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现代林业;应用研究;论文代写网

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概述数字图像是指由被称作象素的小块区域组成的二维矩阵。对于单色即灰度图像而言,每个象素的亮度用一个数值来表不,通常数值范围在0到255之间,即可用一个字,lb来表},0表T黑、255表T 自,而其它表T灰度{'}。如图1所数字图像是对二维连续光函数进行等距离矩形网格采样,再对幅度进行等间隔量化得到的二维数据矩阵。采样是测量每个象素值而量化是将该值数字化的过程。

数字图像在本质上是二维信号,因此信号处理(以一维信号为对象展开的课程中的基本技术他u FFT)可以用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但是,由于数字图像只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二维信号,反映场景的视觉属性,只是二维连续信号的非常稀疏的采样,希望从单个或少量采样中获得有意义的描述或特征,无法照搬一维信号处理的方法,需要专门的技术。实际上数字图像处理史多地依赖于具体应用问题,是一系列的特殊技术的汇集,缺乏贯穿始终的严格的理论体系。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又的领域,涉及光学、电子学、数学、摄影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技术学科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林业中的应用领域模式识别诞生于20 }u纪20年代,随着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20 }u纪60年代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扩大了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在林业中的应用,这将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项口。例如编制森林分布图森林资源调查,特别是森林经理调查要制定林业局林场的具体经营利用方案,需要绘制以林分或小班为单元的林相图。在未使用遥感资料的时期,地面测量工作占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量的70%以上。使用了遥感资料,减少了大部分的地面测量工作量,为清查资源提供了正确可靠的图面资料,以便于求算森林面积。现在,在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已广泛使用航测方法编制地形图。但由于林区变化比较快,需要利用新的航空像片或者是调绘旧的航空像片进行修测补绘,而后编制森林分布图。国外林业集约经营的国家他u:德国、日本、瑞典等)开始用正射像片图代替线划图作为林业局、林场的基本图。我国测绘等部门已开始生产影像地图,这将大大地挖掘遥感信息的潜力,提高林业图件的质量,进一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

林地分类不论是哪一类森林资源调查,也不论是哪一种调查方法都需要区划或大或小的内部相对同质的单元。这种单元在森林资源清查中根据林分类型、树种、龄级、郁闭度等因子进行划分;在上地利用中则根据地貌、上地利用类型等因子来划分。航空像片上都能够反映地物细部,所以按照林业区划所要求的因子比较精确地勾绘出轮廓他u森林小班),而后转绘成图。

森林蓄积量的判读森林蓄积量判读除利用航空像片森林蓄积量判读样片、航空像片材积表、航空像片蓄积量表进行判读外,还可以利用航空像片小班判读蓄积与实测蓄积回归、数量化林分蓄积多元回归估测法以及卫星图像、航空像片、地面调查相结合的多阶抽样,以得到控制总体的蓄积量。

野外调查工作的位置图航空像片所提供的地面信息可以作为布设口测调查点,抽样实测样点现地定位的图面依据。此外,在林业调查工作中,航空像片作为行动的向导,控制野外作业的联络图,以便用最短的行动路线和较少的作业时间,完成较多的工作量。同时,航空像片也是外业调绘工作的草图,实现小班轮廓的现地验证落实,提供内业成图的基础1211.2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林业中的重要意义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林业的应用是运用最新技术解决了林业树种分类,为进一步的发展林业提供了基础保证遥感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林业模式,通过卫星等拍摄图片,传送到计算机专业人员那里进行分析,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实用性和方便性。

从中国林业发展看,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是中国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及计算机的运用的条件和技术已具备,其发展是可行的、迫切的,将为林业科技创新和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支撑平台,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在林业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中国林业发展nyz需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遥感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是林业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科技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

林业计算机运用是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在林业中的贡献植被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理环境的最好标志,且植被对于土壤是不可缺少的间接解译标志,植被还是其它许多专题遥感解译的重要参考,通过植物信息所反映的差异,还可进一步分析水、土资源,研究自然历史演变痕迹,推断地质构造背景、找矿等。

可见林地类型的识别在整个遥感图像解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林地分类系统的实现林地分类系统算法和模型植被覆盖在土地的最表层,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的信息。由于植物内部的叶绿素、水分、结构等有着特殊的光谱效应,因而在遥感图像的影像上以各种色调、色彩、形状、大小、结构来反映它的内容和特点,尤为直观,较易识别林地分类系统和算法及模型是比较多的,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贝叶斯决策。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在模式分类问题中,人们往往希望尽量减少分类的错误,从这样的要求出发,利用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公式,就能得出使错误率为最小的分类规则,称这为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

现举一个林地的识别例子来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假设要识别的林地已作过预处理,抽取出d个表示林地基本特性的特征,成为一个d维空间的向量

x,识别的目的是要将x分类为林地或者非林地。用决策论的术语来讲就是将x 归类于两种可能的自然状态之一,如果用。表示状态,则。=。,表示正常;。=。:表示异常类别的状态是一个随机变量,而某种状态出现的概率是可以估计的。例如,根据林地检查的大量统计资料可以对某一地区林地和非林地的比例做出估计,这就相当于在识别前已知正常状态出现的概率P }o,)和异常状态

出现的概率PCp}。这种由先验知识在识别前就得到的概率P }o,)和P boo)

成为状态的先验概率。在两类识别问题中显然有P(w,)+P(w=)=1。如果不

做林地特征的仔细观测,只依靠先验概率P }o,)和P boo)做决策,那么合理的决策就应该为:若P( W ) >P(w_),则做出。=。,、的决策;反之,则做出。=w=的决策。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在这个例子中,由于P(w})>P (w}),如果仅仅按照先验概率来决策,就会把所有的林地类型都归于林地类别中。

这里,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特征向量是一维的(即只用一个特征),

d=1。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的类别条件概率分布应为已知,如图2所示。

是正常状态下细胞特征观察x的类条件概率密度是异常状态下细胞特征观察x的类条件概率密度。

设P(o};lx)为后验概率,则有贝叶斯公式。

。。Ix)二艺可见,贝叶斯公式实际上是通过观察x(记被识别林地特征

的测量)把状态的先验概率转化为状态的后验概率P(o};lx),见图这样,基于最小错误概率的的贝叶斯决策规则为上面的规则有4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如果

P(o};lx)=maxP(oy),则如果p(xlo};)P(o}i)=maxp(xlo};),则X E (J,则图2类条件概率密度图3后验概率。:)》

若1(s}二。少贝叮气对上式1(x)取自然对数的负值,可写为:2.2信

息提取及特征分析特征选取如果要建立一个识别不同种类对象的系统,首先必须确定应测量对象的哪此特性以产十描述参数)被测量的这此特殊的属性称为对象的特征,而所得的参数什组成了每个对象的特征向量、)适当的选择特征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识别对象是它是惟一的依据、几乎没有解析方一法能够指导特征的选取)很多情况下凭直‘觉的引导可以列出一此可能有用的特征表,然后用特征排序方一法计算不同特征的相对效率)利用其结果对表进行删减,从而选出若十最好的特征、良好的特征应具有4个特点可区别性:对于属于不同类别的对象来说,它们的特征值应具有明显的差异)举例来说,针}}十林也阔}}十林中}}十面是一个好特征,因为针}}十林与阔}}十林的}}十面有显著区别、可靠性:对同类的对象,特征值应比较相近、)例如,对树龄不同的阔}}十林来说,颜色是一个很好的特征、)换句话说,小树与参天大树颜色差别很大,尽管它们都属于阔}}十林类独立性:所用的各特征之间应彼此不相关)树种的直径和重量属于高度相关的特征,因为重量大致与直径的一次方一成正比、问题在于这两个特征基本上反映的是相同的属性,即树种的直径大小)虽然相关性很高的特征可以组合起来(例如取均值)以减少噪声十扰,它们一般不应该作为单独的特征使用、数量少:模式识别系统的复杂度随系统的维数(特征的个数)迅速增长、)尤为重要的是用来训练分类器和测试结果的样本

数量随特征的数量F7指数关系增长、)在某此情况下,甚至无法取得足够的样本训练分类器、)总之,增加带噪声的特征或与现存特征相关性高的特征实际上会使分类器的分类能力下降,特别是在训练集大小有限的情况下、实际应用中特征提取过程往往包括:先测试一组直觉上合理的特征,然后将其减少成数口合适的最佳集)通常,符合上述要求的理想的特征是很少甚至没有的、

论文代写网-论文代写论文发表论文职称论文论文工场代写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提高了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林业技术是林业工程的主要内容,林业技术的创新对现代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将从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切入,对现代林业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林业的建设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 前言 近年来,人们提高了对林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现阶段,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人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林业建设进程,基于此,一定要提升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大创新力度,进而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1 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1 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技术的创新作为我国现代林业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够有效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生产及管理模式,“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还缺乏对林业发展的规划,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低,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对此,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生产思想,使林业技术朝着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得一些新兴林业技术如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荒漠化防治技术能够充分、有效地运用到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時,还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 1.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同样也是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之一。首先,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提升了林木的质量,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大大提升,进而提高了林木的存活率,降低了对林业工程养护成本的投入,有利于实现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扩大其在林业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林业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能够加大对林业种植树木品种的研究,进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经济的提升,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提升林业创新及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试题答案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小题, 2分/每小题,共 分) 1.自然界中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由()组成 A.红蓝绿 B.红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紫白 2. 有一个长宽各为200个象素,颜色数为16色的彩色图,每一个象素都用R(红)、G(绿)、B(蓝)三个分量表示,则需要()字节来表示 A.100 B.200 C.300 D. 400 3.颜色数为16种的彩色图,R(红)、G(绿)、B(蓝)三个分量分别由1个字节表示,则调色板需要()字节来表示 A.48 B.60 C.30 D. 40 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bmp 文件的组成部分 A .位图文件信息头 B. 位图文件头 C.调色板 D. 数据库标示 5.位图中,最小分辨单元是 A.像素 B.图元 C.文件头 D.厘米 6.真彩色的颜色数为 A.888?? B. 161616?? C.128128128?? D.256256256?? 7.如果图像中出现了与相邻像素点值区别很大的一个点,即噪声,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去除 A.平滑 B.锐化 C. 坐标旋转 D. 坐标平移 8.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图像的几何变换() A.平移 B.旋转 C. 镜像 D. 锐化 9.设平移量为x x t t (,),则平移矩阵为() A .1 0 00 1 0 1x y t t ?????????? B. 1 0 00 -1 0 1x y t t ??-???????? C.1 0 00 1 0 - 1x y t t ????????-?? D.1 0 00 1 0 - -1x y t t ?????????? 10.设旋转角度为a ,则旋转变换矩阵为() A .cos() sin() 0sin() cos() 00 0 1a a a a -?????????? B .cos() sin() 0sin() cos() 00 0 1a a a a ?????????? C .sin() cos() 0 sin() cos() 0 0 0 1a a a a -?????????? D .cos() sin() 0sin() cos() 00 0 1a a a a -????-?????? 1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锐化模板 A .-1 -1 -1-1 9 -1-1 -1 -1??????????g B .-1 -1 -1-1 -9 -1-1 -1 -1??????????g C .-1 -1 -1-1 8 -1-1 -1 -1??????????g D .-1 -1 -1-1 6 -1-1 -1 -1?????????? g 12.真彩色所能表示的颜色数目是 A .128128? B .256256256 ?? C .256 D .6059

浅谈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割技术

电大理工 2011年12月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 第4期总第249期 浅谈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割技术 郑洪涛 朝阳广播电视大学( 朝阳 122500 ) 摘 要 数字图像处理科学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图像分割是其中重要的中间技术。它依托图像数字处理底层技术,为模式识别等高层应用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图像分割的概念范畴和常见的分割 技术的方法描述。掌握图像分割技术有助于系统理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层次。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阈值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对数字图像进行特定算法运算处理来满足众多应用需要的技术。它涵盖了众多图像处理方式,图像分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 1 图像分割的范畴 图像分割处理技术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图像分析范畴,是图像分析的中间层处理技术。图像分割的目的是把经过底层处理的数字图像空间分成若干有意义的区域,后期的一些高层应用如模式识别等将在这些分割的区域基础上进行。分割的依据建立在这些由像素组成的区域满足相似性和非连续性的基本概念上。 2 图像分割的方法 图像分割一般没有唯一的、标准的分割方法,也没有规定分割成功的准则。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割、描述方法: 2.1 灰度阈值法实现图像分割 阈值法主要利用直方图,设定合适的阈值来分辨物体与背景。简单地说就是在图像的灰度值中选一合适的阈值,若小于阈值则判断为背景,若大于阈值则判断为物体。这种方法适合与物体和背景之间有明显区域分界且边界封闭的情况。亦即数字图像中物体与背景的灰度值有明显差异,可较好的分割物体与背景。 (1)整体阈值 就是对整幅图像选定一固定灰度值,以此去做图像分类找出图像的物体。在物体与背景单纯且亮暗分明下才会有较好效果。 (2)适应性阈值 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阈值,即自适性阈值。 2.2 区域法实现图像分割 区域法实现分割是以某种规则为约束(如子区域全部像素灰度相同、子区域不重合且相连接等),直接找取区域的方式实现分割。 (1)像素类聚区域成长法 此方法从一种子(seed)像素开始,通过平均灰度、组织纹理及色彩等性质的检视,将具有类似性质的像素逐一纳入所考虑的区域中,使其逐渐成长,形成子区域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中至少要考虑种子像素的选择和聚类的相似性选择等因素。 (2)区域分割与合并法 首先将图像分割成不重叠的区域或子图像,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 程永亮 (重庆市涪陵大木林场,重庆市涪陵区408000) 1引言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国民经济对科技科学技术创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任何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该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林业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构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科技型农业,林业技术必须创新,需要借助林业的技术创新来构建优美的林业建设环境。 2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2.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产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大部分林业产品还是沿袭传统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林业品种繁衍期过长、生命强度较低、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等缺点日益凸现出来,发展现代林业迫切需要新的品种,以对旧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新品种的研制可以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为林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林业发展环境,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如图1所示:推动林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2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病虫破坏、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光合作用不足等问题十分严峻,传统林业粗放的管理模式对于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和日照也无法达到精确的控制。通过林业技术创新,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的管理模式,使林业管理数字化、科学化。新型林业管理中,数字化、自动化、精密化的管理设备将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分、阳光进行直观的在线测量,从而准确地掌握和分析这一阶段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化肥供应,调节所缺或过剩的元素,使林木管理员对环境的处理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林业的数控化管理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一系列的林业技术创新如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使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2.3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改善林业地区就业问题 以黑龙江森工集团为例,按“天保工程”的实施方案,仅黑龙江森工系统,就需要安置富余人员42万人,全国林业系统则可以安置数百万人,能很好地改善林业地区的就业问题,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传统林业产业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重复性和不可控制性较高,而林业技术创新的融入则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作重复性,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传统林业人员在工作中主要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而科技的融入将会为林业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现代林业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3当前我国在发展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林业的经营理念是“林业靠天吃饭”,这种消极的观念依然存在很多林业从业人员脑中,因此长期以来,林业产业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这种意识严重阻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 3.2林业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相称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一直依靠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而且科研经费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不能将林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构,因而难以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林业的科技创新中,应以林业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林业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生产,推动林业技术的产业化。 3.3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而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低于农业,只有34%;另一方面,我国林业技术储备也不足,缺乏优秀林业科技人才,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严重制约我国林业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转化。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步入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时代,现代的林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托于林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已然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浅析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关 系,从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绿色化进程、林业产业人员结构三个方面论述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我国在发 展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意识形态、市场经济规律、科研教学成果等方面逐一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 议,以期能对当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发展;产业;市场经济 图1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在不同阶段的立体表现图 99 广东科技2013.1.第2期

浅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18-08-10T12:24:45.81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6期作者:王明礼1 汪如潮2 [导读] 林业资源对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四川省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四川西昌,615000;2、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林业局,四川木里,6158000) 摘要: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虽然林业资源总量相对丰富,而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这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森林资源构成了自然资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合理保护森林资源,并进行有效利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探讨了现代林业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以促使现代林业规划科学合理,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对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由于受到历史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林业资源供小于求,林业资源不合理利用,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国内生态环境,为促使生态环境的平衡,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林业规划管理,使用合理有效的机制及对策,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推动林业资源快速稳定发展[1]。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现代林业工作经验,谈论相关认识如下。1现代林业规划管理的举措 1.1完善现代林业组织机构,搞好宣传 第一,设置林业规划管理机构,强化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前提下,使林业管理更具体,把各项责任践行到具体人,使工作业绩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指标,不同部门在具体工作当中搞好工作计划,引动年度工作的实施,在年度工作中进行检查,完善林业管理缺陷;年底总结林业规划管理经验,了解本年度的优势及不足,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完善。第二,有效宣传林业资源保护,让林业工作人员宣传及普及自然生态保护知识,运用专业讲座及宣传页等方式为员工讲解法律及方针,让员工对对传统林业资源管理形成新的认识,增强员工法制观念,高度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为现代林业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且组织林区居民普及有关知识的学习,让群众高度认知森林资源保护。 1.2加大现代林业管护知识培训力度 林业管护涉及层面广要求管护人员搞好林业管理,务必掌握管护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重视及技能,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在具体工作当中,把木材运输管理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培训,促使木材运行行为的规范,加大培训森林灾害防御知识,进行精细化管理,抓好细节,尽量减少灾害发生率,同时搞好灾害预警,在灾害来临前,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将损失减至最少[2]。组织他们进行培训,了解及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认识到野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防止野生天敌进入,避免人为而造成的损坏。 1.3做好现代林业管理监督工作 良好的监督为现代林业管理的有序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具体工作当中,健全林业保护管护机制,让有关责任人了解自身权责,运用采伐限额制度与凭证采伐制度,管理森林资源,针对超采超伐、非法占用林地等一些非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为达到该目的,将林业管护人员组织到一起进行培训,践行有关职责,让林业管护成果和经济利益相挂钩,考核林业管护人员,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把林业管护人员行为纳入监管中,严于职守,避免发生徇私舞弊,促使林业管理有序实施。2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2.1完善林业监管制度,着力林业资源培育 完善林业监管制度,搞好林业管理。运用合理的林业监管制度,促使林业管理顺利实施。改变林业管理部门以往管理方式,严格规范林业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有效的监管体制,高效进行管理,确保林业管理的规范化。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有效培育资源,让森林资源持续使用,解决现阶段资源存在的“采育失衡”,促使林业可持续发展。 2.2及时转变思想,遵循可持续发展观 采用细化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重视发展经济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损耗,推动后续经济发展。务必搞好林业管理,紧随时代步伐,更新林业管理观念,鼓励现代林业管理,强化宣传保护力度,让民众高度认识资源合理利用,注重维持经济与生态间效益的平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2.3完善现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针对《森林法》等一些林业资源法律在立法思路及原则上存在的问题,国家立法部门马上和林业部门沟通、探讨,找到法律及法规当中的不足,修正后,付诸实施。从国内法律及法规入手,在林业资源立法上,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经验,优先实施环境保护思想,考虑到生态建设需求情况,如果林业资源的生态触及到经济利益,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维护林业资源。在立法上,林业资源的立法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作指导原则,把生态平衡放到首要位置,立法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发展规律,确保立业资源的持续性[3]。结束语: 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认识到所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统筹林业经济的经济性与生态性,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方法,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构建环保型的林业,由育林基层人员入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工作当中,打造新型的林业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平衡,搞好林场监管,让人们对环境经济形成新的认识,最终构建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不断实现林业管理现代化,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成日.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7):126-127. [2]张广海.浅谈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278-278. [3]刘云涛.现代林业规划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究[J].民营科技,2017(4):87-8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练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练习

1. 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如下图所示: 分别求经过邻域平滑模板、邻域高通模板和中值滤波处理后的结果。其中不能 处理的点保持不变如果处理后的值为负数则变为0。邻域平滑模 板01011 14010H ????=??????,邻域高通模板010141010H -????=--????-?? ,中值滤波窗口取3×3矩阵,窗口中心为原点。 2. 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如下图所示: 分别求经过邻域平滑模板、邻域高通模板和中值滤波处理后的结果。其 中不能处理的点保持不变如果处理后的值为负数则变为0。邻域平滑模 板11111018111H ????=??????,邻域高通模板111181111H ---????=--????---?? ,中值滤波窗口取3×3矩阵,窗口中心为原点。 3.设有以下信源符号w1,w2,w3,w4,w5和概率P(w1)=0.3, P(w2)=0.2, P(w3)=0.2, P(w4)=0.2, P(w5)=0.1。请对此信源进行Huffman 编码,并计 算熵,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log 20.3= -1.737,log 20.2= -2.322,log 20.1=-3.322) 4.设有以下信源符号w1,w2,w3,w4,w5和概率P(w1)=0.5, P(w2)=0.2, P(w3)=0.1, P(w4)=0.1, P(w5)=0.1, 请对此信源进行Huffman 编码,并计算熵,平均码

幅 4.一个灰度变换形式如下图所示,该灰度变换的作用是( B )。 A .灰度反转 B .二值化 C .灰度均衡 D .对比度增强 5.一个灰度变换形式如下图所示,该灰度变换的作用是( A )。 A .灰度反转 B .二值化 C .灰度均衡 D .对比度增强 6.一个三段线性变换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原始灰度,纵轴表示变换后灰度。以下关于该变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 .(0,80)区间的灰度对比度增强 B .(80,130)区间的灰度对比度增强 C .(130,255)区间的灰度对比度降低 D .变换后的灰度的区间还是(0,255) 7.将灰度或单一波段的图像变换为彩色图像,从而把人眼不能区分的微小的灰度差别显示为明显的彩色差异。这种处理方法称为( C )。 A .真彩色增强 B .假彩色增强 C .伪彩色增强 D .彩色图像灰度化 8.灰度图像的高帽变换的定义为THT()()f f f g =-,该变换的作用是0 320255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 课题:基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 针对江水浊度序列宽频、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引入浊度预测领域,建立了基于EMD2SVM的浊度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非平稳的浊度序列分解为若干固有模态分量(IMF),根据各IMF序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参数对各IMF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合成原始序列的预测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浊度预测,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预测及单独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水质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监测数据处理与状态估计、识别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该方法依据决策二叉树多类分类的思想,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与评价模型。以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单因子方法及单个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对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的综合水质评价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浊度;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BP神经网络 一.概述 江水浊度受地表径流、温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波动明显,在不同的月份有着很大的变化,表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河流生态评价、航运安全以及以江河水为原水的饮用

水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在浊度序列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通常都是综合考虑各种水质参数而对浊度进行预测,采用较多的是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方法[1,2].这种模型结构复杂,要求原始数据丰富,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较为困难.此外,对于江水浊度这一具有宽带频谱的小样本混沌时间序列,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将会把原始浊度序列中的各种不同特征信息同质化,势必影响其预测精度.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浊度序列分解后分别预测,再进行合成将可能提高其预测精度.不同于小波变换,在对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时不需要先验基底,每一个固有模态函数(In2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包含的频率成分不仅与采样频率有关,并且还随着信号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把局部时间内含有的多个模态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影响甚微的基本模态分量,这些分量具有不同的尺度,从而简化系统间特征信息的干涉或耦合[3].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2chines,SVM)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目前针对小样本统计估计和预测学习的较好方法[4],对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5~8].SVM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解决了模型选择与欠学习、过学习问题及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局部最优解,克服了“维数灾难”,且人为设定参数少,便于使用,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分类、识别和回归问题[5,6,8].根据江水浊度序列的特点,结合EMD和SVM两种方法的不同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EMD2SVM模型的预测方法,用于江水浊度的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今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多高科技技术正在全面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式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遥感技术、工业检测方面发展迅速,在医学领域,气象通信领域也有很大的成就。由此,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现今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应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的数据,将传统方式不能处理的问题以全新的技术和方式有效解决[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够经过增强、复原、分割等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且具有多样性、精度高、处理量大的显著优势,本文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技术,具体是指应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最终达到人们要求的水平,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为核心,最终呈现出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笔者查阅国内外诸多文献库,发现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图像数字化、图像增强、图像还原、图像分割等领域[2]。最初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普遍将其应用于报纸业,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图像处理技术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应用该技术,当时在各国的太空计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对月球照片的处理,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在计算机断层扫面(CT)等方面,该技术的应用得到了一致好评,而现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随处可见,已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 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图像处理的多样性特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编写多样的算法,以不同的程序模式施加于数字图像技术上,根据实际需求对图像进行处理,因此最终获取的图像效果也截然不同。②图像处理精度高。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的图像,其精度和再现性都提高了一个层次,尤其是在各种算法和程序的支撑下,进一步确保了计算的精度和正确性。③交叉融合了多门学科和新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基础包含了众多学科和技术,其中数学和物理是关键,而通信、计算机、电子等技术则是确保其处理质量的关键技术。④数据处理量大[3]。图像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更好地区分有用信息和冗余信息,从而获取处理的关键性信息。

浅谈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地认识

数字图像处理结课论文 :X.X.X 学号:0.0.0.0.0.0.0.0专业:通信工程

浅谈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认识 摘要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门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 处理的技术。图像信息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因为大约有70%的信息是通过人眼获得的,而人眼获得的都是图像信息。i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来满足或者实现人们的各种需要。从某些方面来说,对图像信息的处理甚至比图像信息本身更重要,尤其是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 Abstract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a keeper image signals into digital signals and processed by computer technology. Images are a major source of human access to outside information, because some 70% of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through human eyes, are the imag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the human eye. By means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obtain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meet or achieve people's various needs.In some ways,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mage itself,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21st century.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应用 引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做了几次MATLAB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知道了如何利用MATLAB编程来实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如何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做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数字图像处理的分类, 数字图像处理的容,数字图像处理的实例,数字图像处理的具体实验举例,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应用 一、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 1.0处理精度高 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主要取决于图像数字化设备的能力。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 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对计算机而言,不论数组大小,也不论每个像素的位数多少,其处理程序几乎是一样的。换言之,从原理上讲不论图像的精度有多高,处理总是能实现的,只要在处理时改变程序中的数组参数就可以了。试想一下图像的模拟处理,为了要把处理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就要大幅度地改进处理装置,这在经济上是极不合算的。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XX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模式识别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xxxx年 xx 月 xx日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摘要: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 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 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 0 世纪4 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 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 0 世纪6 0 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应或自组织的模式识别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研究的景物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也包含模式识别问题。又如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和特征抽取环节应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也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分类过程。判决分类在

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林业的几点思考 王永文 (2010年1月10日) 现代林业,是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按照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发展和谐的要求,建设具有较高生产力、社会广泛参与、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根据多年来我县林业发展的实践,浅谈一些对建设现代林业的理解和想法。 一、全县林业建设现状 截至2009年底,有林面积达到7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1%,活立木蓄积达到2495万立方米。有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市的23%和43%,占全省的11%和24%,占全国的2.9‰和1.8‰。现有未成林造林地76万亩。是河北省森林资源第一大县、华北地区用材林基地县、北方人工造林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仅2000年以来,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德合作造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78.1万亩,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96万亩。林业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建立了为京津阻沙蓄水的生态屏障,蓄积了资源财源,增强了富民强县能力,推动了主导产业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业的协调发展。 围场林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全县现有90万亩沙地和潜在沙地以及80万亩干旱阳坡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城镇周边、村庄、河流两岸和通道绿化任务仍然很重。个别乡镇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和目标措施落实不到位,人为破坏和牲畜毁林现象屡禁不止。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病虫害防控能力不足,与建设林业强县的要求还不适应。林业产权制度、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规模总量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综合开发水平相对滞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二、建设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每年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0万亩以上,加强对新造林地的经营管护,到2010年,新增有林地40万亩,有林面积达到7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2%,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10%以上,活立木蓄积达到2570万立方米。新增果树3万亩,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笔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一、数字图像处理历史发展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 1.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2.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 3.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即CT(Computer Tomograph),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 4.从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思维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人们已开始研究如何用计算机系统解释图像,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是70年代末MIT的Marr提出的视觉计算理论。 二、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特点 1.目前数字图像处理的信息大多是二维信息,处理信息量很大,对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等要求较高。 2.数字图像处理占用的频带较宽,在成像、传输、存储、处理、显示等各个环节的实现上,技术难度较大,成本也高,这就对频带压缩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数字图像中各个像素是不独立的,其相关性大。因此,图像处理中信息压缩的潜力很大。 4.由于图像是三维景物的二维投影,一幅图像本身不具备复现三维景物的全部几何信息的能力,要分析和理解三维景物必须作合适的假定或附加新的测量。在理解三维景物时需要知识导引,这也是人工智能中正在致力解决的知识工程问题。 5.一方面,数字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一般是给人观察和评价的,因此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作为图像质量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视觉是模仿人的视觉,人的感知机理必然影响着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这些都是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正在着力研究的课题。 三、数字图像处理的优点 1.再现性好;图像的存储、传输或复制等一系列变换操作不会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 2.处理精度高;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 3.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图像只要被变换为数字编码形式后,均是用二维数组表示的灰度图像组合而成,因而均可用计算机来处理。 4.灵活性高;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四、数字图像处理过程及其主要进展 常见的数字图像处理有:图像的采集、数字化、编码、增强、恢复、变换、

浅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1]

ISSN1009-3044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i技术 V01.6,No.6,February2010,PP.1452—1453,1460 浅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潘振赣u。龚声蓉1 (1.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汀苏苏州215006;2.苏州科技学院网络中心,江苏苏州215009) E—mail:eduf@cccc.net.cn http://www.diizs.net.crlTel:+86—55l一56909635690964 摘要:原始资料因为时间原因变得模糊不清.人眼无法识别相关内容.把这些原始资料变为数字图象输入计算机,运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这些数字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等处理,将其还原达到人眼可以看清的效果,可以保存资料和进行历史研究。 关键词:识别;图象处理;去噪;增强:复原;分割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6一1452—02 ASurveyoftheBasicPrinciplesinDigitalImageProcessingTechnology PANZhen—gan”.GONGSheng—ron91 (1.SchoolofComputerScinence&Technology,SoochowUMversiW,Suzhou215006,China;2.CerterofNetwork,SuzhouUmvemityofScinence&Technology,Suzhou215009,China) Abstract:Ifthecorrespondingcontentsofblua-y,KOUTCCmaterialsaredifficultfornaked eye toidentify.itisfeasibletOpreservethemateri—alsandcarryOUthistoryresearchbyinputtingthedigitalimagesofsourcematerialsintoacomputer,disposingtheimageswiththetechnot—ogyofnoiseremoval,enhancement,restoration,segmentationandrevertingthemtOtheeffectofvisibility. Keywords:identiff;imageprocessing;noiseremoval;enhancement;restoration;segmentation 一些历史档案和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研究该地区当时的经济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其纸质或布质的材质冈为时间原因,使得写在上面的图案和义字资料都模糊不清,有砦肉眼已经很难分辨出具体内容,对于历史和研究都是很大的损失,用数码相机将这些纸质或布质材质的资料拍摄下来输入计算机,将原始的资料变为数字图象,再用数字图象处理的方法将其处理还原,以达到人眼可以看清内容,进行研究的效果。 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前提是图像必须以数字格式存储到计算机中,以数字格式存放的图像称为数字图像(digitalimage)。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imageprocessing),就足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特征提取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原始资料清晰化,改善图象的质量,使人的肉眼可以看清这些图象,从而得以保存和研究的目的。由于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的.因此也被称为计算机罔像处理(computerimageprocessing)。 数字图象处理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在图象的空间域中处理.即红罔象空间中对图象本身直接进行各种处理优化,达到改善图象质量的目的;另一种疗法是把空间网象进行某些转化,从空间域转到频率域巾。再在频率域中进行各种处理,然后再变叫到图象的空间域,形成处理后的图象,从而达到改善图象质量的目的。 1去除噪声 原始实体资料变为数字图象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噪声,这些噪声可能是在进行数字转换过程中,因为输入设备的原因产生,也可能在对数字图象的处理中产生,噪声不一定是真实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影响人的视觉器官或系统传感器对所接收图象源信息进行理解或分析的各种因素。不同原因产生的噪声,其分布特性也不完全相同,根据噪声和信号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两种形式:1)加性噪声,此类噪声与输入图象信号无关,含噪图象表示为qx,y)=g(x,y)+n(x,y);2)乘性噪声,此类噪声与图象信号有关,含噪图象表示为f(x,y)=g(x,y)+n(x,y)g(x,y)。噪声对罔象处理卜分重要,如果图象伴有较大噪声,它会直接影响到图象处理的输入、采集、处理的各个环节以及输出的全过程甚至输出结果,因此。在进行数字图象处理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目标图象进行去除噪声的工作。 1.1均值滤波器 采用邻域平均法的均值滤波器适用于去除通过扫描得到的图象中的颗粒噪声。邻域平均法是空间域平滑技术。对于给定的图象f(x,y)中的每个像点(x,y),取其邻域Sxy,设Sxy含有M个像素,取其平均值作为处理后所得图像像点(x,y)处的灰度。 1-2自适应维纳滤波器 它能根据图象的局部方差来调整滤波器的输出,局部方差越大,滤波器的平滑作用越强。它的最终目标是使恢复图像f^(x,y)与原始图像f(x,y)的均方误差e2=E[(ffx,y)一f^(x,y))21最小。 1.3中值滤波器 基本原理是把数字图像或数字序列中一点的值用该点的一个领域中各点值的rIi值代换。其主要功能是让周嗣象索灰度值的差 收稿日期:2009—12—27 作者简介:潘振赣f1976一),男,江苏兴化人,苏州科技学院工程师,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数字图象处理,龚声蓉(1966一)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1452--人工■■夏识勇怕E术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论文

浅谈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近年来电子产品中也加入了诸多此类的功能:如手机中的指纹识别解锁功能;眼球识别解锁技术;手势拍照功能亦或是机场先进的人耳识别技术等等。这些功能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如果需要一个概括的话,可以说这都是模式识别技术给现代生活带来的福分。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从而将非电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信号。

二、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与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它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及技术,对人工智能进行模仿、延伸及扩展,进而实现“机器思维”式的人工智能。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具有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具有感知、推理、学习和联想,甚至是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快速的解决一些需要专业人才能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是一种对人类思维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即通过计算机采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及判读,实现人工智能。在这里,我们将周围的环境及客体统统都称之为“模式”,即计算机需要对其周围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和感知,进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人工智能开发,即智能机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采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包括文字、声音、人物和物体等)的自动识别,其在实现智能的过程中也给人类对自身智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途径。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信息处理实际上是机器对周围环境及客体的识别过程,是对人参与智能识别的一个仿真。相对于人而言,光学信息及声学信息是两个重要的信息识别来源和方式,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以及语音识别系统等。 在这里的模式识别,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为:根据识别对象具有特征的观察值来将其进行分类的一个过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模式识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同样也是未来一段实践中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生活节奏相当之快的今天人们希望电子产品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因此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模式识别技术依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