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答: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3.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答: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6.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答: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0.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1. 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1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

几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效应 下面几种心理效应是我们进行班主任培训时总结整理的,全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比较通俗.班主任感到很新鲜,对于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对班主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在老师看来,名单中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和鼓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多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的标签,发挥标签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促进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坚决禁止给孩子贴上诸如“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的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2、什么是异性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异性效应推动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其表现是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异性效应的最通俗的说法。 异性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是,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男性和女性一起做事、处理问题都会显得比较顺利。 在学校生活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同学们为了使异性产生好感,总希望自己在异性面前表现好一点,希望给异性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与异性在一起时,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而出现女孩的好打扮,男孩在女孩面前的“英雄行为”。在运动会的体育比赛中,来自异性的加油声会给人带来更大的鼓舞和力量。因此,异性交往和相处会使人变得更积极,更高尚。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男女同学更多的在集体活动中接触、认识、感应,促进异性同学之间正常情感的释放和建立;在组织各项活动是都要坚持男女搭配的原则,切不可担心出现异性交往问题而故意把男同学或女同学分成一组,那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3、什么是鲶鱼效应?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鲶鱼效应原理推动工作?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2011年(含)及以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2011年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 教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2. 教师资格考试采用什么考试方式?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2012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和科目二均采用计算机考试,初中、高中和中职类别的所有的笔试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计算机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纸笔考试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 3.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怎么安排?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具体时间由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提前向社会发布。2012年上半年笔试考试时间为6月30日,笔试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面试考试时间为9月22日-23日,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 中职专业课和中职实习指导面试时间为25分钟。 4. 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报考? 具备《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鄂教师【2011】18号)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5. 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什么? 命题依据是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6.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作用?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 13.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是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7.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核什么内容? 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主要考核内容是什么? 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9. 教师资格考试分几种类型?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考试。 10.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11.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 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 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1卷 第3期 今 日 湖 北 理 论 版 Vol.1 No.3 2007年 3月 Today HU bei Theory Edition March 2007 收稿日期:2007-2-18 作者简介:陶朝阳 女(1967—) 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237009)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陶朝阳 摘 要:从心理环境和个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管理的意义,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针对青春期的学生特点将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青春期 班级 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07(2007)03-0147-02 中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带来心理冲突的加剧。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懂,老师也发现中学生的问题比以前多了。老师面对种种问题时常常变得力不从心。本文试探提出将青春期的心理教育和班级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思路。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班级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要针对青春期的特点来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又称青少年期或“生发期”指个体从儿童迈向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个体身体、生理和性发育、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还是迈向成年的预备期。一般以跨入初高中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尤以初中阶段最具代表性。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其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青春期儿童在心理上的主要特点表现: 第一、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复杂事物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二次飞跃期,少年将心智集中指向自我、用于内省,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 第三、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腻,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 第四、在人际关系上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 第五、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任务,亦使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此时关于青春期的形象问题、性别角色问题、对异性的兴趣问题、两性交往以及女性自我保护问题成了少年也是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又有人称之“急风骤雨期”。可见此期心理的特殊性及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生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生存环境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宏观上,市场经济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的形成,导致如独立意识、公平竞争观念、法律法制观念以及文化开放视野等新文化精神的张扬,导致对主体精神、多元、差异、 平等和宽容等的强调,从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道义观、公平观、生活观、交往观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又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利益带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选择依据,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并重, 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并存导致文化价值冲突。微观上,学校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文化、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制度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冲突,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获得生活直接经验的冲突,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强调国际化与强调本土化的冲突等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让当今的中学生产生更多的成长困惑和问题。比如,学习目的问题;价值观问题;审美取向问题、生活方式问题等等。 如何营造和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成为整合三方教育资源的主体或第一责任人,并提高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环境的子环境。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可以从班级这个基本单位做起,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心理环境与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作风与传统。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等人从“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和行为事件都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群体心理环境里影响个体、群体心理行为的心力,主要由群体中的个体心力和群体心力组成。置身于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环境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这一心理类化,便把群体中的某些心理体验、感受传给个体成员,使之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产生了与群体其他成员相同的心理情感,即归属感。与此同时,成员个体通过认识上的比较机制,产生了一致的认识评价,在心理上“视为等同”而把自己和群体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归属、认同的

(完整版)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班级管理的新策略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引进教学论,使教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飞跃,这给了教育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有效的整合也能创新。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要想产生原创性的东西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将两种或多种现有的事物进行巧妙的整合,创新就会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不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做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将企业管理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将经济学、文化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等等。基于这种整合创新思路,我校开展了《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的实验研究,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创造了班级管理的新思路、新策略,使班级管理的气象焕然一新。一、对心理效应的基本认识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境之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心理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它具有普遍性。心理效应尽管很微妙,很难觉察,但它确实对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或发生作用,它具有客观性。心理效应的种类很多,表现在各个方面,它具有多样性。同一种心理效应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程度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心理效应,它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运用它。对班主任来说,在建设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自觉运用心理效应,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

会使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种类众多,功效也不同,我校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效应进行认真的分类研究,把它们辩证地运用在班级管理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 1、利用第一次效应,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第一次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指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人与人第一次接触的印象深刻,并影响以后对该人的认识。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因此,教师应十分注重与学生初交时的形象塑造。比如见好第一次面,准备好第一次讲话,上好第一次课,组织好第一次集体活动,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等等。总之,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是亲切、务实、负责、可敬的,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 2、利用自己人效应,缩小师生心理距离 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一般总是与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谈得来。这就是自己人效应现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观点、态度与对方比较一致,那么对方就容易接受你。正如管理心理学中所说:“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制造“自己人”,如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运动,一起探讨难题,一起谈笑风生等等。当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会总结-工作总结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会总结-工作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2020-04-10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间的沟通,促进各学科教师全面了解任教班级学情,共同分析问题,寻求对策,10月23日下午第四节课,初一.(十)班所有教师召开了协调会。 会上,各学科教师踊跃发言,既分析整个班级学风,也重点分析个别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了对策。 通过这次会议,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统一了思想,增进了了解,为推动班级管理和学业整体进步打下了扎实基础。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班集体的管理,仅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是怎么也抓不好的。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好班级的目的。作为班主任,怎样做好与任课教师的.融洽沟通,促进学生进步呢? 一.认真听取和采纳任课教师的意见 二.工作中要互相学习,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三.班主任老师要在班上树起科任老师的威信 作为任课教师,应该积极配合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使班级全体学生都获得长足的进步。 一.及时反映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班主任出谋划策。 二.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协助班主任,减轻其负担。 三.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促进

学生进步。 四.课下及时的辅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不会被落下。 采取措施 一.严抓班级常规管理, 二.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划教育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采取表扬鼓励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 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六.关于后进生采取“一帮一”的措施,促进其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光为自己着想,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顾及班上整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充分调动其他教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加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最新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_conv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成升 2007年7月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优秀 班集体 班主任——学生(人) 师————生心中装着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做到:无我有他 真诚 了解 倾听 接纳 理解 尊重 分享 一、管理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需要施教生理 安全 归属(社交) 自我实现 尊重

(二)、了解学生的动机,针对动机施教 1 种类:兴趣、爱好、抱负水平、意图、意向、意会、价值观、理想、信念、世界观 2 动机——挫折 3 不良动机 4 挫折的消除:宣泄、惩罚、自我抑制、置换、升华——好好学习。 5 优良的社会动机:成就动机、赞许动机、管理动机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3 精神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知觉,即个体能够知觉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精神自我是个体自我的核心。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自我的 认知方式 怎样改变学生的自我呢? 常用方法: 称赞——成功 附会——正确 情绪的自我知觉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 自我评价 自我期望 自我防卫 自我观察 自我反省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1、态度 是主体对对象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况,它对人的反应具有批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形成人们一定的行为倾向。 ①主体对客体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 ②具有复杂、稳定的内在结构 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构成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2.态度的特性: 3.态度的功能: 社会性 协调性 ①影响对外界的判断和选择 ②预定着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③影响人的效率(学习效率)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4.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形成阶段: ①模仿与服从;②同化;③内化。 态度的改变: 认知协调——不协调理论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5.改变态度的方法: (2)有效传递信息——思想教育 专业性(权威性) 可靠性 ①利用恐惧唤性 ②使用传递信息的方法:●宣传说服;●规范;●鼓励、赞赏、表扬、奖励; ●参与活动 (1)提高教师的威信 (五)、了解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认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 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 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过程观 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 推断功能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 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 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 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 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 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 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 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 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 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 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 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 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 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 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 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 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 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 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 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 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 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 勤于解7重点记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 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 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 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 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 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 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 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 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 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 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 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教学法)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 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班主任如何协调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

班主任如何协调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班主任如何协调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 2008-11-2119:25:16作者:刘培波浏览次数:636文字大小:【大】【中】【小】 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教育力量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协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一个班级的发展有赖于全体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他们既承担各自的教学工作,又配合班主任参与班级的管理,彼此尊重信任,支持帮助,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他们是我最可信赖的重要力量,没有他们的支 持,班级就不会获得成功,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以共同目标统一思想 教育前辈认为没有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班主任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我同任课老师共同商量、研究,根据班级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形成整和一致的教育力量,给我在班级的管理中带来了方便。 二、教育学生尊敬任课老师,树立他们的威信 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又由于教学年限不同而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教学经验。一些学生尊敬那些年长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而对那些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经验不足的年青老师就不那么尊敬了,上课时随便讲话,甚至与老师顶嘴,干扰老师正常上课。如果一个老师在学生中失去了威信、尊敬,那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今后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会协调每位任课老师搞好教学工作,经常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在班级中开展尊师爱生的活动,如: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写慰问信等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互动,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尊师爱生的风尚,树立任课老师的威信。 三、协助任课老师抓教学质量 任课老师一般要任教两门学科,每天上课、批改作业,抓订正,还要备课,工作量很大,因此有时候就难免有些学生照顾不到。作为班主任,应该发挥班主任的优势,协助任课老师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这次新接手的预备(1)班两次摸底测验三门主课成绩最差,像数学、英语,班级优生少,差生比别班却多平。学生成绩差是现实,但我从来不服输的,我有一个信念,只要把精力扑在学生身上,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我经常找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听课效率、作业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采取相应措施,不让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班的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再加上英语的词汇量又多,学生学习很困难。因此我与英语老师经过商量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答: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3.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答: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6.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答: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0.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1. 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1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资格证高校最全电子版

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18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19德国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0构造主义奠基人特,代表人物铁欣纳;省法,意识元素、意识经验。 21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 22行为主义美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 2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 2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 25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 2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第二章 27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28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9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或称中间学科(前沿学科、综合学科)。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一)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听过讲座中提到的各种心理效应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于各种心理效应进行了细致的揣摩将其运用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发现只要心理效应运用得当对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暗示效应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采取间接的、含蓄的、抽象的方法,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致使人按照某种暗示去行动或接受某种观点和思想。 我们在学校每天与学生交往频繁,在对其教育的同时,更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好暗示效应,比如:我们在表扬学生和批评某种错误现象时,就要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得到一种鼓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期望效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和雅布森在1968年做了如下的实验:他们在一所小学 做了一次一般性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意抽取其中部分学生,暗示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8个月后,他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竟然比其他未经暗示的学生的成绩提 高许多。于是,心理学者便把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 在班级管理中,我根据一些学生的优点及发展趋势,故意给他们“戴高帽子”, 即给一些荣誉称号,或封给某一“官职”,(尽管他离这些称号、职务仍有一段距离)但这一举措却给学生以激励,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称号、职务的最佳境界努力,并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班干部。()我还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让那些在班级 中没有当上班干部的同学同样有获得荣誉的机会,每月评出最受欢迎的同学、最守纪律同学、最乐于助人的同学等等,就用这些“高帽子”来约束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只要学习有进步,就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三、成功效应 获取成功和产生成就感,是人们心理的一种要求,这种心理可以称之为“成功 心理效应”。 比如:对善于表达的学生安排他们主持班会;对肯动脑子、点子多的学生安排做值日班长;对有书画特长学生任黑板报美术设计;对热爱文体活动的学生就在活动中放手让他们表现。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先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功,让他们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强化自己的自信心,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科任教师如何参与班级管理

如何让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元素”,班级管理工作搞得好坏不但关系到学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也影响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所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然而,提到班级管理却很少有教师愿意担任此项工作,问其原因只有一个——麻烦。而现任班主任呢,一个个面色苍白,弯腰驼背,嘴里喊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那么如何让班主任工作既不那么麻烦又不那么累呢我认为调动其他任课教师 的积极性,让其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可谓是一条捷径。让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不但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而且也有利于任课教师自己的发展,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如何才能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让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的看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环境,推行“全员班主任制”。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想尽办法为班主任减负,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提到让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我个人认为应先从完善学校的制度做起,在全校推行“全员班主任制”,为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条件。 1、完善学校工作制度,要求人人参与管理。 任何一项集体参与的工作要想做好并取得成功,仅靠个人的自觉是不易办到的,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加以约束和限制。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想让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必须先在制度上给予明确和要求。首先在制度上要明确任课教师的责任,即任课教师不仅有授课的责任还有管理育人的责任。其次要有明确的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让教师们知道参与管理是学校制度,应严格遵守。第三还要转变任课教师思想,让任课教师知道一个班级要想健康发展,仅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必须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管理,才能使班级欣欣向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