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T.肩关节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肩关节Shoulder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患者坐立于扫描床,将线圈的中心对准肩峰,并将固定带绕过身体固

定。

2.仰卧位,头先进。

3.身体向对侧移动,尽量将被扫描肩关节接近磁场中心。

4.身体呈侧斜位,被扫描肩关节贴近床面,而另一侧身体抬高并在其下

置放海绵垫,来减轻呼吸运动伪影。

5.上臂垫高与肩平,手掌冲前,绑外固定,减少运动伪影。

6.记下被扫描肩关节左右偏中心的距离。时固定前臂。

线圈内侧,接收信号

线圈外侧,不接收信号

肩关节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

2 Calibration Scan 校准扫描

3 OAx T1FSE 轴断面T1加权成像

4 OAx fs T2FSE 横断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5 OCor T1 斜冠状位T1加权成像

6 OCor STIR 脂肪抑掉STIR成像

7 OSag fs T2 斜矢状面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

定位线说明:

?三平面定位序列,可以选择使用大体线圈(Body Coil ),进行大范围扫描,再利用表面线圈进行小FOV 的二次定位,定位中心点位于肱骨头中心。

?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肩关节与线圈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肩关节位于线圈的中心,这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方法图像

OAx T1FSE,横断面T1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三平面冠状面定位像上,首先扫描横断面,从肩锁关节开始向下至腋下范围。?FOV中心必须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横断面图像可用于其后斜冠状面扫描的定位。

?为了减少扫描时间,可去掉上下饱和带,从而可以缩短TR时间。

?频率编码方向,可以选择与运动伪影出现的方向一致。

OAx fs T2FSE,横断面脂肪抑制T2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复制横断面T1定位像,注意添加上下饱和带,消除血管运动伪影。

?偏中心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添加局部匀场,大小与肩关节类似。

?横断面图像可用于其后斜冠状面扫描的定位。

OCor T1FSE/STIR,冠状面T1和STIR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横断面T1或T2图像上定位,平行于冈上肌腱。

?FOV中心必须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偏中心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添加局部匀场,大小与肩关节类似。

?频率编码方向,可以选择与运动伪影出现的方向一致。

?T1FSE序列可去掉上下饱和带,缩短TR时间,从而缩短扫描时间。

OSag fs T2FSE,矢状面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在横断面T1或T2图像上定位,平行于关节面定位。

?FOV中心必须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偏中心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添加局部匀场,大小与肩关节类似。?频率编码方向,可以选择与运动伪影出现的方向一致。

OAx T1 FSE,横断面T1加权成像:

扫描方法:

?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横断面,从肩锁关节开始向下至腋

下范围。

?FOV中心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图像参数特点:

?主要用于显示解剖结构,可使用较高分辨率。

?去掉上下饱和带可以缩短扫描时间。

临床应用:

?T1图像对骨髓腔内的病变比较敏感。

?观察盂唇病变(前方盂唇和后方盂唇)的最佳位置。

?观察喙突与肱骨关系,有助于显示肩胛下肌腱及冈下肌健显示。

?有利于显示冈上肌腱的走行,其后的斜冠状面和斜矢状免扫描要

以冈上肌腱来定位。

OAx fs T2FSE,横断面脂肪抑制T2加权图像:

扫描方法:

?复制T1图像定位线。

?从肩锁关节开始向下至腋下范围。

?FOV中心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图像参数特点:

?偏中心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序列易受偏中心磁场不均匀性的影响

,必须添加局部匀场。

?骨与关节T2序列可以使用较短TE时间,较短回波链,有利于显示

软骨和关节唇结构。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以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临床应用:

?脂肪抑制T2图像对积液、肌腱及其附着点损伤、骨髓病变比较敏

感。

?因为有关节内液体的衬托,有利于观察盂唇病变(前方盂唇和后

方盂唇)。

?能很好地显示冈上肌腱的走行,其后的斜冠状面和斜矢状免扫描

要以冈上肌腱来定位。

扫描方法: ?三平面定位像上以横轴位T1或T2为定位图像,平行于冈上肌腱以斜冠位定位。 ?FOV 中心必须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响。 ?频率编码方向与运动伪影出现的方向一致;添加上下饱和带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图像参数特点: ?STIR 序列采用短TI 的翻转恢复脂肪抑制方法,不受磁场不均匀性的影响。 ?相对于质子加权图像来说,STIR 图像软组织对比度虽然比较差,但病变在STIR 图像呈明显的高信号,因此对损伤病变更加敏感。 ?STIR 序列本身信噪比低,为获得高质量图像,扫描时间比较长。 临床应用: ?有利于显示骨性结构、肌腱或韧带等肩袖结构损伤病变。 ?关节盂唇病变(上方盂唇和下方盂唇)、关节腔积液的诊断。

?显示关节周围占位病灶的信号特点。

STIR

PD OCor STIR ,冠状面翻转恢复法STIR 脂肪抑制图像:

OCor T1 FSE,冠状面T1加权图像:

扫描方法:

?复制斜冠状面STIR定位线。

?在横断面T1或T2图像上定位,平行于冈上肌腱以斜冠位定位。

?FOV中心必须以肱骨头为中心,远离胸腔,以避免呼吸运动的影

响。

图像参数特点:

?主要用于显示解剖结构,可使用较高分辨率。

?去掉上下饱和带可以缩短扫描时间。

临床应用:

?有利于显示肩关节组成部分的解剖结构关系。

?关节盂唇病变(上方盂唇和下方盂唇)的诊断,有助于显示肩胛

下肌腱及冈下肌健显示。

?显示关节周围肿块病变的位置。

OSag fs T2FSE,矢状面脂肪抑制T2加权图像:

扫描方法:

?三平面定位像上以横轴位T1或T2为定位像,垂直于冈上肌腱或

平行于关节面来定位斜矢状面。

?矢状面的覆盖范围,内侧包括关节盂,外侧要超过肱骨头外软

组织,尽可能包括肩关节附着的肌腱韧带结构。

图像参数特点:

?偏中心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序列易受偏中心磁场不均匀性的影

响,必须添加局部匀场。

?骨与关节T2序列可以使用较短TE时间,较短回波链,有利于显

示软骨和关节唇结构。

?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信噪比低,必要时增加平均次数。

临床应用:

?矢状面图像用于在垂直方向上观察肩关节附着结构。

?有利于观察肩峰下结构组织损伤。

肩袖损伤:

矢状面压脂T2图像上,肩袖后缘肌腱韧带片状高信号。左肩前上盂唇撕脱:

关节腔积液,肩峰下可见肩袖的撕裂。

肩关节肺癌转移:

肩关节肱骨头占位,浸润性生长,T1呈低信

号,T2片状不均匀高信号。

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关节附着的肌腱韧带信号高低混杂,粘连撕裂。

冈上肌腱撕裂:

肩关节肩峰下冈上肌腱与肱骨附着处撕裂,肱骨头可见囊性T2高信号。

喙肱韧带损伤:

肱骨大粗隆骨折,伴冈上肌腱损伤:

5.MR355.椎管水成像规范化扫描方案 (NXPowerLite)

MR355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 ---GE 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腰椎椎管水成像Lumbar MRM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患者摆位: 1.首先将线圈中心置于床左右的中心,腰椎亦位于线圈左右的中心,不 能躺偏。 2.定位中心点位于脐上两指。 3.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4.膝关节下使用大三角垫垫高,可以稳定腰椎防止运动。

摆位照片:

腰椎椎管水成像MRM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三平面定位 2 2D MRM Thick Slab 2D椎管水成像 3 OCor 3D MRM 腰椎椎管水成像 4 OCor 3D-Fiesta-c 椎管内马尾神经成像

3-pl T2* Loc,三平面定位图像: 定位线说明: ?定位中心位于及脐上两指。 ?扫描结束后,观察图像,检查腰部位置是否合适,图像信号与线圈位置是否良好匹配。一般使用线圈SpineArray23。 ?三平面定位图像,冠状面图像比较多,要包括椎体和椎管。 ?请注意,观察盆腔有无避孕环金属伪影,观察胸椎位置有无胸罩金属伪影。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教材心脏冠脉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1.5T)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心脏冠状动脉MRCA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患者摆位: 1.患者体位偏右,心脏接近磁场中心,线圈中心以心脏为中心。 2.冠状动脉成像,首选使用周围门控PG,以便更好地确定冠脉成像的触 发延迟时间。(建议虎口夹住PG导线来制动)。 3.观察腹部呼吸最明显位置,外加呼吸门控,磁体上的呼吸显示上下波 动幅度要超过全长的三分之一。呼吸门控软管上下缘放置软垫,防止线圈直接压迫呼吸门控软管。 4.嘱患者练习呼气末屏气。冠脉成像对屏气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屏气时 的水平线位置一致,呈一条水平线。 5.因为心脏扫描时间较长,患者双手可垂放于身体两侧。 摆位照片:

摆位照片: 摆位照片:

周围门控PG 的摆放与设置: 周围门控说明: ?周围门控,脂腹对准激光灯;虎口夹住处导线,起固定作用。 ?冠状动脉成像,首选使用周围门控,有利于确定冠脉扫描时触发延迟的舒张中晚期时间。 周围门控,PG 周围门控 PG 的摆放与设置: 周围门控使用说明: ?选择Standard Gating ,再选择PG ,观察心电谱线质量。 ?冠脉成像对心率的要求一般在50-70之间,率齐且心率次数稳定。 ?冠状动脉扫描,只利用心动周期的中晚期,心脏相对静止的时间段进行成像。 周围门控的显示与使用,PG

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肩关节运动学

第四章关节运动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肢运动学 第三节下肢运动学 第四节颈部和躯干运动学 第一节概述 二、关节的分类① 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关节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1. 单轴关节 运动环节(指能绕关节运动的相邻部分)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圆柱关节。 ●滑车(屈戍)关节 ●圆柱(车轴)关节 2. 双轴关节 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骨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椭圆关节 ●鞍状关节 3. 多轴关节 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各个方向的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球窝关节 ●平面关节 关节的分类② 根据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关节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1. 单关节 由两个骨的关节面组成,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2. 复合关节 由两个以上的关节面构成多个单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每个单关节都能活动,如肘关节 关节的分类③ 根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1. 单动关节 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叫单动关节,绝大多数关节属于此类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2. 联动关节 也称联合关节,两个或多个独立关节,同时进行活动,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如前臂的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 1. 屈、伸 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 屈:两骨之间角度变小 伸:两骨之间角度变大 2. 外展、内收 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 展:骨远离正中矢状面 3. 回旋 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旋转。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内旋:骨向前内侧旋转 外旋:骨向后外侧旋转 4. 环转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 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 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 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6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采集中心对准肚脐.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层间 距1-2mm采集。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 180mm×180mm. 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 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 180mm。

MRS规范化扫描方案

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方案(3.0T) ---中华磁共振应用学院系列教材 中枢神经系统波谱MRS

使用限制和提醒: 1.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建议扫描方案,并不对诊断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2.扫描方案仅用于内部学习目的,其中涉及的任何内容不作为机型性能、 图像质量的判断依据。 3.由于磁共振系统配置上的差异,扫描方案中的内容并不作为系统所具 有功能的具体实现。 4.扫描方案中涉及的任何图像内容、姓名等信息均认为以教学为目的, 不涉及任何私有信息的泄露。 5.扫描方案中任何内容有不恰当或有疑问,请及时给予反馈,我们将尽 快更正,同时,我们保留更改和解释的权利。 6.任何一个版面均有相关内部使用界限提醒,请勿外传。

1.采用标准头部成像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人体 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 2.头部扫描必须配带耳塞,听力保护。 3.摆位时,肩部必须靠近线圈,头顶部尽量向线圈内,左右居中,头部 不能旋转,同时必须用海绵垫固定头部。 4.波谱成像对运动比较敏感,请严格制动,否则谱线质量较差。 5.下颌一定要内收,必要时垫高枕后,这样可明显减少图像伪影。 6.定位中心位于鼻根或眉间,若是激光灯经过眼睛时必须闭眼。

头部波谱MRS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Loc 三平面定位 2 Calibration Scan 校准扫描 3 Ax T1 Loc 纯轴位T1定位扫描 4 Ax SV STEAM MRS 30 单体素波谱STEAM,短TE=35ms 5 Ax SV PRESS MRS 35 单体素波谱PRESS,短TE=35ms 6 Ax SV PRESS MRS 144 单体素波谱PRESS,长TE=144ms 7 Ax SV PRESS MRS 288 单体素波谱PRESS,长TE=288ms 8 2D PRESS CSI MRS 144 二维多体素波谱,长TE=144ms 9 3D PRESS CSI MRS 144 三维多体素波谱,长TE=144ms

膝关节MR成像技术

膝关节MR成像技术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2. 掌握膝关节MRI检查的线圈和体位选择。 3. 掌握膝关节MRI检查成像序列的原理。 4. 掌握膝关节MRI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方法。 5. 根据不同的患者合理地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地应用到检查中去。 二、MRI成像原理: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三、主要设备 1. 见习地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MRI室第2机房 2. 设备:GE1.5T超导磁共振机,锐柯680干式激光相机。 3.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PACS系统 四、掌握要点 膝关节MRI检查的步骤、体位、增强扫描的三期延时时间、线圈选择、成像序列。 五、见习内容 1. 膝关节MRI检查的线圈: 膝关节专用线圈 2. 检查前准备和体位: 检查前准备: ①去掉身上的金属饰物及信用卡等物品。 ②嘱咐患者在检查期间不要随意移动体位。 体位: 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将被检查侧的膝部置于线圈内,使线圈中心正对膝关节。膝关节稍外旋时更有利于显示前交叉韧带。对侧膝部及双足加海绵垫使患者体位舒适。轴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线圈中心,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孔中心。 3. MRI扫描: ①常规扫描方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辅以轴位。

②扫描定位像:先取轴位GRE序列T2*WI作为定位像,确定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层面。 ③成像序列:常规选SE、FSE、GRE序列,选用IR序列用于脂肪抑制。可选用流动补偿、预饱和、去相位包裹等功能。矢状位和轴位层面成像以前后方向、冠状位层面成像以左右方向为相位编码方向。 六、分析与讨论: 1.使用高SNR相控阵表面线圈的3.0T图像质量优于1.5T,成像时间更短。 2.TIWI加脂肪抑制序列在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结构方面比其他的序列显示更加清楚。 3.膝关节扫描序列:3-pl T2*FGRE OSag T1FSE OSag fs PD OCor fs T2FSE OAx fs T2FSE OSag STIR 4.膝关节补充序列扫描:3-pl T2*FGRE OSag T2*GRE Radial T2*GRE Sag fs 3D T1FSPGR Sag 3D Fiesta

探讨腹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化与临床应用

探讨腹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化与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26T10:30:34.0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刘长志 [导读] 实施腹部磁共振扫描规范化技术方案,分析临床应用后获得图像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刘长志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实施腹部磁共振扫描规范化技术方案,分析临床应用后获得图像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Signa HDe 1.5T 磁共振设备,8通道体线圈,呼吸门控。选择2017年1月1日作为时间节点,对此后开展的腹部磁共振检查实施规范化扫描,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A组(研究组),2014年未实施规范化扫描病例随机选取30例作为B组(对照组),进行图像质量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数据使用NPa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者间空间分辨率、均匀度、伪影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对比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0.05),实施规范化扫描后获得的图像质量对比度明显优于对准组。结论腹部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化可优化图像质量,尤其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同时灵活应用针对病变需要的扫描序列和扫描定位方法,方能对病变显示、明确诊断提供最大帮助。 关键词:磁共振;规范化扫描;腹部;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lement the standardized technical scheme of abdomi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obtain the image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Signa HDe 1.5T magnetic resonance device, 8 channel body coil, and respiratory gating were used. As a time node in January 1, 2017, a standardized sca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abdomi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30 of the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group A (Study Group), and 3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group B (control group) in 2014, and the image quality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NPar software, and Mann-Whitney tes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atial resolution, uniformity and artifact, but the contrast index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image quality was better than the alignment group after the standardized scan. Conclusion the normalization of abdomi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 can optimize the image quality, especially the contrast of the image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small lesions. At the same tim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sequence and scanning location method for lesion needs can help to display and diagnose lesions clearly.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andardized scan; abdomen; clinical application. 腹部臟器病变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B超、普通X线、CT及磁共振等检查方法。B超诊断具有方便、快捷、无辐射、低费用的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体检,起到器官组织异常、疾病发现的侦查作用,但囿于其成像分辨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中需要CT及磁共振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普通X线诊断主要应用于腹部急性病变,如立、卧位腹部平片用于诊断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尿路结石。腹部CT检查具有检查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特别近年CT成像宽体探测器技术、双源CT技术发展,能谱成像技术、高清晰度技术、高级后处理技术、扫描驱动技术、大范围灌注技术、低剂量技术、迭代技术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CT腹部影像诊断得到极大发展。而腹部磁共振检查具有无辐射损伤、多参数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功能成像等CT检查不具备的技术特点,在腹部脏器病变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临床实际工作中,腹部磁共振成像效果也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扫描前准备、患者配合、扫描技术的选择应用、操作者技术水平等都对最终获得的图像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临床工作中实施腹部磁共振扫描技术规范化,才能发挥出磁共振应用于腹部病变影像诊断的优势,获得最优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Signa HDe 1.5T 磁共振设备,8通道体线圈,呼吸门控。选择2017年1月1日作为时间节点,对此后开展的腹部磁共振检查实施规范化扫描,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A组(研究组),2014年未实施规范化扫描病例随机选取30例作为B组(对照组),进行图像质量比较分析。 1.2方法 规范化扫描的内容设定如下方面:①检查前准备: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及确定检查方案;腹部检查须空腹,MRCP及MRU须禁食禁水;嘱患者除去体表异物及各种电子设备(含佩戴的助听器、胰岛素泵等医用电子设备);签署磁共振检查知情同意书。②体位摆放:肝脏扫描时剑突对准上部(Upper body)线圈中心,盆腔扫描则髂前上棘对准下部(Lower body)线圈中心;呼吸传感器压力软管放置于近肋弓下缘处,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上下两片体线圈平行对齐;患者双手臂交叉抱头。③扫描序列的选择应用:常规扫描序列;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选择的特殊序列、斜面、层面扫描。 1.3评定指标 从空间分辨率、均匀度、对比度、伪影四个成像评价参数整体评价规范化扫描前后获得的各个序列图像质量。空间分辨率评判标准是解剖细节的显示优劣以能清晰显示肝脏微细结构为达标;均匀度优劣判别:图像整体信号显示良好、压脂均匀或各组织均显示良好,从中心到边缘的亮度分布均匀;对比度优劣判别:图像中相邻区域的信号强度差别,病变与正常组织的显示对比,对比明显为达标。由两位高年资磁共振诊断医师阅读图像判定质量优劣:平扫观察轴位T2WI、T1WI图像,冠状位观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图像。平扫+增强扫描病例增加轴位T1WI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三个序列扫描图像作为考察对象,评判其四个成像参数指标,>2/3的序列达到标准则记为优,>1/3但≤2/3记为中,≤1/3记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使用NPa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数据使用NPa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者间空间分辨率、均匀度、伪影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对比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施规范化扫描后获得的图像质量对比度明显优于对准组。 3 讨论 腹部磁共振檢查已在临床普遍应用,由于磁共振具有的特色优势,其在腹部影像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但腹部磁共振检查也易于受到

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

专题-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膝关节疾病临床上很常见,种类也很多。目前,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X线、CT、MRI、B超和核医学检查。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以及软骨和骨髓显像能力,其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口益广泛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MRI能清晰地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骨骼和肌肉等解剖结构,对其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重义。 下面我们一起复习解剖及MRI正常解剖。 一、半月板 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的解剖结构。多数外侧半月板似“O”型;多数内侧半月板似“C”型。其切断面成三角形,MRI完整且信号均匀一致。当膝关节屈伸运动时,半月板在股骨及胫骨的挤压和周围纤维和韧带的牵拉而前后移位。但是半月板的前角后是固定的,所以半月板随前后移位并扭曲运动。 内侧半月板与周围关节囊关系紧密;外侧半月板的运动比内侧半月板大一倍。 盘状半月板是侧份的宽度超过半月板横径的一半时,其韧度较低且活动不灵活。 内侧半月板类型

内侧半月板开口类型 外侧半月板类型 运动时半月板的位置移动

半月板MRI冠状扫描示意 常规X片只能显示骨组织及其关节间隙和肌肉大体情况,不能显示半月板等软组织。

过去用X造影非常不便,而且是间接征象。 膝关节MRI解剖常用的矢状和冠状扫描方式成像, 下面是T1相,矢状从外至内,以图来说明解剖关系 可以看见腓骨,黄箭头是外侧半月板,绿箭头是腘肌腱通过外侧半月板后方

向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出现几乎类似形态,尖相向而对。注意前角没有达到胫骨前缘(绿线),

专题-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

专题:膝关节MRI诊断之正常解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之一,膝关节疾病临床上很常见,种类也很多。目前,膝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传统x线、ct、mri、b超和核医学检查。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以及软骨和骨髓显像能力,其在膝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口益广泛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mri能清晰地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骨骼和肌肉等解剖结构,对其治疗及估计预后具有重义。 下面我们一起复习解剖及mri正常解剖。 一、半月板 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的解剖结构。多数外侧半月板似“o”型;多数内侧半月板似“c”型。其切断面成三角形,mri完整且信号均匀一致。当膝关节屈伸运动时,半月板在股骨及胫骨的挤压和周围纤维和韧带的牵拉而前后移位。但是半月板的前角后是固定的,所以半月板随前后移位并扭曲运动。 内侧半月板与周围关节囊关系紧密;外侧半月板的运动比内侧半月板大一倍。盘状半月板是侧份的宽度超过半月板横径的一半时,其韧度较低且活动不灵活。内侧半月板类型 内侧半月板开口类型

外侧半月板类型 半月板mri冠状扫描示意 膝关节mri解剖常用的矢状和冠状扫描方式成像, 下面是t1相,矢状从外至内,以图来说明解剖关系 可以看见腓骨,黄箭头是外侧半月板,绿箭头是腘肌腱通过外侧半月板后方向内,外侧半月板前后角出现几乎类似形态,尖相向而对。注意前角没有达到胫骨前缘

内侧半月板开始出现(黄箭),绿箭指后角比前角大。内侧半月板前后角大小不一是明显的;而与外侧半月板相反,说明切面正好通过半月板的中1/3区域。

冠状显示外半月板后角切面的变化,而内侧半月板正常情况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冠状----中间层面显示内(黄箭)外(红箭)半月板。这个时候如何判断内外半月板?应该注意胫骨的形态并前后连续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