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广东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着的统称。“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当时岭南各个土着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贺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扺抗,相持6年之久。“西瓯”土着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潇水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岭南的“垦卒”,便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汉族移民,他们首先将中原的“雅言”传人广东。

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幷吞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今广州市)。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着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着的服饰,操土着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着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着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后改为七郡),又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治所最初在赢 (今属越南),不久便迁至广信(今广东封开县及广西梧州市一部分)。广信是新设的苍梧郡郡治,处于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扺番禺,溯江向西可扺南宁,向北则可通过漓江、贺江经湘桂水道或富川新道直扺中原,交通较为便利。早在秦朝军队征讨岭南之时,这一带曾发生激战,原有土着因扺抗失败,有的被杀,有的逃散,于是成为汉族移民聚居之地。西汉末年,王莽乱世,因避乱而迁居广信一带的汉族移民更多。据统计,西汉时苍梧郡有24379户,人口14万人;到东汉增至111395户,人口46万人。这个地区人口激增,显然是汉族移民定居的结果。东汉撤“交趾刺史

部”设置交州,除了原有的监察权外,还拥有管理各郡的军政大权。文明程度较高的汉族移民在这个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其语言也就成为优势语言。在两汉时期定居广信的汉族移民中,出现了一批声望颇高的文人学者。如西汉末年着有《陈氏春秋》的经学家陈钦和其子、被誉为“岭海儒宗”的陈元;东汉末年着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梁传注》的士燮。士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政绩显着,当时中原先有黄巾起义,后有军阀混战,不少文人为避乱并慕其名前来依附。其中有潍坊人刘熙,沛郡人薛宗,汝南人程秉及许靖、许邵兄弟等。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设馆客授生徒,形成一支颇有势力的士人队伍。这些文人学者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録符号的“雅言”。没有文字的岭南土着在逐步接受汉文化、学习汉字之时,来自中原的“雅言”也就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而逐步在这一带流行开来。同时,随着文化逐步融合,这一带的汉语也吸收“百越”语言的某些成分,从而形成自己的某些特色。这种具有自己某些特色的汉族移民的语言,事实上就是早期粤语,只不过当时它跟中原雅言差异不大,尚未成为一种方言罢了。

赤壁之战后,东吴政权为了巩固后方,重修在南越国被攻陷时遭到破坏的番禺城,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迁交州州治至此。东吴永安七年(264年),又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广信转移到番禺,汉族移民的势力也就向西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扩展。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又有“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大量南迁。广州晋墓砖文云:“永嘉世,九州荒;如广州,平且康。”可见广东成为中原汉人避乱的好地方。东晋至隋,朝廷推行“以俚治俚”,大量敕封岭南土着为公、侯,官至县令、太守、刺史、将军,促进了汉族移民和岭南土着的融合,汉文化与土着文化的融合。已吸收土着语言某些因素的汉语逐渐成为西江流域到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同时,从“五胡乱华”起,中原地区受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达270多年之久,那里的汉浯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岭南汉人所使用的语言没有经历这种冲击,其发展较为稳定,与中原汉语相比,反而较多地保存着古代“雅言”的面貌,它与中原汉语之间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拉开,从而形成汉语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方言——粤语。

当汉族移民大量定居于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并广泛传播汉文化及粤语之时,粤北和粤东北山区仍是百越土着聚居之地,所使用的仍是土着的语言。唐代,粤北地区已有一些汉族移民居住,如唐玄宗时的名相张九龄,就是曲江县人,但当时汉族移民的人数仍然极少。究其主要原因,是南北交通不便。大庾岭原有一条小道,除军队和土着外,汉人进出岭南一般不走这条路而走湘桂水道或富川之道。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招集民夫在大庾岭开凿了一条新路,史称“横浦之道”。此后,横浦之道便取代湘桂水路和富川之道而成为五岭南北的主要通道。唐末战乱至五代十国时期,大批汉人便通过横浦之道进入广东。这些汉族移民首先落脚于珠玑巷,然后有一部分南下直扺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则定居于当时还地广人稀的粤北以及粤东北。南汉时,广东境内新置四州:英州(今英德市)、雄州(后改为南雄州)、敬州(后改为梅州)和浈州(后改为惠州),其中英、雄、敬州均在粤北和粤东北,可见横浦之道开通,大大促进了这一带的开发。据北宋太平兴国至元丰这100年间的统计,地处大庾岭南侧的南雄州由8363户增至20889户,增长148%;粤东北的梅州由1577户猛增至12890户,增长6倍多。粤北和粤东北人口的剧增,显然是大批汉族移民定居所致。从北宋末年至南宋,汉人南迁的势头更是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大庾岭北部的赣南地区发展也很快。这部分汉族移民大多数来自中原河洛一带,史称“客家人”。

隋唐以前,大凡每一批中原汉人迁入岭南,他们所使用的汉语都作为优势语言

而对当地的语言产生同化作用。当客家人迁入之时,所使用的是正统的中原汉语,但是,由于同样是从中原汉语发展演变而成的粤语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特色和以番禺(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为通行区域的格局,这种已经发展为中古语音系统的中原汉语对它也就再无优势可言,无法产生同化作用了。不过,正是由于客家人大都具有较强的正统意识,他们定居于粤赣闽边界的山区之后,其语言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状态,既不受金元之后中原汉语演变趋势的影响,也不易为粤语所同化,只是从当地土着尤其是畲族语言中吸收一些因素,逐步发展成为另一支方言——客家话。

闽语形成于福建。这支汉语方言同样是在汉人南迁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其来源主要是古代中原东部至华东沿海一带的汉语方言,而并非以秦晋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同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从闽越土着语言中吸收了不少成分,因而形成一个层次复杂的综合体,文读音与白读音之间、各种次方言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东汉末年,东吴政权控制岭南,福建与广东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粤东海道成为汉族移民进入广东的一条重要通道。这些汉族移民大部分定居于粤东潮汕平原,有的继续由海道西行,落脚于粤中和粤西南的沿海。南宋末年,元兵攻陷临安,益王赵罡在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辅助下转移到福州称帝,继而转移到广东。莆田人陈若水、陈八宣、陈汝楫等组织民兵30多万人随行保驾。赵罡病死后,陆秀夫、张世杰扶其弟卫王赵昺继位,转战到新会崖山,最后溺水而亡。陈八宣、陈汝楫带领余下的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岛。这样,潮汕平原和雷州半岛成为来自福建的汉族移民主要聚居之地。经历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变化,这一带逐步形成闽语的两支次方言——潮汕话和雷州话。

元朝之后,中国还出现过几次由北而南的移民潮。但由于广东境内的粤、客、闽三大汉语方言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特色并在各自通行的地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新迁入的汉族移民只得“入乡随俗”,再没有形成新的方言。极少数居住比较集中而不肯放弃原方言的,则形成若干个外地方言岛。如惠东县的平海,由于明朝在此设立“守御屯田群牧千户所”,驻扎一批来自北方各地的士卒,他们及其后人一直使用一种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这里就逐步成为一个“军话方言岛”。汉族移民不断进入,也使粤、客、闽三大方言原来的分布格局逐渐改变。由于这一时期进入广东的汉族移民大多数走“横浦之道”,致使粤北和粤东北客家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这一带本来山多耕地少,新移民的到来,使耕地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原居住在这里的客家人只得向其他地区迁移,在原粤语区和闽语区之中出现一些大小不等客家人聚居点,成为“客家方言岛”。同时,一些原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由于民族冲突等种种原因而导致少数民族迁走,客家人随即迁入,成为新的客家方言区。粤西罗旁地区,即现信宜、阳春、新兴、云浮、郁南等市县交界的山区,原是瑶族聚居之地,明万历初年,那里爆发了一场瑶民起义,史称“罗旁之乱”。朝廷集中了岭南的全部兵力,血洗罗旁,将这一带变为荒无人烟之地,客家人便陆续迁入,成为客家方言区。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及沿海一带的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通行于这些地方的粤语和闽语便随着经济交往而向粤北、粤东北及东江流域的客家地区渗透。渗透的结果,是一部分客家地区的语言受粤语影响,逐步演变为既保持客家话的若干特点又吸收粤语某些因素的一种特殊方言,如惠州话;也有一部分客家地区的人们既接受了粤语或闽语,又保持着客家话,对外交际用粤语或闽语,内部交际则用客家话,成为“客粤双方言区”或“客闽双方言区”。信宜市黄华江一带的大成、白石、怀乡、洪冠等乡镇,是明末平定“罗旁之乱”后形成的客家方言区,到20世纪,由于粤语渗透,这一带已成为客粤双方言区;普宁、惠来两县交界大南山区的一些村庄,村民的先祖是

从明成化年间至清初从长乐(今五华县)迁来的客家人,到20世纪20年代,这些村民就基本上会说潮汕话,成为客闽双方言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经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原来通行于这一带的粤语也就成为一种强势方言,不断向全省其他方言区渗透。汕尾市原属闽方言区,其居民除5%左右的“深水渔民”来自粤西之外,其余全是“福佬人”,原来都使用闽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在汕尾居民中会说粤语的达90%,能听懂粤语的几乎百分之百,生意往来及机关公务多使用粤语。深圳市的龙岗、宝安两区,原来是客家方言区,现在不仅通行粤语,而且在宝安市区粤语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

二、广东汉语方言分布概况

2000年广东全省人口7706万人,其中汉族7590万人。按三大方言区来统计,粤语区人口约3400万人,客家话区人口约2290万人,闽语区人口约1900万人。其它汉语方言区(包括韶州土话和军话岛等)人口约90万人。

(一)粤语的分布

粤语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和本省西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肇庆、云浮、江门、阳江、茂名11市所辖各市县。珠江三角洲东部、北部及连江流域,即惠州、清远两市部分区县,为粤语和客家话交错分布地区。此外,韶关、汕尾、湛江等市也有一部分地区通行粤语。具体分布如下:

广州:市属各区及增城市新塘、沙埔、仙村、石滩、三江、朱村通行粤语;增城市荔城、宁西、中新、小楼、镇龙、正果、派潭、福和、永和及从化市各镇部分通行粤语。

深圳:市属各区均通行粤语(其中宝安、龙岗两区为客粤双方言区)。

珠海:市属各区均通行粤语(其中香洲区的湾仔沙、夏美和斗门区的白蕉、六乡、斗门等镇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东莞:全市各镇均通行粤语(其中东部的凤岗、清溪、樟木头、大岭山、黄江、塘厦、谢岗等镇及厚街、莞城、虎门镇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中山:全市各镇均通行粤语(其中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坦洲、沙溪、大涌的部分村为客粤或闽粤双方言区)。

佛山:市属各区及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均通行粤语(三水市北部六和、大塘、芦苞为客粤双方言区)。

肇庆:市属各区及高要、四会、德庆、封开均通行粤语(其中德庆县悦城、播植、武垄,封开县平凤、江川、渔涝、七星等乡镇中有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广宁、怀集两县为粤语与客家话及标话交错分布地区。

云浮:云城、云安、新兴、郁南、罗定均通行粤语(其中云安县托洞、镇安、白石,新兴县河头、筋竹,罗定市加益、扶合、泗沦、都门、分界等乡镇为客粤双方言区,郁南县宋桂、东坝、河口、平台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或闽粤双方言区)。

江门:市属各区及鹤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均通行粤语(其中鹤山市鹤城、共和、祉山、宅梧、龙口、合成,新会市大泽、杜阮及台山市赤溪等镇的部分村为客粤双方言区)。

阳江:江城、阳西、阳东、阳春均通行粤语(其中阳春市圭岗、永宁、双滘、三甲、八甲,阳西县塘口、程村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阳西县儒垌、沙扒、上洋、新圩等镇为闽粤双方言区)。

茂名:茂南区及高州市所辖各乡镇均通行粤语(其中茂南区的袂花、鳌头为闽粤双方言区,高州市根子、云潭、新垌、泗水、谢鸡、马贵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化州市区及长岐、杨梅、同庆、笪桥、良光、南盛、丽岗、林尘、江湖、那务、新安、官桥、合江、平定、文楼、播扬等乡镇,信宜市镇隆、水口、东镇、丁堡、北界、高坡、金垌、径口、池洞、安莪、朱砂、旺沙、贵子、大成、白石、怀乡、洪冠、茶山、思贺等乡镇也通行粤语(其中化州市新安、官桥、合江、平定、文楼及信宜市大成、白石、怀乡、洪冠、茶山、旺沙、贵子、思贺的一部分为客粤双方言区);电白县羊角、坡心、林头为粤语区,七径、水东、博贺为闽粤双方言区。

惠州: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博罗县石湾、九潭、园洲等乡镇及龙门县麻榨、永汉、沙径、龙华、王坪、龙城、蓝田、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龙江、平陵、路溪等乡镇的部分村也通行粤语。

清远:清城区及清新、佛岗、阳山各乡镇,以及英德市黎溪、连江口、望埠、大站、英城、青坑、九龙、明径、岩背、大湾、水边、浛洸等乡镇,连州市九陂、龙潭、高山、西江、连州、龙坪、朝天、麻步、保安、石岸、清水、东陂、丰阳、朱岗、潭岭等乡镇,连山县吉田、三水、永和、上草、大富、太保、禾洞等乡镇,连南县三江、寨岗、金坑等乡镇,部分通行粤语。

韶关:市属各区及曲江县为客粤双方言区;乐昌市乐城、坪石等镇,乳源县乳城、桂头、古母水、大布等乡镇也通行粤语。

汕尾:市区为闽粤双方言区。

湛江:赤坎、霞山、坡头等区,吴川市区和浅水、长岐、樟铺、振文、吴阳、塘缀、板桥、黄陂、中山等镇及覃巴镇的部分村,廉江市廉城、安铺、石城、良洞、平坦、新华等乡镇及吉水、新民、营仔的部分村,均通行粤语。遂溪县北坡、港门、草潭、遂城,徐闻县曲界、下桥,雷州市客路等镇部分村为闽粤双方言区。

(二)客家话的分布

客家话是省内分布最广的一种汉语方言。除汕头市外,20个市均有客家方言区或客家方言点。其中梅州、河源两市为客家话区,韶关、惠州两市以客家话为主,潮州、汕尾两市北部几个县为客家话和闽语交错分布地区,清远市大多数区县及广州、肇庆两市北部的一些县,则是粤语和客家话交错分布地区。粤西有4个客家方言区:一是信宜、罗定、阳春交界的山区,这是粤西最大的客家方言区;二是高州、电白、阳西交界,三是化州西部和廉江北部,四是云浮、郁南、罗定交界地区。此外,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湛江等市均有一些乡村通行客家话,这些乡村处于粤语或闽语的包围之中,大部分成为双方言区。具体分布如下:梅州:梅江区及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兴宁各乡镇均通行客家话(其中丰顺县汤坑、 隍、东 等乡镇为客闽双方言区)。

河源:源城区及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各乡镇均通行客家话。

韶关:南雄、始兴、翁源、新丰及仁化县基塘、石塘、丹霞、红山等乡镇,乐昌市九峰、两江、五山、廊田、秀水、云岩、沙坪等乡镇,乳源县大桥、一六、侯公渡、龙南、洛阳等乡镇,均通行客家话,市属各区及曲江县为客粤双方言区。

惠州:惠阳、惠东各乡镇,博罗县蓝田、石坝、麻陂、公庄、杨村、泰美、柏塘、平安、响水、罗阳、湖镇、横河、长宁、福田、义和等乡镇,均通行客家话;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龙门县为客家话与粤语交错分布地区。

潮州:所辖饶平县上善、上饶、九村、饶洋、建饶等乡镇通行客家话,新丰、东山、渔村、三饶为客闽双方言区。

揭阳:所辖揭西县上砂、下砂、五云、河婆、龙潭、南山、交溪园、五经富、良田、西田、大洋等乡镇,普宁市石牌镇的部分村,均通行客家话。

汕尾:所辖陆河县各乡镇,以及陆丰县大安、西南、河西、城东、八万、陂洋、南塘等乡镇的部分村,海丰县公平、梅垄、城东、赤坑、陶河、后门、小漠、赤石、鹅埠、莲花山、平东、黄羌等乡镇的部分村,均通行客家话。

深圳:龙岗、宝安两区为客粤双方言区。

珠海:香洲区的湾仔沙、真美及斗门县白蕉、六乡、斗门等镇均有部分村通行客家话(为客粤双方言区)。

东莞:凤岗、清溪、樟木头、大岭山、黄江、塘厦、谢岗、莞城、厚街、虎门等镇部分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中山:五桂山、南朗、三乡、神湾、坦洲、翠亨村等镇部分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广州:所辖从化市东明、吕田、良口、温泉、桃园、灌村、民乐、龙潭、鳌头等镇;增城市派潭、永和、福和、小楼、正果、镇龙、荔城、宁西、中新等镇均为客粤方言交错分布地区。

清远:清新县附城、源潭、洲心、龙塘、石角、高桥、珠坑、龙劲、石坎、石马、南冲、禾云、鱼坝、沙河、新洲、浸潭、石潭、桃源、江口、升平、三坑、秦皇等镇,佛冈县各乡镇,均有部分村通行客家话,为客粤方言交错分布地区;英德市白沙、青塘、桥头、大镇、黄陂、横石水、鱼湾、下太、沙口、横石塘、云岭、石灰铺、石牯塘、张陂、沙罗、西牛、沙坝、大洞、黄岗等乡镇及望埠、英城、大湾、氵含氵光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阳山县黎埠、大良、新圩、杜步、七拱、东山、太平、白莲、杨梅、小江、黄坌、秤架等乡镇,连州市九陂、龙潭、高山、西江、连州、龙坪、朝天、保安、清水、东陂、瑶安等乡镇,连南县寨岗、寨南、三江、金坑、南岗、三排、大麦山、涡水、大坪、香坪、盘石等乡镇,连山县上帅、小三江、加田、福堂、永丰等乡镇,也有部分村庄通行客家话。

佛山:所辖三水市六和、大塘、芦苞等镇为客粤双方言区。

肇庆:所辖德庆县悦城、播植、武垄,广宁县排沙、石涧、潭播、江屯、联和、北市、赤坑、螺岗、上村、东乡、宾亭、五和、横山、木格、石咀、古水、洲仔,封开县平凤、江川、渔涝、七星,怀集县闸岗、蓝针等乡镇,均有客家方言点(为客粤双方言区)。

江门:所辖鹤山市鹤城、共和、祉山、宅梧、龙口、合成等镇,新会市大泽、杜阮等镇,以及台山市赤溪镇,均有客家方言点(为客粤双方言区)。

阳江:所辖阳春市圭岗、永宁、双滘、三甲、八甲等乡镇及阳西县塘口、新圩、程村、上洋等乡镇通行客家话(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茂名:所辖电白县那霍、罗坑、黄岭、沙琅、望夫、观珠等乡镇及霞洞、大衙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高州市根子、云潭、新洞、泗水、谢鸡、马贵等乡镇为客粤双方言区;信宜市合水、钱排、平塘、新堡、洪冠、茶山、贵子等乡镇及大成、白石、怀乡、旺沙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其中大成、白石、怀乡、旺沙、贵子、洪冠、茶山为客粤双方言区);化州市兰山、新安、官桥、中洞、合江、平定等乡镇也通行客家话(除兰山外均为客粤双方言区)。

湛江:所辖廉江市塘莲、石颈、和寮、长山、石角等乡镇及河唇、石岭、青平、高桥、河彪、营仔的部分村通行客家话;此外,遂溪县城西、北坡等乡镇,徐闻县锦和、曲界、龙塘、下桥等乡镇,以及雷州市英利镇,都有一些客家方言点

(三)闽语的分布

闽语主要分为两支,一支分布于粤东沿海,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及其所辖各县,汕尾市及其所辖陆丰、海丰两县。另一支分布于雷州半岛一带,包括湛江市遂溪、徐闻、雷州和茂名市的电白县等地。具体分布如下:

汕头:市属各区及潮阳、南澳、澄海,均通行闽语。

潮州:湘桥区、潮安县及饶平县黄冈、钱东、海山、汫洲、柘林、大埕、所城、联饶、浮山、浮滨、新圩、樟溪、汤溪、高堂、坪溪、新塘等乡镇,均通行闽语。新丰、三饶、东山、渔村为客闽双方言区。

揭阳:榕城、揭东、普宁、惠来及揭西县钱坑、棉湖、凤江、东园、金和、大溪、灰寨、塔头、坪上等乡镇,均通行闽语。

汕尾:城区为闽粤双方言区;陆丰、海丰两县为闽客方言交错分布地区,其中陆丰县的闽语区分布于潭西、上英、金厢、东海、博美、桥冲、湖东、碣北、碣石、甲子、甲西、甲东等乡镇及大安、西南、河西、八方、陂洋、南塘的部分村,海丰县的闽语区分布于海城、附城、可塘、大湖、联安等乡镇及公平、城东、梅陇、赤石、陶河、后门、小漠、赤石、鹅埠、连花山、平东、黄羌的部分村。

梅州:所辖丰顺县汤坑、 隍、东 等乡镇为客闽双方言区。

湛江:坡头、麻章两区及霞山的海头镇,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各乡镇,均通行闽语(其中少数镇有粤、客方言点);廉江县横山、河堤、龙湾等乡镇及新民、营仔的部分村,吴川市王村港、兰石等乡镇及覃巴的部分村,也通行闽语。

茂名:所辖电白县沙院、南海、旦场、龙山、博贺、小良、麻岗、树仔、爵山、大衙、马踏等乡镇及电城、水东、林头、坡心、七径、霞洞、羊角的部分村均通行闽语 (其中水东、林头、坡心、七径、霞洞、羊角为闽粤双方言区),茂南区的袂花、鳌头两镇属闽粤双方言区。

阳江:阳西县儒洞、沙扒、新圩、上洋等镇属闽粤双方言区。

中山:沙溪、大涌等镇及南朗、三乡的部分村均通行闽语(为闽粤双方言区)。

惠州:所辖博罗县龙溪、义和等乡镇及罗阳、仍图、泰美、观音阁的部分村,惠东县吉隆、稔山等乡镇,龙门县左潭镇的部分村,均通行闽语。

清远:所辖英德市浛洸镇有些村通行闽语。

云浮:所辖郁南县东坝镇有些村通行闽语。

(四)其他汉语方言的分布

在广东,除粤、客、闽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分布不广、使用人口不多的方言,它们有的从原岭南土着语言演变而成,有的是北方汉族移民带来的;其中有的与粤、客、闽或北方方言较为接近,有的则与壮侗语有某些相近之处。

1.韶州土话“韶州土话”是粤北各种土话的统称,包括星子话、丰阳话、西岸话、保安话、阿 B话、黄圃话、长来话、北乡话、昄塘话、蓝山话、莲塘话、连滩话、楼下话、煤田话、虱麻话、长江话等十多种,分布于清远、韶关两市的北部,包括连州、连南、乐昌、乳源、曲江、仁化等市县及韶关市武江区的部分乡镇,使用人数约有50万人。

连州:山塘、清江、大路边等乡镇及星子、潭岭、麻步、朝天、龙坪、瑶安、三水、丰阳、朱岗、东陂、西岸、保安、连州等乡镇的部分村。

连南:三江镇的部分村。

乐昌:黄圃、庆云、白石等乡镇及坪石、罗家渡、北乡、云岩、老坪石、长来、河南、廊田、乐城等乡镇的部分村。

仁化:长江、扶溪、城口、闻韶等乡镇及仁化、丹霞、石塘、董塘等乡镇的部

分村。

乳源:桂头镇的部分村。

曲江:梅村、重阳、龙归、白土等乡镇的部分村。

韶关:十里亭镇及河西、西联等乡镇的部分村。

2.标话分布于肇庆市的怀集、封开两县,约16万人。怀集的标话区在永固、诗洞、桥头等乡镇及梁村、大岗镇的部分村,封开县的标话区在长安镇部分村。

3.鹤话分布于清远市源潭、洲心、龙塘、石角、鱼坝等乡镇的部分村,约2万人

4.军话分布于陆丰的青塘、坎石、海丰的龙吟塘,惠东的平海以及电白的电城等地,约2万人。

5.平婆话分布于博罗的长宁、横河、响水、平安等地,约1万人。

6.路溪话分布于龙门的路溪镇,约1万人。

7.湘方言分布于连州的星子、东陂等地,约1万人。

(作者:罗康宁2004年3月)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这些符号组成的脸谱,有的含义在一种以上,有的含义还截然相反,这正是比汉字更形象生动、简约丰富的网络符号语言的魅力。 数字网络语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最常见,以简洁的数字来表示发言者的思想感情。如:555(呜呜呜,表示哭)、9494(就是就是)、526886(我饿了拜拜了)等。这些数字谐音语言让初涉网络者很难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还有些数字网络语特别另类,如:—7(夫妻)、286(反应迟钝的人或落后被淘汰的事物)等。 2.广泛运用缩略语。网友们为了加快交流速度,往往把一些常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单位,取其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合成缩略代码,如:GG(哥哥)、JJ(姐姐)、MM(美眉,即漂亮妹妹)、GXGX(恭喜恭喜)等。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使用英语字母的缩略语也广泛存在,如:LOL(放声大笑,Langhing out loud)、HTH(希望能帮上忙,hope that helps)、TIA(先谢了,thanks in advance)、FTF(面对面,face to face)等。这些词最明显的特点是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词组的缩写,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DOS、BF;有的是动词性词组的缩写,可作谓语,如DIY。 3.通俗简明化。网友们为了节约时间或求新求异,常常在交流时创造一些通俗而言简意赅的新词新语,如:把E-mail叫做“伊妹儿”,把Java戏称为“娇娃”,把Cookie称为“甜饼”,把丑女称为“恐龙”。网络酷爱者被称为“网虫”,初涉网络者被称为“爬虫”,网络高手被称为“大虫”,男性网民被称为“网蜂”,女性网民被称为“网蝶”。这些通俗简明的网络称谓是网络语言

现代汉语(上)知识点提纲

现代汉语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不光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它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二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事物的类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表明。三是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4.现代汉语有两种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5.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6.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7.方言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8.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9.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名称 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到了现代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10.“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

“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言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11.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2.汉语方言的差异性 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的差别最小。 12.七大方言区名称 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13.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特点 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音节整齐简洁。④有声调。 14.现代汉语词汇方面特点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③同音语素多。 15.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特点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16. 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1.语音三种属性 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汉语音节里有几种声调、句子有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现代汉语练习 第1章 绪论(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属性。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以,以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汉语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以为,以为,以为的普通话。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闽方言、、、、、。 7、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8、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方言。 9、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 10、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起实施。 11.卢戆章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12、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和最强的文学样式。 13.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 14、客家方言以为代表,海南岛属于方言区。 二、选择题(带﹡的为多选) 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D、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语 3、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5、通行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是() A、北方方言 B、吴方言 C、湘方言 D、粤方言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7、现代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大类,下列方言属非官话区方言的是() A、济南话 B、长沙话 C、昆明话 D、南昌话 E、苏州话 8、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 A、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C、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D、典范的现代白话文法 ﹡9、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西班牙语 B、意大利语 C、葡萄牙语 D、阿拉伯语 E、德语 10、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现代汉语考卷绪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普通话是__________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__________。 2、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方言是_ ________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__ 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两种形式。 5、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 ______。从汉代起称为,明代改称为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 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普通话。 6、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差异最大, ________的差异次之,的差异最小。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 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次方言区,武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_____________次方言区 8、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最重要 的两项工作。 9、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____________。 10、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系统地讲授这门课为学生 将来工作、工作和工作打好基础。 1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 上、、的重要举措。 二、是非判断题 1、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民族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 2、推广普通话,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从而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广东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着的统称。“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当时岭南各个土着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贺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扺抗,相持6年之久。“西瓯”土着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潇水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岭南的“垦卒”,便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汉族移民,他们首先将中原的“雅言”传人广东。 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幷吞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今广州市)。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着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着的服饰,操土着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着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着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后改为七郡),又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治所最初在赢 (今属越南),不久便迁至广信(今广东封开县及广西梧州市一部分)。广信是新设的苍梧郡郡治,处于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扺番禺,溯江向西可扺南宁,向北则可通过漓江、贺江经湘桂水道或富川新道直扺中原,交通较为便利。早在秦朝军队征讨岭南之时,这一带曾发生激战,原有土着因扺抗失败,有的被杀,有的逃散,于是成为汉族移民聚居之地。西汉末年,王莽乱世,因避乱而迁居广信一带的汉族移民更多。据统计,西汉时苍梧郡有24379户,人口14万人;到东汉增至111395户,人口46万人。这个地区人口激增,显然是汉族移民定居的结果。东汉撤“交趾刺史

浅析现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不同点

浅析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 摘要: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与其他语言的比较得以显现出来。对比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不同点,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本质的认识和对语言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印欧系语言不同点声调形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最主要的语言。英语属印欧语系,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同印欧语系的语言(本文以英语为代表)相对比,现代汉语与之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汉语是声调型语言,而印欧语绝大多数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三)现代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汉字三位一体。 英语的基本语音感知单位是音位,汉语则是音节。 (四)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造句法是一致的,而印欧语构词法和造句法有很大不同,分为词法和句法。 (五)现代汉语短语的语序比较固定,语素、短语、句群三级单位结构稳定。(六)现代汉语语素单音节化、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而印欧语绝大部分是三个音节以上的词。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与印欧系语言的前两点不同。 第一,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印欧语系中的英语、法语等则为无声调语言。 声调即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又称字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类——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只能起到改变语气的作用而不能区别意义。 声调是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普通话音节有四大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现代汉语中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往往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yuān(冤,冤枉)、yuán(园,种植花草树木的地方)、yuǎn (远,空间或事件的距离长)、yuàn(愿,愿望)。

现代汉语概论(2)..

现代汉语概论(2) 整理:by汉师1407林颖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 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 三、语法体系: (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 (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 (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 (2)述语和宾语 (3)定语和中心语 (4)状语和中心语 (5)述语和补语 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 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概说 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 1.具体表现 (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

2.原因 (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 (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 词类语法特点分类 实词核 词 体 词 名词 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 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 况) 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 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 词谓语句 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 示“群”的意义 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 要完成指称的任务 1.普通名词 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 3.时间词(常作状语。cf:表示时段的数量 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 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 量词 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 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 件下还可以作谓语 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 一”或“多”或“逐一”含 义 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 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 2.动量词:专用、借用 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 谓 词 动词 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 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1.动作行为动词 2.心理动词

现代汉语: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论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 10级中文本科班师吉05号 【摘要】修辞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离不开修辞,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中,我们都需要用修辞来修饰。同样,修辞也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的衬托修辞是无法展现的自己的魅力的。但是,修辞与语言却都又各有各的特点,各自展现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修辞语言魅力 正文 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组成语言的要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类。语言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要素都单独与修辞构成单独的联系,他们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修辞与语音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在语言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属性当中,语音是第一属性,人类的语言首先是以语音的形式形成,世界上有无文字的语言,但没有无语音的语言,语音在语言中起决定性的支

撑作用。 修辞与语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增强音律美、突出语言义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要研究谐音、叠音、拟声、双声、叠韵、平仄、押韵、儿化韵等,还要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意义心理重心、音律美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例如:1、“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以“无履”谐“无礼”,以“不钟”谐“不忠。2.“The rain pattered against the window.”“雨哗啦哗啦地打在窗子上。”语言中加入拟声词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起来。 汉语音节分明,并有声、韵、调之分,除可借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量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具有很强的音乐感。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使得诗句构造精妙,更具神采。 (二)修辞与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词的集合体,是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修辞与词汇的关系十分密切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简要介绍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介绍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概况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第二章语音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提要 1.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 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 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3.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汉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 ;第二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第三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文 字的应用十分广泛;第四阶段,晚唐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时期的汉语的与口语结合的书面语言发展十分繁荣。第五阶段,“五四运动”至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成熟时期。4.汉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地区性的分化特征;(2)超地区性(通用)的整合特征。 5.现代汉语的地位 (1)从使用人口看,是全世界的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2)在国内,现代汉语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 ;(3)在国际上,现代汉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6.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方言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方言分化主要是移民带来了语言的分化,其次是交通的闭塞,语言的区域性发展的分化,逐渐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差异, 于是就形成了方言现象。 8.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一般分为7 大方言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二、强化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 2、现代汉语 3、普通话 4、方言 (二)判断改错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是同步的。 3、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通常说的现代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4、汉语和汉字是同时产生的。 5、普通话是我国的标准语。 6、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 7、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8、英语和汉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9、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没有复辅音。 10、现代汉语语汇在音节上以单音节为主。 11、现代汉语和英语的修饰语都是用在中心语前面。 1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消灭方言。 13、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4、汉语在先秦时代就有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15、白话是在元代产生的。 16、从 1955 年开始,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 17、方言与共同语相比没有完整的系统。 18、汉语各方言之间有同有异。 19、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相对立的。

汉语方言的魅力

汉语方言的魅力 ——学习汉语方言的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赋予了汉语丰富的内涵,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成语更包含了一个传奇故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与标准音,以北方话与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举个例子:三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一个云南人,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师母做菜时问道:“怕辣吗?”云南人说“不怕辣”,四川人说“辣不怕”,湖南人说“怕不辣”。三个人用的词相同,语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逐步递进。 在我看来,汉语的奇妙之处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幻莫测,还在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语言。 就拿四川话来说:甜不说甜,要说抿甜。苦不说苦,要说焦苦。酸不说酸,要说溜酸。软不说软,要说溜粑。硬不说硬,要说梆硬……值得同情,叫造孽。活该,叫背时。聊天,叫摆龙门阵。便宜,叫相因。好,叫巴适。怕老婆,叫耙耳朵。加油,叫雄起。虚伪,叫假打…… 中国一共有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白话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七大方言区中有六个是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符号系统。我们的巴蜀语言大师流沙河写过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他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是从《老子》而来。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川人今常食的“冒饭”系“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再比如现在的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其中的「几时」(何时)、「几多」(多少)可追溯至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观念的转变,交际方式的更新,使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屡见不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酷毙、的哥、菜鸟、灌水、作秀、T恤、很北京……” 语言既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中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语从古使用至今,依然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改朝换代、或者灰飞烟灭的时候,汉字依旧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既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社会交际,更需要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150)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概要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语言学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自觉地科学地认识和使用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演课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能够正确解释和评说语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的能力; 3、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8 第二章语音 6 第三章语义和词汇 6 第四章语法 6 第五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4 第六章语言学的发展 4 合计36 四、大纲内容 绪论 第一节语言学概论的性质.作用和分类(2学时) 1.1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2 语言学的功用 1.3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语言学的分类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人类语言(2学时) 1、世界上的语言 1.1 世界语言概况 1.2 语言的亲属分类和结构分类 2、中国的语言

2.1 汉藏语系的中国语言 2.2 阿尔泰语系的中国语言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3.1 人类语言的遗传性和学习性 3.2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 第二节语言的功能(2学时) 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 语言是负载信息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1 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2.2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3、语言的文化功能 3.1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种 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第三节语言的结构(2学时)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1 语言的符号性质 1.2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四节语言符号系统的特征(2学时) 1、任意性和强制性 2、线条性和层次性 3、自足性和开放性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1.1 语音的自然性 1.2 语音的社会性 2、语音单位的分析 2.1 音节.音素和音征 2.2 元音和辅音 3、音标 3.1国际音标的作用 3.2 音标和音素的关系 3.3 国际音标的使用 第二节音位和音系(2学时) 1、音位 1.1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 音位和音位变体 1.3 音位归纳 1.3.1 对立和不对立 1.3.2 互混和互补 1.3.3 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3.4 音位归纳的原则 1.3.5 音位归纳的操作过程 2、音系 2.1 音系的定义 2.2 音系的内容 2.3 汉语普通话的音系 2.4 温州话的音系 第三节语音组合(2学时) 1、音节的切分 1.1 切分的依据 1.2 音节的结构要素分类 1.2.1 音峰和音谷 1.2.2 起音.领音和收音 2、音位组合的类型 2.1 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单.复辅音和单.复元单 2.2 音节收尾是否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 2.3 元音和辅音的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