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讲求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灵活组织

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教育功效。下面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于活动。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挖掘教材的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突出学习过程,设计活动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在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给足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环境,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探索性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开展全方位交流,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交往中发展数学能力。

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要少,要用较多时间参与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要善待学生的错,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

在班级实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拓展学习活动空间,开展课堂交流和辩论,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课堂交往中进行数学交流,加强数学体验。在学生探索性活动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的自由发言,充分表达每个人的观点,以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的学习,使课堂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实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