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单元参考教案

《实数》单元参考教案
《实数》单元参考教案

基于标准的教案第六章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主题:实数

课时:共6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七年级数学教师 /巩义市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2.教材分析

本章可以看成其后的代数内容的起始章,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范围的认识就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而无理数的概念正是由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的平方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用“猜想、类比、验证、归纳、应用”的方法探索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6.1平方根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2

dm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2

dm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dm(板书:所以边长=5dm).

(二)(完成下表)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任意抽一张卡片,让其他学生回答平方或算术平方根。) (按以上过程抽完所有卡片)

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为了书写方便,我们把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指准上图)看到没有?这根钓鱼杆似的符号叫做根号,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四、精讲精练 精讲

例: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

49

64

; (2)0.0001. (要注意解题格式,解题格式要与课本第40页上的相同) 精练 1.填空:

(1)因为_____2=64,所以6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______; (2)因为_____2=0.25,所以0.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______; (3)因为_____2=

1649,所以164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______. 2.求下列各式的值:

根号

被开方数

a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填空并记住下列各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记住没有,教师可以利用卡片进行检查,并要求学生课后记熟)

4.辨析题:卓玛认为,因为(-4)2=16,所以16的算术平方根是-4.你认为卓玛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a a叫做被开方数.

六、作业P47习题 1.

6.1平方根第2课时

学习目标:会用计算器求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之间小数点的移动法则, 估计含有根号的数大小.

重点:会用计算器求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及实际应用.

难点:用计算器探求算术平方根与被开方数之间小数点的移动法则,估计含有根号的数大小.

㈠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49

64

(3)0.0001 (4)0 (5)

1

2

4

对于第5个问题应借助计算器来求解(引入新课)㈡例题讲解,学习新知

例2: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136;(2))

001

.0

(2精确到

强调不同计算器的按键顺序.

注意:被开方数中含有科学记数法表示形式.

练习:P44 1 P47 5

(三)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规律: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两位,则其算术平方根的小数向右(左)移一位;或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时,则其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10倍.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估计一个数的大小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3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2

cm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栽出一块面积为3002

cm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不知能否栽同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栽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栽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分析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如何列出方程;

第二:估算50的大小.

练习:P44 2

(五)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巩固练习:1、P47 6

2、P48 7、12

小结:

1、学会使用计算器求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2、当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两位,则其算术平方根的小数向

右(左)移一位;或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两倍时,则则其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一两倍.

3、估算含有根号的数的大小.

(六)布置作业:P48 9、10

6.1平方根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

的平方根.

2.经历有关平方根结论的归纳过程,知道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归纳有关平方根的结论.

三、合作探究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如果一个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填空:

(1)面积为16=;

(2)面积为15的正方形,≈(利用计算器求值,精确到0.01).

3.填空:

(1)因为1.72=2.89,所以2.89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2)因为1.732=2.9929,所以3的算术平方根约等于,即≈. (二)什么是平方根呢?大家先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

(三)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正数是多少?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似,(指准32=9)我们把3叫做9的平方根,(指准(-3)2=9)把-3也叫做9的平方根,也就是3和-3是9的平方根(板书:3和-3是9的平方根).

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师出示下表)

同学们大概已经明白了平方根的意思.平方根的概念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类似的,谁会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平方根?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大家把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学生默读)

平方根概念与算术平方根概念只有一点点区别,哪一点点区别?

四、精讲精练

例1、求下面各数的平方根:

(1)100;(2)0.25;(3)0;(4)-4;

(1)因为(±10)2=100,所以100的平方根是+10和-10

(2)(±0.5)2=0.25,所以0.25的平方根是+0.5和-0.5

(3)0的平方是0,所以0的平方根是0

0的平方是0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还是正数,所以任何数的平方都不会等于-4.这说明什么?

从这个例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稍停片刻)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几个平方根?

小组讨论:

正数有平方根(板书: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平方根有什么关系?

0的平方根有个,平方根是.负数平方根

大家把平方根的这三条结论读两遍.

精练

1.填空:

(1)因为()2=49,所以49的平方根是;

(2)因为()2=0,所以0的平方根是;

(3)因为()2=1.96,所以1.96的平方根是;

2.填空:

(1)121的平方根是,121的算术平方根是;

(2)0.36的平方根是,0.36的算术平方根是;

(3) 的平方根是8和-8,的算术平方根是8;

(4) 的平方根是3

5

3

5

-,的算术平方根是

3

5

.

3.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的平方根是0 ()

(2)-25的平方根是-5;()

(3)-5的平方是25;()

(4)5是25的一个平方根;()

(5)25的平方根是5;()

(6)25的算术平方根是5;()

(7) 25的平方根是±5;()

(8)2

(5)

-的算术平方根是-5. ()

五、课堂小结: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六、作业P47 3 P48 8

《6.2 立方根》

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的方法探寻出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根据立方根的意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通过小组合作归纳出立方根的性质,会判断相关命题的真假,总结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评价任务

?1、提问问题:“已知棱长求体积”,“已知体积求棱长”,说出解决办法;(测评目标1)

?2、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测评目标2)

?3、归纳立方根的性质,完成判断题;(测评目标3)

活动一:创设情境

1

. 试一试

仿照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即:如果x3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活动二探索新知

1. 探究

(1)因为23 =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因为( )3 =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3)因为( )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4)因为 ( ) 3

=-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5)因为( ) 3

=-27/8,所以-27/8 的立方根是( )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题中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

你能说说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正数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 0的立方根是 ;每个数都有立方根,而且只有 个 3、对照平方根的性质,你能分清立方根与平立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跟踪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的立方根是1/3。(2)负数没有立方根。(3)4的平方根是2。(4)-8的立方根是-2。(5)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 (6)互为相反数的数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5.学以致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1 ; (2) (3)-0.064. (4)0 (5)5 活动三 引导探究

1.探究5的立方根的表示方式,

2.探究填空

38-= ,38=

,38 3

27-= ,327=

,327

先说意义,小组汇报探究的结论,全班交流。 3、观察所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那么当a>0时,3a -与-3a 有何关系?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7

-1 ;27-

4.求下列各式的值(演板):

(1) (2) (3) (4)

活动四 归纳小结

1、立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

2、说说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的异同.

3、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哪些?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呢? 活动五 达标测评

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根,则这个数是( ) A 、±1 B 、±1,0 C 、0 D 、0,1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64的立方根是4

B 、的是271

31立方根

C 、64的立方根是2

D 、125的立方根是±5 3.16的平方根与-8的立方根之和是( ) A .0 B .-4 C .0或-4 D .4 4.如果a a =3,那么a 是( )

A .±1

B .1,0

C .±1,0

D .以上都不对 5.64的立方根是_______ 6、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⑴-0.008, ⑵64, ⑶—27, ⑷27

10

2

310003001.0-31-364

27-

6.3 实数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学习重点:

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学习难点:

一一对应的;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52, 35- ,274 ,911 ,119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5 2.52= ,30.65-=- ,27 6.754= ,90.8111=&& ,11 1.29

=& 二、新课: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

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3.14159265π=L 也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0正有理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负有理数实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

??????

???????

??→????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π

是正无理数,

,,π-是负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0正实数实数负实数??

???

2、探究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

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对应的数是多少?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数a 的相反数是a -,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0

0,0,0a a a a a a >??

==??-

3、例1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7,5

π

-

,0,32,π-3 (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三、练习:

P56练习1、2、3 四、小结

1、什么叫做无理数?

2、什么叫做有理数?

3、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4、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5、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五、作业:

习题6.3第1、2、3题;

6.3 实数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

2、学会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 学习重点: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

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1、讨论 下列各式错在哪里?

(1)21

33993393-?÷?=?÷= (2

1=-

(3

=

(4)当x =22

02

x x -=- 2、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解:(1

0===

解:

3、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15π

+()23·2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的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三、练习:

1、课本练习第4题

2、计算

202 232

223

-??????-+--

? ? ? ? ???????

四、小结:

1、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2、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五、作业:

习题6.3第4、5、6、7题;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教案

《实数》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及实数的分类,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对无理数的认识. 问题与情境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通过课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怎样将两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通过裁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和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具体是多大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从几何图形上感受2的大小,进而提出2具体是多大?是什么样的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让学生通过理解,举出无理数的例子. 2=1.41421356237309504880 问题:把下列有理数9 5,119,847,53,3-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即:5.09 5,18.0119,875.5847,6.053,0.33&&&===-=-=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实数 ????????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整数有理数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实数???? ??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 负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 问题: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把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放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 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2-. 问题: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是否完全一样? 1.实数的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a -.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实数的开方运算,还有任意实数的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也适用. 从数系的扩充,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以及实数的运算的认识与学习. 例、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23(-+ ; (2)323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1.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点一一对应. 2.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能用计算器计算平方根、立方根和进行简单的探索.能用有理数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能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通过专题复习和单元评价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细心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算数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及其相关运算. 【难点】 1.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 2.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专题分析】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是把有理数学习拓展到实数学习的开始,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知识在实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考试题中单独命题的情况较少,多与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结合考查.解答此类问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开平方和开立方的区别;二是熟悉计算器的使用;三是看题目的要求,弄清被开方数.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2)6;(3)(-10)2. 〔解析〕运用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来求各数的平方根. 解:(1)因为=, 所以的平方根是±.

(2)因为6=,=, 所以6的平方根是±. (3)因为(-10)2=100,102=100, 所以(-10)2的平方根是±10. 【针对训练1】(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②-;③±. (2)求下列各式的值. 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是求算数平方根;- 是求负的平方根;±是求平方根.第(2)题都是对一个数开立方. 解:(1)①20. ②-. ③±. (2)①-. ②. ③-. ④6. 要到玻璃店配一块面积为1.21 m2的正方形玻璃,那么该玻璃的边长为 m. 〔解析〕正方形的边长是其面积的算术平方根,故该玻璃的边长为=1.1(m).故填1.1. 用开平方或开立方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针对训练2】已知b=a3+2c,其中b的算术平方根为19,c的平方根是±3,求a的值. 〔解析〕因为b的算术平方根是19,所以b=192=361.因为c的平方根是±3,所以 c=(±3)2=9.代入已知条件即可求出a的值. 解:因为b的算术平方根是19, 所以b=192=361.

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程教案2016年

1.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小朋友知道鸟的特征吗?你们能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欣赏鸟飞行的图片。 2、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欣赏人类尝试飞行的图片。 重点给学生介绍: 飞行器:达芬奇设计草图,表达了人类模仿鸟类,在蓝天自由飞翔的梦想。 图腾柱“雷鸟” 二、欣赏学生作品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师小结。 三、学生体验创作 1、生探讨自己的飞天梦。

2、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飞天梦想。 3、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展示有代表性作品。 2、进行评价活动。 板书设计: 漫游飞行世界 如何表现? 天空 背景 地面 教学后记: 2.海底世界多奇妙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一——认识一位新朋友 猜一猜:他是谁?(小小潜水员——明明)你知道他要去哪儿吗? 说一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吗? 二、探秘二——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壮观呀! 说一说:谁能说说海底世界的故事? 找一找:海底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 做一做:你能学做几种海洋生物的动作? 三、探秘三——我眼中的艺术家 说一说: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色彩? 猜一猜: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珊瑚)你知道它是怎样想像出来的吗?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记 录 四下recycle 1 单位:实验小学主备人:刘连侠 教材分析: 本部分知识重点复习学校各功能室的名称,时间的表达及衣服的名称及单复数形式。及指示代词引导的陈述性的句子this/that is … 和一般疑问句is this your… yes, it is./no, it isn’t./no, it’s not..these /those are… 还有询问时间的句子:what time is it it’s …教材编写者巧妙的把这些知识融合在活动、歌谣、歌曲及故事中。根据各部分的联系,我把本复习单元分成下列三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task time let’s find out think and write

第二课时:read and act let’s sing 第三课时:let’s read chant and write 四下recycle 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task time let’s find out think and write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废旧物品设计衣服,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英语介绍。 2.能够掌握好一、三单元的词汇。 3.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 think and write. 4.能够在制作衣服的过程中听懂和学会说下列词汇:newspaper, a fashion show, it’s very pretty/beautiful. 为下一节课的read and act 做好铺垫。(read and act 中的新词和句子太多)

教学重点: 1.一、三单元的四会单词的正确书写和在情景中运用。 2.通过制作衣服复习衣服的名称。 教学难点: 在展示中正确使用所学语言 教学准备: 报纸、杂志、纸板盒以及布条等废旧物,胶水、剪刀、彩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7.8 实数(3)》教案

7.8实数(3)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 2.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 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有理数范围内能够进行哪几种运算? 生: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师:在有理数范围内,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吗?能进行开立方运算吗?在实数范围内呢?同学们交流后找人回答. 生:在有理数中,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运算,有理数都可以开立方运算.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总结: 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总能够进行,也就是说,任意两个实数,经过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的结果仍然是实数.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例如,√5+(-√5 )=(- √5)+√5=0,(-2)×(- √3)=2√3, 2+(1+π)=(2+1)+π=3+π, √2·(√2)3=(√2)1+3=(√2)4=4. 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如果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无理数,并且需要对结果求近似值,可以先按问题所要求的精确度用有限小数近似地代替无理数,然后再进行运算. 二、例题讲解 例6 求√2+√3的值(精确到0.01). 解解法1:√2+√3≈1.414+1.732=3.146≈3.15. 解法2: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屏幕上显示3.146 264 37. 按精确到0.01取近似值,√2+√3≈3.15. 例7 求4√3的值(精确到0.001). 解解法1:4√3≈4×1.7321=6.9284≈6.928. 解法2: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屏幕显示6.928 203 23. 按精确到0.001取近似值,4√3≈6.928. 三、课后小结: 你对本节的内容还有哪些疑惑? 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给以总结. 四、作业布置: P77 第5、6、7题 五、教学反思: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章“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教科书 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认识 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 开立方运算。 在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实数体 系。本章教材在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其他内容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运 算基础(如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函数、

二次根式等)。同时,在理论的 运算中也常用开方运算,故务必要学好。 二.学情分析 本章包括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无理数、实 数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学习了有理数 的概念,具备了学习数的开方和学习无理数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 有较强的欲望,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对无理数的学习信 心不足,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 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数 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并会进 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 思维。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出算 术平方根与平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实数与数轴上 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2.通过对平方根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想意识,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克服

全程教学方案

全程教学方案 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全程教学是在地方高等院校等医学院校解决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一种新型临床教学模式。我院是川北医学院三峡临床学院和实习基地。我院要加强与川北医学院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合作,搞好教学特别是全程教学工作。学校将在教学方面将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支持和帮助我院做好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拟定全程教学计划。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程教学的模式上午半天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下午学生再到临床科室进行实习。2.学校统一发教学任务书,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制定课表,教学进度以及考试等相关事项按学校统一要求执行。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我院全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承担临床理论教学的相应的全程教学规章制度,组织备课,开展有关教学活动,为临床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制定学生管理的相关制度,让学生从以前的学校单一管理变为学校、医院的双重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得到严格的实施。 三、改善教学生活条件。医院支出相应的资金改善教学生活条件,有满足教学讲课的多媒体教室,配套其他先进的教学设施,病房示教室,教学办公室,临床技能培训室,以及为学生提供条件完善的学生宿舍。 四、遴选优秀教师,加强师资培训。选好任课老师是全程教学的关键,目前已筛选出我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将作为任课老师,接下

来会组织任课老师培训,培训包括上课内容,上课基本规范、备课、书写教案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试合格的拥有任课资格的人员才能担任理论课教学任务。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老师进行评分,以教学相长的方式选出优秀的授课教师。 五、加强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开学前主要检查教学保障,任课老师到岗情况等。中期教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检查教学运行与执行情况,听课,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查看学生见习和教学查房,还要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期末检查主要是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收集学生意见,同时安排学生期末考核。 全程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到理论知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增加了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机会,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较快的提高。要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更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5、任课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确因故不能上课(或调课),须经教研室同意、并报科教科及转报学院教务科(课程对调)审批。】 【具体作法(1)每个实习生根据病房具体情况,分管4~6张病床。在上级住院医师(包括进修医师)指导下】

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 .1平方根(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扎西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板书:所以边长=5分米).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

实数单元备课

第四章实数(单元备课) 单元要点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以后,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中像2、π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另外,无理数的引入,数集的扩充的教学中充满着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科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本章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2等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比较复杂的几何作图,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四、本章知识结构框图1.本章知识的内在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五、本章教学建议 一.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二.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三.留给学生探索交流的空间 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以一种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待教学要求,不能要求一次到位。 (二)发挥计算器的作用,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三)重视人文教育 课时划分 4.1 无理数 2课时 4. 2 平方根 1课时 4.3 立方根 1课时 4. 4 估算 1课时 4.5 用计算器开方 1课时 4.6 实数 2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全程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Ⅰ、地球 复习总要求: 1.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 5.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1)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 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 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 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 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 (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 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 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 8、经线的特点⑴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⑵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9、纬线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叫纬线圈。 10、纬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 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4万公里。南、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圈长度等于0。 此外,人们根据纬度的不同,称0°~30°SN为低纬地区;30°~60°SN为中纬地区;60°~90°SN为高纬地区。 11、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就构成经纬网。 经纬网的用途:⑴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即具体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位于40°N、116°E的交点附近。⑵确定两个地点的相对方向。如根据经纬网就可以看出拉萨城在南京城西边稍偏南一些。 事实上,以上这些规定,大多是人为的制定,地球表面上根本就没有这些线和网。 例题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例题2、某人从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考查了学生的方向和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情况) 提示:A地的位置有五种可能,(1)赤道(2)北半球(3)南半球(4)北极点(5)南 极点 各种位置情况下,经纬线的特点都不同,通过画图很容易能得出结论。 三、地球上的时区和日界线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图略)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濛江镇中心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修改完善后的教案︶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通顺的困难。 四、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五、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2.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六、再读课文,总结学法。 1.自由读课文,试着背诵。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 总结: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 七、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名句,激趣导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 2.交流共议。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 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 ②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

《实数》单元参考教案

基于标准的教案第六章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主题:实数 课时:共6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七年级数学教师 /巩义市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2.教材分析 本章可以看成其后的代数内容的起始章,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范围的认识就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而无理数的概念正是由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的平方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用“猜想、类比、验证、归纳、应用”的方法探索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6.1平方根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2 dm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2 dm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dm(板书:所以边长=5dm). (二)(完成下表)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实验学校初中部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5.30 活动地点北三楼初二办公室 科目语文年级初二 课题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持人韩红梅记录人周晓主备人韩红梅参加人员初二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记录一、组长发言,强调集体备课内容第五单元方法 二、韩红梅主备发言: (一)本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美篇课文涉及到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能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翻译全文。 2、掌握寓言或故事发表议论,讲述道理的写作手法,体会对话式、问答式的文章结构。 3、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二)单元内容重点概述 1《庄子二则》中《北冥有鱼》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起瑰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互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2、《礼记二则》中《虽有佳肴》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用了对偶的手法,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3、韩愈的论文《马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良马喻人才,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 4《唐诗二首》中杜甫的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诗人虽身处漏雨的茅屋却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白居易的叙事诗《卖炭翁》揭示了唐代卖炭翁的悲惨生活现实。 5,写作学写古诗旨在培养我们八记叙的要素,掌握叙述的方式方

法的能力。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意在教育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精 华,继承和文化的思想。 (三)单元学法点拨 1、探究法。通过不同的方式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通过对话的探究了解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和主张,把握课文的写作 特色。 2、积累法,对课文要朗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体会古代先 哲们的思想。 本次单元备课难点突出目标明确,效果好。 小 结

人教版实数教案

人教版实数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第六章实数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 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 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 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 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5dm。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 别是多25 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 提问:5

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 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或“二次很号a”,a叫做被开 方数。 三、应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497 ⑶1 ⑷0.0001 ⑸0 649 解:⑴因为102=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749497497⑵因为()2=,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864648648 7164167474⑶因为1=,()2=,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993939993 ⑷因为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0.0001=0.01;⑸因为02=0,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 定义去求解; 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 方根 归纳: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1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 有算术平方根。即:只有非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如果x=a有意义, 那么a≥0,x≥0。注:a≥0且a≥0这一点对于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 教师不要强求,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4(2)49 81(3)(-11)2 (4)62 分析:此题本质还是求几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1=2(2497 81=9(3(-11)2=2=11

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全程教案2016年

1.漫游飞行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飞行世界的形、色、声、光,能模仿飞行的动态。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视觉语汇和动作传达飞行世界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飞行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小朋友知道鸟的特征吗?你们能学一学小鸟飞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欣赏鸟飞行的图片。 2、你们有过飞天的梦想吗?引导学生欣赏人类尝试飞行的图片。 重点给学生介绍: 飞行器:达芬奇设计草图,表达了人类模仿鸟类,在蓝天自由飞翔的梦想。 图腾柱“雷鸟” 二、欣赏学生作品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师小结。 三、学生体验创作 1、生探讨自己的飞天梦。

2、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飞天梦想。 3、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展示有代表性作品。 2、进行评价活动。 板书设计: 漫游飞行世界 如何表现? 天空 背景 地面 教学后记: 2.海底世界多奇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初步运用相关的欣赏语汇说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象;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喜欢大自然的情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传达海洋生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海底世界的图片或录象短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一——认识一位新朋友 猜一猜:他是谁?(小小潜水员——明明)你知道他要去哪儿吗? 说一说:你们想和他一起漫游海底世界吗? 二、探秘二——海底世界多么神奇壮观呀! 说一说:谁能说说海底世界的故事? 找一找:海底有哪些奇妙的生物? 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形状、颜色和花纹? 做一做:你能学做几种海洋生物的动作? 三、探秘三——我眼中的艺术家 说一说:艺术家的作品有哪些色彩?这些色彩中哪些是主要色彩? 猜一猜: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想一想: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珊瑚)你知道它是怎样想像出来的吗? 四、探秘四——我也来做艺术家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备课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备课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撰稿人:蔡晓东审核人:郑强周锦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和小组探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知识,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位置,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有序实数对的应用,同时要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生动形象地展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1)知识点上 ①本章主要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本章是今后学习函数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也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 ②本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解决生活中确定位置、平移等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⑵思想方法上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更是从平移及实际应用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⑶能力上 掌握点与有序整数对的关系,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为今后函数的学习打好基础。 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能实现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转换建立起数形联系(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有序数对,掌握平面直角系的概念 2.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熟练地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3.了解象限的概念,能根据象限内和坐标轴的特征,熟练地由点的坐标判断点在的象限。 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和说出坐标变换的平移。 ■过程方法 1.由生活事例引入,师生合作。先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指出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资格证45分钟全程教案参考--阅读课课型英语教案(精编)

词汇、阅读课课型 试讲教案 Teaching Plan for Lesson 2, Module3 (SEFC Book 1) The Second Period , Vocabulary and Reading: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 I. Teaching Objectives 1. Language Objectives (1)Grasp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abandoned camels cloud colourful desert distance diamond government law midnight passenger product recently sand shine weather (2) Important sentences a. we ate great meals cooked by experts. b. suddenly, it looked like a place from another time.. 2. Ability Objectives (1)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2)Train students’ability to ge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text. (3) Enable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first experience. 3. Moral Objectives (1) Let students enjoy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 (2) Stimulate the students’patriotic enthusiasm . II. Important Points 1. Master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text. 2. Deal with the details of the text. III. Difficult Points Let students master how to analyze the text and get the details about the first ride on the train. IV. Teaching Methods

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实数的运算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掌握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运算性质,引出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运算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以巩固,适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立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范围里也成立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在这种数的扩充中所体现的一致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① 会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会进行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③ 会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中仍适用的这种扩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性质运算律: 1、相反数:有理数a 的相反数是a -. 2、绝对值:当a ≥0时,a a =,当a ≤0时,a a -=. 3、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数的开平方、任意数的开立方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中还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实数的运算: 1.实数的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a -.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

绝对值是0. 3、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实数的开方运算,还有任意实数的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也适用. 三、应用: 例1、(1)求364-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2)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解:(1)因为4643-=-,所以44643=-=--,4)4(643=--=-- (2)因为33,33=-=,所以绝对值为3的数是3或3-.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23(-+; (2)3233+. 分析: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 解:(1)303)2_2(32)23(=+=+=-+; (2)353)23(3233=+=+ 例3、计算: (1)π+5 (精确到01.0) (2)23?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1)38.5142.3236.25≈+≈+π; (2)45.2414.1732.123≈?≈?. 四、随堂练习: 1、计算: (1)2624-; (2))23(3+; (3)3253+-; (4)23)5 4(198-+--. 2、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