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每个1.5分,共54分)

2009年11月7日,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回答1—2题。

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围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4、“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5、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6、由原创的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大陆、港、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风靡一时,实现了利润和影响力的“井喷”。这表明:()

①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收视率是NBA常规比赛的3倍以上,并且国、欧洲很多电视台都纷纷与中央电视台洽谈购买播出事宜。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09年10月14日,被誉为“国际出版界奥运会”的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开幕,中国派出近千人参与。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外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展示活动。举办这种活动:()

①使中华文化成为国际社会主流文化②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使世界文化融为一体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回答10—11题。

10、温家宝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如同有了七音八调的差异,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材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对待伊斯兰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是:()

A.大力弘扬伊斯兰文化

B.加强沟通,消除个性

C.全面吸收伊斯兰文化

D.相互借鉴,和睦相处

12、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

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13、2009年8月18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艺术节以“吉祥草原,祝福亚洲”为主题,目的是向世界展示出全新的、整体的亚洲文化形象,为亚洲各国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举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有利于:()

①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②增进亚洲各国对蒙古文化的了解

③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④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2009年5月1日,市大型水上实景艺术表演《蒙山沂水》室外版与广大市民和游客见面。回答15一16题。

15、《蒙山沂水》室外版为海外游客提供精美绝伦的沂蒙印象,对展示丰厚的文化资源, 促进文旅结合、把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 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C. 优秀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16、《蒙山沂水》室外版, 容上突出沂蒙红色文化, 并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化融为一体, 借助蒙山沂水独特的山水品牌, 综合运用声光电水景等各种手段, 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公司经营, 打造国独一无二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和文艺极品。这启示我们:()

①加强文化建设,要注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②文化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③创新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是文化发展的要求④国家应努力扶持高雅文化, 限制通俗文化的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7、2009年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市举办免费开放文物景点、文化遗产专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假如你要写一篇关于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小论文,可以运用以下观点:()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文化遗产要挖掘、开发和利用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09 年11月1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顺利闭幕。这次会议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交流:()

A.说明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民族特征B.体现区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C.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D.有利于加深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9、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09年10月14日,中日三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东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文字和我国的汉字非常相似,甚至相同,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说明:()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B.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同的

C.中华文化主导着文化的发展D.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交融和渗透

2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这些新词汇不只在网上盛行,还出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对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既要给予尊重,又要加以规,二者不可偏废

B.网络语言来源于网民自娱自乐,应任其自生自灭

C.网络语言属于庸俗文化,应一律加以禁止

D.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语言词汇,应当促进其发展

22、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好客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贺年会”四念,下列说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精神’,将激励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6、2009年10月,“魅力校园”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在启动。十年来,“魅力校园”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之所以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④教育已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7、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8、省阜南县王家坝闸是“千里淮河第一闸”,承担着淮河行蓄洪的重要任务。2010年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王家坝视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为容的王家坝精神。下列对王家坝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家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王家坝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③王家坝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王家坝精神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9、“吃好饭,有戏看”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比经济,比文化”是国家、民族、地域之间竞争中永远的焦点。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消费水平③坚持对外开放,以先进的西方文化取代我国传统文化④坚持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1、下列名言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2、2010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就能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要在科学文化的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33、一世博游客在感言:“世博是‘视博’,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

B.博采众长、面向世界,就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C.凝固艺术的世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

D.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4、2010年7月31日晚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年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项目正式通过审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少林寺建筑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要保护“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并促进其科学发展,需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2010月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6、如今,一提文化,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娱乐,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已等同于娱乐文化。如何在娱乐的过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养,这是一个必须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不能只有意思而没有任何意义,否则“文化快餐”只是一种“文化泡沫”。材料表明:()A.文化的商业性和社会效益是无法统一的 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已被赋予新的涵

C.应该提供统一类型、统一风格的高品位文化产品

D.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37题满分12分,38题满分25分,39题9分,共46分)

37、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二: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虚玄的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回答,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12分)

38、材料一:漫画《假善忍》

材料二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事件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网友“挑战天涯”发问:“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不值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家华表示,“这是一个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而且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当前文化市场中存在什么现象?(3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9分)

(3)结合材料一、二,请你谈一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

发展我们的

先进文化?(13分)

39、2010年世博会在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A

2.B

3.A

4.D

5.B

6.C

7.A

8.B 9.D 10. A 11.D 12.B 13.B 14.A 15.A 16.C 17.D 18.D 1

9.D 20.D 21.A 22.D 23.B 24.B 25.B 26.C 27.B 28.D 29.C 30.C 31.D 32.C 33.C 34.C 35.B 36.D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 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1. 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 3.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要求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 传统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才会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而糟粕钳制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制约我们的价值取向。(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不能全盘照抄或断章取义),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5.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必要性: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实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二】笔记 前言 1、政治的含义: (1)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政治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2)从政治与阶级的关系角度看: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 (3)从政治与政权的关系角度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剥削被剥削 2、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奴隶 封建社会:地主←→农民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产阶级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人民民主专政 1、国家的基本知识: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2)属性根本属性:阶级性 主权属性(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对外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社会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 ①含义: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

个阶级手中,哪一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一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②决定因素: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2)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表现为:①民主权利广泛②民主主体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为:①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 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人权事业取得进展。 4、我国的专政 (1)对象: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2)原因:在现阶段国内仍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社会安定的敌人存在。(3)意义: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统治。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都是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资载体。(如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6、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如西方的见面礼节是拥抱,中国则是握手);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a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如乡音难改。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文化塑造人生:a丰富精神世界;b增强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如长城。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原因: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在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如丝绸之路);b人口迁徙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人口流动);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孔子学院); 大众传媒(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电视、网络、报刊等);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播(唐僧取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梳理

一、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3)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过程中形成的,。 (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1--5课知识点.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含义(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离不开物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反作用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7、(拓展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⑤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打造中华文化品牌。 8、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1特定的文化环境;(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9、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0、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含义? (1)纸币是由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6、汇率的含义?外汇的含义? (1)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和意义? (1)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11、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金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 2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4、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卡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的优点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某种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总结 1.文化的的内涵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影响 (1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通过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来使自己价值观念向外推销而实现的) (3: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 ③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的特点(无形的、主动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三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很难改变); ④文化塑造人生(对人的作用):优秀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增强人们的 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健康等素质)。 3.民族文化 (1)含义:每个民族、国家自己的文化。 (2)地位: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3)表现:①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作用)。 4.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地位及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民族性: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世界性: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各民族间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存在普遍的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是世界的; 5.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途径: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繁荣进步;③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复习提 纲 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主体:公民) (知识提纲: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注意区别两个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最广泛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最真实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

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人民民主的最管用 我国建立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4 \* GB3 ④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有序的政治参与)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 1 \* GB3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 修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简洁版)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1.什么是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1)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 (1)国家的收入和分配就是财政; (2)财政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A财政收入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 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等。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 发展。 B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 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例如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行业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西部的投入;加大科 研投入力度等。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B在经济增长滞缓、社会总需求/SPAN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 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 b此外,国家还可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扩大货 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C在经济发展过热、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框架 1.文化的本质含义 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影响着个人、民族和国家,个人、民族和国家在其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文化具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文化发展可能会超前或滞后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