5/(T5s+ 1)]—[K6/( T6s + 1)2] (4) 以上四个式子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通过理论分析和线性化处理也可得出以上关系。以上用传递函数表示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也可用阶跃响应来表示.

1.3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1.3.1 参与电网调峰、调频

特别使随着电网负荷昼夜峰谷差的急剧上升,电网对机组参与调峰要求日益增高,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夜间低负荷运行,两班制运行,周末停运…….的中间负荷机组。

要求机组控制具有更快速、更灵活的负荷响应,并且在更大的负荷变化范围里,甚至0—100%全程,CCS能够投入自动。

调峰使按电网昼夜的负荷变化,视该机组在电网中的地位与经济效益,有计划地,大幅度地进行调度控制。而调频则是瞬时的,有限制地,按该机组CCS

系统设定的频差校正特性(不等率、死区、限幅值)校正机组负荷。

1.3.2 稳定机组运行

CCS系统检测与消除机组运行的各种内外扰动,协调锅炉与汽机的能量平衡。协调锅炉内部燃料、送风、引风、给水…….各子回路的能量平衡与质量平衡。机组的稳定运行,机炉的能量平衡就是以机前压力的稳定为标志。

1.3.3 具有多种选择的运行方式

CCS系统设计,必须满足机组各种工况运行的需要;提供可供运行人员选择或联锁自动切换的相应控制方式。系统方式的切换,均为无扰动过程;并且,切除机或炉的某一部分自动,并不影响CCS系统的稳定运行,使CCS具有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启动、低负荷或局部故障条件,都投入自动的适应能力。

1.4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由负荷控制系统也称主控系统,常规控制系统也称子控制系统和负荷控制对象三大部分组成的。如图6所示。负荷控制系统又由二部分即负荷指令处理部分也称负荷管理控制中心和机炉主控制器组成。

负荷管理控制中心(Load Management Control Center——LMCC)接受的是外部负荷指令、根据机组和控制系统本身需要所设的内部负荷指令。内部负荷指令一般有机组辅机故障减负荷Run back(快速返回)指令,与机组负荷有关的主要运行参数超过上限而引起的减负荷Run down(迫降)指令。主要运行参数低于下限而引起的增负荷Run up(迫升)指令,负荷控制系统处于手动状态时,负荷控制系统本身跟踪实发功率的信号。外部负荷指令一般有电网调度所的负荷分配指令ADS(Automatic Dispath System)、机组运行人员手动增/减负荷的指令。

负荷管理管理控制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对外部要求的负荷指令或目标负荷指令TLD(Target Load Demand)进行选择,并根据机组主辅机运行情况加以处理,

使之转变为机、炉设备负荷能力,安全运行所能接受的实际负荷指令ALD(Actua l Load Demand)P0,实际负荷指令又称ULD(Unit Load Demand)单元机组实际负荷指令。

机、炉主控制器接受LMCC发出的实际负荷指令P0,为了使锅炉和汽轮机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协调,在协调控制方式情况下,汽轮机主控制器接受汽轮机的D EH(Digital Electro Hydraulic即数字电液调节)来的频率偏差信号Δf,还接

受汽轮机首级后压力p1与主汽压力pT的比值p1/pT的反馈信号,即汽轮机阀位的反馈信号,以及实发功率信号PE和主汽压力的偏差Δp。机、炉主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锅炉和汽轮机的运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负荷控制方式,按照实际负荷指令P0与实发功率信号PE的偏差和主汽压力的偏差Δp以及其他信号,进行控制运算,分别产生对锅炉子控制系统和汽轮机子控制系统的协调动作的指挥信号,分别称为锅炉指令(Boiler Demand)PB和汽轮机指令(Turbine D emand)PT。

单元机组主控制系统是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核心。在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无论是调频和调负荷、机组的启动和停止、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锅炉燃烧率的变化、汽轮机调节汽阀开度的变化都是在主控制系统统一的指挥下达到协调一致的,即机组的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在满足电网负荷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总是保证平衡的。完成主控制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一般汽轮机和锅炉的控制系统都是比较简单的单、回路和常规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能克服由于内、外扰动造成的参数波动,使之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也适应负荷控制系统发来的变负荷指令信号,使每个子系统都能在主控制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动作,完成子系统与单元机组(控制对象)之间的协调,使整个单元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机炉的子控制系统是协调控制的基础,它们的控制质量将直接影响负荷控制的质量。因此,只有设计好各子控制系统,并保证其具备较高控制质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协调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的控制质量。

图2 协调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2.协调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

2.1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负荷管理控制中心是协调控制系统的指挥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电网调度中心的要求负荷指令或机组运行人员要求改变负荷的指令以及机组主辅机运行情况,处理成合适于机炉运行状态的实际负荷指令ALD或ULD(P0)。具体来讲,LMCC能完成以下功能:

(1)最大/最小负荷限制

协调控制系统提供机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运行人员上可通过设定器调整机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限制值的增减直接影响实际负荷指令。当实际负荷指令等于最大或最小限制值,实际负荷指令不论要增加或减少都将受到闭锁。当实际负荷指令等于运行人员设置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时,设定器上的限制红灯点亮。

(2)负荷返回回路

当机组主要辅机(如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空气预热器、给水泵等)出现故障时,机组就不能满负荷运行,必需迅速减负荷。CCS设计了快速返回信号,以保护机组的安全。如果是锅炉侧主要辅机发生故障,则将在汽轮机跟随方式下完成负荷快速返回,即锅炉需要迅速减负荷,而汽轮机应跟着迅速把负荷降下来。负荷降低的幅度要看主要辅机故障的情况而定。

(3)负荷快速切断回路(Fast Cut Back------FCB)

机组在运行时,如果发生严重故障,例如机组突然与电网解列(即送电负荷突然跳闸),或汽轮机跳闸,这时快速返回就已不能适应迅速减少负荷的要求。CCS设计了快速切回信号,以实现机组快速甩负荷。

FCB的设计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甩负荷至厂用电,当机组甩负荷突然跳闸,为了使机组仍能维持厂用电运行,即不停炉不停机,FCB使机、炉巨维持在最小负荷。另一种是发电机、汽轮机跳闸,这时FCB使汽轮机快速甩负荷或停机。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旁路系统输出,锅炉继续维持最小负荷运行,即停机不停炉。(4)闭锁增/减回路

当发生煤输送管道或燃烧喷嘴堵塞,挡板卡死,执行机构、调节机构等设备工作异常的故障时,将会造成燃料量、空气量、给水量等运行参数的偏差增大。CCS设计了负荷增/减闭锁信号,对这些运行参数的偏差大小和方向进行监视,如果出现故障,负荷增/减闭锁回路根据偏差的方向,将对实际负荷指令实施增或减方向的闭锁,以防止故障的危害进一步扩大,直至偏差回到规定限值内才解除闭锁。

(5)负荷迫升/迫降回路

对于负荷增/减闭锁所谈到的一类故障,除了采用增/减闭锁措施外,CCS通常还采用迫升/迫降措施。当有关的运行参数偏差超过了允许值,同时有关的控制输出已达到极限位置,不再有调节余地。则迫升/迫降回路根据偏差的方向,

将对实际负荷指令实施迫升/迫降,使偏差回到允许值范围之内,从而达到缩小故障危害的目的。当发生迫升/迫降后,CCS将使负荷指令处于保持状态。

2.2 机、炉主控制器

机、炉主控制器是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机构,机、炉主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机组的运行条件和要求,运行人员可选择协调、锅炉跟随、汽轮机跟随等控制方式给出合理的控制方案提供机组全面的协调控制.

机炉主控制器的设计从其控制结构出发有两种指导思想,一种是以反馈控制为基础的,适当加入一些前馈信号作为辅助调节以改善控制品质;另一种则是从能量平衡的角度考虑前馈的控制,力争做到前馈补偿后,锅炉和汽轮机就能协调一致地达到所要求的负荷,反馈作用仅在此基础上起校正作用。这样机炉主控制器就有二种分类方法,一种以反馈回路分类,一种以能量平衡分类。按反馈回路分类有以炉跟机为基础的控制方式和以机跟炉为基础的控制方式。以能量平衡分类有能量间接平衡控制方式和能量直接平衡控制方式。

主控制系统类型各异。主要反映在机炉主控制器上,因此,主控制系统或协调控制系统的类型是以机炉主控制器的控制方式而命名。下面对各类机炉主控制器进行原理介绍。

2.2.1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单元机组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7(a)所示。它是以炉跟机控制方式为基础加入一个非线性环节形成的。

锅炉跟随控制方式的特点是机组能比较快地适应电网负荷的要求。但汽压波动大,为了限制汽压变化,增加了非线性元件。如果负荷要求增长的速率和幅度较大,可能引起汽压pT的变化幅值过大。当汽压偏差|p0-pT|≥死区组件的△时,死区组件将发出限制汽轮机调节汽阀继续开大或回关的信号,以保证汽压pT

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当汽压偏差不太大时,不去限制调节阀门开度μT的变化,以使PE尽快响应P0。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机组在共同保持汽压的过程中采用了炉跟机协调的控制动作,故称为炉跟机为基础协调控制。

从汽压偏差对汽轮机调节阀门开度μT可以看出,尽管可以减少汽压的较大波动,但同时也减慢了输出功率PE响应负荷要求指令P0的速度,实质上是以降低功率响应性能为代价来提高汽压控制的品质。因此协调的结果是功率和汽压两方面性能指标的折衷。

图3为又一种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它是以炉跟机控制方式为基础将功率偏差信号P0-PE并行地送入汽轮机控制器和锅炉控制器,加入非线性环节和前馈信号P0的比例微分作用形成的。设“负荷要求”P0增大,功率偏差信号P0-PE并行地送入汽轮机控制器和锅炉控制器,汽轮机控制器迅速开大汽轮机调节汽阀,机前压力pT降低,锅炉放出蓄热,蒸汽流量增大,以暂时适应负荷要求增大的需要。由于锅炉对负荷变化的响应较汽轮机慢,采用负荷要求P0通过比例微分作用作为送往锅炉的前馈信号,以补偿锅炉的惯性和迟延。如果负荷要求增长的速率和幅度较大,可能引起汽压pT的变化幅值过大。当汽压偏差|p0-pT|≥死区组件的△时,死区组件将发出限制汽轮机调节汽阀继续开大或回关的信号,以保证汽压pT在允许范围内变化。汽压偏差信号p0-pT同时送入锅炉控制器,加强对锅炉的调节作用,以补充由于汽压变化引起锅炉蓄热量变化附加的燃料量。调节结束时,达到P0=PE,pT=p0的平衡状态。图3所示系统的特点是嫩黄补偿锅炉的惯和迟延,加强对锅炉的控制作用。目前,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图3 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示意图

2.2.2 以汽轮机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单元机组以机跟炉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4所示,它是在机跟炉控制方式为基础加入一个非线性环节形成的。

汽轮机跟随控制方式的特点是适应电网负荷需求能力较差而波动小,不能充分利用锅炉的蓄热量。为了提高适应电网负荷的能力,通过非线性元件将功率信号引入汽轮机控制回路。当负荷要求P0增大是,功率偏差信号P0-PE送入锅炉控制器。增大燃烧率。与此同时,通过非线性元件暂时降低主汽压力给定值,汽轮机控制器就发出开大汽轮机调节汽阀的指令,使输出功率PE迅速增加。反之,当减小负荷即P0-PE<0时,增大汽压给定值,汽轮机控制器发出关小调节汽阀的指令,迅速减小输出功率PE。非线性元件是一个双向限幅的比例器,它可以输出一个与△P成比例的信号,暂时地改变pT的定值p0,从而使锅炉的蓄热得到利用,用以提高负荷适应性。当P0-PE超过这个区域时,非线性环节的输出不再变化(水平段饱和区),即汽压给定不再变化.看来这种pT定值的改变只限定在一定

的范围内,以免汽压偏离给定值超过允许范围。增加一个限幅非线性元件的作用是限起始控制过程中,

功率变化△P对调节阀门开度μT的影响以保证△p不会波动太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响应负荷要求指令时,机炉采用了共同的协调控制动作,故称为机跟炉为基础协调控制。

由于负荷要求指令改变时,汽轮机侧配合锅炉侧燃烧率μB的改变同时改变调节阀门开度μT,暂时利用了锅炉的蓄热能力,所以功率响应速度加快。但同时汽压波动也因此加大,实质上是以降低汽压控制的品质为代价来提高功率响应的速度。因此协调的结果是功率和汽压两方面性能指标的折衷。为了补偿锅炉负荷响应的惯性和汽轮机调节汽阀开度变化对锅炉控制系统的影响,可采用图4 所

示以机跟炉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它是以机跟炉控制方式为基础加入非线性环节和前馈P0的比例微分作用、机前压力pT的微分作用形成的。采用P0经比例微分(PD)作用后作为前馈信号,这样能提前和加强调节锅炉的燃烧率,改善锅炉负荷响应特性的惯性。

由于当负荷要求P0不变时,如果某种扰动使汽轮机调节阀门开度变化,机组实发功率PE随之变化。这个扰动将使锅炉控制系统动作,不利于机组稳定运行。为了减少汽轮机调节阀门开度对锅炉控制系统的干扰,在锅炉控制器入口加入p T的微分信号,用以补偿PE变化的影响。只要微分器参数KD、TD选择得合适,当汽轮机后调节汽阀动作时,可使锅炉控制器入口△PE+p’T≈0(p’T为pT的微分信号),即不受调节汽阀动作的干扰。

图4 以机跟炉为基础的协调控制系统示意图

3.30MW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3.1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1.负荷管理控制中心(LMCC)

负荷管理控制中心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机组负荷指令的方式及处理。根据机炉状态,选择机组可能接受的外部负荷指令(ADS及运行人员设定负荷指令。△f调频指令等),将机组的外部负荷指令处理成能够接受的机组负荷指令P0。

(2)机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限制。运行人员可根据运行情况设置机组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

(3)负荷要求指令的增/减闭锁。根据机组运行时产生的某些故障,对实际负荷指令实施增或减的方向的闭锁,以防止故障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2.机炉主控制器

机炉主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产生各种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的切换。控制策略是前馈控制、反馈控制、非线性元件以及多变量控制理论的应用。

机炉主控制器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1)机炉正常运行情下的负荷指令PB、PT的形成。

(2)机炉的实际负荷指令P′B、P′T的形成。

3.2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在单元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中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应设计多种控制方式,尤其是汽轮机侧或锅炉侧出现故障时,应能自动地无扰动切换成其他控制方式。不同的机组,控制方式有所不同,本机组有以下几种运行方式和控制方式。

1.定压运行方式

单元机组定压运行时有4种机炉负荷控制方式。

(1)基本控制方式。当机组由于某些故障(如主燃料跳闸——MFT)不能正常运行时,常采用此种控制方式。

(2)锅炉跟随控制方式。当炉侧主机和辅机运行正常,而汽轮机侧主机或辅机有某些不正常情况而使机组不能达到额定负荷运行时,常采用此种控制方式。

(3)汽轮机跟随控制方式。当机组汽轮机侧主机和辅机运行正常,而锅炉侧主机或辅机有某些不正常情况而使机组不能达到额定负荷运行时,常采用此种控制方式。

(4)协调控制方式。当单元机组锅炉侧和汽轮机侧主机和辅机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且机、炉主控制器均投入自动的情况下,机组可采用协调控制方式。2.滑压运行方式

单元机组滑压运行时有两种机炉负荷控制方式:(1)锅炉跟随控制方式。(2)协调控制方式。

3.3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电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机组本身的能力。反映电网需求的有运行人员的手动给定负荷信号(一般按电网规定的负荷曲线操作),频差信号以及来自中调的负荷要求。反映机组本身负荷能力的有机组运行参数和辅机状态。负荷管理控制中心用来综合这两方面的信息,产生一个机组能接受的实际负荷指令P0,完成机组与电网之间的协调。

负荷管理控制中心功能框图如图10所示,从图10可以看出,主要包括负荷指令的方式及处理部分,负荷要求指令的增/减闭琐部分,机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限制部分。

3.3.1 机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限制

协调控制系统提供机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运行人员可通过设定器调整机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限制值的增减直接影响机组实际负荷指令。当实际负荷指令等于最大或最小限制值,实际负荷指令不论要增加或减少都将受到闭锁。当实际负荷指令等于由运行人员设置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时,设定器上

的限制红灯点亮。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值将分别通过小值选择器和大值选择器,起到限制机组最大负荷及最小负荷的作用。

3.3.2 负荷要求指令的增/减闭锁

在机组运行中产生某种故障时,使机组实际负荷的增减受到限制。例如输煤管道或喷燃器堵塞,风机挡板卡住、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故障等,这类设备工作异常,常会造成燃料量、空气量、给水量运行参数的偏差增加。如果对这些运行参数的偏差大小和方向进行监视,就可判断设备工作是否异常,是否出现故障。这样就可以根据运行参数的偏差大小和方向对实际负荷指令实施增或减方向的闭锁,以防止故障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增闭锁是由转换器T9和小值选择器实现,减闭锁是由转换器T8和大值选择器实现。当只有转换器T8切换在A端时,负荷指令不能减只能升。当只有切换器T9切换在A端时,负荷要求指令不能增只能减,增减负荷的幅度决定与最大最小负荷限制设定器的取值。当T8、T9都置为A端时负荷指令处于保持状态。

切换器T8或T9切换到A端是自动进行的,切换器T9自动切换到A 端的条件是如下任一条件满足。

(1)当主汽压力小于给定值的差值大于1MP;

(2)当空气流量小于送风指令时;

(3)送风机动叶在最大开度;

(4)煤量主控制器输出在最大(燃料量在最大值);

(5)燃料量小于燃料量指令;

(6)锅炉给水泵最大(给水量在最大值);

(7)给水量;小于给水量指令;

(8)引风机入口导叶在最大开度(表示引风机出力以达最大);

(9)当功率控制器投入自动时,若机组实发功率始终小于其指令(功率控制器在手动时,由运行人员手动改变负荷的增减);

(10)负荷指令达到最大值(表示负荷指令以不能增加);

(11)汽轮机出力达最大;

(1)~(8)条件正好与“增”闭锁相反,这里不在赘述。

(9)煤量主控在自动方式时,负荷指令在最小;

(10)当功率控制器投入自动时,若机组实发功率大于功率指令;

以上条件均不满足时T8自动切换到B端。

图5 负荷指令形成及处理

4.结论

协调控制系统是协调机组各生产环节的能量及质量的全面控制,主要起到稳定机组运行,部分提升机组经济性及安全性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工况的差

异,需要采用不同的具体控制方案和控制参数以满足实际对象的不同特性。这样就要求在应用典型控制方案的时候依据实际效果灵活的加以改进,除了改进主控制系统外,锅炉子控制系统和DEH系统均需整体考虑,使整个控制流程各环节的调节匹配良好。尽量减少由于各环节整定不当而产生的内扰。总之,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发展到现在,虽然已形成了多种经典的控制方案,但同时也衍生了不可记数的变异方案,这说明了在实际应用中其方案的改进是非常灵活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5.参考文献

[1] 王建国等编.电厂热工过程自动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F.G. Shinskey 著.过程控制系统——应用、设计与整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D. E. Seborg 等著.过程的动态特性与控制.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边立秀等编著.热工控制系统.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 林文孚等编著.单元机组自动控制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 张磊编.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集控运行.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9

火力发电厂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

大型火电厂锅炉-汽轮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析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杨景祺 目前我国火电站领域的技术具有快速的发展,单元机组的容量已从300MW 发展到600MW,外高桥电厂单元机组容量已达到900MW。DCS系统在火电站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站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投入水平。本文主要对大型火电机组的两种主要炉型—汽包炉和直流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机理进行概要性的说明。 1.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主要含义 协调控制系统是我国在80年代引进的火电站控制理念,主要设计思想是将锅炉和汽机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对机组负荷、锅炉主汽压力的控制,达到锅炉风、水、煤的协调动作。对于协调控制系统而言包含三层含义: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锅炉汽轮机协调以及锅炉风、水、煤子系统的协调。 1.1.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 机组与电网需求的协调主要是机组最快的响应电网负荷的要求,包括了电网AGC控制和电网一次调频控制两个方面。目前华东电网已实现了电网调度对电厂机组的负荷调度和一次调频控制。 1.2.锅炉汽轮机的协调 锅炉汽轮机的协调被认为是机组的协调,主要是协调控制锅炉与汽轮机,提高机组对电网负荷调度的响应性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从协调控制系统而言,对汽包锅炉和直流锅炉都具有相同的控制概念,但由于两种炉型在汽水循环上有很大的差别,导致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差别。 1.3.锅炉协调 锅炉协调主要考虑锅炉风、水、煤之间的协调。 2.汽包锅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 汽轮机、锅炉协调控制系统概念的引出,主要在于汽轮机和锅炉对于机组的负荷与压力具有完全不同的控制特性,汽轮机以控制调门开度实现对压力、负荷的调节,具有很快的调节特性,而锅炉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给水流量变为蒸汽,其控制燃料的过程取决于磨煤机、给煤机、风机

过程控制课设(协调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300MW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刘丽丽 2011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1. 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1) 1.1 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 (1) 1.2负荷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1) 1.3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2) 1.3.1 参与电网调峰、调频 (2) 1.3.2 稳定机组运行................................................... 3 1.3.3 具有多种选择运行方式.......................................... 3 1.4 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3) 2.协调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 (5) 2.1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5) 2.2 机、炉主控制器 (5) 2.2.1以炉跟机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6) 2.2.2 以汽轮机跟随为基础的协调控制 (6) 3.30MW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11) 3.1协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3.2 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12) 3.3负荷管理控制中心 (13) 3.3.1 机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限制 (14) 3.3.2 负荷要求指令的增/减闭锁 (15) 4.收获、体会和建议 (16) 5.参献 (17)

1.协调控制系统简介 1.1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 单元机组的输出电功率与负荷要求是否一致反映了机组与外部电网之间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主汽压力反映了机组内部锅炉和汽轮发电机之间能量供求的平衡关系。协调控制系统就是为完成这两种平衡关系而设置的。 使机组对外保证有较快的负荷响应和一定的调频能力;对内保证主要运行参数(主汽压力)稳定的系统称为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 ontrol System----CCS)是将单元机组的锅炉和汽轮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控制的系统。 1.2负荷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在单元机组中,锅炉和汽轮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设备。从机组负荷控制角度来看,单元机组是一个存在相互关联的多变量控制对象,经适当假设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的互相关联的被控对象,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 对象的输入量μB为锅炉燃料量调节机构开度,代表锅炉燃烧率(及相应的给水量),μB的变化将引起机前压力PT的变化,用WPB(S)描述该通道的特性,在汽轮机调节阀开度μT不变时, W PB(S)具有以下形式: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第7章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高8万字)

第七章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第一节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容量机组的汽轮发电机和锅炉都是采用单元制运行方式。所谓单元制就是由一台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台锅炉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单元制运行方式和以往的母管制运行方式相比,机组的热力系统得到了简化,而且使蒸汽经过中间再热处理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机组的热效率。 一、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的特点 随着大容量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以及因电网用电结构变化引起的负荷峰谷差逐步加大,大容量单元机组的运行方式也逐步发生了变化,过去常常只带固定负荷的大机组,现在也需求根据电网中心调度所的负荷需求指令和电网的频率偏差参和电网的调峰、调频,甚至在机组的某些主要辅机局部故障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机组的运行。 在单元制运行方式中,锅炉和汽轮发电机既要共同保障外部负荷要求,也要共同维持内部运行参数(主要是主蒸汽压力)稳定。单元机组输出的实际电功率和负荷要求是否一致,反映了机组和外部电网之间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而主蒸汽压力则反映了机组内部锅炉和汽轮发电机之间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然而,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的动态特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即汽轮发电机对负荷请求响应快,锅炉对负荷请求的响应慢,所以单元机组内外两个能量供求平衡关系相互间受到制约,外部负荷响应性能和内部运行参数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是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中的一个最为主要的特点。 二、协调控制系统及其任务 单元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n简称CCS)是根据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特点,为解决负荷控制中的内外两个能量供求平衡关系而提出来的一种控制系统。从广义上讲,这是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系统。它把锅炉和汽轮发电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控制,使其同时按照电网负荷需求指令和内部主要运行参数的偏差要求协调运行,即保证单元机组对外具有较快的功率响应和一定的调频能力,对内维持主蒸汽压力偏差在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

唐山学院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MATLAB的按转子磁链定向的异步电动机仿真系 (部) 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12电本1班 姓名董智博 学号 4120208102 指导教师吕宏丽吴铮 2016 年 1 月 18 日至 1 月 22 日共 1 周 2016年 1 月 22 日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引言 (1) 2异步电动机的三相数学模型 (2) 2.1异步电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性质 (2) 2.2异步电机三相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2) 2.2.1磁链方程 (3) 2.2.2电压方程 (5) 2.2.3转矩方程 (6) 2.2.4运动方程 (7) 3坐标变换和状态方程 (9) 3.1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 (9) 3.2三相--两相变换(3/2变换和2/3变换) (10) 3.3静止两相坐标系状态方程的建立 (11) 4系统模型生成及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各模型实现 (14) 4.1.1 3/2变换模型 (14) 4.1.2异步电动机模型 (15) 4.2整体模型 (16) 4.3仿真参数设置 (17) 4.4仿真结果 (17) 5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1引言 异步电动机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性、多变量的性质,要获得高动态调速性能,必须从动态模型出发,分析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磁链控制规律,研究高性能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案。矢量控制系统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是已经获得成熟应用的两种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矢量控制系统通过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链定向,得到等效直流电机模型,然后模仿直流电机控制策略设计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利用转矩偏差和定子磁链幅值偏差的正、负符号,根据当前定子磁链矢量所在位置,直接选取合适的定子电压矢量,实施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的控制。两种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都能实现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但是无论是哪种控制方法都必须经过仿真设计后才可以进一步搭建电路实现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本设计是基于MATLAB的按定子磁链定向的异步电动机控制仿真,通过模型的搭建,使得异步电动机能够以图形数据的方式经行仿真,模拟将要实施的转子磁链设计,查看设计后的转矩、磁链、电流、电压波形,对比观察空载起动和加载过程的转速仿真波形,观察异步电动机稳态电流波形,观察转子磁链波形。

协调控制系统(CCS)调试方案

ITEM NO.: BALCO-COMM-IP008 Complied by: 编写: Checked by: 初审: Revised by: 审核: Approved by: 批准:

目录 Contents 1.编制目的 Compile Purpose 2.调试范围 Scope of commissioning 3.调试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Conditions of commissioning 4.调试步骤 Process of commissioning 5.注意事项 Precautions

1.编制目的Compile Purpose 为了指导和规范系统及设备的调试工作,检验系统的性能,发现并消除可 能存在的缺陷,检查热工联锁、保护和信号装置,确保其动作可靠。使系统及设 备能够安全正常投入运行,制定本方案。 This commissioning procedure is compiled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practice of testing and adjusting to facilitate proofing of system performance, finding and repairing of possible defects, thus ensuring that the equipment and system can be brought into operation safely and smoothly. 2.调试范围Scope of commissioning 2.1协调控制系统是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控制系统,它将锅炉和汽轮发电机 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来进行控制,协调锅炉控制系统与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以 消除锅炉和汽轮机在动态特性方面的差异,使机组既能够适应电网负荷变化的需 要,又能够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直接作用的控制对 象是锅炉主控制系统和汽轮机主控制系统,然后再由这两个主控系统分别控制各 自的子控制系统如锅炉燃烧控制子系统、锅炉给水控制子系统和汽轮机电液调节 子控制系统等。 As a major control system of large thermal power generating unit,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CCS) treats the boiler and turbine-generator as a whole, harmonizes the effect of boiler and turbine control systems, and compensates the difference in boiler and turbine-generat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meeting changing demand of the Grid and also ensuring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unit. The CCS exerts influence directly upon the main control system of boiler and that of turbine, then these two systems exert influence respectively on their own subsystems such as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boiler feed water, turbine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DEH). 2.2 印度BALCO扩建4 x300 MW燃煤电站工程协调系统有如下几种控制方式:BALCO EXPANSION PROJECT 4×300 MW THERMAL POWER PLANT CCS has following control modes: 手动方式 Manual mode 机跟随控制方式(TF) Turbine follow control mode 炉跟随控制方式(BF) Boiler follow control mode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 Coordinated boiler-turbine control mode

20122013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自动化.doc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MATLAB仿真完成。设计题目分为二个部分。 答疑时间:15周周四(12月13日)下午2:00-4:30;地点:工学二号馆501; 有问题可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 课程设计报告:按照设计题目的要求完成报告; 答辩时间:自动化0901:16周周五上午8:30-12:00,地点:工学二号馆513; 自动化0902:16周周五下午1:30-5:00,地点:工学二号馆513; 答辩要求:(1)长学号(如3109001440)末位数相同的若干位同学一起答辩; (2)要求演示仿真程序; (3)答辩时交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 要求:按照长学号(如3109001440)的末位数选做下列题目。 采用MATLAB仿真;所有仿真,都需要做出以下结果: (1)超调量 (2)峰值时间 (3)过渡过程时间 (4)余差 (5)第一个波峰值 (6)第二个波峰值 (7)衰减比 (8)衰减率 (9)振荡频率 (10)全部P、I、D的参数 (11)PID的模型 (12)设计思路 0、精馏塔塔内温度的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如下表所示,控制量阶跃变化50 ?=。试根据实验 u δ≤的无差控制系统。 数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 p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2)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规律选择等);(3)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 (4)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运行参数。

1、锅炉汽包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如下表所示,控制量阶跃变化5 ?=。试根据实验数 u 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 δ≤的无差控制系统。 p (1)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2)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规律选择等);(3)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 (4)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运行参数。 2、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测取温度对象的过程为:当系统稳定时,在温度调节阀上做 试根据实验数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 δ≤的无差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p (1)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2)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规律选择等);(3)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 (4)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运行参数。 δ≤的无差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试根据实验数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 p (1)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2)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规律选择等);(3)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 (4)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运行参数。

协调控制系统

单元机组的特点和任务 (1)单元制机组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多变量控制对象,锅炉和汽轮发电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的动态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3)具有参加电网一次调频的能力. 协调控制系统作用 保证机组出力适应电网的负荷变化要求、维持机组稳定运行.具体地说就是对外保证单元机组有较快的功率响应和有一定的调频能力,对内保证主蒸汽压力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协调控制系统任务 是协调地控制锅炉燃料量、送风量、给水量等,以及汽机调节阀门开度,使机组既能适应电网负荷指令的要求,又能保持单元机组在额定参数下安全、经济地运行. 定压运行方式 是指无论机组负荷怎样变动,始终维持主蒸汽压力以及主蒸汽温度为额定值,通过改变汽轮机调节气门的开度,改变机组的输出功率。 滑压运行方式 则是始终保持汽轮机调节气门全开,在维持主蒸汽温度恒定的同时,通过改变主蒸汽压力改变机组的输出功率。 联合运行方式特性曲线 1 调峰:用电量多时多发电,用电量少时少发电。 a采用纯液压控制系统时(有自平衡能力)b采用功频电液控制系统时(无自平衡能力) μT不变μB不变PT机主控指令不变PB炉主控制指令不变 输入量-μT汽轮机调节阀开度(外扰)、μB锅炉燃料量调节机构开度,锅炉燃烧率(内扰)输出量-PE单元机组的输出电功率、PT汽轮机前主蒸汽压力

协调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主控系统、子系统、负荷被控对象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 1.负荷指令处理回路(LDC)的作用 对外部要求的负荷指令或目标负荷指令(电网调度分配指令ADS、运行人员手动指令,一次调频所要贡献的负荷指令)进行选择,并根据机组主辅机运行的情况加以处理,使之转变为机、炉设备负荷能力,安全运行所能接受的实际负荷指令P0。 2.机炉主控制器的作用 根据锅炉和汽轮机的运行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负荷控制方式,按照实际负荷指令P0与实发功率信号PE的偏差和主汽压力的偏差△p以及其它信号进行控制运算,分别产生锅炉主控制指令PB和汽轮机主控指令PT 。 外部指令:ADS ADC 内部指令:RB RD RU 大题 1.机组的负荷指令如何选择? A:电网中心调度所的负荷分配指令ADS、B:运行人员手动设定负荷指令、 C:电网频率自动调整指令。 2.机组的最大最小负荷限制如何实现? ∑2:LDC达最大∑3:LDC达最小 机组的最大负荷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来定,最小负荷通常为锅炉稳定燃烧的最小值 3.速度限制器的作用: 限制负荷变化速率 4.负荷返回(RB)负荷迫升(RU)负荷迫降(RD)负荷增闭锁(BI)负荷减闭锁(BD) 5.叙述一下负荷形成原因 (1)ADS方式下,切换开关T4动作,输出为A 当A>LDC OUT时,“LDC增”为ON,T6动作,接通K,输出K×C,机组实际负荷指令LDC OUT增长,直到A=LDC OUT为止。 当A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电热水壶度控制系统方案,使系统满足85度至95度热饮需要。 二、预期实现目标 通过按键设定温度,使系统水温最终稳定在设定温度,达到控制目标。 三、设计方案 (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要分析一个系统的动态特性,首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合理、适用的数学模型,这也是控制系统分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数学模型时所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或者更具体的说,是系统输入作用与输出作用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本系统中,被控量是温度。被控对象是由不锈钢水壶、2Kw电加热丝组成的电热壶。在实验室,给水壶注入一定量的水,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水中,以最大功率加热水壶,每隔30s采样一次系统温度,记录温度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水量是不变的。 经过试验,得到下表所示的时间-温度表: 表1 采样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值

以采样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值在坐标轴上绘制时间-温度曲线,得到图1所示的曲线: 图1 时间-温度曲线 采用实验法——阶跃响应曲线法对温箱系统进行建模。将被控过程的输入量作一阶跃变化,同时记录其输出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称为阶跃响应曲线。 从上图可以看出输出温度值的变化规律与带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的阶跃曲线相似。因此我们选用 ()1s ke G s Ts τ-= + (式中:k 为放大系数;T 为过程时间常数;τ为纯滞后时间)作为内胆温度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 (1)k 的求法:k 可以用下式求得: ()(0) y y k x ∞-= (x :输入的阶跃信号幅值)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2机炉负荷协调控制系统要点

第二章机炉负荷协调控制系统 2.1任务 机组负荷协调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机组尽可能快地响应电网对该机组的负荷要求,同时,应能保证主汽压力尽量稳定,以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2.2单元机组对象的动态特性: 2.2.1当其它输入不变时,改变汽机调门开度,例如,将调门开大,主蒸汽流量将迅速增加,这表明汽轮机能迅速响应负荷要求变化,但由于燃烧未能相应加强,主汽压开始下跌,蒸汽流量也渐渐下跌,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值,没有能满足电网的长期需要,而压力则降到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值如图13-1 (a)。 2.2.2若其它输入不变,增加燃烧率(锅炉指令BD),主汽压力将逐渐升高,主蒸汽流量也逐渐增加,负荷逐渐增加,说明锅炉改变燃料量后,负荷响应比较缓慢,如图 13-1 (c)。 2.2.3当外界要求增加负荷时,由于一个负荷特性快(汽轮机),一个特性慢(锅炉),就难以满足既快速,又稳定的要求,如果仅满足快速的要求,可通过不断开大汽机调门开度来实现,虽可保证负荷需求(也不可能长久),但压力将一路下跌,如图13-1 (b),会影响机组安全。 所以机炉两者之间应协调控制调门开度指令和锅炉指令。 图13-1 单元机组对象动态特性 2.3运行方式 单元机组负荷协调控制系统一般有下列几种运行方式: 2.3.1手动方式:汽机指令和锅炉指令都是手动发出,此时,运行人员兼顾汽压和负荷,手动调节汽机指令(调门开度指令)及锅炉指令,使压力基本稳定,并使机组负荷按照电网需要变化。 2.3.2机跟炉方式(汽机跟随锅炉) 此时,锅炉侧根据电网需求来调节锅炉指令(增/减燃烧率),而汽机则根据主汽压力的变化,自动调节汽机调门开度。 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下,当外界需要机组增加负荷时,锅炉开始加强燃烧,压力渐渐升高,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步进式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 一、步进式加热炉工艺流程 1. 步进式加热炉简介 ⑴步进式加热炉步进式加热炉是一种靠炉底或水冷金属梁的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动作 把料坯一步一步地移送前进的连续加热炉。 炉子有固定炉底和步进炉底,或者有固定梁和步进梁。前者叫做步进底式炉,后者叫做步进梁式炉。轧钢用加热炉的步进梁通常由水冷管组成。步进梁式炉可对料坯实现上下双面加热。 (2)步进式炉的几种类型 步进式炉从炉子构造上分目前有:单面供热步进式炉、两面供热步进式炉、钢料可以翻转的步进式炉、交替步进式炉、炉底分段的步进式炉等等。 单面供热步进式炉也称步进底式炉,钢料放置在耐火材料炉底或铺设在炉底上的钢枕上。钢坯吸热主要来自上部炉膛,由于一面受热,这种炉子的炉底强度较低。它适用于加热薄板坯、小断面方坯或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两面供热步进式炉也称步进梁式炉,活动梁和固定梁上都安设有能将钢坏架空的炉底水管。在钢坯的上部炉膛和下部炉膛都设置烧嘴,因此炉底强度较高,适用于产量很高的板坯或带钢轧前加热。 钢坯可以翻转的步进式炉是每走一步炉内钢料可以翻转某一角度,步进梁和固定梁都带有锯齿形耐热钢钢枕,这是加热钢管的步进式炉,每走一步钢管可以在锯齿形钢枕上滚动一小段距离,使受热条件较差的底面逐步翻转到上面,以求加热均匀。 交替步进式炉则有两套步进机构交替动作。运送过程中,钢坯不必上升和下降,振动较小,底面不会被划伤,表面质量较好 炉底分段的步进式炉的加热段和预热段可以分开动作。例如预热段每走一步,加热段可以

走两步或两步以上。这种构造是专门为易脱碳钢的加热而设计的。钢坯在预热段放置较密,可以得到正常的预热作用,在加热段钢坯前进较快,达到快速加热,以减少脱碳。 (3)步进式炉的优缺点 步进式炉是借机械将炉内钢坯托着一步一步前进,因此钢坯与钢坯还不必紧挨着,其间距可根据需要加以改变。 原始的步进式炉只用于加热推钢机无法推进的落板坯或异形坯,随着轧机的大型化和连续化,推钢式炉已不能满足轧机产量和质量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近十年来造价较高的步进式炉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结构也日趋完善。 步进式炉具有以下特点:(1)炉子长度不受钢坯厚度的限制,不会拱钢,炉子可以建得很长,目前有些炉子已接近60 米长,一个步进式炉可以代替1.5—2 个推钢式炉。(2)操作上灵活性较大,可以通过改变装料间隙调节钢坯加热时间,且更换品种方便。(3)炉内钢料易于清空,减少停炉时清除炉内钢料的时间。(4)钢坯在炉内不与水管摩擦,不会造成通过轧制还不能消除的伤痕。(5)水管黑印小,即能得到尺寸准确的轧材。(6)两面加热步进式炉可以不要实底均热段,因此加热能力比推钢式炉稍大。(7)没有出料滑坡,减少了由于滑坡高差作用而吸入炉内的冷空气。(8)钢坯有侧面加热,这样可实现三面或四面加热,因此加热时间短,钢坯氧化少。( 9)生产能耗大幅度降低,从炼钢连铸后开始全连续的直接生产。( 10)产量大幅度提高,在100* 104t/a 以上。( 11)生产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原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大都是单回路仪表和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传动系统也大多是模拟量控制式供电装置,现在的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大多数都具有二级过程控制系统和三级生产管理系统,传动系统都是全数字化的直流或交流供电装置。 步进式炉的缺点是炉底机械设备庞大,维护和检修都较复杂,炉子造价太高。两面供热的步进式炉炉底水管较多,热损失大。单面供热的步进式炉虽然无水冷热损失,但产量较低。因此,尽管步进式炉有很多优点,仅由于它造价太高,目前在中小型厂全面推广还不适宜。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设小组:第四小组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 (2) 1.1课程设计题目 (2) 1.2 课程设计容 (3) 1.2.1 设计前期工作 (3) 1.2.2 设计工作 (4) 第二章设计过程 (4) 2.1符号介绍 (4) 2.2水箱液位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6) 2.3压力定制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 2.4串级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分析 (7) 第三章压力 P2 定值调节 (8) 3.1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原理图 (8) 3.2 压力定值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8) 第四章水箱液位L1定值调节 (9) 4.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9) 4.2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9) 第五章锅炉流动水温度T1调节串级出水流量F2调节的流程图 (10) 5.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图 (10) 5.2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11)

第六章控制仪表的选型 (12) 6.1 仪表选型表 (12) 6.2现场仪表说明 (13) 6.3 DCS I/O点位号、注释、量程、单位、报警限及配电设置表 (14) 第七章控制回路方框图 (15)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题目、控制方案的选择、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已学的有关过程控制和DCS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方法、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熟悉和掌握DCS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工程性设计步骤,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过程控制设计DC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倒立摆系统控制器设计

1 引言 支点在下,重心在上,恒不稳定的系统或装置的叫倒立摆。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 1.1 问题的提出 倒立摆系统按摆杆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倒立摆等,多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有连接(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倒立摆的控制问题就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1.2 倒立摆的控制方法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来自传感器的小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立摆的实时控制。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摆杆的一端安装在小车上,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作用力u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当没有作用力时,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

需要给小车一个控制力,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其中的牛顿-欧拉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开环响应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理论和Matlab /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主要采用根轨迹法,频域法以及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进行模拟控制矫正。 2 直线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直线一级倒立摆由直线运动模块和一级摆体组件组成,是最常见的倒立摆之一,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由度,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在小车上装载不同的摆体组件。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研究对象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其可观测的输出,应用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这里面包括输入信号的设计选取,输出信号的精确检测,数学算法的研究等等内容。 鉴于小车倒立摆系统是不稳定系统,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机理建模方法建立小车倒立摆的实际数学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求解传递函数。 2.1 微分方程的推导(牛顿力学方法) 微分方程的推导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图1所示。做以下假设: M小车质量m摆杆质量 b小车摩擦系数I 摆杆惯量

前馈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目的 根据设定的液位对象和其他配置,运用计算机和INTOUCH组态软件,设计监控系统,并通过调试使得水箱液位维持恒定或保持恒定或保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2 控制要求 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实现前馈-反馈单回路控制。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使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控制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前馈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按被控对象既定控制规律;反馈控制的控制规律采用PID规律。将前馈与反馈有效地结合,运用前馈控制在扰动发生后,抑制由主要扰动引起的被控量所产生的偏差;同时运用反馈控制,消除多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3 系统结构设计 3.1 控制方案 本设计通过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实现对液位的控制。 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在设计中经过对主流量的检测,及时的针对主要扰动进行液位的偏差抑制。当流量测量值较预定值发生波动,即时通过计算机进行PID计算,输出控制信号,进行液位调节; 反馈控制属于闭环控制,通过对液位的测量,及时对液位进行调控。反馈环节通过对液位的监测,将测量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形成偏差后,通过A/D传输给计算机,进行预先设定的PID计算,输出控制型号,进行液位调节。 前馈反馈控制原理框图如下:

图3.1 前馈反馈系统框 3.2 仪表选择图 3.2.1 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采用V锥体流量计。V锥体在流场中产生的节流效应,通过检测上下游压差来测量流量。与普通节流件相比,它改变了节流布局,从中心孔节流改为环状节流。实践证明,V锥形流量计与其它流量仪表相比,有长期精度高、稳定性好、受安装条件局限小、耐磨损、测量范围宽、压损小、适合脏污介质等优点。 3.2.2 过程模块 采用牛顿7000系列远程数据采集模块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通讯过程模块。牛顿7000系列模块体积小,安装方便,可靠性高。 D/A模块采用牛顿7024,四通道模拟输入模块。电压输入1~5VDC。使用7017模块的4通道IN4作为温度信号检测输入通道。 通信模块采用牛顿7520,RS232转换485通讯模块。使用RS-232/RS-485双向协议转换,速度为300~115200BPS,可长距离传输。

自动控制系统课设大学毕设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文件 设计小组名称:XXXXXXXX 设计小组成员:姓名:陈鑫沈炜皓杜永恒刘合东班级:自动化 1305班学号:311308070525 311308070509 311308070508 311308070510 2016年6月24日 、方案设计依据=范围及相尖标准 设计依据

(1)2015年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设计开发型赛项初赛样题及初赛规则 (2)反应器控制仿真设备用户手册 (3)过程控制设计手册及相尖标准 二、系统分析(包括控制需求分析、对象特性分析=工艺流程分析、系统安全要求等) 一、控制需求分析 1控制物料需求: 该连续反应系统以反应物A与反应物B,在反应温度70.0C下进行反应,反应的产物为C。A与B 按合理比例流入反应器中。

2.节能要求: A与B按合理比例流入反应器中,避免流量过大在反应器中堆积,反应不充分,造成浪费。控制好冷凝装置中水的流量,避免浪费。 3.安全控制要求: 该反应过程中主要危险在反应器装置中,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这需要控制反应物的流量,以及冷凝装置的使用。此外反应过程中可能使反应器中压强增大,这要控制反应物流量,及紧急停止的程序设计。 二、对象特性分析 (一):反应器作为一个整体,其最终的合格产物C输出会受到诸多扰动因素的影响。 (二):要达到要求的物料A和物料B的比例,通过变比值控制系统控制,B为主动量,A 为从动量,物料A的流量跟随物料B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控制为通过控制冷却水的进水流量来控制,当温度过高时,增大阀门开度,增加冷却水的进水流量进而降彳氐反应釜的温度o 压力控制是通过控制物料A和物料B的进料流量来控制,当反应器内部压力过高时,减小物料B的进料阀门开度,使物料B进料流量减小。 液位控制也是通过控制物料A和物料B的进料流量来控制液面高度维持在80%,以此使反应产物C的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当液位过高时,减小物料A和物料B进料阀门开度,此时物料A的进料流量随物料B 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液位高度。

自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第1章任务要求和方案设计…………………………………… 1.1 任务要求……………………………………………………… 2.1 总体方案确定及元件选择…………………………………….. 2.1.1 总体设计框图……………………………………………… 2.1.2 控制方案确定………………………………...…………… 2.1.3 系统组成……………………………………………… 2.1.4 单片机系统……………………………………….. 2.1.15 D/A转换........................................................................... 2.1.5 晶闸管控制………………………………………... 2.1.6 传感器……………………………………………… 2.1.7 信号放大电路………………………………………. 2.1.8 A/D转换……………………………………………. 2.1.9 设定温度及显示…………………………………….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2.1 系统硬件框图……………………………………………2.2 系统组成部分之间接线分析…………………………… 第3章系统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 第4章参数计算……………………………..………………... 4.1 系统各模块设计及参数计算 4.1.1、温度采集部分及转换部分

4.1.2、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电路部分:........................... 4.1.3、模数转换电路部分:............................ 4.1.4、ADC0804芯片外围电路的设计:....................... 4.1.5、数值处理部分及显示部分:............................. 4.1.6、PID算法的介绍....................................: 4.1.7、A/D转换模块.......................................... 4.1.7、A/D转换模块................................... 4.1.8 单片机基本系统调试............................... 4 .1. 9 注意事项:................................................................ 第5章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 5.1 系统测试仪器及设备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