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

作者:郭毅生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1439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

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在它的告谕中往往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又在1854

年颁布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中,准许地主收租,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地位,这就使人怀疑太平天国究竟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它对封建主义打击的程度又如何?笔者曾收集太平天国前后期在各地的有关资料,今择其要,略加论述。关于准许地主收租与实行“着佃交粮”的问题,与此有关,但另有专文,此文不加详述。

一、太平军对官僚、富绅与团练的打击镇压

太平军是一支反封建的农民武装,拜上帝会的教义又视妖魔为“该诛该灭”,它以“阎罗妖”影射清朝最高统治者,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妹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洪秀全:《太平觉世诏》,见《太平天国印书》(上)第393页。)太平军所经之处,揭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的义旗,以清方官吏、地主豪绅为“妖”,痛加诛锄。太平诸王对下级的谕文中,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韦昌辉:《诫谕国宗石凤魁等统兵分巡湖北各郡县》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77页,《贼情汇纂》卷七。)故太平军所克之处,对顽抗之官绅团练,严行镇压,对民愤重大的地主,支持乡农放手斗争。致使反动派折干戕枝,如遭雷轰电击。太平天国统治之区,虽未尽符“新天新地”(洪仁□:《英杰归真》,见《太平天国印书》(下)第775页。)之誉,然而暴风骤雨,确使江南数省污浊为之一清。

《贼情汇纂》记载其前期的情况谓:“(太平军)凡陷一城,尽戕官吏,有自裁者更脔割之,暴骨于市。以故官军克服之城,求殉难官吏遣骸不可得。”(《贼情汇纂》卷十二“杂载”。)如武昌攻破,自巡抚常大淳以下,或自裁,或处死,“搜妖”三日,反动官绅,喋血通衡;江宁克复,清两江总督陆建瀛被□戮于府外小营街心。上元知县刘同缨顽固厉骂,被拖至城北,“绑于树攒射之,更以巨炮轰击,瞬息骸骨崩散。”(《贼情汇纂》卷十二“杂载”。)时东王有令:“抵准诛戮妖魔之官兵,不许妄杀良民一人。”(杨秀清:“诰谕南京人民”,见《太平天国史料》第138页。)太平军将士皆恪遵条令,“专杀贪官污吏,劫掠者死不赦。”(柯悟迟记癸丑二月十六日得金陵来信,见《漏网喁鱼集》第17页。)故而民户人家安谧无恐,“夜可无庸闭户矣。”(柯悟迟记癸丑二月十六日得金陵来信,见《漏网喁鱼集》第17页。)但南京城内巨宦富绅,却大都人死财空,如临末世。在城市安民之后,太平军对混匿各馆的清方“官吏冠裳之士”,一经查出:辄“严行拷掠,必杖至血肉俱枯,仅余胫骨。受竹篦之击,立死者有之,不耐锻炼,甘即就戮者有之。”(《贼情汇纂》卷九“贼教·刑罚”。)这是在城市中官绅地主的境遇。至于在农村中,有记载说:“贼于乡村从不肆杀,恐乡民自计,计无复之,与之死斗。然于官幕吏胥

避居家属及阀阅之家,其抄愈甚,杀人而焚其庐,并追究收留之家,谓之藏妖,亦焚杀之。凡搜出官中公服文案,亦谓之藏妖,肆行屠杀。故贼所过之处,我官幕眷口至无人收留,有露处松林,寄宿破庙者。”(《贼情汇纂》卷十“贼粮·虏劫”。)太平军在乡村对农民不掳、不掠、不杀,人称“秋毫无犯”,故在南昌有诗颂其:“犹欣佳贼不惊民。”但对在乡的“阀阅之家”——豪绅恶霸,却抄杀不留。对在乡的官吏及其家属,也出于阶级仇恨,决不宽贷。声威所及,至无人敢收留。昔日煊赫乡里,此时如丧家之犬。由此看来,在太平天国境内,城乡阶级关系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在太平天国后期进军克复苏浙地区时,虽上距永安建国已有十年,约当定都南京七年之后,但其仇恨富室,摧抑地主的锋锐,仍略如初兴之时,这种特色是很引人注目的。江南是地主阶级势力最雄厚的所在,但在太平天国期间所遭受的打击也最为沉重。有谓:“被难之后,富户百无一存。”(冯桂芬:《显志堂集》卷五“启李宫保论减赋”。)虽未免言之过甚,然而二三百年来的豪绅巨室、官幕名家遭到清洗,这是可以具体指实的。1860年春,太平军大破江南大营,连数十万之众,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苏常与松江等府,次年,又克浙江各府州县。太平天国以其军事与政治之威势,益以苏浙农民对它的支持配合,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支反封建力量的汇合。其对地主阶级的打击是十分深重的。也如同前期一样,太平军每克一城,必搜杀清朝官吏与仕宦豪绅,谓之“杀妖”。如克溧阳后,“凡官宦之家,呼为妖头,杀之必尽。”((光绪)《溧阳县续志》卷十六。)常州攻下,太平军捣入府署县衙,司道县丞等,“多为贼所戕。”(张绍良:《蒙难琐言》(中央民族学院藏抄本)。)苏州因属投降,“故人城杀戮较他方稍轻”,然自苏抚徐有壬以下,畏罪而自裁,被太平军抓获而毙命者,仍十居八九。遁匿坊巷的官绅富室,太平军初虽不识,但“得奸宄引之,便知某家为富户,某家为□宦矣”(蓼村遁客:《虎窟记略》,见《太平天国史料专辑》第18页。)。于是在搜妖过程中,遭到劫运。同年八月,黄文金攻克常昭两邑。这两县经董赋租的豪绅地主举人曾仲才、丁芝亭,数十年来养尊处优,“其肥家润室,不可名言,皆民间之膏髓”。太平军之来,他们“恶贯满盈,被贼活擒,将曾(仲才)开膛破肚,丁(芝亭)身首异处”(柯悟迟:《漏网喁鱼记》第47页。),其家金银财产没公。常昭人民闻之,人心大快。还有总办漕粮的张康,一贯勒折浮收,“助官为虐,鱼肉乡里。”(陆筠:《劫余杂录》卷下(常熟图书馆藏抄本)。)受害的贫苦乡农,此时便向太平军揭发检举。张康被捕到后,“被贼身首手足六处悬示,尤为气平!”(柯悟迟:《漏网喁鱼记》第47页。)一时间,常昭的曾、丁、张三害并除,太平天国在常昭威信大著,得到农民的称赞、支持,也使反动地主大为震怖。那些历年“收凶租,完短赋”(“收凶租,完短赋”,指常熟刁横地主对农民收租苛重,而其完纳粮赋则以“短价”交纳,或捏荒注缓,竞至不纳。)的地主土豪,见大势不好,黯然青衫草履,夤夜只身逃亡江北。

他们的财产“尽归乌有”。太平天国在常昭两年半,这里大部分乡村农民抗租不交,改行“着佃交粮”,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阶级关系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变化。太平军进军昆山时,当地人归庆□有诗咏叙塘市情况:“数千贼众下昆山,焚掠兼施非等闲;大户一空小户静,似存公道在人间。”归庆□:《让斋诗稿》“八月杂咏”(南京图书馆藏稿本)。)作者在叙文中说:“前日长毛数千自昆山而下,焚掠各大户及典当大户,烧毁二三家。小户开门者不打,闭户者立即打破,现已倩木工修矣”。这就说明所焚所掠的是大地主和典当高利贷铺主。看来,太平天国及其军队还是站在农民方面的,与太平天国前期甲寅四年(1854年)在皖南徽州“不杀百姓,不烧民房,只杀官兵,劫库而已”(《徽难全志》(安徽博物馆藏抄本)第二页。)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太平军对地主豪强的镇压打击,激励了农民起来斗争。如昆山塘市贫民起来将本镇绅富房屋全行打坏,将其财产瓜分一空。有个占田逾千亩的地主,为逃避太平军的惩罚,跑到乡间其“佃户之所聚处,欲倚以自固”,但“佃户因追租而怀怨者不少”,遂趁此时机,群起分夺了他的财产(王德森:《岁寒文稿》卷三。)。这种情况,在苏南各县都有,特别是那些凶恶素著者,鲜有不被佃农起来焚其居而分其财物的,有的甚至被殴毙沉尸江湖,或捉送给太平军法办。

浙江太平军的作法,与在江苏基本相同。杭州先后两次被攻破,《庚申泣杭录》各篇中记载杭城官绅所遭受的镇压和清洗甚详,无须赘述。仅从其“抢当铺”一事看,就足以说明问题:1860年三月,李秀成一破杭州,打开典当,“先抢金银首饰,其衣服等件悉听穷民搬去。有一老妇跟进,仅抢棉被二床出门,即为福胜勇抢去,在路痛苦(哭)。长毛知之,即将福胜勇杀却,用好言安慰。老妇云:‘我们穷人平日从不闻官府哀怜,不意长毛竟体恤如此。’斯言也,殊可慨也!”(《再生日记》(引自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藏抄本)。)这段话无可辩驳地告诉人们:清朝的官吏、军队和地主阶级才是真正的强盗和贼,而太平军则是穷人的队伍。文中说的“福胜勇”,就是破城时投降的清方兵勇之一,其与太平军相比,真是判若天渊。1861年秋,天军主将陆顺德攻破绍兴府,其部分途搜妖,“积尸载途,城中耆旧,略可尽矣。”(《越州记略》,见《太平天国》(六)第769页。)其后设乡官,又清查清方官绅。山阴漕总何蕺民,被缉自杀;小吏如范诚,被乡官视为“官幕名家,被逮系两次”。这些人的地位当然是大不如前了。与绍兴相邻的诸暨,有包立身为首的地主武装,嚣张一时,四境官绅恃为长城。但终被太平军攻破,被歼者多逾万人(参阅包祖清编:《义民包立身事略》,又据杨德荣《夏虫自语》:“殷实之户,尽室入包村,陷时死者数万”(见《太平天国》(六),第783页)。)。包村成了反动分子的大坟场,浙东地主阶级为之胆寒。湖州是以在籍团练赵景贤为头子的顽固堡垒,浙西仕宦之家,皆□集于此,负隅经年。后被慕王谭绍光攻克,对这批反动头目,进行了应有的镇压(参阅宗韵初:《湖防私记》;吴思藻:《湖防记略》等篇。)。湖州之东的双林镇,是太湖滨的富庶地区,太平天国设治后,镇压该镇反动分子,

“以塘桥堍总管堂前为行刑地。两年所杀可百人,皆凶恶之著名者,颇不冤滥。”((民国)《双林镇志》卷三十二“纪略·杂记”。)以一个市镇在两年中杀了约百名的恶霸凶顽,虽属军事非常之时,但震动是不小的。又如湖州南浔镇,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世家大族,转瞬几成绝户,其间衣冠士族,在此四、五年中,生计已绝”。((民国)《南浔镇志》卷四十五,“大事记·四”。)但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便是该镇乡间农民因太平军之来,“租粮皆免”,而又“米得善价”,他们家有余饶,生产和生活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嘉兴的石门县,“是时(指太平天国时),殷富之家,十室九空”((光绪)《石门县志》卷十一“丛谈”。)。其他嘉善、海盐等县,也是如此。

总之,在太平军所至之区,地主阶级受到沉重打击,他们或被杀戮,或受摧残,有的抛弃家户,逃往江北或流寓上海。故谓“此际富绅多受厄,难民逃遁似禽飞。”归庆□:《让斋诗稿》“八月杂咏”(南京图书馆藏稿本)。)难民正是指流亡地主,因为“贫者方幸贼来,籍可肥己”,贫苦农民是不必他逃的。

二、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夺

劫富济贫,剥夺官绅地主的财产,这是每次农民起义的通例,太平天国更视为当然,而且进行得更彻底。“尝闻贼目肆言曰:吾以天下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随处可以取给。”(《贼情汇纂》卷十“贼粮·贡献”。)证以太平军在各省的实践,这话并非夸漫。太平军在攻克每个地方后,在经济上对地主征求有索“贡献”、“打先锋”、“派大捐”等方式,至于征收粮税,那是半年或一年以后的事。

“贡献”是各城镇皆然,乡村亦有进贡。其间有出自对太平军的真挚欢迎,属于“箪食壶浆”的性质,如“小民罗拜献酒浆欢□举国纷如狂”(董沛:《六一山房诗集》卷六(壬成)“杂拟汉人诗”之四。)便是。有的是企望得到贡单,高悬门首以免祸。武昌、南京、扬州各城克复,贡献者络绎在途,鸡猪银米,各色俱陈。“富厚之家必千金数百金,谷米数百石,猪数口,鸡数十只,配以群物。”(《贼情汇纂》卷十“贼粮·贡献”。)太平天国收领归圣库,发给贡单以为凭。后期克复苏浙各府县,也是照例行之。这些“贡献”,主要出自富绅巨室。

“打先锋”是专门针对地主豪富而采取的。打先锋虽然往往也带有军事和政治的惩罚意义,但主要是剥夺地主赀财。故谓:“更有专事搜括之贼名曰打先锋。每至一处,即肆意掳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预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卷十二“附记三”。)《贼情汇纂》对此叙述较详,兹引录于下:“贼讳虏劫之名,日打先锋。……贼数十百人住村内,一日半日尚无举动,觅得此村此庄无赖之民,饮食而抚慰之,转令勾通富户奸细劣仆,访问窖藏所在,许掘得分给。更有官幕家眷寄住此村及绅衿为谁某,一一采访确切,即以奸人引路,于是率丑类逐一搜虏。粮米钱贯,殊不易藏,每尽数劫去;

既得眼线,虽瓦沟所藏之金,水塘所沉之银,亦无有免者;如所藏甚密,不得其处,则虏其家最尊重之人,或其妻女,用绳悬于梁间,以刀背荆条鞭挞而审诘之。有鞭死不吐实者,有甫经悬挂,其家不忍,自引贼往起窖者。”(《贼情汇纂》卷十“贼粮·虏劫”。)从这段记载可看出:打先锋的对象是“富户”、“绅衿”和“官幕”之家。它依靠的是贫苦佃户和被压迫的仆役人等。其效果是把官绅富室剥削民脂民膏得来的财富没收。打先锋在苏浙克复后,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所实行,记载连篇累牍,无怪地主阶级为之切齿。

“派大捐”在前期属于“科派”的一种,在后期则多以捐助军饷的名义进行,对象是地主大户,而小户农民则不在捐派之列。其办法颇多,一般是命各镇各图的乡官,调查情况,凡“居民田产登百亩,名列捐单”,有的地方是田产逾二百亩者,勒令输捐。如若违抗,就械系拘拿。例如吴江县在庚申十年(1860年)十月的一次派捐,有记载如下:“花参军请董事十四家借捐军饷,每家八十千,顾、金、严、范、徐、姚。有潘姓拒不肯捐,拘人管押,三日后解(吴)江,责三百板,讲归结,捐钱八十千,罚钱八十千,又费三十洋释放。”(王元榜:《吴江庚辛记事》,见《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一期第42页。)这不仅在经济上剥夺地主的财富,在政治上也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气焰。又如在浙江的绍兴县,对“为伪朝总理捐”,侵渔中饱,成为该县巨擘的何戢民,一次罚捐二万两银。对其他“曩称富人,重为刻剥,名曰大捐,千金万金不等,不受者,械系之。”(古越隐名氏:《越州纪略》,见《太平天国》(六)第769页。)这些刻薄起家的富翁,经此之后变穷了。同一日期,诸暨县也派大户输捐。在嘉兴府属地区也不例外:“黄金家财殓蒲包,穷人手里捏无宝,长毛哂哂笑。”(冯氏:《花溪日记》,见《太平天国》(六)第669页。)这里生动形象地钩画出嘉兴财主破家亡身,穷人分得浮财,太平军笑逐颜开的绝妙图景。

如果说“派大捐”是针对富家大户的,则“门牌费”似乎应该大户小户一体均等,但太平天国在这里仍有所区别。如吴江”,“设局填写门牌,着旅帅、卒长各圩挨户给发,每张或三百余,或五百余,富户亦有千文不等。”(《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一期第37页)这就是说:同样是门牌费,富户则三倍于贫户。至于其他捐费,“每圩计贫户不能完者,有力者多完补数。”(《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一期第43页)常熟县派捐“每图派三百千、四百千不等,种农田者五亩以外皆捐。”(《自怡日记》卷二十,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四册第401页。)这也表明对贫农小户是立足于减免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前此一两年在清政府统治下,江苏各县:“有田逾十数顷而不知完赋为何事者”,“有一二亩之家横征倍之者”;一般都是“以大户之短交,取偿于小户”,浙江各县也是“以小户之浮收,抵大户之不足”;“大户仅完正额,小户更任意诛求。”太平天国克复苏浙后,把这种人间极黑暗不

平的赋税制度推翻了。“贫不能完者,有力者多完补数”,说明了太平天国政权在这些方面仍然保持农民阶级的本色。

另外,由于太平天国对富绅大户的打击,大为鼓舞了农民对地主的斗争。好些地方的农民拒不问地主交租,而太平天国的乡官又不予理会,遂使地主收不到租,颇难度日。据常熟县龚又村在《自治日记》中记载:“中夜念业户二年无租,饿死不少。”又说有的缙绅之家,不得不靠典当度日:“出金钗换黄梁,至甘露卖布,荡口鬻衣(据《苏州·府志》舆图载:“甘露”,镇名在常熟县西南:“荡口”,即今荡口镇,在无锡县东。两镇相距约三十里。),每日一粥一饭,每食惟挑草头、野荠。”在苏州,有的地主豪商,经过暴风骤雨之后,“囊资已尽,则以女与人,无论已字未字,苟有人要,不取分文,意图脱累,竟以金闺弱质下嫁村夫”(《平贼记略》“女难”,见《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一册第267页。)。而栗阳县则“恶少扬扬佩虎符,世家流徙悲枵腹”,“旧时肉食垂绮罗,今日饥寒面如鹄。”((光绪)《溧阳县续志》卷十六第17页。)

有的富家子弟毫无劳动技能,就变成了乞丐。有诗写道“乞人饿半死,彳亍空山侧。……自云富家子,良田连阡陌……一旦遭兵燹,坐视铜山失。奔走已三年,妖氛未得息,……有田不能耕,升斗何由得,哀哉填沟壑,暴露无人识。”(会稽县马赓良:《鸥堂诗》卷一第六至七页。)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在苏浙地区是颇为奖劝农桑的,而这个“平素戒垂堂,千金守遗泽”的富家子,若非“地符庄账付焚如”,或者是不肯劳动,又何至于“有田不能耕”呢?!还有一首歌行,是嗟叹皖南地主家道沧桑变化的,也摘录在下面,以资比较:“天道恶盈竟如此,今日乞儿昔公子,道旁行丐声悲哀,自言家世素豪侈,……机心费尽金满笥,千年万年子孙计。寇来一卷仓箱空,悔不当时留余地。呜乎!当时不遗余地搜索穷,与贼虏略将无同。老饕何幸去年死,不听乞儿号晚风。”(黟县黄德华:《竹瑞堂诗钞》“琐尾吟·乞儿行”。)两诗皆说的是“田连阡陌”的“豪侈”世家子弟,他们在太平天国革命中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公子变成乞儿。所不同的是一在浙江会稽,一在安徽黟县。如果再看看徽州地方,“指点累累饿殍堆,半是当年富家子”(《徽难哀音》),就说明变化并非个别地区和个别人,而是有一定代表性。《乞儿行》的作者说:地主富豪当年不遗余力地搜刮剥削农民,与强盗抢劫毫无二致。这指示人们,太平天国对地主“打先锋”、“派大捐”,正是追赃还原。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合理行动!

从以上地区的记载中可以看到,经过太平天国一系列的打击,地主阶级成员有的被杀被逮,有的流离逃亡;昔日高堂华屋,粮满仓、银盈箱,此时破衫烂履,行乞道途;往时威福于乡里,以诰命皇封为荣,此际形色黯然,“怕听人称旧日衔”。从封建地主文人称太平天国革命为“千古未有之奇变”的切齿痛恨声中,更加表明太平天国时期阶级关系巨大的变化。

不过,太平天国究竟是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虽然有强烈的反封建立场和感情,但他们却不能把封建主义作为制度来反对,没有可能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他们的“斩邪留正解民悬”,“杀妖诛妖”,都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的“打先锋”、“派大捐”,也还有浓厚的经济主义倾向。很多事实证明,太平天国并没有明确的阶级路线。正因为如此,太平天国虽然对地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但却并不是自觉地作为阶级来反对。其用人行政,往往阶级路线不清,特别是乡官中,混进了不少的阶级异己分子。太平天国的官员和将领中,也出现了蜕化变质的情况。在太平天国前期,对乡官的任选,就存在“胁田亩多者充伪官”(《贼情汇纂》卷十“贼粮·虏劫”。)的问题。到后期,对“师帅”一级的乡官,往往以富厚之家为之。此中固然有向其派捐之用意,但把基层政权授之地主阶级成员,恶果是很显著的。太平天国将领蜕化为地主阶级保护伞,镇守石门县的邓光明是个典型的例子。石门县在克复后,地主阶级遭到的打击很重,而邓光明却保护富家地主沈庆余,特别发给他“护凭”。该护凭中写道:“凡我天朝所克各省州郡县地方,每有殷富之家,不能出头,甘受困厄……可悯可恨……特为此护凭,仰该沈庆余收执,永为保家之实据”,又说如有太平军及乡官科索,该沈庆余尽可来辕告发,“本掌率实有厚望于尔富民焉!”(邓光明颁发给富户沈庆余“护凭”,见《太平天国文物图录续编》第56幅。)事虽发生在石门,但地主阶级以其千百年传统势力对农民政权的腐蚀,使其变质,却并非只见于一例。如果再看苏浙地主团练聚圩屯堡,长期顽抗,清朝反动军队不断向太平天国进攻,就大局而言,地主阶级的势力还是居于优势。这就使太平天国地区的地主阶级不甘心失败,而采取内外勾结的办法,来颠覆农民政权。苏州熊万荃,徐少蘧等的颠覆阴谋,常昭骆国忠的据城叛变,无不说明地主阶级虽然遭到太平天国的严重打击,但他们还有势力在,远没有得到肃清。

【资料来源:《东岳论丛》1982年第2期】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关于1851年到1864年的那场历时14载,转战18省,先后攻 占600多座城市的太平天国运动众说纷纭,然而关于这场战争,孰对 孰错,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一方面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另一方面,太平军也对江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能否认太平天 国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但也无法过分歌颂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无论如何,洪秀全也算得上晚清衰世中为数不多的大人物,只不 过因为是个令人怀疑的造反者,所以倍受争议。一个取得半壁江山的 人物、一个导致数千万生灵涂炭的人物,其行为的根源当然不能简单 地归结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大病之后的幻觉,或者某个《劝世良言》中 的“神启”。社会根源和个人的成熟愿望,都是导致起义的重大理由。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洪秀全颁布革 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 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 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 愿望。纲领内容的完 备性和深刻性,使太 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 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 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 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 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 来,《资政新篇》则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洪秀全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带领起义军英勇地和英、法军队等进行抗争。与此同时,起义冲击了孔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这场战争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克止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太平天国诸王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诸王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太平天国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梦想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消灭了百万清军,促使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向汉族地方势力分化,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削弱。战争也促使土地回归农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之勇敢作战,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1.《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三)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1.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作用。 2.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失败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一是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资政新篇》提出的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二是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三是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会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3.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二是政治上任人唯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于拔高农民起义的作用,认定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不符合史实。近年来,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历史起了破坏作用,这场战争导致千百万人死去,生产力遭到破坏。这就涉及到评价标准问题。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英勇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赞成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洪秀全表示赞成,在“兴舟辑之利”,“兴器四技艺”,“兴银行”,“兴宝藏”等旁都批了“钦定此策是也”,“此策是也”等,表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中外反革命势力相结合,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了农民革命。洪仁玕牺牲前也认识到这点,他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独可长久支持”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四年的时间就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腐败。从中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那就是:农民英雄们不可能找到解救中国的方案。

太平天国历史概述

太平天国历史概述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与历次农民战争不同的施政纲领,初步担负起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些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具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意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农民战争,也带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最后失败也是正常的。史学工作者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探讨与争鸣,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要把它骂倒骂臭,太平天国是骂不倒的。太平天国史的厄运,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一位朋友听到社会上有些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议论后对我说:“看来太平天国不行了。”我说:“太平天国作为一次运动,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不行了。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它却是永远存在的,至于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褒贬,那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当然,我明白这里说的“太平天国不行了”是指对这场运动的评价。确实,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太平天国运动大有骂倒之势。理由概括起来大约有这么几条:一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曰太平天国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任意烧毁经书;三曰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邪教。我把这些贬评说成是太平天国的厄运,是因为这些贬评来势很猛,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学者、教授,也有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者,也有党政机关干部,文章发表不少,但很少有过争论。讲的是否事实,是否客观,也很少有人去问个究竟。有些历史研究者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以为对方不是搞专业历史研究

的,因而又常常不屑一顾。其实,对一个历史问题,突然多头并发来阐述一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简单认识问题,而是一种思潮了,它的出现必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思想界和学术界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一些探讨,必要时澄清一些问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听之任之的态度总是不可取的。其实,在对太平天国的贬评中,有许多观点还是可以作具体分析的。如关于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的说法就有欠客观。清中叶以后,生产力已十分落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农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社会日趋萧条和贫困。而鸦片战争的爆发,门户失禁,鸦片可以任意输入,严重摧残人民的健康。加上白银外流,国家财政也十分困难。就生产力而言,此时的中国比欧洲整整落后一个社会形态,欧洲处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而中国则仍然停滞在自然经济阶段。太平天国运动触动了这种停滞不前的生产力。他们曾经想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来改造旧的生产力,不论效果如何,其动机还是应该肯定的。至于说它破坏传统文化,烧毁经书也应作具体分析。在近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反传统运动,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一次是五四运动。它们所反对象都是孔教和儒学学说。只不过五四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武器,而太平天国则因没有掌握科学的武器而使这次反传统的斗争减少了应有的效果。但它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反传统斗争,其历史意义也是不容否定的。长期以来,孔教和儒学就像一座大山把中国人民压得透不过气来,太平天国敢于举起义旗,确实是要有巨大勇气的。这是进入近代后中国出现的由农民战争领袖发起的一次反传统斗争,尽管出现了不加分析地“敢将孔孟横称

汉族地主阶级崛起与清朝灭亡

05021203 2012301224 宋嘉琦 汉族地主阶级崛起与清朝灭亡 在百度上搜索清朝灭亡的原因能得到以下结果: 1、政体落后,封建社会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2、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经济军事落后,不接受先进技术和文化; 3、西方列强的入侵; 4、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5、国内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以上五条基本上是史学界的主流意见,而我个人认为:汉族地主阶级崛起对清朝灭亡的作用并不亚于以上五条, 讲这个话题,就要先从满汉民族矛盾讲起。从1644年清军入关,直到1683 年,收复台湾。在这几十年中,满汉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首先,清军攻城略地时,进行了很多残酷的屠城,除了“扬州十日”,清军还曾经在广州、四川、赣州、江阴、湘潭、大同、南雄、潮州、常熟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随后,清廷下令汉人改变传统的风俗,剃发易服,并镇压反抗民众,制造了“嘉定三屠”等惨案。此外,在清朝的整个统治时期,大设文字狱,控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民族主义排在第一位,尖锐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迥然不同于资产阶级改革派心中的“驱逐洋夷,振兴中华”。提出三民主义作为同盟会的政治口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唤起民众的支持,因此,对满族仇视的绝不只是孙文一人,应该说是从清军入关开始的民族仇恨,延续二百余年没有断绝。 从清朝建立开始,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中国,清政府在不断增加汉族官员的比例。这种举动看似是与汉族地主阶级分享政权,本意是扩大统治阶级的力量,巩固统治基础。这种分享是在维护汉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的基础上,建立一层新的,满族贵族对汉族地主的统治,加之国家财政要负担旗人的粮饷,其结果,必定是更加加重农民阶级的负担。因此,除了康乾盛世之外,清朝再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农民的拥护,著名的天地会运动延续两百余年直到清末还未断绝便是很好的证明。而且,清政府虽然用武力逼迫汉人剃发易服,但却无法淡化汉族的民族意识,以至于洪秀全作为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起义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蓄发易服。 作为被统治者的农民,。自然不会对清朝产生什么好感,而清朝统治者竭力拉拢的那些汉族地主也并非都效忠朝廷。天下以利合者必以利分。早在清初,吴三桂就给满族统治者上了一课。当时清廷撤藩的原因,一是削弱地方势力,保持中央集权;二是裁减兵员,减少财政开支,并不是因为对汉将抱有成见。而吴三桂的讨清檄文却毫不客气,骂他们“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而更让满族统治者大跌眼镜的是:就连吴三桂这个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刽子手,进兵北伐时,也得到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和明朝遗老的响应和支持。虽然他的起兵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地盘,争利益,但却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反清的高潮。当时距清军入关不过三十年,汉人对满人的民族仇恨之深并不让人意外。但这次事件却给清朝统治着敲响了两百余年的警钟——连吴三桂这样帮我们打下半个天下的人都不可信,还有哪个汉人可信?正是基于这种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序幕,虽然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 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第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第七,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第八,太平天国领导者的主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主张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发展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经济来说,无疑是进步的。 第九,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力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

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

尽管太平天国后期尽毁古书之事有所收敛,但洪秀全唯洪氏教义独尊、大搞蒙昧主义的政策并无改变,删书衙的成立便是明证。 然而,不少论者不同程度地承认太平天国此种违反人性、摧残文化的专制蒙昧政策,但又常常从这里引申出所谓太平天国政权的反封建性、革命性。由太平天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我们看到太平天国政治上并非人人平等,实行的是等级森严的制度;经济上亦无平均主义,实行的是官僚特权和农民“照旧缴租纳粮”;文化上是消灭传统文化,唯洪氏教义独尊。“酝酿大起义的时候,洪秀全可以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思想作为发动群众的武器;可是,做了天王以后,他又要用…三纲?思想作为维护自己政权的武器。”(注: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太平天国兴亡史》,第1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盛名之下的太平天国,不少民众和下层将士们由原先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转变成了对腐朽、骄奢的天国新贵们的怨尤。 第三,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不容否认 谈到太平天国的历史影响或历史意义,人们总是习惯于使用诸如“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大大削弱了清朝统治势力”,“它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等评语。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造反运动,太平天国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影响了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但是无视太平天国运动实质上仍是一场旧式的以改朝换代为指归的农民战争的历史事实,坚持认为太平天国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马克思在1862年深入了解了太平天国的真相后,曾深刻地指出:“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注:马克思:《中国事件》,《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马克思在这里给太平天国一个准确的定位,那就是毫无建设性的破坏。如果硬要说洪秀全们具有建设性的话,那么这种建设性仅仅表现为对偶像的置换——由敬中国的孔子变为拜西方的上帝,由拜多神变为只拜一神。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但是,它使整个社会付出的历史代价却又是惊人的。它的破坏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文化的摧残无须赘述,单是人口的罹难、土地的荒芜就让人触目惊心。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旷日持久的争战中,无数生灵惨遭涂炭。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主要战场正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导致五省直接死于这场战争的人口竟达5400多万,另外因饥荒或瘟疫而间接死于这场战争的人口数也达数千万之巨。(注: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第109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东南富庶之地一时哀鸿遍野,道馑相望,这种惨绝人寰的劫难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不妨让我们看看相对中立的外国观察者对战后浙江和皖南的考察见闻:“尽管土壤肥沃,河谷地带已完全荒芜”,“不时可见到临时搭凑的小屋,暂为一些可怜的穷人的栖身之处”,“无论是河谷中的田地,还是山坡上的梯田,都已为荒草覆盖,显然没有什么作物能在这枯竭的土地上繁衍”,“很难想象对生命财产的破坏有比这个地方更可怕的,可是这些地方只不过是遭遇同样命运的广大地区中很小的一部分。看过像这样的地方,人们才能了解东亚的种族在感情极度冲动的时候,是能够摧残破坏到什么地步”,“在太平天国叛乱中幸存的人口的百分比,一般说每百人中仅有三人幸存。西天目山庙中以前有四百和尚,乱后仅三十名幸存,但乡村和城市中幸存的比例更低。大多数人是在逃往深山后死于饥饿的,但死于太平军之手的男女及儿童数量也极大。”(注: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第97-98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对于这场战争的浩劫,自然争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我们更不能将战争的灾

地主阶级的探索高频考点指导

地主阶级的探索高频考点指导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这一点,认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害”,俄国是“肘腋之忧”,英国是“肢体之患”,所以“灭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为先,治俄次之,, 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次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京师和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的军队纷纷改用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装备的军队。 1874年,日本派兵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筹办海防、建设海军之议随之兴起。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农民阶级的抗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坚持了14年, 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客观原因中是外反动势力色结起来,对太平天国联合绞杀.历史教训是: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注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产生背景不同;经济主张不同;群众基础不同;作用不同;反映时代特征不同 联系: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等地掀起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在斗争中提"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即以贫苦农民为主,还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和城市贫民等.义和团运动有严重的自发性质,"扶清灭洋"口号体现出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爱国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注意: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性质,斗争方式,失败原因,历史作用等 不同点:背景,主要对象,组织性,斗争规模,时代特点等 (三)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农民深爱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和平等的革命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学生打击了封建势力,配合了北伐战争.根据地的广大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 2,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

专题四、困境两难:地主阶级的自救

专题四:两难抉择——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3.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5.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6.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7.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 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8.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 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9.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是从()。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 10.被称为近代留美第一人的是( )

A、郑观应 B、曾纪泽 C、容闳 D、唐绍仪 11.中国近代留学生教育事业发端于()。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清末新政 12.1901年1月,()发布改革上谕,提出改革主张。 A、慈禧太后 B、慈安太后 C、光绪 D、宣统 13.清末新政中,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是要在中国实施()。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君主专制 D、开明专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洋务运动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中的洋务派官员包括()。 A.张之洞 B.奕 C.曾国藩 D.李鸿章 E.左宗棠 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工艺学堂培养的专门人才包括()。 A.电报 B.铁路 C.海军 D.矿物 E.西医 3.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设立的翻译机构翻译的西学书籍涉及的专业包括()。 A.近代物理 B.近代化学 C.近代数学 D.近代天文 E.近代地理 4.洋务运动中都由李鸿章筹办控制的最重要的官商督办的企业有()。 A.轮船招商局 B.开平矿务局 C.天津电报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E. 湖北官织布局 5.洋务运动中为筹建海防分别建成了四大水师,分别是()。 A.福建水师 B.南洋水师 C.北洋水师 D.天津水师 E. 广东水师 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还建立了海军基地,分别是()。 A.厦门 B.威海卫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自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重,中国的民族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各阶级都对国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不断进行着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先后出现了农民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这些运动,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是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失败确是为国家的出路提供了借鉴,让人们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走的道路。而最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851年,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爆发了。这就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她从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正是建立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1864年天京沦陷结束,历时13年。 如果对太平天国运动从总体上进行评价,那么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运动为历史为社会所提供的新东西。太平天国的许多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和历次农民战争所不同的是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自己的纲领。这个纲领基本上没有实行。但在革命进程中,它却是当作一种理想被提出来的,曾经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且为历史提供了新的东西,是可贵的。太平天国的另一个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鼓励兴舟辑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兴宝藏;主张让

百万富翁兴办银行;鼓励创造发明,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等。其进步意义十分明显。 第二,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初期。他们则把予头直指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给清王朝以深重的打击。至于反对帝国主义,太平天国的旗帜也是很鲜明的。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太平天国的反帝反封建,在近代中国起了开启作用,是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的。 第三,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万国皆通商。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输入成为合法,在中国许多地区鸦片泛滥成灾。因此,对鸦片输入的态度,成为外交上是否独立自主的试金石。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鸦片输入的态度是很强硬的。在和外国人的往来方面,太平天国的政策则十分灵活,他们积极主张和外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杨秀清便向英人表示,在太平天国辖区里做生意,可以“自由出入,随意进退”。外国人或“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第四,太平天国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後,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裏,造成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是什么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介绍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 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 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这场由千百万群 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太平天国的功绩主要有: 1、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2、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 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发生的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反封建斗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太平天国是旧式的农民战争——没有先进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发展到的最高峰。它的光辉业绩,永远鼓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当然,它也有它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政治上不能跳出皇权主义的束缚;在规划未来蓝图时不能跳出 绝对平均主义的框框。但这些局限和不足,并不能改变它在打击封建统治秩序中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此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 从正面来看,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土地改革,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同时涉及经济制度。军事方面,主张为理想而奋战,太平天国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同时使清政府在利用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的同时见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后来的洋务运动文化思想方面,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世界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从负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无论怎样,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经验教训: 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但前者陷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都无法实现。将改革中融入宗教迷信思想,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其次,在战略上的错误领导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生不逢时”也是网络上一种客观看法,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不仅有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有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纠结的是,这也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根本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今后的领导者们,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只有既反封建,又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领导者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科学的领导宗旨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而取得的胜利。

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探索教学设计

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的探索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在感受地主阶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 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导入 案例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 讲林则徐故事,阅读材料,比较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林则徐是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的,可让学生来讲述林则徐的故事,一可增添课堂气氛;二可作为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教学中应侧重分析变化的原因,从中感受到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二)案例2:洋务运动。你认为,外国列强有哪些是比我们先进的?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开明一员,又会选择哪些来学习呢? 阅读课文,说说图片《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留美儿童》、《同文馆》等。学生在阅读课文并应用相关信息解读丰富的图片信息,能发挥多媒体优势,增添学习趣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68页小字说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当西方各国先后建立主义制度,进行革命,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仍沉浸在古代的辉煌中,朝廷、国家经济实力贫弱,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的军事优势相比,自然处于的地位。 自主学习 1、开眼看世界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合作探究: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不同之处:闭关锁国时期、西方国家;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的。 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自主学习 2、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年代――年代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4)口号:、 (3)内容: A、以“”为口号,创办工业,训练。建

地主阶级

近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阶级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地主阶级是资产阶级产生以前社会上唯一有知识的阶级,作为执政者,他们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获取的信息量大,其中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最早看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鸦片贸易——西方列强的特殊侵略工具的危害。为了救亡,他们反对罪恶的鸦片贸易,抗击资本主义海盗的侵略;为了图存,他们要求“改革”、“更法”。以龚、林。魏魏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创了近代救亡图存的先河。 洋务运动是近代地主阶级第二次大规模的救亡图存的尝试,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难点之一是洋务运动的位置,如果把洋务运动排斥与近代史基本线索之外,中国近代史将出现三十多年的历史断层,整个历史线索就不能连续,如果将其纳入基本线索中,有面临与代表进步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太平天国、戊戌维新、义和团、辛亥革命等活动前后连贯的问题。洋务派处于历史的云因,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或者说有买办资本主义的倾向,但就其基本阶级属性来说,曾、左、李、与龚、林魏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而且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众所周之,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就直接来自魏源等人。所以,洋务派同龚、林、魏、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补天派”,他们的“”自强求富主张和练新军、办新式工业等行动实质上是为挽救垂亡的地主阶级统治所做的努力。 当然,这时地主阶级已经到达生命历程的尽头,日益衰朽,腐败,反动。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为了救其灭亡,图谋生存,必然反对人民革命,镇压农民起义。所以,地主阶级特别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救亡图存与近代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存有着一定的甚至是笨猪的区别;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要维持自己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与图灭亡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地主阶级的图强求村会同人民大众的救亡图存主流并行,成为进步潮流的一部分。这时就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鸦片战争到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大,历史五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民族抵抗战争就是最好的说明。洋务运动时期,大规模农民战胜失败,资产阶级尚未产生,近代史上进步思潮比较低落的特定时期,必须承认,洋务派的一些活动,除了有抵御外来侮辱的倾向外,还在客观上存进了中国近代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刺激和开通道路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来源:《于近代史基本线索之管见》顾关林(原文pdf,纯手打)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鸦片战争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仍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既有顺应历史潮流,推民族进步和振兴的一面,又有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一面。面对亚盘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日甚一日的侵略和民族为难的不断加重,也面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国日渐扩大的影响,传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阶层逐步发生变化,一批有志之士开始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和走向现代化之路。虽然中国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要了解和学习西方,但清政府并没有立即接受这些建议,中国继续贫穷落后下去。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魏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猜疑自强求副魏号召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发起了洋务运动。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但是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基本毁灭为标志,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