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风格派

走进风格派
走进风格派

题目:《走进风格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

授课教师:黄露燕

学号:20104941076

班级:美术教育4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风格派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2.技法目标: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并喜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

(一)(二)

提问:对比两张图,第一张相比第二张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一张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没有绿色、橙色:第一张的方格大小不一。

区别:(一)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构图: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块、红色面积最大、其次是蓝色、最后是白色;有长方形、正方形。

(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

构图:均匀的被切成九块:棱形。

教师:哪张看起来和谐、舒服?

学生:第一张。

教师:第一张大小不一的格子图,用上了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这是荷兰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什么是风格派,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风格派。

三、新知识讲授引导。

1.风格派概括。

教师:什么叫风格派?

这个同学很有风格:这种衣服是90年的风格:这是属于什么什么风格的画派。风格是不是风格派?

学生:不是……

教师:风格:1. 风度;品格。指风韵2.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3泛指事物的特色。

风格派多了一个“派”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因为主要大多是荷兰的画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荷兰风格派。

我们来认识风格派的代表人有哪些?

风格派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

蒙德里安(超链接)

风格派最核心的人物之一。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十四岁开始学画,十七岁就拿到小学绘画教师的资格,二十岁进入皇家艺术学院深造,才二十出头,就已成为荷兰新一代设计的代表。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红树》《灰树》

这是蒙德里安1908年的《红树》,主要受到凡高和野兽派画风影响。画面以曲折跳跃的线条和趋于平面的树形传达出某种象征性和表现性意味.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

《灰树》,蒙德里安作,1912年,布上油画,78.4x108.9厘米,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藏。

我们这里看到的这幅《灰树》是他作于1912年的作品。在这幅画中,蒙德里安关注的焦点是树枝与树枝、树枝与树干以及树与其他物象之间的造型关系。我们看到,树撑满了整个画面,树的枝干几乎全部伸展到画框,仿佛画框把树剪切在它所包围的空间里。树的个别特征已被全然抹去,我们所见到的,是高度抽象化的图形。尽管如此,深色的枝干在中性的灰、绿色小碎面中依然显示蓬勃的生力。

《开花的苹果树》

再看看这衣服,蒙德里安这幅《开花的苹果树》。这副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形象被进一步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我们可以看到,树干与枝杈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色彩则采用了柔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画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条的网格之中。整个画面都被网格笼罩着。这种网格的结构,

显示出中间稠密而四周逐渐疏松的构成秩序。

《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点击)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点击)、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点击)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

《百老汇爵士乐》伦敦地图

纽约,那整齐严谨的街道布局、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充满活力的舞厅和爵土乐队,以及夜幕下流光溢彩、闪烁变幻的灯光……右边的伦敦地图与这《百老汇爵士乐是不是有些相似?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我们再看看下一个人物:杜斯堡(1883—1931)(超链接)

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杜斯堡生于荷兰乌特勒支,起先曾以戏剧为业,写过一些寓言和剧本。1900年,他的兴趣转向了绘画;他在里克斯博物馆临摹藏画,并以卖画为生。杜斯堡对现代艺术运动颇有兴趣和热情,经常撰写文章进行评论。1915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赞扬蒙德里安那些将树木、教堂等母题一步步引向抽象的系列画。蒙德里安读到该文后便到处寻找作者。杜斯堡自己也在绘画中进行与蒙德里安相似的抽象实验。“

《玩牌者》

我们看到,玩牌者的形象已被抽象成为无法辨认的直线和矩形。那些不同的矩形,形成了一个疏密聚散变化有致的网格结构。在这一网格结构中,所有造型要素均被水平线和垂直线控制着,形成某种节奏和韵律。

再看看下一个代表人物: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顏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它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相间》的立体化翻译。用13根木条互相垂直,形成椅子的空间结构,各结构间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以防有损于结构。这把椅子最初被涂以灰、黑色。后来,里特维德通过使用单纯明亮的色彩来强化结构,使其完全不加掩饰。这样就产生了红色的靠背和蓝色的坐垫。把手和椅腿仍保持黑色、少量的黄色被用来强化端面。这把椅子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表达了深刻的设计观念。

《红黄蓝椅》“Z”字椅

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脫了传統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間。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施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特点: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3.对于非对称行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以上几点特征可以很清晰的从风格派的的作品中看出。

四、 1. 体验与感受

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来欣赏:

绘画

建筑

室内设计

家具服装设计

生活用品

教师: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他

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2.提出问题:

(1).谈谈你对风格派有什么感受或者想法。

(2)风格派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3.分小组讨论讨论、分析和探索。做出自己的评价和阐述。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释及归纳本组意见。

4.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补充意见。

五、课堂总结

1.表扬全班同学共同合作、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师总结:直线造型给人以垂直、刚强、庄严、向上的感觉,其长度有穿透感,可象征崇高和无限。粗直线显得粗壮、有力,好比挺拔壮实的大松树。而细直线尖锐、潇洒、敏感,像是竹枝的写意。简单的几何形式,有长方形,或正方形,带来画面的丰富感,面积的大小,形成画面的疏密关系,红蓝黄三种基本色调任意应运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派。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学以致用,发挥思维进行自己大胆的创作。

构成主义&风格派&现代建筑派

(新)构成主义&风格派 俄国构成主义 介绍:又名结构主义,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发展于1913~20年代。当时俄国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在这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的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于是构成主义逐渐形成。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新构成主义 原有的结构主义,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而不是传统的体积量感。新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等技法,又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合,同时也吸收了几何抽象理念,对现代雕塑、建筑甚至电影有决定性影响。 代表人物为俄国塔特林 构成主义的三原则: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理:代表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成:象征组织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风格特征 构成主义者主张艺术融合进生活,传统提供愉悦经验的艺术概念必须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产和工业,这与新社会和新政治秩序是密不可分的。不细节雕琢、是诚实的。重视整体、是精确的。结构的重思考、严格地注重材料使用的经济性、使用上与生产时的功能考量、精巧的节省空间的设计。 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堪称为当年时代精神的纪念塔。他所设计的此一纪念塔,实为技术和艺术的总合。他从因袭的桎悎中解脱出来,而且把内部和外部通融汇合起来。由两个圆筒组成一个金字塔,采用铁和玻璃两种材料筑成。圆筒的部份以各自不同周围和各自不同速度的回转,组成一个螺旋状(spial)高塔。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分享 黄淼 11-29 19:19分享 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百老汇爵士乐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 蒙德里安及其荷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局限于绘画。它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风格派"内的许多成员正是各艺术领域的积极活动家。提到蒙德里安,我们马上会想到那些规格不同的矩形方格子。某些美术评论家认为蒙的作品只适用于广告设计、家具、印刷品和建筑装潢,根本谈不上"绘画"二字。这种批评其实是抽象的,因它离开了时代特征,当时蒙德里安不这样认为,他一步一步地走上绘画几何学的抽象构图道路,是沿着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单纯化结构而来的。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生于荷兰阿麦斯福特。早年曾在阿姆斯特丹艺术院校受过专门培训,1892取得中学图画教师资格。1904年前他一直是学院派的现实主义画家。说来也怪,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了对画面空间进行控制和抽象安排的天赋。到了1908年,蒙德里安意识到要在现代艺术中寻求革新,他先试以最单纯的红、黄、蓝、绿等原色刻画森林大树的起伏线条和海上波浪的动势,在以后的几年里,以平面表现手法画了一些教堂和草堆的作品,选色随意,整个画面是红、黄斑点构成的图案。这是他从点彩派画家中学来的。不过,那只是邯郸学步,带有盲目性。他并不爱好印象派的直观性;有时从他的画上还可以看到凡·高的粗犷的纯色。现代西方抽象派绘画总的来说都脱胎于立体派和未来派绘画。他们主张把物质世界的外表形式肢解或时间化,但立体派和未来派并未完全从现实的具体事物上游离。他们在形式上的加工、肢解、歪曲、重新组织的方法,为的是想按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再现一个变了形的世界,一个难以捉摸的世界,而作画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即便那些属于分析性立体派的作品,也没有步入极端抽象

工业设计史试题(1)

选择题 【A】“工业设计”一词由____在1919年首次提出。A西纳尔 B 莫里斯 C 罗威 【C】欧洲“新艺术”运动主要以_____两个国家为中心发展起来的。A法、英B 法、德C 法、比利时 【B】苏格兰的新艺术风格以________为代表。A里特维尔德 B 麦金托什 【A】国际工业设计协会________年立于英国伦敦。A 1957 B 1921 C 1919 【D】195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英文缩写为:A CSIC B SCSIC C SCSAD D ICSID 【A】司各特的设计________。A形式简洁 B 注重装饰效果 【B】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建人是( )。A格罗皮乌斯 B 穆特休斯 【B】60年代的POP流行派起源于( )。A意大利 B 英国 C 美国 【A】工业设计与航天科研项目的合作始于( )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B】格罗皮乌斯是( )的学生。A穆特西乌斯B贝伦斯 【B】工业设计与航天科研项目的合作始于( )。A50年代 B 60年代C70年代 【C】飞利浦是(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代表。A美国B挪威C荷兰 【A】罗森泰尔公司以生产( )为主。A日用陶瓷B家用电器C轿车。 【CD】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运动起自( )和( )。 A挪威B芬兰C瑞典D丹麦 【B】( )在工业设计上首先提出“人车调和”的口号。A福特B日产c宝马 【C】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A贝伦斯B索扎斯C莫里斯D盖德斯 【C】新艺术派在德国称之为____。a分离派b构成派 c青年风格派 d格拉斯哥派 【A】卢斯提出了__这一著名论点。a“装饰即罪恶”b“少就是多”c“装饰无罪”d“少就是空” 【D】装饰艺术派是__的一股设计思潮。a 当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20~30年代 【A】“形式追随功能”是由____提出的。a 沙利文b格罗皮乌斯 c赖特d米斯.凡德罗 【C】“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发起人是____ a拉斯金b格罗皮乌斯 c穆特西乌斯 d泽姆佩尔 【C】_____创建了“德意志工作联盟”A贝伦斯 B 凡·德·费尔德 C 穆特西乌斯 【B】“红蓝椅”的设计者为___.a凡德.维尔德b里特维尔德c里默施密德d蒙德里安 【D】“红蓝椅”是根据__的二维绘画作品演化而成的设计作品。a凡·德.维尔德b里特维尔德c里默施密德 d 蒙德里安 【A】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是__。 a迈耶b格罗皮乌斯 c拜耶d米斯·凡德罗 【B】意大利设计史上有名的“孟菲斯”是一个____。a设计师b设计师组织c设计学院d设计作品 【C】“后现代主义”意即__。a“现代主义后期”b“现代主义前期”c“反现代主义’d未来主义【D】“解构主义”意即——。a主张无结构b结构主义c解释结构d重视个体反对统—,造成不确定感

美术鉴赏——著名画作赏析资料全

美术鉴赏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意思是“野蛮的、乏味的”。起源于十一世纪的法国,在中世纪时被称为“法国式”,其流行于十三、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被称为哥特式。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罗马式圆拱,改变了罗马建筑的承重墙模式,以垂直向上的动势为特点,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宽大的窗子上饰以彩色玻璃画,广泛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轻盈、神秘,是一种建筑审美风格。肋拱的穹隆工程,成肋骨状的穹隆可以建在更复杂的平面上。独立飞券是哥特式建筑的一个关键要素,这种飞券在建筑物的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抵住中殿十字拱的四角起点,承受其侧推力。 自公元1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教堂是建在由城市保护的城市中,它已经不再具有罗马式建筑那样的城堡功能,而有了更宽阔、更高、更明亮的部空间。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其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2、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与色的美妙,光与色成为画面唯一主题,轮廓线消失了,严谨的造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朦胧的光与色,微妙的色彩变化。其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印象主义的以粗放

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3、现实主义:有时又称“写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涵。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写实主义。 4、冷抽象主义:也称几何抽象、理性抽象。主要图式特征是有规律

走进风格派

题目:《走进风格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 授课教师:黄露燕 学号:20104941076 班级:美术教育4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风格派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2.技法目标: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并喜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风格派的特点和含义。 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

(一)(二) 提问:对比两张图,第一张相比第二张有什么特点? 学生:第一张有黄色、红色、蓝色、白色,没有绿色、橙色:第一张的方格大小不一。 区别:(一)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构图: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七块、红色面积最大、其次是蓝色、最后是白色;有长方形、正方形。 (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橙色、蓝色。 构图:均匀的被切成九块:棱形。 教师:哪张看起来和谐、舒服? 学生:第一张。 教师:第一张大小不一的格子图,用上了美术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这是荷兰风格派创始人蒙德里安的代表作之一。什么是风格派,这节课我们就走近风格派。 三、新知识讲授引导。 1.风格派概括。 教师:什么叫风格派? 这个同学很有风格:这种衣服是90年的风格:这是属于什么什么风格的画派。风格是不是风格派? 学生:不是…… 教师:风格:1. 风度;品格。指风韵2.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3泛指事物的特色。 风格派多了一个“派”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因为主要大多是荷兰的画家,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荷兰风格派。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 本文是关于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目标主张|特点|代表|影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国际风格派的名词解释 国际风格派,简称风格派,是伴随着现代建筑中的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的,这个流派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追求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设计自由,不受承重墙限制,被称为流动的空间。室内的墙面、地面、天花板、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光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主要特征。 国际风格派的目标主张 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0xx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国际风格派的特点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声称:“艺术……已发展成了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影响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艺术本身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他看来,绘画和雕塑已不再是与建筑及家具不相干的东西了,它们都同属一个范畴,即创造和谐视觉环境的手段。这种用艺术改造世界的思想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 (一)“风格派”形成 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战争的结果是涤荡一切污垢,摧枯拉朽的破坏旧时代,而将以一个崭新的时代取而代之。他们创造的这种简单的,理性的,数学统计的,纵横直线的形式和单纯的原色计划,就是新时代的形式特点。他们都认为这个内在规律的组成,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大生产,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形式规律基础。因此,虽然“风格派”表面上是没有俄国主义那么具有政治的激进,事实上他们的社会工程倾向依然是非常明确的,这种倾向在《风格》杂志的许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二)一战时期的"风格派" 从1917年到1921年,杜斯伯格基本致力在荷兰国内发展一种中性的,现代的新风格。应该说,他的这种探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关系的。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的战争,同时也是对于战争以后的国际视觉特点找寻符号,因此,他们是一方面反对战争,同时也在为战后的新时代创造新的真是的艺术和设计。但是,这个时期“风格派”的发展基本全部在荷兰国内,并没有产生什么很大的国际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同时,作为一个中立国,

蒙特里安画作风格鉴赏

蒙特里安画作风格鉴赏 当世界处于一战的阴霾之下时,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风格派从此诞生了,彼埃·蒙德里安就是风格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蒙特里安生平简介 彼埃·蒙德里安生于荷兰,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他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他爱画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内景。 1908年夏,他到瓦尔申岛东布尔的首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画风,颜色有了光泽,淡紫色渐渐消失,从而使浅兰色、白色、玫色、金黄色得以自由驰骋。一些朋友劝他前往巴黎,荷兰画家吉克尔把自己在蒙巴纳斯的画室借给了他。于是,蒙德里安于1911年底来到巴黎.,他马上受到立体派的影响,画出作为本世纪绘画中对确定主题进行不断抽象化的唯一组画----著名的《树》。他在1915年画出一种横、直线的节奏,预示着即将出现的新造型主义和纯造型派。他画的背景先为灰色,

后为兰色,从1922年起,固定为白色。构图经常是稍有变动的,他偏爱红色。他这一中心时期的某些作品含有红色的长方形,重复。在颜色 中 有时占着色面积的三分之二。谦逊地生活在一间以新造型主义原则布置和油漆的画室里。他极少去宣传自己,然而却驰名世界。 蒙特里安绘画题材的转变 1910年正值立体派从分析阶段走上立体综合阶段,他被分析派所吸引。这时他最喜爱的题材是树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风车,所有这些正 是与他熟悉的荷兰环境密切相关的。在这一幅《灰色的树》中,他把凡·高的表现性、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线形图案熔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 他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受到毕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 影响,色彩上仅限于灰、绿、赭三种颜色。尽管如此,即使在他最富立体主义的绘画中,也仍然坚持以纯正面形式来表现。他很少画物体的 倾斜面或加上一点雕塑般的投影,只有那种倾斜面或雕塑般的投影才 使法国立体派画家的作品产生确切而有限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感。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矩,既不需要主题,也 不追求三维视觉的深度感。 随后,他超越了立体派,画树木或房屋几乎全是用线来构成,形象痕迹 消失,留下的只是线条的迷宫,是把骨架显示出来的一种高度分析的作品。他对立体派是不满意的,因为它不能达到“纯粹实在”。1913年

浅论风格派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浅论风格派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9-01-07T17:05:33.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肖桐 [导读] 摘要:风格派诞生于艺术家们对于现状的反思。当传统的古典主义强调着繁复赘饰带来的形式上的美的同时,社会变革刺激着人们思考着对于纯粹本质的追求,对于抽象的精神的追求。 新疆原创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风格派诞生于艺术家们对于现状的反思。当传统的古典主义强调着繁复赘饰带来的形式上的美的同时,社会变革刺激着人们思考着对于纯粹本质的追求,对于抽象的精神的追求。它要求抛开一切认知,通过简化与抽象去体现出宇宙事物之间本身的内在联系。从诞生到如今,深刻影响着建筑设计者们。如今的建筑设计思潮也将在以风格派为代表的思想基础上,朝着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 关键词:风格派;建筑设计;影响;发展趋势 引言 风格派所追求的和谐,是纯粹精神追求上的和谐和统一,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不同的,体现了极端性的艺术思想。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与所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打上时代的烙印。今人对艺术风格的认识和理解,需要辩证分析,取其精华运用到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中。 1风格派的艺术特征 黑、白、灰和三原色是荷兰风格派永恒的主题,其色彩简单、明快、活泼,走出了繁冗复杂的传统装饰设计的窠臼。荷兰风格派的艺术家在运用色彩和抽象语言时准确而严格,几何风格完整而丰富。荷兰风格派关心的主题是平面、直线和矩形的应用,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空间,纵横几何结构是基本的语言形式,线、量和空间的组合简洁而优美,以此设计的建筑和家具体现了功能性和实用性。平衡和秩序感、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是荷兰风格派艺术家共同的追求。纵横的几何形状、色彩三原色和中性色是风格派作品的典型特征,很多设计师深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 2风格派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蒙德里安与杜斯伯格将风格派的发展带到了相当的高度,为风格派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照。但严格说来,风格派属于美术或文学艺术方面的大类流派,对于建筑领域,在建筑或者其内部构件设计中,因围合的空间本就具备人们认知的功能本质了,与风格派的抽象化和纯粹性一定程度相悖,因而风格派的体现仅仅只能停留在一定程度之上。尽管如此,杜斯伯格在其《塑形建筑艺术十六要点》提出了建筑应具备“要素性、实用性、功能性、非纪念性、动态性、形式上的反立方体性和色彩上的反装饰性”,尝试着以风格派的思维去一定程度地表达建筑。建筑师里特弗尔德、奥德等人也在建筑设计领域尝试着诠释风格派的思想,并且留给了现代建筑和其他领域广泛的提供着表达参照。 2.1早期建筑 在风格派流行时期的20世纪20年代,建筑师里特弗尔德、杜斯伯格、奥德等人十分活跃,创造出了许多风格派代表作品。乌德勒支住宅位于荷兰乌得勒支,建筑师里特弗尔德作品,是最接近风格派核心内涵的建筑作品,也俨然蒙德里安绘画的三维呈现,抛开该住宅带来的的空间功能性认知不谈,它算是符合风格派存粹本质的所有特点了。在《红黄蓝的构成》这个二维世界里,构成平面的要素是色彩和线条,而在乌德勒支住宅之中,构成这个三维世界的元素则是点、线、面和体以及色彩,这些元素用最为纯粹形式的元素构成了该住宅的造型,这些简单形式的元素包括零星点状的洞口、横竖的线条构件、光滑的板片和玻璃和简单的方体。形体上,住宅广泛运用穿插手段,自然灵动;室内墙体相互独立而相互制约,富有流动性;立面上,出挑的阳台与以不同距离贴浮墙体的板块相互穿插、错动,打破了室内外界线,使得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统一;色彩上,以灰白和少量的原色为主,体现了反装饰性特点。乌德勒支住宅很好诠释了风格派建筑的特质。除此之外,杜斯伯格、奥德、伊斯特伦等人也均作出过建筑设计与风格派接触的尝试。1923年,巴黎“现代的努力”画展之上,杜斯伯格和伊斯特伦展出了卢森博格住宅、艺术家之家、特别之家等作品,均与风格派发生过关系。其中,杜斯伯格针对某一住宅作出了“对立———建造”的分析,该分析之中,杜斯伯格将建筑拆分为横竖向的板片,同时运用着黑白及三原色作为色彩反装饰性的体现,这为后来风格派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奥德、威尔斯、霍夫等同时代建筑师,在风格派思潮的影响下,也设计出不少优秀的设计作品,共同组成了早期风格派建筑的独特流派。 2.2现代建筑 20世纪20年代末期,风格派作为一种独立流派流行于建筑设计领域的情况逐渐消散了,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更加适应建筑设计领域的现代建筑派逐渐登上历史舞台,风格派同化兼并到许多现代建筑设计流派中从而以一种新的形式影响着现代建筑及其设计师们。以现代主义为例,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人均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不少作品依旧体现着风格派的一些理念。柯布西耶曾经在书中写道:“建筑不受任何约束”,“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从中可以看出,柯布西耶的建筑认识与风格派所倡导到追求事物的纯粹本质是相符合的。在密斯凡德罗许多代表作之中,也可以看到风格派的影子:图根德哈特住宅外立面造型呈现出水平和竖直的线条、板块和体块,以穿插、错动的构成方式向组合,造成了自由的形体和和谐的室内外过度关系,典型地体现出了风格派纯粹的元素特征和常用的构成方式。当目光投向当今世界,国内外建筑大家的不少作品也贯彻着风格派的理念。贝聿铭以对几何符号的运用而闻名:香港中银大厦与美国国家图书馆东馆,简洁的几何要素自由地拼接组合,三角形、或者梯形类的基本几何要素,作为建筑构图的基本元素,进行着要素的抽象化处理;苏州博物馆新馆、卢浮宫扩建工程,则是建筑是内外空间自由结合的动态性典例,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融合特征强烈。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国内一个较为具备代表性的有强烈风格派特征体现的建筑,建筑及其构架整体可分为建筑本身和庭院两部分,两者联系紧密,室内外界线若隐若现;同时,庭院外墙为通透构架,使得庭院又进一步与室外形成良好联系;而建筑和庭院外墙整体为平面,设计师以此为基本面,运用横竖线条、板块状空洞进行自由排列和组合,俨然蒙德里安绘画的抽象再现,整个建筑甚至达到了杜斯伯格提出的要素性、功能性、动态性、反立方性、反装饰性等多项特征,是荷兰风格派的典型处理手段。 3当前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息息相关,在当前社会中,建筑文化拥有着很高的包容性,而且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文化完全能够达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研究

蒙德里安的风格派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以野兽派和立体派为代表的法国现代艺术在欧洲的垄断地位。战争使一些被隔绝的地区得以有机会发展本地的现代主义风格,俄国“构成主义”与荷兰“风格派”的产生都是典型的例子。风格派形成于1917年,其重要成员之一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年)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典型的“蒙德里安风格”,并把这种风格和理论命名为“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 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对于抽象的形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在熟练掌握荷兰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接受前卫的立体主义观念之后,蒙德里安进一步尝试着走自己的路,最终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观念和风格。 蒙德里安在他的文章《绘画艺术中的新造型主义》(载《风格》杂志,1917年)中提出了关于新造型主义的定义,他写道:“这种新的造型观念将忽略外形的特性,即自然的形式和色彩。相反,它应该找到形式和色彩的抽象特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即使用直线和鲜明的原色……”新造型主义表达了一种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的表象,建立精神世界的和谐与秩序的理想。新造型主义认为宇宙的演变有一定的法则,在这法则上便反映着真实。但在表现这种真实的造型观念上,新造型主义并不主张表现外在的形制,而是要舍弃一切具象的及再现的要素,主张追求抽象的形式和“纯粹的美”,通过简化形式和色彩的本质达到纯粹的抽象和统一,抽象才是变形的最终目的和最纯粹的感觉真实。新造型主义在抽象与纯粹中表达了不同于复制或再现自然世界的古典艺术观念的现代艺术观念。 蒙德里安将这种艺术观念贯彻到其艺术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他放弃一切有形物体的自然造型,并在垂直和水平的方向上简化视觉的构成,不注重画面的中心,直接进入最单纯的几何形体:直线、矩形和方块,色彩也简化为红、黄、蓝和黑、白、灰。因此我们看到蒙德里安有很多作品都是在白色的画布上,用水平和垂直的黑色粗线条去分割,没有对角斜线,然后在那些分割画面中涂上色彩的原色:红色、黄色和蓝色。蒙德里安1930年创作的《红、蓝、黄构图》(composition with red, blue and yellow)(图1)便走到了简化的极限,也将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发挥到了极致。鲜艳的红色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蓝色在画面中的比重不大,但与粗重的边框一起实现了与红色的平衡,而偏于一角的更小面积的黄色则

风格派

风格派 风格派(De Stijl)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Ner-plasticism)或“要素派”(Elementarism)总的看来,风格派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Cubism)艺术的分支和变种。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创始人为T.va n杜斯堡,主要领袖为P.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见插图)。蒙德里安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名称,所以风格派又称作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参加风格派的,还有匈牙利画家V.胡萨尔﹑建筑师J.J.P.乌德﹑诗人A.考克﹑雕刻家G.凡顿格洛等。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凡是缺乏明确与秩序的东西,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统统予以反对。蒙德里安﹑杜斯堡等人的绘画,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凡顿格洛则把这种原则运用到雕塑中,与蒙德里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以数学的解析为基础的,由一些简单的立体单元,用垂直和平行的对称方式组合成一定的空间模式,风格派对20世纪上半期的建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风格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艺术家们看到了社会的矛盾和混乱,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他们不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误以为用精神和艺术可以来拯救社会,可以用几何的﹑规则的抽象线条与色彩来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以取代资本主义世界。所以说,风格派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风格派的活动继续到19 31年。 荷兰的现代设计 20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 “风格派”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家具建筑设计师里特维特(Gerrit Riet veld,1888-1964)。他在父亲的店里当学徒,同时学习建筑。他一直与现代主义运动没有任何关系,直到1916年凡·霍(Robert van t’Hoff)请他设计家具。1917年他设计了一张绝对没有妥协的几何形椅子,称为红-蓝椅子,此椅成为现代主义设计运

风格派与红蓝椅的鉴赏评论

风格派与红蓝椅的鉴赏评论 荷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于20世纪初,是早期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派本源于荷兰绘画艺术风格(见风格派),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设计界的风格派被看做是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因风格派创始人、画家蒙德里安曾以“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为题发表论文,以新造型主义来形容 其创作风格,故人们又把风格派称为新造型主义。其设计的代表作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于设计界来说,新造型主义这一名称尤为贴切。风格派主张从理性出发,用抽象的几何结构来表达宇审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谐与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了科学理论、机械生产和现代城市的本质和节奏。其设计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设计师里特维德、建筑师奥德等人。他们主张把纯艺术的风格派原则运用在建筑、家具、其他产品和平面设计中,渗透世界,以创造新的世界秩序。他们注重使用和表现新材料、新技术,指出建筑的空间是由功能与和谐两个方面构成,其外观是由其内部空间决定的。他们把风格派绘画艺术的极其简洁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线条的形态,应用到建筑、服装、家具等方面的设计中,并设计了新的字体和非对称均衡的印刷版面。风格派设计所强调的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思想和结构第一的原则,为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风格派设计的代表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也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红蓝椅》是荷兰风格派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德受《风格》杂志影响而设计的。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集体,主要发起者为杜斯博格(Theo Van Doesburg)。该运动提倡采用最简单的结构元素,以形成基本设计语汇,从而使设计因其内在的可认可性在全世界找到共同语言。风格派一个共同的主张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他们主张艺术应脱离于自然而取得独立,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 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物

荷兰风格派及四位代表人 物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简述荷兰风格派运动及四位代表人物“风格派”(De Stijl)是1917—1928 年,具有相似美学观念的画家、设计家、建筑家组织起来的松散集体。他们通过1917年创建的名为《风格》的杂志交流各自的理想,“风格派”由此得名。重要人物包括P·蒙德里安、B·V·德列克、J·J·P·奥德、G·里特韦尔德等以及主要促进者:西奥多·凡·杜斯伯格。风格派反对个性,倡导国际化,排除表现成分,追求简单的几何形式和最纯粹的色彩构图即纯粹抽象。因而,平面、直线、几何形成为其表达手法,色彩减至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非色。 风格特征:剥除设计、绘画、雕塑等的传统特征,采用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对“元素“进行再组合,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研究构图的非对称性;反复运用纵横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及中性色。 “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师、建筑师在 1917 年到 1928 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组织,其中主要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杜斯伯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风格》杂志,在这个集体活动的10年间有几个人成为了他们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这个运动的精神领袖杜斯伯格、画家蒙德里安和莱克等,他们与一批分割派建筑加关系密切,这批建筑家包括里特韦尔。“风格派”本原于蒙德里安的绘画探索,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 1917年杜斯伯格在荷兰创建了以几何抽象艺术为特征的风格派。他希望抽象艺术家能够将绘画与实用的艺术设计相结合, 形成风格统一的生活环境, 以此影响大众并改变人们的意识, 最终实现风格派应该带来的简朴与谅解的太平盛世, 结束旧的个人主义世界, 开创新的宇宙世界。与坚持抽象艺术纯粹精神价值的蒙德里安不同, 杜斯伯格坚持将风格派的原则推广到艺术设计运动中。他相信艺术的形式规律是由科学理论、机械化生产、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等要素组成的。

浅析荷兰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

浅析荷兰风格派与俄国构成主义 【摘要】俄国构成主义强调空间中的势,同时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贴和浮雕技法,注重结构与组合的表现,对现代建筑、平面建筑、雕塑等都有决定性影响。一战期间的荷兰远离战争,社会发展稳定。一些艺术家、建筑家为逃避战争来到荷兰。立体派、野兽派等新鲜血液的注入,促进了风格派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风格派、构成主义 【作者信息】130079073,高宇,13传10 一、荷兰风格派 (一)流派介绍 “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为比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人从没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他们没有成员身份,唯一能够展示“风格派”风格的展览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举行的展览。这场运动的主要促进者是杜斯柏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称为《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的编辑者也是杜斯柏格。 (二)代表人物 1、彼埃·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2、凡杜斯堡(TheovanDoesburg,1883—1931)是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物。他是《风格》杂志的创刊人和主持者,同时也是该杂志重要的撰稿人。他曾用好几个笔名在该杂志发表文章,让别人以为那些文章是由不同国籍的好几个人所作,从而人为地扩大了风格派的影响。杜斯堡曾对风格派一词的由来这样解释,“风格是出自我在1912年的阐述:剥去本质的外形,那么你就能得到风格。” (三)代表作 1.《开花的苹果树》 蒙德里安作,1912年,布上油画,78x106厘米,荷兰海牙市立美术馆藏。在1912年10月阿姆斯特丹的“近代美术联展”中,蒙德里安送展了这幅《开花的苹果树》。依然是树的主 题,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形象被进一步 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我们可以 看到,树干与枝杈变成了直线和弧线,它们相互 交错,产生某种特别的律动感。色彩则采用了柔 美的淡绿、淡黄色系,给人轻快和愉悦之感。画 面上,树的基本形态其实已经消失在一种黑色线

高中美术鉴赏作品分析——第1课

第1课 捣练图(中国画) 张萱(唐) 张萱(生卒年月不详),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人物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所作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成为唐代名重一时的人物画大师,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捣练图》描绘的是宫中妇女“捣练”的情景。全画共分三个部分:右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中间一组描绘的是两个正在理线的女工;左边一组描绘的是四个妇女在熨练,其中两个拉平白练,另两个在熨练,在白练下面还有一个来回穿梭玩耍的小孩。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捣练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性质。工细劲健的线条、富丽华贵的用色传达出唐代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1857年) 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出生在法国,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拾穗》和《晚钟》是米勒定居农村后创作的两幅重要作品。《拾穗》描绘的是三个贫苦的农妇在已经收割过的田地里拾麦穗的情景。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在柔和的调子中。米勒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萧景墓石辟邪(石雕) 南朝·梁 萧景墓石辟邪,形态为挺胸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奔马(中国画,l951年) 徐悲鸿 《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根扎南国(中国画,1998年)吴冠中 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太白行吟图(中国画) 梁楷(宋) 梁楷(生卒年不详),是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性情豪放,不拘礼法,自号“梁疯子”。《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极品。 中国奥运中心垒球场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