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情智共生

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情智共生
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情智共生

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情智共生

本人秉承“情感教学”风格,致力于追求“让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艺术、爱的怀抱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在实践中,我以“情感”为纽带,注重建构一个“文―情一道”的教学骨架,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知文,明道,增长智慧。

一、取舍文本,以情定调

《沙田山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余光中先生用深沉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灵动而不失优美的风景画。散文是美文,它的本质是审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优美词语和独特意趣,理解其中浓浓情思和隽永哲理,使之在思想上获得文学的感染和熏陶。综观全文,文章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还有含于其中的浓浓乡愁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山海幽幽寄情深”,本文中的海、山、云、风等景色是纠缠在一起的统一体。作者艺术地将这些景物结合在一起,整体没有割裂的痕迹。因此我在取舍中最后抓住文本的核心,将重点放在品味语言、揣摩文章用词造句的匠心独具上,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的乡愁情结。余光中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可讲的内容非常多。但很多学生反映看不懂,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的设计就从指导阅读方法人手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迈向文本纵深处。全文抒情气氛浓厚,含蓄蕴藉的感情极具典型性,适合鉴赏。而通过这种精研细读的方式,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积累知识,迅速培养能力。

二、张弛课堂,以情品美

教师以“情”为主旋律,张弛有度,学生由客体渐变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便具有流动之美。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情”一脉相承,采用“导读、预读、研读、美读、比读”的五步教学法,力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鉴赏能力,丰富个人情感,拓展自身潜能。

笔者认为,精美的教案设计只有在动态的课堂结构中才能恰到好处地呈现,才能真正体现价值。在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相机而行,只把“教案”看作是“流程示意文本”,而以自身的观察和调控不断与学生分享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美,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囚笼,说出“另类的声音”。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理想。在“研读品情”环节,我就像一个指挥家,灵感随意喷发,思绪纵横千里,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畅谈感受,交流心得,

全身心地融入到知识殿堂中去,这种动态的旋律就如灵动的音符奏出了美妙的音乐,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一直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真正学会读书,读出韵味,读出感悟,欣赏诗质的语言和领悟诗意的境界。学生沉浸于“情不自禁”的美妙境界中,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象,享受着强烈的文字魅力带来的阅读快感。

三、伸缩思维,以情悟理

景、情、理是散文的三大要素。理融于情景之中,就会表现为一种升华意蕴的艺术效果。散文无哲理,就缺乏高扬的灵魂。在本篇中,“理”直接关系到作家作品的思想深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阅读,慢慢品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文学审美就会大打折扣。但如果只停留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不能深入作品情致理趣的探寻,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审美享受和人文精神熏陶就会被架空。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当成被开发的课程资源,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内容的创生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一种心智活跃、情感碰撞的状态,于是顺理成章,教学过程也就成了我们彼此间多维度的心灵对话过程。在研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个问题时,学生们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我都作了很有分寸的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这种基于对鲜活的写景语言和别致的抒情语言的品味后的讨论与争辩,恰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准确把握。在文章中,作者认为“最令人心动神往的是‘人为的骚音’”,这不但将人类的活力和喧嚣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也暗示了自己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更加割不断故土之情;而最后的诗句“五千载”与上文的“重九的陶菊”、“中秋的苏月”相照应,既抒发作者思乡之情,又揭示文章主旨。学生咀嚼了文字,交融了情景,人乎其中,出乎其外,在体验和感悟中进发出情智共生的火花,最终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散文哲理的纯美!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若真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在他们心灵最深处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悟,让语文之精华真正流淌到他们的血液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真正有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