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检测方法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检测方法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检测方法

2012.4

37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

检测分析方法

谢辰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091

摘要:在研究计算机病毒之前,如果我们能先对被研究病毒的行为特征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对于之后的反汇编代码分析以及查杀工作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介绍了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利用虚拟机和软件分析技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以new orz.exe 病毒为例,来阐述和总结检测分析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虚拟机;软件分析技术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高速发展,全球化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网络在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种种安全隐患和威胁,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莫过于计算机病毒。在网络带宽不断升级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变种速度也随之加快,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据国内外各大反病毒公司统计,2008 年截获的各类新病毒样本数已经超过1000万,日均截获病毒样本数万。对于现如今计算机病毒变种的不断增加,反计算机病毒的一个研究方向便是怎样在不对病毒汇编代码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出已知或未知的计算机病毒的全部行为特征。

1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

(1) 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2) 非授权性

病毒隐藏在合法程序中,当用户调用合法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合法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是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3) 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它们一般附着在合法程序之中,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合法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

(4) 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传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破坏模块。如著名的在每月26日发作的CIH 病毒。

(5) 破坏性

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多数都是编制者的恶作剧,它对文件、数据不具有破坏性,但会浪费系统资源。而恶性病毒则会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等。

(6)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检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虽然反病毒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总是先于相应反病毒技术出现。

(7) 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其触发条件,将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病毒的触发条件越多,则传染性越强。

2012.4

382 实验环境

本文的实验环境为一台PC 机,其运行Windows XP SP3系统和装有Windows XP SP3系统的Vmvare7.0虚拟机,其中还有OllyDBG 、Filemon 、SReng2、Regshot 、SSM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要确保虚拟机内的系统纯净,然后保存虚拟机的快照。

3 检测分析计算机病毒过程

运行Regshot 进行注册表快照比较。

首先,运行Regshot 软件,然后选择日志输出路径后点击1st shot ,即对纯净系统下的注册表进行快照,之后不要退出程序,接下来运行我们要测试的new orz.exe ,再点击2st

shot ,即对运行病毒后的注册表进行快照。在第二次快照完成之后,点击compare 便会在IE 浏览器中显示出注册表的变化,由于该病毒修改表项过多,此处只展示一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病毒修改表

通过报告我们知道new orz 共对注册表造成影响有541项,通过上图我们能够发现,此病毒对很多杀毒软件进行了映像劫持操作。

(1) 对使用系统端口进行比较

在进行完注册表对比后,我们将虚拟机系统还原至纯净快照,运行CMD ,切换到C 盘根目录下,输入netstat –

an >netstat1.txt ,这样做是保存纯净系统下系统所开端口的记录。之后运行病毒文件,再次输入netstat –an >netstat2.txt 。对比两个TXT 文档的变化,在这里,用的是UltraEdit 进行的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运行new orz.exe 之后,虚拟机有了一个端口为1401的TCP 链接,指向一个特定IP 的80端口,打开TCPview 软件,对所有TCP 链接进行监控后发现这个

1401端口正是new orz.exe 打开用来与远程主机通信的。

(2) 用SReng2分析病毒样本静态行为

再次将虚拟机还原到纯净快照处,这次我们要用到

SReng2软件。打开SReng2,点击左侧的智能扫描,然后开始扫描,保存扫描结果。在运行病毒后再次运行SReng2,并保存扫描结果,用UE 对比两次结果。我们能够发现在进程中多了new orz.exe 进程,

同时发现其获得了SeDebugPrivilege 和SeLoadDriverPrivilege 权限,并且在有一个不是在

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的svchost.exe 也同样获得了这两个权限。

(3) 通过Filemon 观察病毒的操作

在这里需要提前说明一点,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发现

new orz.exe 病毒也对Filemon 进行了映像劫持,所以需要将主程序名更改一下方可正常运行。同样,还原虚拟机至纯净快照,打开Filemon ,将过滤条件设置成为new orz.exe ,然后运行病毒程序。由于信息量很大,只列举一部分,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在其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 目录下创建了绿化.bat ,还发现其在相同的目录下创建了svchost.exe 和urlmOn.dll 。

图2 病毒程序

(4) OllyDBG 分析

还原虚拟机系统,运行PEID 对new orz.exe 进行查壳,发现其使用的是WinUpack 0.39 final 的壳。对其脱壳,脱壳过程不在这里进行说明了。脱壳之后显示是VC6.0编写的。将其载入OD ,查找字符串,结合我们刚才对new orz.exe 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其创建的绿化.bat 和修改的权限,图3是病毒对注册表的修改,我们可以发现其对大部分的杀毒软件都进行了映像劫持,同时还有任务管理器。

图3 病毒对注册表的修改

2012.4

39

(5) 通过HIPS 软件SSM 对病毒进行动态分析 与Filemon 一样,在用SSM 对病毒进行动态监控时,也需要将SSM 主程序更改名称。最后一次将系统还原至纯净,安装SSM ,并将系统内的安全进程设为信任。再次运行病毒,如图4,可以发现new orz.exe 运行了winlogon.exe ,之后

services.exe 运行了Beep.sys 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图4 运行病毒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new orz.exe 计算机病毒为例,总结了使用虚拟机和软件行为分析技术对检测病毒行为的各个步骤:注册表快照对比、端口开放与通信对比、利用SReng2比较分析、通过使用Filemon 观察病毒文件操作、研究分析OD 字符串和使用HIPS 软件对病毒进行动态观察等,使得在接下来的查杀和今后的防御有了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彭国军,傅建明,张焕国.浅析反病毒技术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J].信息网络安全.2009.

[2]冯天树.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分析[M].黑客防线2010. [3]艾天予.计算机病毒的攻防技术探析[J].2010.

[4]高敏芳,王冬.WinPE 病毒实验方案设计[J].实验室科学.2009.

The Method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Virus Behaviour Xie Che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Beijing,100091,China

Abstract:Before the study of computer viruses,if we can have a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 of the virus characteristics,then it’s very helpful for the disassembled code analysis and the work after.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r of computer viruses,and then by experimental method,from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wo aspects,use the virtual machine and software analysis technique,with the new orz.exe virus,for example,to illustrate and summarize the method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uter virus behavior. Keywords:computer viruses;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virtual machine; software analysis technique

[上接8页]

居名字。

作用:FITLER.EXE 通过这个控制代码,从IP 地址查询得到网上邻居的名字。

4 总结

随着Internet 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对防火墙内部主要模块间的通讯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对不同的用户提

供参考。

参考文献

[1]Keith E.Strassberg,Richard J.Gondek,Gary Rollie 等著.李昂等译.防火墙技术大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Terry William Ogletree 著.李之棠等译.防火墙的原理与实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博嘉科技.LINUX 防火墙技术探秘.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周宏,刘克勤.新型主机防火墙模型的研究.现代电力.2003.

Personal firewall between modules within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 Xie Xiuwei

People's Bank of China Cangzhou Branch Technology Center,Hebei,061001,China

Abstract:It mainly analysis and design the inter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firewall systems between the main module and interface,and details the interface code,the meaning and role of the parameters,with the most concise code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packet filtering firewall,to better ensur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Keywords:firewall;interface ;filter;module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计算机病毒也是一台电脑一台电脑的传染,也有他的传播途径,比如现在大部分恶意病毒(有些其实不能算病毒,算是恶意程序)通过下载传播的,一起来看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哪些,欢迎查阅!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分类与防治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 CV):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2计算机病毒的的特征(特点) 破坏性 传染性 隐蔽性 潜伏性 可激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①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②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分类 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 非常危险型: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③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分类 伴随型病毒:这一类病毒并不改变文件本身,它们根据算法产生EXE文件的伴随体,具有同样的名字和不同的扩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随体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189317965.html,。 “蠕虫”型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不改变文件和资料信息,利用网络从一台机器的内存传播到其它机器的内存,计算网络地址,将自身的病毒通过网络发送。有时它们在系统存在,一般除了内存不占用其它资源。

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随和“蠕虫”型,其它病毒均可称为寄生型病毒,它们依附在系统 的引导扇区或文件中,通过系统的功能进行传播,按算法分为: 练习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错误,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调试阶段, 还不具备发作的条件。 诡秘型病毒:它们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断和扇区数据,而是通过设备技术和文件 缓冲区等DOS内部修改,不易看到资源,使用比较高级的技术。利用DOS空闲的数 据区进行工作。 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这一类病毒使用一个复杂的算法,使自己每传播一份都具 有不同的内容和长度。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①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软盘和网络。要防止病毒的侵入,就要以预防为主,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 ②病毒的检测和消除 检测和消除病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检测和消除,一是软件检测和消除。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01 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 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一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在病毒运行时,与合法程序争夺系统的控制权。计算机病毒只有当它在计算机 内得以运行时,才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等活性。 02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 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会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 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 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 03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 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

常见病毒及其特点

常见的病毒及其特点 通常为泛指,即包括病毒(Virus)、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蠕虫(Worm)、宏病毒(Macro)、后门程序(BackDoor)、黑客软件/工具(Hacker)、间谍程序(Spyware)、广告程序(Adware)、玩笑程序(Joke)、恶作剧程序(Hoax)等等有害程序及文件(Malware)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驱动或引发了其它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一个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过占据存贮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通过磁盘、磁带和网络等作为媒介传播扩散,能“传染”其他程序 的程序。另一种是能够实现自身复制且借助一定的载体存在的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还有的定义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程序,它通过不同的途径潜伏或寄生在存储媒体(如磁盘、内存)或程序里。当某种条件或时机成熟时,它会自生复制 并传播,使计算机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坏等等。这些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借用了生物学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处是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体”。它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破坏,同时能够自我复制, 具有传染性。 所以,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1.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类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基础知识测试题

计算机病毒知识测试题(单选) 姓名得分: 注:每题5分,满分100分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D)会有厄运 7.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 A)保持计算机清洁 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8.下列4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____ A)潜伏性B)传染性C)激发性D)免疫性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在当今历史上一些经典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呢?小编告诉你,有很多经典实例,下面由小编给你做出详细的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介绍: 一、微软WMF漏洞被黑客广泛利用,多家网站被挂马 二、敲诈者 三、病毒假冒工行电子银行升级 四、魔鬼波病毒爆发 五、光大证券网站多款软件被捆绑木马 六、威金病毒大闹互联网 磁碟机、熊猫烧香、AV终结者、机器狗、灰鸽子,

电脑中毒了解决方法: 解释下用正版瑞星杀毒以后很多.exe的文件都被删除掉了 很多病毒都是感染可执行程序的破坏后使文件损坏 病毒一般不感染小型文件,病毒的源代码内有很多变量可控比如熊猫烧香的源代码(楼主去网上看看,蛮经典的--有分析) 杀毒的时候提示:windows 无法访问指定设备,路径或文件。您可能没有合适的权限访问这个项目。 只是由于病毒破坏了系统文件的缘故(建议备份重要文件后重新安装) 而且卡卡助手经常提示阻止了一些网页后缀都是.down的! 很明显这是木马下载器在向指定的网站下载病毒和木马

重装系统后C盘的病毒就没有了,但是其他盘可能有病毒的残留。但病毒已经不会随系统进程启动了。下载360后便可清除病毒残留 重新做系统也没用!各种版本的XP全试了!真郁闷~! 引导区的病毒会导致这种情况,用瑞星最新更新的病毒库因该可以搞定 重做系统没用,你用GHOST还原搞的吗?还是安装盘? 如果使还原系统一般不可靠,病毒会感染还原软件 我看你好像没什么重要文件,先把全部硬盘格式化后再安装系统比较理想。系统装好后下个杀软全盘杀一遍 (到安全模式中也行) 就这么多了,因该可以解决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阅读精选(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预防措施。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 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传染性 潜伏性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 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立刻发作,因此病毒能够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能够透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 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 不一样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我,病毒务必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向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务必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阅读精选(2): 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计算机病毒的程序性(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练习题

计算机病毒 1.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两种论断,经判断______ (1)计算机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并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2)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1)和(2)都正确 D)(1)和(2)都不正确 2.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3.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U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 A)用酒精将U盘消毒 B)放在高压锅里煮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U盘进行格式化 4.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 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5.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现在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与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6.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 7.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 A)保持计算机清洁 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U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并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8.下列4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______ A)潜伏性 B)传染性 C)激发性 D)免疫性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反病毒软件可以查、杀任何种类的病毒

计算机的病毒案例

《缉拿真凶──计算机病毒》教学案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肯定出现过许多异常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计算机工作异常呢?相信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因此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但本课的容理论性较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用常规教学的模式来讲,就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小学生一堂课上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所以本节课采取了角色扮演的形式,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利用网络平台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贯穿本节课。 【教学目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 ·当前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途径。 ·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知道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算途径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课外延伸】 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 2.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互助。 【教学模式】 引课──小组分工──上网自主学习──小组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各组汇报结果──师评、生评──归纳总结──德育渗透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在课间准备活动时,学生按顺序走进教室,播放杜娟唱歌的音乐,给学生制造轻松的气氛,并且预示大家准备上课了。 一、引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有一个愿望,想与你们做朋友,因为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很会学习,会捕获知识,而且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让我非常喜欢们。 师:我呢,平时,喜欢在网上学习,下载软件,欣赏动漫。昨天我下载了一首我儿时最喜欢的歌曲,今天要与你们一起欣赏。 (播放课件,蓝精灵MV)----(播放到一半,突然计算机报错,提示需重新启动)(冲击波病毒症状) 师:嗯?怎么回事?谁的眼睛最亮,能不能告诉我们大家,刚才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生:回答刚才看到的奇怪现象。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指病毒具有把自身复制到其他程序中的特性。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而被感染的文件又成了新的传染源,再与其他机器进行数据交换或通过网络接触,病毒会继续进行传染。 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一般是不会将自身的代码强行连接到其它程序之上的。而病毒却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未受到传染的程序之上。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它的计算机。当你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它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侵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非授权性 一般正常的程序是由用户调用,再由系统分配资源,完成用户交给的任务。其目的对用户是可见的、透明的。而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藏再正常程序中,当用户调用正常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时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3.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一般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计算机病毒程序取得系统控制权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染大量程序。而且受到传染后,计算机系统通常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户不会感到任何异常。试想,如果病毒在传染到计算机上之后,机器马上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它本身便无法继续进行传染了。正是由于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得以在用户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扩散到上百万台计算机中。 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而PC机对DOS文件的存取速度可达每秒几百KB以上,所以病毒转瞬之间便可将这短短的几百字节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4.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只有这样它才可进行广泛地传播。如“PETER-2”在每年2月27日会提三个问题,答错后会将硬盘加密。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在逢13号的星期五发作。国内的“上海一号”会在每年三、六、九月的13日发作。当然,最令人难忘的便是26日发作的CIH。这些病毒在平时会隐藏得很好,只有在发作日才会露出本来面目。 5.破坏性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统,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者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者可导致系统崩溃。由此特性可将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检测方法

2012.4 37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 检测分析方法 谢辰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091 摘要:在研究计算机病毒之前,如果我们能先对被研究病毒的行为特征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对于之后的反汇编代码分析以及查杀工作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介绍了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利用虚拟机和软件分析技术,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以new orz.exe 病毒为例,来阐述和总结检测分析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虚拟机;软件分析技术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高速发展,全球化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网络在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种种安全隐患和威胁,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莫过于计算机病毒。在网络带宽不断升级的今天,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变种速度也随之加快,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的热点。据国内外各大反病毒公司统计,2008 年截获的各类新病毒样本数已经超过1000万,日均截获病毒样本数万。对于现如今计算机病毒变种的不断增加,反计算机病毒的一个研究方向便是怎样在不对病毒汇编代码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出已知或未知的计算机病毒的全部行为特征。 1 计算机病毒行为特征 (1) 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2) 非授权性 病毒隐藏在合法程序中,当用户调用合法程序时窃取到系统的控制权,先于合法程序执行,病毒的动作、目的对用户是未知的,是未经用户允许的。 (3) 隐蔽性 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编程技巧、短小精悍的程序,它们一般附着在合法程序之中,也有个别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目的是不让用户发现它的存在。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合法程序是不容易区别开来的。 (4) 潜伏性 大部分的病毒传染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它可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时才启动破坏模块。如著名的在每月26日发作的CIH 病毒。 (5) 破坏性 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多数都是编制者的恶作剧,它对文件、数据不具有破坏性,但会浪费系统资源。而恶性病毒则会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等。 (6) 不可预见性 从对病毒检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不同种类的病毒,它们的代码千差万别。虽然反病毒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病毒总是先于相应反病毒技术出现。 (7) 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如果满足其触发条件,将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病毒的触发条件越多,则传染性越强。

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策略

计算机病毒传播防范策略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主要症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用于版权保护、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用于特殊目的、为了获取利益、运行速度明显降低以及内存占有量减少、运行程序突然异常死机等,具体资料请见:摘要: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一旦遇到计算机病毒就不会束手无策。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传播途径、感染后的症状等的介绍,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防范措施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对于“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做过许多不尽相同的定义。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病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对计算机的破坏作用与医学上的“病毒”对生物体的破坏作用极其相似,它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就将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概念进行引申,从而产生了“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但计算机病毒和生物学上的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针对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而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通常是攻击计算机软、硬件)的程序,也就是说它是一段程序。因此,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破坏计算机数据的所有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探究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 种: 2.1 用于版权保护这是最初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善,因此,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软件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在自己发布的产品中加入了一些特别设计的程序,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户进行非法复制或传播。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法制化,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 见。 2.2 显示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想让这些计算机病毒来对社会产生危害,但不幸的是,这些程序通过某些渠道传播出去后,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 害。 2.3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在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报复等心理故意制造的计算机病毒。例如,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一名程序员被辞退时,决定对公司进行报复,离开前向公司计算机系统中输入了一个病毒程序,“埋伏”在公司计算机系统里。结果这个病毒潜伏了5年多才发作,造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紊乱,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2.4 用于特殊目的此类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某些组织(如用于军事、政府、秘密研究项目等)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精简版)

《计算机病毒原理及防范技术》----秦志光张凤荔刘峭著 43.8万字 第1章计算机病毒概述 1.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第一种为科学幻想起源说,第二种为恶作剧,第三种为戏程序(70年代,贝尔实验室,Core War), 第四种为软件商保护软件起源说。 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第一代病毒,传统的病毒, 第二代病毒(1989-1991年),混合型病毒(或“超级病毒”),采取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加密技术,反跟踪技术);第三代病毒(1992-1995年)多态性病毒(自我变形病毒)首创者Mark Washburn-----“1260病毒”;最早的多态性的实战病毒----“黑夜复仇者”(Dark Avenger)的变种MutationDark Avenger ;1992年第一个多态性计算机病毒生成器MtE,第一个计算机病毒构造工具集(Virus Construction Sets)----“计算机病毒创建库”(Virus Create Library), ”幽灵”病毒;第四代病毒(1996-至今),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传播的蠕虫病毒,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远程控制工具“后门”(Bank Orifice),”网络公共汽车”(NetBus)等。 2.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1.程序性(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所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2、传染性,3、隐蔽性(兼容性、程序不可见性)4、潜伏性(“黑色星期五”,“上海一号”,CIH),5、破坏性,6、可触发性,7、不可预见性,8、针对性,9、非授权可执行性,10、衍生性。 1.2.2.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表现的特征------1.电子邮件成主要媒介(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可移动存储设备,网页,网络主动传播,网络,“钓鱼”),2.与黑客技术相融合(“Nimda”,CodeRed,”求职信”),3.采取了诸多的自我保护机制(逃避、甚至主动抑制杀毒软件),4.采用压缩技术(压缩变形----特征码改变,压缩算法,“程序捆绑器”),5.影响面广,后果严重,6.病毒编写越来越简单,7.摆脱平台依赖性的“恶意网页”。 1.2.3.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1.孕育期(程序设计,传播),2.潜伏感染期,3.发病期,4.发现期,5.消化期,6.消亡期。 第2章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机制 2.1.1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组成三大模块-----1.引导模块(将病毒引入计算机内存,为传染模块和表现模块设置相应的启动条件),2.感染模块(两大功能-----1.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传染条件,做判断;2启动传染功能), 3.表现模块(两大功能----依据引导模块设置的触发条件,做判断;或者说表现条件判断子模块 2.1启动病毒,即表现功能实现子模块) 2.2.1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方式-----1.替代法(寄生在磁盘引导扇区);2.链接法(链接在正常程序的首部、尾部、或中间)。 2.2.2.计算病毒的引导过程-----1。驻留内存,2.获得系统控制权, 3.恢复系统功能。 2.4.1.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1.日期,2.时间, 3.键盘 4.感染触发, 5.启动, 6.访问磁盘次数, 7.调用中断功能触发, 8.CPU型号/主板型号触发。 第三章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3.1.计算机病毒发作前的表现----1.经常无故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速度异常, 4.内存不足的错误, 5.打印、通信及主机接口发生异常, 6.无意中要求对软盘进行写操作, 7.以前能正常运行的应用程序经常死机或者出现非法错误, 8.系统文件的时、日期和大小发生变化, 9.宏病毒的表现现象,10、磁盘空间迅速减少,11.网络驱动器卷或者共享目录无法调用,陌生人发来的电子邮件,13.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信息产业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一重要的工具支持,但技术的发展,也使计算机病毒开始了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目前对计算机运行影响最大的即为病毒的威胁,特别是网络病毒所给计算机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所以加强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强防范,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程序,可以导致计算机的数据程序受到破坏,引发计算机故障的发生,而且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计算机病毒最早开始于1982年,通过病毒程序来破坏计算机的功能,使计算机内的数据受到损坏,而且这种病毒程序代码还可以实现自我复杂,严重破坏了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威胁着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在刚开始出现时,由于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防范意识,而当人们刚开始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时,计算机病毒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爆发。最初的计算机病毒还仅仅局限在单机中进行传播,但随着网络的盛行,计算机病毒借助着互联网开始进行了迅速的传播和繁殖,其危害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攻击手段,由于病毒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人们开始对其越来越重视。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传染性。任何一种计算机病毒传染性都是其最为基本的特征之一,这已成为当前对一个程序判定其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其才会通过多种渠道从感染的计算机来向未感染的计算机进行扩散,从而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 2.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代码存在的于其他程序当中,或是较为隐蔽的地方,有时也会以隐含文件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很难将其与正常程序区分开来,而作为独立程序体的病毒源程序,其在扩散过程中会有再生病毒出现,而这些再生病毒则会采用附加或是插入的方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存在,一旦这些程序被调用时,病毒程序也会合法的进入,从而再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再在非法占用的空间内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2.3潜伏性。很大一部分病毒并不是计算机感染后就立即进行破坏,很多时候其会隐藏在系统当中,其扩散和繁殖通常都不会被人所察觉到,而这些病毒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才会将破坏模块进行启动,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2.4破坏性(表现性)。病毒只在在系统中存在,就会对系统和程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破坏性是病毒的又一大特点,但从破坏性的角度来看,病毒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对于良性病毒其破坏性行为并不明显,或者说基本没有什么破坏性,但其会占有系统资源。但恶性病毒则具有明确的破坏性,不仅会对计算机数据、文件等进行破坏,还可能将磁盘进行格式化,从而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2.5不可预见性。从病毒的监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计算机病毒常常被人们修改,致使许多病毒都生出不少变种、变体,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性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常常都是超前的,无法预测。 2.6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 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 并对系统发起攻击。如时间、计数器、特定字符及组合触发条件等。 2.7针对性。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并不一定对任何系统都能感染。 2.8寄生性(依附性)。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3计算机病毒防治 3.1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主要方法:一是不使用盗版软件,有些盗版软件中含有病毒。 二是第一次运行新软件前应使用病毒查杀软件检查它是否有毒,对不能确定来源的文件一定要进行扫描查毒。 三是备份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数据,系统盘一般只安装系统,各种软件和文档不要安装在系统盘,对重要的数据还要经常进行备份也就是说要定期备份硬盘的重要参数,如主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以减少因病毒而造成的损失。 四是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检查整个系统。五是上网的计算机应安装病毒防火墙、邮件监控系统和上网助手等软件,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其附件,预防网上病毒。 六是及时升级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有许多的缺陷,都在不断的完善,新版本要比旧版本的缺陷少得多,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高,所以我们要使用新版本对旧版本不断进行升级。操作系统也会不断发布补丁,及时打上补丁,堵塞安全漏洞。 七是对新插入计算机的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其他可插拔介质,要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无感染病毒后再打开其中的文档或程序。 八是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软件、文档后,不要先行打开,应该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安全后再打开。九是文件共享后及时取消共享,防止受到其他电脑上病毒的攻击。 3.2查杀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都需要安装查杀病毒软件,经常上网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等,当发现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时,需要及时运行查杀病毒程序查杀病毒,若有文件受到感染,还需要隔离受感染文件。常用查杀病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的普及,使其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需要我们在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重视,做好各项防病毒措施,避免进行非法的操作,不浏览一些非法的页面,从而减少或是避免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机率,平时注意对计算机防病毒知识和维修知识的积累,从而确保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不给病毒的入侵提供机会,使计算机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栋.基于ASP 技术开发的网站安全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2]赵政宇.浅析计算机维护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3]张洁.浅谈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对策[J].华章,2011(3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徐 (黑河市爱辉区城市经济调查队,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由于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则会导致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目前计算 机出现故障最为常见的原因即是计算机感染病毒所导致的,不仅会造成用户信息数据的丢失,而且操作上也会受到却持,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使用者,需要具有一些日常维护和维修的常识,对病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好各项病毒防治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特点;病毒防治129··

计算机病毒基本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病毒基本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病毒基本特征介绍一: (1)非授权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正常程序的一切特性,它隐蔽在合法的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运行正常程序时,病毒伺机窃取得到系统控制权,先于正常程序执行。 (2)广泛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通过各种渠道从已经被感染的文件扩散到其他文件,从已经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其他计算机,这就是病毒的传染性。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 (3)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病毒隐蔽在合法的文件中寄生的能力。 (4)可触发性 指病毒的发作一般都有一个激发条件,即一个条件控制。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 (5)破坏性 病毒最根本目的还是达到其破坏目的,在某些特定条件被满足的前提下,病毒就会发作,对计算机系统运行进行干扰或对数据进行恶意的修改。

(6)衍生性 计算机病毒可以被攻击者所模仿,对计算机病毒的几个模块进行修改,使之成为一种不同于原病毒的计算机病毒。 (7)攻击的主动性 计算机病毒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和达到某种目的,迟早要发作。 (8)隐蔽性 指病毒的存在、传染和对数据的破坏过程不易为计算机操作人员发现,同时又是难以预料的。大部分的病毒的代码之所以设计得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藏。病毒一般只有几百或1k字节,病毒转瞬之间便可附着到正常程序之中,使人非常不易被察觉。 (9)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直接或间接执行的文件,是没有文件名的秘密程序,但它的存在却不能以独立文件的形式存在,它必须是以附着在现有的硬软件资源上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关阅读: 计算机病毒分类 (1)按传染方式 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嵌入磁盘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区病毒)或dos引导记录(引导区病毒)中,当系统引导时就进入内存,从而控制系统,进行传播和破坏活动。 文件型病毒是指病毒将自身附着在一般可执行文件上的病毒,以文件为感染。目前绝大多数的病毒都属于文件型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传播性 病毒一般会自动利用25电子邮件端口传播,利用对象为微软操作系统捆绑的Outlook的某个漏洞。将病毒自动复制并群发给存储的通讯录名单成员。邮件标题较为吸引人点击,大多利用社会工程学如“我爱你”这样家人朋友之间亲密的话语,以降低人的警戒性。如果病毒制作者再应用脚本漏洞,将病毒直接嵌入邮件中,那么用户一点邮件标题打开邮件就会中病毒。 隐蔽性 一般的病毒仅在数KB左右,这样除了传播快速之外,隐蔽性也极强。部分病毒使用“无进程”技术或插入到某个系统必要的关键进程当中(任务管理器中的进程内,无法关闭的就是了),所以在任务管理器中找不到它的单独运行进程。而病毒自身一旦运行后,就会自己修改自己的文件名并隐藏在某个用户不常去的系统文件夹中,这样的文件夹通常有上千个系统文档,如果凭手工查找很难找到病毒。而病毒在运行前的伪装技术也不得不值得我们关注,将病毒和一个吸引人的文档捆绑合并成一个文档,那么运行正常吸引他的文档时,病毒

也在我们的操作系统中悄悄的运行了。 感染性 某些病毒具有感染性,比如感染中毒用户计算机上的可执行文件,如exe、bat、scr、com格式,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复制,对自己生存保护的目的。通常也可以利用网络共享的漏洞,复制并传播给邻近的计算机用户群,使邻里通过路由器上网的计算机或网吧的计算机的多台计算机的程序全部受到感染。 潜伏性 部分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在特定的日子,如某个节日或者星期几按时爆发。如1999年破坏BIOS的CIH病毒就在每年的4月26日爆发。如同生物病毒一样,这使电脑病毒可以在爆发之前,以最大幅度散播开去。

可激发性转 根据病毒作者的“需求”,设置触发病毒攻击的“玄机”。如CIH 病毒的制作者陈盈豪曾打算设计的病毒,就是“精心”为简体中文Windows系统所设计的。病毒运行后会主动检测中毒者操作系统的语言,如果发现操作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病毒就会自动对计算机发起攻击,而语言不是简体中文版本的Windows,那么你即使运行了病毒,病毒也不会对你的计算机发起攻击或者破坏。 转自电脑入门到精通网 表现性 病毒运行后,如果按照作者的设计,会有一定的表现特征,如CPU占用率100%,在用户无任何操作下读写硬盘或其他磁盘数据,蓝屏死机,鼠标右键无法使用等。但这样明显的表现特征,反倒帮助被感染病毒者发现自己已经感染病毒并对清除病毒很有帮助,隐蔽性就不存在了。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六节的 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病毒防治软件Norton Antivirus 清除病毒的方法。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级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 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 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使用瑞星杀毒软件,让学生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2)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试验法六、教学媒体选择 教材、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曾经收到这样类似的信 息: 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我就随手点了那个链 接,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我的电脑就开始 变得异常缓慢,不断弹出对话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电脑怎么了?(学生回 答:电脑中病毒了) 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过电脑中病毒的 经历呢? 提问:电脑中毒后有什么异常的现象呢?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电脑中毒经历。 学生倾听老师 的经历,唤醒 记忆中相似的 情形; 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 积极举手,参与 调查 创设一个计算 机中毒过程的 情景,激起学 生的共鸣,引 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通过调查使学 生意识到:计 算机感染病毒 的比率很高。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特点及其检测防范措施(一)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特点及其检测防范措施(一) 【摘要】病毒已成为当今网络业发展的最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及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检测防范措施,对今后的病毒防范趋势作了预测与判断。 【关键词】病毒;特点;检测;防范 近年来,因特网引入了新的病毒传送机制,通过电子邮件这个传播途径,病毒已成为当今网络业发展的最大危害。今年以来,在中国大规模爆发的多种病毒,全部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全球性工具,病毒也正在成为全球性杀手。而通过网络特别是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与传统病毒相比,表现出了更快的传播速度以及更强有力的杀伤力。 以下我们在分析网络时代计算机病毒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防范病毒,以“把好网络时代的大门”。 1.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是: (1)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病毒是高技术犯罪,具有瞬时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不易取证,风险小破坏大,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是某些人恶作剧和报复心态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表现; (2)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计算机是电子产品。数据从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等环节,易误入、篡改、丢失、作假和破坏;程序易被删除、改写;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手工方式,效率低下且生产周期长;人们至今没有办法事先了解一个程序有没有错误,只能在运行中发现、修改错误,并不知道还有多少错误和缺陷隐藏在其中。这些脆弱性就为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3)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1983年11月3日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并进行了验证。几年前计算机病毒就迅速蔓延,到我国才是近年来的事。而这几年正是我国微型计算机普及应用热潮。微机的广泛普及,操作系统简单明了,软、硬件透明度高,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措施,能够透彻了解它内部结构的用户日益增多,对其存在的缺点和易攻击处也了解的越来越清楚,不同的目的可以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广义的计算机病毒还包括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和系统陷阱入口等等。计算机病毒虽是一个小小程序,但它和通的计算机程序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2.1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 2.2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井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井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