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过程。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如何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利益最大化?如何张扬幼儿主动探索的天性?我们认为科学灵活的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内容选择,科学探索活动的基本实施策略

1.内容选择生活化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物、现象、知识等作为科学探索内容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在一日生活中,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与自然环境有关,老师们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花草树木,到田野里与农民一起收集地里的玉米、毛豆、地瓜&&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2.内容选择主题化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般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在同一主题中将科学探索的相关内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如大班围绕旋转乐园这一主题,设计出什么东西会旋转玩陀螺旋转大风车旋转乐园真好玩等,在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观察、比较、记录、制作,真正爱上了科学活动。

3.内容选择延伸化

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要从内容自身体系和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对活动进行丰富、扩展或延伸。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老师就围绕水这一内容,设计出各类活动。为小班幼儿提供形状、材质不同的瓶子玩水,感受水的特点;中班提供各种水果放入水中,感受水果的沉浮;大班围绕水的形态变化,讨论水与地球生命。在层层递进的内容中,幼儿简单推理和分析,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关联。

二、有效提问,科学探索活动的推动实施策略

摩擦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摩擦,来自于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幼儿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巧思设疑,推动整个探索活动前行。

1.有效提问的内容指向性要强

提问的内容要撇开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例如大班《有趣的磁铁》,幼儿先观察材料,老师直接提问:如果用磁铁去吸这些材料,哪些会被吸住,哪些不能?言简意赅,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猜想。

2.有效提问要顺势追问、适时反问

追问、反问能让幼儿积极思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产生最后的顿悟。中班活动《小猫的亮眼睛》,老师提问:我们刚才和谁做了游戏?你怎么和它做游戏的?做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小猫如果和手电筒做游戏,又会发生些什么呢?一层层追问,既调动了幼儿原有的关于影子的经验,又为幼儿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和目标,让科学探索有了真正的科学味。又如在幼儿探索磁铁磁性吸住钥匙环节时,老师提问:所有的钥匙都能被磁铁吸住吗?适时的反问使幼儿产生心理和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为新一轮的猜想、实验提供科学素材。

3.有效提问要实现提问主体的反转

学启于思,源于疑,在活动中要将提问权交给孩子,允许孩子质疑。中班幼儿在《电动玩具》活动中,对相同外形的两辆汽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一辆会自己跑,边跑边响音乐,而另一辆必须自己用手推着跑呢?带着疑问,幼儿仔细地观察比较,终于发现一辆汽车里有电池,另一辆没有,于是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安放电池,接通电源。幼儿只有对事物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主动探索,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实施策略

科学探索活动讲究的是教学做合一,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生活中的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最终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1.巧妙组织教学,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师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大班《小动物在哪里》活动时,老师先出示一张白纸,在幼儿确认纸上什么也没有后,举起喷雾器,朝纸上一喷,奇迹出现了,画面上呈现出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幼儿十分惊讶:哇,老师会变魔术,兴趣油然而生。这时,老师神秘地说:这个小魔术很简单,每个小朋友都会变,不信你们自己试试。幼儿都跃跃欲试,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2.创设区角,为幼儿主动探索提供条件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仅靠教学是不够的,还要积极提供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例如班级设置做做玩玩科学探索区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

3.大胆尝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实践的机会,努力构建以幼儿实践为主题的实施条件,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对赛车感兴趣,老师就决定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把这一过程变为孩子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在制作汽车的活动中,幼儿寻求合适的半成品材料,有的将木板条和螺丝帽相连拼装,有的给汽车安装方向盘、喇叭等,还有的探索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方法。赛车时,共同找来小滑梯、独木桥、海绵、瓦楞纸等不同的材料,通过

多次操作,很快就发现了汽车跑得快与慢跟材料的光滑和倾斜度有关系。活动中不仅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交流与分享的社会性行为也得到了培养。

四、家园合作,科学探索活动的顺利实施策略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还要发挥家长优势,以求资源共享。班级设置百宝箱,放置家长收集来的各类材料用于制作玩具;发挥家长志愿者工作优势,联系实践活动场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来园带领幼儿活动。通过这样的合作,拉近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开拓了幼儿的眼界,拓展了教育的外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运用多种实施策略,能够有效地接住幼儿抛来的球,让幼儿好奇心、探索精神永存。

【作者单位: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江苏】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途径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 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 织与指导”为教研重点,现在我就谈谈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一、活动前的用心准备. 准备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 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1.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 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 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 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 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我们的区域设置由教师 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 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 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巧手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系 鞋带、编辫子等;“益智区”: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 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块做成快板等进行打击乐等.活 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 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另外,还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我们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Kb02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学习方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 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好奇,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疑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重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主题活动:《风 的 奥 秘》

杨柳活动背景: 江南早春的天气,就象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又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一大早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议论纷纷,彭娟说: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蒋紫堇说: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竟竟说: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带领幼儿来到户外去感受风,引导他们把有关风的内容与每天的天气记录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风的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在幼儿探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存在、风的大小、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的探究过程,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充分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学会自主的收集信息(书上、光盘、网上,或问自己的家长),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在一系列“探究风”的活动中,使幼儿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自己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事先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请家长予以配和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如图)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奇妙的影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教案:奇妙的影 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 各若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蜡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 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 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 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 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 对照一下,是否一样? 3、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 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 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经验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 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 戏…… 活动延伸: 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 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富有吸引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富有吸引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月份目标,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域,同时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园在区域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简介几种做法: 一、师幼互动,设置区域 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在设置区域时,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叶子”主题时,我们带幼儿观察了小区内各种各样的叶子,开展了集体活动“叶子鸟”,以引导幼儿积累有关叶子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叶子拓印、叶子创意拼贴、叶子小人绘画等区域活动。接着,我们将引导重点放在对叶子小人的创想上,从而生成了“创想叶子小人”的区域活动。本次活动是在教师的观察和反思中,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共同生成的。幼儿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主动而自信,逐渐积累艺术学习的经验。通过这一区域活动,幼儿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运用绘画形式加以表现,教师看似参与不多,其实一直给予关注,通过为幼儿准备隐性的教学环境,如投放绘画材料,提供亲子活动单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活动循序渐进,引导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提升活动经验水平。 二、投放开放性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份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要根据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首先,这些材料必须是合乎幼儿兴趣,能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其次,这些材料还需要有挑战性。最后,材料的投放还要具有生成性,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材料,或是添加新材料。比如在智慧宫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卡片、飞行棋、跳棋、扑克牌等;小舞台有各种头饰、木偶、自制小花及相关道具。让幼儿通过丰富材料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又如二月份的手工区:当幼儿学会了用花片、色纸做各种不同的灯笼后,我们又投放了易拉罐、小纸盒、小木棒、浆糊、尖刀等,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花灯,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另外,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做法也值得提倡,这些物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幼儿能时时玩出新花样。 三、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例如:我发现科学探索区的月月的小朋友拿着镜子照了照,觉得没什么好玩,就放下了。我说:“月月,我们到阳光下玩镜子怎么样?”月月把镜子拿到阳光下,照来照去,突然,她发现镜子能反射太阳光,还能用光斑投射到墙壁或天花板上,她兴奋极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又没人玩镜子了。想了一会儿,我打来一盆水,以商量的口气说:“江世伟,我们把镜子放到水盆里,看看会发生什么?”江世伟把镜子放在水盆里:“哇!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教案:趣味小蚂蚁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和亲自动手的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蚂蚁的形状、颜色和身体特征。 3、从小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蚂蚁挂图、放大镜每人一个、盆、沙子、小碟、投影仪、活蚂蚁、小透明盖。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把投影仪打开,上面放着几只活蚂蚁在上面爬,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师让你们看一种很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幼:“小蚂蚁。”师:“你们可真聪明” 2、比赛捉蚂蚁:让幼儿从大盆里用手把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再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蚂蚁不要爬出来。 师:“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小蚂蚁,你们想不想和它们玩呀?那好,咱们做个游戏,比赛捉蚂蚁,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胆大。把盆里的小蚂蚁捉到自己的小碟子里,捉好之后还要想办法不让蚂蚁爬出来。好了,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准备好了吗?开始比赛。”3、观察蚂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捉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小不小呀?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眼睛、口、足…?)小朋友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现在再把小蚂蚁放回去。

活动二:看挂图,分析挂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分析蚂蚁的外形特征。说出自己看到的蚂蚁和挂图上的有什么不同吗? 师:“小蚂蚁我们都观察了,现在呀,我们来看一只大蚂蚁,你们想不想看呀? 出示挂图 师:“那你们看看你们捉到的蚂蚁和教师这里的这只蚂蚁一样吗?” 师:“有说一样的有说不一样的,那哪一样哪不一样?”让幼儿观察挂图 师:“谁能看出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头、胸、腹三部分) 师:“那我们再看一看,蚂蚁头上都有什么呀!”(眼睛、口、触角)师:“那你们知道小蚂蚁的触角是干什么的吗?”(两蚁相遇时,靠触角相碰,传递消息,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师:“胸上还有什么?”(叫足,一共有三对) 师:“好了,我们今天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小蚂蚁的知识,你们表现的都这么好,想不想玩一个游戏呀?” 活动三:游戏《小蚂蚁搬豆》 1、交代游戏名称 2、这个游戏怎么玩呢?老师会选出最听话的小朋友来玩。 小蚂蚁们先站好两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搬的最快。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小纸的大家庭(小班) 一.主题由来 随着日新月异的的发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纸的存在,小朋友们的身边也充斥着各种纸制品, 纸巾、纸盒、纸袋、书本等等。纸不仅仅对于我们大人生活中至关重要,在小朋友的日常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小纸的大家庭”的主题活动单元中,我们将开展一系列关于各种纸的活动。让孩子从撕 贴和折叠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 一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各种纸,在废纸回收、利用再生纸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 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的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将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 二.主题目标 教育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动手、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增进幼儿的环保意识。 3、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学习目标: 1、感受纸的特性,学习观察、记录、统计的方法,探究纸的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 探索的兴趣,并能在生活中积累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 2、了解纸的产生、来源以及废纸的再利用、废纸再造,知道爱惜节约纸张。 3、在塑造、切割、组合等活动中,创意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美化生活。 4、感受不同材料在演奏时的音色变化,能运用已掌握的节奏型进行创作性的表现。 三.主题网络 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说说“我收集的纸” 语言活动:纸箱和纸、找一找,哪里有纸、参观纸艺店、纸娃娃、有趣的立体书 科学活动:卫生纸怎么来的、神秘信纸、为什么纸要回收、神奇再生纸、纸是大力士 数学活动:纸的另一半 音乐活动:纸飞机、纸爱变花样、糖果王国的舞会 美术活动:纸的观察小书、和纸玩游戏、好好爱护我、多变的剪纸花、彩纸作画、纸的同 乐会、纸的大壁画 体育活动:纸箱妙妙妙、报纸真好玩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探索太空的奥秘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游戏活动方案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每个幼儿园都想方设法的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但是往往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我们的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教育改革中所指的吸收新知识、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我个人认为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如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可以在小班设置“生活劳动区”,安排一个如家庭般温暖而热闹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获得许多生活中必要的本领、生活常识,获得做“家务劳动”的体验。在这里,幼儿每天有机会“理小菜”、“搓面团”、“剥豆子”并送到厨房去,而老师有时成了外婆,和宝宝边剥豆子边拉家常;有时成了妈妈,教宝宝穿衣叠被。这一极富有特色的“生活劳动区”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也不会再出现到了中班下学期,个别幼儿对于蚕豆还无从下手的现象。 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但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怎样的环境创设才是合理的,能使幼儿积极地与之发生互动?如何把区域活动这一形式有效地与幼儿园其它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教

师怎样指导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中 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凭借这一形式而进行的幼儿与环境、与引导者(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发生在其中的教育过程才是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教师应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地利用区域活动提高个体的发展水平,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指导方法,以达到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儿童、引导儿童、支持儿童活动的区域环境?这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在那里,地面、墙面、桌面被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材料、设备等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儿童获得充分活动,和谐发展。我个人认为可设置以下几类区域:(一)生活劳动区:包括动作技能训练,比如抓、推、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梳头、系鞋带、洗手帕;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折叠餐巾、分碗筷、切水果、刨瓜皮、浇花等。 (二)语言区:包括耳听录音手操作、合作猜谜、故事表演、剪贴废旧图书、自编故事、跟“磁带老师”讲故事、卡片找朋友(字画配对)等。 (三)科学区:数学区,有按数取物、几何形状、按规律排序、实物与数配对、看图自编应用题、数学棋、找单数双数游戏、式题套圈、测量工具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论文: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培养幼儿爱好自然科学,需要珍视孩了们可贵的好奇心,激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愿望,并加以谆谆诱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活动,幼儿从感觉反馈中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继续探索操作的愿望。 幼儿都有他们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幼儿来说,更好地引导他们观察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可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使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喜欢动、植物,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探索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教师的传统观念已被逐步打破,由以往教师讲科学、幼儿学科学,转变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教师成为幼儿学科学的指导者,幼儿真正成为学科学的小主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科学探索活动逐渐成为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方式。 第一、要扩大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 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观察、操作,直接感知和接触周围世界的事物而取得的经验叫早期科学经验。对幼儿来说,这些早期科学经验就是他们早期接触的世界,是他们所感知的事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例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会啼叫;鱼儿离不开水;鸟因为有翅膀,所以才会飞;风力会使风车转动,也可以使帆船前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产生热等……,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的基础,对于幼儿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通过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逐渐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能力,其中包括动物饲养管理、植物栽培管理、科学小实验及小制作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锻炼机体的灵活性;还有利于发挥个别幼儿的才能,使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并富有创造性。 第三、科学探索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 自然界充满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富于好奇心的孩子们总是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或是亲手拨弄一下探个究竟,而科学教育往往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操作性强,幼儿能在自由宽松的活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活动教学策略一、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1、《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是:“能 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每个年龄段课程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归为四大类 1.自信心培养 2.人际交往 3.行为规则 4.民俗文化 2、《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目标解读: 《纲要》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同时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纲要》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幼教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二、社会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1、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活动目标; 2、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来讲,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具体直观,另一方面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的个性; 3、避免空洞的说教,目标应具体到具体的行为。 4、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课程内容就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社会领域教学的指导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三、社会教育领域教学指导方法 实践练习法 1. 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 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实践练习法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务、力所能及的园内公益劳动、待人接物、解决矛盾和冲突等。 2.调查法。 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物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 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在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等问题。因此,调查法

幼儿园中班主题:中班探索活动“蛇”

主题的产生春的来临,使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孩子们开始收集自然角了,最近每天都有孩子带来各种自然角的物品,如:水果、干果、盆景等等。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黄灏小朋友手里拎着一个饲养盒兴冲冲的来到了教室,大声的喊着:“老师、老师,我带来了一条蛇”。他的喊声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一起挤着看这条蛇。有几个女孩子似乎比较胆小,抱着双臂说:“我最怕蛇了,会咬人的”。但好奇心又驱使着她们追随着看热闹,我悄悄的走过去,倾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曹振飞说:“蛇的舌头和我们人的舌头是不一样的”。刘景超说:“我看过动物世界,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有毒的”。黄铭均说:“蛇身上的花纹是不一样的”。王中天说:“听说蛇还会脱皮呢”。徐雨航说:“蛇没有脚它怎么走的呢?”。周祖豪说:“我还吃过蛇肉呢”等等。我从孩子这些谈话中对他们的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拟订了一个关于蛇的主题网络图,图中实线部分是孩子们实际活动内容,虚线为教师预定内容。场景一:蛇的趣闻确定蛇的主题后,我开始与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蛇的资料,短短的几天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法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蛇书籍和VCD,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蛇的资料,其中黄铭均带的一本书《有趣的蛇》最受孩子们的关注了,他们没想到蛇与人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书上记载着有一种双头蛇、会唱歌的蛇、会跳舞的蛇、会看门的蛇、会当保姆的蛇、会灭火的蛇、还可以用活蛇做耳环、做门帘等等。孩子们真是太激动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表现出来,有的孩子选择了用泥工捏各种各样有趣的蛇,有的借用废旧材料、积木等拼搭蛇洞、蛇桥等,选择最多的是绘画,许多孩子一边画一边嘴里唠叨着,忽而沉思,忽而又挥舞着手中的画笔。不一会,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呈现在了我的面前。下面是部分孩子作品的解读。王中天:有一条蛇,它想去爬树可是爬不上去,后来两条蛇一起爬了上去,房子的门帘也是许多蛇串成的”。夏炎:许多蛇在一起比赛谁跑的快,“预备起”它们一起跑了起来,跑的一条条累的伸长了舌头,有一条蛇跑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王炎:有一天,有一个小朋友要过河,没有桥,怎么办呢?一条蛇看见了就游了过来架在河上变成了一座桥,小朋友就过河了。还有条蛇盘在那儿晒太阳。周秋妤:这是一条毒蛇,它在吃草,吃饱了在草丛里了生了5个蛇蛋。俞琦涵:有一天太阳下山了,蛇也要回家了,在散步时听见蛇宝宝在蛋里哭,它们就在旁边保护它们了。刘明玉:这个人家养了两条蛇,看见下雨了,地上有水就变成一条路,让大家从它身上过去,另一条蛇站在门口看门,等着主人回家。在解读孩子们的作品时,我始终被孩子们的作品深深地感动着,仿佛自己走进了孩子那童话般的世界,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着、快乐着,对一切充满了美好的遐想。场景二:蛇的疑问孩子们对研究蛇的热情越来越高,从各处找来的资料中又发现了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找到了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图片,仔细研究起来,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无毒蛇的头一般较小,呈椭圆型,嘴里没有长牙,尾巴较细。而有毒蛇的头呈三角形,头部有毒腺,嘴里有两颗对称的长长的毒牙,背部花纹较深,尾巴较粗。在观看VCD后,孩子们还了解到最小的蛇只有5厘米左右,如蚯蚓那么大。最大的蛇是蟒蛇,超过12米,一口能吞下一头猪。蛇的颈部没有骨头能吞下比它大的食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不断地向我提问题,思维非常活跃,我把他们的问题记录了下来。田懿仁:蛇为什么要脱皮呀?沈彤:蛇都是卵生的吗?妈妈说也有蛇是胎生的,是吗?龚晓楠:响尾蛇为什么能发出声音呢?张彦华:有毒蛇和无毒蛇吃的东西一样吗?徐雨航:蛇的身体为什么要盘起来呢?蒋丰聪:如果被蛇咬伤了怎么办呢?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观察十分细致,思考的问题也开始渐趋深入,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有的问题我真是回答不上来,怎么办?我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一起讨论,一起分享。场景三:蛇的妙用一天早上,曹振飞从家里拿来了一瓶洗发精,他神秘地告诉大家:“这洗发精是用蛇胆做出来的”,好几个孩子睁大了眼,张大了嘴,“啊

!蛇胆还可以做洗发精呀?真是第一次听说呢”。可见,孩子们的兴趣上来了,现在他们想知道的是蛇的用途,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微笑着对他们说:“是啊,蛇的用处可大了,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大家一起回家问一问,找一找蛇的用途,明天来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好吗”?第二天早上,各种蛇制品,及一些网上下载的资料,让我和孩子们欣喜若狂。徐晨颢:蛇胆可以止咳,我咳嗽的时候就吃过。刘景超:我爷爷喝的酒里有一条蛇,叫蛇酒。俞琦涵:我妈妈脸上擦的粉也蛇胆做的。王致一:我们家还有蛇油呢,蚊子咬了以后一擦就好。周祖豪:我爸爸有一只皮夹子是用蛇皮做的。潘莲泓:我阿姨是开手机店的,有的手机套也是蛇皮做的。沈彤:我妈妈还有一只蛇皮做的包和一双皮鞋呢。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蛇的妙用,我在一边默默地分享着他们的收获和快乐,没想到一瓶小小的洗发精,引来了孩子们如此大的兴趣,并使他们执著地去探索、去释疑,从而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场景四:智力大赛当“蛇”的主题接近尾声时,大家经过讨论,一致决定举行一场大奖赛,在大奖赛中,孩子们大胆参与的热情又让我身受感染。大奖赛分为两轮,抽签题和抢答题,孩子们分为红、黄、蓝三队,规则有孩子自己制定,部分题目也有孩子自己决定,答对一道题得一颗星,竟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大家一向认为最调皮的张焕凯在这次大奖赛中表现尤为突出,一个人获得了五颗星,他所在的组获得了冠军组,本人也被评为“能干宝宝奖”。部分题目摘录如下:1、被毒蛇咬伤怎么办?2、有毒蛇与无毒蛇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响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方案 执笔:陈小红林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符合幼教改革精神,因而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随着《指南》学习与贯彻的深入,我们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游戏的自发、随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之间形成了矛盾,形成了当下在区域活动中所显现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对教师预设了目标、内容和玩法的区域操作练习兴趣不高,或玩法与目标不一致,学习性很强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求;区域活动还是更多的由教师主导,材料的选择、玩法的制定、结果的评价也都围绕着教师设定的框架,幼儿只是被动的完成操作,而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行为的体现。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真正具有游戏精神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是我们老师能够在预设和幼儿自发游戏之间有效驾驭的什么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尝试在我园区域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我们如何能最大化的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而相应的减少教师的预设与控制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自发游戏向教育背景中的教师预设的游戏的转化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发挥独特价值,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区域游戏呢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化的形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精选文档

xx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幼儿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这种短期的效应,而应该是幼儿长期的发展,试想如果一味追求孩子会做多少计算题,认识多少动植物结果势必会导致幼儿的天性被抑制,从而使幼儿可能产生厌学、被动等不利于长远发展的现象。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幼师生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活动,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 问题一:猜测――因为盲目,浪费了活动时间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张集体记录表,表中分别有红色和黄色,红色和蓝色,黄色和绿色的颜色标识,教师启发幼儿猜想,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红色和蓝色变成什么颜色?黄色和绿色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分别说出了自己猜想的颜色,教师又继续追问,你为什么认为它们会变成这个颜色呢?为此全体幼儿为这问题无意义地争执开来。 我们的教师常常比较关注问题的开放性,认为只有类似的提问才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们多想,多说,然而,我们发现,在看似开放自主的猜想背后,幼儿似乎所获无几。第一次猜测脱离了幼儿的现有经验,大部分幼儿纯粹是盲目地凭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进行,第二次猜想,同样也是毫无目的地进行。幼儿阐述的理由也大多没有科学的根据。 诚然,在某些探究性活动中,适时的猜想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为幼儿建立起已有经验和操作结果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思维,增强探究目的性。但是盲目地猜测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不恰当的猜测还会使科学探究活动偏离方向,违背了科学的严谨性,给幼儿造成误导。在本案例中,其实完全没有猜测的必要,而仅仅需要让幼儿们动手自己操作。 对策一、猜测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必须要明确的是,猜测对于本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在是否有助于兴趣的激发,是否有利于经验的获得,是否是下一个环节的准备和铺

中班科学教案 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奇妙的电池》以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记录本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李艳华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耐心毅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活动,教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指导应有所区别。首先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的困难。其次,教师的出现与介入需要一定的艺术性,适时的出现、恰当的指导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主题经验等。让以孩子为主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方法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孩子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而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集体教育中的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当引导点拨的隐形地位。教师的指导策略则是通过投放材料、观察了解孩子、恰当指导、适当评价等环节来实现教育目标。 一、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融合。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应注重各活动区的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达成一致性。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区域游戏活动的环

境进行创设,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并根据不同主题的进程及时而有目的的调整、补充、变化区域中的材料。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因而材料是幼儿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材料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教育因素。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的材料只有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大班区域活动“扬州的桥”中,提供了易拉罐、牙膏盒、吸管等,因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操作材料以具有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的方式呈现。材料的提供虽然需要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过幼儿能力所承受的范围。 (二)根据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提供阶段性材料 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材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科学探索区》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 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 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 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 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