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学分:2.5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开课学期:8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经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I、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种子生产学、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荒漠土壤培肥与改良、现代农业专题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好社会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

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地位:

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因此本课程在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任务:

耕作学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了解耕作学发展的阶段、耕作制度

的发展与区划等章节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作物布的原则、间套作的效益原理、轮作连作的运用、土壤耕作等章节内容,学生具有运用耕作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2、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光照条件、温度、水分等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3、间作、套作的经典模式及南疆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间作类型;掌握土地当量比的计算公式。

4、掌握复种增产的效益原理及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能够准确绘出4种复种方式的种植历。

5、轮作换茬的作用、连作的危害及消除的途径;不同作物的茬口特性。

6、掌握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土壤耕作措施的种类及技术特点,并明确其作用机理,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什么时间、用何种方法进行土壤耕作。

7、掌握农田培肥的措施、水蚀风蚀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1章耕作制度引论(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耕作学这一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大体的了解,并掌握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耕作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是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解。

第2章作物布局(6学时)

教学目标: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作物布局的意义、原则、理论依据、设计方法。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光照条件、温度、地貌等对作物布局的影响;难点是作物布局研究法。

第3章间混套作(6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的特点,掌握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立体种植、立体种养的概念,掌握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能准确区分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作类型;掌握土地当量比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间作、套作的经典模式及南疆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间作类型;正确理解与区分间作、套作的判别标准及进行土地当量比的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第4章复种(3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复种的意义及发展动向,掌握复种增产的效益原理及争取复种季节

超额利用的技术,掌握复种指数的计算公式,能够准确绘出4种复种方式的种植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复种增产的效益原理及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难点是4种复种方式种植历的绘制。

第5章轮作与连作(6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物轮作作用、生产上连作障碍的原因,掌握轮作、连作、复种轮作、复种连作、茬口的概念,能对生产中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能提出解决连作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列举南疆生产实践中连作带来产量、品质下降的具体实例,使同学们对农业生产的连作现状和弊端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使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轮作换茬的作用、连作的危害及消除的途径。难点是对复种连作的理解,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第6章土壤耕作(7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中土壤耕作所使用的农机具及作用,掌握土壤耕作的概念、土壤耕作措施的种类及技术特点,并明确土壤耕作措施作用的机理,归纳整理出犁地质量的验收标准及播前整地的要求,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什么时间、用何种方法进行土壤耕作。

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土壤耕作措施的种类及特点。难点是土壤耕作的机理及如何正确选用土壤耕作措施,并且正确组配农机具。

第7章农田养护(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田培肥、农田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农田培肥的措施、水蚀、风蚀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举例说明南疆频繁发生的风蚀及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农田环境的恶化,使同学们认识到防治风蚀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农田培肥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如何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和防治风蚀的措施来改善农

田生态环境。

第8章耕作制度的演讲与分区(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耕作制度的现状、耕作制度区划,掌握耕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规律。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耕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规律;如何正确理解用地养地始终贯穿在耕作制度发展全过程是

本章的难点。

四、作业、练习和安排与要求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安排调查研究、翻转课堂等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作业:在每一章结束,布置4-5题作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考试结束后收上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方面。

2、调查研究:设置两个专题,安排学生进行调查研究:(1)当地农业资源基本现状调查;(2)南疆种植模式调查。学生利用课程实习期间和课余开展调查。

五、教材

1、《农作学》,李军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2版;

2、《耕作学》,曹敏建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

六、考核

1、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考勤、提问、作业等),笔试7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