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_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_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_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测试题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表格内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生物书 D、细菌 2.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 、蜻蜓点水

B 、种子萌发

C 、森林着火

D 、人的呼吸

3.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 A 、向日葵 B 、青蛙 C 、烟草花叶病毒 D 、酵母菌

4.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5.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制造有机物 C、都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6.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 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反证法 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9.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0.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考号: 班级: 姓名: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

1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

的其它蝗虫

1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时刻,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这是我国第四次载人飞行。你认为“神舟九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16.生物圈层的厚度大约有()

A、10千米

B、20千米

C、25千米

D、30千米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生物圈中哪种因素()

A、季节

B、水

C、生物

D、空气

1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树林能保持水土

C、候鸟迁徙

D、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

19.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修改假设

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验

D、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

20.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蛾类在夜间活动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2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22.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把狐全部杀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A、草长得十分茂盛

B、兔的数目一直增加

C、兔的数量没有变化

D、兔的数量先增加后下降

2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

C、一群蜜蜂

D、一片农田

24.下列各项属于食物链的是()

A、山鹰→蛇→鼠→植物

B、阳光→草→兔→狐

C 、植物→鼠→蛇→山鹰

D 、田鼠→蛇→山鹰

25.下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的填A ,错误的填B 。请把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题号 26 27 28 29 30 答案

26.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27.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28.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29.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 30.食物链成分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都包含有。( )

三、填空题(除35题第1小题外,其余每空1分,共45分。)

31.下面是动物的有关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 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 猫生小猫属于 。

(3)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属于 。 (4)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 。

(5)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

32.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写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分析此段文字,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和非生物写出来: 曲中的生物有: 。 曲中的非生物有: 。 33.右边的记录卡是小强等几位同学在进行某公园生物调查时的记录。请根据卡片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们将调查的生物分成A 、B 两类,A 类是 ,B 类是 。 (2)他们将A 又分成两类的分类标准是:

。 (3)他们将B 分成三类的分类标准是 。

34.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实验基地(是一个完全密封的模拟生物圈

A1、油松 落叶松 刺松

A2、杜鹃 刺梅 一品红 B1、蜻蜓 蝗虫 麻雀 蝴蝶 B2、老鼠 蚯蚓 蜘蛛 B3、金鱼

的环境,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利用计算机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温度。)。但一年多以后因无法生活下去不得不从里面撤出,无法完成预定实验计划。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35.右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共14分)

(1)根据捕食关系在图中把食物

链表示出来,共有条。

(2)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3)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4)除了图中的组成部分外,要

达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加上:

和。

36.右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8分)

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

生态系统称为。

⑵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

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⑶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

系统的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37.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和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2)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3)若有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处和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统计数目的数和数。

预计结论:。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C A D B C A A D B D D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B B B C D D C C A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题号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B B

三、简答题(除35题第1小题外,其余每空1分,共45分)

31.(1)生长与发育现象

(2)生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33.(1)植物,动物

(2)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着。

(3)生活环境

34.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35.(1)食物链如右图(9分),共9

条。

(2)草→兔→孤,或草→鼠→狐等

都可。

(3)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

蛇→猫头鹰。

(4)非生物部分,分解者。

36.(1)生物圈

(2)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分解,细菌,真菌,循环

37.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无)影响。

制定计划:

(1)光,明亮,阴暗

(2)明亮组,阴暗组

(3)明亮,阴暗,总数,平均数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生物圈练习题

第一节生物圈课堂训练 1.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3.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 B.水分 C.空 气 D.有机物 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 A.空气 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 D.水 6.1960年科学家在水深为11022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查时,发现海底没有绿色植物生长。这是为什么?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一个完全封

闭的生态实验室——“生物圈Ⅱ号”。该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巨大的钢架玻璃罩内,有微型的森林、草原、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等;还放养了家禽和家畜等。1993年1月,八位科学家进入实验室。他们计划在完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自给自足生活两年。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多,这个实验室内的氧气含量大大减少,粮食也严重减产,八位科学家只好提前撤出。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Ⅱ号”运行三年后,实验室中对人体和动物体有害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度增加。 (1)“生物圈Ⅱ号”模拟的是什么? (2)设想科学家是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小麦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七星瓢虫与蚜虫 D.蚂蚁和蚱蜢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 3.下列能够反映生命基本特征之一的是() A.生物都能够快速运动 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④制定计 划⑤实施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③ 7.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8.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螃蟹归为一类,将松鼠、樱花、蚂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A.形态结构特点 B.用途 C.生活环境 D.数量 9.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教案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_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测试题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表格内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生物书 D、细菌 2.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 、蜻蜓点水 B 、种子萌发 C 、森林着火 D 、人的呼吸 3.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 A 、向日葵 B 、青蛙 C 、烟草花叶病毒 D 、酵母菌 4.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5.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能自由运动 B、能制造有机物 C、都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6.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条鱼的运动状况。 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反证法 8.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 A、人吃饭 B、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9.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0.生物圈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1.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考号: 班级: 姓名: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综合测试题

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6、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9、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11、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12、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3、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14、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5、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6、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8、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9、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20、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21、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物质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探究实验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e、得出结论 f、表达和交流 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四、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组成: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检测试题 1.“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 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粒”这句话表明: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 A.人口普查 B.森林资源调查 C.水资源抽样调查 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4.下面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 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 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6.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 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盘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7.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儿,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 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有人将草用网了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鸟和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是竞争关系 C.对于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被捕杀,那么对草的生长不利 8.某合作学习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科学的 是: A.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B.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C.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再用纸板盖住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 纸盒的中央,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D.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观察鼠妇的分布情况 9.地衣(一种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 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0.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B.生物体的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C.环境造就了生物 D.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11.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都不是 12.澳大利亚草原上的野兔,常泛滥成灾,为了减轻灾害,又不破坏生态平衡,应该: A.用化学药品毒杀 B.人工适量捕杀 C.把野兔的食物都除掉 D.杀死所有野兔 13.被誉为“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4.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的原因是: A.环境的污染严重 B.益虫被大量消灭 C.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D.食虫鸟大量减少 15.牧草留种地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植被被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16.实验室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可看作是: A.食物链 B.生物圈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 17.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 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呈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18.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内容是关于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

初一生物生物圈

沂源县历山中学生物导学案(初一上)(3)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主备人崔田田审核人高和菊)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2)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和分析资料,共同合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一:生物圈的范围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3—14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包括哪些范围?在这些范围里分别有哪些生物? 自主探究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页红色背景里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 、。资料的形式包括、、以及等。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资料分析中的图片,小组讨论15页上的三个问题,看哪个 小组讨论的认真积极。 通过资料分析,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和,还有和。 3、请你运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你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生物圈是如何满足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 三、自学检测: 1、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地球 B.海洋和陆地 C.人所生活的环境 D.生物圈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 A.海洋 B.江河湖泊 C.沿海区域 D.海洋和江河湖泊 3、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 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表面 C.水圈的上部 D.各个圈层 4、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鸟类 B.昆虫 C.鸟类和昆虫 D.鸟类、昆虫、细菌等微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无二氧化碳B.无阳光C.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 2.下列属于生物的有() (1)狗 (2)山羊 (3)死猪 (4)钟乳石 (5)生物标本 (6)水笔 (7)杂草 A.(1)(2)(5)(6)(7)B.(3)(4)(5)C.(1)(2)(7)D.(1)(2)(3)(5)(6)(7)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生物圈B.地球上的人 C.地球上的岩石D.天鹅湖的所有植物 5.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蚯蚓疏松土壤 C.干旱使水稻减产 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6.通过学习,相信你认识了不少生物,也学会了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孔子鸟化石B.珊瑚C.钟乳石D.石头上的青苔7.“蜻蜓点水”描述的是生物的() A.生长过程B.繁殖现象C.应激性D.新陈代谢现象 8.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下列哪项

A.大兴安岭森林B.扎龙自然保护区C.中国南海D.青藏髙原9.若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人和玉米分别扮演的角色依次是()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 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消费者 10.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浮游植物B.小鱼小虾C.鲸D.海带 1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南河中的鲤鱼B.竹溪湖中的所有生物 C.南宝山的全部羊D.天台山林区 12.岳麓山上所有的生物与它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 A.食物链B.生态系统C.生产者D.食物网13.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污染降解作用,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4.涡河是毫州一道美丽的风景。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涡河B.涡河中的水 C.涡河中的植物D.涡河中的全部生物 15.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自然因素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和相对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16.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解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生物圈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 物部分和分解者。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

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 多。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第三节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练习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练习题 一、选择题(40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4.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⑥④⑤②① 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6.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7.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以上 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9.通过预防接种已消灭的疾病是() A.肺结核 B.乙肝 C.痢疾 D.天花 10.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 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 11.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12.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母羊 D.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4.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撞击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遇了“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1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16.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A.能量输入 B.能量输出 C.能量流动 D.能量交换 17.在绿草地中生活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18.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了解生物圈练习题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了解生物圈备考习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都能适应环境 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D.都能生长和繁殖 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B.水C.温度D.湿度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 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 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 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 A.灌丛B.草地C.水洼D.裸地 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 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 12.黄巢的着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影响开花的因素是( )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温度和湿度D.肥料和氧气 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14.(江苏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16.嘉兴南湖经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下属于南湖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湖中的鲫鱼B.照射到湖中的阳光 C.湖中的南湖菱D.湖中的细菌与真菌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 绿化美化环境 B. 在田间焚烧秸杆 C. 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 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 植树造林 B. 清运垃圾 C. 洒水 D.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 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使用环保购物袋 D. 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 ③⑤ B. ①② C. ①②④⑥ D. 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 植树造林 B. 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 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 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 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 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 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 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 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 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时珍 B ?司马迁 C .达尔文 D .袁隆平 B .葵花仅仅需要,粮食仅仅需要水 C .它们的生活既需要,也需要水 D .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7.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 .草T蚱蜢T食虫鸟T蛇T鹰 C .狐T鹰T食虫鸟T蚱蜢T草 8 .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A .热时人会出汗 C .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9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 B .蚱蜢T草T食草子的鸟T鹰T狐 D .草J蚱蜢J食虫鸟J鹰J蛇 ( ) B .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D .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 )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10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黄河中的鲤鱼 C .分解者 D .食肉动物 ( ) B .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母鸡下蛋 B .铁皮生锈 C ?雨后春笋 D ?葵花向阳 4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确的是 C .草原上的全部羊 D .泰山林区 1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生物圈 B .陆地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12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 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D .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5 .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这里的物质应当指 A .营养物质 B .空气 C .水 D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地点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0 水槽边的石头下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 6.观察下图,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 A .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13 .在没有使用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的DDT是通过( ) A .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 .食物链积累的 C .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 .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14 .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温度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 A .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 A .葵花受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 B .草地的早、中、晚湿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生物圈综合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选择题: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ft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6、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9、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11、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12、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13、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14、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5、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6、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 与 B 的总和 D、A 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18、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 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地球及生物 19、2003 年10 月15 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 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 A、空气 B、食物、水 C、空气、食物、水 D、水 20、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知 识点总结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

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