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而不能作为全面扩大新辅助治疗适应证(针对全部三阴性和HER2阳性患者)的依据。因此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单一依据,而当同时伴有较大肿瘤负荷(如浸润性病灶大于3 cm 或淋巴结阳性)时,大多数专家推荐可优选新辅助治疗。

2、新辅助治疗的外科手术治疗规范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将不可手术的患者降期为可手术患者,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可手术乳腺癌的定义,参考NCCN指南的划分标准,将Ⅰ期、Ⅱ期、

T 3N

1

M

定义为可手术乳腺癌,将N

2

和(或)T

4

及以上定义为不可手术乳腺癌,后

者推荐首选新辅助治疗[5]。新辅助治疗前,专家组推荐对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

患者原发灶的范围采用超声引导下放置金属标记物或表皮纹身的方式进行标志,尤其是对于治疗目的为降期保乳的患者,97%的专家推荐进行原发灶范围的标记,相关临床试验也提示金属标记物有助于保乳术前评估并使5年局部控制率提高%[11]。是否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都需要标记阳性淋巴结尚无定论,尽管中国专家对降期保腋窝持审慎观点,但对于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为降期保腋窝的患者,87%的专家推荐行阳性淋巴结标记,以利后续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和术前的淋巴结状态评估[3]。阳性淋巴结标记的方式可采用金属标记物。

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的Meta分析对比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患

者的保乳率和局部复发率,提示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有更高的保乳率,但可能面

临更高的局部复发率,21%的新辅助化疗患者和16%的辅助化疗患者在15年后

出现局部复发[12]。此外,相关研究发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部分肿块呈灶性退缩,可能仍有肿瘤病灶残留于退缩的组织中,给切除范围判定带来困难[13]。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重点是明确保乳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切缘的界定。71%的专家认为,无论新辅助治疗前患者是否临床可保乳,在具备完善的影像学评估

的基础上,只要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可保乳,在保证切缘充足且阴性的情况下,

保乳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根据治疗后病灶的大小来确定。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保

乳标本切缘的界定,推荐将切缘无肿瘤区域2 mm以上定义为病理切缘阴性,这部分患者相较于无肿瘤区域2 mm以下的患者5年局灶复发率更低[14],切缘评

估方法推荐采用墨汁染色法并对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1]。

专家组对于新辅助治疗前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前还是治疗

后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存在明显争议,两种方式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

准确性、手术次数、对初始疾病分期的确切性上各有利弊。SENTINA临床试验

提示新辅助治疗前行淋巴结活检的检出率达%,病理学检查证实前哨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专家组认为新辅助治疗后可考虑不再手术评估腋窝状态;对于新辅

助治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且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SENTINA临床试验提示对这部分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行第2次前哨淋巴结活检

时检出率仅为%,假阴性率为%,因此不推荐新辅助治疗后行第2次前哨淋巴结

活检,绝大多数专家推荐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

并非所有临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都适合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前哨淋巴结活

检术,临床淋巴结分期cN

2

及以上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活检的有效性尚

缺乏大样本量的研究。鉴于当前新辅助治疗后降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前瞻性

临床试验,如SENTINA、ACOSOG-Z1071、SN-FNAC和GANEA 2等临床试验所纳入

的cN

2

及以上的患者样本量较少,证据不够充分,因此专家组认为对于新辅助

治疗前cN1的患者,更适合通过新辅助治疗降期保腋窝。对于临床淋巴结阳性

且在新辅助治疗后临床淋巴结转为阴性的患者,推荐在符合新辅助治疗前阳性

淋巴结放置标记、采用双示踪方式、术中探及≥3枚淋巴结时,可开展新辅助

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3]。若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转移(包括宏转移和微转移),中国专家认为这部分患者

非前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风险较大,应考虑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多数专家对

这部分患者单纯行腋窝放疗的有效性持审慎的态度,暂不支持用腋窝放疗替代

腋窝清扫术,有待Alliance A011202临床试验进一步辨析新辅助治疗后前哨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腋窝放疗与腋窝清扫术的优劣性。

3、新辅助治疗的评估

规范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估是新辅助治疗的基础及实施的保障。专家组一

致认为,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开始前,所有患者均需获取原发灶空芯针病理学

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结果。对于区域淋巴结临床可疑阳性者,推荐在超

声引导下行细针或空芯针穿刺以明确淋巴结性质。详细、规范、完整的病理学

评估结果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制定诊疗方案,具体的

诊断评估规范可以参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等相关诊

疗共识?[15]。

关于新辅助治疗前基线的影像学评估该采取何种影像学检查,以及新辅助

治疗期间影像学评估的频率和规范,专家组逐一进行了讨论。根据实体瘤疗效

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建

议在新辅助治疗前后进行超声、乳腺X线及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检查,乳腺MRI是优选的评估方式。结合

中国的实际情况,专家组认为对于乳腺癌原发灶的评估,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

是不可或缺的,乳腺MRI准确率可达84%,但灵敏度较低,仅61%的专家认为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需常规行乳腺MRI,但对于需降期保乳的患者,99%的专家认

为应常规推荐乳腺MRI检查[16]。相比于胸部平片和胸部增强CT,可以考虑优

选胸部平扫CT。此外,骨扫描、脑评估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尽管具有一定

的提示意义[17-18],但由于影像评价指标不统一和临床可及性欠佳,并非接受新

辅助治疗患者的常规推荐检查项目。考虑到中国当前临床实践的可操作性,新

辅助治疗期间,专家组强烈推荐每2个疗程通过超声评估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62%的专家推荐乳腺MRI评估间期同样为每2个疗程。

4、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和策略

近年来,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不断涌现,也为新辅助治疗方案和策

略的更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多数专家认为,规范的辅助治疗(包括抗HER2治疗)方案可以作为新辅助治疗的可选方案,但并非一定为优选方案。结合最新

的循证医学证据,专家组就不同亚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的初始治疗策略进

行了详尽的讨论。

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NOAH临床试验提示相比于单纯化疗,联合曲妥

珠单抗靶向治疗能够使pCR率提高%,且3年无事件生存率提高%[7]。而在曲妥

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帕妥珠单抗,能够进一步使pCR率提高%~%,且5

年无进展生存率提高%[8,19-20]。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拉帕替尼能够使pCR率提高%,但3年无事件生存率无显着差异[21-22]。双靶向药物治疗,包

括不含化疗的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和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方案

未能显着提高患者pCR率,且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19,23]。据此,71%的专家

认同曲妥珠单抗+化疗应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初始方案,同时在

药物可及的情况下,初始治疗方案也可优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7-8,20]。基于辅助临床试验中BCIRG006的10年无病生存率风险比评估,相比于单

纯化疗,AC序贯T+靶向药物和TCb+靶向药物方案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相近(A:蒽环类药物;T:紫杉类药物;Cb:卡铂;C:环磷酰胺,下文同)[24],且新辅助治疗中ACOSOG Z1041试验也提示接受AC序贯T+靶向药物和TCb+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相近(P=)。因此,专家组认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在化疗配伍方面,AC序贯T+抗HER2靶向药物和TCb+抗HER2靶向药物均

为可选的初始治疗策略[25]。

针对HER2阴性乳腺癌,BCIRG005辅助化疗临床试验提示,接受AC序贯T

方案与TAC方案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均为%,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和%,两种

方案生存获益相近,且序贯方案血液系统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26]。而在新辅助化疗中,INTENS临床试验发现,AC序贯T方案相比于TAC方案提高9%

的pCR率,可显着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10%),且DFS分层分析显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HER2阴性患者生存获益更为显着[27]。据此,专家组建议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初始方案可优选AC(F)序贯T(F:

氟尿嘧啶,下文同),Luminal型(指HR阳性且HER2阴性,下文同)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初始方案亦可优选AC(F)序贯T[27]。而对于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纳入GeparSixto和BrighTNess临床试验中BRCA

基因突变的患者,提示含铂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能提高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pCR率。因此,中国专家认为BRCA基因突变可能从铂类药物治疗中获益,对已知携带BRCA基因突变患者如行新辅助治疗时,新辅助化疗阶段可优选TP (紫杉类药物联合铂类药物)方案[28]。

多数专家认可,新辅助治疗方案周期推荐需至少包含6个疗程,当新辅助

治疗有效[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时,专家组推荐术前应完成拟定方案全部疗程。对于三阴性

乳腺癌和Luminal型乳腺癌若拟定给予序贯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蒽环类药物序

贯紫杉类药物)时,在治疗2~4个疗程有效(评估为CR或PR)时70%专家建议按既定计划序贯为后续的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专家组着重指出,在新辅助治

疗进行期间应重视疗效判断和预测,特别是早期疗效的评估和判断,推荐以疗

效为导向制定后续治疗的决策,而不同亚型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和辅助治疗阶段

也有不同的治疗策略。

对于新辅助治疗期间疗效欠佳的患者,规范的早期疗效评估尤为重要,需

尽早发现这部分患者,进而调整相应的治疗策略。对于在新辅助治疗2~4个疗

程后疗效欠佳但肿块并未增大,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且仍

为可手术乳腺癌的患者,专家组持不同的意见。专家组认为,不同分子分型、

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和不同评估时间都有可能对后续治疗策略的改变有所影响。以三阴性乳腺癌为例,在应用TAC方案(或TA方案)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后疗效欠佳但肿块并未增大(评估为SD),49%的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尽早行手术

治疗,35%的专家认为更改全身治疗方案继续新辅助治疗可能有潜在的生存获益[29]。而对于在新辅助治疗2~4个疗程后肿瘤增大,评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且仍为可手术乳腺癌的患者,多数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尤其对于Luminal型乳腺癌,由于其对新辅助化疗的敏

感性较低,从更换新辅助化疗方案中获益的可能性较低,94%的中国专家推荐这部分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尽早予以手术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评

估为PD时,57%的专家建议选择手术,33%的专家建议更换新辅助化疗方案继续新辅助治疗。近期相关基础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专家的选择。Karagiannis等[30]研究发现,在新辅助化疗作用下肿瘤转移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结构增加,提示新辅助化疗后残留

肿瘤有高转移风险。Keklikoglou等[31]的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可引发转移能力

增强的肿瘤细胞外囊泡分泌,这些囊泡尤其在新辅助化疗患者血液循环内富集,可引起肿瘤转移的发生。以上几项研究提示新辅助化疗可能促进肿瘤转移,尤

其新辅助化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潜在的转移风险可能增加,虽然这些研究尚未经

过临床证实,但是出于慎重考虑,专家组强调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重要

性(2个疗程),2个疗程后肿瘤疗效不佳时,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谨慎更换化疗方案或可以尽早改行手术治疗,以避免无效治疗致肿瘤进展。

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由于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敏感性不同,在新辅助治疗

后的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也有所不同。CREATE-X临床试验提示对于新辅助

治疗后未达到pCR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加用卡培他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使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但对于Luminal型患者预后的改善不明显[9]。据此,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采用了标准新辅助化疗方

案6~8个疗程[包括AC(F)序贯T或TAC方案]后,手术后病理学评估未达

到pCR,中国专家推荐辅助阶段应加用卡培他滨6~8个疗程。对于Luminal型

乳腺癌患者,在采用了标准方案6~8个疗程[包括AC(F)序贯T或TAC方案]后,手术后病理学评估未达到pCR,专家组认为卡培他滨对Luminal型的绝对

获益较低,但并不排除对某些高危Luminal型患者行辅助卡培他滨的治疗。中

国专家认可CREATE-X临床试验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强化辅助化疗生存获益的价值,但认为其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9]。而HER2阳性患者在采用了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6~8个疗程(包括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化疗或曲妥珠单抗+化疗等方案)后未达到pCR的患者,KATHERINE 临床试验提示在辅助阶段使用T-DM1能够使3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率提高%[10]。而在中国临床实践中因为T-DM1暂不可获得,专家组对现阶段可行的辅助强化

方案进行了探讨,39%的专家认为可给予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辅助治疗方案,51%的专家则认为该方案目前临床证据尚不足以支持。对于HER2阳性患者在采

用了高强度足疗程的新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后,术后证

实pCR或接近pCR的患者,后续辅助阶段应继续抗HER2靶向治疗,但后续辅助治疗阶段的靶向治疗是单靶向药物还是双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临床

证据,中国专家对此也持不同意见。这一结果提示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参考更多

的临床试验结果,而正在进行的PEONY临床试验则着眼于辅助治疗阶段单靶向

药物或双靶向药物的问题,力求辨析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更优的辅助治疗方案[20]。

新辅助治疗作为乳腺癌系统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

非常重要的角色。2019年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

适应证、外科治疗、评估和实践策略等方面出发,结合国内临床实际对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进行了讨论与投票。基于此投票结果,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

组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以期能够为国内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该共识在提出临床实践建议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争议点;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未来国内

外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的进一步更新。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二、流行病学 血友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种族和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 由于医疗条件等各方面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至1989年在全国24个省市的37个地区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自幼即有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4.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1)。 表1 血友病A/B临床分型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依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 减低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的前50个暴露日定期检测抑制物。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1)抑制物筛选: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围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是乳腺癌

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 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 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 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 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 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 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仅是单纯降压,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为此,2015 年ACC/AHA/ASH 发表联合声明:对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ACS、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作为一线首选药物。 虽然ACEI在冠心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仍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改善临床应用情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强调,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应遵循3R原则,即:Right time (早期、全程和足量);Right patient(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可以耐受,ACEI均应使用);Right drug(选择安全、依从性好的ACEI药物)。 ACE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推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建议: ●STEMI发病24h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早期应用ACEI。

●除非不能耐受,所有NSTE-ACS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 临床应用注意点: (1)早期:AMI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死亡率,ACEI应在发病24h 内开始应用。 (2)长期:所有AMI后的患者都需要长期使用ACEI。AMI早期因各种原因未使用ACEI的患者,应该尽早并长期使用。 (3)获益:合并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等高危患者获益更大。 给药方法和剂量: ACEI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早期干预方案通常在24~48h内用到足量。如卡托普利的用法为首剂6.25mg,能耐受者2h 后给12.5mg,10~12h后25mg,然后增至50mg bid;福辛普利初始剂量为5mg,24h后重复1次,如收缩压仍>100mmHg且无低血压表现,逐步倍增至20mg qd的目标剂量。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pdf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 一、前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抗血小 板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综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ACCF)/美同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CAI)、欧洲卒中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科 分会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组织相关专家撰 写了本共识,以推进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共识制定过程:(1)全面复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涉及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2)综合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证据,并考虑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3)讨论现有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涉及抗血小板治疗内容;(4)综合评估证据。 二、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 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以下几种。 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皿栓 素抑制剂,40年前发现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药物。阿 司匹林通过对环氧酶(COX)-1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阿司旺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 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1-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服用后1 h 达峰值血药浓度。在胃内开始吸收,在小肠上段吸收大部分。阿司匹林以结合代谢 物和游离水杨酸从肾脏排泄。嚼服阿司匹林,起效快. 2.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ADP存在于血小板内的高密度颗粒中,与止血及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ADP受体调控ADP浓度,人类血小板有3种不同ADP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HP治疗2012中国专家共识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Hp学组)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了《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 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2007年庐山会议提出《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庐山共识》; 2012 年4 月26日在江西井冈山提出《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2年10月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 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1 .消化性溃疡 是根除Hp 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 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MALT 淋巴瘤 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 %以上Hp阳性,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MALT 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劲膜下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 已成为Hp阳性早期胃MALT 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012专家指南强烈推荐以上两种情况:根除Hp ) 3 . 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根除Hp可使8%~20% 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4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 Hp感染者中最终有< 1 %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6 .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 Hp 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 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7 .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一3%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索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索,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很少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杀伤较小的治疗模式。HER-2 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和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作为第一个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药物治疗的重要突破。2007 年拉帕替尼作为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药物在欧美批准上市,2013年已在中国上市,帕托珠单抗也即将在全球上市。为了更好地推广规范的 HER-2检测,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更大地发挥抗HER-2的靶向治疗药物使用的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患者获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结果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1 标准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 ⑴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同时也是抗HER-2药物的预测指标。 ⑵靶向抗HER-2药物治疗适应证是HER-2 阳性浸润性乳腺癌。 ⑶HER-2阳性的定义,可以是标准免疫组化(IHC)+++,或荧光杂交法(ISH)阳性。 ⑷如果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 E R - 2(+++),可以直接判断为HER-2阳性;如果免疫组化检测HER-2(++),应该再进行ISH检测以明确。如果标准实验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HER- 2(+)或 HER-2(-) ,则判断为HER-2阴性。一般情况下,HER-2免疫组化结果为(+)或(+++)时,不需要进一步用FISH来核实HER-2状态。 ⑸HER-2阳性判断也可以通过FISH检测。在合格实验室进行的FISH 检测,按照ASCO/CAP 标准,比值>2.2则可判断为HER-2阳性;<1.8 则为HER-2阴性患者;如果所得结果为1.8~2.2 的临界值(或HER-2基因拷贝数为4~6,病理专家宜增加计数细胞数量重新ISH检测,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多数中国专家同意按NCCN指南及 St. Gallen专家共识将FISH 检测阳性阈值降低到2.0,即FISH结果2.0及以上可考虑给予抗 HER-2治疗。HER-2的FISH检测结果中,需重视HER-2基因绝对拷贝数(分子)与17染色体中心粒单/多倍体(分母)的具体情况。 ⑹如果患者病情发展不符合HER-2阴性患者特点,临床认为有可能是HER-2阳性,或者复发转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了争取治疗机会,建议重新检测HER-2,可以用原发肿瘤标本,但提倡复发病灶再活检,方法可以用IHC或 ISH。 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2.1 治疗原则 ⑴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性移乳腺癌,首选治疗应该是含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根据患者激素受体状况、既往(新)辅助治疗用药情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 一、晕厥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因为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容易发生晕厥。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每年新发患者约27万例[1],其中3%~8%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2]。即便是接受了手术及规范治疗的早期患者,仍有30%~40%会复发转移[3]。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研发新型治疗药物,优化治疗模式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维持治疗的理念,最早在白血病治疗中被提出,而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肠癌等实体肿瘤治疗中陆续得到认可。一项基于11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延长一线化疗时间,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4]。且有研究表明,持续治疗直到疾病进展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自此,乳腺癌也开启了维持治疗模式的探索。关于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的指南或共识。亟需结合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达成共识。 一、维持治疗的概念 1.维持治疗的定义: 本共识所指的维持治疗,是接受规范的一线化疗(通常6~8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控制肿瘤进展,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PFS的目的。

2.维持治疗的模式: 维持治疗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1)原方案维持:将一线化疗方案延长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2)原方案中部分药物维持:一线化疗后,从原有效方案中选择单个或部分药物来进行维持。(3)换药维持:经过一线化疗后,换用其他适合维持的化疗药物或内分泌药物进行维持。 3.维持治疗的时间: 建议持续到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难以耐受。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获益、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经济水平、家庭照顾及心理状况,适时调整方案。 二、维持治疗的药物及方式选择 1.联合化疗方案: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发现,环磷酰胺联合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CMF)方案的延长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但对于总生存的改善不明显,且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8,9]。以蒽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延长治疗,虽有研究表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10],但多数研究都只能观察到近期疗效的提高[11,12]。 随着更加高效和低毒药物的开发,联合维持的方案得到进一步改善。KCSG-BR0702研究显示,一线接受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6个周期后,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接受该方案维持化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7.5与3.8个月,P=0.026)和OS(32.3与23.5个月,P=0.047)。亚组分析显示,年龄≤50岁、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发生内脏转移、转移部位≥2个,以及激素受体(HR)阴性的患者,更能从联合方案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19版: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摘要 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在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特殊性。抗肿瘤治疗后,提前闭经和生育力受损等问题可能对患者造成躯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年轻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多学科会诊、跨学科讨论来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为了规范年轻乳腺癌的诊疗流程和生育管理策略,全国肿瘤相关学科和妇科生殖领域专家经过反复、充分讨论,参考国际先进经验,针对中国患者独特的临床病理及遗传特征,共同制定了年轻乳腺癌诊疗与生育管理专家共识。 一、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特征 1.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近10年,平均发病年龄48.7岁。年轻乳腺癌特指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在发达国家,年龄<40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7%。在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所占比例>10%,发病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约占0.5%。 国外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以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比例更高。我国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乳

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8.8%),初次诊断时即为Ⅲ或Ⅳ期(30.8%),分子分型多为三阴性乳腺癌(24.7%)或HER-2阳性乳腺癌(28.7%)。以上这些临床病理特征在年龄≤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患者中更加突出。年轻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更高、临床预后更差。 2.遗传特征: 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具有遗传倾向,可能对局部和全身治疗决策产生影响。我国一项年轻乳腺癌遗传特征的研究显示,突变的基因涉及不同的信号通路,其中包括乳腺癌常见易感基因,如BRCA1、BRCA2、PALB2、ATM、TP53、RAD51B、RAD51D和SLX4等,以及一些新的易感基因如APC、SLX4、TSC2、TGFBR2、RET、SBDS和FANCE等;年轻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达24.0%,极年轻乳腺癌患者(≤25岁)突变频率更高达50.0%,均明显超过中国非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9.2%),也超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胚系突变频率(11.6%);BRCA2突变患者更多为Luminal B型,更容易出现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和复发转移,BRCA2突变携带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BRCA2突变携带者,而BRCA1突变患者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 无论是否具有家族史,年轻乳腺癌患者均应接受遗传咨询。为了更好地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遗传咨询应在开始治疗前进行。应告知基因检测可能影响患者本人及亲属的社会关系、心理、筛查策略、医疗决策及后续随访,基因检测内容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家族史等综合决定。除了BRCA1/2,还应该包括其他中国年轻乳腺癌常见的突变,如PALB2、ATM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江泽飞徐兵河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90年代,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05年1月2日,我国北方部分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的专家,根据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参考乳腺癌治疗的国际指南,就内分泌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基本共识,由执笔者整理成文。 一、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应该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患者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1、进展缓慢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原发和(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如术后2年以后出现复发转移; 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2、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概念,.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是基于患者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角度提出来的,以界定哪些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满足下列条件中一条或数条的患者有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1.原发灶和(或)复发转移灶ER和(或)PR阳性; 2.老年患者; 3.术后无病间期较长; 4.既往内分泌治疗曾获益。 3、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以便在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2).激素受体阳性、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绝经后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 (3).首选化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化疗无效,肿瘤未控的治疗间隙,或患者任何原因不能耐受继续化疗时,应及时给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不明或既往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应该通过测定新近出现复发病灶,或重新测定以往病灶受体结果,争取内分泌治疗的机会。(4).在治疗阶段,严格疗效评价标准,本着&ldquo;效不更方,无效必改&rdquo;的原则。在每次治疗失败后,都提倡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合理的序贯使用。疾病发展相对缓慢阶段可以序贯应用不同类型的内分泌药物。 (5).治疗后,晚期患者疾病长期保持稳定应视为临床获益,因为持续稳定6个月以上的患者,生存期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相同。基于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的特点,应该尽量延长治疗用药时间,尽可能用到疾病进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药物选择:对于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首选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摘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在乳腺癌术前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能够缩小肿瘤范围、提升手术保乳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些来得到广泛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环磷酰胺联合化疗(CMF、CAF、CEF、AC),曲妥珠单抗单用或联用蒽环、紫杉类,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表阿霉素。不同方案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都不同,对于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应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其适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及疗程。如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用曲妥珠单抗会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有对传统化疗方案的借鉴,也有自身的创新。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胺曲妥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Abstract】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chemical drug treatment that is used before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hich can reduce the scope of the tumor,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common scheme include: anthracycline with paclitaxel, CMF、CAF、CEF、AC, trastuzumab used independently or with anthracycline and paclitaxel, rh-Endostatin with paclitaxel and epirubic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ide effect and announcements of different schemes are not same. So every single breast cancer patient should choose thei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based on their own situation. For example, it will get more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for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o add trastuzumab to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treatment.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regimen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s the reference of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s, also has its own innovation .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thracycline Paclitaxel Cyclophosphamide Trastuzumab Rh-Endostatin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20201227221855)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 胡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就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就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台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就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 另外, 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 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 抑制剂等[1,2] 。2016年, 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 国内乳腺癌病理与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与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与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就是, 本共识就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 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与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就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 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 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就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 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她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林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部分乳腺癌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仅予局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现今通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全身性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1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 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系统性的辅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 2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据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意大利Milan 及法国等许多随机试验报道[1-5],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为:(1) 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A、ⅢB和ⅢC 期)和炎性乳腺癌;(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1 缩小肿瘤大小,降低临床分期 1990 年,Bonadonna 等[6]首先进行了相关报道,作者搜集了肿瘤直径>3 cm 的16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5 组,分别给予CMF* 3(环磷酰胺600 mg·m-2、甲氨蝶呤40 mg·m-2及5-氟尿嘧啶600 mg·m-2)、CMF* 4、FAC* 3(5-氟尿嘧啶600 mg·m-2、阿霉素60 mg·m-2及环磷酰胺600 mg·m-2)、FAC* 4、FEC* 3(5-氟尿嘧啶600 mg·m-2、表柔比星60 mg·m-2及环磷酰胺600 mg·m-2)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结果有97. 5% 的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其中81% 的肿瘤直径< 3 cm,可接受保乳治疗。Gianni 等[7]对手术前的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系列研究,作者总结了1 35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CMF 序贯A(阿霉素75 mg·m-2);B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CMF 序贯AC ( 阿霉素60 mg·m-2和紫杉醇200 mg·m-2);C 组,术后给予CMF 序贯AC 方案化疗。结果显示( 随访76 个月),B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与 C 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保乳率明显高于 C 组(P <0. 001)。因此,术前给予患者紫杉醇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国内也有关于新辅助化疗的报道,李卉等[8]关注了31 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了新辅助化疗,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乳腺癌的分期,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并且能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减少或缓解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以上几项临床研究均证明,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体积可缩小,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分期,有利于手术切除肿瘤及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还能提高无病生存率,减少复发转移。 2.2 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敏感性可通过观察化疗后肿瘤的变化(大小、病理学改变等)来判断相应化疗方案是否有效。对于那些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医者能及时调整有效化疗方案,从而避免延误治疗及术后化疗的盲目用药,术前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可为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9]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原则

来源: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江泽飞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本文根据2006年美国NCCN乳癌治疗指南,结合国内部分专家的临床经验,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和早期乳癌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 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 适用于绝经后,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类:①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和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性地抑制酶的活性。有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AG)、第二代的fadrozole、第三代的瑞宁得(阿那曲唑)和弗隆(来曲唑)。②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可作为假底物竞争占领酶的活性位点,并以共价键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有第一代的Testolactone、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司坦)、第三代的阿诺新(依西美坦)。 3、LH-RH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LH-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 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代表药为Zoladex (诺雷德), 可以代替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乳癌。 4、雄激素和雌激素,治疗剂量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可以改变人体内分泌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也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5、孕激素,通过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和ACTH,或通过孕激素受体作用乳癌细胞。常用的有甲孕酮(MPA)和甲地孕酮(MA)。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 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ER/PgR)、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程度。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Endocrine responsive),既过去所说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 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 2. 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 3. 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 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