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3.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A.分权B.共和C.平等D.自由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一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唐代和宋代都有誎官。唐代誎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誎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誎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誎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到:“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

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陈阳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集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林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11.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

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12.《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D.立即展开暴力革命斗争

13.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D.缔结关贸总协定

14.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5.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墓后室画像砖上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缫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这此信息主要说明()A.甘肃西部已从游牧转向农耕文明B.画像砖主要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C.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D.汉代甘肃西部出现蚕桑与丝织业1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

期。”(【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1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

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

18.“夏至有雨,仓里有米,谷雨无雨,犁耙挂起”。“种田不撒粪,等于瞎胡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一年四季旱。春争日,夏及时,一年大事不宜迟……这些农谚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B.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

C.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D.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

19.1874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21.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彻底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学习西方实用科技维护封建统治21.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22.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出现“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

④民国成立,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23.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5.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6.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①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②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③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④民国时

期中山装的流行。对此,下列表述最为适当的是()

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

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7.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8.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9.马克思曾经这样评述:“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强调的是()

A.没有英国,亚洲社会也会出现根本的革命

B.没有亚洲社会的根本革命,人类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C.英国在客观上为亚洲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英国在亚洲犯下了不可宽恕的罪行

30.“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这段话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凯恩斯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

31.(25分)阅读下列有关大国崛起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7世纪,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一步一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二美国的崛起

——摘自《央视八位〈大国崛起〉专家之深度角度——强国之鉴》

(1)据材料一,试从政治、经济方面指出英国“抢占先机、傲视全球”的具体表

现,并分别说明其对促进英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2)如材料二中图所示,作者把美国崛起分为五个台阶,请就前三个台阶各举一例

标志性文件或事件。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第四与第五台阶题写合

适的标题。

(3)统合上述材料,概括英美两国崛起带给我们的共同启示。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70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按照历史的观点,新帝国主义无疑将被看作是世界的一大进步,正如工业革命是欧洲人的一大进步一样。……当欧洲的资本与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法估量地提高了。

结合中国近代史评价材料中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结合)(提示:可结合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史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