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遭刺杀!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遭刺杀!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遭刺杀!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

遭刺杀!

1942年5月4日,潮湿闷热的珊瑚海上,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战斗,双方的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视距之外的海战。整场战斗,航母舰载机成了海战的主角,战舰的巨大火炮只能无力地向空中发射炮弹,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航母舰队的对决拉开了序幕。

对于这场战役的指挥官井上成美和弗兰克·弗莱彻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一个沉重的舞台,尽管他们最终都抵达了军衔的顶点,但也都因为战斗中的表现而备受争议。

▲井上成美与弗莱彻

黑鞋派与反战派▼

作为海军上将弗莱德·弗莱彻的侄子,弗兰克·弗莱彻属于美国海军中的“黑鞋派”。在穿褐色鞋子的海军航空部队出现前,黑鞋是美国海军大多数军官的习惯穿着,它象征着海军的全体水面舰艇部队。1928年,弗莱彻曾报名参加飞行训练,却因为视力不达标而没有成行。如果按部就班发展,弗莱彻本应像叔叔一样成为一名战列舰的指挥官,珍珠港事件阴错阳差地把他推上了航母舰队司令的位置。

井上成美与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一起组成了战前日本海军

著名的反战三角同盟。他们是1933年至1934年期间日本海军内部对条约派清洗的幸存者,被高木惣吉少将评价为仅存的几个一流将领之一。

▲米内光政井上成美自认为是“激进的自由主义者”,极力反对巨舰大炮主义,主张大力发展航空兵,这些观点使他在日本军队中显得格外另类。井上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屈服,和山本五十六一样,他也因为坚决反对轴心国条约,反对与美英开战,一度面临被刺杀的风险。缺乏进取心与不像武将▼井上成美在战争开始前的1941年8月就任第四舰队司令,这支部队在联合舰队的各分舰队中实力是一等一的弱,没有航母,没有战列舰,甚至连重巡洋舰也没有。1941年12月10日,第四舰队进攻美军前哨基地威克岛,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个炮塔和四架F4F野猫战机击败。美军太平洋舰队派出舰队增援威克岛,弗莱彻于12月16日率领“萨拉托加”号航母舰队驰援威克岛。不过金梅尔在17日被解除了职务,代理司令威廉·培伊最终决定放弃救援该岛的计划。

▲“萨拉托加”号航母接到撤退命令时,弗莱彻的舰队正在海上加油。撤退令引发了军官们极大的不满,据吉布森中尉回忆,当时弗莱彻一言不发,把军帽狠狠地摔在了甲板上。威克岛战役结束半年后,弗莱彻和井上成美迎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第四舰队在“翔鹤”号、“瑞鹤”号和“祥凤”号航母的支

援下,试图进犯新几内亚重镇莫尔茨比港。美军依靠情报优势事先洞悉了日军动向,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命令弗莱彻指挥“约克城”号和“列克星敦”号航母舰队前往拦截日军。▲珊瑚海海战

双方在珊瑚海海域展开了两天的空中激战,最终美军以“列克星敦”号沉没的代价,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成功保护了莫尔茨比港。

▲沉没前的列克星敦号

随后,弗莱彻被任命为中途岛战役指挥。他坐镇“约克城”号直接指挥第十七特遣舰队,与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指挥的第十六特遣舰队一起,在1942年6月4日一天内击沉了联合舰队四艘主力航母,由此太平洋战争迎来了转折。

▲中途岛海战

1942年7月23日,日本陆军参谋辻政信在拉包尔接受第四舰队的宴请,与井上有过一面之缘,后来他评价道:“这个提督风度优雅,不像武将。”在舰队司令职务上的最后阶段,井上成美对所罗门群岛进行了考察,认为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是一个建设陆基航空机场的理想地点。1942年8月,为阻止日军在瓜岛的计划,美军展开“瞭望台行动”,弗莱彻作为特混舰队司令参加了这次战役。

8月7日和8月8日两天,弗莱彻指挥美军舰队对登陆部队进行了保护,但他在8月8日晚间经权衡做出了把航母舰队

撤离瓜岛海域的决定,引发了海军陆战队的极大不满。此事也让弗莱彻背上了“缺乏进取心”的罪名。

▲弗莱彻将军

1942年8月24日至25日,弗莱彻与南云忠一的舰队展开了东所罗门海战。这场战斗以美军获胜告终,他们以微小代价击沉了日军轻型航母“龙骧”号,击落75架日军飞机。这次战斗迫使日军推迟了向瓜岛增援的计划。1942年8月31日,由于旗舰“萨拉托加”号在瓜岛附近海域被日本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而返回珍珠港整修,弗莱彻得到了难得的休息机会,不过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竟使他从此告别航母舰队。墓碑上将与最后的大将▼

在萨拉托加号返回珍珠港修理期间,弗莱彻前往华盛顿,在美国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金手下做了一段时间临时工作。尼米兹期待弗莱彻重回一线指挥,然而却遭到了金的阻挠。最终,弗莱彻被派往西雅图出任第十三海军军区司令。陆上职务显然不是他的首选,但金不愿让弗莱彻重返前线。1943年9月,弗莱彻在尼米兹的推荐下出任北太平洋战区司令,并在这个职务上干到了战争结束。▲1944年弗莱彻视察北太平洋战区部队

战后弗莱彻成为了海军总委员会的高级成员,并在1946年5月开始担任委员会主席。1947年5月1日,年满62岁的弗莱彻正式退休。同日他晋升为海军上将。退休当日晋升的上

将被称为“墓碑上将”,因为退休金仍然按照中将标准发放,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墓碑上刻上上将军衔。

弗莱彻于1973年4月25日逝世,安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1942年10月,就在弗莱彻远离战场后不久,井上成美也离开了舰队,接替草鹿任一成为了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正是在他的坚持下,这所学校成为了战时日本国内极少数可以公开教授英语的学校。

1944年8月,随着东条内阁因为战事的接连失利而倒台,昭和天皇敕令小矶国昭组阁,米内光政出任海军大臣,他任命井上成美为海军省次官,开始为终战进行准备。

▲东条英机然而就像战前海军无法阻止陆军发动战争一样,在即将战败之时,海军也无法阻止陆军“一亿玉碎”的疯狂主张,井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再次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1945年5月15日,为保护井上成美,在米内光政的建议下,天皇直接裁决井上晋升日本帝国海军大将,他成为了最后一位获得大将军衔的海军将领。同时,他也就自动离开了海军省中将次官的岗位,开始了近40年海军生涯中第一次休假。三个月后,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投降。米内光政的秘书回忆当天的情景,“所有人的脸上都是遗憾的表情,只有井上大将一个人露出了笑容。”

战后,井上回到家乡横须贺过上了清苦的赎罪生活,最终于1975年去世。争议的焦点▼

受塞缪尔·莫里森的半官方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作战史》等材料影响,一直以来,弗莱彻始终承受着“缺乏进取心”的罪名。关于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塞缪尔·莫里森

首先,支援威克岛行动中的加油作业。

指责者认为弗莱彻命令舰队加油拖延了参战时间,造成舰队没有及时赶赴战场。事实上,抵达威克岛前加油是离开珍珠港时就已经做出的决定。战斗中的舰船需要高航速和机动能力,对燃油的消耗非常巨大,在远离基地的海域战斗前加油非常必要。

莫里森认为舰队燃油充足的观点只是纸上谈兵。1941年12月22日,弗莱彻的舰队在以经济航速行驶了六天后,平均油量已经下降到60%左右。由于舰队油船老旧不堪、航速很慢,在开战后势必与主力舰脱节,弗莱彻必须考虑油船有被击沉的风险。综合分析战斗消耗和返航需要,加油命令没有任何问题。

最终做出撤退决定的是太平洋舰队代理司令,而非弗莱彻,让他承担威克岛失守的责任毫无道理。

▲太平洋舰队代理司令威廉·培伊

其次,中途岛战役被斯普鲁恩斯抢去了风头。1943年,在通俗历史学家普拉特和记者坎特的笔下,关于中途岛战役的报道完全忽视了弗莱彻,而把斯普鲁恩斯塑造成了此战唯一的

航母指挥官。战后,莫里森的著作参照了斯普鲁恩斯手下的贝茨少将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弗莱彻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发挥的作用。

▲中途岛海战斯普鲁恩斯毫无疑问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指挥官,但是中途岛战役胜利的最大功臣应该是总指挥弗莱彻。1942年6月4日清晨,大黄蜂号、企业号和约克城号的舰载机正是在他的直接命令下起飞,击溃了日军机动部队。即使约克城号遭到袭击失去作战能力之后,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向由弗莱彻的第十七特遣舰队发布过直接命令,而且相较于大黄蜂号和企业号的混乱,约克城号的战斗表现更优异,把胜利归结到斯普鲁恩斯一个人名下显然不合理。

▲中途岛海战中遭到袭击的“约克城”号

第三,弗莱彻背负的最大争议来自于瓜岛战役开始阶段做出的撤出航母的决定。

1942年8月8日,萨拉托加号发出电报:“战斗机从99架减至78架,鉴于当地有大量敌鱼雷机和轰炸机,建议立即撤出航母。因为燃油告急,请立即派出油轮到汇合地。”

在弗莱彻的批评者看来,这封电报足以为他的海军生涯盖棺定论。尤其是陆战队对此非常不满,瓜岛战役两栖部队指挥官里特纳认为这一行动无异于“临阵脱逃”。

▲瓜岛战事中的一场海战在做出决定的时刻,弗莱彻明白航母舰队的撤退意味着陆战队将毫无掩护地暴露在日军的

空袭之下,但他同样意识到自己正在指挥太平洋舰队仅存的航母战斗群。

弗莱彻的判断有着自己的逻辑——此时第一优先的任务应

该是保护航母,陆战队会面临补给困难,会承受更大的损失,但是他们不会被日本人的轰炸机赶走。日军想夺回瓜岛,就需要发动一场登陆行动,为了能够拦截并挫败这样的行动,航母特混舰队必须要与敌人拉开距离,并且要进行加油。

战后,弗莱彻很少为过去的事情争辩,他希望享受宁静的退休生活。当然这些评价肯定刺痛过他,据戴尔将军回忆,弗莱彻也曾“被莫里森等人的评价搞的有点心烦,认为他们不了解他作战时的指令,他会说:‘他们无知的要命’。”

弗莱彻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击沉日军航母最多的一位将领,他在珍珠港事件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参与指挥了战争初期全部重大战役,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不但保存了美国海军的实力,而且阻止了日本人的进攻,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却没有获得应得的赞誉。

▲珊瑚海海战井上成美指挥生涯的两大败笔是威克岛和珊瑚海海战,前者并非他亲自指挥,而且第四舰队的确存在严重的战力不足的问题,他本不应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珊瑚海海战,井上成美在与弗莱彻的直接交手中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他的舰队损失更小,战果更大,但是却没有抓住机会进取莫尔茨比港,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败。

或许正像昭和天皇评价的那样,“井上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不适合打仗”。

▲威克岛战役

在崇尚进攻的日本军中,谨慎的井上成美成了另类。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谨慎并非怯战,而是来自于他对海战战术的思考——海战的结果取决于制空权。

珊瑚海海战中,他的撤退命令是基于高木武雄“无法为攻略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汇报。在进攻瑙鲁的RY作战中,井上受到哈尔西佯攻的影响,因担心缺乏空中掩护的部队遭到空袭而放弃了作战。卸甲归田▼

退休后,弗莱彻夫妇一直生活在他们钟爱的马里兰州的阿拉比农庄,平静地度过了余生。

井上成美则回到了横须贺的家中,作为日本海军最后的大将,他没有利用身份和关系去从政或经商,始终依靠开办英语补习班的微薄收入糊口。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遭刺杀!

二战这两位将军备受争议,一人功高却被雪藏,一人反战险 遭刺杀! 1942年5月4日,潮湿闷热的珊瑚海上,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了一场划时代的战斗,双方的战机从航母上起飞,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视距之外的海战。整场战斗,航母舰载机成了海战的主角,战舰的巨大火炮只能无力地向空中发射炮弹,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航母舰队的对决拉开了序幕。 对于这场战役的指挥官井上成美和弗兰克·弗莱彻来说,太平洋战争是一个沉重的舞台,尽管他们最终都抵达了军衔的顶点,但也都因为战斗中的表现而备受争议。 ▲井上成美与弗莱彻 黑鞋派与反战派▼ 作为海军上将弗莱德·弗莱彻的侄子,弗兰克·弗莱彻属于美国海军中的“黑鞋派”。在穿褐色鞋子的海军航空部队出现前,黑鞋是美国海军大多数军官的习惯穿着,它象征着海军的全体水面舰艇部队。1928年,弗莱彻曾报名参加飞行训练,却因为视力不达标而没有成行。如果按部就班发展,弗莱彻本应像叔叔一样成为一名战列舰的指挥官,珍珠港事件阴错阳差地把他推上了航母舰队司令的位置。 井上成美与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一起组成了战前日本海军

著名的反战三角同盟。他们是1933年至1934年期间日本海军内部对条约派清洗的幸存者,被高木惣吉少将评价为仅存的几个一流将领之一。 ▲米内光政井上成美自认为是“激进的自由主义者”,极力反对巨舰大炮主义,主张大力发展航空兵,这些观点使他在日本军队中显得格外另类。井上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屈服,和山本五十六一样,他也因为坚决反对轴心国条约,反对与美英开战,一度面临被刺杀的风险。缺乏进取心与不像武将▼井上成美在战争开始前的1941年8月就任第四舰队司令,这支部队在联合舰队的各分舰队中实力是一等一的弱,没有航母,没有战列舰,甚至连重巡洋舰也没有。1941年12月10日,第四舰队进攻美军前哨基地威克岛,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三个炮塔和四架F4F野猫战机击败。美军太平洋舰队派出舰队增援威克岛,弗莱彻于12月16日率领“萨拉托加”号航母舰队驰援威克岛。不过金梅尔在17日被解除了职务,代理司令威廉·培伊最终决定放弃救援该岛的计划。 ▲“萨拉托加”号航母接到撤退命令时,弗莱彻的舰队正在海上加油。撤退令引发了军官们极大的不满,据吉布森中尉回忆,当时弗莱彻一言不发,把军帽狠狠地摔在了甲板上。威克岛战役结束半年后,弗莱彻和井上成美迎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 第四舰队在“翔鹤”号、“瑞鹤”号和“祥凤”号航母的支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电影中展现的美国史 系别:计算机系 班级:师范二班 学号:2013151217 姓名:孙长青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一、战后的美国经济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一,美国的经济发展。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第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

林肯货币政策与南北战争

林肯货币政策与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著名战争,他改变了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在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了黑奴,完成了合众国的统一,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然而,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 在美国签订的独立宣言中提到,每个州都有自己独立的权力,而作为南部的地主制度,其实是本地土著的一种生活传统,而这种传统其实并没有在人权上对奴隶产生过分威胁,其实只是一种制度而已,都愿意接受。 然而,林肯的经济政策,以及政府政策,使得各州认为侵犯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于是南部各州宣布独立,所以内战开始爆发。北方政府挑起内战之后,发现并没有了充分了理由进攻,所以只能勉强寻找理由,所以林肯签订了解放黑奴条约,内战结束。 林肯在内战之中,最为著名的经济政策,就是成为“林肯绿币“的特殊币种,众所周知,在内战时期,大部分的国家都是实行金本位制度,又有前车之鉴德国马克,林肯绿币的出现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我们首先来了解这一”神奇的货币”。 所有的战争都是烧钱的恶魔,南北战争也不例外,刚刚兴起的北方政府,并没有在全球经济圈拿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银行家控制了足够多的资本。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政府经济紧缺,为了不使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德国一战的战争债务,指一直到二战的时候都还在给法国还债),所以,发行了林肯绿币,本质上就是一种国债券,从1863年发行,据说流通到1994年。(你都还没生出来,hiahia) 当时,美国私人拥有的中央银行诶杰克逊击倒,但是中央银行实力依然强劲,林肯绿币的发行,是对货币垄断的一种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战争打响之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得到两亿一千万法郎的贷款,攻击了墨西哥,企图恢复墨西哥的殖民主义,同时英国调兵一万人到达加拿大,驻扎在北美边境。英国的舰队也处于临战状态。 从1862年到1865年,通过会议赋予的权力,林肯印刷了超过432000000美元的新票据,票据背后是墨绿色,成为“greenback“具体是怎样一个艰辛的过程,我们无从考究,暗地里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是我们来看林肯货币,对比中国民国货币。民国货币是银本位制度,但是外来入侵导致货币杂乱,之后又改为法币,并禁止银元流通,抗战时期,法币贬值,又改为金本位,发行金圆券。之后,一路贬值,直到最后崩溃。 一个好的货币政策,决定一个国家安定,通俗的将,士兵拿到的都是政府发行的货币,要足够值钱,才有卖命的资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本位的纸币制度,林肯绿币保持了长期的汇率稳定,和长期发行,可以说是美国货币史上最稳定的货币,比起当今短短30从35美元一盎司贬值到12441.32美元一盎司,已经好很多了、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经典抗战电影

中国人必看的十大经典抗战电影(转) 文/守望月儿 今年日本又有议员去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了,我们只能去谴责,除此还能做什么呢?罪恶的历史可以原谅,但是绝不能遗忘!就让我们去观看经典抗战电影,重温一下当年抗战的艰辛吧!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电影内容: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贤淑善良,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孩子呱呱坠地,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忠良在南京险遭敌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入了游击队;老父被敌人吊死;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进难民收容所服务,悉心照管孤儿。 二、《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 电影内容:女学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学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 三、《地道战》(1965年) 电影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幸免于难。…… 四、《铁道游击队》(1956年) 电影内容: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他们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五、《平原游击队》(1955年) 电影内容: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李庄的粮食。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李庄急返。最终李向阳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六、《地雷战》(1962年)

二战德军将帅录

陆军十九名元帅: 冯.勃洛姆堡von Blomberg, Werner 1878-1946 冯.包克von Bock, Fedor 1885-1945 冯.勃劳希契von Brauchitsch, Walter 1881-1948 冯.布希Busch, Ernst 1895-1945 凯特尔Keitel, Wilhelm 1882-1946 冯.克莱斯特von Kleist, Ewald 1881-1954 冯.克鲁格von Kluge, Guenther 1882-1944 冯.库克勒von Kuechler, Georg 1881-1969 冯.李伯von Leeb, Ritter Wilhelm 1876-1956 李斯特List, Siegmund Wilhelm 1880-1971 冯.曼斯泰因von Manstein, Erich 1887-1973 莫德尔Model, Walter 1891-1945 保卢斯Paulus, Friedrich 1890-1957 冯. 赖歇瑙von Reichenau, Walter 1884-1942 隆美尔Rommel, Erwin 1891-1944 冯.伦斯德,又译冯.龙德施泰德von Rundstedt, Gerd 1875-1953舍尔纳Schorner, Ferdinand 1892-1973 冯.魏克斯Baron von Weichs, Maximilian 1881-1954 冯.维茨勒本von Witzleben, Erwin 1881-1944 海军二名元帅: 邓尼茨Donitz, Karl

雷德尔Raeder, Erich 空军五名元帅: 冯.格莱姆von Greim, Ritter Robert 凯塞林Kesselring, Albert 米尔契Milch, Erhard 冯.里奇德霍芬Baron von Richthofen, Wolfram 史培勒Sperrle, Hugo 德国主要将官: 白拉斯可维兹Blaskowitz, Johannes 古德里安Guderian, Heinz 柏克Beck, Ludwig 郝德尔Halder, Frank 蔡茨勒Zeitzler, Kurt 克瑞柏斯Krebs, Hans 依伯巴克Eberbach, Han 霍斯Hoth, Hermann 享利奇Heinrici, Gotthard 瑞哈德特Reinhardt, Gerog-Hans 柏莱克Black, Hermann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取得德国政权时,元帅军阶是德国军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及最荣誉的目标。在此十年以前期间德国已无现役元帅。这名一战时的小士官从三五年开始就大封元帅,此后十年间合计升任了二十

美国二战后社会发展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战略 摘要;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其次,二战后,西欧受到重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成由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使得美国致力于构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制定全球争霸战略。 关键词;美国经济二战后全球战略 1战后的美国经济 1.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1.1.1美国的经济发展 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

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1.1.2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

二战十大著名武器

第一名:原子弹 1945年7月,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在美国西部沙漠中爆炸。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国一架B-29型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将广岛夷为平地,约8万人死亡。3天后,第二颗原子弹投向日本长崎,又造成7万多人死亡。在核武器的强大威慑力之下,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名:B-29型轰炸机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 B-29体形庞大,重60吨,能够以560多公里的时速在1万米高空携带4吨炸弹飞行56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吨。1945年3月9日晚,B-29对东京进行了著名的大轰炸,造成伤亡之惨重,甚至超过了后来的原子弹爆炸。 第三名:“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母是二战中美国海军建造的主要舰只,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设计排水量为2.7万吨,满载排水量约为3.2万吨。 该级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兵力是舰载机,二战后期,共有144艘次遭受鱼雷、炸弹和日本“神风”自杀飞机的攻击,但没有一艘被击沉。 第四名:雷达 1938年,英国开始用沃森-瓦特设计的雷达组建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达预警网。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英国已在东海岸建立起了一个由20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在第二年夏天抗击纳粹德国大规模空袭的“不列颠战役”中,英国正是靠“本土链”在每次德国人来空袭时赢得的20分钟宝贵预警时间,以约900架战斗机抵挡住了德国2600余架飞机的疯狂进攻。 第五名:“喷火”式战斗机 “喷火”式战斗机在二战中一直是英国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机。它是英国第一种采用全金属应力蒙皮和液压驱动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喷火”式以8挺7.7毫米机枪作为主要武器。 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力拼劲敌,以劣势兵力最终挫败德国空军夺取海峡和英格兰南部上空制空权的企图。 第六名:V-2型火箭 1926年3月,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试验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这没能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却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1944年6月,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完成了举世闻名的V-2型火箭的设计和生产。 V-2型火箭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最大射程320公里,飞行时间320秒。在战争中,V-2型火箭越过英吉利海峡,数千次轰炸英国,仅伦敦就挨了1050枚。 第七名:88毫米高炮 88毫米高炮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设计。1940年5月,隆美尔指挥的德国第7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刻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面对英军重型坦克,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无策。关键时刻,一个高炮连的

二战德国将领曼斯坦因

二战德国将领曼斯坦因 曼斯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 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他们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同时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也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如此,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曼斯坦因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早年是一个优秀的参谋军官,对战术,战役,战略都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观念。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3月,曼斯坦因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作战,他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顿河草原退到加里西亚,仍能保持比较完整的战斗力,这是一个奇迹。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为:曼斯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引用自百度百科) 曼斯坦因在深入研究黄色计划的内容和全面分析作战双方的情况之后,认为黄色计划有模仿“施利芬计划”之嫌,难以出奇制胜,故而主张:西线攻势的目标应该是在陆地寻求决战;攻击的重点应该放在A集团军群方面而不应放在B集团军群方面,A集团军群应从地形复杂却能出敌不意的阿登地区实施主攻,挥师直指索姆河下游,这样才能全歼比利时的盟军右翼,并为在法国境内赢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A集团军群的兵力应由2个集团

军增到3个集团军,此外还需增加强大的装甲部队。此即著名的“曼斯坦因计划”的要旨。曼斯坦因的主张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特的赞同。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A集团军群司令部先后以备忘录的形式6次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上述建议,仍未得到同意。 在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几次演习之后,“曼斯坦因计划”终于得到了确认。1940年5月9日“曼斯坦因计划”被付诸行动。由于英法等同盟国方面仍死抱德军会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路进攻的观念不放,按照“D”字计划进行防御,即同盟军的防御重点仍放在左翼。而在右翼,则只留下几个战斗力较差的法国师,把守“不可逾越的阿登山脉”各路口处和前进道路上的要地。就这样,“曼斯坦因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役第一阶段德军就消灭了法军近三十个师。 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记录了从波兰战役一直到“齐克塞口袋战”。他制订的“镰刀闪击”计划也称“曼斯坦因”计划堪称完美。此书记录了曼斯坦因元帅在二战中自己参与的所有大型战役的指挥经历,站在军事指挥学的角度上看这本书对机械化空地协调进攻战术——这种二战中新出现的军事理念通过战例进行了具体阐述,这种军事理念并非是刻意地体现在一个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当中。 曼斯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痛定思痛,可惜历史不会再给他重上战场的机会,古德里安在战后还成为了北约的主要军事战略家,而曼斯坦因的悲剧正是二战德国的缩影。深冬的高加索风寒刺骨,又一个师的苏军在反攻的途中消失,红色的雪地上空依稀还可听到那嘹亮的歌声。前进,前进,看胜利已经来到!

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课题: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目录 一、摘要 (2) 二、三大战争分析 (2) 2.1、朝鲜和越南战争 (2) 2.2、中东战争 (4)

二战后美国战略分析 一、摘要 二战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政治上,美国坚持自由民主原则,坚持联邦共和的政府组织模式,并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推进旨在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改革;在经济上,美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同时注意平衡发挥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效能,探索全球化时代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在外交上,美国坚持本土安全战略,同时强调美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导性地位。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是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实战演练,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策下采取的迂回战略。美国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并且在一些战役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下面从这三大战争对二战后美国战略进行简要分析。 二、三大战争分析 (一)、朝鲜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美国在亚洲用军事手段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具体尝试。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首场没有决出胜负的战争,越南战争被称为是美国最惨败的战争。 1、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二战后,反共意识形态在美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成为二战后美国政治中的经常性内容。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美国主要是从冷战的角度、用遏制的定义来看待朝鲜和越南问题的。该政策的基本假设是美国面临坚如磐石和紧密联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威胁”。共产主义的任何进展自然成为美国所谓的“自由世界”的损失。鉴于此,美国提出了遏制全球“共产主义威胁”的冷战。为适应国家大战略的需要,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杜鲁门主义的出现即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识,其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 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后上升了。这是美国对整个世界形势和美国在其中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看法,也被认为是主导美国战后外

十大世界经典电影排行榜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 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8)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 十佳剧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 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2)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3)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4)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详解

第三帝国的将军军衔 上边咱们说到元帅是军队里的最高军衔,而元帅之下就是将军了。第三帝国将军这一级别是比较容易引起分歧和误会的,我们在这里详细说说。 我们看的一系列二战书籍,经常会提到古德里安、约德尔、贝克、哈尔德、霍特、莱因哈特、蔡茨勒尔等将领,有的书称呼他们为“大将”,有的书又称呼他们为“上将”,有时候又含含糊糊称之为“将军”。这就给许多爱好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德军军衔里,到底有没有“大将”?象古德里安这种级别,到底是“大将”还是“上将”? 二战时期的德军将官军衔分成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好,下面就按照我们习惯的方法来翻译 这个军衔。 我们注意一下上面这张图片,德军的将官级军衔——由左至右逐级升高。 假设一: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上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中将,于是,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Generalleutnant,我们称之为少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将军级别里最低 的一种,这个叫什么呢?只好称它 为准将了。可是,第三帝国国防军 的军级里是没有准将这一称呼的。 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这是一张实物图,金银线三股缠 绕——与元帅肩章一样,上附三颗

将星,这表明该级别为上将/大将/一级上将,正式名称为Generaloberst。) 假设二:最右边肩章上三颗星是Generaloberst,我们称之为大将,那么右边第二个两颗星是General,我们当然把它称为上将,左起第二个肩章,一颗星的,我们称之为中将,最左边一个肩章,上面没有星,我们称呼它为少将。这样的假 设应该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这张实物图上,只有两颗将星,它的正式名称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将军。按照我们习惯的翻译,可以把它译为上将/二级上将。) 假设二的合理之处在于:德军的肩章标记总是“少一颗”,我这样说不够科学,通俗地说就是:肩膀上一颗星,在我们这儿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将,而德军的一颗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将(比我们一般所知的高一级);两颗星在我们这儿意味着中尉、中校、中将,而德军则是高了一级,代表着上尉、上校、上将;三颗星在德军的尉官及校官里没有体现,只有将军级别才有(大将),而我们这里,

二战著名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十大二战经典影片

好莱坞在过去50年拍过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经典之作起码有好几十部,本文主要将重点锁定在描写战争场面的正统战争片,稍为边缘化的二战电影,像《辛德勒名单》、《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爱。 1 《西线平魔》 1949年出品,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发生遭遇战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雪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通过杰出的摄影加强了电影的张力。 2 《沙漠之狐》 1951年出品,讲述德军将领“沙漠之狐”隆美尔,本片敢于将德军主帅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国老兵争议。 3 《桂河大桥》 1957年出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7项大奖。 4 《最长的一日》 1962年出品,美国电影史上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战争片,手法平实,场面逼真。演员阵容空前,有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肖恩·康纳利等。 5 《坦克大决战》 1965年出品,叙事手法流畅,加上亨利方达等演员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6

《大布列颠之战》 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 《巴顿将军》 1970年出品,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大奖。 8 《虎!虎!虎!》 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国与日本合拍,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9 《中途岛》 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10 《拯救大兵瑞恩》 1998年出品,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情有独钟,此前曾拍过《1941》、《太阳帝国》、《辛德勒名单》等。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长达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而秦国则扫清了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可以说是秦国在统一中国的大决战提前了。 三、名垂史册的光辉一页——坎尼会战。 骑在大象上的战争,巧借东风赢得了地中海畔的“龙争虎斗”。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16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汉尼拨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三国演义十大经典战役 (一)长坂坡赵云救主 赵云无疑是三国演义里最完美的人物,忠君爱国,智勇双全,武艺出众且浑身是胆,被称为常胜将军。长坂坡一站可谓赵云的独角戏,他单骑救主力挽狂澜,让一败涂地的刘备军挽回了不少面子。 当时曹操为了除去后患来伐刘备,却被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两把大火烧得惨败,一怒之下率大军来攻。刘备逃奔襄阳却被刘琮拒之门外,拖家带口转投江陵时被曹军赶上追杀,军民四散奔逃,死伤一片。在刘备军惨不忍睹的时候,看看赵云是怎么表现的。他带着几个人杀回长坂坡,先是一枪挑了淳于导救了糜竺,接着刺死夏侯恩夺了曹操的青釭宝剑,然后寻见糜夫人抱起阿斗接着打,一枪放到了晏明杀开一条血路,好容易出来个大将张郃却被赵云的马给吓跑了,接着被马延张凱焦触张南团团围住,赵玉又是杀退四将直透重围,后又被钟缙钟坤拦住,钟缙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钟坤则是连盔带头被青釭宝剑砍去了一半,赵云单枪匹马前前后后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最后平安地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当时的场面固然精彩,事后大家对这场战斗的记忆的描述则更让人对赵云的钦佩油然而生。 第49回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为东吴借来了东风,却因为周瑜的嫉妒而招到丁奉和徐盛的追杀。眼看就要追上,可是当看到接应诸葛亮的是赵云的时候,丁奉对徐盛说:“...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丁奉徐盛也是东吴大将,看见赵云就灰溜溜的撤了,可见长坂坡一战让赵云威震四方。 第54回周瑜为了抢回荆州,想用孙权妹子做诱饵把刘备骗来东吴,拿下后换回荆州。刘备带了赵云前来,国太看见赵云时问:“此是何人?”玄德答曰:“常山赵子龙也。”国太曰:“莫非当阳长坂抱阿斗者乎?”玄德曰:“然。”国太曰:“真将军也!”遂赐以酒。看看连个老太太都知道赵云的英勇事迹,成了他的粉丝! 第71回刘备率兵攻打汉中,曹操亲率大军迎敌。黄忠在定军山砍了夏侯渊以后,自恃生猛又来劫粮,结果被张郃徐晃围住死打。这时候赵云前来搭救,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操看见吓了一跳,说这是谁啊?当得知又是常山赵子龙的时候,曹操惊呼:“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曹操的兵将们则是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凭借一个人的威名就吓退了曹操二十万兵将,不是曹军不中用,实在是赵云太威武了。

12部经典二战电影 连起来就是一部完整二战史

12部经典二战电影连起来就是一部完整二战史 国内图片拇指阅读军武菌2015-07-08 12:09 我要分享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二战的电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在所有的二战电影中,哪些是最经典的呢?今天给大家推荐12部二战片,从头到尾连起来看更有意义,这12部片子加起来,刚好展示了整个二战的前因后果。 二战萌发:1939 《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超写实主义风格,为你还原了希特勒是如何从一名男童黑化成一个“男魔”。也许有不少人的三观还处在抛弃人道主义去崇拜这个“男魔”的阶段,但这部影片深刻的揭露了一个心术不正的投机主义者是如何蛊惑人心成为大独裁者,并让今天的德国都无法原谅自己曾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 维也纳的流浪汉、慕尼黑的“小透明”、啤酒馆的法西斯,希特勒用“极端民族主义”绑架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给全人类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正如影片片头所言,“恶人得逞的必经之路,就是让好人无所事事!”该片对希特勒进行了栩栩如生的解构,警醒我们不要忘记二战的惨痛教训。 防御阶段:1940-1941 《不列颠之战》

这部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以颇为精彩的空战镜头重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战役——不列颠空战。对比今天动辄上亿人民币的“五毛特效”,这部影片以满满的诚意从多个国家调度现役的几百架真正战机,并佐以极尽考究的军械装备,火爆的还原了当时的空战场景。 更让军事电影爱好者热血沸腾的是,你还可以看到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喷火”激战德国战机“BF109”的大场面!但好的影片难免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足,比如这部影片中就缺少了本次空战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扶不上墙”的德军战斗机BF110。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荧幕德国 推荐十部经典的二战电影

荧幕德国推荐十部经典的二战电影 点击蓝字“人民网德语视界”成为用户,关注公号更多精彩!虽然已经度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三天假期,但是关于历史,我们其实一直需要增加了解,需要怀有敬畏之心。喜欢电影的你快快看过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10部二战题材的德语电影,以及5部其他语种经典电影!其中几部电影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国际奖项,可谓部部惊心、发人深省。 10部德国电影 1. 伪钞制造者Die F?lscherProduktionsland Deutschland, ?sterreich国家德国,奥地利Originalsprache Deutsch语言德语Erscheinungsjahr 2007年份2007L?nge 95 Minuten时长95分钟Regie Stefan Ruzowitzky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 电影记录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6年。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犯人大量伪造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英国的经济。曾是欧洲最老奸巨猾的“伪造商”萨利在战前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但是进入集中营后,死亡威胁却激发起他强烈的求生意志。他以自己的特殊技艺做筹码,三番五次跟德国军官“谈条件”,以挽救更多同胞的生命。 2. 浪潮Die Welle

Produktionsland Deutschland国家德国Originalsprache Deutsch语言德语Erscheinungsjahr 2008年份2008L?nge 107 Minuten时长107分钟Regie Dennis Gansel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中学教师文格尔在“独裁政治”课上突发灵感,与学生做起模拟独裁政治的实验。他将这次活动命名为“浪潮”。在短短的几天里,浪潮组织不断壮大,一发不可收拾。终于,文格尔惊觉场面已经失控,召集所有学生,宣布课程就此结束。然而游戏戛然而止的一刻,令所有人感到的不仅仅是震惊,还有不寒而栗的恐惧…… 3. 铁十字勋章Steiner - Das Eiserne KreuzProduktionsland Deutschland, Jugoslawien国家西德,南斯拉夫Originalsprache Englisch语言英语Erscheinungsjahr 1977年份1977L?nge 132 Minuten时长132分钟Regie Sam Peckinpah导演山姆·佩金法 该片从德军的角度回顾了在1943年东部战场的一段血腥经历,围绕着一个厌战老兵和一个以谋取铁十字勋章作为人生目标的贵族军官展开。两人的几番较量,代表了当时德军中的两种心态,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终极走向。 4. 布达佩斯之恋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 Gloomy Sunday Produktionsland Deutschland国家德国Originalsprac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