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宏观扩展与微观把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6289078.html,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宏观扩展与微观把握

作者:何军强

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3期

语文综合能力集中体现在作文中,包括词句、文体、结构等知识,而观察、思考、表达等运用能力无所不见、应有尽有地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基于这样一个特征,作文教学就自然涉及到宏观与微观两个大方面。鲁迅先生认为,要想教人写文章是很困难的,但他自己写的小说就是博取众家之长。大概先生所说难的就是一些作文的宏观方面,而教人做的则是一些微观方面吧!何为宏观,何为微观呢?从作文教学的内在特点的可控性程度相对来说,凡是需要广泛联系的即为宏观,凡是需要具体规范的即为微观。宏观需扩展,微观能把握。下面举例说明。

一、科学的世界观产生正确的思想

世界观在很多有关写作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中都已阐明,但在作文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它的指导作用没有显现出来,相反,恰恰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很多思考与理解的真实水平是不一致的,他们写作文总喜欢写一些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并借用一些什么“让人间充满爱,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吧!”,什么“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吧!”等之类。如果这些话从实际的文章自然而生无可非议,问题是这些话与文章内容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根本沾不上边。滥用套用,这表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学生作文中的没有体现,他们仅仅使用了时髦的概念对应于客观现实。所以,教师要清醒地从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广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使他们自觉地多方面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唯物辩证观,否则会无从评论作文的水平是好还是坏。

二、丰富的作文材料取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现实中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得到有效地培训,不会去观察社会,取材做文章。他们接触社会实际面窄,思考问题单一,写文章缺乏鲜活的材料,写好人好事就是帮人推车、给人让座,写社会变化就是盖高楼、起大厦之类,没有认真观察生活,没有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阐明什么事理往往是脱离实际(古有司马迁,今有张海迪,中有陈景润,外有爱迪生),停留在落后时代的层面上,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就犯了假大空的毛病,对现实没有什么指导作用。或道听途说,或一叶蔽目,或夸大事实主观片面。比如“像有些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的中学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诸如此类的一些偏激之词,显然是主观片面、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在的青年人还是奋进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许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如舍己救人的教师、一心为乘客的好司机、火中救人的好战士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除了要讲清写作技巧外,还应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实际,到社会上实际取材,写出自己身边的真人实事,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关注社会,思考实事,这样学生写出开的文章才有思想、有深度,并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和宏观思想。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写作,不仅要在语文课中学,也要在其他学科中学,以达到宏观和微观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