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中国古桥的科学分类

孔庆普

(北京市政集团古建筑专家北京市)

1. 古桥分类的原则与科学依据

桥梁的总体分为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三大部分,其中上部结构是承载其自重力和活荷载及其它外力的主体部分,上部结构中主要杆件的受力性质决定上部结构的类型,故以上部的基本结构划定该桥的结构类别。

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拉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索桥,如泸定桥。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弯杆件为主的桥梁则为梁桥,如灞桥。桥梁的上部结构,以受轴向压力的弯杆件为主,则为拱桥,如卢沟桥、安济桥。

2. 古桥的三大类型

中国古代桥梁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其结构的承载状况和杆件的受力性质分析,所有桥梁共分为三大类型——索桥、梁桥、拱桥。

2.1索桥:

其上部结构无论是采用何种材料制成的索,下部结构无论是何种形式,均属于索式桥,简称索桥。

中国古代的索桥,由于索所用的材料之不同,又有铁索桥、竹索桥、藤索桥之分。

1、铁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由铁环套铁环而构成的链条,通称为“铁索”。其下部结构均系圬工桥台,铁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铁索悬挂于两个桥台之间而成桥,故称其为铁索桥。

如泸定桥,该桥的上部结构是铁索(铁链条),铁索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在底面的铁索上铺设桥面板,在侧面铁索上安装栏杆,构成上部结构——桥面系。下部结构(桥台)是以石砌实体构造为台,桥台建筑在基岩上。

2、竹索桥:此种桥梁的“索”是用竹子劈成细丝拧成的绳索,故称其为竹索桥。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竹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如四川的安澜桥。

3、藤索桥:将藤蔓编或拧成索,用于桥梁的主受力构件,故称其为藤索桥。桥的下部结构是圬工桥台,藤索的两端固定在桥台上,构成整体桥梁。

2.2 梁桥:

梁桥,顾名思义其上部结构的主体受力构件是以“梁”为主。古代的梁式桥有木梁桥和石梁桥两种,其纵梁均系简支梁。

1、木梁桥:木梁桥的上部结构是以圆木或方木为纵梁,由于其构造形式有所不同,又分为复合(双层)木梁桥、悬臂式木梁桥、撑架式木梁桥。由于其墩台所用建筑材料之不同,又分为木墩台木梁桥、圬工(砖石)墩台木梁桥。

(1)木墩台木梁桥:古代的木墩台木梁桥,其上部结构,多数采用疏铺圆木梁或方木82

梁,纵梁的上面横铺木桥面板,构成桥面。

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常用的方法,一是采用双层梁,二是增设悬臂托梁,三是增设斜撑。双层纵梁的桥,通称为“复合梁木桥”。设有悬臂托梁的桥,通称为“悬臂梁木桥”。设有斜撑的桥,通称为“撑架木桥”。

在京发现两座古木桥遗址,一是位于西坝河的古木桥遗址,二是跨于古萧太后河上游的木桥遗址。

西坝河的古木桥遗址,尚存两个桥台底部,肯定是一座单孔木桥。河床是一层很厚的腐质土,桥台下面有一层青石板,有两块石板对接,埋深约160厘米,石板上有半圆形槽,槽内有一根圆木,木梁的上面有6个长方形槽(卯),木梁表层腐朽。考察分析,圆木应该是桥台的底梁,石板是基础。

萧太后河上的木桥遗址,尚存两个桥台的木桩和两个桥墩的木桩,木桩均为5根,木桩的下端均为尖形,肯定是贯入式木桩,应该是一座三孔木桥。两个桥台均埋于河岸中,依此证明,从前的萧太后河一定是很宽。

根据对木墩台木梁桥遗址的考察,埋入桩(柱)的桥台,应该在木柱的后面有木挡板,木柱的上端有盖梁。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可以在纵梁的下面设木斜撑的桥,通称其为“撑架桥”。

贯入式木桩的桥台,应该在木桩的后面有木挡板,木桩的上端有盖梁。桥墩桩是在其腰部一定附以木夹板而成排架。

(2)圬工桥台和桥墩的木梁桥:此种桥多以石砌墩台,上面架以木梁,为提高纵梁的承载力,常采用双层梁或增设悬臂托梁。双层纵梁的桥,通称为“复合梁桥”。设有悬臂托梁的桥,通称为“悬臂梁桥”。

其中多层悬臂托梁必将使桥面隆起,但是,此种多层悬臂梁桥仍然属于梁式桥,而非拱桥。

(3)石梁桥:古代石梁桥,结构比较简单,其上部结构多以石板为梁,石板梁既是梁又是桥面,少数石梁桥也有采用增设石托梁而成悬臂石梁桥。下部结构以石板砌筑墩台,此种石桥通称为“石板梁桥”。如福建泉州的安平桥。

(4)特殊形式的木梁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桥,其立面形式,桥面略显隆起,桥下呈弯形,因而常被误认为“木拱桥”。

判断一座桥梁的类型,应该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分析主体结构中杆件的受力状况。《清明上河图》中木桥的所有杆件,大部分属于以受弯为主的直杆件,这部分杆件属于“梁”。少部分属于受轴向压力的直杆件,这部分杆件属于“柱”。

(4)石梁桥:古代石梁桥,结构比较简单,其上部结构多以石板为梁,石板梁既是梁又是桥面,少数石梁桥也有采用增设石托梁而成悬臂石梁桥。下部结构以石板砌筑墩台,此种石桥通称为“石板梁桥”。如福建泉州的安平桥。

2.3拱桥:

此类桥梁的上部结构,承受荷载的主体构件是“拱”,由于“拱”这种结构定为一种类型,因而称其为拱桥。

83

凡是上部结构的主体结构为拱,无论其下部结构的形式如何,均属于拱式桥,简称拱桥(1956年交通部改称“拱式桥”为“拱型桥”)。

“拱”和“拱结构”的定义是,在荷载作用下主要承受压力的弯杆件,或由若干杆件组合成曲线或折线形承受压力的结构。

拱桥的结构与做法比较复杂,拱是上部结构的主体构造,承受拱及其以上的全部荷载力,通过拱将其传递到桥墩和桥台,桥墩和桥台将其以上的荷载力加上自身的重力传递到基础。

拱桥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砖拱桥、砖石混合拱桥(砖石拱桥)、石拱桥三种。现存的拱桥多数是石拱桥,砖石拱桥为数很少,砖拱桥已很少见。

拱的形式有,半圆形、圆弧形、二心圆弧形、三心圆弧形、多边折线形等。其中半圆形拱为数最多,其次是圆弧拱,二心圆弧拱、三心圆弧拱、多边折线形拱则更少。

1、砖拱桥: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用材料以砖材为主,由于砖材的抗压强度较低,因而桥梁的跨度不可能太大,由于砖材的耐腐蚀性较差,极容易酥碱,寿命较短,如今砖拱桥很少见。

2、砖石混合结构拱桥:此种桥简称砖石拱桥,桥梁的外表形式与石拱桥完全相同,只是主拱圈采用砖砌体。由于砖材的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均较差,本来拱是承受荷载的主体,因而此种桥的构造属于不合理结构。全国现存的数座砖石拱桥,其中,有不少是由石拱桥改建而成,原建的砖石拱桥,在北京只有三座,其中两座是天安门前的东便桥和西便桥,另一座是十三陵五孔桥。朝宗桥等,明代原建为石拱桥,而后因水毁,修复时改建成砖石拱桥。

3、石拱桥:石拱桥又分为轻型石拱桥和重型石拱桥两类。中国幅员辽阔,由于江南与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交通运输工具也有所不同,因而石拱桥的结构则因地而异,于是出现轻型(薄墩薄拱)石拱桥和重型(厚墩厚拱)石拱桥之分。

拱的具体构造又有多种做法,其中以半圆形石拱为最多,有薄型拱,也有厚型拱。其次是圆弧形石拱,圆弧拱均系厚型拱。

厚型拱中的半圆形石拱,又有多种构造形式,如并列式、分段并列式、纵联分段并列式、框形并列式、纵联式、镶边纵联式、框形纵联式。

厚型拱中的圆弧形石拱,又有实肩拱、敞肩拱两种形式。所谓实肩拱,在拱碹的上面全部是实体构造。所谓敞肩拱,在拱碹的上面两边设有一对或两对小孔洞,使拱的两肩敞开,故称其为敞肩拱。敞肩式的拱桥称为“敞肩拱桥”。

(1)轻型石拱桥多建于江南一带,因为江南一带河流较多,河道较浅,水流平缓,而且长年有水,适于水运,因而江南一带的交通工具则以船只为主。但是,人们要跨越河流,需要建造桥梁,由于桥下要行船,桥面必须高起,此种以行人为主的桥梁荷载较小,所以桥墩和拱圈的厚度较小,于是出现薄墩薄拱石拱桥。

(2)重型石拱桥,分布较广,华北、东北、西北皆有存在。北方的河流较少,雨季水流湍急,春季河水多有枯竭。北方的交通运输工具以车辆为主,桥梁的载重量较大,桥梁既要承受洪水的冲击,又要承载较大的荷载,所以桥梁的墩台和拱圈需要加厚,故称其为厚墩厚拱石拱桥,亦称重型石拱桥。如卢沟桥等。敞肩石拱桥亦属重型石拱桥。如安济桥等。

84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6)-《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6)-《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6/6) 代码固定资产分类名称 75 4 时间频率和网络特性测量仪器 75 4 1 时间及频率测量仪器:外差式频率计、谐振式频率计、指针式频率计、频率对比器、时间测量仪、误差倍增仪、比相仪、彩色副载波校频仪、扫频图示仪、通用频率计数器、其他时间及频率测量仪器 75 4 2 网络特性测量仪:网络分析仪、测量线仪器、反射计、比值计、驻波系数测量仪、微波网络特性测量仪、阻抗仪、其他网络特性测量仪 75 5 衰减器、滤波器和放大器 75 5 1 衰减及滤波器:衰减测量装置、衰减器、滤波器、其他衰减器及滤波器 75 5 2 放大器: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选频放大器、其他放大器75 6 场强干扰、波形参数测量及电子示波器 75 6 1 场强干扰测量仪器及测量接收机:测量接收机、场强计、干扰测量仪、天线测量系统、漏能仪、场强校准装置、噪声系数测量仪、调制解调器、其他场强干扰测量仪器及测量接收机 75 6 2 波形参数测量仪器:频谱分析仪、快速富里叶变换分析仪、相关仪、失真度测量仪、调制度测量仪、失真度、调制度测量仪、相位计、移相器、相位检定装置、波形分析仪、频偏测量仪、其他波形参数测量仪 75 6 3 电子示波器:通用示波器、取样示波器、时域反射计、存贮示波器、记忆示波器、高灵敏示波器、慢扫描示波器、长余辉示波器、大屏幕示波器、高压示波器、电视示波器、立体声示波器、其他电子示波器 75 7 通讯导航有线电及电视用测量仪器 75 7 1 通讯、导航测试仪器:载波通讯测量仪器、微波通讯测量仪器、收发讯机测试仪、铁路分析仪、雷达综合测试仪、短波电台综合测试仪、单边带电台综合测试仪、通信电缆、线路测试仪器、数字通信测量仪器、传真电报测量仪器、市话测量仪器、数据通信测量仪器、其他通讯、导航测试仪器 75 7 2 有线电测量仪:电平表、振荡器、有线电综合测试仪、电缆故障检测仪、衰耗器、噪声测试仪、数据通讯测试仪、电报通讯测试仪、其他有线电测量仪器 75 7 3 电视用测量仪:传输特性测量仪、电视信号发生仪、插入测试仪、矢量示波器、彩色同步机和逐步倒相编码器、彩色增益与时延不等测试仪、电视综合参数测试仪、其他电视机用测量仪器 75 8 电子和通信声源、声级、声振测量分析仪器 75 8 1 声源、声振信号发生器:校准激励器、声源仪、声振信号发生器、声振信号激励器、激励控制器、多点激励装置 75 8 2 声级计:校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精密声级计、爆声剂声级计、其他声级计 75 8 3 电声滤波器:倍频程滤波器、可变带宽滤波器、跟踪可变滤波器、外差从动滤波器、数字滤波器、其他电声滤波器 75 8 4 电声放大器:测量放大器、电声用前置放大器、电声功率放大器、其他电声放大器 75 8 5 声振测量仪:累计噪声剂量计、噪声测量仪、振动计、测力、冲击测量仪、测力仪、抖晃仪、听度计、电平记录仪、其他声振测量仪 75 8 6 声振仪器校准装置:特种声振仪器校准装置、活塞发生器、标准超声功率计、声级计校准器、传声器互易校准装置、高强度传声器校准装置、传声器校准装置、灵敏度比较器、加速度计校准装置、听力计校准装置、水听器校准装置、其他声振仪器校准装置 75 8 7 电话测试仪、电声测:试仪、宽带电声测试仪、仿真嘴、仿真喉、仿真耳、仿真乳突、其他电话、电声测试仪器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

附件2: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附件2: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附件2: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附件2: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附件2: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附件2: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表 040105扫频仪 040106集成电路测试仪 040107图示仪 040108频谱分析仪 040199其他 040200射频和微波测试仪器040201EMI/EMC测试系统 040202天线和雷达截面测量系统 040203信号开发和截获测量系统 040204射频和微波测量系统 040299其他 040300通讯测量仪器 040301无线通讯测量仪 040302有线通讯测量仪 040303数字通讯测量仪 040304光通讯测量仪 040399其他 040400网络分析仪器 040401矢量分析仪 040402逻辑分析仪040499其他 040500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仪器 040501数字电路测试系统 040502模拟电路测试系统 040503数模混合信号测试系统 040599其他 049900其他 050000 海洋仪器 050100海洋水文测量仪器 050101波浪测量仪器 050102潮汐测量仪器050103海流测量仪器 050104海水温盐测量仪器 050105海洋深度测量仪器 050106海冰测量仪器 050107水色及透明度测量仪器 050108综合测量仪器 050199其他050200多要素水文气象测量系统 050201锚系水文气象资料浮标系统 050202水下多参数综合观测系统 050203台站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050204船用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050299其他 050300海洋生物调查仪器 050301叶绿素与初级生产力调查仪器 050302微生物调查仪器 050303浮游生物调查仪器 050304底栖生物调查仪器

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01 农业、渔业 01.01 谷物栽培、蔬菜栽培、园艺 01.01.01 谷物及其他作物栽培 此类包括: ——谷物种植:硬质/软质小麦,裸麦,大麦,燕麦,玉米等 ——马铃薯种植 ——甜菜种植 ——油料作物种植:大豆,菜子 ——糖类作物种子和饲料作物种子(包括牧草)的生产 ——蛇麻草球果,含高淀粉或高糖的根茎和块茎的种植 ——各种用于纺织品植物的种植:依赖植物纤维的植物的润湿 ——干豆类蔬菜(如豌豆和蚕豆)的种植 ——主要用于药用或用于杀虫,杀菌或类似目的的植物的种植 ——其它未分类作物的种植 此类不包括: ——花卉和蔬菜种子的生产 ——甜玉米的种植 ——其它植物的种植 ——瓜类的种植 ——特别是园艺植物的种植 ——花卉的种植 ——坚果类的种植 ——香料作物的种植 ——林业产品和其它野生物的收集 ——用于编织的植物的种植 01.01.02 蔬菜、园艺及苗圃产品栽培 此类包括: ——蔬菜的种植:番茄,瓜类,葱类,卷心菜,莴苣,黄瓜,胡萝卜,豌豆,水芹,甜玉米,绿皮胡瓜,茄子,韭菜 ——季节性草本植物和蔬菜的种植:灌木,“胡椒”,茴香,荷兰芹,山萝卜,龙蒿,甜薄荷 ——蘑菇的种植以及森林蘑菇的采集 ——花卉的种植 ——花卉,水果或蔬菜种子的生产 ——用于种植或装饰目的的植物的种植,包括用于移植的草坪 此类不包括: ——油料种子的种值 ——纺织用植物的种植 ——马铃薯的种植 ——含有高淀粉或高糖的根茎和块茎的种植

——糖料作物的种植 ——香料作物的种植 ——圣诞树的种植 ——林业用树苗圃的生产经营 01.01.03 果物、坚果及饮料和香料用作物的栽培 01.01.03/1 酒用葡萄和食用葡萄的种植以及用自产葡萄生产葡萄酒 此类不包括: ——不是用自产葡萄酿酒 01.01.03/2 其它水果、坚果类及香料作物的种植;其它饮料用作物种植 此类包括: ——水果的生产:苹果、梨、杏、草莓、浆果莓、桃等 ——可食坚果的生产 ——香料作物的种植:月桂树、紫苏、胡荽等 此类不包括: ——蛇麻草球果的种植 ——果实类蔬菜的种植,如黄瓜、蕃茄、瓜类等 ——鲜“胡椒”,荷兰芹和龙蒿的种植 ——橄榄油的制造 ——可可的制造 ——茶叶和咖啡的加工 01.02 畜牧业 01.02.01 牛和奶牛的饲养 此类包括: ——牛的饲养 ——生鲜牛奶的生产 此类不包括: ——牲畜寄膳和照顾 ——牛奶的加工 01.02.02 羊、马、驴及骡子饲养 此类包括: ——马、驴、骡子的放牧和喂养 ——羊和山羊的饲养 ——生羊毛的生产 ——生鲜羊奶的生产 此类不包括: ——按报酬或合同修剪羊毛 ——拉毛的生产 ——赛马棚和骑术学校的运作 01.02.03 养猪 01.02.04 家禽类的饲养 此类包括: ——家禽饲养

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及编码规则

附件5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 及编码规则 (征求意见稿V1.0) 国家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 二00六年三月

目录 ........................................................................................ I 1. 术语与定义 (1) 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 (1) 2.1. 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1) 22 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 (2) 23 分类标准与编码详述 (3)

1. 术语与定义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他科技活动中使用的,价格在一 定数值以上的单台或成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含配套附件及软件)。本次标准规范中的“大 型科学仪器设备” 没有包括下面一些“仪器”和“设备”。 1.实验室设备 2 ?大科学工程 3. 专用在线仪器 4. 自动化仪器仪表 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 2.1.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用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即“先按大 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其中第十三大类“其 他”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在前十二大类中,前三类:“分析仪器”、“物 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后九类则属专用型“科学仪器”。 因此,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用三个层次,即每一大类根据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若干中类,每一中 类再根据原理或应用分成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中虽然还可以再继续分,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 便,就不再继续分了,所以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很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对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他”类,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暂时归于相应的“其他”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 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 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样本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 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用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则, 即”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 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 按原理不好分时, 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 其中第十三大类”其它”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在前十二大类中, 前三类: ”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 后九类则属专用型”科学仪器”。因此, 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 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用三个层次, 即每一大类根据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若干中类, 每一中类再根据原理或应用分成若干小类, 每一小类中虽然还能够再继续分, 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便, 就不再继续分了, 因此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很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 对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它”类, 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 暂时归于相应的”其它”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 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4.”计量仪器”中只列入了与”基本量”有关的仪器, 也就是能够直接朔源到”基本量”的仪器。要经过”标准物质”朔源的, 都列入到”分析仪器”。

5.为了应用上的方便, 在分类时尽可能的与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衔接, 如: 质谱仪器分类, 有建议按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分成磁质谱、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回旋质谱等等; 但为了应用上的方便, 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衔接, 本标准仍按应用领域分为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同位素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等等。又如: 有建议将电子光学仪器改为微束分析仪器, 这是国际上的最新叫法; 可是, 国内当前多数人还是习惯称为电子光学仪器, 故本标准仍保留了电子光学的叫法。 6.这次提出的”科学仪器分类”只是一个试行的分类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作进一步的修改。 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 大型科学仪器的分类编码规则采用六位数字编码, 一般按照大类、中类、小类, 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 从”01”开始, 顺序递增表示。 为使编码等长, 达到六位数字, 对于大类编码后面补充四个”0”, 对于中类编码后面补充两个”0”。 为便于编码的扩展, 对于各级”其它”类采用”99”进行编码。 按照国家基础条件编码要求编制前6位数, 第7位”进口仪器”填”1”、”国产仪器”填”2”; 后3位为城市区号, 如长沙市填”731”。 □□□□□□□□□□ 1 2 3 4 5 1 ——仪器大类代码, 如分析仪器, 代码为: 01 2 ——仪器中类代码, 如电子光学仪器, 代码为: 0101 3 ——仪器小类代码, 如透射电镜, 代码为: 010101 4 ——仪器产区类别: 进口为1, 国产为2

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

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试行) 一、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采用应用领域和仪器原理相结合的分类原则,即“先按大的应用领域分大类;然后在每一大类内先按原理分;按原理不好分时,再按具体应用分”的分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本分类标准按大的应用领域分了十三个大类,其中第十三大类“其他”是指前十二大类所不能包括的科学仪器。在前十二大类中,前三类:“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属通用型“科学仪器”;后九类则属专用型“科学仪器”。因此,后九类应用领域中涉及到的通用型“科学仪器”,在前三类中已列出的就不再列了。 本分类标准采用三个层次,即每一大类根据仪器的原理或应用先分成若干中类,每一中类再根据原理或应用分成若干小类,每一小类中虽然还可以再继续分,但为了编码工作的方便,就不再继续分了,所以每一小类中都包括了很多种仪器。 为便于分类标准的扩展,对于大类、中类、小类中都设置“其他”类,将上述分类不能包含的设备,暂时归于相应的“其他”类。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中一些问题的具体说明 1.医学诊断仪器中与生化分离分析有关的仪器放在“生化分离分析仪器”中。 2.特种检测仪器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些大型检测仪器。 3.“气象仪器”和“地质勘探仪器”分别放在“大气探测仪器”和“地球探测仪器”中。 4.“计量仪器”中只列入了与“基本量”有关的仪器,也就是可以直接朔源到“基本量”的仪器。要通过“标准物质”朔源的,都列入到“分析仪器”。 5.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在分类时尽可能的与过去的传统分类方法衔接,如:质谱仪器分类,有建议按质量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分成磁质谱、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离子回旋质谱等等;但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并与传统分类方法衔接,本标准仍按应用领域分为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同位素质谱、二次离子质谱等等。又如:有建议将电子光学仪器改为微束分析仪器,这是国际上的最新叫法;但是,国内目前多数人还是习惯称为电子光学仪器,故本标准仍保留了电子光学的叫法。 6.这次提出的“科学仪器分类”只是一个试行的分类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修改。 二、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 大型科学仪器的分类编码规则采用六位数字编码,一般按照大类、中类、小类,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从“01”开始,顺序递增表示。 为使编码等长,达到六位数字,对于大类编码后面补充四个“0”,对于中类编码后面补充两个“0”。 为便于编码的扩展,对于各级“其他”类采用“99”进行编码。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国统字(2015)95号-107-1表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 表号:107-1表组织机构代码□□□□□□□□-□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文号:国统字(2015)95号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填报全部研发项目情况。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次年3月10日24时前独立自行网上填报;省级统计机构次年4月15日24 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3.本表“项目来源”按《研发项目来源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合作形式”按《研发项目合作形式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成果形式”按《研发项目成果形式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按《研发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类目录》填报; “跨年项目所处主要进展阶段”按《跨年研发项目所处主要进展阶段分类目录》填报,非跨年项目免填。 4.审核关系: 表内审核: (1)若6≠000000,则5≤6且5≤201512且6≥201501 (2)若5≤201412或6≥201601,则第7项的有效代码为1、2、3或4 (3)9>0 (4)10>0 (5)10≥11 表间审核: (1)107-1表∑(8)≤107-2表(3) (2)107-1表∑(10)≤107-2表(9+20-12-13) (3)107-1表∑(11)≤107-2表(21)

规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 项目名称按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计划书、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等有关立项资料中确定的项目名称填写。 项目来源按相应的分类填写代码,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国家科技项目;2.地方科技项目;3.其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4.本企业自选研发项目;5.来自境外的研发项目;6.其他研发项目。 项目合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与境外机构合作;2.与境内高校合作;3.与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4.与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合作;5.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6.独立研究;7.其他。 项目成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项目成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论文或专著;2.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 4.发明专利; 5.实用新型专利; 6.外观设计专利; 7.带有技术、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范;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10.其他。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指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技术经济目标。若一个项目有两个及以上的技术经济目标,应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技术经济目标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2.技术原理的研究;3.开发全新产品;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 5.提高劳动生产率; 6.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7.节约原材料; 8.减少环境污染;

仪器分类与编码标准

仪器分类与编码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络 信息管理系统 仪器分类与编码标准 (试行) 科学仪器编码为14位 □□□□□□□□□□□□□□ 1 2 3 4 5 6 1 ——仪器大类代码,如分析仪器,代码为:01 2 ——仪器中类代码,如电子光学仪器,代码为:0101 3 ——仪器小类代码,如透射电镜,代码为:010101 4 ——仪器产区类别:进口为1,国产为2 5 ——仪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6 ——小类仪器序号 01 分析仪器 0101电子光学仪器 010101透射电镜 010102扫描电镜 010103电子探针 010104电子能谱仪 010100其他 0102质谱仪器 010201有机质谱仪 010202无机质谱仪 010203同位素质谱仪 010204离子探针 010200其他 0103 X射线仪器

010301 X射线衍射仪 010302 X射线荧光光谱仪 010303 X射线能谱仪 010300其他 0104光谱仪器 010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010402荧光分光光度计 01040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010404原子荧光光谱仪 010405光电直读光谱仪 010406激光光谱仪 010407光谱成像仪 010408光声光谱仪 010409红外光谱仪 010410拉曼光谱仪 010411圆二色光谱仪 010412旋光分析仪 010400其他 0105色谱仪器 010501气相色谱仪 010502液相色谱仪 010503离子色谱仪 010504薄层扫描色谱仪 010505凝胶色谱仪 010506超临界色谱仪 010507电泳仪 010500其他 0106 波谱仪器

工业项目分类表

附表 2:工业项目分类表(根据污染强度分为一、二、三类) 项目类别 一类工业项目(基本无污染和环境风险的 项目) 二类工业项 目(污染和 环境风险不 高、污染物 排放量不大 的项目) 主要工业项目 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仅组装的); 7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仅组装的); 80、电子真空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光电 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不含分割、焊接、酸洗或有机溶 剂清洗工艺的); 81、电子元件及组件(不含分割、焊接、酸洗或有机溶剂清 洗工艺的); 83、电子配件组装(不含分割、焊接、酸洗或有机溶剂清洗 工艺的); 94、粮食及饲料加工(不含发酵工艺的); 95、植物油加工(单纯分装或调和的); 100、蛋品加工; 104、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单纯分装的); 107、其他食品制造(手工制作或单纯分装的); 111、竹、藤、棕、草制品制造(无化学处理工艺或喷漆工 艺的); 113、纸制品(无化学处理工艺的); 117、工艺品制造(无电镀、喷漆工艺和机加工的); 120、纺织品制造(无染整(印染)工段的编织物及其制品 制造); 121、服装制造(不含湿法印花、染色、水洗工艺的); 122、鞋业制造(不使用有机溶剂的)等。 27、煤炭洗选、配煤; 29、型煤、水煤浆生产; 30、火力发电(燃煤发电、热电); 46、黑色金属压延加工; 50、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I金属制品(不含带有电镀工艺、使用有机涂层或有钝化工艺 的热镀锌的金属制品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不含矿产采选;不含58、水泥制造;不含 68、耐火材料及其制品中的石棉制品;不含 69、石 墨及其非金属矿物制品中的石墨、碳素) K 机械、电子(除属于一类工业项目外的); 85、基本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染料、颜料、油墨及其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制造(单纯 混合和分装的); 86、日用化学品制造(单纯混合和分装的); M医药(不含“ 9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中的化学药品制造); N 轻工(不含 96、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产; 112、纸浆、溶解 浆、纤维浆等制造,造纸(含废纸造纸);115、轮胎制造、再

CNAS GC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25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 管理实施指南 Guidance on Service Certification Body’s Management of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 and competence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根据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和CNAS-SC25《服务认证认可方案》的认可规则,为具有服务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25条款提供了满足 CNAS-CC02及CNAS-SC25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25等效的方法来满足 CNAS-CC02和CNAS-SC25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目录 1 范围 (3) 2 引用文件 (3) 3 总则 (3) 4 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3) 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3) 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 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 (5) 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6) 附件A(资料性附录) (7) 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7) 附件B(资料性附录) (9) 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方法简介 (9)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为认证机构按照CNAS-CC02和CNAS-SC25实施业务范围能力管理提供指南。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02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 CNAS-SC25 《服务认证认可方案》 3 总则 3.1 实施能力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认证机构实施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时应建立和实施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3.2 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涉及的活动宜至少包括以下活动: 1)对认证业务范围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确定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2)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分析认证人员从事认证评价活动宜具备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培训需求,并确定资格准则; 3)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分析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需求,并编制必要的文件; 4)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的评价、培训和日常监督; 5)认证实施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管理; 6)认证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缩小管理。 3.3 认证机构宜对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制定相应文件,并保持充分的能力分析和评价记录。 3.4 认证机构应有程序就申请服务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做出规定。 4 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1.1 认证机构宜根据服务的特点,对服务认证业务范围进行分类管理。 4.1.2 本文件附录A为认证机构服务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管理提供了参考。认证机构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估、细分和整合。认证机构可参照本文件附录A或对应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试行稿 V2.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和 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 (试行稿 V2.0)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项目组 编写日期: 2006 年 12 月

目录 目录......................................................................................................................................................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与定义 (1) 4.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 (2) 4.1.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2) 4.2.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 (3) 4.3.分类标准与编码详述 (4) 5.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 (22) 5.1.共享数据库信息内容规范 (22) 5.2.共享数据库数据项标准 (24) 6.总结 (25)

1.范围 本标准规范规定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 合”及其相关信息系统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数据库信息 规范,包括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拥有 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研发单位等对于共享信息系统的设计、 研制、管理、采购和应用。 本规范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及数据元素仅适用于本标准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跟基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659-1994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3位数字) GB/T 2260-2002(截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位代码) 到2005年12月31日)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eqv ISO 646:1988)GB/T 12406-1996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idt ISO 4217:1990) GB/T 18142-2000 信息技术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idt ISO/IEC 14957:1996) GB/T 1988-1998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eqv ISO/IEC 646:1991) GB 13000.1-1993 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idt ISO/IEC 10646-1:1993) 3.术语与定义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他科技活动中使用的,价格在一 定数值以上的单台或成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含配套附件及软件)。本次标准规范中的“大 型科学仪器设备”没有包括下面一些“仪器”和“设备”。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 认可实施指南 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 认可实施指南 1 总则 1.1 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C)为了科学规范地对认证机构的认证业务范围进行认可评审,特制订本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CNASC对从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下简称OSHMS)认证的认证机构申请认可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评审工作,同时也适用于申请认可和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对其业务范围专业能力的管理。 1.3 本指南依据《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的基本要求》(CNASC/AZ01)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程序规则》(CNASC/AS01)及CNASC其它相关认可规范的规定制定,并参考了ISO10011的有关规定。 2 CNASC对OSHMS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 2.1 CNASC对申请认可的认证机构所申请的认证业务范围按照业务类型和专业项目进行认可评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原则上参照欧共体官方公报(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L083 Volume 36,3 April 1993)“经济活动分类”制定。 2.2 CNASC根据业务范围的自身特点和典型危害,按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程度的高低将其定性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在进行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评审时针对不同级别的业务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认可条件。 2.3 《OSHMS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在本文件附件1中给出。 2.4 CNASC强制见证评审的认证业务范围 CNASC对甲级认证业务范围和部分乙级认证业务范围(用星号“*”在分类表中标出)实行强制见证评审。认证机构在申请认可需强制见证评审的认证业务范围时,应向CNASC 提供见证项目。 3 认证机构对其认证业务范围的控制与管理 3.1 认证机构的控制与管理

CNAS-GC01-201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0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 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b ody’s competenc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目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3) 5 认证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 (4) 5.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 5.2 认证业务范围风险分级 (4) 5.3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 5.4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 (10) 5.5 审核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10)

前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为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第7章要求提供说明或解释,旨在确保各方对CNAS-CC01理解或实施的一致性。 本文件中,术语“应”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是强制性的,这些条款反映了CNAS-CC01的要求。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提供了满足CNAS-CC01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01等效的方法来满足CNAS-CC01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件中有关认证机构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指南和建议,旨在促进认证机构提高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有效性。这些指南和建议在保持与现行认可规范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参考了原CNAS-GC11:2011、CNAS-GC12:2013及CNAS-GC13:2011的部分内容,并根据近年来认证客户及社会各方反馈的审核员工作表现、对审核员的能力需求、审核效果等信息以及评审实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了统一整理。 本文件2018年第一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针对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力管理增加对CNAS-CC125的引用。 本文件2017年首次发布。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 国统字(2015)95号 107-1表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分机号:报出日期:20年月日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填报全部研发项目情况。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次年3月10日24时前独立自行网上填报;省级统计机构次年4月15日24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3.本表“项目来源”按《研发项目来源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合作形式”按《研发项目合作形式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成果形式”按《研发项目成果形式分类目录》填报;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按《研发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类目录》填报; “跨年项目所处主要进展阶段”按《跨年研发项目所处主要进展阶段分类目录》填报,非跨年项目免填。 4.审核关系: 表内审核: (1)若6≠000000,则5≤6且5≤201512且6≥201501 (2)若5≤201412或6≥201601,则第7项的有效代码为1、2、3或4 (3)9>0 (4)10>0 (5)10≥11 表间审核: (1)107-1表∑(8)≤107-2表(3) (2)107-1表∑(10)≤107-2表(9+20-12-13) (3)107-1表∑(11)≤107-2表(21) 规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

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 项目名称按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计划书、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等有关立 项资料中确定的项目名称填写。 项目来源按相应的分类填写代码,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国家科技项目;2.地方科技项目;3.其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4.本企业自选研发项目;5.来自境外的研发项目;6.其他研发项目。

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B107-1 B107-2)

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 表号:B107-1表 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单位详细名称:文号:国统字(2011)82号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 年月日 说明: 1.本表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填报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科技项目情况,无10万元以上项目的企业填报全部项目情况。 2.审核关系: (1)若6≠000000,则5≤6且5≤201012且6≥201001 (2)若5≤200912,则第7项的有效代码为1、2、3或4 (3)若8>0,则10>0 (4)若10>0,则9>0

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按企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计划书、项目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等有关立项资料中确定的项目名称填写。 项目来源:按相应的分类填写代码,具体的分类及代码是:1.国家科技项目,2.地方科技项目,3.其他企业委托科技项目,4.本企业自选科技项目,5.来自境外的科技项目,6.其它科技项目。 项目合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项目合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与境外机构合作;2.与境内高校合作;3.与境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4.与境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合作;5.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6.独立研究;7.其他。 项目成果形式: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1-2个项目成果形式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论文或专著; 2.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4.发明专利;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7.带有技术、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操作规范;8.基础软件;9.应用软件; 10.其他。 项目技术经济目标:指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技术经济目标。若一个项目有两个及以上的技术经济目标,应按重要程度选择最主要的技术经济目标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科学原理的探索、发现;2.技术原理的研究;3.开发全新产品;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5.提高劳动生产率;6.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7.节约原材料;8.减少环境污染; 9.其他。 项目起始日期:填写项目列入企业计划或签订协议后,有组织进行开发的年月,即开始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开发项目的年月,为6位编码。如项目起始时间为2009年2月,则在相应的栏目填写200902。 项目完成日期:填写项目技术鉴定的年月,为6位编码。如2009年8月完成并通过鉴定,则填写200908;如项目至2009年底仍在继续进行,填写预期完成时间;如项目年内以失败告终,填写000000;如项目未鉴定就投产,填写投产使用时间。 跨年项目所处进展阶段:选择当年所处最主要的进展阶段并按相应的代码填写,具体的分类与代码是:1.研究阶段;2.小试阶段;3.中试阶段;4.试生产阶段。非跨年项目该指标免填。 参加项目人员:指企业在报告期实际参加某科技项目活动的人员。项目组一般指企业认定的从事科技活动的最小单元,其人员指实际参加科技项目活动的时间(不包括加班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在10%及以上的人员。专职负责项目管理并且是某些项目组的成员,视其主要归属情况归入某一项目组填报,其他项目免填。企业科技活动管理人员,一般不填报在项目组内。若某人同时担负几个科技项目的研究任务,则按其最主要的项目填报,其他项目免填。项目在报告期内确认科技活动工作失败,也应按其实际情况填写参加本项目组活动的人员。项目组人员不包括外单位参加本企业科技项目的人员和临时协作人员。 项目人员实际工作时间:指报告期项目组人员实际工作的时间,按月计算。同时参加两个及以上项目的人员,应按项目分别计算工作时间,但一人在报告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项目经费内部支出:指报告期在企业内部开展科技项目活动的经费支出,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等。

认证业务范围

技术报告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言 (3)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业务范围分类指南的特点与应用说明 (4) 3.1 业务范围分类的大类划分 (4) 3.2 中类和小类的细分概述 (5) 3.3 QMS、EMS、OHSMS认证业务范围的风险控制建议和应用说明 (5) 3.4 业务范围分类表与原GC11/12/13附录分类表的关系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CNAS-GC11/12/13提供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3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新业务范围分类与CNAS-GC11/12/13附录分类的对照 (50) 参考资料 (86)

本技术报告的编制参考了国际认可论坛(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简称IAF)发布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可范围》(IAF ID1:2014)和《欧共体经济活动统计分类》(第二版)(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NACE rev2)等技术文件,期望对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提供指南,也为认证机构管理其认证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适用于QMS、EMS及OHSMS认证活动。 本技术报告的正文部分提供的业务范围分类表中对管理体系认证业务活动划分为39个大类,与《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1)的附录A一致,并在39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中类和小类。 在本技术报告中,考虑了在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内的各类活动的风险及过程的复杂程度、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复杂程度、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危险源性质及控制措施的特点,分别识别出在QMS、EMS和OHSMS认证活动中应用本技术报告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活动(具体见业务范围分类表中标注为“*”的业务范围,意为CNAS认为具有较高风险的认证业务范围)。 本技术报告(包括附录)可供认证机构在识别认证客户的认证范围、制定能力评价准则及实施人员能力评价等过程中参考采用,但并不作为CNAS的认可准则类要求。 在对QMS、EMS及OHSMS认证机构的认可活动中,CNAS将参考本技术报告策划和实施评审活动(例如:在CNAS选择见证评审项目时,将参考本技术报告正文部分的分类并优先考虑选取标注*的类别实施见证活动)。 本技术报告提供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替代了CNAS-GC11:20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的附录A、CNAS-GC12:201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的附录A及CNAS-GC13: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附录A中提供的业务范围分类表。 本技术报告由CNAS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油健康安全环境认证中心、中联认证中心。 本技术报告主要起草人:任青钺、夏清、杨晓涛、宋跃炜、彭新、刘维、郑瑞臣、陈高松、顾江源、王瑜、王顺琪、张莉、周育清、王喜春、李莹、王梅。 本技术报告2017年1月1日首次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